高中生物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学案:6.1.1_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过程

高中生物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学案:6.1.1_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过程
高中生物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学案:6.1.1_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过程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第1课时 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过程

学习目标

1.运用结构决定功能这一观念,举例说明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2.通过讨论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说明细胞通过分裂实现增殖。3.分析观察处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细胞,以文字、图示或模型的形式,说明植物细胞增殖的主要特征,解释有丝分裂保证了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细胞中的一致性。

|基础知识|

一、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1.多细胞生物生长的原因

?

????细胞生长―→增大细胞体积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个体生长

2.决定器官大小的原因

器官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数量的多少。 3.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实验步骤 操作提示

制备琼脂块

切取边长分别为3 cm 、2 cm 、1 cm 的含酚酞的琼脂块正方体 浸泡 在质量分数为0.1%的NaOH 溶液中浸泡10 min 切割 捞取、吸干液体并将琼脂块切成两半

测量、记录、计算

测量、记录每块琼脂块上NaOH 的扩散深度,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计算

4.(1)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2)细胞核的控制能力是有限的。 二、细胞周期

1.适用生物:真核生物。 2.前提条件:连续分裂的细胞。 3.起止点

(1)起点:一次分裂完成时。 (2)止点:下一次分裂完成时。

4.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根据细胞分裂图像判断细胞分裂时期,并补充细胞分裂特点:分裂图像时期分裂特点

间期①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②细胞适度生长

前期①染色体(DNA)变化:染色质形成染色体;

②细胞变化:a.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b.核膜消失、核仁解体

中期①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②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

后期①染色体数目变化: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

②染色体运动: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向两极

末期①染色体变化:染色体变成染色质丝

②细胞结构变化:a.核膜、核仁重新出现;b.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逐渐扩展为细胞壁

1.细胞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越高。()

2.任何细胞都有细胞周期。()

3.连续分裂的细胞,计算细胞周期开始的时间应从细胞核开始形成时。() 4.要观察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好选择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 5.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发生规律性变化。()

6.使用高倍镜可观察到赤道板和细胞板的时期分别是中期和末期。()

答案 1.× 2.× 3.× 4.× 5.√ 6.×

|图解图说|

★生物体大小与细胞大小不成正比,生物体的大小主要体现在细胞数量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时间内,最小体积的琼脂块被全部染色,而较大体积的琼脂块没有被全部染色。说明细胞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低;细胞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有细胞都有细胞周期吗?

提示: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丝分裂亲代细胞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亲子代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染色单体形成于何时?消失于何时?哪个时期存在染色单体?

提示:染色单体形成于间期,消失于后期,从DNA复制完到着丝点分裂前,存在染色单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一细胞周期及其表示方法

细胞周期表示方法

(1)图甲中________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图乙中________表示间期,________表示分裂期。

(2)细胞周期的间期发生的变化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间期和分裂期的时间长短看,________相对较长的细胞更容易观察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

(4)是不是只要能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细胞中具有细胞周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胚胎干细胞②成熟红细胞③精子、卵细胞④皮肤生发层细胞

提示(1)A+B或C+D a bcde

(2)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适度生长

(3)分裂期

(4)不是,只有能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①④

(1)细胞周期的划分:细胞周期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只是人为地将细胞周期分为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各个阶段都是人为划分的,没有严格的界限。

(2)具有细胞周期的条件:进行有丝分裂、能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生殖细胞、高度分化的细胞、微生物细胞等不具有细胞周期。

(3)细胞周期的长短: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组织,其细胞周期长短不同。

【典例1】如图所示,图甲中a+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c+d表示另一个细胞周期。图乙中,按箭头方

向,表示细胞周期。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a、图乙中的B→A,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B.图甲中的b、图乙中的A→B,是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

C.图乙中的细胞周期可以是从A到B再到A

D.图乙中的细胞周期可以是从B到A再到B

尝试解答________

解析甲图中的a和图乙中的B→A都表示分裂间期,间期要进行DNA的复制,A正确;图甲中的b 和图乙中的A→B都表示分裂期,分裂期的后期染色体数目会加倍,B正确;一个细胞周期中,间期在先,分裂期在后,图乙中从A到B表示分裂期,细胞周期应是从B到A再到B,C错误、D正确。

答案 C

判断图中的某一段是否为细胞周期的方法

(1)一个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分裂期两部分。

(2)间期时间长于分裂期,且间期在先分裂期在后。

【跟踪训练】

1.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不是生物体的所有细胞都有细胞周期

B.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一般比分裂期时间长

C.利用药物抑制DNA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

D.细胞周期可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

解析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A正确;间期时间长于分裂期,B正确;因为在间期要进行DNA的复制,所以如果药物抑制了DNA的复制,则间期不能完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C正确;前、中、后、末指的是分裂期的四个时期,一个细胞周期除了分裂期外还包括间期,D错误。

答案 D

探究点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1.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识别

(1)图像①处于________期,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染色体最好的时期是________(填数字),该时期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像③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其他细胞的二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什么?

(4)图像②中要形成新的细胞壁,与该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

提示(1)前染色体散乱排列

(2)④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

(3)着丝点的分裂

(4)高尔基体

2.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关系

(1)根据染色体形态变化过程,写出甲、乙、丙、丁四幅图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含量:

物质或结构甲乙丙丁

染色体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染色单体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DNA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2)核

(3)核DNA数目和染色体数目比值为1∶1的时期有________。

提示(1)11120220122 2

(2)间期DNA复制之后及前期、中期

(3)间期DNA复制前及后期、末期

有丝分裂中的相关变化及数量关系

(1)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纺锤体、核膜、核仁均出现周期性变化。

(2)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变化

①间期:DNA复制→DNA加倍;染色体复制→染色单体形成。

②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

(3)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三个数量关系。

①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1∶0∶1的时期∶间期(复制前)、后期、末期。

②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1∶2∶2的时期∶间期(复制后)、前期、中期。

③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由1∶0∶1→1∶2∶2的时期∶间期。

【典例2】下列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简图,据图回答:

(1)图中的方形框代表细胞的________(结构)。D图的中部结构是________。

(2)A图中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条。

(3)B图代表的时期是________

,该时期最主要的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着丝点一分为二的时期是________(填字母),观察染色体最好的时期是________(填字母)

解析A~D分别是后期、前期、中期和末期。(1)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中,方框代表的是植物细胞的细胞壁。D是末期的细胞,中部的结构是细胞板。(2)图A是处于后期的细胞,染色体有8条。(3)图B中的细胞散乱排列,所以属于前期。该时期的主要变化是染色体出现,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4)着丝点一分为二发生于后期,观察染色体最好的时期是中期。

答案(1)细胞壁细胞板

(2)8(3)前期染色体出现,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

(4)A C

判断有丝分裂分裂期的方法

(1)看染色体数目:如果染色体数目是其他细胞的二倍,则处于后期或末期;

(2)看有无细胞板:有细胞板则为末期;

(3)看染色体分布:若散乱排列,则为前期,若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则为中期。

【跟踪训练】

2.(2016·长春高一检测)下图表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视野内看到最多的细胞是()

解析A~D分别是后期、间期、末期和中期,由于间期时间最长,所以在视野中看到最多的细胞应是处于间期的细胞。

答案 B

知识脉络要点晨背

1.随着细胞体积的增大,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

交换的效率逐渐变低。

2.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

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3.分裂间期完成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

成。

4.前期染色质变成染色体,散乱排列于细胞质

中,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

5.中期是观察染色体最好的时期,因为该时期

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

6.染色体在后期数量加倍,原因是着丝点分

裂。

7.植物细胞在末期细胞板形成新的细胞壁,核

膜、核仁重新出现。

1.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只有连续进行细胞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B.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较长

C.细胞间期要完成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D.同一生物个体的不同细胞,细胞周期长短都相同

解析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长短一般不同。

答案 D

2.(2016·盐城高一检测)某同学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并绘制出下图。据此推测高尔基体的活动明显增强的时期是()

解析高尔基体在末期活动明显增强,以形成细胞壁。

答案 D

3.(2016·福州高一检测)如图为细胞周期中部分细胞核的变化示意图,此过程()

A.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末期,核膜再度合成

B.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染色质复制

C.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前期,核膜逐渐消失

D.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螺旋变粗

解析图中核膜在逐渐消失,所以处于细胞周期的前期。

答案 C

4.(2016·绍兴高一检测)如图为某一高等生物细胞有丝分裂某一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物为一种植物

B.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

C.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D.该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

解析图中的细胞处于后期,后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二倍,所以B错误。

答案 B

5.(2016·哈尔滨高一检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体积越小,表面积也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

B.原核细胞只能通过无丝分裂增加数目

C.人的红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

D.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导致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解析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A错误;无丝分裂是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方式,B错误;人的红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发生细胞分裂,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C错误。

答案 D

高中生物必修二有丝分裂_减数分裂详尽分析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一)过程 ①着丝点分裂,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末期:膜仁重现失两体。 一、减数分裂

(一)相关概念 ①. 同源染色体:两个形状、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 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在减数分裂中要配对的染色体。1和 2或3和4 都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数目: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 体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②.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行为。如图 ③.四分体:含有四个姐妹染色单体的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 体。1和2或3和4各组成一个四分体 (一个四分体中有两个着丝点、两条染色体、四个DNA分子,四条染色单体)(数目:四分体数= 同源染色体对数= 体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④.非姐妹染色单体:不是连在同一个着丝点上的染色单体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精子形成过程为例) 同源染色体分 离向细胞两 极,非同源染 着丝点分裂, 染色体一分为 (三)、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区别

第一次分裂第二次分裂 1个极体 2个极体 滋长(2N)(N) 3个极体 1个卵原细胞 1个初级卵母细胞 1个极体(N)(2N)复制(2N) 1个次级母细胞 (N)1个卵细胞(N) 精原复制初级四分体(交叉互换)次级单体分开精变形精 细胞精母分离(自由组合)精母细胞子 染色体 2N 2N N 2N N N DNA 2C 4C 4C 2C 2C C C

三、DNA 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图 1、减数分裂DNA 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图 母细胞 母细胞 母细胞 母细胞 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的复制发生在间期,此时DNA 数目加倍但是染色体数目不变。染色体和DNA 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 2、有丝分裂中DNA 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图 有丝分裂过程中DNA 的复制发生在间期,此时DNA 数目加倍但是染色体数目不变。在后期时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是DNA 数目不变。染色体和DNA 数目减半发生在末期..,原因是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始终有同源染色体.....存在.. 。 四、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学设计

篇一: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三、教学策略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中的生物尽管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且有的生物就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即使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也必须依赖活细胞生活。因此,从宏观的生物圈逐级深入到微观的细胞,有利于学生用全局的、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生物界。同时,从细胞到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的各个结构层次,是本模块和其他模块将要逐一研究和学习的内容。 本节教学建议用1课时。 本节在教学上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选择sars病毒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是基于以下两点理由。(1)sars病毒给人类的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是学生经历过并且相对比较熟悉的一类病毒,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病毒不是一个细胞,不具有细胞的结构,但它不能离开活细胞而独立生活,选择sars病毒侵害人体肺部细胞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有助于服务“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主题。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将病毒与细胞联系起来,但不宜要求学生深入学习sars病毒的相关知识。 教师可以展示sars病毒的电镜照片或模式图、sars患者肺部x光片示弥漫性阴影图,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习过的病毒的结构组成,并与细胞作简单比较。同时探讨教材中的两个问题,达成“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的认识。关于让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观点,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已比较全面,分别是从生命特征的不同方面,不同生物体的不同生命活动等来论证这一观点的。下表反映了编者的意图。 表3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实例 由于本资料中的一些事例是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涉及的内容,因此,在分析本资料时,除按照教材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外,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例如,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它具有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人类发育的起点是从什么细胞开始的?新生儿逐渐发育长大是由于细胞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等。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本节的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系统地理解这几个层次,在理解这些结构层次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补充各个层次的名词解释,以利于学生从微观到宏观,步步紧扣地理解生命系统的严密性、层次性和多样性。教师可以按下表的方式呈现这几个层次的递进关系。 表4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层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这些层次中,只有种群和群落这两个名词是学生陌生的,需要教师用具体的事例补充讲解。例如,在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就是一个种群,而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就构成了一个群落。这两个概念不需要掌握,只需要学生能通过具体的事例理解就行。 2.除种群和群落外,其他的几个层次都是学生在义务教 育阶段七年级接触过的概念,可 以让学生分组回忆、讨论。 3.除教材列举的事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列举其他的事例。例如,与心肌细胞同层次的还有平滑肌细胞、骨骼肌细胞、上皮细胞、神经细胞,等等;与心肌组织同层次的有上皮组织、

高中生物专题练习:细胞的有丝分裂(挑战)(教师版)

高中生物专题练习:细胞的有丝分裂(挑战) 一、单选题 1.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 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C.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 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 【答案】B 【解析】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后作为解离液只能用于植物细胞的相互分离;动物细胞之间的相互分离需用胰蛋白酶处理,A错误;使用显微镜时,一般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再换用高倍镜观察,B正确;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C错误;细胞板只会出现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末期,D错误. 2.下列有关细胞增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尖分生区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较少,原因是大多数细胞没有进入细胞周期 B.小鼠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中X染色体的数目最多为4条 C.蛙红细胞的无丝分裂中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 D.人皮肤生发层细胞中,中心粒在间期倍增,染色体在后期倍增 【答案】D 【解析】根尖分生区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较少,是由于分裂间期时间长,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A错误;卵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含两条X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含1条或2条X染色体,所以小鼠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中X染色体的数目最多为2条,B错误;蛙红细胞的无丝分裂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C错误;人皮肤生发层细胞中,中心粒在间期倍增,染色体在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而倍增,D正确. 3.用观察活体细胞的显微镜,对分裂期细胞进行一定的处理,可以观察到染色体的动态过程.下列有关观察活体羊胚胎细胞有丝分裂和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永久装片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羊胚胎细胞S期进行DNA复制和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B.不能观察到羊胚胎细胞后期分离的染色体以相同的速率移向两极 C.永久装片观察时需要用到细准焦螺旋和光把视野物像调整清晰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第一章 走进细胞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第一章走进细胞的引入,让他们体会一下学习细胞的好处。 〖板书〗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边思考边回答。 〖生答师提示〗1. 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S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问题〗以“本节聚焦”引起学生的注意思考。 〖板书及问题〗一、为什么说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列表说明(板书)〗选列出问题空表,学生一边阅读课本一边填写,教师总结。 表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实例

〖思考与讨论〗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 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 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小结〗让学生思考之后看第四页第一二段。(第一课时完) 〖复习引入〗略。 〖板书〗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问〗地球上的生命系统可以分为那些层次?为什么说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列表说明(板书)〗选列出问题空表,学生一边阅读课本一边填写,教师总结。 表2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高中生物有丝分裂

高中生物有丝分裂 2019年3月21日 (考试总分:108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2 小题,共计 8 分) 1、(4分)某研究小组探究了不同浓度K2CrO4溶液处理对某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1)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流程为:剪取根尖,放入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中______8-12min;将根尖放入清水中漂洗10min;用______溶液对根尖染色15min,压片后制成装片。 (2)镜检时,每个根尖装片大约统计600个细胞,这样每种浓度K2CrO4溶液处理条件下应保证统计___ __个根尖装片,以降低实验误差。 (3)实验结果表明,K2CrO4溶液对有丝分裂、染色体畸变和产生微核的影响依次是_______(填“促进”、“抑制”或“无影响”)。 (4)K2CrO4处理使染色体发生断裂时,带有着丝粒(着丝点)的染色体在完成复制后,姐妹染色单体会在断口处黏合形成“染色体桥”,以下均为有丝分裂____________期图,能观察到“染色体桥”的图像是_____________。 断裂后,没有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不能被________牵引,在有丝分裂_______期核膜重建后,会被遗留在细胞核外,而成为微核。 2、(4分)(8 分)下图表示某植物根尖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代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是图________,参与图中标号6所示结构的形成的重要细胞器是 _________。某一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洋葱根尖细胞的分裂中,把该细胞器加以破坏,则细胞分裂后,得到的子细胞可能出现___________。 (2)细胞进行下列各种生命活动,正常情况下图甲细胞_____,图乙细胞____(填编号) ①不增殖②能继续增殖③细胞核DNA 只转录不复制 ④合成蛋白质⑤出现染色体结构⑥有mRNA 经核孔进入细胞质中 二、单选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共计 100 分) 3、(5分)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使不同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有差异 B.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 C.真核细胞不存在无丝分裂这一细胞增殖方式 D.胚胎细胞中不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4、(5分)如图为某细胞(2n=4)有丝分裂的一个周期,下列对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a时期,染色体因复制而加倍 B.c时期是观察DNA的最佳时期 C.d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数为8 D.e时期最易发生基因突变 5、(5分)关于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其纺锤体的形成不同于高等植物细胞 B.人正常细胞有丝分裂时,细胞内最多含有92个DNA分子 C.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与高尔基体的活动密切相关 D.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的加倍不在同一时期 6、(5分)如图所示为部分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Ⅰ---Ⅳ代表细胞的生命现象,细胞1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细胞2可以无限增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Ⅰ--Ⅳ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B.成体干细胞分化成浆细胞、肝细胞等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C.细胞2与正常肝细胞相比,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含量减少 D.效应T细胞作用于细胞1和细胞2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高中生物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资料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一)过程 时期 间期 :①变化: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②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 前期 :①出现染色体 ②核膜、核仁消失 ③出现纺锤体 中期: 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 :①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个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 末期: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②核膜、核仁重现,③纺锤体消失,④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 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末期:膜仁重现失两体。 (二)、动、植物有丝分裂的比较 相同点 : 分裂过程基本相同,染色体变化规律相同 不同点: 前期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植物) 由两组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动物)

末期: 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细胞壁,将细胞均分为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膜从细胞的中央_凹陷,将细胞缢裂成两部分(动物) 减数分裂: (一)相关概念 ①. 同源染色体:两个形状、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在减数分裂中要配对的染色体。1和2或3和4 都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数目: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体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②.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行为。 ③.四分体:含有四个姐妹染色单体的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1和2或3和4各组成一个四分体(一个四分体中有两个着丝点、两条染色体、四个DNA分子,四条染色单体)(数目:四分体数= 同源染色体对数= 体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④.非姐妹染色单体:不是连在同一个着丝点上的染色单体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间期:精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初级精母细胞形成 减数第一次分裂 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出现,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初级精母细胞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初级精母细胞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向细胞两极,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初级精母细胞 末期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次级精母细胞

高中生物《细胞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第六讲细胞器教学设计 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①(必修)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本册重点内容之一。它承接上一节细胞膜,进一步学习细胞亚显微结构。它也是后面将要学习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的最根本的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到细胞,认识系统内的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器之间是怎样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来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的,为后面学习细胞的能量的供应和 利用奠定细胞学基础。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进入复习阶段,对于细胞的整体结构有所掌握,通过复习本节课,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但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增殖及必修三中免疫等内容没有复习到,对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功能以及结构联系性不能

很好的掌握,估计不是很好理解,但在导学案的辅助作用下,也不难。【课标分析】 一、根据核心素养分析 生命观念: 通过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归纳及对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总结,进而建 立结构与功能的生命观念。 科学思维: 通过对各种细胞器的分工合作的复习,明确形成细胞的结构既相对独立,有互相联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及识图分析能力等 理性思维。 二、根据三维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① 说出分离各种细胞器的科学方法。 ② 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③ 列举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2.能力目标

归纳并比较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并能够识别各种细胞器的结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建立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观点。 【教学重点】 1.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细胞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细胞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导学案。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播放细胞亚显微结构视频,并简单介绍相关内容。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感悟细胞内部结构的神奇。

高一生物: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organelle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高一生物学案主备人:审批人:日期:09\25编号:11课题:第3章第2节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2.了解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3.自主学习和思维训练的培养。 学习重点: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学习难点:如何掌握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导学诱思: 1.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____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____。 2.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____的场所,是植物细胞的____和____。 3. 内质网是由____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____合成和加工,以及____合成的场所。分为____内质网和____内质网。 4. 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于____的蛋白质进行____和

____的“车间”和“发送站”。 5. 核糖体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分布于细胞质中,是____的机器。 6. 液泡主要存在于____细胞中,内有____,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____,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____。 7. 中心体见于____和____的细胞,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____及____组成。与细胞的____有关。 8. 细胞骨架是由____组成的网状结构,它可以维持____、保持细胞内部结构,与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9. 叶绿体分布于____中,呈绿色、____的椭球形或球形;线粒体分布于____和____中。 10. 在细胞中,许多细胞器都有膜,如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这些____和____、____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____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结构和功能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知识网络: 线粒体:结构:双层膜,内膜有,有多种呼吸酶。功能:有氧呼吸的场所 叶绿体:结构:双层膜,内有数十个基粒,囊状结构上有色素,在基粒上和基质中有酶分布

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三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的 1.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的结构和主要功能(D:应用)。 2.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C:理解)。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真核细胞的核膜和染色质。 (2)原核细胞中核区的结构特点。 2.教学难点 关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染色质,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教学过程 【板书】 细胞核的结构核仁 细胞核 的结构细胞核的主要功能 和功能细胞大小 细胞壁和细胞膜 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质 核区 【注解】 三、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一)结构 1.核膜:双层膜,上有核孔(是mRNA、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的通道),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葡萄糖)可以通透核膜。 2.核仁:核仁在细胞分裂时会周期性消失和重建。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3.染色质: (1)成分:DNA和蛋白质为主,还有少量RNA。 (2)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例析】 .真核细胞内,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有哪些?(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 (二)功能:储存遗传物质、DNA复制、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控制中心。

【例析】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核,仅有细胞膜,少量的细胞质和大量血红蛋白构成。它既不生长,也不分裂,寿命也短。请解释原因。无细胞核。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活动控制中心,缺少了细胞核,不能持续产生mRNA,及时更新和补充蛋白质,从而使细胞既不生长,也不分裂,寿命缩短。) (三)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结构 (1)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结合成的化合物。 (有细胞壁的生物:植物、原核生物、酵母菌) (2)细胞膜:成分和结构与真核生物相似 (3)细胞质: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没有其他细胞器。 【例析】 .蓝藻是一种光能自养型生物,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A.叶绿体 B.细胞质基质 C.细胞质中的膜结构 D.A+B (4)核区: 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最主要特点) DNA裸露,不与蛋白质结合,因此没有染色体。 【例析】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在结构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1)原核细胞无线粒体、叶绿体等复杂细胞器,仅有核糖体。 (2)原核细胞细胞壁成分不是纤维素和果胶,而是糖类和蛋白质结合成的化合物。 (3)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也没有核膜、核仁,只有核区;DNA 裸露,没有染色体。 .某种生物若被称为“××菌”,如何判断它是否是原核生物? 细菌:(形状:球、杆、螺旋或弧)菌、乳酸菌、固氮菌等原核生物 菌酵母菌 真菌霉菌真核生物 小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例析】 .细胞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保持完整性) .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D)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线粒体 D.核酸

(完整版)高一生物有丝分裂习题

有丝分裂习题 姓名:班级: 1.在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依次为2∶ 1和1∶1的时期是() A.前期和后期 B.间期和后期 C.间期和前期 D.后期和末期 2.右图是按顺时针方向表示的4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b→a→b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 B.甲图的b→a与丙图的b→a所用的时间可能一样长 C.从a→b,由于DNA的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最好是选植物甲 3.下列关于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同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分裂间期,DNA复制,含量加倍 B.在分裂前期由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缍体 C.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D.分裂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数加倍,不含染色单体 4.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不是生物体的所有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B.无论什么生物,在细胞周期中,都是分裂间期比分裂期时间长 C.利用药物抑制DNA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 D.细胞周期可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 5. 荣获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的三位科学家研究发 现了调节所有真核有机体细胞周期的关键因子。其中美 国的利兰·哈特韦尔发现了对各个细胞周期的最初阶段 起调控作用的“START”基因,请在下图中指出“START” 基因起作用的时期是() A.ab B.fg C.ef D.gh 6.下面有关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细胞器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A.在间期的核糖体上合成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 B.在间期,线粒体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能量 C.在前期,两组中心粒之间星射线形成纺缍体 D.在末期,高尔基体为细胞壁形成合成多糖 7.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主要不同点表现在①前期②中期③后期④末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高中生物必修全套教学设计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第2节细胞的分化 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第4节细胞的癌变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必修一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使用显微镜 1、方法:先对光:一转转换器;二转聚光器;三转反光镜再观察:一放标本孔中央;二降物镜片上方;三升镜筒 仔细看 2、注意:(1)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 倍数越大“物镜—玻片标本”越短,放大倍数越大(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低倍镜→标本移至中央→高倍镜→大光圈,凹面镜→细准焦螺旋(5)污点位置的判断:移动或转动法 二、细胞的类型 1、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如细菌、蓝藻类、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乳酸菌等原核生 物的细胞。 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明显的细胞核。如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 3、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发明显微镜的科学家是荷兰的列文?虎克; 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英国的胡克; 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施旺、施莱登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较少,如Fe、Mn、Zn、 Cu、B、Mo等,被称为微量元素。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 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缺铁性贫血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高中生物 有丝分裂基本过程梳理

有丝分裂基本过程梳理 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对于细胞周期的概念应注意两点:①连续分裂的细胞;②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故减数分裂不具有周期性。 例1、下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乙的过程表示分裂期②乙→甲的过程表示分裂间期 ③一个细胞周期是指甲→甲的全过程 ④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全过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③D.④ 解析:细胞周期的时间是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以④正确;细胞周期包括细胞间期和分裂期,细胞间期所占的时间长,所以①和②正确。 答案:B 2.分裂间期:是有丝分裂的准备阶段,此时细胞内发生着活跃的代谢变化,其中主要的变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间期可以分为G1期(合成DNA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S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G2期(有丝分裂所必需的一些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间期最主要的物质变化是将细胞核中携带有遗传物质的染 色质进行复制,染色质复制的结果是DNA分子数加倍,形成姐妹染 色单体,染色体数目不变(如右图所示)。 例2、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数量,可分析其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右图。从图中所示结 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A.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B.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将周期阻断在DNA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 解析:由图可知,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丙组细胞内DNA分子数加倍,处于细胞分裂前、中、后三个时期,后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才加倍;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乙组细胞数减少,故D不正确。 答案:D 3.分裂期:分裂期又可以分为4个时期,即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事实上,细胞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几个时期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 (1)前期:主要变化特点是膜、仁消失显两体(核膜逐渐解体, 形成分散的小泡,核仁逐渐消失;显现纺锤体和染色体)。其中最主要 的变化是染色体的出现。如右图所示。动植物细胞前期纺锤体形成方 式不同(详见例6解析)。 例3、下列哪一项叙述以表明动物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

江苏省苏州市蓝缨学校高一生物《细胞器》 教案

考点一: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叶绿体、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B)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由内、外两层膜构成,内部有许多基粒,基粒之间充满了基质,每个基粒由许多圆饼状的囊状结构——类囊体堆叠而成。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和基质中,叶绿体中还含有少量DNA和RNA(核酸)。注意:叶绿体主要存在于叶肉细胞和幼茎皮层细胞中,根细胞中没有。 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的场所,由_内、外两层膜构成,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线粒体的内膜和基质上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还含有少量_DNA和RNA_(核酸)。注意: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具有线粒体,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 其他几种细胞器的作用(A) 单层膜的细胞器:①内质网: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及脂质合成的场所。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 ②高尔基体:与动物细胞分泌物及植物细胞细胞壁形成有关,加工转运蛋白质。 ③液泡:调节细胞内部环境,维持细胞形态(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成熟植物细胞特有,内含花青素等色素)。 ④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无膜的细胞器:①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原核细胞唯一具有的细胞器)。 ②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及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例1】(2012·镇江学测)被喻为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蛋白质的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生产蛋白质的机器”依次是() A. 叶绿体、高尔基体、核糖体 B. 叶绿体、液泡、核糖体 C. 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B. 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考点二: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A) 结构:①染色体(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醋酸洋红)染成深色。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②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③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④核孔:大分子(RNA、蛋白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功能: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A) 区别: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无核膜;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NA分子裸露,没有染色体,有细胞壁。原核生物:蓝藻(有叶绿素无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细菌(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等。 真核细胞有各种复杂的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染色体,植物细胞和真菌有细胞壁(二者成分不同)。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联系:它们都有细胞膜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幽门螺杆菌。 常考的真核生物:植物(绿藻、衣藻等)、动物(草履虫、变形虫等)、真菌(酵母菌、霉菌、蘑菇等)。 【注意】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B) 细胞核控制着细胞质中的物质合成;细胞质为细胞核提供能量和物质,二者相互依存,共同形成有机的统一整体。如精子几乎没有细胞质、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二者寿命

高中生物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解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识别及有关题型的分析归类 一、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的识别的误区 1、染色体数目的确定 染色体形态可分为单线型和双线型(如下图),当染色体复制完成后,就有单线型变为双线型,无论哪一种形态,染色体的数目都等于着丝点的个数。只要数清着丝点的个数,染色体的个数就知道了。 2、同源染色体的确定 同源染色体的判断依据下面几点: ①形态相同,即染色体上的着丝点的位置相同。 ②大小相同,即两条染色体的长度相同。

③来源不同,即一条来源于父方,一条来源于母方(通常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 ④能够配对,即在细胞内成对存在。对常染色体而言,只有当这四点同时满足时细胞中才含有同源染色体。 但应注意:姐妹染色单体经着丝点分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而是相同染色体。 二、联系图像应明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 各时期的特点如下表 各时期的图像如下图

三、细化图像判断方法

四、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相关的题型 1、一般图像识别问题----利用上面的识别方法即可 例1、下图是某种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部分图,据图回答问题:

按先后顺序把有关有丝分裂图的号码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__;按顺序把有关减数分裂图的号码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类题目对于学生来说是图像题中最难得分的,学生不仅要把各个图像准确的识别出,而且还要把它们按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只要其中一个序号排错,这一步就不得分。根据上面的视图方法可得: ①是减Ⅰ前期,②是有丝中期,③是减Ⅰ中期,④是减Ⅱ中期, ⑤是有丝后期 ⑥是有丝后期,⑦是有丝后期,⑧是减Ⅰ后期,⑨是减Ⅱ后期,⑩是减Ⅱ前期

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第2节细胞的分化 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第4节细胞的癌变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1.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 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2.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 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

高一生物有丝分裂习题

高一生物有丝分裂习题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有丝分裂习题姓名:班级: 1.在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依次为2∶ 1和1∶1的时期是()A.前期和后期 B.间期和后期 C.间期和前期 D.后期和末期 2.右图是按顺时针方向表示的4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b→a→b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 B.甲图的b→a与丙图的b→a所用的时间可能一样长 C.从a→b,由于DNA的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最好是选植物甲 3.下列关于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同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分裂间期,DNA复制,含量加倍 B.在分裂前期由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缍体 C.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D.分裂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数加倍,不含染色单体 4.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不是生物体的所有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B.无论什么生物,在细胞周期中,都是分裂间期比分裂期时间长 C.利用药物抑制DNA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 D.细胞周期可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 5. 荣获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的三位科学家研究发 现了调节所有真核有机体细胞周期的关键因子。其中 美国的利兰·哈特韦尔发现了对各个细胞周期的最初 阶段起调控作用的“START”基因,请在下图中指出 “START”基因起作用的时期是() A.ab B.fg C.ef D.gh 6.下面有关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细胞器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A.在间期的核糖体上合成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 B.在间期,线粒体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能量 C.在前期,两组中心粒之间星射线形成纺缍体 D.在末期,高尔基体为细胞壁形成合成多糖 7.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主要不同点表现在①前期②中期③后期④末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植物细胞,都能看到的结构是() A.赤道板、染色体、细胞膜 B.纺缍丝、赤道板、染色体 C.细胞壁、染色体、纺缍体 D.细胞壁、核膜、染色体、着丝点 9.下列图①-⑤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

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器一节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人教版)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①(必修)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2节的内容。课程标准中相关具体内容标准为: 1.“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属于了解水平; 2.“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属于独立操作水平。 学生通过进一步学习,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细胞,认识系统内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器之间是怎样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来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的,也为后面学习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细胞增殖等知识奠定细胞学基础。 本节计划用2-3个课时完成。考虑到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多种细胞器,安排第1课时主要引导学生识图,了解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等;第2课时利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学习“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过程”,体会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第3课时专门开设实验课,让学生在实验室里学习高倍显微镜的操作。 二、学情分析: 经过先前的学习,学生对细胞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高中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对于探究式教学方式兴趣浓厚,但能力有限,需要加强。教师可以正确引导,使学生投入到生物课学习中来。 考虑到有的学生初中没有学过生物课,基础比较薄弱,而有的学生参加过辅导班,水平较高,在教学活动中要兼顾各个水平和类型的学生,充分促进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准确说出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简述细胞器分离方法——差速离心法的原理); 2.描述生物膜系统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会基本使用高倍显微镜(能力较强的学生达到熟练操作); 2.制作细胞器的立体结构模型;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探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确立“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部分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2.认同生物膜系统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形成“系统各组分分工合作可使效率大大提高”的理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认识几种重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会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了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二)教学难点: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细胞是一个统一整体,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五、教具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