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叙事学第二章
陈阳-影视文学教程(第二版)第二章 电影经典理论与文学
第一部分影视与文学影视文学教程电影经典理论与文学第二章第二章电影经典理论与文学C O N T E N T S目录01法国印象派-先锋派电影理论02俄国形式主义和蒙太奇学派03安德烈·巴赞第一节法国印象派-先锋派电影理论电影作用在于“激发情绪而不是叙述事件”。
•重现生活环境•作者自己的激情,感染观众•创造外部环境,营造“心理气氛”激发情绪他所提及的电影艺术方法,在艺术通感的基础上,与传统的文学、艺术理论有着诸多的同构关系。
同构关系他希望将电影从当时的幼稚状态提升到艺术的高度,此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但卡努杜将电影的“激发情绪”和“叙述事件”功能相对立,过于极端。
复杂影响1911年,乔托·卡努杜发表了《第七艺术宣言》,称电影既不是情节戏也不是戏剧,而是把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这六门艺术加以综合的新艺术,电影是可以用来抒发情感、表现心灵的。
第七艺术一、乔托一、乔托··卡努杜爱泼斯坦在《电影的本质》一文中阐述“凡是由于在电影中再现而在精神特质方面有所增添的各种事物、生物和心灵的一切现象,我将都称之为‘上镜头’的东西。
凡是通过电影的再现而无所增添的现象,都是不‘上镜头’的,因而也就不属于电影艺术。
具备“上镜头性”的内在依据,是电影所拍摄的物象能够显现出内在的生命和灵魂,这也使得电影具备了基本的诗意特征。
”爱泼斯坦的电影“纯艺术”观念明显带有激进色彩。
作为研究本体的方法,这样去除电影与社会复杂联系的做法尚有可取之处,因为它在发现“上镜头性”的同时,也指出了电影“再现内在精神特质方面”的艺术目标。
但是,电影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并不能因此而去除掉,电影艺术性的提升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它的社会属性。
对于电影本体的研究,爱泼斯坦的贡献还在于他提出了“时空凹凸”和“时间次元”等概念。
爱泼斯坦还提出,方位感除了“空间的三次元”之外,还存在“第四次元”,亦即“时间次元”,“‘上镜头’的动态,就是在这种空间——时间体系中的一种动态,一种同时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的动态。
《影视叙事学》课程教学大纲
《影视叙事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本课程是以动画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以影视叙事学包括动画叙事学为教学内容,是一门学习和研究影视叙事艺术的理论课程,是动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在讲授过程中,要求理论联系作品,既有基本的理论阐述,又能结合具体的影视作品进行鉴赏。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影视叙事学的概况与发展、影视作品的叙事学特征、动画作品的叙事特点、动画作品的叙事语言、欧美动画叙事风格、亚太动画叙事风格、中国动画叙事风格、中国动画叙事风格的演变。
要求动画专业的学生对中外影视作品的叙事学特征有基本了解,对影视动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为日后从事动画制作打下理论基础。
三、实践环节和要求:无。
四、教学时数分配:理论:32 实验:上机:其它:五、其它项目:无。
六、有关说明:1、教学与考核方式:本课程属考查课,考核方式为开卷。
2、习题:以课堂布置的学习任务和有关复习思考方面的要求,进行开放式的练习,根据教学内容进程,分别布置相关的习题作业。
3、能力培养要求:培养动画专业的学生对中外影视作品的叙事学特征的感悟和实际操作能力,要求他们对影视动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为日后从事动画制作打下理论基础。
4、与其他课程和教学环节的联系:先修课程和教学环节:影视美学史后续课程和教学环节:动画剧作、分镜头故事设计平行开设课程和教学环节:影像文化学5、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1)教材:自编讲稿。
(2)主要参考书目:①宋家玲著:《影视叙事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②【美】约翰·兰特主编:《亚太动画》,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③栾伟丽著:《动画造型与民间美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④方建国、王培德、彭一编著:《中外动画史》,浙江大学出版社;⑤各类动画杂志。
《影视叙事学》课程教学大纲
《影视叙事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本课程是以动画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以影视叙事学包括动画叙事学为教学内容,是一门学习和研究影视叙事艺术的理论课程,是动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在讲授过程中,要求理论联系作品,既有基本的理论阐述,又能结合具体的影视作品进行鉴赏。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影视叙事学的概况与发展、影视作品的叙事学特征、动画作品的叙事特点、动画作品的叙事语言、欧美动画叙事风格、亚太动画叙事风格、中国动画叙事风格、中国动画叙事风格的演变。
要求动画专业的学生对中外影视作品的叙事学特征有基本了解,对影视动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为日后从事动画制作打下理论基础。
三、实践环节和要求:无。
四、教学时数分配:理论:32 实验:上机:其它:五、其它项目:无。
六、有关说明:1、教学与考核方式:本课程属考查课,考核方式为开卷。
2、习题:以课堂布置的学习任务和有关复习思考方面的要求,进行开放式的练习,根据教学内容进程,分别布置相关的习题作业。
3、能力培养要求:培养动画专业的学生对中外影视作品的叙事学特征的感悟和实际操作能力,要求他们对影视动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为日后从事动画制作打下理论基础。
4、与其他课程和教学环节的联系:先修课程和教学环节:影视美学史后续课程和教学环节:动画剧作、分镜头故事设计平行开设课程和教学环节:影像文化学5、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1)教材:自编讲稿。
(2)主要参考书目:①宋家玲著:《影视叙事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②【美】约翰·兰特主编:《亚太动画》,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③栾伟丽著:《动画造型与民间美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④方建国、王培德、彭一编著:《中外动画史》,浙江大学出版社;⑤各类动画杂志。
影视叙事学
影视叙事学导论:当代叙事学与电影叙事理论宋家玲《影视叙事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中国电影出版社李稚田《电影语言:理论与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美)大卫·波德维尔,《电影形式与风格》,北京大学出版社(加)安德烈·戈德罗,(法)弗朗索瓦·若斯特,《什么是电影叙事学》,商务印书馆(美)悉徳·菲尔德,《电影剧作问题攻略》,世界图书出版社“故事讲述是对真理的创造性论证”,“一般而言,伟大的作家都不是折衷主义者。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使自己的作品严格地聚焦于一个观念,一个能够点燃其激情的主题,一个他毕生探求不断有精彩创新的主题。
”(美)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20世纪的叙事学诞生于法国。
1969年茨维坦·托多洛夫第一次提出“叙事学”(Narratology)这个术语。
叙事学是由拉丁文词根[narrato(叙述、叙事)],加上希腊文词尾[logie(科学)]构成的顾名思义,叙事学是研究叙事作品的科学。
什么是叙事?叙:说、讲述、陈述。
事:事件,实际存在过的或虚构的事件。
叙事就是对一个或一个以上真实或虚构事件的叙述.一个叙事有一个开头和一个结尾;叙事是一个双重的时间段落;任何叙述都是一种话语;叙事的感知使被讲述的事件“非现实化”;一个叙事是一系列事件的整体。
什么是叙事学?叙事学是研究叙事的本质、形式、功能的学科,它研究的对象包括故事、叙事话语、叙述行为等它的基本范围是叙事文学作品。
简而言之,叙事学是研究“叙”和“事”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学说。
故事的存在形态:口传时代:故事以行吟和说唱的形式存在,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播。
印刷时代:以文字为媒介讲述的故事,记录和保存在话本和小说中。
电子时代:以影像为媒介讲述的故事,保存在胶片、磁带或光盘中。
电影与叙事:电影是时空高度自由的直观的视听形象系统,凡是优秀的电影作品总是能调动一切的视听符码,来表现一个精彩的故事。
影视美学第二章现代电影美学理论
第二节 电影叙事学
一、结构主义叙事学 普洛普 列维·斯特劳斯 格雷马斯 热拉尔·热奈特
1.普罗普《俄国童话形态学》 对于故事的分析应以故事的结构为着眼点,尤其
是应当以功能作为民间故事的基本单位。
三十一种功能:如主人公出发探险、与妖魔搏斗、 取得胜利、最后赢得幸福等等。
七种角色:(1)反面人物(侵犯者);(2)为 主人公提供某件东西者;(3)助手;(4)公主 (被追求的人)及其父亲;(5)送信人;(6)英 雄;(7)假英雄。
8
与此同时,现代电影理论比起经典电影理论来, 也更加富于学术性与体系性。从某种意义上讲, 以电影符号学为代表的现代理论促成了电影学这 一门新兴学科的诞生,不仅使电影理论与电影创 作区分开来,而且使电影理论与电影评论区分开 来,使电影学最终成为拥有同其他人文学科同等 地位的一门独立学科。
9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研究方法来看 ,传统经典电影理论主要运用传统文艺理论的方法, 侧重于对电影艺术自身的本体研究。而从电影符号学 开始的现代电影理论,从一开始就注意运用语言学、 心理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 研究成果,注重对电影文化进行跨学科研究,不再像 以前传统经典理论重视对电影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 而是侧重于将人文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到电影学 领域之中。
10
2.电影第一符号学的三大研究领域: (1)确定电影的符号学特性 (2)划分电影符码的类别 (3)分析电影作品(影片本文)的叙事结构
(1)确定电影的符号学特性
电影符号学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电影究竟是不是 一种语言”?在这个问题上曾经有三种主要看法:让 ·米特里认为,电影不等同于语言,因为电影影像没 有能指、所指的区别,影像不只是符号,电影的诗意 才是米特里美学体系的最高层次,他的美学观被称为 蒙太奇派与长镜头派的综合。温别尔托·艾柯则从美 学走向信息科学,他提出用“符码”(CODE)这一术语 来代替“语言”,他主张对电影影像进行三层分节( 图像、符号和义素)。麦茨得出的结论是,电影不是 普通语言学意义上的一种语言。或者换个说法,他认 为电影语言是一种无语言结构的语言。
影视叙事学第二章
影视叙事学第二章第二章:影视叙事的基本要素影视叙事是通过影像媒介来讲述故事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包含着很多的要素和方法。
在本章中,我们将介绍影视叙事的基本要素,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影视作品。
一、叙事结构影视作品的叙事结构是指故事情节在影片中的呈现方式和组织结构。
一般来说,叙事结构可以分为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和反转结构三种形式。
线性结构是指故事情节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展示,故事的起承转合有着明确的顺序。
这种叙事结构较为常见,能够使观众更加容易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
例如,《泰坦尼克号》就采用了线性叙事结构,从一开始就展示了故事的结局,再通过回忆的方式向观众逐渐揭示故事的前因后果。
非线性结构是指故事情节的时间顺序被打乱,不按照传统的线性方式呈现。
这种结构常常用来加强影片的悬疑和惊悚效果,以及突出故事的一些关键点。
例如,《记忆碎片》就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结构,通过多个时间点的交叉和回溯,让观众逐渐还原真相。
反转结构是指故事情节发生了重大的转折,打破了观众的预期和常规的叙事方式。
这种结构常常用来制造剧情的高潮和转折点,以及给观众带来惊喜和震撼。
例如,《致命ID》就采用了反转叙事结构,通过对登场人物的真实身份进行逐渐揭示,让观众产生了剧情的反转和猜测。
二、角色塑造影视作品中的角色是观众与故事之间的重要媒介,他们通过塑造的方式来传达故事的主题和情感。
角色塑造可以分为主角、配角和反派三个层次。
主角是影视作品中的核心角色,他们带领观众进入故事世界,承担了影片的主要情节和发展。
主角通常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和个人目标,以及与观众产生共鸣的情感和价值观。
例如,《阿甘正传》中的阿甘就是一个经典的主角形象,他的善良和坚持为观众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配角是主角以外的角色,他们通过与主角的互动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配角通常具有丰富的背景和个性,可以是主角的朋友、敌人或爱人等。
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来展示故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例如,《指环王》中的甘道夫就是一个经典的配角形象,他在影片中以导师的角色帮助主角弗罗多完成了他的使命。
【高俗读书笔记】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
高俗·读书笔记
出来。 叙事:包括故事(fabula/story)、情节(syuzhet/plot)、样式(style)的系统。 感知理论(cognitivist theory):观者常利用影片中的材料构筑他们认为重要的
东西。
本书宗旨与构架: 第一章:故事、情节、叙述三基本概念,区分故事与本事、故事与叙事、叙事与虚构、
结构主义语言学-符号学理论: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皮尔士-莫里斯符号学。 皮尔士: 符号化过程(semiosis):一种行为,包括三项主体(符号、客体及其解释 因素)的合作。解释因素是一无限过程。 C. W. 莫里斯:把符号学看作包含语形学、语义学、语用学的整体。 艾克:认为皮尔士符号三分法(象征、图像、标引)幼稚。 沃伦:把皮尔士三类符号搬进电影符号学,提出电影符号三类型。 默纳克:对沃伦三种电影符号内涵与外延归属问题进一步申论。
情节与叙述。论述情节是对“故事本事”的选择;辨析情节性叙述与“反情节性”叙述。 第二章:“时间畸变”。电影叙事中三种基本时间形态:本事时间、本文时间、放映时间。 第三章:叙事空间,电影作为叙事艺术的个性特征。“画格空间”“镜头空间”“影片空
间”。空间性与叙事性的背反与融合。 第四章:叙事人类型、特征、功能。四个大叙述人系列:他者、我者、多重声我者、摄
本文修辞策略说(第二电影符号学/后符号学):借用精神分析学方法,关注本文话语与 意识形态、观众心理的深层联系,往往着眼于影像修辞与观看主体、电影机制与意识形 态、视点运用与权力话语、修辞策略与叙事操纵。 麦茨《想象的能指》从结构主义向精神分析转化 伯德利《基本电影机器的意识形态效果》满足欲望说 达杨《经典电影的指导符码》“缝合体系” 罗斯曼批评“缝合体系” 尼克·布朗《本文中的观众:<关山飞渡>的修辞法》分析视点转换与意识形态话语 的内在联系 劳拉·穆尔维《视觉快感和叙事性电影》站在女权主义立场剖析男性视觉快感
《影视文学》教案第二章文体特征及分类
《影视文学》教案第二章文体特征及分类影视文学教案第二章:文体特征及分类一、文体特征文体是影视作品的灵魂,它决定了作品的整体风格和表现方式。
而影视文学的文体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白文字影视作品中最常见的文本形式就是对白文字。
对白文字是角色之间的交流,通过对白可以展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在影视文学中,优秀的对白文字会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情感更加真实。
2. 描写文字除了对白文字,影视作品中还会有大量的描写文字。
描写文字是通过对场景、人物、物品等的描绘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背景和情节发展。
优秀的描写文字可以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到故事的真实性。
3. 叙述文字叙述文字是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叙述文字,导演可以展现故事的结构和发展过程,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情节走向。
叙述文字既可以用来解释故事背景,也可以用来引导观众的情绪。
4. 表现形式影视文学的文体特征还在于其独特的表现形式。
影视作品是一种综合艺术,它结合了文字、影像、声音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得作品更加生动、鲜活。
通过精心的镜头语言和音乐搭配,影视作品可以给观众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文体分类根据影视作品的不同特点和表现形式,可以将影视文学分为不同的文体,主要包括:1. 剧情片剧情片是最常见的影视文学文体之一,它主要通过一系列的情节发展展示人物之间的冲突和变化。
剧情片以讲故事为主,通过故事情节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展现人性的复杂性。
2. 喜剧片喜剧片是以幽默讽刺的方式呈现故事情节的影视文学文体。
喜剧片通过夸张和幽默的手法,让观众在欢笑中思考人生,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荒诞和荒唐。
3. 动作片动作片是以动作场面为主要卖点的影视文学文体。
动作片注重动作场面的拍摄和精彩的特技表现,通过刺激的剧情和打斗场面吸引观众的眼球,展示英雄形象和正义感。
4. 情感片情感片是以情感交流和情感抒发为主题的影视文学文体。
情感片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打动观众的心灵,引发观众的共鸣,让人倍感温暖与感动。
电影叙事学原理2
学理叙原事影电电影叙事学,以叙事电影为研究文本,探讨叙事电影中的叙述者与接受者,时间与空间,故事与情节,视点与结构等叙事问题。
它立足于这样的一对假定矛盾,即叙述者和接受者的矛盾。
叙事就是叙述者与接受者作斗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叙述者总是利用各种可能性来控制和影响接受者。
而接受者又总是对叙述者所叙述的一切将信将疑,接受者总是想找出文本背后的叙述者,而叙述者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把接受者缝合在故事当中。
叙事学的发展•在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中就有关于叙事学的古典论述,亚里其多德认为,诗歌的目的就是模仿人类的行为,同时他认为这种模拟是一种创造性的模拟,模拟是虚构,也是对现实的一种再现。
•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叙事学才有了发展,福克纳在研究小说时,已经提出要研究小说的叙事人称问题,也就是叙事学上的视角问题,而视角问题是现代叙事学的一个主要研究范畴。
•现代叙事学的理论起源我们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的俄国形式主义。
一般认为,1914年问世的什克洛夫斯基的论文《词语的复活》是俄国形式主义的第一个文献。
其强调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认为诗歌要有生命必须改变诗歌的语言形式,他们对文学的科学性进行了论证,反对把文学放在社会科学里进行验证。
叙事学的代表人物:弗拉基米尔·普洛普(Vladimir Propp,1895—1970)苏联著名民俗学家,虽然不是俄国形式主义学派中的一员,但他于1928年出版的《民间故事形态学》一书在研究方法上与形式主义有相通之处,所以也被看作是20世纪形式主义思潮的一个推波助澜者。
普洛普对俄国100个民间故事作了极为细致的研究,从中归纳出了故事的31种功能和七种故事角色,并由此提出了民间故事的基本法则:•1.功能在童话中是稳定的不变的因素,功能构成童话的基本要素;•2.民间故事已知的功能数量是有限的;•3.功能的次序总是一致的。
• 4. 就结构而论,所有的神话都属于同一种类型。
列维-斯特劳斯•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当时他的父亲是旅居比利时的法国画家,后来随家定居巴黎,并在巴黎读完中学与大学,直至获取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和大学教授职位。
影视艺术概论第二章
影视艺术概论第二章影视艺术概论第二章影视创作第一节创作概念一、创作基本概念影视创作是指艺术实现其完整性的全部过程。
现代创作包含从构思策划到剧本写作、导演操作、表演创作、剪辑等多环节创作的综合所指。
第一,创作是艺术品实现其艺术价值的主要过程。
第二,现代艺术价值的实现应当包含艺术品传输到观众后的接受和接受者再创作的过程。
二、创作要素和核心三、影视创作差异1.现代电影创作从选题策划开始,需要申报备案创作故事,合作制片要向有关主管单位申报合作情况,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要向国家重大历史题材领导小组申报,获准才能立项创作。
2.电视剧创作题材以前要求按照题材规划进行,并且要上报剧本,现在改变为一般只要备案故事即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也要向相关机构申报,随着创作观念的变化,制片人对于创作影响作用日渐明显,尤其是民营制作单位的制片人的影响越来越大。
第二节编剧一、剧作概念“一个电影导演可以拿到一部伟大的电影剧本拍摄成一部伟大的影片。
他也可能拿到一部伟大的电影剧本而拍摄成一部糟糕的影片。
但他绝对不能拿到一部糟糕的电影剧本而拍摄成一部伟大的影片。
”——悉德·菲尔德一、剧作概念1.剧作是影视赖以植根的文学内核。
它是在电影、电视的创作过程中,用文学手段为要拍摄的作品绘制蓝图的艺术劳动创造过程,即为制作电影、电视而进行的文学创作。
2.剧作兼有电影和文学双重属性,将文学上的叙事抒情因素与影视的造型因素有机地融为一体,编剧将日常生活中一些可视、可听的场景,进行艺术化的提炼、加工和剪裁,组接成一个个生动精彩的生活段落,用简洁流畅并具有可视性、画面性的文字做出叙述和说明,既能给各工种的工作人员作为创作蓝本,又能提供广大剧作爱好者阅读。
3.从影视剧作样式看,剧作可以分为喜剧剧作、悲剧剧作、闹剧剧作和正剧剧作等。
以风格而言,剧作可以分为戏剧性剧作、小说式剧作、诗式剧作、散文式剧作、哲理式剧作、心理式剧作等。
戏剧性剧作在内容上注重矛盾冲突的制造和剧情的集中,形式上采用喜剧结构和表现手段。
影视叙事学 PPT课件
目录
理论基础 研究内容 叙述角度 叙述节奏
理论基础
吸收和运用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本 概念和范畴,借鉴文学叙事学的方法 ,在70年代发展起来。
将电影技术因素作为叙事因素来考 虑,突破了传统研究方法只将故事 结构和人物性格变化作为叙事因素 的局限。
影片文本:定义:把影片视为富有含 义的表述体,分析它的内在系统,研 究可以观察到的一切表意形态。
谢谢观赏
叙事节奏
“叙事节奏”,是指影片中情节或 人物情绪的发展状态。一部影片的 情节,总要呈现为一定的布局,总 要波澜起伏、总要动静结合,总要 有衬托、有呼应。这样,才能生动、 有吸引力。
视觉节奏
所谓“视觉节奏”,主要是指画面上 一切主体的运动,以及镜头转换的速 度所产生的节奏,也包括画面转换的 节奏,也就是观众可以直接目睹到的 节奏形态。
叙述角度
所知角度 视觉角度 听觉角度
所知角度
观众所知角度:观众比影片中人物知 道的早或多 人物所知角度:影片中人物的行为出 乎观众意料
内知角度:观众看到人物的经历和 其头脑中思想
声音角度
声音角度在影片中作用重要,能体 现人物性格,也能很好表达出感情
视觉角度
内视觉角度:主观视角摄影机与人 物认同的视角 外视觉角度:客观视角,摄影机的 客观视角
关键:观众与影片文本进行交流,把 握“文本符号”,
观众可以对影片中的影象与音响 赋予自己认为合理的意义
研究内容
电影叙事学的兴趣是研究故事片的叙事功 能与结构。
陈述是产生话语的行为机制,从表面上 看,一部影片的意义和特“陈述 ”是一个叙事者,在暗中控制着整部影片 的场面调度、镜头运动、用光、剪辑等。
视觉节奏:主要从运动与环境造型 两个方面阐发
影视叙事学第三章
第三章:电影叙事中的时间
⑴“重构型”蒙太奇 它类似于叙事蒙太奇,用“重构”的意义在于凸显 这种蒙太奇在时间上的重组性:无论是浓缩简化、 颠倒时序还是交错呈现、平行剪辑,它都是以时间 畸变作为结构段落的功能指向。 一般而言,影片的主体部分大多由重构性蒙太奇段 落构成,对于那些故事性强、情节复杂曲折的影片 尤为如此。因而,它又被称为“情节性”段落。
放映时间是指影片在电影院里实际放映时所流逝的
时间过程;这也就是观众看电影时所花费的现实、
物理的时间。我们也可以把它成为“观看时间”或
“银幕时间”。
第三章:电影叙事中的时间
一.电影叙事中的三种时间形态 总的来说,放映时间是客观的、现实的、物理的时
间,本事时间和本文时间则属于故事世界中的时间
假定性的时间;放映时间限观众于其制约之中,本
第三章:电影叙事中的时间
2.时间长度
• 电影的叙述通常是选择一段特定的故事时间,将 故事的时间压缩相对较紧凑的情节时间。 • 一般来说,本事时间长于本文时间。放映时间短 于本文时间。
第三章:电影叙事中的时间
3.时间频率
• 多数情况下,故事的事件在情节中只被呈现一次 以时序排列和“一个一次”的频率,是连贯性剪 辑中处理顺序和频率最常用的方法。 • 但有时也会出现两次或更多次。如“重复剪辑” 如在《战舰波将金》一片中使用了对一个动作或 一个事件的重复剪辑。
第三章:电影叙事中的时间
强化型蒙太奇与重构型蒙太奇的区别:
强化蒙太奇是从点(情绪性)上追求对叙述时间的 扩张和裂变,多以对时间的延展、扩大见长。 重构蒙太奇是从线(情节上)上实现叙事上的时 间畸变,大多体现为一种对时间的简化、压缩,对 时间的颠倒与重排,对场景持续时间和出现频率的 控制和操纵。 总而言之,两者在叙述重心和功能指向上有很大不
影视叙事学
导论:当代叙事学与电影叙事理论宋家玲《影视叙事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中国电影出版社李稚田《电影语言:理论与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美)大卫·波德维尔,《电影形式与风格》,北京大学出版社(加)安德烈·戈德罗,(法)弗朗索瓦·若斯特,《什么是电影叙事学》,商务印书馆(美)悉徳·菲尔德,《电影剧作问题攻略》,世界图书出版社“故事讲述是对真理的创造性论证”,“一般而言,伟大的作家都不是折衷主义者。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使自己的作品严格地聚焦于一个观念,一个能够点燃其激情的主题,一个他毕生探求不断有精彩创新的主题。
”(美)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20世纪的叙事学诞生于法国。
1969年茨维坦·托多洛夫第一次提出“叙事学”(Narratology)这个术语。
叙事学是由拉丁文词根[narrato(叙述、叙事)],加上希腊文词尾[logie(科学)]构成的顾名思义,叙事学是研究叙事作品的科学。
什么是叙事?叙:说、讲述、陈述。
事:事件,实际存在过的或虚构的事件。
叙事就是对一个或一个以上真实或虚构事件的叙述.一个叙事有一个开头和一个结尾;叙事是一个双重的时间段落;任何叙述都是一种话语;叙事的感知使被讲述的事件“非现实化”;一个叙事是一系列事件的整体。
什么是叙事学?叙事学是研究叙事的本质、形式、功能的学科,它研究的对象包括故事、叙事话语、叙述行为等它的基本范围是叙事文学作品。
简而言之,叙事学是研究“叙”和“事”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学说。
故事的存在形态:口传时代:故事以行吟和说唱的形式存在,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播。
印刷时代:以文字为媒介讲述的故事,记录和保存在话本和小说中。
电子时代:以影像为媒介讲述的故事,保存在胶片、磁带或光盘中。
电影与叙事:电影是时空高度自由的直观的视听形象系统,凡是优秀的电影作品总是能调动一切的视听符码,来表现一个精彩的故事。
第二节 电影叙事
第二节电影叙事关于电影叙事的内容回顾●梅里爱借鉴了戏剧的舞台演出模式,但画面却缺乏运动感和景别的变换。
●要完全脱离戏剧舞台的掌控,摄影机就必须要“”起来。
●要摆脱戏剧舞台的局限,电影叙事就应该是“”。
本节课内容:有意识电影叙事发展的三个阶段:布莱顿学派(英国)鲍特(美国)格里菲斯(美国)布莱顿学派代表人物:“布莱顿学派”是因为它的两名代表人物出身并工作于英国海滨城市布莱顿而得名。
主张:。
口号:。
布莱顿学派:乔治•阿尔伯特•史密斯1900年拍摄了影片“”的尝试:在同一个场面里交错使用特写镜头和中景最初的布莱顿学派:詹姆斯•威廉斯1900年拍摄的影片布莱顿学派的优秀范例:改变了以横向移动为主的舞台调度,人在摄影机前开始有了纵向运动。
电影中的人物在观众的眼中有了逼近与远去等直观的画面。
自觉的叙事:鲍特尝试电影时空的处理问题1902年的作品《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中,用“”的方法试图表示时间的延续和空间的转换。
两次再现:电影中的时空鲍特对同一救火员在室内、室外救火的行动进行了两次再现,目的是为了说明这个救火行动是有着室内和室外的两个空间,两个空间之间又有着直接的时间、动作联系。
鲍特用这种方式对电影叙事技巧尝试突破,虽然有些生硬,但对于后来电影叙事在突破时空束缚层面意义重大。
鲍特:《火车大劫案》1903年,鲍特的代表作品《火车大劫案》问世,在电影叙事手法上更进一步——摆脱了实际时间的束缚。
美国电影之父:格里菲斯主要成就:确定了镜头是电影的最小单位作品呈现出复杂的叙事结构与多重线索安排主要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格里菲斯《党同伐异》格里菲斯对于叙事手法的探索将影片的结构单位由场景变成镜头,初步形成了电影的叙事结构模式:镜头——场景——段落——电影整体——将电影叙事精确到了单个镜头的内容与形式最后一分钟营救格里菲斯作品《党同伐异》中的电影手法将发生在不同地点的平行动作交替切入,摆脱实际时间的束缚,打破传统戏剧叙述原则,创造符合电影艺术规律的叙事时空。
影视叙事艺术
影像叙 事品格
影像叙事文 化品格
影像叙事 创新品格
影像叙事 诗意品格
1、影像叙事文化品格
影像是具有文化品格的物理存在。任何一 个客观的东西如果不与自然和人发生关系, 就无法跟文化相联,而影像之所以具有文化 品格,首先是因为实现影像的摄影机背后的 人的存在,摄影机背后的人的文化品格决定 了影像的文化品格;另外,任何影像作品一 旦生产出来便不再是私人物品,而成为被大 众拥有并对大众产生文化投射作用的文化产 品,它应该具有文化品格。
面对艺术品人们希望看到的是艺术家如何创造了一条通往审美精神的独特道路而不是以缺乏道德或文化操守的欲望方式所进行的心理发泄影视影像叙事语言更是如此我们应通过丰富多彩的影像创作实践努力建构具有崇高审美特色的影像叙事影像叙事品格影像叙事文化品格影像叙事创新品格影像叙事诗意品格?1影像叙事文化品格影像是具有文化品格的物理存在
三、蒙太奇和长镜头的结合 1、不同态度和倾向 2、不同特点 3、一种结合和选择 案例:《钢琴家》、《1936年的岁月》
第三节 影像叙事灵韵呈现 一、像貌与像眼说 影像叙事基本由单镜头和镜头段落构成,无论是 单镜头还是镜头段落,都应该寻找镜头中的“像貌” 和“像眼”并于像貌和像眼的二元并置中建立影像 的意义和灵韵
1、像貌: 像貌确定一个镜头或镜头段落所叙述的基本氛围 和信息总和,是影像的基础叙事部分。
2、像眼: 像眼则是整个段落或单镜头中能够刺伤或震动我 们的细部,是从影像的基础叙事中突立起来的部分, 也是整个影像组成中最为重要的意义生成部分。
一个镜头或一个镜头段落可以有一个像眼,也 可以有多个像眼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组织在像貌之 中,并与像貌互为融合,形成一个具有灵韵的影像 整体。像貌是影像灵韵的基础,像眼则是影像灵韵 的关键,二者互为烘托,像眼因为像貌的铺垫而彰 显,像貌因为像眼的力量而拥有意义,偏废任何一 方的影像都会因失去生命的灵韵而显得索然无味。
影视叙事学
影视叙事学哎,说起影视叙事学啊,这东西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但其实吧,它就藏在咱们平时看的电视剧、电影里,跟咱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你想啊,为啥有的剧你看得津津有味,有的却觉得枯燥乏味?这里面啊,叙事学可是起了大作用。
记得前阵子,我追了一部超火的古装剧,那叫一个欲罢不能啊。
为啥呢?除了演员颜值高、演技好之外,更重要的是,这部剧的叙事手法简直太绝了!它不像有的剧那样,平铺直叙,毫无波澜,而是像坐过山车一样,情节跌宕起伏,看得人心潮澎湃。
就拿剧中的一个情节来说吧,主角原本是个无忧无虑的小少爷,结果一夜之间家族被灭,自己还成了通缉犯。
这一下子,他的生活轨迹就彻底改变了。
你看啊,这部剧在这里的处理就特别巧妙,它没有直接告诉你主角有多惨,而是通过一系列细节来展现:比如主角原本住的豪华府邸变成了废墟,他原本的朋友都离他而去,甚至还有人想置他于死地。
这些情节啊,就像一根根刺,一点点扎进你的心里,让你为主角的遭遇感到同情和愤怒。
而且啊,这部剧在叙事上还特别注重悬念的设置。
每次主角遇到危险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神秘人物出现,帮他化险为夷。
但是呢,这个神秘人物到底是谁,却一直是个谜。
这就让你在看剧的时候啊,总是提心吊胆的,生怕主角有个什么闪失。
同时呢,你又特别好奇这个神秘人物的身份,总是想着下一集能揭开谜底。
就这样啊,这部剧通过巧妙的叙事手法,把观众的情绪牢牢地抓在了手里。
你看啊,它既没有一味地追求刺激和血腥,也没有一味地渲染悲伤和绝望,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情节和细节,让观众在欢笑和泪水中感受到了故事的魅力和深度。
所以啊,我觉得啊,影视叙事学啊,真的是个挺有意思的东西。
它就像一把钥匙啊,能打开咱们内心深处的那扇门,让咱们在看电影、看电视剧的时候啊,不仅仅是看个热闹,还能感受到故事背后的情感和思考。
现在啊,我再看电视剧或者电影的时候啊,就特别喜欢琢磨这些叙事手法了。
有时候啊,我还会跟朋友们一起讨论呢,看看谁猜中了剧情的发展,谁又被编剧给“骗”了。
影视美学内容大纲
《影视美学》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全面认识20世纪60年代之前电影美学理论的代表流派,系统掌握各个理论流派的产生背景、主要思想及其特点,对早期电影艺术的发展状况与电影美学理论的发展流变之间的关系要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从而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20世纪60年代之前)第一节早期电影美学理论第二节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与蒙太奇电影美学理论第三节好莱坞戏剧化电影与类型电影理论第四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纪实美学!第五节法国“新浪潮”与现代主义电影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早期电影美学理论的主要流派和理论贡献(重点)1、识记:(1)电影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闵斯特堡、阿恩海姆)及其主要观点(2)电影文化学的代表学者(巴拉兹)及其主要观点2、理解:(1)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对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影响(2)先锋派电影运动的美学主张(二)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的主要概念、核心思想及其发展阶段(重点)1、识记:《(1)蒙太奇的完整内容与概念内涵(2)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3)“电影眼睛派”与“库里肖夫效应”的含义(4)普多夫金对电影蒙太奇的分类2、理解:(1)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的核心思想与理论贡献(2)普多夫金与爱森斯坦在蒙太奇理论上的异同3、应用:蒙太奇美学的总体特征及其对电影艺术发展的贡献和价值(三)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的美学观与类型电影的概念、特征(重点)1、识记:(1)“戏剧化电影”的含义((2)“类型片”的含义(3)好莱坞类型片的分类2、理解:(1)戏剧化电影的美学特征(2)新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点(3)从观众审美心理的角度看好莱坞类型电影的产生(四)纪实性电影美学的主要代表及其核心思想(次重点)1、理解:(1)巴赞的电影影像本体论与电影语言进化观(2)克拉考尔的“物质现实复原论”的核心思想与基本特点2、应用:纪实性电影美学总体特点与理论局限¥(五)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产生背景与美学特征(次重点)1、识记:“新浪潮”电影的概念2、理解:(1)法国电影的“新浪潮”与“左岸派”产生的社会根源与思想根源(2)“新浪潮”与“左岸派”电影的美学倾向(六)欧洲现代派电影的美学特征(次重点)1、识记:“现代派”电影的概念2、理解:(1)西方现代主义哲学一美学思潮对现代派电影的影响(2)现代派电影美学在电影的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段上所进行的探索(七)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电影美学观(一般)(1、识记: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美学革命2、理解:柴伐梯尼在电影美学理论上的贡献与局限第二章现代电影美学理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20世纪60年代以后电影美学理论的主要流派,系统掌握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美学特征及其发展流变,深入理解传统电影美学理论与现代电影美学理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影视叙述艺术
2、“类文”重复
影视叙事文本中的“类文”重复,指两种迥然不 同的的叙事段落、场景、人物行为、对白乃至镜 头之间,因彼此之间细微的相同之处而格外惹人 注目,从而发生影响、形成意义。
第四章 叙述空间
第一节 场面的优化配置
影视剧叙事空间创设之异同:
如果说,电视剧文本与电影文本、戏剧文本之 间呈互文关系的话,那么这一互文关系多表现为派 生关系。即,电影和戏剧的成分在电视剧中多被转 换,而非在后者中照实出现。因此,尽管电视剧本 身继承了戏剧和电影的双重美学基因,但它应是一 种融化式的继承,是不同于双亲的一种崭新美学个 性。电视剧的“空间配置”,当在虚实之间、写实 与写意之间,当依照电视剧的本体特性予以组织。
第二节 人物塑形的要素之细节
一、人物细节的归类 二、人物细节的功能分析 三、人物细节与人物风格的对应 四、人物细节中隐含的价值态度
第三节 人物塑形的要素之对白
一、人物话语的症候分析 二、人物话语的基本尺度 三、对白中的“潜文本” 四、修辞对人物话语的干预
谢谢
2007年9月
四、逆转
逆转,即有意修改甚至颠覆叙事的逻辑进程,以反 常规策略对原本顺理成章的叙述线路加以干预,掉 转其方向,从而达成出奇不意的审美效力。 1、情感流向的逆转 2、人物事物定性的逆转 3、表现基调的逆转
在漫长的故事叙述中,高明的影视艺术编导 往往还会采用更复杂、更富含审美刺激的多重逆 转手法,可将其称作“连环逆转”。即,逆转一 环紧扣一环,用多重逆转形成跌宕起伏的叙述之 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谁是影片叙述人?
一.人称与视点
叙述人的功能
“叙述者代表判断事物的准则:他或者隐藏或者揭 示人物的思想,从而使我们接受他的‘心理学’ 观点,他选择对人物话语的直述或转述、以及叙 述时间的正常顺序或有意颠倒。”
-----托多罗夫
第二章:谁是影片叙述人?
一.人称与视点 叙述人的功能 在一部影片中,镜头“话语”的组织、文本时间畸 变的处理,事件信息范围的框定,人物形象的刻画 等都受到了影片“叙述人”声音的制约和引导。
第二章:谁是影片叙述人?
二.画外与画内的“我”
电影叙事中的“我”者叙述可分为“画外”与“画内”两 大类。即追述往事的“我”和倾诉心声的“我”。 1.追述往事的“我”(画外的我) 所谓画外的“我”者叙述,是指这种叙述方式中的叙述人 并不呈现在或只偶尔出现在画面上,主要以第一人称的“ 画外音”介入影片本文。因此,它又被成为“仅闻其声的 第一人称影片”。
多层次叙述视角
叙事重心更多地放置在对叙述内 涵和深度的多角度、多侧面的刻 写上 以刻画人物性格的复杂面貌,以 叙述层次上的对比性张力,以相 对开放的故事结局显示优长
第二章:谁是影片叙述人?
一.人称与视点 2.视点:影片叙述的层次与焦点
所谓叙述的“焦点”,主要是从谁在看?站在什么位置上 看?来审视视点的运用。 在一个叙事本文中,除了人称叙述人可以给我们提供观照 视角和聚焦视点外,每一个人物的所见、所谈、所想都代 表着一种立场、视野、一种聚焦关系(看与被看),这些 处于一个总的观照视角之中的动态性焦点转换,同样在引 导、暗示和推动着作为观众的我们卷入叙事过程,捕捉叙 事信息,并参与对本文的建构。
第二章:谁是影片叙述人?
叙述功能: ⑴赋予故事本文以多义性和互补性 ⑵强化故事悬念,制造叙述进程上的变化与不定性 ⑶丰富故事内涵,深化叙述力度
第二章:谁是影片叙述人?
三.多个“我”或“多重声”
“多重声”的叙述是一种富有“民主性”、“公平性”和
第二章:谁是影片叙述人?
二.画外与画内的“我”
1.画外我者叙述上的个性特征 ⑶叙述时态上的重叠性 画外的“我”者叙述既然以“追述往事”为特征,其所叙之 事大多是“过去时态”的故事,但画外叙述者的“声音”则 是用“现在时态”的语气给我们讲述故事,带有现场交流性 质。
第二章:谁是影片叙述人?
二.画外与画内的“我”
——米特对格里菲斯的评价
第二章:谁是影片叙述人?
一.人称与视点
总而言之,“人称与视点”是电影叙事中最富有活力 的叙事功能。人称是本文叙述主体的定位,不同的人称构 筑起整体结构意义上的叙述角度,确立了不同的叙述视野 与范围。视点则是影片本文结构运作的具体切入角度,不 同的视点构造出不同的叙述层次,形成多种多样的叙述焦 点。
第二章:谁是影片叙述人?
一.人称与视点 2.视点:影片叙述的层次与焦点
所谓叙述的“焦点”,主要是从谁在看?站在什么位置上 看?来审视视点的运用。 在一个叙事本文中,除了人称叙述人可以给我们提供观照 视角和聚焦视点外,每一个人物的所见、所谈、所想都代 表着一种立场、视野、一种聚焦关系(看与被看),这些 处于一个总的观照视角之中的动态性焦点转换,同样在引 导、暗示和推动着作为观众的我们卷入叙事过程,捕捉叙 事信息,并参与对本文的建构。
★画外的“我”者的叙事功能
它是一种由叙述人的身份而构筑的叙事功能,内涵着叙述主 体的某种反思态度和情感倾向,带有浓郁的个性化主观叙述 色彩。因此,这种追述往事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倒叙结构。 它是在追述往事的过程中,挥洒一份热情、一缕诗意和一种 情怀。
第二章:谁是影片叙述人?
二.画外与画内的“我”
★画外的“我”者叙述与观众的关系
第二章:谁是影片叙述人?
二.画外与画内的“我”
2.倾诉心声的“我”
画内的“我”者叙述在表现形式上的独特个性:
画内的我并不直接面对观众讲述,他并不负责任或想到如何 告知我们哪些故事以及如何让观众听懂、明了所述之事的含 义,可以说,画内的我者叙述只是在描述我眼中的世界,并 自言自语地、情不自禁地、愤懑地或困惑地吐露着内心的思 想、情感、意识与无意识。简言之,画内的我并不明确地以 讲故事的语气发言,而大多以对时态、环境的描述和心态反 应的口吻叙述。
第二章:谁是影片叙述人?
一.人称与视点
人称与视点的相辅相成、有机设置、浑然一体,奠定 了影片本文建构的动力学基础,使影片故事拥有了变化多 端的“讲述”角度和多姿多彩的本文风貌。同时也表明着 影片创作主体或明或暗的叙事策略和或主观或客观的介入 态度。
第二章:谁是影片叙述人?
二.画外与画内的“我”
第一人称系列的我者叙述在影片中常常明确公开自己 作为“讲故事人”的身份,而且也不隐瞒自己与片中人物 或远或近,甚至原本就是画内人物的亲密关系。第一人称 的“我”者叙述意味着影片的整体视角是以某一个人格化 的角色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梦为立足点,并且“我” 者叙述人与作者、人物、观众保持着相对密切的感情与思 想上的联系,这对于观众认同和理解故事、参与叙事进程 触发思考大有裨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章:谁是影片叙述人?
一.人称与视点
非人称叙述人
“它”者叙述人 (呈现式叙述人)
“它—他者叙述人” 影像+字幕
第二章:谁是影片叙述人?
一.人称与视点 电影叙事中叙述人身份的确认,为影片叙述提供了 一个总体叙事角度,不同人称或非人称的叙述视角 确立了叙事主体与所叙之事的距离、范围和介入程 度。
第二章:谁是影片叙述人?
热奈特的三大类五种聚焦手段:
无聚焦:叙述者>人物 (全知型)
内聚焦:叙述者=人物
固定式:由一个单一人物的视点出来来展开叙事。 不定式:由多个人物的视点出来来展开叙事。 多重式:由多个人物出发来刻画同一件事。
外聚焦:叙述者<人物 (客观叙事)
第二章:谁是影片叙述人?
一.人称与视点 2.视点:影片叙述的层次与焦点 视点主要是从“叙述层”,包括故事外、故事内、 元故事内人物、人物主观观点、摄影机主观视点等 基本层次和叙述“焦点”。它是更具体的观看角度 所造成的叙述转换。
常以独特的视角所观照出的“个性化 世界”而引发人们的惊奇与思考
大多以饱含激情的叙述呈现时间自身 所拥有的诗意和魅力
第二章:谁是影片叙述人?
二.画外与画内的“我”
2.倾诉心声的“我”
总而言之,画内的“我”者叙述是一种限定性较强的叙述方
式。在叙述语气上有较强的主观叙述色彩;在情节结构上大 多不注重故事情节本身的因果性和紧凑性,而关注对人物心 里流程和心态反应的呈现。
第二章:谁是影片叙述人?
一.人称与视点 叙述人作为具体文本的叙事机制呈现出两个层面的 特征和功能,即人称层面和视点层面。 1.人称:影片叙述人的身份和态度 借鉴小说叙事理论中的语法人称,大体把电影叙述 人分为人称叙事和非人称叙事。
第二章:谁是影片叙述人?
一.人称与视点 1.人称
人称叙事:指的是影片叙述人以明确的语法意义上 的人称“我”、“他”、甚或“你”的身份和语气 来“讲述”(呈现)故事。
第二章:谁是影片叙述人?
一.人称与视点 2.视点:影片叙述的层次与焦点
“他在拍摄人物主人公时,采用依次不同的视点,或远 或近,或正面或侧面,或背面或大侧面,使观众进入情节 置身于戏剧人物之间,处于戏剧空间之中。当观众从不同 的视点把握事物时,他对事物的感知确实近似于他身居其 中时的感觉。因此,空间真实感是被体验的事实。”
第二章:谁是影片叙述人?
二.画外与画内的“我”
画外的“我”者叙述的魅力:
让观众在认同影像的同时,保持着一份清醒,在为故事感动
的同时,触发对深层情怀的思考。
第二章:谁是影片叙述人?
二.画外与画内的“我”
2.倾诉心声的“我”(画内的我)
所谓画内的“我”者叙述,是指“我”既作为叙述人又作为
影片中的一个出场人物呈现于画面,参与到本文的事件中去 的叙述方式,因而也可称之为人物“我”者叙述。
第二章:谁是影片叙述人?
三.多个“我”或“多重声”
叙述功能:
这一叙述方式促使本文讲述脱离因果式叙述的线性链条,而
是朝着叙述的横断面上展开。因此,“多重声”的我者叙述 方式常使本文叙述具有一种虚虚实实的张力,一种发散的不 确定的叙述指向,从而造成本文意义理解上的多义性和不确 定性。这也极大地调动了观众参与本文建构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
第二章:谁是影片叙述人?
二.画外与画内的“我”
1.画外我者叙述上的个性特征 ⑴叙述视角上的灵活性 画外的“我”者叙述既是一种个性化的有限视角,又带有全 知视角的灵活转换、概括性评说的特征。 ⑵叙述态度上的兼容性 画外的“我”者叙述一方面又较为强烈的主观介入态度,无 论是讲述他人的故事,还是讲述自己的故事都不自觉的流露 着个性的感情取向。另一个方面,画外的“我”除了声音介 入叙事进程以外,并无属于叙述人“我”的任何主观摄影或 主观影像镜头。
第二章:谁是影片叙述人?
一.人称与视点 对电影叙事来讲,不同的叙述人称身份的确立,带
来了故事讲述的不同范围、不同语气和不同的可信
度。
第二章:谁是影片叙述人?
一.人称与视点 第一人称
语气亲切,心声吐露;限制了叙 述的范围,叙述人只能讲述“我” 所看到和了解到的故事信息。
第三人称
表达人物内心不直接;叙述范围宽 广,可呈现多样的故事层面,以及 众多的人物形象与活动场景。
一.人称与视点 2.视点:影片叙述的层次与焦点 从电影叙事的整体角度讲,叙述层设置的单一或重 叠直接关系到影片叙述结构的复杂或单纯,体现着 一部影片的结构风格、故事指向和信息范围。
第二章:谁是影片叙述人?
一.人称与视点 2.视点:影片叙述的层次与焦点 单一叙述视角
大多追求外部事件的因果关系, 讲究情节结构上的环环相扣,层 层相困 通常以通俗易懂的故事、曲折多 变、紧凑有序的情节,圆满完整 的结局见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