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精神分析理论(心理咨询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意识 前意识 无意识
意识层次结构
9
无意识的例子
一位英俊潇洒的研究生提出这样一
个问题,就是他特别怕切黄瓜,无 论是在学校的公寓里,还是到女朋 友家里,只要看见有人在做菜,清 洗黄瓜,然后再把黄瓜一片片地切 开,他就情不自禁地紧张、害怕, 能躲就躲过去,否则他会哆嗦起来 ,从旁边艰难地走过。
一、 潜意识理论 二、人格结构理论 三、性欲论 四、释梦理论 五、神经症心理病理学理论
6
一、 潜意识理论
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
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 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 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conscious), 下意识(pre conscious)和潜意识(un conscious)三个层次,好象深浅不同的地 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
7

在正常条件下,人的活动都是有意识的活动,要干什 么,都是很清楚的。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只要我们 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意象 或情感流过,这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叫做 意识。而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却在 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 人的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着 的无法被觉察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被称之 为潜意识。下意识乃界于意识与潜意识的层次中间, 是指虽然此时此刻意识不到,但可在集中主义努力思 索后回忆起来的那部分经验。潜意识的内容一般情况 下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的控制能力松懈时比 如醉酒、催眠状态或梦境中,偶尔会暂时出现在意识 层次里、让个体觉察到。
第二章 精神分析理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又称为 心理分析或心理动力学,是探讨人的心理 (主要是潜意识)和精神疾病治疗的一种 理论和方法。 20世纪30年代盛行,几乎与心理治疗 成了同义词。
2
第一节:精神分析概述
一、佛洛伊德及精神分析的产生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是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 派的创始人。 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学医,曾在生理学家布 吕克的生理研究室工作。 1881年获博士学位,并开始在维也纳总医院 工作,致力于研究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 并开始与布洛伊尔合作从事歇斯底里(癔症 )的治疗和研究。1885 年到巴黎随神经病 学家沙克进修神经病学。在沙克影响下,兴 趣由临床神经病学转到了临床精神病学。 3
10
二、人格理论
人格理论:在意识层次理论的基础上构
建了一个完整的人格模式,展现了个体 的人如何以本能为基础和动力,进而为 具有社会属性和文明标志的人的发展历 程。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id)、 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部分 组成。
11
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 和生命力。本我具有强大的非理性的心理能量,是一切心理能量 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 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 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 、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 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 ”,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 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 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 ,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 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 12 德原则”。 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

14

弗洛伊德这样论述自我难扮的角色 :“有一句格言告诫我们,一仆不能同 时服侍两个主人,然而可怜的自我却处 境更坏,它服侍着三个严厉的主人,而 且要使它们的要求和需要相互协调。这 些要求总是背道而驰并似乎常常互不相 容,难怪自我经常不能完成任务。它的 三位专制的主人是外部世界、超我和本 我。”
4




二、精神分析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科学文化环境 当时古板的道德和性文化影响,一个人有一定的 性能量,放荡会导致疾病和神经系统的错乱。20 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社会矛盾尖 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三、精神分析的发展演变
1909年美国克拉克大学校长霍尔邀请佛洛伊德讲 学。
5
第二节: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
15
弗洛伊德认为,在通常情况下,本我、 自我和超我是处于协调和平衡状态的,从 而保证了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调 乃至破坏,就会产生神经病,危及人格的 发展。 弗洛伊德用疏导法让病人的内心创伤倾 吐出来,病症就会消失;后来发现很多是 病人臆造的,他开始选择内驱力的范式。 提出人格结构的新理论。

1889年再次到法国向当时南锡学派的首脑人物伯恩 海姆学习催眠术,1895年与布洛伊尔合著《癔病研 究》开创了精神分析法。逐渐放弃催眠法但保留了 宣泄法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自由联想法。
1897年开始结合临床实践用自由联想法进行自我分 析,分析自己的梦和患者的梦。1900年出版《梦的 解析》,当时备受冷遇。 1908年,在“心理学星期三聚会”的基础上,成立 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标志精神分析学派的正式 成立。1910年发展为国际精神分析协会。 1933年希特勒上台迫害犹太人。1938年到了英国, 次年83岁去世。
人格结构说
适应作用
道德原则
超我
自 我
现实原则
意识层
稽查作用
前意识
动力作用
本 我
(一切行为动力的来源)
潜意识
快乐原则
13
佛洛伊德认为人格的三种构成——本我、 自我和超我之间不是静止的,而是始终处于冲 突——协调的矛盾运动之中。 本我在于寻求自身的生存,寻求本能欲望的满 足,是必要的原动力;超我在监督、控制自我 按社会道德准则行事,以保证正常的人际关系 ,而自我既要反映本我的欲望,并找到途径满 足本我欲望,又要接受超我的监督,还要反映 客观现实,分析现实的条件和自我的处境,以 促使人格内部协调并保证与外界交往活动顺利 进行。不平衡时则会产生心理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