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 识人用人
曾国藩看人八句话
曾国藩看人八句话曾国藩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官僚、将领和思想家,他在治理官场时借助自己独特的人才观,通过对人才的挑选、培养和留用,建立了一支效忠皇室、忠于国家、勤勉实干、团结协作的干部队伍,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贡献者。
那么,曾国藩的人才观究竟是怎样的呢?以下就是曾国藩对人才的八句话:一、“观其言行而知其人,闻其言而知其意。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言行来了解他的本质和品质。
一个人做事的方法、态度和风格都会反映出他的性格特点和价值取向,因此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发现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
二、“以德为先,以才为后。
”这句话说明,曾国藩非常重视人的道德品质,并将其置于能力之上。
他认为,无论你有多么出色的才能,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因此他培养干部,首先考虑的是道德,其次才是才能。
三、“知其可为而用之,不知其可为而用之,则为祸。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在了解一个人的能力和性格的基础上,才能合理地利用他。
如果不了解这些,就容易出现错误的选择,甚至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四、“道不同,不相为谋。
”这句话强调了人才与组织之间的价值认同。
曾国藩认为,只有在价值观念相同的前提下,才能形成团结战斗的力量。
因此,他会先了解干部的思想倾向和价值观,看看是否与自己的组织相符,再考虑是否留用。
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对干部充分信任,不要过于担心失误和差错。
只有塑造出这种氛围,才能更好地激励干部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
六、“成大事者不为急功近利之事。
”这句话强调的是长期的眼光和深远的思考。
曾国藩认为,真正的英才是有耐心、有毅力、有长远目光的人,他们不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原则,而是能够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为自己所认为的正义而奋斗。
七、“善追求者如鲲,义不苟合者如蝼蚁。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注重对人才的细节观察,要看看他是否有足够的追求和精神力量,是否有坚定的信仰和原则。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关键时刻保持正义、不屈不挠。
曾国藩用人和识人之道的名言
曾国藩用人和识人之道的名言
1、曾国藩苦其心三句名言第三句是“识人心、懂人性,注重人才”,强调了了解他人的内心和重视人才的重要性,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做好人际关系和维护团队的稳定。
2、用人极难,辨识别人说的话也很不容易,全靠见多识广,仔细思考谨慎处置,心中要有一定的权衡。
3、曾国藩:"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正道行事,起见必量其果,功力实在,循正道可远行。
4、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唯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
5、责备贤者,须全得爱惜裁成之意。
若于君子身上,一味吹毛求疵,则为小人者,反极便宜。
6、用人八法: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前贤之大识大观、八字余谓民之望利、凡事求其惬意、临事无不了了、言不美不恶无所劝惩、不知厚重悠长、有恒为作圣之基。
7、“国家之强,以得人得天为先。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
8、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1曾国藩的用人识人之道 曾仕强
曾国藩的用人识人之道曾仕强一、识实务者为俊杰。
识实务者为俊杰,不是跟着世界潮流走,不是投机取巧,要看适合自己出来不。
不同于俊杰,英雄是不管怎样都硬拼,多半是结果坏的。
为了空洞的“我说了算”,却是担责任。
中国人争气,争“我说了算”,但是,这是空洞的,你说了算你才有责任。
are you ready?不是你准备好了吧吗?而是你心中有数吗。
时候不到宁可归隐,务本务实,顺应时势。
人和人大致相同,不同的过程,不要重视结果。
挫折是好事。
大器晚成。
二、十年锻炼铸良基。
每个人一辈子都是起起伏伏,老天是公平的,我们都要喝2杯酒,宁可先喝苦酒。
十年锻炼铸良基:1、忍辱。
年轻时难以忍辱,后来明白,要看自己心态:侮辱者是菩萨。
变卦,自己的卦自己变。
2、刚强坚忍建德修业,忍等时机。
3、胸襟宽广,适时调整。
和小人适当距离。
听到任何一番话,都可以把它转一转,都变成好的,你看到坏人你把他当成镜子,你和他不一样就是好事情。
你看他好,他就会变好,相反。
成功的原因:1、良师益友。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2、内圣,修养自己。
慎独:小心地走好自己的路,可以和别人不一样。
主敬:看重眼前的人事,别人看不起你的原因往往是你看不起他。
求仁:心诚:3励志:以别人困难为忧,以小人没有被感化为忧。
来不及管自己的得失。
4明强,。
智仁勇(中国三联字者,中间者主要。
),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担当大事,修养品德,养家教子都要以明强为本。
男儿自立要有倔强之气。
气是看不见的、重要的,形成“实”后就没那么重要了、难改了,如形成习惯,。
5坚忍,等待时机。
做老实人,坏人那一套你学不来。
6刚柔:自立自强为刚,谦让为柔,刚柔并济。
儒:柔。
7. 修养自己。
8廉矩:腐败时人走“近道”,不贤者志满气得。
9勤敬:喜爱的人要知道其短处,相反。
爱民,不是顺民。
察人才能知人,知人才能用人。
知人要会听话。
10、诡道:多变化。
可以脸色暗示,不可脸色威胁。
恩情不如仁义,威严不如礼遇。
我们曾经梦想:大学生多了则社会进步,人们有钱了就安定了。
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
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0. 前言作为领导,并不一定要比所有的部属更有才干,关键是要看能不能将各有所长的一群人组织在一起,共同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去努力。
因此,识别有才之人,用好有才之人,是领导艺术的最高体现。
而在中国历史,关于用人识人,不得不提的一个人便是曾国藩。
1. 曾公简述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具魅力的神秘人物,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
对曾国藩,有人称之为“圣相”,有人称之为“罪臣”。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国藩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潜心研究学问,留下过许多值得后人汲取的养分,他面对现实,奏陈时弊,成为晚清王朝的柱石人物;他招兵买马,编练“湘军”,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是晚清王朝的“中兴名臣”;他在一定条件下顺应历史潮流、倡导洋务,为中国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在知人善任、教育子女等方面,曾国藩的确做出了令世人称道的业绩。
正是曾国藩在历史上的不同作用,才使后人对他产生了浓厚兴趣。
我认为,曾国藩的一生就是识人用人,爱才聚才的一生。
通过门徒,幕僚、学生去推行他的儒家思想,政治抱负,利用群体的力量完成自己想做的事。
容闳在《西学东鉴记》这部名著里记载了他对曾国藩在识人、用人这一点上的称赞,他用了整整一段讲述了当时曾国藩身边人才的之多。
他说,当时各处的军官寄于曾文正之大名者不下200人,大半都是怀着一种目的而来的,而种种幕府中有一百多人,幕府外更有候补之官员,有怀才之志士。
凡是法律、算学(数学)、天文、机器等等专家们无不聚集,全国人才的精华都汇集到这里来了。
因此,对于当代管理界来说,曾公的很多高明之处,很值得我们去仔细研究,并且运用到日常管理实践。
2. 曾国藩爱才之道曾公第一大可贵之处在于爱才。
曾国藩是属于真心实意喜爱人才的这类人物。
这很大的原因也有他性格上的原因。
第一就是他很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人恰好是相反的,总是善于看到别人的缺点。
第二,他性格上的特点,他乐于广交良友。
曾国藩为人识人及用人
曾国藩用人之道
文职官员的标准:
第三是有条理。条理就是将事情分门别类,分出轻重缓急,然后 知道那些事今天该做,哪些事可以明天再做,哪些事情是重点,哪些 则只是一般。人有没有条理,是工作能力的集中体现。几乎在所有事 情里,都要找出第一要义,要处理相关问题的抓手。
第四是少大言。大言就是放空话、说大话。他说,这是文人习气, 胸中有些墨水的人,往往认为天下事情容易,所有经常方言高论,说 话不着边际。少大言,就是要讲实话,讲真话。而对于品行的考察更 为重要,大抵观人之道,朴实廉洁为质,有其质而傅以他长,斯为可 贵,无其质,则长处亦不足恃。
曾国藩识人之道
• 对“德”的重视 • 历代重才者所希求的最理想的人才,是德才兼备的。曾国藩也一
样,他评价、衡量一个人,首先是看德,突出德的地位。曾国藩 所谓的德,含义甚广,具体而言,就是政治上忠诚、作风上质朴、 精神上坚韧不拔等。他称具有这些品德的人为“血性男子”而极 为称颂。 • 山乡之民多旷悍,水乡之民多浮滑,城市多游惰之习,乡村多拙 朴之夫。
是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 是指人的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 的状态。 指的就是言语上的谨慎,不说大话、假话、 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
是指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曾国藩为人之道
曾国藩从31岁所开始的修身,一直贯穿到他的后半生。在此后 的三十年中,即便身为军事统帅,每天在杀戮声中渡过,曾国藩也 没有忘记 ,每天仍然是吾每日三省吾身。除了以上五个字之外, 他还不断给自己提出更多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器 宇”、“事业看精神”、“寿夭看指爪”、“风波看 脚跟”、“若要看条理,尽在语言中”……
四败:
昏惰任下者败,傲狠妄为者败,贪鄙无忌者败,反复多诈者败。
曾国藩用人识人总结
曾国藩用人识人总结曾国藩,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人物,在用人识人方面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
一个人的品德就像是根基一样,根基要是不牢,就算有再多的才能,那也是白搭。
在他的观念里,忠诚、诚信、正直这些品德是最为关键的。
忠诚的人会对自己的团队、对自己的事业忠心耿耿,不会轻易背叛。
就好比战场上的士兵,如果对自己的将领不忠,那打起仗来肯定会出大问题。
诚信的人呢,说话算话,和别人交往的时候大家都愿意相信他,这样的人在团队里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事情的推进。
正直的人不会搞那些歪门邪道,处理事情公平公正,大家都会服气。
他在选拔人才的时候,总是先考察品德这一关,只有品德过关了,才会进一步去看这个人有没有才能。
他还有一个很厉害的识人的方法,那就是观察细节。
从一个人的小习惯、小举动就能看出这个人的性格和能力。
比如说,看一个人在面对利益诱惑的时候是怎么表现的。
如果一个人一看到一点小利益就两眼放光,迫不及待地想要据为己有,那这样的人往往是比较贪婪、目光短浅的。
而如果一个人在利益面前能够保持淡定,考虑的是整体的利益或者是更长远的利益,那这种人就比较可靠。
再看一个人对待小事的态度,如果连小事都做不好,马马虎虎的,那大事肯定也难以托付。
相反,那些对待小事都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人,往往有着很强的责任心,是值得信赖的。
曾国藩用人也是很有一套的。
他懂得用人之长,避人之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他不会强求一个人是完美无缺的。
他会根据每个人的特长来安排合适的职位。
比如有的人擅长出谋划策,那他就把这样的人放在谋士的位置上,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智慧;有的人勇猛善战,那就把他们安排到战场上冲锋陷阵。
他不会让擅长谋划的人去打仗,也不会让只会打仗的人去做文案工作。
这样一来,整个团队里的每个人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团队的力量也就发挥到了最大。
而且,他用人还讲究用人不疑。
一旦他认定了一个人是可用之才,他就会给予充分的信任。
曾国藩识人用人之道读后感
曾国藩识人用人之道读后感
《曾国藩识人用人之道》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典藏之作,他曾用实践之手在人事
管理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本书主要记述了他对识人用人之道的总结和见解,由此读者可以更全面的了解他精辟的决断和理性的处理,并且有助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从《曾国藩识人用人之道》一书中,我明白了凡事要从实际出发,并且追求实
用而行之有效的办法,以实现更大的成功。
曾国藩认为,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对对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尽可能多地了解人,而不是大概、杂乱地对付每一件事。
他认为,不断总结规律才会真正地做好事情。
另外,曾国藩每谈到人才队伍时,他就会强调要从许多方面考虑,在选人时要
根据每个人各自有准靠的能力进行评估,长处发挥,短处补齐。
但是对能力,应该要有灵活的看法,归根结底还是要以能力来衡量,只有较强的人才才可以想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只有拥有高超的管理技能的人才才可以处理好各种细节,只有掌握精湛的技术的人才才可以带来关键的突破。
总之,曾国藩的人才队伍构筑方法和识人用人之道,为我们展示了如何正确地
衡量、选择和利用人才,从而发挥出社会组织的无限生命力。
曾国藩为人识人及用人
构非常稳定,大多数人都和曾国藩走到最后。如果轻易更换关键岗位,
付出的成本不菲。
曾国藩用人之道
• 自立立人,自达达人 • 曾国藩的人才观,最可贵的莫过于“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也在 治学修身之道上苛求完美。他治学思想包括立志、有恒、专一、从 良师、择益友。在自身修养上要求不忮不求,不忌贤害能、妒功争
赵欣然上路,十二月到了南康大营。而当年虽然贵为大清朝的总
督大员,而一年的薪水也只有一百八十两白银。曾国藩以两百两 银子向赵烈文表示诚意礼聘,实在是惊世之举。而后来赵追随其
左右,被称为曾国藩身边的小钦差。
曾国藩用人之道
• • “取之欲广,用之欲慎” 关于人才的招引使用与培养,曾国藩提出的理论和方法,概言之叫做“取之欲广, 用之欲慎”。 • 试以危艰,责以实效: “试以危艰,责以实效”是曾国藩在用人方面非常重要 的思想,也是对重要人才、关键岗位提出的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案。
二曰主敬则身强:就是保持一种非常好的精神状态,对外要有
威仪要端庄,只有这样人的身体才可以强壮,他很反对儿女的精 神不振颓废。
三曰求仁则人悦:这是指爱心。 四曰习劳则神钦:劳动则身轻
曾国藩一生的事业, 修身才是他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第一,以立志来奠定人生的大格局。曾国藩为自己的人
生立下了大小两个方向,大的方向就是效仿前贤澄清天下, 就是以古代的圣贤为表扬,要为自己澄清天下,使天下得 到澄清,这是大的志向。
•
湘军开始创建时,国家给政策,地方搞团练,所以要自筹兵饷。太平军进攻湖北
时,当地有钱的士绅都出去避难了,金银等重要资产也转移了。在最艰难的时候, 曾国藩邀请胡大任帮助湘军筹集军饷。胡受邀后在汉口、新堤等地筹集饷银。后 来曾国藩上述朝廷,举荐胡大任说:我认为求才必须放在艰难危险中考验,用人 应当注重实效。现在查明有四品卿衔礼部外郎胡大任,当烽烟四起之时,居住在 湖北的豪绅大多迁徙殆尽,而只有胡大任能在万难艰险之际,奋不顾身,经营策 划。正因为筹集饷银关系湘军生死存亡,因而,曾国藩保举的东征筹饷局的人员 就有近五百人。
曾国藩的用人和识人之道的名言
曾国藩的用人和识人之道的名言
1.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
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2. 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
3. 用人不率冗,存心不自满。
4. 才干,定要表现之。
5. 有才干,定要表现之,埋头苦干,不理闲事,乃其职也。
6. 现在最大的爱国是专心读书。
7. 小屈以求大伸,圣贤不为。
松柏生来便直,士君子穷居便正。
若曰在下位遇难事,姑韬光忍耻,以图他日贵达之时,然后直躬行通。
此不但出处为两截人,即既仕之后,又为两截人矣。
8. 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9.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0. 见人有得意事,便当生欢喜心。
见人有失意事,便当生怜悯心。
皆自己真实受用处。
忌成乐败,何预人事,自坏心术耳。
曾国藩的用人和识人之道的名言
曾国藩的用人和识人之道的名言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曾国藩,清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被誉为“卧虎藏龙”,他在治理江南、平定太平天国等重要历史事件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治理才能和军事才华。
曾国藩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更是一个善于用人和识人的领袖。
他的用人和识人之道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曾国藩认为,用人是治国安邦的首要大事,一个领导者要能够善于用人、善于识人,才能使国家兴盛,实现自己的理想。
他在任官江宁时,重用一批有识之士,在官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受到了广泛的尊重和爱戴。
曾国藩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他曾经说过:“治一国犹如经营一家,用人不当则无法立足,用人得当则国家繁荣。
”曾国藩的这番话,深刻揭示了用人之道的重要性。
曾国藩在用人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他注重选人而不在乎他的出身资历,只要这个人有能力,有胸怀,有真诚,他就会给予信任和重用。
在曾国藩的身边,有许多出身低微的人,但凭着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勤勉努力,得到了曾国藩的重用,并在事业上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和才能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这个人有能力、有操守,就可以成为他的得力干将。
他曾说过:“不必问他的出身,只要他的才能和品行卓越,就可以任用。
”这种独特的用人标准,使曾国藩在政治和军事事业上得以顺利发展。
曾国藩在识人方面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方法。
他认为,一个领导者要善于洞察人心,善于辨别人的优缺点,才能选对人、用对人。
曾国藩强调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从中窥得他的品行和性格,判断他是否可信、可用。
曾国藩还强调要善于交流,要主动与下属、同事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需求和困难,给予及时帮助和支持。
只有深入了解他人,才能更好地与他们合作、协同工作。
曾国藩曾说过:“要用心去了解每一个人,懂得他的长处和短处,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
”曾国藩的识人和用人之道,深刻影响了后人。
他的用人标准:“重才不重名”,“不问家世,只看才干,不考怀才不遇”,提倡以人的才干和操守为依据,而非以其社会地位、背景和身世为标准来选拔和使用人才。
曾国藩9种识人之术
曾国藩9种识人之术
1.以貌取人:曾国藩认为相貌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气质和性格,因此他会通过观察对方的相貌来判断其为人之道和操守。
2. 观其言行:曾国藩认为言行是了解一个人的最好方式,因此他会通过对方的言谈举止来了解其为人处事的态度和水平。
3. 观其谈吐: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谈吐可以反映其文化素养和修养水平,因此他会通过对方的言语表达方式和词汇使用来了解其素养和水平。
4. 观其交友: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交友可以反映其为人处事的态度和品德,因此他会通过对方的交友圈子来了解其为人品格。
5. 观其行为: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反映其为人处事的态度和品德,因此他会通过对方的行为举止来了解其为人为官的能力和道德标准。
6. 观其交往: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交往可以反映其为人处事的态度和品德,因此他会通过对方的交往方式和交往对象来了解其为人为官的能力和道德标准。
7. 观其教育: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教育可以反映其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能力,因此他会通过对方的教育背景和学历来了解其为人处事的能力和素养。
8. 观其才干: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才干可以反映其为人处事的能力和素养,因此他会通过对方的工作经验和业绩来了解其为人处事的能力和素养。
9. 观其信仰: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信仰可以反映其为人处事的态度和品德,因此他会通过对方的信仰背景和信仰理念来了解其为人为官的能力和道德标准。
曾国藩识人术
曾国藩识人术曾国藩识人术——曾国藩相人口诀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
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四句话一:“广收”,即网罗人才范围一定要广,而且选拔人才还要有诚。
二:“慎用”,就是使用人才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谨慎地使用人才。
三:“勤教”,指对人才要经常地进行教导、培育、栽培。
四:“严绳”,是指用严明的制度、纪律、规章,以及奖惩的各种办法来使一个人才更加符合用人者的要求。
周文王“六征法”:一:“观诚”。
诚是诚实的诚,就是观察一个人是否诚信。
二:“考志”,就是通过言语来考察一个人是不是有志向。
三:“视中”,即通过声音和气息判定一个人内心是否有浮气。
四:“观色”,就是观察一个人的外在表情。
五:“观隐”,这是最难的,即平常我们说的“知人知面不知心”。
所以,传统相术把观察一个人的内心放到了最要紧的位置上。
六:“揆德”,看一个人道德情操。
中国古代此类记载非常多。
如《史记》记载刘邦去世前,想到吕后已经要代替刘氏天下,安排后事说“安刘氏者必( 周 )勃也”。
周勃虽然不善于言辞,但很忠诚,最后能够安定刘姓江山的,一定是他。
果然,后来陈平和周勃两个人联手平定诸吕之乱,稳定了汉朝的江山。
曾国藩识人之术,:人物心性才情变化的九大征状。
"性之所尽,九质之征也。
"平陂之质在于神,明暗之实在于精,勇怯之势在于筋,强弱之植在于骨,躁静之决在于气,惨怿之情在于色,衰正之形在于仪,态度之动在于容,缓急之状在于言。
"这实际上就是九种识相之法。
观神识人,可以辨别他的忠奸贤肖;观精识人,可以看出他是否聪明;观筋识人,可以识出他的胆量;观骨识人,可以知道他的强弱;观气识人,可以发现他是否沉得住气,是否具有临危不乱的素质;观色识人,可以知道他的情绪状态,厚道之人,气色温和柔顺,勇敢之人,气色刚毅,聪明的人,气色豁达;观仪识人,可以识其修养高低,"端庄厚重是贵相";观容识人,可以识其内心品质;观言识人,可以判断其性格,所谓言为心声,性急之人,说话爽快;性柔之人,说话平缓。
曾国藩相人术,40字看懂天下人!
曾国藩相人术,40字看懂天下人!在中国历史上,堪称完美的成功人士并不多,曾国藩应该算一个。
能选贤任能,可以说是曾国藩事业成功的一大法宝。
曾国藩认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
就是说,用人慎重须以知人至深为前提,具备察人本质的眼力。
曾国藩辨识人才的法门,被许多人视为“相面术”。
流传甚广的曾国藩八句相人口诀,可以说是曾国藩对相人术的总结,有的内容也显然超出传统相人术的范围,而融入一些新的考察、观察人的方法。
1、"邪正看眼鼻"忠、奸是中国人看人当中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如果连好人和坏人都不能识别,那何谈用人。
所以曾国藩把识人口诀中的第一句话定为"邪正看眼鼻",如果鼻子和眼睛不正,即俗话讲的眼斜鼻歪,在曾国藩看来这个人肯定心术不正。
2、"真假看嘴唇"口为出纳官,不嫌大。
口德、口贼是完全截然不同的两极。
口以方、广、厚为贵。
又有"开欲大而合欲小"之说。
3、"功名看气概"一个人有没有功名,曾国藩说要看人的气概。
有的人就是一出场把所有的人都带动起来,像谈恋爱的时候也有一见钟情,被对方的一种气质所慑服,有一种追随的感觉。
4、"富贵看精神"这里的"精神"是精气神的意思。
曾国藩说有的人才即便你着意培养,但因为他不能长享富贵,可能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他在私下跟赵烈文谈话时非常惋惜地说,胡林翼是湘军第一苦命人,虽有非凡的英雄气概,却是一种苦相,即精气神不足,所以不能够长久。
5、"主意看指爪"人有没有主意,他说主要看指爪。
手以厚、软为贵。
手指纤长,其人聪颖,有主意,短而粗者愚鲁。
曾国藩说,"手心、手掌心当中纹络清晰而浅者,心定"。
这个心定就是主意定,临事不慌乱。
"手掌纹络浅而乱者,人心乱、心浮"。
6、"风波看脚筋"人衰老的时候也是从足开始,所以他说"风波看脚筋"。
曾国藩的识人用人观后感
曾国藩的识人用人观后感第一篇嗨,朋友们!最近我读了关于曾国藩识人用人的一些事儿,真的是太有意思啦!你知道吗?曾国藩那眼光可真叫一个“毒”!他看人不只是看表面,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就比如说,他不会只因为一个人能说会道就觉得这人厉害,而是会观察他做事是不是靠谱,有没有恒心。
这让我想到咱们自己,有时候是不是很容易被别人的花言巧语给迷惑啦?还有啊,曾国藩用人那叫一个大胆!他不害怕用那些有缺点的人。
他觉得只要这个人的优点能派上大用场,那点小缺点就可以忽略不计。
这给我的启发就是,咱别总盯着别人的不好,多看看人家的长处,说不定能一起做出一番大事业呢!而且他还特别注重培养人才。
他不是把人招来就不管了,而是会用心教导,给人家机会成长。
这多像一个好老师啊!咱们在生活中要是也能多给别人一些鼓励和帮助,那得多温暖呀!读了曾国藩的识人用人,我感觉自己好像开了窍。
以后看人的时候,我可得多长几个心眼,用人的时候,也得学学他的大气和智慧。
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第二篇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想和你们聊聊曾国藩的识人用人,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曾国藩这家伙,在识人方面简直有一套独特的秘籍。
他不会被第一印象给骗了,会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接触去了解一个人。
这就好像我们交朋友,不能一开始觉得好就掏心掏肺,得慢慢品。
他还特别会从细节入手。
比如说一个人的坐姿、走路的姿势,甚至是说话时的眼神,他都能从中看出点门道来。
哎呀,想想都觉得厉害!这也提醒咱们,平时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别人看在眼里,所以得注意形象哦!在用人方面,曾国藩更是有一手。
他能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让每个人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最大优势。
这就好比拼图,他就是那个能把每一块都拼对地方的高手。
我觉得咱们在团队合作中也得学学这一点,别总觉得自己最牛,要看到别人的闪光点,这样才能一起把事情做好。
还有哦,曾国藩对待人才的态度也值得我们学习。
他尊重他们,给他们足够的信任和空间。
要是有人犯错了,他也不会一棍子打死,而是会给机会改正。
曾国藩十大识人技巧
曾国藩十大识人技巧曾国藩是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官员、军事家和文化名人,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家。
他在史书中被称为“曾侯乙”,以其深谋远虑和高超的治理能力在历史上留下了卓越的业绩。
曾国藩不但在政治、文化和军事领域上都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他的“识人择善,用人慎不误”的处事风格,更是颇有名气。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将讨论“曾国藩十大识人技巧”。
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曾国藩在训练自己的识人能力时,极为注重开发自己的感官,特别是眼睛和耳朵。
他常常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样就可以及时发现身边的优秀之人,从而引导他们加入自己的团队。
二、认真分析身边的人物曾国藩在分析身边的人时,善于从人的受教育程度、文化素养、职业能力和性格特点等方面对人进行分析。
这使他能够迅速了解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在使用人才时更加得心应手。
三、重视团队精神曾国藩在使用人才时非常注重团队精神,他通过改变管理方式和理念,寻求符合其要求的人才,通过团队精神的培养,不断地加强团队发展的实力。
四、对接触到的每一个人给予尊重曾国藩显然是一位十分尊重他人的人,他不仅会对自己的下属、同事等团队成员给予尊重,还会对所有接触到的人给予同等的待遇。
无论是进入国门办事的使节、还是偶然路过的行人,曾国藩都会以同样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们。
五、追求真诚和诚信曾国藩在使用人才时是非常追求真诚和诚信的人,他认为一个人的诚信度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
因此,在使用人才的过程中,他往往要求人们要诚实,不欺瞒,把工作能力真实地呈现出来。
六、崇尚专业知识曾国藩非常崇尚专业知识,并深刻认识到,只有掌握了足够的专业知识,才能够在工作中胸有成竹。
他倾向于选拔那些在专业领域有卓越表现的人,并鼓励和赞赏那些不断学习的人。
七、关注人才的思维方式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习惯以及态度能够非常明确地表露出一个人的性格和才干,他会密切关注每个人的思维模式,思考方式和思维习惯,从中分析出该人的优势和缺陷。
曾国藩看人识人的方法
曾国藩看人识人的方法
1. 观其言: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言语可以反映他的思想和性格。
因此,他会观察一个人的言辞是否得体、真实、诚恳,以及是否有逻辑和深度。
2. 观其行:除了言语,曾国藩也会观察一个人的行为。
他会观察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端正、稳重、有条理,以及是否有决心和毅力。
3. 观其神: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可以反映他的性格和能力。
因此,他会观察一个人的眼神、神态、气色等,以及是否有自信和决心。
4. 观其友: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朋友也可以反映他的性格和能力。
因此,他会观察一个人的朋友是否有品德、有才能,以及是否与他志同道合。
5. 观其敌:除了朋友,曾国藩也会观察一个人的敌人。
他认为,一个人的敌人也可以反映他的性格和能力。
因此,他会观察一个人的敌人是否有实力、有智慧,以及是否与他有仇怨。
总之,曾国藩的识人之术是一种综合的观察和分析方法,他会从多个方面观察一个人,以判断他的性格、能力和潜力。
这种方法虽然不是绝对准确的,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他人,以及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和合作。
曾国藩识人术的八句话
曾国藩识人术的八句话曾国藩识人术的八句话,是曾国藩在他一生中所积累出来的一套识人术,也是他对于识别和判断人格特质的重要依据。
这八句话不仅被用于识别和判断他自己的心腹和他手下的官吏,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当时的近代社会,乃至现代社会。
首先,“勤者能成大事”,指的是勤奋的人往往能够取得成功,因为勤奋的人总是更加努力、更加敬业,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因此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其次,“智者博学多识”,指的是智者常常会有更多的学识,无论是从书本上学习,还是经历了实践,都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储备。
第三,“忠者无私”,指的是忠诚的人总是能够把集体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不计私利,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追求完美。
第四,“仁者宽厚”,指的是仁慈的人,不仅会把对自己的好处和赐予他人的好处并重,而且还能够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一边,以宽容和厚赐的态度来处理问题。
第五,“勇者敢作敢为”,指的是勇敢的人总是能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追求自己的目标,不畏惧任何困难,勇往直前,拿出勇气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六,“俭者富贵”,指的是节俭的人,不仅能够把自己的财富和财物得到有效的管理,而且还可以通过节俭的方式来获得更多的财富,最终实现财富的积累。
第七,“善者爱人”,指的是善良的人,能够真诚地对待他人,对他人怀有温暖的爱心,以及关心和支持他人的态度,并不断努力的帮助他人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后,“乐者知足”,指的是乐观的人,总是能够以乐观的态度来看待生活,能够满足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去追求更多,而是知足常乐。
曾国藩识人术的八句话,被誉为对于识别和判断人格特质的重要依据,有效的把握这八句话的含义,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判断他人的性格特点,从而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
无论是现代还是近代,曾国藩识人术的八句话,都是一套成功的良好礼仪,能够更好地把握和发挥自己的人格特质。
曾国藩4条识人之术
曾国藩4条识人之术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治理江南地区时,总结出了一些识人之术,这些识人之术不仅适用于政治和军事领域,也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曾国藩的四条识人之术。
第一条:观其言行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可以反映出他的性格和品德。
因此,在与人交往时,要注意观察对方的言行举止,从中了解对方的性格和品德。
如果对方言行举止得体,有礼貌,那么他很可能是一个有修养、有素质的人;如果对方言行粗鲁,不讲礼貌,那么他很可能是一个粗鄙无礼的人。
第二条:听其言语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言语可以反映出他的思想和态度。
因此,在与人交往时,要注意听对方的言语,从中了解对方的思想和态度。
如果对方言语清晰、有条理,表达得恰当,那么他很可能是一个思维敏捷、有见识的人;如果对方言语含糊、不清晰,表达得不恰当,那么他很可能是一个思维迟钝、不够敏捷的人。
第三条:看其交友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交友可以反映出他的性格和品德。
因此,在与人交往时,要注意观察对方的交友情况,从中了解对方的性格和品德。
如果对方的交友广泛,朋友众多,那么他很可能是一个待人友善、性格开朗的人;如果对方的交友圈子狭窄,朋友不多,那么他很可能是一个性格孤僻、不善交际的人。
第四条:察其为人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为人处世可以反映出他的品德和修养。
因此,在与人交往时,要注意观察对方的为人处世,从中了解对方的品德和修养。
如果对方为人正直、诚实守信,那么他很可能是一个品德高尚、有修养的人;如果对方为人虚伪、不诚实,那么他很可能是一个品德低下、没有修养的人。
曾国藩的四条识人之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人,从而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这些识人之术,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
曾国藩处事三绝
曾国藩处事三绝:识人用人管人内容提要:人到用时方恨少,人到用时用不了。
用钱总有用尽时,用人才才能坐拥天下。
曾国藩处世三绝,独到的听声辨人之绝学。
道破世间用人的各种禁忌及任用天下智才、天下偏才、天下奇才、天下权者等的妙法。
识人不准,用人不当,管人不精,则功亏一篑。
无须通天本领,无须绞尽脑汁,只要掌握了鉴人的妙招,就能洞察人性优劣,识别人心好坏,精明老练的用人,得心应手的管人。
成在识人,败也在识人;好在用人,坏也在用人。
你明白吗?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不是豺狼虎豹,而是人!你知道吗?世界上最大的秘密不是UFO,不是百慕大三角,不是艾滋病,而是关于人自己的秘密!人们总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人们常说:千难万难,最难的事在于识人、用人、管人。
纵观历史上重大的阴谋,都是从不识人开始的;考察社会上最大的悲剧都是从用错了人开端的。
真可谓:“好在用人坏亦在用人”,“成在识人败也在识人”。
于是有了《识人·用人·管人》一书的问世。
本书所要告诉人们的,绝对是一些能让你“恍然大悟”、“霍然而起”、“拍案叫绝”的识人、用人、管人秘诀。
有人说一般人学会识人即可,聪明人学会用人则妙,而天才、大才、领导之才就一定要学会管人之道。
不能识人,何谈用人?不能用人,何谈管人?不能管人,何以打天下,创事业?根据五行的分类,各种形态类型的分述如下。
(1)金形人。
形貌:面额和手足方正轻小,如一块方金,骨坚肉实。
肤色:白色。
声音:圆润亢亮。
性格:刚毅果决,睿智机敏。
(2)木形人。
形貌:瘦直挺拔,如笔直大树,仪态轩昂,面部上阔下尖,眉目清秀,腰腹圆满。
肤色:青色(白中透青)。
声音:高畅而洪亮。
性格:温和宽仁。
(3)水形人。
形貌:圆满肥胖,肉多骨少,腰圆背厚,眉粗眼大。
肤色:略黑。
声音:缓急不定。
性格:情感丰富,富有想像力,聪明机智,多变。
(4)火形人。
形貌:头额窄下巴宽,鼻子高大而露孔,毛发较少。
肤色:赤色。
声音:燥烈。
曾国潘识人口诀
曾国藩相人口诀(一)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涵容是贵相;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二)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曾国藩识人用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胸无用兵之策的文弱书生,曾因兵败走投无路,两次投水、多次以剑自刎未遂,还给儿子写绝命信,叮嘱子孙后代永不再带兵征战——而正是这样一个人,最终成为驾驭千军万马的最高统帅,打出了“无湘不成军”的传奇,并被朝廷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文人封武侯”第一人。
曾文正公这段历史相信不少人耳熟能详,也经常有后人好奇:一介书生凭什么立下千古武功?追根究底,不外乎7个字——得人才者得天下!曾国藩自知领兵打仗非自己的长项,他唯一能做的只能是推行人才战略,“集众人之长,补一已之短”,“合众人之私,成一已之功”,“只在用人二字上,此外竟无可着力处。
”据不完全统计,曾氏幕府二十多年间召集的幕僚达400多人,而后官至三品者达47人,位至督抚者33人。
左宗棠、李鸿章、彭玉麟、郭嵩焘、沈葆桢、刘蓉、李元度、罗泽南等晚清的栋梁之材,无不受曾举荐,“国之重臣,悉出曾门矣!”中国人素来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人对曾国藩怀有知遇之恩、师授之恩、举荐之恩,岂能不尽忠卖命?!人才已备,人心已得,何城不摧?何业不成?!那么,曾国藩的人才战略到底有何非凡之处,而令这些顶尖人物折服呢?其一、求贤若渴对人才的重要性,曾做过吏部侍郎的曾国藩认识非常透彻,他认为办天下事要用天下才,办的事越大需要的人才就越多。
曾国藩“以荐举人为己任,疆吏阔帅,几遍海内”,看准了的人决不放过,曾效仿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彭玉麟;他还嘱咐师友同僚,随时推荐各类人才;对于任何前来投奔的人才,他都礼遇有加,盛情接待。
其二、相人有法在选人时,曾不喜欢用官气重、夸夸其谈的人,并以“德大于才”为用人第一要旨,对此他有过精辟的阐述:“与其无德而近于小人,毋宁无才而近于愚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遇有加,盛情接待。
正是这种求贤若渴的美名,让全国各地第一流人才对这位曾“伯乐”趋之若鹜,甚至许多新科进士不愿履朝廷之任而愿意进入曾国藩的幕府。
其二、相人有法
据说曾国藩精通麻衣相法,而事实上,是他一生在考察人才方面摸索、积累了丰富经验。
知人善用,莫过曾公。这位传奇人物的一生,再次向我们昭示了一个道理:成就别人,最终也将成就你自己——得人才者得天下!
作者:王逸凡
来源 经理人网
曾国藩最为人推崇的“杀手锏”
顶一下
标签: 曾国藩 识人用人
一个手无缚鸡之力、胸无用兵之策的文弱书生,曾因兵败走投无路,两次投水、多次以剑自刎未遂,还给儿子写绝命信,叮嘱子孙后代永不再带兵征战——而正是这样一个人,最终成为驾驭千军万马的最高统帅,打出了“无湘不成军”的传奇,并被朝廷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文人封武侯”第一人。
善于奇谋战策的左宗棠,自视甚高、目空一切,然而在识人和用人这一块,对同乡曾国藩心悦诚服,“知人之明,自愧弗如元辅”;即使是老对手石达开,也不得不承认,曾国藩“虽不以善战闻名,却能识拔贤将,规划精严”;而作为曾之正宗传人的李鸿章,则不止一次向别人表示,不仅自己前半生功名事业出于老师的提携,即其办理外交的本领亦全仗曾国藩“一言指示之力”;半个世纪后的蒋介石,对曾国藩相人的工夫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曾经专门研究曾氏用人得失,并将其用在自己的识人、用人上。
在选人时,曾不喜欢用官气重、夸夸其谈的人,并以“德大于才”为用人第一要旨,对此他有过精辟的阐述:“与其无德而近于小人,毋宁无才而近于愚人。”
其三、量才适用
曾国藩不仅善于发现人才,还善于使用人才。他清楚地认识到,“世人聪明才力,不甚相悬,此暗则彼明,此长则彼短,在用人者审量其宜而已。山不能为大匠别生奇木,天亦不能为贤主更出异人”在笔记《才用》篇中,曾国藩进一步指出:“虽有贤才,苟不适于用,不逮庸流,……当其时,当其事,则凡才亦才亦奏神奇之效,否则龃龉而终无所成。故世不患无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适宜也。”
曾国藩从长期实践中归纳出培养人才的方法,主要有“教诲”、“甄别”、“保举”、“超擢”四种。教诲之法即教训、教导;甄别之法即对能力、品质考核鉴定;保举之法即向上级荐举有才或有功的人,使得到提拔任用;超擢之法即超级提升。以教诲为例,凡手下将领来拜见,曾国藩总抽时间接见,并谆谆训诲、告诫他们对上要精忠报国,对下要力戒骚扰百姓;平时,他也经常以书信、饭前闲谈的形式对手下提些要求。因此,属下从士兵到将领,无不将他视为楷模。
在具体实践中,曾国藩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注重针对不同人的不同需求,采取相应措施来激发其积极性——“武人给钱,文人给名”,即以厚赏来得兵将之勇,以名位来换幕僚之智,皆大欢喜,军心一统。通过不停的举荐,曾国藩的幕僚“几乎人人皆有顶戴”,“以满足他们的好名之心”。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曾国藩不怕部属与自己同职齐名,鼓励他们“自立门户”“自辟乾坤”,并为之铺路搭桥。也正是这样,才有了后来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的大放异彩。
其五
、奖励为重
曾国藩深谙人的心理,认为对人才不能求全责备,而要多鼓励扶助。他说:“衡人亦不可眼界过高。人才靠奖励而出。大凡中等之才,奖率鼓励,便可望成大器;若一味贬斥不用,则慢慢地就会坠为朽庸。”
在《用人三策折》中,曾国藩把具体考察人才的方法归纳为“询事”、“考言”、“奏折”、“诱迫”四法。他主张对人才宜“留心察看,分别贞邪”,相貌、言语、举止、行为……曾国藩无时、无地不注意观察人才,并将其优缺点一一记录下来,以备日后参考使用。此外,曾国藩还经常设置不同的情境来考验对方,以找出真正沉稳内敛、德行佳的人才。当年,年轻气盛的李鸿章就在曾国藩的考验下碰过好几次钉子。
曾文正公这段历史相信不少人耳熟能详,也经常有后人好奇:一介书生凭什么立下千古武功?追根究底,不外乎7个字——得人才者得天下!
曾国藩自知领兵打仗非自己的长项,他唯一能做的只能是推行人才战略,“集众人之长,补一已之短”,“合众人之私,成一已之功”,“只在用人二字上,此外竟无可着力处。”据不完全统计,曾氏幕府二十多年间召集的幕僚达400多人,而后官至三品者达47人,位至督抚者33人。左宗棠、李鸿章、彭玉麟、郭嵩焘、沈葆桢、刘蓉、李元度、罗泽南等晚清的栋梁之材,无不受曾举荐,“国之重臣,悉出曾门矣!”中国人素来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人对曾国藩怀有知遇之恩、师授之恩、举荐之恩,岂能不尽忠卖命?!人才已备,人心已得,何城不摧?何业不成?!
那么,曾国藩的人才战略到底有何非凡之处,而令这些顶尖人物折服呢?
其一、求贤若渴
曾国藩桃李满天下,左宗棠门下却无一人出名,为何?左宗棠自负甚高,傲气凌人,到他手下做事往往难得有出头之日;而曾国藩宽容大量、求贤若渴,有本事的人一般都能得到重用,所以天下人才都愿意跟着他走。
对人才的重要性,曾做过吏部侍郎的曾国藩认识非常透彻,他认为办天下事要用天下才,办的事越大需要的人才就越多。曾国藩“以荐举人为己任,疆吏阔帅,几遍海内”,看准了的人决不放过,曾效仿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彭玉麟;他还嘱咐师友同僚,随时推荐各类人才;对于任何前来投奔的人才,他都礼
因此,曾国藩不拘一格降人才,“凡于兵事、饷事、吏事、文事有一长者,无不优加奖借,量材录用。”长此以往,使得他帐下军事型的、谋划型的、经济型、技术型的人才应有尽有,其势如日中天,前无古人,登峰造极。
其四、琢玉成器
对于可造之才,曾国藩在培养上所花的工夫可谓不遗余力。
“人才以培养而出,器识以磨砺而成知之卓识”,不可动辄说“天下无才”或“无人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