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附教学反思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优质教案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一课时对是人类如何起源,历史上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本课根据考古学家挖掘的古代人类化石研究的基础上,讲述人类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
并且对于北京人进行详细的阐述。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2、 识记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以及北京人的特点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看图“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通过思考和探究“北京人比古猿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北京人基本概况【教学难点】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准备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等。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小的时候,总喜欢缠着妈妈问:“我是从哪里来的?”你们小时候也问过这样的问题吗?你得到的答案是什么?那么人类最早的妈妈是从哪里来的呢?也就是人类是从哪里来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上溯历史,揭开中华文明的第一篇,走近我们的远古祖先,探究他们的生活。
歌曲《大中国》中唱到“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
长江和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这里诞生了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和北京人,你想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吗?二、进入新课:自学互研生成新知(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阅读课本P2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元谋人的生活状况:(1)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2)生活地点:云南省元谋县;(3)生活状况:会制作工具和知道用火;(4)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套【含反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套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指导元谋人是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2.了解北京人发现的过程,指导根据化石推测北京人的特征及生产、生活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炼知识要点。
2.通过观察《人类进化示意图》《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说出人类进化的大致过程及我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情况,初步掌握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2.通过讲述北京人遗址发掘过程中的小故事,体会考古学家执着探索的精神,结合北京人遗址中的考古发掘,认同北京人遗址在同期遗址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北京人教学难点:劳动创造人本身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及资料图片,发给学生预习指导,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活动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程导入图片导入达尔文猿身像及达尔文真实画像设问:1.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幅图片的特殊之处?2.观察第二幅图片,认识达尔文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
学生观察图片,看看能不能发现这个猿身像的头是谁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提前查阅资料,了解达尔文暨生物进化论。
设疑导入,从达尔文猿身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
新课教学1.多媒体资料:人类进化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讲述人类由猿进化而来。
2.多媒体资料《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设问:(1)依据地图观察中国古人类主要分布在哪个流域,说明什么问题?(2)探索人类产生奥秘的时候,是依靠什么来判定远古人类生存、存在的时间的?3.牙齿的秘密——初识“元谋人”资料:首次报道:1965年5月,地质工作者在云南元谋进行地质考察时,偶然发现两颗浅灰色、石化程度很深的猿人牙齿化石,经研究发现,两枚牙齿同属于一个男性成年人个体,有明显的原始性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基本史实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山顶洞人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等问题,体验独立思考和归纳比较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北京人基本概况。
【教学难点】1.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比较。
2.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一)情境导入生成问题歌曲《大中国》中唱到“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
长江和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这里诞生了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和北京人,你想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考古学者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
教师展示《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让学生对中国古人类遗址分布有大致的了解)在我国发现了的多处古人类遗址中,最具代表性的早期人类是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自主阅读课本P2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元谋人的基本状况。
(1)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2)生活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3)生活状况:会制作工具和知道用火。
(4)历史地位:是目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知识模块二北京人的发现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自主阅读课本P3~5内容,完成第2、3题。
2.简述北京人的基本概况。
(1)生活年代:距今约70—20万年。
(2)生活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3)使用天然火。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1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元谋人的发现及历史地位;北京人的体形特征及其生活状况。
教学难点:理解远古人类的生活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世界各国都有关于人类产生的神话传说,中国神话说女娲用水和黄泥创造了人,西方基督教说上帝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男人亚当和第一个女人夏娃。
人类真是他们创造的吗?如果不是,人类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这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到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1.多媒体展示《史前遗址分布图》,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古人类遗址的颁布有什么特点?考古学者在我国的哪些地方发现了哪些古人类遗址?提示:古人类遗址大都集中在大河流流域附近。
云南、北京、重庆、陕西、山西、湖北、辽宁、河北、安徽、江苏、山东、四川、广东等地。
总结: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在众多的古人类遗址中,本课重点了解三个典型的人类遗址代表,即: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最早的古人类——元谋人,以发现头盖骨化石闻名世界的北京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代表山顶洞人。
2.讲述元谋人古人类遗址的发现过程。
1965年,我国冰川学家在云南省元谋盆地进行科学考察,在地层中发现了两颗牙齿化石,后经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门齿。
后来,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同一地层中还发现了几件打制的石器,以及一些零星散布的炭屑和烧骨。
经科学家测定,这两颗古人类门齿化石及石器、炭屑、烧骨存在的年代,距今约有170万年,这就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元谋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特点等;(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总结出我国的主要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资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起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2、教学难点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四、课型新授课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课前准备PPT课件、打印好的讲义资料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人类是如何产生的吗?关于人类如何起源,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说法。
在中国,最为人知的就是女蜗抟土造人了:一位名叫女娲的神,用水和黄泥造出许多男男女女,天地之间从此就有了人类。
为了拯救人类,她还炼五色石补天。
在西方,上帝创造了亚当、夏娃,亚当是世界上第一个男人,夏娃是世界上第一个女人,从此就有了人类。
当然,这些只是神话传说。
人类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考古学者根据发掘的古人类化石进行研究,发现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
那么,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起源于何时、何地,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又是如何?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来一探究竟。
二、课文详解教师:仔细观察我国境内发现的古人类遗址分布图(P3),大家会发现我国已知远古人类的一直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想一想,在当时的条件下,早期人类为何大多生活在大河流域呢?学生回答预设:因为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度较高,而大河流域通常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适合人类生存。
教师: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1965年,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两颗远古人类的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有炭屑和烧骨,我们把在此处发现的古人类命名为元谋人。
在此要给大家介绍一个名词——化石(P2)。
(原创)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精品教案

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等基础知识,思考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
过程与方法(1)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等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思考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
难点:北京人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有相应的神话故事,你知道哪些?生:女娲抟土造人,上帝造人,希腊神话里普罗米修斯造人。
师:其实关于人类的起源,从古至今一直都有人在探索,在近代的时候,一位生物学家达尔文就提出了“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
”这种说法揭开了人类起源的秘密,那中华大地上何时开始有了人类活动?早期人类是怎样生活的?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找出并勾画下列问题,用时五分钟1. 我国境内最具代表性的早期人类有哪些?2. 元谋人发现的时间、地点及其地位3. 北京人发现的时间、地点、特征(外形特征、生产工具、生存状况、火的使用)以及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4. 山顶洞人发现的时间、地点及其特征三、课堂探究・合作学习1.探究点北京人的特征先请学生自主研学,然后小组讨论进行合作探究问题,再让各组代表发言,其他学生补充,教师讲解并指导归纳小结答案。
观察右边的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所示的是哪一古人类的复原头像?【北京人】(2)这一古人类使用的工具是什么?【打制石器。
】(3)他们取火的方式是什么?“火”的使用对人类有何意义?【使用天然火。
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改善了生存条件,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2.【点睛训练】下列有关古代原始居民北京人生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B】A.制作磨制石器B.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C.将石珠钻孔做成装饰品D.用骨针缝制衣服【知识点睛:①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工具简陋。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1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与反思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起人类与文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翰皓学校陈阵语的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如海学校陈泽学源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生知道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经确认的最早古人类。
2.学生了解北京人的发现,知道并掌握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特征、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思考“化石如何形成”、“对研究早期人类的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了解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著名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北京人的特征(外形特征、使用工具、社会组织、火的使用)。
【难点】本课内容距今久远,需将科学考古发现与图文想象才能较好的理解本课。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最多的国家,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是什么?2.北京人的发现时间是什么时候?地点在哪里?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具有哪些特征?生产生活情况怎么样?【新课导入】展示图片,讲述遗失在抗战烽火中北京人头盖骨的故事:“北京人”头盖骨发现之后,裴文中赴法留学,贾兰坡接手发掘。
于是才有了1936年连续发现三具猿人头盖骨的奇遇。
而随后的“七七”卢沟桥事变则让周口店发掘工作陷于停顿。
研究人员纷纷南下,后迁往重庆北碚。
裴文中历经艰险于1937年回国担任新生代研究室副主任。
为躲避日军骚扰,丰盛胡同地质调查所旧址插上了美国国旗,换上了“北平协和医学院新生代研究室”的牌子,这一局面一直维持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
随着日美关系的逐步紧张,研究室同仁也在考虑头盖骨的去向问题。
研究人员商量后,1941年初曾到东交民巷内美国驻北平公使馆寻求支持,即将化石运往美国。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反思本文主要是对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的教学反思。
本课是七年级历史的开篇之作,旨在通过介绍北京人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史前文明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评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从教学内容设计上看,目标合理,也符合学生认知需求。
但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老师应适当增加对人类学概念的讲解,以加深学生对北京人的认知理解。
二、教学过程分析在本节课中,老师先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和研究过程。
然后利用课本的知识点,结合幻灯片展示的形式,对北京人的生存环境、文化特点、遗址展开介绍。
这一环节老师语言简洁,重点突出,让学生更加了解北京人的生活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适时开展了问题探究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北京人遗址的意义,这是课堂上比较好的设计,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北京人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调查问卷、讨论反馈、课堂观察和测验考试的方式,对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从调查问卷看,大部分学生认为课堂内容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思考。
但对部分学生来说,由于对人类学概念的欠缺,对北京人的认知理解还有待加强,这需要在后续的课程中进行加强。
从课堂观察和讨论反馈看,学生对北京人有更深刻的认知,在讨论、问题探究环节中,学生积极参与,发言和思考有所提高,课堂氛围积极向上。
从测验考试看,学生的回答基本正确,提高了对北京人的了解和理解,但对一些细节问题还存在欠缺。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反思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需要注重对人类学基础概念的讲解人类学是课程关键词之一,而学生普遍对人类学的概念缺乏了解。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简单明了的讲解,加深学生对人类学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北京人的了解和理解。
2、需要增加课堂练习和探究环节对于某些缺少学习自主性的学生,课堂语言讲解可能难以理解。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4.阅读材料和图片(见课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北京人使用火的情况。
答案: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并长时间保存火种。北京人能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等。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板书
设计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古人类遗址的分布
2.元谋人的发现
二、北京人
1.发现时间、地点
2.体貌特征
3.生产、生活状况
4.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现意义
三、山顶洞人
1.发现时间、地点
2.体貌特征
3.生产、生活状况
当堂达标
见学案、课件,学案、课件同步使用
教学
反思
本堂课尽可能地采用视频、图片、文字、小组合作、角色模拟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学会自主合作梳理信息,获得新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梳理信息的能力;注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情感升华。通过图片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归纳问题,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合作探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力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之处是教学设计相对传统,创新性不够,板块的内容设计不新颖。
答案:元谋人能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天然火)。
过渡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而更具代表性的是北京人。
板块二 北京人
1.观看视频《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发现》和头盖骨(见课件),结合教材知识,用列表形式归纳北京人遗址和北京人的发现过程及意义,说说北京人遗址的发现地点和距今年代。
答案:①
时间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教学内容】本课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北京人的发现及其与现代人的异同、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北京人文化的遗存、北京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2、掌握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遗存。
3、了解北京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4、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对人类生存环境和人类历史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发现及其生活方式。
2、教学难点:北京人文化的遗存及所处的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引入学生兴趣:你们认为人类存在了多少年,人类史上最早的人类又下属?(让学生谈谈各自的看法)2、出示图片:北京人的头骨化石,让学生了解一下北京人。
3、让学生介绍一下北京人的来源。
二、知识讲解案例分析:北京人的发现及其与现代人的异同。
1、北京人是在什么时候被发现的?2、北京人头骨化石有什么特点?3、北京人与现代人有什么区别?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北京人及其与现代人的区别。
三、模拟操作1、现在你们手中有一些工具,可以动手做一些石器。
请简单的介绍一下你们制作石器的过程。
2、请分组探讨一下北京人的生活方式,画一幅图来介绍。
通过模拟操作的方式,让学生感性理解北京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增加学生对人类历史的兴趣。
四、辅助讲解1、介绍北京人的文化遗存,让学生知道我们了解北京人的方式。
2、学习北京人时,要了解它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历史。
通过辅助讲解,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北京人的文化和时代背景。
【教学评价】通过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并对北京人生活方式、文化遗存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了初步的了解。
同时,通过模拟操作等教学形式,增加了学生对人类历史的兴趣。
【板书设计】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课后作业】1、整理一下你们小组关于北京人生存方式的画。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我们主要学习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二、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人的主要特征、活动方式和生活环境。
2.理解北京人在人类进化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3.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北京人的主要特征、活动方式和生活环境。
2.难点:北京人在人类进化史上的地位和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北京人的头颅模型和遗址图片,激发学生对北京人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北京人的想法和认知。
2. 学习①北京人的主要特征、活动方式和生活环境通过内容讲授和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北京人的主要特征、活动方式和生活环境。
引导学生观察北京人的头颅模型、骨骼化石、石器工具等实物,并利用历史学家的考古专业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实物的意义。
②北京人在人类进化史上的地位和意义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北京人在人类进化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北京人作为智人的祖先,与猿人和尼安德特人的关系。
帮助学生理解北京人的文化遗产和对人类进化和文化发展的贡献。
3. 讨论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就以下话题展开讨论: ####①人类的早期进化历程有哪些关键节点,北京人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②北京人的文化遗产和对人类文化发展的贡献?4. 总结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讨论等方式,形成对北京人的整体认识和了解。
概括北京人的特征、活动方式、生活环境以及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和意义。
五、课堂拓展1.着重讲解中国早期人类的各个历史时期,让学生了解各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以及他们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2.通过考察北京人的生存方式、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1.阅读扩充材料,增加对北京人的认识和理解。
2.就“北京人的文化遗产和对人类文化发展的贡献”这个话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结合自身观察和思考,深化学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套【含板书及教学后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套
课题:第1 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课题: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课题:第3 课远古的传说
课题:第4 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课题:第5 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题: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题: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题:第8课百家争鸣
课题:第9课秦统一中国
课题:第10 课秦末农民起义
课题:第11 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题: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题:第13课东汉的兴亡
课题: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题: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课题:第16课三国鼎立
课题: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题: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题: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题: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人教部编版历史初一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3、过渡:依照时刻可知,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应该是?
4、生:元谋人
5、师:我们经常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有哪些证据能证明元谋是最早的古人类?
6、生:有考古证据,考古学家发觉的如门齿化石、粗糙的石器等等
7、师:那么依照这些考古证据,同学们能想象元谋人是如何生活的吗?
4最后环节:现场答辩
发觉北京人的意义:有利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是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为研究人类起源和演化规律提供了可靠证据
合作探究二:
1、北京人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狩猎和采集的群居生活)
2、什么缘故他们要如此的生活?(在如此险恶的环境里,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因此,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的生活。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用斯芬达克斯谜语作为导入
2、导入语:人类从哪里来?是神制造?依旧进化而来?(进化论)随着科学的进展,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由古猿的一支进展来的。那么最早的人是如何来的?
摸索。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1、展现《中国境内早期人类遗址》分布图,让学生找出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位置,并要求说出相应的时刻
人教部编版历史初一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课题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中国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明白元谋人、北京人的特点;
2、了解北京人发觉的意义;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通用7篇)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通用7篇)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篇1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发现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特征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
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
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让学生思考后回答)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有关人类起源,无论是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
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谁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元谋人复原图》《元谋人使用石器图》《元谋人劳动复原想象图》2.教师提问:(1)元谋人生活在哪里?(2)元谋人懂得哪些技术?(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提示:(1)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2)制作工具和使用火;(3)会不会制作工具。
3.教师小结: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北京人头盖骨》《北京人复原头像》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归纳北京人的生活地点和时间。
提示: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经测定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图片展示:4.观察比较:观察北京人复原头像和现代人头像,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方法点拨:从北京人的头骨、前额、眉骨、颧骨、鼻骨、嘴部等方面进行分析)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补充: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6.图片展示:北京人制作的石器7.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片,了解归纳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情况。
[来源:]8.教师提问:为什么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提示:这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决定的。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附教学反思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及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北京人。
内容距今久远,时间跨度很大,学生掌握本课知识有一定难度。
人类如何起源,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说法。
考古学者根据发掘的古人类化石进行研究,发现人类是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
那么,古人类在中国境内起源于何时、何地,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又如何?展示:通过展示幻灯片,引入本课。
想知道古人类中国境内的起源和生活,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知识点1 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1.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页正文第一自然段内容,指出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类是谁?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最多的国家,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
特点:能够制作工具,知道用火。
知识点2 北京人的发现1.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北京人复原头像”,教师据图讲述北京人的生活和特点。
时间:至今70万-20万年发现时间:1921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2.北京人的特征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小,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长,能直立行走。
3.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称为打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②生活组织形式:生存环境险恶,个人无法生活,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一起获取食物;③用火:学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从而改善生存条件,增强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附教学反思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内容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
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
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4.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5.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重点:北京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在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已经有三十多亿年了。
如果我们把这三十多亿年比作一天的话,那么人类存在的历史只相当这一天之中的最后半分钟。
那么,在这短短的半分钟刚开始的时候,人类是什么样的呢?归纳导入:关于人类的起源有一些传说,像我国的“女娲造人”,西方的“上帝造人”等,无不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由来的困惑。
后来,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才终于认识到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远古时期的类人猿是人类共同的祖先。
那么在远古时期,我国境内又有哪些居民呢?让我们来共同学习“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吧!二、教材引导自主学习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填空部分,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探究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活动一】多媒体展示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的两颗牙齿化石,粗糙的打制石器、炭屑、小块烧骨等。
【小组讨论】1.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人类是什么?如何得名的?生活在什么时候?2.元谋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是怎样的呢?3.从哪里可以推断元谋人会使用火?【点拨】教师描绘(想象中)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突出古猿在劳动中进化成人类。
【归纳】1965年5月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发现的,当时定名为“元谋直立人”。
元谋人化石包括两枚上内侧门齿,当时定名为“元谋直立人”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随元谋人出土的有七件石器,经考古学家断定,石器是打制而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教学内容
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
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4.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5.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北京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在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已经有三十多亿年了。
如果我们把这三十多亿年比作一天的话,那么人类存在的历史只相当这一天之中的最后半分钟。
那么,在这短短的半分钟刚开始的时候,人类是什么样的呢?归纳导入:关于人类的起源有一
些传说,像我国的“女娲造人”,西方的“上帝造人”等,无不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由来的困惑。
后来,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才终于认识到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远古时期的类人猿是人类共同的祖先。
那么在远古时期,我国境内又有哪些居民呢?让我们来共同学习“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吧!
二、教材引导自主学习
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填空部分,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
探究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活动一】多媒体展示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的两颗牙齿化石,粗糙的打制石器、炭屑、小块烧骨等。
【小组讨论】
1.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人类是什么?如何得名的?生活在什么时候?
2.元谋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是怎样的呢?
3.从哪里可以推断元谋人会使用火?
【点拨】教师描绘(想象中)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突出古猿在劳动中进化成人类。
【归纳】1965年5月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发现的,当时定名为“元谋直立人”。
元谋人化石包括两枚上内侧门齿,当时定名为“元谋直立人”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随元谋人出土的有七件石器,经考古学家断定,石器是打制而成的。
在化石地层中,后来又发现了大量炭屑和两小块烧骨。
经考证认为,这是当时人类用火的遗迹。
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元谋人生活
在距今170万年。
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由此看来,生活在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了。
刚才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远古时代,亲历了由猿到人的过程。
使我们对古人类的产生有了初步的认识。
那么,早期的人类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我们看一下能否从本课的第二个问题——北京人的发现这里找到一些答案。
探究二:北京人的发现
【活动二】1929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青年学者裴文中先生惊喜地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轰动了全世界。
从此,“北京人”名扬全世界。
那么“北京人”生活在什么时候呢?
【讨论】
1.北京人遗址在哪里?
2.北京人被发现于何时?距今时间?
3.北京人遗址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
这些古人类化石和石器的发现有什么意义?
【归纳】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最先于1921年发现。
北京人化石和石器的发现,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
探究三:北京人的特征
请看头像模型。
展示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
【讨论】
1.北京人与古猿相比,面部有什么特点呢?
2.结合投影《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回答北京人使用哪些生产工具?过
着怎样的生活?
3.北京人为什么要过群居生活呢?
4.结合《北京人用火想象图》回答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他们用火干什么?有什么意义?
5.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归纳】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北京人使用敲打的石器、原始的木棒。
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是由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所决定的。
北京人的这种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还用火照明、防寒。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探究四:山顶洞人
距离约3万年,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方,又生活着一群远古人,被称为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过集体生活。
四、总结梳理整合提高
1.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境内具有代表性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距今年代、体质特征、生产、生活情况,反映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演进的过程。
2.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要从小树立热爱劳动,服务社会的意识,努力成为祖国建设合格的人才。
五、当堂检测反馈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