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

合集下载

大气水平运动教案

大气水平运动教案

大气水平运动教案第一章:大气水平运动的概述1.1 学习目标: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2 教学内容:引言:介绍大气水平运动的概念和实际应用水平气流:解释风的概念,探讨风速和风向的变化气压梯度力:讲解气压梯度力的概念和作用摩擦力:介绍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地转偏向力:解释地转偏向力的概念和作用1.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天气现象,让学生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小组讨论:讨论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进行小组分享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二章:大气水平运动的形成和变化2.1 学习目标: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的形成和变化原因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因素2.2 教学内容:地形:讲解地形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温度和湿度:介绍温度和湿度对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大气压力系统:解释高压和低压系统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风向和风力的变化:探讨风向和风力的变化原因2.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形成和变化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气象图分析:分析气象图,让学生理解高压和低压系统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小组讨论:讨论地形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进行小组分享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形成和变化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三章:大气水平运动的应用3.1 学习目标:掌握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了解大气水平运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3.2 教学内容:天气预报:讲解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气候研究:介绍大气水平运动在气候研究中的应用航空和航海: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在航空和航海领域的作用3.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气候研究和航空航海领域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小组讨论:讨论大气水平运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进行小组分享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应用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四章:大气水平运动的模拟实验4.1 学习目标: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的模拟实验方法了解实验结果对大气水平运动的理解4.2 教学内容:实验原理:讲解大气水平运动的模拟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介绍实验步骤和所需材料实验结果分析:解释实验结果对大气水平运动的理解4.3 教学活动:实验演示:进行大气水平运动的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4.4 教学评估: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观察和理解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报告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五章:大气水平运动的研究进展5.1 学习目标: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前沿知识5.2 教学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讲解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介绍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发现未来发展方向:探讨大气水平运动的未来研究方向5.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的研究进展和前沿知识学术报告: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学术报告小组讨论:讨论大气水平运动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小组分享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研究进展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六章:大气水平运动与气候变化6.1 学习目标:理解大气水平运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掌握大气环流模式及其对全球气候的作用6.2 教学内容:气候系统概述:介绍气候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大气环流模式:讲解Hadley 环流、Ferrel 环流和polar 环流的特点和分布气候带划分:解释热带、温带和寒带的形成与大气水平运动的关系气候现象: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对季风、台风等气候现象的影响6.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气象图分析:分析长期气象数据,让学生理解大气环流模式的变化小组讨论:讨论大气水平运动对特定气候现象的影响,进行小组分享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与气候变化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七章:大气水平运动与环境保护7.1 学习目标:认识大气水平运动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理解大气污染物的传播和控制方法7.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概述:介绍大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和控制措施污染物传播:讲解大气水平运动对污染物传播的影响环境影响评估:介绍环境影响评估的方法和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空气质量管理: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对空气质量管理的影响7.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案例分析:分析大气污染事件,让学生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小组讨论:讨论大气水平运动在空气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小组分享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与环境保护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八章:大气水平运动与人类活动8.1 学习目标:掌握大气水平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反作用8.2 教学内容:农业影响:讲解大气水平运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风向和降水对作物生长的作用城市规划:介绍城市规划中考虑大气水平运动的重要性,如通风廊道的设置能源利用: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对能源利用的影响,如风能的利用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讨论人类活动对大气水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反馈机制8.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案例研究: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大气水平运动在人类活动中的应用小组讨论:讨论人类活动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进行小组分享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与人类活动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九章:大气水平运动的数值模拟9.1 学习目标: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的数值模拟方法了解数值模拟在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中的应用9.2 教学内容:数值模拟原理:讲解大气水平运动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模型构建:介绍数值模型的构建和参数设置模拟结果分析:解释数值模拟结果对大气水平运动的理解和应用9.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的数值模拟方法及其应用软件操作演示:进行数值模拟软件的操作演示,让学生了解模拟过程学生模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数值模拟实验,记录实验结果9.4 教学评估: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观察和理解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报告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十章:大气水平运动的教育与普及10.1 学习目标:理解大气水平运动教育的必要性掌握大气水平运动普及的方法和技巧10.2 教学内容:教育意义:讲解大气水平运动教育的重要性和目的教学资源开发:介绍大气水平运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普及方法:探讨大气水平运动普及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公众参与:讨论如何鼓励公众参与大气水平运动教育和普及活动10.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教育和普及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设计:进行大气水平运动教学设计的演示第十一章:大气水平运动与天气预报11.1 学习目标:理解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掌握大气水平运动对天气变化的影响因素11.2 教学内容:天气预报概述:介绍天气预报的基本方法和流程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讲解大气水平运动对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天气图分析:介绍如何通过天气图分析大气水平运动对天气的影响预报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天气预报案例,让学生理解大气水平运动在预报中的应用11.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天气预报案例,让学生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应用小组讨论:讨论大气水平运动对天气预报的挑战和局限性,进行小组分享1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十二章:大气水平运动与气候变化12.1 学习目标:理解大气水平运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掌握大气环流模式及其对全球气候的作用12.2 教学内容:气候系统概述:介绍气候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大气环流模式:讲解Hadley 环流、Ferrel 环流和polar 环流的特点和分布气候带划分:解释热带、温带和寒带的形成与大气水平运动的关系气候现象: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对季风、台风等气候现象的影响12.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气象图分析:分析长期气象数据,让学生理解大气环流模式的变化小组讨论:讨论大气水平运动对特定气候现象的影响,进行小组分享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与气候变化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十三章:大气水平运动与环境保护13.1 学习目标:认识大气水平运动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理解大气污染物的传播和控制方法13.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概述:介绍大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和控制措施污染物传播:讲解大气水平运动对污染物传播的影响环境影响评估:介绍环境影响评估的方法和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空气质量管理: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对空气质量管理的影响13.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案例分析:分析大气污染事件,让学生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小组讨论:讨论大气水平运动在空气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小组分享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与环境保护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十四章:大气水平运动与人类活动14.1 学习目标:掌握大气水平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反作用14.2 教学内容:农业影响:讲解大气水平运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风向和降水对作物生长的作用城市规划:介绍城市规划中考虑大气水平运动的重要性,如通风廊道的设置能源利用: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对能源利用的影响,如风能的利用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讨论人类活动对大气水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反馈机制14.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案例研究: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大气水平运动在人类活动中的应用小组讨论:讨论人类活动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进行小组分享1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与人类活动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第十五章:大气水平运动的未来发展15.1 学习目标: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最新进展掌握大气水平运动未来的研究方向15.2 教学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讲解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介绍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发现未来发展方向:探讨大气水平运动的未来研究方向15.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讲解大气水平运动的研究进展和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大气水平运动的相关知识,包括大气水平运动的定义、分类、形成和变化原因、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内容。

大气水平运动 教案

大气水平运动 教案

大气水平运动——风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影响;2.学会绘制、判断风向。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影响;2.教学难点:学会绘制、判断风向。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

六、教学过程:1.复习式导入:通过练习题复习上节课热力环流的知识,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读某地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把1至4点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②绘出低空等压面。

③绘出热力环流过程箭头。

④A、B两地哪受热,哪受冷?⑤描述A、B两地天气状况?⑥比较A、B两地昼夜温差大小?解答:①1>2=3>4;②、③④A:受热 B:冷却;⑤A:阴雨 B:晴天;⑥A:温差小 B:温差大。

2.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指向低压,这是大气的水平运动,我们称其为风。

推动大气水平运动的力叫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形成风的根本原因是地表受热不均。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如果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风的方向应该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致,也就是与等压线垂直。

这种情况在实际中不存在,是理想状态。

但是在实际中,风一旦形成,马上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风向偏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上有风吗?什么方向的风?——随机发问,学生思考)除此之外,风还要受到摩擦力的影响。

由于在高空,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所以风只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两个力的影响,这时候会导致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解释力的合成)在近地面,风会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这时候风向与等压线成一锐角。

表格总结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影响:介绍风压定律:3.课堂演练:①在北半球的高空中,一个飞机向东飞行,飞行员测得他的右侧是高气压,左侧是低气压,该飞机是逆风还是顺风?②图中A、B两地吹什么方向的风?比较图中A、B两地风力大小并说明原因。

大气水平运动教案

大气水平运动教案

大气水平运动教案第一章:大气水平运动的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1.2 教学内容:介绍大气水平运动的定义和概念解释大气水平运动的重要性和作用探讨大气水平运动的驱动力,如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等探讨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因素,如地形、气压差等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定义和概念通过示例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重要性和作用使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大气水平运动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的了解程度通过问题解答和思考题,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第二章:风的形成和风向2.1 教学目标:了解风的形成过程和风向的确定方法掌握风速和风向的变化规律2.2 教学内容:解释风的形成过程,包括气压差和地转偏向力介绍风向的确定方法,如罗盘和风向标的读取探讨风速和风向的变化规律,如摩擦力和地形的影响2.3 教学方法:使用演示法和实验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风的形成过程通过实际操作风向标和罗盘,让学生掌握风向的确定方法采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风速和风向的变化规律2.4 教学评估:通过实验和观察,评估学生对风的形成过程的理解程度通过风向标和罗盘的操作,评估学生对风向确定方法的掌握程度通过问题解答和思考题,评估学生对风速和风向变化规律的理解程度第三章: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因素3.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因素掌握地形、摩擦力等因素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3.2 教学内容:介绍地形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如山脉的阻挡和引导作用解释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如地面粗糙度和风速探讨其他因素,如湿度、温度等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3.3 教学方法:使用演示法和实验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形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实验,让学生掌握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采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其他因素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3.4 教学评估:通过实验和观察,评估学生对地形对大气水平运动影响的了解程度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实验,评估学生对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影响的掌握程度通过问题解答和思考题,评估学生对其他因素对大气水平运动影响的理解程度第四章:大气水平运动的应用4.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水平运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掌握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航空、航海等领域的应用4.2 教学内容:介绍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如风向和风力的预测解释大气水平运动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如飞机的起飞和降落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在航海领域的应用,如船舶的导航和风向的利用4.3 教学方法:使用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通过模拟实验和演示,让学生掌握大气水平运动在航空领域的应用采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在航海领域的应用4.4 教学评估: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应用的理解程度通过模拟实验和演示,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在航空领域应用的掌握程度通过问题解答和思考题,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在航海领域应用的理解程度第五章:大气水平运动的模拟实验5.1 教学目标: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的模拟实验方法能够进行大气水平运动的实验操作和观察5.2 教学内容:介绍大气水平运动的模拟实验原理和方法学习实验操作步骤和观察要点分析实验结果,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特点和规律5.3 教学方法:使用实验演示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模拟实验方法通过分组第六章:大气水平运动与气候系统6.1 教学目标:理解大气水平运动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掌握大气环流模式及其对气候的影响6.2 教学内容: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角色,如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的形成介绍大气环流模式,包括哈德利环流、费雷尔环流和极地高压带环流分析大气水平运动对气候的影响,如热带气旋、季风系统等6.3 教学方法:使用图表和动画,展示大气环流模式和气候系统的运作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大气水平运动对特定气候现象的影响采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6.4 教学评估:通过图表和动画的观察,评估学生对大气环流模式和气候系统运作的理解程度通过案例分析和思考题,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对气候现象影响的理解程度通过问题解答和讨论,评估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与大气水平运动关系的理解程度第七章:大气水平运动与天气预报7.1 教学目标:理解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重要性掌握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方法7.2 教学内容: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如风向和风力的预测介绍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方法,如风场分析和气象模型分析大气水平运动对天气预报准确性的影响7.3 教学方法:使用气象图表和风场分析,展示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通过模拟实验和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大气水平运动对天气预报的影响采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提高天气预报准确性的方法7.4 教学评估:通过气象图表和风场分析的观察,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在天气预报中应用的理解程度通过模拟实验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对天气预报准确性影响的理解程度通过问题解答和思考题,评估学生对提高天气预报准确性的方法的理解程度第八章:大气水平运动与环境保护8.1 教学目标:理解大气水平运动对环境的影响掌握大气水平运动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方法8.2 教学内容: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对环境的影响,如污染物传播和气候变化介绍大气水平运动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方法,如空气质量预测和气候变化缓解策略分析大气水平运动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8.3 教学方法:使用图表和案例,展示大气水平运动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保护的应用通过模拟实验和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大气水平运动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采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大气水平运动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8.4 教学评估:通过图表和案例的观察,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对环境影响的理解程度通过模拟实验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在环境保护中应用的理解程度通过问题解答和思考题,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理解程度第九章:大气水平运动的前沿研究9.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最新进展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方法和技术9.2 教学内容:介绍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最新成果,如气候变化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探讨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如卫星遥感技术和数值模拟分析大气水平运动研究对天气预报和环境保护的贡献9.3 教学方法:使用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让学生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最新进展通过实验演示和模拟,让学生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方法和技术采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贡献9.4 教学评估:通过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的阅读,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研究最新进展的理解程度通过实验演示和模拟,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研究方法和技术掌握的程度通过问题解答和思考题,评估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研究贡献的理解程度10.1 教学目标:展望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10.2 教学内容:回顾大气水平运动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如天气预报和环境保护探讨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如气候变化和新技术的应用10.3 教学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五章中关于大气水平运动的模拟实验环节需要重点关注。

《大气的运动》教学设计

《大气的运动》教学设计

《大气的运动》教案示例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2、理解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向。

(二)能力训练点1、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分析高低气压的分布及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

2、通过自绘热力环流图,提高学生绘制地图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2、科学来源于实践、理论联系实际。

(利用城市热岛环流的形成)(四)美育渗透点1、培养学生欣赏教材中图片美。

2、关心自然,热爱科学的内在美。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2、难点:在等压线分布图上绘出“三力”和风向。

3、疑点:热力环流,高空和地面空气流动方向相同,这个高空的高度为多少米。

4、解决办法:与生活实际联系,用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大气运动的原因及大气运动的分类。

②运用:热力环流,大气水平运动——风的形成。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判断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且能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地理事物的观测判断能力。

3、德育目标①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热爱自然。

②理论联系实际。

(二)整体感知1、立体分析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2、平面分析大气的水平运动——风3、太阳辐射→地面冷热不均→热力环流大气水平运动→风(三)教学过程1、激趣设悬的引入阶段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基本上都有风,你想知道它是从何处来,又到哪里去吗?请依据导学目标自学、合作研讨教材,或观看课件便知。

2、知识网络系统化阶段[板书]第三节大气的运动一、热力环流[师生]共同画“热力环流图”分析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师问]地面为什么会出现冷热不均?它对大气运动有何影响?[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判断]太阳辐射对地面加热不均造成。

冷的地方,空气下沉,热的地方空气上升。

[师问]这对高空气压状况有何影响?这对空气水平运动有何影响?[教师点拨学生分析]冷的高空形成低气,热的地方高空形成高压,进而高压空气向低压流动。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讲课稿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讲课稿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教学方案题目:大气的水平运动一风姓名:张娜学号:222012318011107学院:地理科学学院专业:地理科学(师范)年级:2012 级2014年5月25日《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教学方法读图画图分析法探究发现法多媒体演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教科书高空大气中的风向讲解:在理想状态下,空气质点只受一个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时,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如果没有其他外力的影响,风向应该与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致,即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该情况理论上只在赤道上空存在。

问题情境:在实际生活中,空气质点还受地转偏向力因素的影响,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的风向又如何呢?教师总结:大气是在自转的地球上作水平运动的,所以当大气一开始运动,马上就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风向逐渐偏离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这样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的风,如图2-1-7。

图上表示了北半球平直等压线的情况。

初始状态时,空思考大气的运动为什么要受这二种力的作用回忆地转偏向力,并思考其大小和方向思考除水平气压梯度力外。

影响风向的另一种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分析高低气压的分布,。

(教案)大气的水平运动

(教案)大气的水平运动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设计程冯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学会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

2、能够在等压线图上确定风向。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把原理同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实际中增进认识,培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明确大气运动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关系,感受地理学科的实用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说出影响大气运动的三个力的作用(2)在等压线图上判断某点的风向2、教学难点:在等压线图上画出风向三、教法与学法1.教法:讲解法,、图分析法、讨论法2.学法:探究式、合作式、讨论式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大气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其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大气的水平运动,也就是风。

(二)讲授新课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1-32页的内容,思考回答: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在哪个力的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是平行的?这种风向在什么地方存在?3、试说明在不同力作用下,风向的变化情况学生通过看课本回答问题,因为还未学过这一课,所以有些问题还回答不上来,这时候可以让他们带着问题来学习。

一、作用力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1)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2)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2、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1) 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2) 判定;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 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左,低压在右 (3) 二力平行,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3、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1)方向;与风向方向相反(2)三力合力,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讨论;我们刚才介绍了影响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三种作用力,大家想一想,是否所有位置的风都受到这三种力的影响呢?不是。

在不同位置影响大气运动的力有差别,从而形成了各个不同位置的风向。

2.1《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中图版必修1)

2.1《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中图版必修1)

2.1《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教材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材分析:1、本节课主要有两部分内容: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2、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是对前面第一节知识的应用,也是后面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3、本节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其中涉及一些物理知识,在本节课前设计了模拟“热力环流”的实验,并借助计算机动画演示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

[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节“大气的热力作用”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太阳辐射在全球分布是不均匀的,导致了地面受热不均。

在课前准备好模拟“热力环流”的实验,通过让同学们观察现象,体会热力环流的过程,并辅助计算机模拟风的形成及分布情况,难度相对降低。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3、理解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因及所受的力。

4、通过学生做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热岛效应等,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能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5、学生通过绘制示意图的方法,训练学生绘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从实验现象出发,发现问题,结合课本的内容,提出问题,理解热力环流的过程并会绘图。

通过对力的分析和动画的观看,让学生体会风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热力环流实验”的现象和风的形成,树立事物是运动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课下实验的准备和课上实验的演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人,从而提高人文素养。

3.通过山谷风、海陆风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分析,使学生认识理论知识和现实具有重要的联系,很多生活问题可用地理的原理来解释,激发学习的地理的热情和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11:2.1.2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11:2.1.2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

第二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导入新课』电视剧《三国演义》第76集“火熄上方谷”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公元234年春,诸葛亮在上方谷设伏兵,安排大将魏延诱敌深入。

当司马懿等人追进上方谷时,山上士兵即投下石块堵塞谷口,同时引燃谷内干柴。

刹那间,上方谷硝烟弥漫,火海一片。

正当司马懿父子以为必死无疑时,天空竟然乌云密布,接着就下起大雨,司马懿感谢苍天保佑,趁机逃脱。

该战十分惨烈,打扫战场时发现四周山顶都覆盖着未烧尽的衣服和草木灰。

诸葛亮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火熄上方谷与热力环流有关,什么是热力环流?『讲授新课』热胀冷缩是大气十分显著的物理特性,地球表面高低纬度间的大气存在着热量和温度的差异,必然引起大气的运动。

因此各地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大气运动能输送大气中的热量和水汽,引起各种天气变化。

(板书)二、热力环流[教师精讲]师:下面我们分组做一个实验。

(活动)P32活动2实验用品的准备: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 cm,宽30 cm,高40 cm左右),塑料薄膜,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等。

(投影)活动步骤:(1)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

(2)用平整的塑料薄膜将玻璃缸上部开口处盖严。

(3)在塑料薄膜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

(4)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

(同时投影)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

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由实验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引导学生提炼此实验过程和结论,从中抽象出一般规律)生:香的烟雾先下沉,从装冰块的盆向装有热水的盆飘动,然后在装有热水的盆向上升起,最后飘向装冰块的盆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

结论是:地面冷热不均带来空气环流。

师:非常好。

请大家看投影(引导学生分析,完成热力环流形成的简图)(投影)生:(1)如果A地受热,近地面大气膨胀上升,上空空气密度加大,形成高气压;B、C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上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2)同时,A地受热,近地面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加大,形成高气压。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节教案(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水平运动)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节教案(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水平运动)

其次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共 2 课时〕教学背景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对课标的理解:通过案例分析和图表观看,并能运用图示法来直观地生疏理解大气受热的各个环节;落实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大气逆辐射的含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相应学问点。

同时在理解热力环流的根底上理解风的形成的相关学问点。

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三局部内容,作为其次章的开篇,就整个章节而言,是有猛烈后续支撑作用的学问模块,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学习热力环流的根底,只有正确理解地面是大气主要及直接的热源,才能正确理解热力环流的成因,而同时热力环流又是其次课时水平运动的根底。

此外,本节主要围绕“大气与人类生存进展”这一主线开放,与人类生存生活有亲热联系,即对后续必修二的农业等人文学问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根底作用。

学生状况分析:1.学生的学习根底: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天气和气候”的初步学问及高中必修一的第一章有关太阳辐射的学问。

2.学生的力量根底:高中学生心智日渐成熟,思维比较活泼,已经具有肯定的问题争论力量、分析推理力量、表达力量及观看力,具备自主搜集、筛选、概括、提炼相关地理信息的力量,能够对资料进展简洁的分析和归纳,也初步把握阅读相关地图和图表的技能;古怪心也比较强,对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比较感兴趣。

3.学问和力量上的差距:第一,学生虽有很多的感性生疏,但往往缺少肯定的理性思考;其次,学生对简单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在生疏上还存在着局限性,综合分析事物的力量有限,尤其是分析事物缺乏全面性,对信息的提取和对概念的理解和归纳力量稍显薄弱。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对小组探究学习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导学法、问题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争取到达高效、和谐的课堂效果。

例如,第一,本节课课前让学生自主预备近期天气状况的数据,通过小组合作争论的方式来进展地理现象及问题的初步探究,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学会小组合作;其次,通过课堂演示热力环流模式图,读图分析热力环流;第三,对身边城市热岛效应、农业大棚案例的展现,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温室效应,大气保温作用,以及以“雾霾”这一热点现象来说明“大气逆辐射”。

高中地理教案 大气的运动

高中地理教案 大气的运动

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的运动【 - 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的运动》教案济源二中宋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及大气运动的分类。

②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及产生的地理意义。

③使学生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产生的原因及风向的由来。

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②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判断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能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④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判断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①热力环流;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教学难点:分析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式教学。

教学设想:①借助多媒体把抽象的大气运动,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认知开展过程的实现,利用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还可以实现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开展能力的目标。

②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理论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根本上讲,学生学习知识目的就是为了在生活中能够自如的运用知识指导生活实践,所以注重联系实际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特别是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地理课程的实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兴趣。

2.3大气运动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是 2.3《大气运动》。

讲授新课:展示本课教学内容(主菜单)。

(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用一分钟时间预习课文前言,对照屏幕上展示的内容,大家在课文中找到前四个知识点对应的内容: 1、大气运动的地理意义 2、大气运动的能量 3、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4、大气运动的分类(教师阐述第一个知识点的内容做示范)大气中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来实现的。

这就是大气运动的意义。

由此可见大气运动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研究大气运动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由个别学生作答其余三个问题) 2、大气运动的能量太阳辐射。

大气水平运动教案

大气水平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第四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
2.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分析高低气压的分布,判断某地风向。

3.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绘图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对“风的形成”的理解,学会在等压线图上判断某一地的风向;
2.遵循传统的认知规律,以图片以及生活中的事例引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学生共同探索,最终得出结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大气运动的学习,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从而建立科学的自然观及正确的环境观;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观察力、推理及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发展。

教学重点: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及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
教学难点: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力”及其作用下的风向
教学方法:读图画图分析法探究发现法多媒体演示法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和应用。

那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热力环流的基础知识,看看同学们对上一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下面请同学思考并来回答我几个问题。

(ppt放映)1.影响气压的因素有哪些? 2.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是什么?3.请说出热力环流的实例有哪些?
生:A.海拔、大气运动、气温。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doc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doc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篇一:第二课时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二课时)《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授课人:胡云记板书设计: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二、热力环流;(一)热力环流的概念:(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1、大气的垂直运动(上升与下沉);2、大气的水平运动(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3、热力环流模型;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一)作用于风的力;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2、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3、摩擦力——即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二)风向:1、理想的风向——(作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面2、高空的风向——作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平行等压面3、近地面的风向——作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斜交等压面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二课时)《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授课人:胡云记一.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正确认识大气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2、认识热力环流及其产生的过程;3、掌握风产生的原因及风向的知识;(二)能力目标:1、能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海陆风、城市风等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2、能掌握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个力的作用和在作用力影响下的风向;(三)德育目标:1、通过对大气运动的学习,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大气运动现象;2、认识热力环流及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关系,明确人类活动应如何趋利避害;3、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二)风的形成及影响风的各种作用力;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导入:老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学习,我们知道:地面的热量来源于什么?学生:太阳辐射;老师:对流层中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学生:地面辐射;承转:对!那么,在第一章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太阳辐射在南北回归之间移动,所以导致太阳辐射能量在各纬度之间分布不均,因此,导致各纬度之间存在气温差,对不对啊?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中热量与水气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的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来实现的,那么,大气为什么会运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今天我们重点要学习的有两个知识,一是热量环流,二是大气的水平运动。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教案标题: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大气的水平运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2. 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天气现象。

教学重点:1. 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大气水平运动与天气和气候的关系。

3. 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及其预测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大气的复杂水平运动过程。

2.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天气现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当我们看到云朵在天空中飘动时,这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大气的水平运动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天气有怎样的影响?二、讲解1. 大气的水平运动概念:介绍大气的水平运动是指大气在地球表面上的水平流动,包括风、气旋等现象。

2. 大气水平运动的原理:解释大气水平运动是由地球自转、地球的不均匀加热和地球的自转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 大气水平运动与天气和气候的关系:讲解大气水平运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如风向、气压变化等。

4. 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及其预测方法:介绍大气水平运动对天气现象的影响,并简要介绍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天气现象,加深对大气水平运动的理解。

四、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大气水平运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并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大气水平运动的知识来预测天气。

五、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大气水平运动对天气和气候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大气水平运动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如观察当地天气变化并记录,或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初步了解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大气水平运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天气现象。

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理解能力,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教案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教案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首页)低压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辐合高压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辐散南半球(近地面)低压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辐合②风向的画法:A、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北半球低压中心东部多吹偏南风,西部多吹偏北风;北半球高压中心其东部多吹偏北风,西部多吹偏南风。

同时等压线的疏密程度与风力的大小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等压线愈密集,气压差愈大,风力就愈强;等压线愈稀疏,气压差愈小,风力就愈弱。

B、在弯曲等压线图上,确定任一地点的风向,可按以下步骤进行:a.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于该点相邻的等压线垂直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见图中箭头A)。

b.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这点的风向(见图中箭头B)。

C、不考虑摩擦力,风向应与等压线平行:F梯(虚线)十F偏(实线90°)十风吹来的方向D、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F梯(虚线)十F偏(实线45°)十风吹来的方向③偏*风:从*方向来的风偏了3.风力:等压线的疏密: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弱;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计算:气压差/水平实地距离二、案例探究【例1】关于大气水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有A.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B.摩擦力只改变风向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均影响风向 D.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均影响风速【解析】影响近地面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原动力,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会影响力的大小,因此不会影响风速,摩擦力不仅影响力的方向,也影响力的大小,因此摩擦力既改变风向,也会改变风速。

这样分析的结果,只有A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A【例2】一架飞机在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行员的左侧是高压,即可判定()A.顺风飞行 B. 逆风飞行 C.飞机在西风带中 D.风从北侧吹来【解析】空气的水平运动由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近地面)的影响,最终风向和等压线斜交。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引言:大气的水平运动是指大气中空气质点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和变化。

了解和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规律对于气象学的研究和天气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结合常见的大气水平运动现象,通过实例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规律。

一、风的形成与分布1. 气压差引起的风运动在地球表面,由于不同地区受到的日照、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温度和气压梯度。

当空气压力差异较大时,空气会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风。

例如,气候带的形成就是由于地球不同纬度处受到的日辐射不同,引起了气压差异,进而形成了各种气候带的风。

2. 科氏力和地转偏向在地球表面,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空气在水平运动过程中会受到科氏力的影响而产生地转偏向。

科氏力会使得北半球的气流偏向右侧,南半球的气流偏向左侧。

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速度不同纬度处不同,导致了科氏力的差异。

3. 地形与风的关系地形对风的运动也有重要影响。

当气流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流动时,会受到地面摩擦力的作用而产生变化,形成局地风系统,如谷地风、山谷风等。

二、风的分类和特点1. 根据运动范围分类根据风的运动范围,可以将风分为局地风和大尺度风。

局地风主要受地形和局地气候因素影响,范围较小;大尺度风则是指大范围的风系统,如季风、西风等。

2. 根据季节分类根据风的季节变化,可将风分为季风和非季风风。

季风主要是由于不同季节地球表面受到太阳辐射的不同导致的风系变化,非季风风则是指不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的风系。

三、风力的测量与图示1. 风力的测量风力的测量可以采用风速计,通过测量单位时间内风通过的距离,计算得出风速大小。

常用的风速计有风车式风速计和动力风速计。

2. 风力的图示为了直观地表示风力的大小和方向,通常使用风力图和风向图进行图示。

风力图用不同的等级或箭头表示风力的大小,风向图用箭头的方向表示风向。

四、风的变化与预测1. 风的变化规律风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压变化、地形、季节等。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教案:大气的水平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基本特点和影响因素;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的主要形式和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热爱科学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大气水平运动的基本特点和影响因素;2.大气水平运动的主要形式和规律。

三、教学难点:大气水平运动的主要形式和规律。

四、教学方法:1.情景导入法:通过图片或实物等引发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2.实验观察法: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大气水平运动的形式和规律。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用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教师:同学们,你们曾经观察到过天空中的云彩飘动的现象吗?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你们简单谈谈自己的想法。

2.理论学习(20分钟)教师:大气中的水平运动是指大气中水平方向风的运动。

一起来学习大气水平运动的基本特点和影响因素。

1)大气水平运动的基本特点:-大气水平运动是地球自转和太阳的辐射能量驱动下的物质循环过程。

-大气水平运动形成了风。

-大气水平运动呈现出不同的垂直高度风向风速和水平吹拂半径。

2)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因素:-地球自转:地球的自转会造成由地球不同地区热量分配失衡引起的气压差,进而形成风。

-太阳能的辐射:太阳能的辐射是大气水平运动最主要的驱动力量,通过不同地区的辐射差异,引起了气温差异,进而形成风。

3.实验观察(25分钟)教师:为了更好地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我们将进行一个实验观察。

请大家分成小组,每组3-4名同学,根据实验指导书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内容:用一根蜡烛,将其点燃后放在桌子上,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烟的运动轨迹。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主要形式和规律。

实验步骤:1)将一根蜡烛点燃后放在桌子上。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各个作用力
2、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砖偏向力、以及摩擦力对风向和风速的影响
3、能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判断某地近地面或高空的风向、风力大小等 教学重难点:
1、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2、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可以画出风向
3、有风向和偏转关系可判断属于那个半球 教学过程
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请大家预习课本,并想一想风是怎样形成的?
气压梯度:(结合p31) 水平气压梯度力:
小结: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产生水平运动方向垂直于等压线,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运动的直接原因。

设问思考: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开始运动,只要存在合外力,物体的速
度就会一直增大,风速会一直增大下去吗?
板图:(风向和地转偏向力的渐变)
北半球高空中的风
提问:风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有什么关系? 小结: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转承:高空大气只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运动,近地面的大气还会受
1002
1002 1010
(北半球)
水平气压梯度力
到摩擦力的作用,大气最终是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这三个力作用下达到平衡的。

展示三力平衡图
北半球近地面的风
小结:在三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活动:p32(2) 总结:
讲解:由于存在水平气压差,大气就会水平运动,形成了风,风从高压吹向低压,那么风力有大有小,这又是由什么决定的?
1002
1010
1008 1006 1004 (北半球)
水平气压梯度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 思 师这届所讲述的内容思考,下节课请同学们回答。 考
思考问题。 移运用,并 学会举一

反三。
1.课程内容把握不准,基础知识不牢固,关键性的概念理解不深刻,比 如气压梯度、气压梯度力。课后应努2.语言不够凝练,赘述较多。比如在讲解风向的时候,没有一针见血的 教 指出“风向就是风的来向”,且没有立即做大量练习,学生不能及时掌握。 学 3.没有突出重难点。在讲解的过程中,知识点的把握、语气的轻重没有 反 思 做好,让学生在听讲过程中效率不教学方案
题目: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姓 名 : 张娜 学 号 : 222012318011107 学 院 : 地理科学学院 专 业 : 地理科学(师范) 年 级 : 2012 级
2014授课人 教学课题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
的影响,风向应该与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致,即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力的作用 向力、近地
该情况理论上只在赤道上空存在。
回忆地转偏 面摩擦力
向力,并思 对大气水
问题情境:在实际生活中,空气质点还受地转偏向力因素的影响,在水 考其大小和 平运动的
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的风向又如何呢? 高
方向
影响;
风 面冷热不均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使得大气发生垂直运动;大气的垂直 的思路,积 最近发展 的 运动使大气在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并产生水 极思考,在 区理论,使 形 平气压梯度力;简称气压梯度力。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空气由高压 老师的引导 学生更好
成 沿着水平方向流向低压,这种空气的水平运动即为风。因而水平气压梯 下,自己推 的理解风
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动力。
出风的形 的形成。
成。
地面冷热不均
水平气压差异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
小结:既然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动力,那我水 (1)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平 (2)水平气压梯2.1.3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一、风的形成 二、高空大气的风向
百帕 476

484
书 492


500
A
三、近地面的风向
同 一 水 平 面 图一
百帕
996

1004


1012
B


1020
图二
地面的风向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结合老 在课后积极 够学会迁
展示动画,在教师分析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观看高空大气的风向。
在理论讲
仔细观看高 解的基础
空风向的动 上配以动
画图,加深 画演示,加
理解。
强学生对
知识的掌
握。
转折:我们分析了北半球高空大气的风向,那近地面的风向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分析。
教师讲述:我们已经介绍了摩擦力是指地面与空气之间,以及运动状况
教学目标
(二) 过程与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对“风的形成”的理解,学会在等压线图上判断某一地的风向; 2.遵循传统的认知规律,以图片以及生活中的事例引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 学生共同探索,最终得出结论。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大气运动的学习,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从而建立科学的自然观及正确的环境 观;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观察力、推理及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发展。
教学重点
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及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
教学难点
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力”及其作用下的风向
课时安排
12 分钟
读图画图分析法 探究发现法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教科书2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教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以猜谜的形式引出风。教师说谜面。学生回答谜底。
风 所以,摩擦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

及风速的

影响
教师总结:近地面风向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
用下的结果,方向与等压线成一个夹角。
展示动画,在教师分析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观看高空大气的风向。
仔细观看近 在理论讲 地面风向的 解的基础 动画图,加 上配以动 深理解。 画演示,加
强学生对 知识的掌 握。
张娜
时间
2014/5/25
高中地理必修一 2.1.3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一)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 2.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分析高低气压的分布,判断某地风向。 3.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绘图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巩固热力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大气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水平运动和垂 回顾大气环 环流的知
过 渡 直运动。其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大气的水平运动,也就是风。
流的知识 识,并导出
大气的水
平运动
分析风的形成过程:
回顾旧知, 通过逐步
不同纬度的不同地区,由于获得太阳辐射热量的多少不同,从而导致地 并跟随老师 推倒。利用


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

由高压指向低压;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先讲风的
结合风的形 形成,后讲
成,理解记 气压梯度
忆。
力,使学生
易于理解。
思考大气的 了解水平
讲解:在理想状态下,空气质点只受一个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时, 运动为什么 气压梯度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如果没有其他外力 要受这三种 力、地转偏
空 教师总结:大气是在自转的地球上作水平运动的,所以当大气一开始运 大 动,马上就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风向逐渐偏离了气压梯度力的方 思考除水平 运用等压 气 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这样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 气压梯度力 线分布图, 中 偏向力作用下形成的风,如图 2-1-7。图上表示了北半球平直等压线的 外。影响风 分析高低 的 情况。初始状态时,空气质点垂直等压线运动(按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 向的另一种 气压的分 风 向)。最终状态时,风向平行于等压线。这个过程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 力—地转偏 布,判断某 向 平地转偏向力逐步建立平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空气质点始终是按 向力。回答 地风向。
低压在左,高压在右,通常称之为风压定律。
2-1-7,思考 图、绘图能
高空大气中 力,提高综
所以,高空大气中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的风向及其 合分析问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这个形成过程中,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风向, 原因。
题以及运
不能改变风的速度。
用地理知
识讲解三种
近 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因为摩擦力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即与风向相 认真读图 力对风向
地 反,而地转偏向力又在运动方向 90°,即与风向垂直,所以,摩擦力与 2-1-8,思考 的影响
面 地转偏向力的合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达到平衡时,风是斜穿等压线吹的, 近地面风向 巩固三种
的 即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摩擦力对风有阻碍作用,可以减小风速。 及其形成原 力对风向
不同的空气之间互相作用而产生的阻力。近地面的大气层里平直等压线 思考实际生 三种力是
活中的风会 怎么样影
的情况下,当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两种力的合力达到 受到哪些力 响风呢?
平衡时,形成斜穿等压线的风,这便是近地面风的情况。请同学们读 的影响。 逐渐递进,
2-1-8,“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向
认真听老师 从 猜 谜 的
谜面:看不见来摸不着,四面八方到处跑。
所说的谜 角度入手,
跳过江河水生波,穿过森林树咆哮。
面。并回答 设疑激趣,

出谜底。 展 开 本 节

谜底:风
课内容。


小结:同学们都猜出了谜底是风。的确,风看不见,也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我们看到水面上的波纹,会想到风;听到树叶的沙沙声,也会想到风。那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 一起来了解风的形成过程。
出来。 4.教学过程中语气迟缓,没有做到干脆有力。 5.知识点间的过渡及与前后内容的衔接不够自然紧凑,没有指出“风” 在这一节乃至这一章中的重要性。
7
两个力的合力方向运动,而水平地转偏向力始终是垂直于运动方向的右 地转偏向力
侧,所以使得风向不断地右偏。最后,风向平行于等压线,此时,水平 的特征。
气压梯度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合力为零,达到
平衡状态,空气运动不再偏转而作惯性运动,形成了平行于等压线吹的
培养学生
稳定的风。依此原理,可以推导出风与气压场之间的关系:人背风而立, 认真读图 读图、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