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理测量概论

合集下载

(整理)心理与教育测量重点全部

(整理)心理与教育测量重点全部

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1、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所谓一定的法则,是指任何测量都要建立在科学规则和科学原理基础之上,并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完成测量过程。

所谓事物的特征,是指所要测量的事物的特定属性。

所谓量具,是指测量中所使用的工具。

所谓定量描述,是指任何测量的结果总是对事物特征的量的确定。

2、任何测量都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即测量的参照点和测量的单位。

参照点有两种,一种是绝对参照点,即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

另一种是相对参照点,即以人为确定的零点为测量的起点。

理想的测量单位应当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确定的意义,二是要有相等的价值。

3、测量量表分为4种:1)命名量表,是最低水平的量表,它只是用数字代表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2)顺序量表,如第1名,第2名;3)等距量表,不仅能代表事物的类别,等级,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等距量表没有绝对的零点;4)比率量表,是最高水平的测量量表,有绝对的零点。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表属于顺序量表。

心理与教育测量属于顺序量表。

★4、心理测验实质上是对行为样本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

编制一个测验应当具备下列4个基本条件:1)行为样本。

从人的大量行为中抽取与欲测量的心理特质直接有关的一组行为进行测量,并依据对这一组行为的测量结果推断其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

这一组被抽取出来的,作为直接的测量对象的行为就是行为样本。

2)标准化标准化就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量分数解释的程序的一致性。

测验的标准化要具备下列条件:a、测验内容的标准化;b、施测条件的标准化;c、评分规则的标准化;d、测验常模的标准化。

3)难度或应答率4)信度和效度5、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种类:按测量对象: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成就测验、人格测验。

按测量方式:个别测验,团体测验。

按测验内容的形式:文字测验,非文字测验按测验功能:成就测验与预测测验,难度测验与速度测验,描述测验与诊断测验。

1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

1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

第一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 第二节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性质
四、心理与教育测量中的测验 心理测验的两层含义: 一是指作为心理测量工具的问卷或量表 (Psychological Tests)。 二是指编制和使用心理测量工具的方法和程序 (Psychological Testing)。
第一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 第二节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性质
第一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
第四节 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教育测量工作者的素质要 (一)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的知识结构 1 基础知识: ①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广泛 的心理学基本知识。 ②扎实的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基本知识。 ③教育学的基本知识。
三、测量的量表 (二)量表的分类
2 顺序量表(Ordinal Scale) 按照事物的大小、等级、程度而排列数字的量表。数字只 表示等级、大小和程度的顺序。 特点:有量值,无等距和绝对零点,既不表示事物特征的 真正数量,也不表示绝对的数值,不能进行代数运算。 心理学中的绝大多数测验属于顺序量表(如竞赛成绩排名, IQ测验等)。
第一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 第二节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性质
四、心理与教育测量中的测验 编制测验具备的4个基本条件: 4 信度和效度 信度:测验结果的可靠性 ,即用同一测验多次 测量同一团体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效度:测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即一个测验 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测到它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
二、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 桑代克的“凡物之存在必有其数量。”(1918年) 麦柯尔的“凡有其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 (1939年)
第一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 第二节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性质
三、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表 1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表水平: 顺序量表 相对参照点; 单位不成熟,不完善(单位意义不明确,单位不 等值) 2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特点 相对性(以相对参照点为起点,只能按照事物的 大小、等级、程度进行排序比较) 间接性

第一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

第一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


学习目标

了解一般测量的特定及分类 掌握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定义及理论基础 理解心理测验的特点及功能 树立科学的态度
心理测量的几个问题

测什么?如何测?
在什么水平的量尺上如何来指定值? 所的测值可靠吗? 测到的是否就是本来要测的东西?



测什么?

简单的心理过程,复杂的 认知方面的特性,情感与人格方面 知识与技能,基本的心理素质

按测验功能分



成就测验与预测测验 难度与速度测验 描述性测验与诊断测验 常模参照测验 标准参照测验 潜力参照测验

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分:


十、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种类(续二)

其他分类:

典型行为测验与最佳行为测验。 标准化测验与非标准化测验。 计算机化测验与非计算机化测验。 客观式测验与论文式测验(主观式测验) 自适应测验与非自适应测验
?命名量表nominalscale?顺序量表ordinalscale?等距量表equalintervalscale?比率量表ratioscale种类基本特征功能运算举例命名属性类别分类或描述性别民族职业?顺序无相等单位无绝对零点1等级不能品德能力爱好?等距有相等单位无绝对零点2差异决策和比较可温度成绩分数?比率有相等单位有绝对零点3比值决策和比较可身高体重投资?不同水平的量表六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定义?定义
十二、心理测验工作者的素养
1. 对使用的工具很熟悉 2. 完全掌握了测验操作技术 3. 必需掌握所用测验的分析方法 4. 有广博的社会知识,善于与各种年龄、工 作和各种个性(包括疾病)的人打交道 (建立rapport) 5. 有通情(empathy)能力

第一章 心理测量概论

第一章  心理测量概论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人的外显行为客观存在,可以感觉、知觉, 进而可以测量。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 可以通过测量人的外显行为而推测人的心理。
心理测量学
第一节 心理测量及其基本性质
❖二、心理测量的间接性
❖心理测量是一种间接测量。 ❖间接测量必须找准中介媒质。 ❖物理测量也有间接测量:测气温
中介媒质:水银
心理测量学
四、心理测量的心理影响性(续)
❖消极的心理影响(续):
❖不科学解释智力测验: 或盲目乐观,迷失方向 或自暴自弃,丧失动力
❖不合理使用人格测验: 伤害自尊,甚至导致人格分裂 。
结论:编制、选择和使用测验都要非常慎重。
心理测量学
第一节 心理测量及其基本性质
❖五、心理测量的工具及其特性
❖测验的本质:任何测量工具都是有参照点和测量单 位的数字系统。
心理测量应用的普遍性
A 升学升级要测验
B 应聘谋职要测验
C 执业上岗要测验
人生的 每个关键时刻 都要用到测验
D 晋职晋级要测验
心理测量学
引子:社会需要心理测量
1
2
3
4
评估人的 心理发展
水平有 心理 成熟测验
评估人的 智力发展 水平有 智力测验
评估人的 心理健康 水平有 心理健康
测验
评估人的 人格特征
心理测量学
第一节 心理测量及其基本性质
❖二、心理测量的间接性(续)
❖心理测量的中介媒质:人的外显行为 ❖外显行为:种类众多而且复杂多变 ❖心理测量的间接测量难度更大。
心理测量学
第一节 心理测量及其基本性质
❖三、心理测量的定义 ❖广义测量定义:
测量是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事 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心理测量学》(郑日昌版)超详细知识点笔记

《心理测量学》(郑日昌版)超详细知识点笔记

第 1 章概论1 、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简述:( 1 )公元六世纪初,南朝人刘勰的著作《新论· 专学》中提到了类似现代“ 分心测验” 的思想。

( 2 )在中国古代,“ 七巧板” 是很常见的一种儿童玩具,其实它可以作为创造力测量的工具。

( 3 )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的思想中包含着典型的东方文化特点:定性描述及带有道德判断色彩。

2 、中国近代心理测量的出现:( 1 ) 1916 年,樊炳清先生首先介绍了比内 - 西蒙智力量表。

( 2 ) 1920 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南京师范学校建立了我国最早的两个心理学实验室,廖世承和陈鹤琴先生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心理测验课。

1921 年,他俩正式出版《心理测验法》一书。

( 3 ) 1922 年夏天,中华教育改进社聘请美国教育心理测验专家麦考尔来华讲学。

( 4 ) 1924 年,陆志韦先生发表了《订正比内西蒙智力测验说明书》, 30 年代又与吴天敏再次做了修订。

( 5 ) 1931 年由艾伟、陆志韦、陈鹤琴、萧孝嵘等倡议,组织并成立了中国测验学会。

( 6 ) 1932 年《测验》杂志创刊。

( 7 )至抗战前夕,由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制定或编制出的合乎标准的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约 20 种,教育测验 50 多种。

3 、中国现代心理测量的发展:( 1 ) 1936 年,苏联在批判“ 儿童学” 时扩大化,心理测验也被一概禁止。

( 2 )从 1978 年北京大学首建心理系开始,心理测验才重新得到恢复。

( 3 ) 1979 年,林传鼎、张厚等以国外资料为参考,编制了少年儿童学习能力测验。

( 4 ) 1980 年初,北师大心理系开设了心理测量课。

1984 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全国心理学年会上,成立了心理测验工作委员会,加强了测验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4 、科学心理测验的产生:心理测验的产生,是出于实际需要。

最初,人们用测验,是因为要治疗智力落后者和精神病病人。

( 1 )法国的医生艾斯奎罗第一个把智力落后与精神病分开。

第一讲 心理测量概述

第一讲 心理测量概述
参照点:计算的起点 参照点: 参照点的种类
绝对零点:长度、 绝对零点:长度、质量 相对零点: 相对零点:温度
心理测量中的参照点——相对零点 心理测量中的参照点——相对零点
人为性: 人为性:如百分制考试的零分 相对性:如标准分数Z=0 相对性:如标准分数Z=0
单位(unit) 单位(unit)
单位是指能说明数量具体内涵的标准量 千克? 年?秒?克?千克?米? 好的测量单位必须符合两个条件: 好的测量单位必须符合两个条件:
测量的对象
具体——抽象 具体——抽象 确定——随机 确定——随机 清晰——模糊 清晰——模糊
测量的结果
数系统的特征:同一性和区分性, 数系统的特征:同一性和区分性,等级性 或位次性,等距性, 或位次性,等距性,可加性 测量的结果( 测量的结果(数)并不必然完全具有数系 统的这些特征,它可能具有某些特征, 统的这些特征,它可能具有某些特征,这 需要视如何指派数字的法则所决定的。 需要视如何指派数字的法则所决定的。 事物的属性或特征→数的特征。 事物的属性或特征→数的特征。
返回
一、测量的定义
生活中常见的物理测量:长度、重量、 生活中常见的物理测量:长度、重量、温度 美国测量学家史蒂文斯(S. 美国测量学家史蒂文斯(S. S. Stevens): 就其广义来说, 就其广义来说,测量是按照法则给事物指派数字 作为一种活动或过程,测量包括三个方面: 作为一种活动或过程,测量包括三个方面: 测量的对象: 测量的对象:事物的属性或特征 测量的法则: 测量的法则:测量的准则或方法 测量的结果: 测量的结果:描述事物属性的数字或符号 测量类型:物理测量、生理测量、社会测量、 测量类型:物理测量、生理测量、社会测量、心理测量
(二)顺序量表 (二)顺序量表 包含类别和大小;用于 分等或排出顺序。如: “<“、”>” <“、”>”

第一章 心理测量概论

第一章 心理测量概论
行测量的系统程序。

阿娜斯塔西(A. Anastasi):心理测验实质上是对行 为样本客观的标准化的测量。

四、心理测验的要素:
(一)行为样本(sample of behavior)
样本:抽样是测量学上普遍采用的方法。从
整体中抽取出来作为测量对象的一组样品叫
样本。

行为样本:对于人的行为的测量是从大量的 行为中抽取与欲测量的心理特质直接有关的 一组行为进行测量,并依据这一组行为数据 的测量结果推断其心理特质,这一组被抽取 出来的、作为直接的测量对象的行为即行为

三、测量量表
要测量某一特定事物的特定特征的数量,必须
首先选择一个具有确定单位和测量参照点的数 字连续体,将欲测量的特征与这个连续体相比 照,确定它的位置,看它距参照点的远近,就 会得到该特征的一个测量值,这种能够使事物
特征数量化的数字连续体就是量表(scale)。

测量量表有四种类型: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 率量表。

(一)命名量表(nominal scale) 是用数字代表事物或用数字对事物进行分类。 命名量表又可细分为名称量表和类别量表。 适合命名量表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有百分比、次数、众数和
χ2检验

小班30人,9人通过
中班30人,25人通过
大班30人,26人通过

χ2检验

非参数检验的一种方法,用于拟合优度检验
1. 纸笔测验 2. 操作测验 3.口头测验 4. 计算机测验

(四)按测验目的分类 1. 描述性测验 2. 诊断性测验 3. 预测性测验 (五)按评价参照标准分类 1. 常模参照标准 2.目标参照标准

心理测量学第一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 试题与答案

心理测量学第一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 试题与答案

心理测量学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试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的( )不属于心理测验该定义的三个基本特点。

A行为样本B核实假说C标准化D客观测量2.下面的( )是测量具备的基本要素。

A 单位和数字 B名称和法则C 参照点和单位 D属性和单位3.测量精确的重要指标()A参照点B单位C参照点和单位D绝对零点4当所测量的属性存在顺序关系时,该属性的值就构成()。

A.间隔量表B.比例量表C.顺序量表D.分类量表5.有真正零点的量表为?()A.间隔量表B.比例量表C.顺序量表D.分类量表6.测量的三个元素不包括()A所观测事物的属性B单位 C 数字或名称D法则7. 根据S.S.Stevens对量表的分类,下列哪种量表水平最低?( )A.命名量表B.等距量表C.顺序量表D.等比量表8.用心理量表将心理现象数量化的方法是:( )。

A.个案法B.会谈法C.观察法D.测量法9.一般而言,心理测验的分数属于()。

A.类别量表B.等级量表C.等距量表D.比率量表10.狭义的心理测量是指以()为工具的测量。

A.调查B.测验C.实验D.口试11.用0代表不同意,1代表同意等将某人群分组,这样的量表属于( )。

A.顺序量表 B .命名量表C.等距量表D.等比量表12.学校运动会排出了全校各班级的名次,未报出各班得分,用的是( )。

A.命名量表B.等距量表C.等比量表D.顺序量表13.下列哪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定量测量( ).A.分类量表B.顺序量表C.间隔量表D.比例量表14.目的是测量受测者在某方面将来可能达到的水平和成就的测验叫做( )。

A.形成性测验B.总结性测验C.预测测验D.诊断性测验二、多项选择题1.测量的元素包括( )。

A.事物 B.数字 C.法则 D.描述2.参照点有两种,即( )。

A绝对零点B相对零点C绝对定点D相对定点3.心理测验具有独特的性质,即具( )。

A外显性 B间接性 C相对性 D客观4.按测验的要求分类,可将测验分为( )。

修订版心理测量概论课件

修订版心理测量概论课件

1.2.1 心理测量
(一)心理测量的定义 (二)心理测量的可能性 (三)心理测量的特点 (四)心理测量的水平
修订版)心理测量概论
(一)心理测量的定义
心理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 的行为加以确定,即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 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和 心理属性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修订版)心理测量概论
第1章 心理测量概论
1.1 测量概述 1.2 心理测量与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 1.3 测验的种类及功能
修订版)心理测量概论
第1章 心理测量概论
1.1 测量概述 1.2 心理测量与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 1.3 测验的种类及功能
修订版)心理测量概论
修订版)心理测量概论
修订版)心理测量概论
修订版)心理测量概论
(一)按测量对象所作的分类
1.智力测验:旨在测量个人的智力(一般认知 能力)水平的高低。
2.能力倾向测验:旨在测量个人的潜在才能, 预测个人的能力发展倾向。
3.成就测验:旨在测量个人在接受教育后的学 业成就。
4.人格测验:旨在测量个人在诸如兴趣、态度、 动机、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心理特征。
(三)心理测量的特点
1.心理测量的间接性 2.心理测量的相对性 3.心理测量的客观性
修订版)心理测量概论
1.心理测量的间接性
心理测量是一种间接测量。 间接测量必须找准中介媒质。 物理测量也有间接测量:测气温
中介媒质:水银 心理测量的中介媒质:人的外显行为 外显行为:种类众多而且复杂多变 心理测量的间接测量难度更大。
修订版)心理测量概论
1.1.1测量定义
2.概念的理解分析 ■①一定的法则 ■②事物的特征 ■③量具 ■④定量描述

心理与教育测量重点总结

心理与教育测量重点总结

心理与教育测量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一)一般测量概论1. 测量: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尺对事物的属性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2. 测量的基本要素:(1)参照点:①绝对参照点: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如长度测量②相对参照点:以人为确定的零点为测量的起点,如对地势高度的测量。

(2)测量的单位:①要有确定的意义,即对同一单位,所有人的理解都是相同的。

②要有相等的价值,即第一个单位与第二个单位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个单位与第三个单位之间的距离。

3. 测量的量表:能够使事物的特征数量化的数字的连续体。

①陈名量表--用数字代表事物的成分或用数字对事物经行分类,但该类数字没有数量的意义。

可细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命名量表(用数字指代个别事物,如用数字给运动员编号);二是类别量表(用数字指代事物的种类,如用1、2、3分别代表不同的职业类型)。

其适用的统计方法有百分比、次数、众数和卡方检验。

②顺序量表--其中的数字不仅能够指代类别,而且能够表明不同类别的大小、等级或事物具有某种特征的程度,它既没有相等距离的单位,也没有固定的测量原点。

适用的统计方法有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系数和肯德尔和谐系数等。

③等距量表--不仅能够指代事物的类别和等级,而且具有相等距离的测量单位。

没有绝对的零点,适用的统计方法有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系数、等级相关系数以及t检验和F检验。

④比率量表--具有类别、等级和等距的特征外,还具有绝对的零点或固定的原点。

适用的统计方法除了与等距量表相同外,还与几何平均数、变异系数相同。

(二)心理与教育测量的性质1.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定义: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在测验上对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2.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表属于顺序量表的原因:①从所使用的参照点来说,教育测量和心理测量领域的参照点均为相对零点。

②从所使用的单位来说,教育与心理测量的单位远没有其他测量的单位成熟和完善。

3.标准化需具备的条件:①测验内容的标准化②施测条件的标准化③评分规则的标准化④测验常模的标准化4.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种类:(1)①常模参照测验--以常模为参照编制的测验(如高考只有百分之几的人可以进入重点大学)②标准参照测验(目标参照测验)--以标准为参照编制的测验(如,视力测验、考驾照)(2)①智力测验--测量个人的智力(一般认知能力)水平的高低②能力倾向测验--测量个人的潜在才能,预测个人的能力发展倾向③成就测验--测量个人在接受教育后的学业成(3)①个别测验--同一主试在同一时间只能测量一个被试②团体测验--同一主试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测量许多被试(4)①难度测验--识别个人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②速度测验--识别个人做题的最快速度第二章心理与教育测量简史1.高尔顿:把统计方法应用到对个别差异资料的分析之中2.卡特尔:①首次提出“心理测验”这个术语②认为心理学只有立足于实验与测量,才能达到如同自然科学一样的准确性③认为心理测验只有建立普遍的统一标准,并与常模相比较,才能充分地实现其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3.比内:①1903年,《智力的实验研究》问世,提出了智力的定义,认为智力是高级心理过程,包括推理、判断以及运用已知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②1904年与其助手西蒙合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比内--西蒙量表,因此成为了心理测验的鼻祖4.智力测验的发展:①最著名的的是推孟于1916年修订的斯坦福--比内量表。

心理与教育测量学重点总结

心理与教育测量学重点总结
3.提高测量信度的方法有哪些?(学会计算提高测验长度提高测验信度) 答:①适当增加测验的长度;②控制题目的难度分布,使其处于中等水平;③努
力提高每道题目的区分度;④选取适当的被试团体,努力提高测试在各个同 质亚团体上的信度;⑤规范施测程序,统一施测环境,严格控制误差。
第五章 测量效度
掌握概念: 1.效度:指一个测验所能测量到其想要测量的心理特质的程度。 2.表面效度:指测验的表面看起来与其所测验内容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3.内容效度:指测验所能测量到的心理特质的内容与其想要测量的心理特质的内
5.影响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测验本身:a.测题中所用的词汇或句型不能太难;
b.测题的指导语应该清楚; c.测题中不能提供额外线索; d.测题的难易顺序编制要合理; e.选择题的正确答案不能有明显的组型; f.测题的难度要适当; g.测题数目要适当; ②测验的实施:a.指导语标准化;
b.排除意外干扰; c.按照标准化的程序进行客观评分; ③所选校标的性质; ④测验的信度。
2.简述心理测验的基本条件。 答:标准化测验的技术指标有常模、信度和效度。
(1)常模:指某种心理测验在某一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数,即可比较的 标准。常模形式有:均数、标准分(如 Z 分、离差智商、T 分)、百分位、划 界分等。常模的制定要通过标准化的取样过程,样本的代表性要好。 (2)效度:指测验结果的有效和真实性,即某种测验测查到所要测查内容的 程度效度高是心理测验的充分必要条件。有内容关联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和结 构关联效度。 (3)信度:指测验分数反复测量的可靠性,反映测量误差。有分半信度、重 测信度和α系数等。
2.验证内容效度的方法有哪些? 答:①逻辑分析法;②克伦巴赫估计法;③再测法。
3.验证结构效度的方法有哪些? 答:①测验内方法:a.内容效度法;b.口语报告法;c.相关分析法;

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

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
文字与非文字测验 纸笔测试与网络测试、操作测试 计算机与非计算机
一、心理与教育测验的分类
(四)测量功能
成就测验与预测测验 难度测验与速度测验 描述测验与诊断测验
•本章结束
三、测量的量表
(三)4种测量水平和测量量表
(3)等距量表:不仅指代事物的类别和等级,能把事物作 等距的分等,具有等距性。数字代表数量,数量单位相等。 可进行加减运算。无绝对零点,有相等单位。 (4)比率量表:能测量事物差异的比例关系,具有可加性。 综合了以上三个测量的特点,且具有绝对零点或固定的原 点等单位。可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1) 测量前测量对象的数量的固定原点,又称测量的 起点。一般设定为“0”。
(2)两个或多个测量数量的比较,前提是这几个数量 建立在同一个参照点上。
(3)绝对参照点(零点)Vs.相对参照点(人为设定)
(二)单位
(1)有确定的意义、有相等的价值。 (2)多数基本单位“1”。
三、测量的量表
(三)4种测量水平和测量量表
训练影响。 • 测值相对稳定,具有预测功能。
一、心理与教育测验的分类
(一)测量特质(心理品质、测量对象)
• 3.成就测验(Achievement Tests): • 在特定领域为检测应试者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
度而设计的测验。教学和训练会明显改变成就测验的 结果。 • 成就测验类型: 学科成就测验、综合成就测验、诊断测验
第二节 测验的类型与功能
一、心理与教育测验的分类
• (一)测量特质(心理品质、测量对象)
• 1.智力测验(Intelligence Test) • 测量人的一般认知能力水平高低的测验。 • 智力测验的结果比较稳定。 • 测量理论与技术研究最早涉及领域

(完整版)心理测量学重点

(完整版)心理测量学重点

心理测量学第一章概论一、测量:根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尺对事物的属性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二、测量的精确度决定于测量对象本身的性质(确定型、随机型、模糊型)和测量工具的精密性。

三、测量的基本要素:1.参照点(1)绝对参照点(有绝对的零点,可进行乘除运算)(2)相对参照点(以人确定的零点,只可加减)2.单位:条件:要有确切的意义和相等的价值四、测量的量表:称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可进行加减运算)、比率量表(可进行加减乘除)五、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定义:根据心理学和教育学法则给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指派数字,或者根据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在测验上对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六、编制一个测验应当具备下列四个基本条件:(1)行为样本。

(2)标准化: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量分数解释的程序的一致性。

标准化条件:测验内容、施测条件、评分规则和测验常模的标准化。

(3)难度或应答率。

(4)信度和效度。

七、1918年,桑代克提出“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数量”。

1939年,麦柯尔进一步提出“凡有其数量的事物都可以测量”作业补充题:1、为什么说心理与教育测验的分数本质上是顺序量表上的分数?答:从本质上讲,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表属于顺序量表。

(1)从使用的参照点来说,教育测量和心理测量领域的参照点均为相对零点;(2)从使用的单位来说,教育与心理测量的单位远没有其他测量的单位成熟完善。

第二章简史一、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起源:(1)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2)高尔顿把统计方法应用到对个别差异资料的分析之中。

学生皮尔逊创立了积差相关公式。

(3)卡特尔 1890年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

首提“心理测验”。

(3)比内和西蒙在1905年合作完成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比内-西蒙量表。

第三章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一、心理特质: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所特有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X
效度:目标真分数方差在观察分数方差中所占的比 记为;
r
2 XY
/
2 V
2 X
心理测量学
第一节 心理测量及其基本性质
七、心理测量误差控制的理论与技术 概述(续)
心理测量的误差控制的任务: 努力控制测量的随机误差,提高测量的信度。

努力控制测量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提高测量
目标真分数与非目标真分数合在一起称为真分数,
记为T。
心理测量学
第一节 心理测量及其的基本性质
七、心理测量误差控制的理论与技术概述
(续)
心理测量学假设:


T V I
X T E
进而有:
X V I E
心理测量学
第一节 心理测量及其基本性质
七、心理测量误差控制的理论与技术 概述(续)
心理测量学
四、心理测量的心理影响性(续) 消极的心理影响(续):
不科学解释智力测验: 或盲目乐观,迷失方向 或自暴自弃,丧失动力 不合理使用人格测验: 伤害自尊,甚至导致人格分裂 。 结论:编制、选择和使用测验都要非常慎重。
心理测量学
第一节 心理测量及其基本性质
五、心理测量的工具及其特性
需要 更多的 专业 人员
结论:要学好心理测量
第一章 心理测量概论
心理测量学
第一章 心理测量概论
关键问题
1、人的心理可测吗? 2、人的心理是怎么测量的? 3、心理测量有些什么特点? 4、心理测量有些什么困难? 5、心理测验有些什么类型? 6、心理测验是怎么编制的? 7、实施心理测量有哪些要求? 8、心理测量及其理论是怎样发展的?
研究控制办法。
心理测量学
六、测量误差存在的普遍性与严重性(续)
(二)测量误差形成的原因
1、心理品质的特殊性
内隐、抽象,造成对目标认识不清晰,导致误差 不稳定,波动起伏,导致误差。 受测者未掌握正确作答技能,致使作答不能代表
真实水平。
受测者故意掩饰。致使评价出现误差。
心理测量学
六、测量误差存在的普遍性与严重性(续)
在三者都相互独立的假设下,推得以下两公式:

2 X 2 T
2 E

2 X 2 V 2 Z
2 E
心理测量学
第一节 心理测量及其基本性质
七、心理测量误差控制的理论与技术 概述(续)
信度:真分数方差在观察分数方差中所占的比, 记为:
rXX /
2 T
单位:测量中计数的基本长度
优良测量单位:有统一的意义,有恒定的价值。
心理测量学
五、心理测量的工具及其特性(续)
心理测量量表两要素的特点:
参照点是人为的 测量的单位要经过统计处理才能有统一意
义,有恒定价值
心理测量学
第一节 心理测量及其基本性质
六、心理测量误差存在的普遍性与严重性
测量的误差:
成就测验类型:
学科成就测验、综合成就测验、诊断测验
心理测量学
(一)能力测验(续)
能力测验类型特征:
智力测验
能力倾向测验
成就测验
具体性越来越强
抽象性越来越弱
稳定性越来越差
心理测量学
一、按所测心理品质不同分类(续)
(二)人格测验
人格测验(Personality Test): 测量个体人格的独特性和倾向性特征的测验。 心理学人格概念特征: 概念非常广泛,涉及所有情感和非智力因素。 应用较广的人格测验: 自陈人格测验、人格投射测验。
一、按所测心理品质不同分类
(一)能力测验 1.智力测验(Intelligence Test): 测量人的一般认知能力水平高低的测验。 智力测验的结果比较稳定。 测量理论与技术研究最早涉及领域
心理测量学
(一)能力测验(续)
著名智力测验
1 斯坦福比内量表
2 韦克斯勒 智力量表
3 瑞文推理 测验
心理测量学
第一章
心理测量概论
1
心理测量及其基本性质 测验的类型与功能 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心理测量发展简史
2
3
4
心理测量学
第一章
心理测量概论
第 一 节
心理测量及其基本性质
心理测量学
第一节 心理测量及其基本性质
一、心理的可测性
人的心理非物质, 人的心理可测吗?
心理测量学
一、心理的可测性(续)
麦考尔: 桑代克: 孟子: 权, 然后知轻重; 度, 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 心为甚。 凡有其数量的
心理测量学
三、心理测量的定义(续)
定义理解(续)
2、心理测量工具:测验
测验的本质:一个一个精心设计、精心编排,被
称为“题目”的行为刺激组成, “测验”内容千
差万别,形式林林总总。
心理测量学
三、心理测量的定义(续)
定义理解(续)
3、测量的对象:人的心理特质。


心理品质具有内隐性,概念具有抽象性
心理测量学
第一节 心理测量及其基本性质
本节复习与思考题:
1、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是可测的?
2、同是间接测量,测人的心理与测温度有什么不
同?
3、心理测量量表有什么特点?
4、心理测量误差的类型与来源各有哪些?
心理测量学
第一章 心理测量概论
第 二 节
测验的类型与功能
心理测量学
第二节 测验的类型与功能
区别本课程三词用法差异
1 2 3
“心理测量”: 多指 一项活动、 一个过程。
“心理测验”: 多指 一样工具, 一个测量文本 偶尔当动词用
“心理评估”: 指获取了测量 结果信息后根 据某种标准做 出状态优劣判 断的活动。
心理测量学
第一节 心理测量及其基本性质
四、心理测量的心理影响性
心理影响性:无论主观愿望是什么,只要实施测量, 就会给被测量者的心理发展带来影响。 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可能是短期 的,更可能是长期的。
心理测量学
六、测量误差存在的普遍性与严重性(续)
4、主试的不良品质 主试对所测心理品质的理解有误
主试实施的程序有误
评分标准掌握不准确
心理测量学
第一节 心理测量及其基本性质
七、心理测量误差控制的理论与技术概述
目标真分数,记为V,是测量者所追求的测量值。
随机误差分数,记为E
非目标真分数(系统误差分数):记为I
凡客观存在的
事物都有其 数量。
事物都可以
测量。
心理测量学
一、心理的可测性(续)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人的外显行为客观存在,可以感觉、知觉,
进而可以测量。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
可以通过测量人的外显行为而推测人的心理。
心理测量学
第一节 心理测量及其基本性质
二、心理测量的间接性
心理测量是一种间接测量。
依赖于先天,与生活经验有关,一般不受专门教学 或训练影响。 能力倾向测验性质: 测值相对稳定,具有预测功能。
心理测量学
(一)能力测验(续)
3.成就测验(Achievement Tests):
成就测验特点: 在特定领域为检测应试者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程度而设计的测验。 教学和训练会明显改变成就测 验的结果。
心理测量学
心理测量学
引子:社会需要心理测量
如果你告诉别人,你是学心理的,那么,别人问你 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你说我现在心里在想什么?
你说我的个性怎么样?
你说我的能力怎么样? 等等
第一个问题是要你猜测他当前心理的主观内容
后两个问题是要你测量和评价他心理的客观品质
心理测量学
心理测量所测的心理品质实际上是人们的某种
理论“构念”
我们还要在所测对象为何物的界定上下功夫。
心理测量学
三、心理测量的定义(续)
定义理解(续)
4、心理测量的结果:对人的心理品质的 定量描述 不是定量描述的结果不是心理测量的结果, 因此所进行的也不是心理测量。
心理测量学
三、心理测量的定义(续)
间接测量必须找准中介媒质。
物理测量也有间接测量:测气温 中介媒质:水银
心理测量学
第一节 心理测量及其基本性质
二、心理测量的间接性(续)
心理测量的中介媒质:人的外显行为
外显行为:种类众多而且复杂多变
心理测量的间接测量难度更大。
心理测量学
第一节 心理测量及其基本性质
三、心理测量的定义 广义测量定义:
测量所得值与欲测品质实际值之间的差值。
误差的区别:
误差的大小不同
误差的性质不同
误差的来源不同 误差控制的难度不同
心理测量学
第一节 心理测量及其基本性质
六、心理测量误差存在的普遍性与严重性
心理与教育测量误差:
不仅存在而且还非常的严重。
测量研究主要任务:
研究如何控制测量的误差。
心理测量学
的效度。
心理测量学
第一节 心理测量及其基本性质
七、心理测量误差控制的理论与技术
概述(续)
经典测量理论
(Classical Test Theory, CTT)。
其他测量理论:
项目反应理论
(Item Response Theory,,TRT)
概化理论(Jeneralizability Theory,GT)
引子:社会需要心理测量
心理测量应用的普遍性
A 升学升级要测验 应聘谋职要测验
人生的 每个关键时刻 都要用到测验
B
C
执业上岗要测验 D 晋职晋级要测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