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闺怨诗
《闺怨》鉴赏
![《闺怨》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b4d9bb4c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4a.png)
《闺怨》鉴赏闺怨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题材,通常用来表达女性内心的哀怨和无奈。
这种诗歌形式于唐代首次出现,盛行于宋代。
闺怨主要以女子内心独白的方式呈现,以表达女性对婚姻、爱情和家庭生活的矛盾情感和不满。
本文将对一首闺怨诗进行鉴赏,以展现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闺怨》绿窗红烛隔窗纱,明月满庭花影斜。
几度相思何堪受,寂寞峨眉无限嗟。
绡帐不御幽梦苦,青袍已成断肠花。
思君郁郁伤心切,思君万缕泪满家。
诗中忧思悠悠,妇人犹自含羞。
第一句“绿窗红烛隔窗纱,明月满庭花影斜。
”用意于表现女子关在闺房之中,只能透过窗纱观赏窗外的明月与花影,而无法亲身感受自然的美好。
这种与外界隔绝的状态也象征了她的孤独和无奈。
第二句“几度相思何堪受,寂寞峨眉无限嗟。
”用意于强调女子内心的相思之苦,她多次思念着心爱的人,却无人可倾诉,只能将寂寞与惆怅藏于心中。
峨眉指女子的双眉,寂寞峨眉则象征了她内心深处的悲伤。
第三句“绡帐不御幽梦苦,青袍已成断肠花。
”暗示女子的幽梦缠绵,她不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一次又一次地陷入相思之痛。
青袍与断肠花合为一体,则表达出了她对爱情的追求和追求带来的伤痛。
最后一句“思君郁郁伤心切,思君万缕泪满家。
”则集中了女子对心爱之人的深情思念,她的心被牵动,几丝愁思一直执着于她的心头,悲伤已经成为她家中最常见的景象。
在这句诗中,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展示了女子内心深处的哀愁与无奈。
这首《闺怨》采用了清新朴素的语言和形象,抓住了女性内心的痛苦,以及她们在封闭的环境中所承受的压力和苦闷。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她们的哀怨情感。
诗歌以苦、孤、悲为主旨,表现出了女性在古代封建社会中长期受到束缚和压抑的心理状态。
总之,《闺怨》展示了古代女性的心路历程,通过深情款款的文字和形象感染读者。
它是对女性内心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也是对女性在特殊社会环境下所受压抑的体现。
这种诗歌形式流传至今,一方面反映了古代女性的命运,另一方面也启示了现代社会中女性争取平等权益的重要性。
《闺怨》原文及赏析
![《闺怨》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30bcb3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21.png)
《闺怨》原文及赏析《闺怨》原文及赏析《闺怨》原文及赏析1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翻译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
注释柳庭风静人眠昼: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昼眠人静风庭柳: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香汗薄衫凉: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薄汗香: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手红冰碗藕: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藕碗冰红手: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冰:古人常有在冬天凿冰藏于地窖的习惯,待盛夏之时取之消暑。
郎笑藕丝长: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藕丝长”:象征着人的情意长久。
在古典诗词中,常用“藕”谐“偶”,以“丝”谐“思”。
长丝藕笑郎: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担心他薄情寡意不如藕丝长)。
译文及注释译文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
注释柳庭风静人眠昼: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昼眠人静风庭柳: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香汗薄衫凉: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薄汗香: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手红冰碗藕: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藕碗冰红手: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冰:古人常有在冬天凿冰藏于地窖的习惯,待盛夏之时取之消暑。
郎笑藕丝长: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藕丝长”:象征着人的情意长久。
在古典诗词中,常用“藕”谐“偶”,以“丝”谐“思”。
《闺怨》鉴赏
![《闺怨》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74d97410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23.png)
《闺怨》鉴赏《闺怨》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用以表达女性内心的苦闷和不满。
它常常借助婉约的语言和意象,描绘出女性对婚姻不幸、家庭沉闷以及社会束缚的抱怨和哀怨。
《闺怨》既表现了女性的柔弱和无奈,又展示了她们的聪明和机智,是对封建婚姻和社会压迫的一种自我表白和反抗。
《闺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读者。
作为一种表达女性内心情感的诗歌形式,它具有深深的情感内核和独到的表达手法。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婉约的语言,将女性的苦闷和无助表达得淋漓尽致。
例如,在王建的《闺怨》之中,诗人以“寒夜客衣单,尽日茶无温”的描写,展示了女子的孤独无助和对婚姻冷淡的心态。
诗人用镜子无法照见内心的世界表达了自己压抑的情感和对家庭生活的抱怨。
这些形象化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女子们内心的纠结和痛苦。
除了丰富的情感表达,闺怨诗还寄托了女性的情感寄托和社会自由的追求。
在古代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是相对较低的。
她们常常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受制于家庭和社会的压迫。
然而,在闺怨诗中,女性却通过诗歌来释放她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并传达对婚姻和社会约束的反感。
她们表现出的聪明和机智,使得女性在男尊女卑的社会关系中展现出一种不被妥协的独立意识。
这种对于情感和自由的追求,为当时受压迫的女性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
在闺怨诗中,女性将自己的情感通过诗歌的形式传达给外界。
在这个过程中,她们不仅展现出了对于家庭、爱情和婚姻生活的不满,也将这种不满和抗争转化为一种艺术表达。
《闺怨》诗丰富了古代文学中女性主题的内容,提高了女性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关注度。
同时,它也为后世的女性主义文学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影响。
总之,闺怨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通过精致的描写和婉约的语言,表达了女性内心的苦闷和不满。
它不仅反映了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缚,也呈现了女性对于自由和情感的追求。
闺怨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它为女性主题的发展和文学艺术的独立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闺怨诗鉴赏》
![《闺怨诗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8cb79438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da.png)
精选课件
10
❖ 比如,李商隐的《为有》诗,便十分典型:
❖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 “金龟婿”、“事早朝”表现的当然是官宦; “无限娇”、“怕春宵”描写的当然是宦妇;“无 端”、“辜负”抒发的当然是怨情;所以这是一首 典型的“宦妇怨诗”。这位宦妇自身条件和家庭环 境都很好,青春美貌,富贵荣华可谓兼备;加之居 住之地和气候季节也不错,冬去春来身在京城,生 活条件十全十美。按理说这对夫妇应该尽情享受家 庭生活的乐趣,精然选课而件 却要“怕春宵”。这是为什么11
精选课件
24
❖ 综上可见,“征妇怨诗”的特殊之处在于: 它不像 一般的闺怨诗那样主要是怨恨远别的丈夫或薄情的 丈夫,而是怨恨造成夫妻分离的社会,怨妇连同丈 夫都是饱尝分离相思的受害者与牺牲品,他们无力 以回天;并且征夫之怨与思妇之怨,如出一辙,互 相辉映,更加大了怨情的力度,越是描写夫妻之间 的深情,就越能体现出兵役徭役的无情,从而加大 了闺怨诗的批判力度,增强了闺怨诗的现实意义。
精选课件
9
❖ 唐代有不少闺怨诗缠绵细致地抒写了文官武将们 人在官场、身不由己, 因追求功名或国事繁忙, 造成 夫妻分离, 致使闺中妻子产生幽怨情怀。在旁人看 来, 金榜题名, 当官为宰, 官高禄厚, 成为人上之人, 这些官员的妻子也会因夫贵妻荣, 从此尽享幸福美 满的婚姻生活。其实不然, 这些闺中宦妇, 衣食无忧, 表面风光, 但因丈夫囿于官身, 五更待漏, 案牍劳形, 致使空闺冷落, 青春流逝, 红颜消减。于是, 她们内 心的怨情在闺怨诗中得到了最为真切细腻的表现。
精选课件
19
征妇怨诗
❖ 唐代闺怨诗中描写征妇的闺怨诗占了绝大多数, 正如明人唐汝洵所言: “唐人闺怨,大抵皆征妇之辞”。 唐代边疆辽阔,边境不宁,长年累月的战争使大批
高考诗歌鉴赏之闺怨诗
![高考诗歌鉴赏之闺怨诗](https://img.taocdn.com/s3/m/85647c8e81c758f5f71f6710.png)
4.征人妇 子夜吴歌 秋歌 白居易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思念---担忧----厌战-----盼归
5.少女 伤春词 白居易
深浅檐花千万枝,碧纱窗外啭黄鹂。 残妆含泪下帘坐,尽日伤春春不知。
寂寞----哀伤
三、主题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一:表现对游子的思念、想望
声及其富于变化的演奏的铺叙渲染,表现了音乐的高妙;如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 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 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 传达出愉快的情感 一言以蔽之,渲染即对事物进行正面描写铺叙,追求笔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三: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闺中女子不知征人已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 白骨的丈夫,还在梦境中盼望他早日回来团聚,控诉 了战争的罪恶。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四: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 清(宫怨诗)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2、宫怨诗。最为常见的写宫女“恩已断” 或“未承恩”或“君恩无常、见异思迁”之怨恨 的诗作。张祜 《何满子》“故国三千里,深宫 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3、征妇怨诗。征妇可以说是边塞战争的附 属产物,她们不仅要饱尝一般思妇的相思之苦、 离别之恨,而且还得时刻牵挂边关丈夫的冷暖安 危。一边是对久戍边疆的丈夫朝思夜想,一边 对边关的那些无能将领颇有怨恨之情。沈佺期 《杂诗》中写出了一个征妇的怨辞:“闻道黄 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 取龙城。”这首诗,写闺中少妇和久戍未归的 丈夫的两地相思之情。诗中不仅表达了他们的 深挚恋情,而且也委婉、含蓄地讽刺了边将的 无能。
诗歌鉴赏之闺怨诗
![诗歌鉴赏之闺怨诗](https://img.taocdn.com/s3/m/acef0a4410661ed9ac51f331.png)
细节描写:对人物的性格、肖像、语言、行动、心理及其周围环 境等所作的细腻、具体的描绘。
通过写梅花、桃花和梨花的依次开落来表现时序 变化。
作用:突出等候时间之久,为下文抒发惆怅之情 做铺垫。
2、下片前两句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简要 分析
答:刻画了痴情、娇羞而哀怨的闺中女子形象: 通过时时倚楼望远,偷偷拭泪的细节,表现了 闺中女子的痴情而哀怨。
3、试分析下片后两句的抒情特色及效果
答(1)托物抒情,(2)借埋怨蜘蛛喜鹊多次 误传喜讯,表达了自己久盼不归的失望,(3) 从侧面体现出思念之殷切,委婉动人。
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情宫怨诗
闺怨诗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有浓 重的感伤色调,细腻的心理描写。从 创作特色上说,闺怨诗从整体而言, 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 悠长含蓄,有无尽之味。
闺怨诗分为闺怨诗、宫怨诗、征妇怨 诗、商妇怨诗四类。闺怨诗都以女性 为描写对象,“怨”是这类诗的基调。
闺怨诗特征
1、题目:宫、闺、怨、思 宫词 朱庆余
寂寂花时闭院门, 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 鹦鹉前头不敢言。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人物:女子形象
3、常见意象
1、工具类意象:书信、剪刀、边衣、征衣、 更漏、沙漏、水漏、回文机等;
寄夫 陈玉兰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比如《儒林外史》中对严监生临死伸出两个手指这一细节的描 写,就把一个守财奴的丑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闺怨原文及赏析
![闺怨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4c96522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8.png)
闺怨原文及赏析闺怨原文及赏析闺怨赏析_王昌龄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赏析:古来闺怨诗词非常多,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括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
这首诗的作者王昌龄素以擅七绝闻名,有“诗中天予”之称。
本诗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名为“闺怨”,却偏偏先铺排出一个不解世事无忧无虑的青春女儿形象。
“凝妆”者,可以看出她在衣容修饰上很花了一番工夫的,“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翠楼”者,古代富贵人家的居所外墙多以青色砖瓦装饰,既然有闲情逸致于大好春光里盛妆上翠楼,可见这个女子年纪尚轻,不曾经过生活的波折,更无须耽温饱之虞。
那么作者(《闺怨》的作者是:王昌龄)是不是看走了眼,用锆了主角呢?非也!原来是这女子一番登楼远眺惹出了事儿:游目瞩望,柳色萋萋。
前年今日,我为君妻。
去年_今日,折柳雁离。
今夕何夕,相隔千里。
妾为蒲柳,茕茕何倚?君为我故,缰系功利。
久不得归,痛悔无扳!游蝶荡莺,君休轻取。
妆楼绿窗,妾意依依。
从“不知愁”到“悔封侯”,变化如此微妙而突然,却又台情合理。
作者(《闺怨》的作者是:王昌龄)妙用比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将美丽的春景掭上了感伤的一笔,浅而不白,怨而不怒。
读者通过诗作女主人公的一个小小的生活截面,不自禁的受到了感染,同样的黯然忧愁起来。
幸好这女子既出身富贵,想必夫君亦会因家势得到稍许照顾,不至于在行役中备极辛苦。
否则落得个“可怜无定河边骨,犹似春闺梦里人”的下场,我们的女主人公可不知要哭成什么了呢!。
闺怨诗歌鉴赏
![闺怨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a83b4ad5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c1.png)
闺怨诗歌鉴赏闺怨诗是古典诗歌中一个独特的类型,这类诗往往以女性的口吻来表达独守空闺的哀怨、寂寞以及对远方丈夫或情人的思念等复杂情感。
一、意象的运用1. 月- 在闺怨诗中,月是一个极为常见的意象。
例如“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
月亮总是高高地挂在天上,它的清冷和永恒就像女子无尽的等待。
它照着女子的闺房,也照着远方的征人或者游子。
女子在月下,可能会想起曾经和爱人一起赏月的美好时光,而现在只有自己孤单一人,于是对着月亮倾诉自己的哀怨。
这就像月亮是一个无声的听众,见证了女子从幸福到孤寂的转变。
2. 楼- 高楼常常出现在闺怨诗里。
女子住在高楼之上,看似高高在上,实际上是一种被困住的状态。
像“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中的翠楼。
高楼将女子与外界隔离开来,她只能从楼上眺望远方,等待爱人归来。
楼越高,她的孤独感就越强烈,因为她站得高却望不见爱人的身影,只能看到无尽的远方和自己的寂寞。
3. 柳- 柳谐音“留”,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在闺怨诗中,柳就成了离别和思念的象征。
比如“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那如烟的杨柳,就像女子心头那挥之不去的离情别绪。
每看到柳树,就会想起爱人的离去,仿佛柳树也在为她的孤独而哀伤。
二、情感表达的方式1. 直接抒情- 有些闺怨诗是直接表达女子的哀怨之情的。
像“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直白地说出了对丈夫的思念,而且这种思念已经到了让自己容颜老去的程度。
这种直接抒情的方式就像女子在倾诉自己的心声,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让读者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她的痛苦。
2. 间接抒情- 更多的闺怨诗是通过描写周围的环境或者自己的行为来间接表达情感的。
例如“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诗中没有直接说女子思念丈夫,而是通过她赶走黄莺这件事。
因为黄莺的啼叫会惊破她与丈夫在梦中相见的美梦,从这个小小的行为中,我们能深刻地体会到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深。
【诗歌鉴赏】闺怨诗宫怨诗鉴赏
![【诗歌鉴赏】闺怨诗宫怨诗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a3742d05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ed.png)
【诗歌鉴赏】闺怨诗宫怨诗鉴赏【概念解说】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主要类别】1、闺怨诗。
青年士子为了博取所谓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而远离妻室,使得妻子在无尽的等待与无边的愁闷中生出怨恨之情。
另外,则写那些闺中少妇因为丈夫没有多少时间留给自己,使得自己的青春红颜空对着明镜宝奁暗暗消退。
王昌龄的《闺怨》一诗中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宫怨诗。
最为常见的写宫女“恩已断”或“未承恩”或“君恩无常、见异思迁”之怨恨的诗作。
张祜《何满子》“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3、征妇怨诗。
征妇可以说是边塞战争的附属产物,她们不仅要饱尝一般思妇的相思之苦、离别之恨,而且还得时刻牵挂边关丈夫的冷暖安危。
一边是对久戍边疆的丈夫朝思夜想,一边对边关的那些无能将领颇有怨恨之情。
沈佺期《杂诗》中写出了一个征妇的怨辞:“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这首诗,写闺中少妇和久戍未归的丈夫的两地相思之情。
诗中不仅表达了他们的深挚恋情,而且也委婉、含蓄地讽刺了边将的无能。
4、商妇怨诗。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金钗”本是女子妆扮首饰,而今不但不必用作妆扮,却当作了问神卜卦的金钱一般来抛掷,其中苦情不言而喻。
5、少女闺怨诗。
封建时代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约,由不得青年男女尤其是女性做主,她们的内心痛苦。
为此,不少诗人写了少女闺怨诗,如白居易《伤春词》。
【常见意象】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诗歌分类鉴赏之闺怨诗
![诗歌分类鉴赏之闺怨诗](https://img.taocdn.com/s3/m/e78b63322f60ddccda38a0ee.png)
1.闺怨诗。 青年士子为了博取所谓的功名
利禄、荣华富贵而远离妻室,使得 妻子在无尽的等待与无边的愁闷中 生出怨恨之情。另外,则写那些闺 中少妇因为丈夫没有多少时间留给 自己,使得自己的青春红颜空对着 明镜暗暗消退。如:
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 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 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沈佺期《杂诗》:“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 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4.商妇怨诗。
“莫作商人妇,金钗 当卜钱。朝朝江口望, 错认几人船。”
“金钗”本是女子妆
扮首饰,而今不但不必 用作妆扮,却当作了问 神卜卦的金钱一般来抛 掷,其中苦情不言而喻。
(商人重利轻别离)
• 例: 代春怨 唐·刘方平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 诗中的思妇触景伤情,怀思不已。时至暮春,独守空 闺,怨忧满怀,偏偏几只残莺又叫个不停,更令人愁 肠百结。拉开窗帘,又见芳草凄凄,碧色一片,更勾 起送别时的情景。那随风飘向西方的万千柳条,将闺 妇的思情又带向远在西陲的征人,借景抒情,含蓄地 表达思妇的忧怨。
燕双飞”“临笺泪长”
忆远 唐·张籍
行人犹未有归期,万里初程日暮时。 唯爱门前双柳树,枝枝叶叶不相离。
三、基本内容
• 1、表现诗人对妻子的真挚感情的作品,主要 包括赠内诗和悼亡诗两类。如杜甫的《月夜》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与元稹的 《离思五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 不是云”)。
• 2、以妇女角度写的闺怨诗,它包括宫怨诗、 离妇诗、弃妇诗、别离相思诗。
• 2、先扬后抑。
古典诗词分类赏析之闺怨诗
![古典诗词分类赏析之闺怨诗](https://img.taocdn.com/s3/m/35540b4abe23482fb4da4c98.png)
【例2】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蝶恋花· 春暮 李冠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 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 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设题:沈谦《填词杂说》赞《蝶恋花》“数点雨声风约住, 朦胧淡月云来去”句,以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去破 月来花弄影”俱不及。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设题: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分别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 析
答案:“袅袅”写出柳条依人的意态,“青青”是柔桑逗 人的颜色,这两个叠词又渲染出融和骀荡的无边春意。这 就使读者如睹一幅村女采桑图。这两句不仅是一般地写景, 还给女主人公的怀思提供了典型环境,为表达离思做了渲 染。
古典诗词分类赏析之
闺怨诗
一、概念解读
闺怨诗是指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 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 情的诗作。 闺怨诗是汉族古典诗歌中一个很独特的门类,大致 说来,就是写少妇、少女在闺阁中的忧愁和怨恨。这种诗, 有的是女人自己写的,还有一些是男人模拟女人的口气写 的。女人本身就具有诗人的气质,感情细腻,容易入诗, 加上些幽怨,就更让有哀怜了。一个欢乐的女人,她身上 诗的意味可能要少一点,一个感情细腻,而处境又不佳的 女人,她身上诗的意味就要多一些。当她在思念自己的丈 夫或者情人的时候,诗的意味就更多,更加缠绵,更加动 人心弦。 代表诗人有李白、张籍、张仲素、王昌龄等,代表作品有 《春闺怨》《闺怨》《节妇吟》等。
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宫春怨 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注]云和,云和是出产琴瑟的地方,这里借指瑟。昭阳, 汉宫名,汉成帝宠妃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居处 设题:诗中第一句“西宫夜静百花香”有什么作用? 答案:诗的首句“西宫夜静百花香”,点明季节,点明时 间,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花气袭人的春夜。这一句,就手法 而言,它是为了反衬出诗中人的孤独凄凉的处境;就内容 而言,它与下文紧密衔接,由此引出了诗中人的矛盾心情 和无限幽恨。作者的构思和用词是极其精细的。
闺怨诗鉴赏
![闺怨诗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4cdc51e9c8d376eeaeaa31f8.png)
2.表现对丈夫的思念、牵挂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杂诗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征妇可以说是边塞战争的附属产物,她们不仅要饱尝一 般思妇的相思之苦、离别之恨,而且还得时刻牵挂边关 丈夫的冷暖安危。一边是对久戍边疆的丈夫朝思夜想, 一边对边关的那些无能将领颇怨恨之情。
3.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 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 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玉阶怨 李 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像玉一般的台阶。罗袜: 用丝罗做成的袜子。却下:放下的意思;水晶帘:指 用水晶做成的帘子。玲珑:晶莹剔透的样子。
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11分)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①。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②,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俭梳妆:“俭”通“险”,怪异的意思。 险梳妆,就是奇形怪状的穿着打扮。②压金线:用金 线刺绣。压,用手指按住,刺绣的一种手法。 (1)试简要分析贫女的形象。(5分) (2)近人俞陛云指出:“此篇语语皆贫女自伤,而 实为贫士不遇者写牢愁抑塞之怀。”你赞同此说法吗? 请简要分析。(6分)
7、还有一种是以宫怨、闺怨寄托“士不遇”的情怀。 因为“放臣弃妇,自古同情。守志贞居,君子 所托”(陈沆《诗比兴笺》卷三)。男性诗人“借 女人说话”,表现的却是非女人的主题,有人说:他 们的目的是借思妇“托志帷房”。 一般说来,“男性作家笔下的闺怨题材与君臣 遇合的主题常常是一一对应的:以相思寓渴望抱效; 以美人迟暮寓功业不就;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 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等等。所以这种手法为 “不遇”的士人在诗歌创作中所乐于采用。 而这些作品较一般宫怨诗和闺怨诗显然又多一 层曲折。如白居易元和初年在皇帝身边作了几年谏 官,由于犯颜直谏,被皇帝逐渐疏远,于是作《太 行路》,诗中以“妾颜未改君心改”自比,痛陈 “人生莫做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另有贺铸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辛弃疾《摸鱼儿》等。
闺怨诗诗歌鉴赏5篇经典
![闺怨诗诗歌鉴赏5篇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6ceb1feb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9b.png)
闺怨诗诗歌鉴赏5篇经典古来闺怨诗词非常多,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闺怨诗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声声慢·寻寻觅觅词牌名:声声慢|朝代:宋朝|作者: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李清照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作者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词牌名:一剪梅|朝代:宋朝|作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词作。
望江南·梳洗罢词牌名:望江南|朝代:唐朝|作者: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望江南·梳洗罢》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词作。
这是一首写闺怨的小令。
此词以江水、远帆、斜阳为背景,截取倚楼顒望这一场景,以空灵疏荡之笔塑造了一个望夫盼归、凝愁含恨的思妇形象。
全词表现了女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情真意切,语言精练含蓄而余意不尽,没有矫饰之态和违心之语,风格清丽自然,是温词中别具一格的精品。
高考诗歌鉴赏之闺怨诗
![高考诗歌鉴赏之闺怨诗](https://img.taocdn.com/s3/m/e3f34b28a26925c52cc5bfa7.png)
——诗歌鉴赏分类 之闺怨诗
一、产生原因
皇权无上恩无常 男尊女卑夫为纲 别离迟暮源征商
闺中人的身份
宦妇(官太太) 商妇 征妇 宫妇 游子妇 ……
宦妇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悔” 怨 思念
商妇
罗贡曲 刘采春 莫作商人妇, 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 错认几人船。
西宫春怨 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注]云和,云和是出产琴瑟的地方,这里 借指瑟。昭阳,汉宫名,汉成帝宠妃赵飞 燕、赵合德姐妹居处。 ⑴诗中第一句“西宫夜静百花香”有什 么作用?(4分) ⑵请结合全诗,评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4分)
(1)点明时间和地点,写宁静的春宫 夜深,花香袭人,本为乐景,在此以 反衬宫中人的怨情。
【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 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 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 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 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二、闺怨诗所抒写的内容情感
1、抒发别离苦情、寂寞孤独。 2、描写美人迟暮的 。 3、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4、表现对远行人的思念、牵挂 5、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的。 A、以相思寓渴望报效国家朝廷 B、以美人迟暮寓壮志未酬功业未就 C、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 D、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
弃妇悲苦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江南词 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后悔怨恨
《行宫》 元稹
高考诗歌鉴赏之闺怨诗
![高考诗歌鉴赏之闺怨诗](https://img.taocdn.com/s3/m/b5314c730b1c59eef8c7b428.png)
• 【常见意象】 • 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 声等言愁意象; • 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 行为类意象; • 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 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 • 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 类意象。
三、 艺术特色和手法
• • • •
(一)浓重的感伤色调。 (二)细腻的心理描写(情态、动作)。 (三)恰切的比兴衬托。 (四)“浅而能深”的艺术风格。(“浅”是指 它们的语言都朴素自然、浅显易懂;“深”是 说它们的意境却往往能深婉悠长、含蓄无尽。)
比兴、对比反衬、借景抒情、用典
寒闺怨(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 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 灯底裁缝剪刀冷。 (1)细读此诗,谈谈诗中所刻画的闺中女子心有 何“怨”。 (2)从表达技巧上看,此诗后寞孤 独、对丈夫思念。 ②秋霜欲下,冬衣未成,心中焦虑。
怨 思念
寂寞
“从来闭在长门者,必是宫中第一人。”
征人妇
子夜吴歌· 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思念 担忧 怨战 盼团圆 明确人物形象=“怨”由+“怨”情+身份
二、闺怨诗所抒写的内容情感
1、抒发别离苦情、寂寞孤独。 2、描写美人迟暮的 。 3、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4、表现对远行人的思念、牵挂 5、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的。 A、以相思寓渴望报效国家朝廷 B、以美人迟暮寓壮志未酬功业未就 C、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 D、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
寂寞冷清/凄凉愁苦
士子以宫怨、闺怨寄托“士 不遇”的情怀。因为“放臣 弃妇,自古同情。守志贞居, 君子所托”
摸鱼儿·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 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 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 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 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 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王昌龄的诗词《闺怨》原文及赏析
![王昌龄的诗词《闺怨》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248b856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07.png)
【导语】《闺怨》是唐代诗⼈王昌龄描写上层贵妇赏春时⼼理变化的⼀⾸闺怨诗。
前两句写不知愁怨,后两句写⼼理忽然转变,全诗没有刻意写闺怨,但怨之深重在这⼀⼼理变化中暴露⽆遗。
先抑后扬,耐⼈寻味。
下⾯就和⼀起来了解下王昌龄的诗词《闺怨》,欢迎阅读! 《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悔教夫婿觅封侯。
【赏析】 “闺中少妇不知愁”似乎和题⽬“闺怨”偏离,说少妇沉浸在天真⽆邪的⼩⼥⼉情怀中,从来不知离别之苦。
下句“春⽇凝妆上翠楼”是⽤具体⾏动展⽰她“不知愁”的⼼理。
她独⾃⼀⼈赏春,还不忘盛装打扮⼀番,似乎是纯粹的欣赏春⾊,⾃娱⾃乐,还稍带与春花争妍⽃艳的意味。
她之所以“不知愁”,除了少不更事,⽣活条件优渥外,也有时代风⽓的影响,“觅封侯”是当时很多⼈的选择,她当然也会对此充满幻想。
这两句为“抑”笔,写少妇青春的欢乐,正是为下段写怨与悔蓄势。
后两句“忽见陌头杨柳⾊,悔教夫婿觅封侯”,情感猛然⼀转,刻画出少妇从“不知愁”到“悔”的⼼理变化过程,从⽽切合“闺怨”的主旨。
“忽见”⼆字,下得似乎有些突兀,因“陌头杨柳⾊”是登楼最常见到的景⾊,并⽆令⼈惊异之处。
但结合少妇的⼼理,可以看出,那陌头杨柳⾊忽然引发了她的联想与想象,或青春易逝、折柳赠⼈等,这⼀切,都促使她从内⼼深处冒出⼀个以前她未明确意识到过,⽽此刻却变得⾮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
⼀个“悔”字,正是此诗闺怨之题旨。
王昌龄的这⾸七绝,通篇叙别情⽽不着别字,⾔离愁⽽⽆愁字,写法极经济,意韵极深婉。
《唐诗摘钞》:先反唤“愁”字,末句正应。
感时恨别,诗⼈之作多矣,此却以“不知愁”三字翻出后⼆句,语境⼀新,情思婉折。
闺情之怍,当推此⾸为第⼀。
此即《国风》妇⼈感时物⽽思君⼦之意,含情甚正,含味甚长。
唐⼈绝句实具风雅遗⾳。
扩展阅读:王昌龄的诗⽂成就 王昌龄存诗181⾸,体裁以五古、七绝为主,题材则主要为离别、边塞、宫怨。
王昌龄《闺怨》的全诗翻译及赏析
![王昌龄《闺怨》的全诗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daf55f5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b7.png)
王昌龄《闺怨》的全诗翻译及赏析王昌龄《闺怨》的全诗翻译及赏析《闺怨》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闺怨诗。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端庄婉丽中见大唐气象。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王昌龄《闺怨》的全诗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文解释】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
忽然看到陌头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
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词语解释】闺:妇女所居内室。
凝妆:严妆。
翠楼:楼阁美称。
陌头:路口。
柳:谐留音,古俗折柳送别。
教:使。
觅封侯:从军建功封爵。
①凝妆:着意梳妆打扮,盛妆、浓妆。
②陌头:路旁。
田间东西路称陌。
③觅封侯:在边疆立下军功,可得封侯之赏。
这里指边疆从军。
简析:这首七言绝句从春日少妇情绪的变化,写出少妇的春怨与离愁——闺中少妇不曾感到什么是愁,春天来了,她着意梳妆打扮,到自家高楼上去观赏春景;忽然抬头看到路边的青青杨柳,想到与夫婿折柳相送,联想蒲柳先衰、青春易逝的现实,不由悔怨交加,当初不该教他去边疆寻求立功封侯。
这首诗的特点,是抓住了闺妇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刹那,作了集中的描写,从突变联想到渐进,从一刹那窥见全过程,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耐人寻味,乃素负盛誉之作。
明代顾逼涝唬“雍容浑含,明白简易,真有雅音,绝句中之极品也。
”【赏析】唐代前期,国力强盛。
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人们“觅封侯”的重要途径。
诗中的“闺中少妇”和她的丈夫对这一道路也同样充满了幻想。
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的她在看到陌头的柳色之后反引起了一怀惆怅:青春易逝,韶华虚度,独守空房的寂寞与无奈,这一切怎能不让她因为让丈夫去「觅封侯」而后悔呢?此诗含蓄细腻,生动地表现出了少妇瞬间微妙的心理变化。
是闺怨诗中上乘之作。
王昌龄的一系列宫闺怨诗中《闺怨》尤为突出。
诗题为《闺怨》,起笔却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紧接着第二句又写出这位不知愁的少妇,如何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凝妆”登楼远眺的情景。
诗歌鉴赏闺怨诗5篇著名
![诗歌鉴赏闺怨诗5篇著名](https://img.taocdn.com/s3/m/547007be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07.png)
诗歌鉴赏闺怨诗5篇著名闺怨诗还有一种,就是男人假借别的事情,模仿女人的口气写出来的,这种诗因为还有别的感情寄托在里面,所以更为复杂。
但是因为他是借用女人的感情表达他的事情或者感情的,所以显得更加缠绵、更加委婉,也更加具有诗味,如朱庆馀的《闺意》。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诗歌鉴赏闺怨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春怨朝代:唐朝|作者: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怨》为晚唐诗人金昌绪所作的五言绝句,写一个女子思念她远征在外的丈夫,诗的春怨主题反映得十分生动活泼,同时含蓄而有余味。
子夜吴歌朝代:唐朝|作者:李白春歌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夏歌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冬歌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子夜吴歌四首》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又题《子夜四时歌四首》。
这四首诗分以四时情景写了四件事。
第一首写春景,是说汉乐府中的秦罗敷采桑的故事;第二首写夏景,是说春秋越国西施若耶采莲的故事;第三首写秋景,是说戍妇为征人织布捣衣之事;第四首写冬景,是说戍妇为征夫缝制绵衣之事。
作品构思巧妙,层次分明,结体严谨。
秋夕朝代:唐朝|作者: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是晚唐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
换个心境体会,本诗描绘的却是一幅“秋夕乘凉图”,宫女的活泼轻快之情跃然纸上。
蘅塘退士赞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
只‘坐看’二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春词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春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闺怨诗鉴赏
![闺怨诗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e32925705acfa1c7aa00cc72.png)
闺怨诗鉴赏闺怨诗鉴赏红笺一叶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闺怨诗鉴赏一、概念闺怨诗是我国古代诗坛上的一朵奇葩。
它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表现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境遇下复杂的心理状态。
“闺”的本意是小门。
古人建房其内室居住的往往是女眷,所以“闺”也常指代女性。
“怨”,埋怨,抱怨也。
二、主题归纳;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王昌龄的《闺怨》一诗中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以前,一心要丈夫早点博取功名,一个人在深闺还感觉不到丈夫不在身边的愁闷。
可现在登上楼头不经意地看到,路边的杨柳树头早已是一片葱翠,自然田野里也少不了成双成对的踏青人,而自己身边却无人陪伴。
这就促使她从内心深处冒出以前从未明确意识到过而此刻却变得非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
李益的《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诗以白描手法,曲折而传神地表达了一个商人之妇的怨情。
丈夫经商长年在外,自己独守空房。
想到潮水涨落有规律,后悔当初没有嫁给随潮水出没的弄潮儿。
2.表现对游子的思念、想望丈夫在外出征或在外谋取功名,闺中的妻子自然是日思夜想。
唐代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沈佺期《杂诗》“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这首诗,写闺中少妇和久戍未归的丈夫的两地相思之情。
诗中不仅表达了他们的深挚恋情,而且也委婉、含蓄地讽刺了边将的无能。
3.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这类诗犹以表现宫女的寂寞之情最为突出。
古代的最高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淫欲和役使的需要,把大批的民间美貌女子掳人宫中。
这些宫女在深宫里被高墙深院锁着,一待就是一辈子;除非特殊的原因可以被放出宫,不然就只能老死于这寂寞冷清的皇宫里。
一部分宫女进宫后,连皇上的面也没见过。
她们的痛苦、怨言可以想见。
闺怨古诗王昌龄赏析
![闺怨古诗王昌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cf5057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ad.png)
闺怨古诗王昌龄赏析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抒发内心情感为主题,充满了对爱情和生活的感悟。
其中一首《闺怨古诗》更是成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深入赏析,探究其意境和艺术特点。
《闺怨古诗》全文如下: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看官心生一清凄婉之感,仿佛置身于那古代豪门世族之中,感受到了那少妇情思绵绵、内心纠结的苦闷。
通过描绘春日凝妆上翠楼,诗人展现了少妇内心的矛盾和纷乱。
诗中的“闺中少妇不知愁”一句,表达了少妇封闭的生活环境,她身处于一个富贵豪门之家,衣食无忧,却饱受丈夫的冷淡和忽视。
她对于外界的动态、风景毫不知晓,对于封侯富贵之事一无所知。
这样的悠闲生活表面上看似美好,然而,在这个豪门社会中,却充满了情感的困扰。
而诗中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则是少妇心底深处的真实写照。
她在闺房中孤独寂寞,对外界的现实世界一无所知,直到一日她偶然外出,见到了陌头的杨柳,才猛然醒悟。
她意识到自己曾经一心期待丈夫荣耀和富贵,希望他能谋求封侯之位,然而,这种渴望却只是少妇内心的一厢情愿,她的丈夫并没有向外界发展,而是沉湎于闺中生活的舒适与安逸。
王昌龄通过描绘少妇内心的矛盾和困扰,深情地抒发了他对于女性情感世界的关注和思考。
他通过揭示少妇内心的纠结,反衬出了封建社会对于女性的束缚和局限。
少妇身份尊贵,然而她的内心却被爱情和家庭问题所困扰,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
这种写照不仅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也表达了王昌龄对于女性解放的呼吁。
从艺术角度来看,《闺怨古诗》的表现手法简洁而生动。
诗中通过描写少妇的内心情感和对外界事物的感悟,展现了她内心的挣扎和追求。
同时,诗人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通过“春日凝妆上翠楼”和“陌头杨柳色”两个景物,表现了少妇的心情变化。
整首诗以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使读者能够迅速抓住诗中的主旨和情感。
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对仗和押韵的手法,使诗的节奏更加鲜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链接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 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 (2分) 标准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 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标准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 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 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标准答案: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
《闺意上张水部》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常见意象
1、言愁意象:书信、月、梦、泪、雁、 杨柳、露水、落花、更漏、笛声等; 2、行为意象:边衣、征衣、织布、捣衣、 缝衣、登高、凭栏等; 3、室内用具意象:灯、烛、帘、被、团 扇、床枕、帷幕、帏、镜等; 4、庭院建筑意象:闺房、高楼、宫殿、 玉阶、窗等
悔教夫婿觅封侯
思妇闺怨诗
成语积累
1、兴华实业公司与菇农的纠纷,有关方面调解 无果后,不得不对簿公堂。 2、他是主犯,如果与从犯判一样的刑,那就罚 不当罪了。 3、十八大后,我国有关新城镇建设 的政策呼之 欲出。 4、昆仑山高耸挺拔,龙飞凤舞,生态环境独特, 自然景色壮观。 5、美国将实施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的消息,绝非 空穴来风。
3.表现对丈夫的关切、担忧、牵 挂
《寄夫》陈玉兰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4.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 美人迟暮的哀怨 《行宫》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5、闺怨诗还有一种,就是男人假借别的事情, 模仿女人的口气写出来的。这种诗因为还有别 的感情寄托在里面,所以更为复杂。但是因为 他是借用女人的感情表达他的事情或者感情的, 所以显得更加缠绵、更加委婉,也更加具有诗 味。
闺怨宫怨诗的思想感情
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2、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孤独、冷清; 3、表现对游子(丈夫)的相思、团聚的渴望; 4、表现对丈夫的关切、担忧、牵挂; 5、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怨 恨; 6、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7、美人迟暮伤情而生幽怨悲愤。 8、抒发王朝盛衰之感(通过宫女的变化来反映) 9、诗人每以失意的宫女自况,感叹个人身世。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1、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 (4分)
抓取了“提笼忘采叶”这一细节(1分): 和众多的采桑女一样,本来是到郊外采桑叶喂春 蚕的女主人公,却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 着个空空的竹篮(1分)。 这一特写镜头表明了她虽身在桑下却心不在 “桑”,而是心事重重、不断思念自己远在渔阳 从军的丈夫。(2分)
艺术特色:
表现手法:比兴、对比、衬托、借景抒情、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结合 描写方式:细节描写,动作、心理描写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 借物抒情、借景抒情 修辞:比喻、拟人、对比、典故
交 流 展 示
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闺思 张仲素 秋天一夜静无云, 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 居延城外又移军。 望夫词 施肩吾 手燃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尘生。 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 【注】回文机:前秦符坚时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 其妻苏惠善属文,把对丈夫的思念织为回文旋图诗,读 法宛转循环,词意凄婉。 1、两首诗头两句描写手法有何不同?
张诗动静结合 施诗细节描写
2、两首诗都写到了“消息”,张诗的“问消息” 和施诗的“无消息”的具体内容有何不同?两 首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张诗的“问消息”是要探问出征的丈夫身在何 处,施诗的“无消息”是不知道丈夫何时回家。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离家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3、第二首诗中,思妇为什么要“恨”卖卜人?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诗中思妇因思念丈夫而问卜,得到的是卖卜人 惯用的“好音讯”,因而她在寒灯下整夜频频 回头期盼丈夫归来,看到的却是自己孤独的身 影。所以长夜未眠的女子自然就“恨”卖卜人。 (2分)以对卖卜人的恨来衬托对丈夫的思念 之切。(2分)
玉楼春 欧阳修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梨花最 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 栏干倚遍重来凭,泪粉偷将红袖印。蜘蛛喜 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 1、上片是如何写时序变化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通过写梅花、桃花和梨花的依次开落来表 现时序变化。 作用:突出等候时间之久,为下文抒发惆 怅之情做铺垫。
2、下片前两句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简要 分析 答:刻画了痴情而哀怨的闺中女子形象:通过 时时倚楼望远,偷偷拭泪的细节,表现了闺中 女子的痴情而哀怨。 3、试分析下片后两句的抒情特色及效果 答:托物抒情,借埋怨蜘蛛喜鹊多次误传喜讯, 表达了自己久盼不归的失望,从侧面体现出思 念之殷切,委婉动人。
当堂强化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河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2)“漫漫轻云露月光”,一句在诗中起什么 作用?诗中主人公是什么人?流露出怎样的思 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 ①承前启后。(承上句长夜不眠,故而引起望 月,为思夫做铺垫。) ②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 女”,或“„„的中年女子”)。 ③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 关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
闺怨诗、宫怨诗主题归纳
1.表现闺中女子的孤独寂寞 后悔、怨恨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江南曲》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2.表现对丈夫的思念、想望 对战争的怨恨
《春怨》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杂诗》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学习目标
1、初步读懂闺怨题材的诗歌 2、学会把握诗歌的情感
闺怨诗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有浓 重的感伤色调,细腻的心理描写。从 创作特色上说,闺怨诗从整体而言, 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 悠长含蓄,有无尽之味。 闺怨诗分为闺怨诗、宫怨诗、征妇怨 诗、商妇怨诗四类。闺怨诗都以女性 为描写对象,“怨”是这类诗的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