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_高三一轮复习专题《酸碱中和滴定及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教学课例《酸碱中和滴定》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1)查漏:检查两滴定管是否漏水、堵塞和活塞 转动是否灵活。
(2)洗涤:用蒸馏水洗涤 2-3 次后,各用少量待 装液润洗滴定管 2-3 次。
(3)装液:用倾倒法将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 注入酸、碱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0”刻度以上 2-3mL 处。
(4)赶气泡:酸式滴定管:快速放液;碱式滴定 管:橡皮管向上翘起,挤压玻璃珠。
差分析。但是,部分学生的实验分析和操作还有待提升。
教学策略选
启发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等。
择与设计
【讲解】 1.定义:利用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 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2.原理:n(酸)=n(碱) 一元酸和一元碱:c(酸)·v(酸)=c(碱)·v(碱) 环节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仪器、试剂及具体操作 1.实验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铁架台、 滴定管夹、锥形瓶、烧杯、白纸 【思考交流】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结构有什 么不同,为什么? 【总结】酸式滴定管:用的是玻璃活塞,只能盛放 教学过程 酸性溶液、强氧化性溶液以及中性溶液,如果盛放碱性 溶液会将玻璃活塞腐蚀。 碱式滴定管:用的是橡胶管、玻璃珠,只能盛放碱 性溶液和中性溶液,如果盛放酸性溶液会将橡胶管腐 蚀。 2.所需试剂:(1)标准液;(2)待测液;(3) 指示剂。 通常酸滴定碱采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碱滴定酸采 用酚酞作为指示剂,由于石蕊颜色变化不易分辨,故一 般不采用石蕊作为指示剂。 3.实验步骤:
2.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知道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并能充分
利用 pH 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节学习,熟悉 pH 的用途。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探究
精神。
高中化学_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为:学会利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强酸、强碱溶液浓度的原理和方法。
根据课标要求,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进行了以下设计:【投影】课堂小结:设计方案测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数据处理中和滴定操作实验结果(体会离子反应的另外一种用途【投影】课下作业:哪些不当的操作会产生误差,对测定结果有什么影响?【课堂检测练习】老师分发课堂检测学生回忆具体知识学生做课堂检测对本节课知识有一个整体把握。
巩固知识,也是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反馈。
附:任务单一:选仪器1、用什么仪器来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未知浓度的NaOH并确定消耗的盐酸的体积?从下列仪器中选出能够准确量取酸(或碱)体积的仪器?2、滴定管的具体构造、刻度有什么特点?与量筒读数有什么区别?任务单二:中和滴定操作1、提示:滴定管已检漏、洗涤、润洗过,可直接量取液体使用。
2、实验步骤:(1)装液,调节液面——无气泡,液面位于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一刻度处,记下准确读数。
(2)量取待测溶液——从碱式滴定管放出10.00mLNaOH溶液,注入锥形瓶。
(3)指示剂选择——酚酞(2~3滴)(4)滴定操作——左手控制酸式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断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为便于观察,在锥形瓶下放一张白纸)。
滴定先快后慢,读数时,眼睛应平视,不要仰视或俯视。
(5)终点判断——当滴入最后一滴盐酸后,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由红色刚好变成无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6)重复滴定操作——2~3次。
(7)数据处理——取2~3次滴定结果的平均值求出标准盐酸体积3、记录并处理数据学情分析高二四班是一个化学成绩优秀的班级,课堂气氛活跃,善于思考、探究问题。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已掌握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同时具备一定的酸碱指示剂使用的知识,对中和滴定使用的仪器也有初步了解。
学生已有的能力基础:具备一定的对定性实验现象的分析、描述、探讨能力和应用化学知识解觉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少量定量实验的基础。
(完整版)《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吴卫东一、教材分析酸碱中和滴定操作简便、快速,有足够的准确性,因此,该方法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
中和滴定是继配制一定物质量浓度溶液以后的一个定量实验,也是教材中三个定量实验之一,本节内容综合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溶液的pH、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和应用、滴定仪器的使用等知识,介绍了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中和滴定,使化学研究从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分析。
教材先简单地介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解释了什么叫酸碱中和滴定,以及酸碱中和滴定的实用价值。
重点讨论了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三个含义:第一,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即H+ + OH- = H2O;第二,酸碱中和滴定的计量依据和计算,具体示例了如何利用关系式C酸= (C碱V碱)÷V酸进行中和滴定的有关计算及计算的格式;第三,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
接着教材以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为例,详细地讨论了滴定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以及溶液从碱性经中性突变到微酸性的过程。
说明可以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并根据指示剂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来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
但限于学生的知识,教材中没有介绍滴定突变知识,而在学生的观念中酸碱中和到pH = 7才算恰好完全反应,但教材中介绍的指示剂并不适合实验的要求,给学生带来不小的困惑。
教材第二部分主要是利用演示实验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不仅将整个滴定操作过程由教师向学生示范一遍,而且连同如何处理实验数据,如何利用测得的实验数据来进行有关的计算等都较详细地介绍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
二、学生状况分析高二(10)班是这个年级的实验班,经过一年学习,学生的学习成绩开始分化了,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思维活跃,能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并能有对问题比较深入的探讨。
1、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已掌握了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学习了盐类水解的知识,同时具备一定的酸碱指示剂使用的知识,对中和滴定使用的仪器也有初步了解。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1册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属于分析化学的知识,主要讨论定量分析中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酸碱中和滴定操作简单、快速,并且有足够的准确性,因此,该方法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在定量分析中,实验误差是客观存在的,需要对所得实验数据精选处理和评价,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同时具备一定的酸碱指示剂使用的知识,对中和滴定使用的部分仪器也有了初步了解。
具备一定的对定量实验现象的分析、描述、探讨能力和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备少量定量实验的基础,比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硫酸铜结晶水含量的测定”、“中和热的测定”等定量实验。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理解酸碱中和滴定原理,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操作。
2.能进行酸碱中和滴定的相关计算。
3.通过中和滴定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计算,培养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
【评价目标】1.通过了解生产生活、科研中的定量分析方法,认识分析化学方法在科研中重要性,发展定量研究的意识。
2.通过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多种思维活动,培养定量分析的科学态度。
3.能基于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操作,实现对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等分析化学方法的认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滴定的操作。
2.教学难点:酸碱中和滴定的计量依据及计算。
五、教学方法讲解、演示实验 六、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以简单的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入手,引出对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理解。
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探究活动一:滴定实验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引出对实验仪器的认识,掌握滴定管的结构和酸碱式滴定管的区别.通过探究活动二:如何恰好判断滴定终点?引出指示剂的选择相关知识点.通过探究活动三:计算滴定前后溶液PH 的变化.引出对滴定突变的理解,作出滴定过程中溶液PH 变化图像,判定滴定终点等问题.实验具体操作过程,结合课本上的实验步骤, 通过视频展示给学生.最后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七、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目标3目标2目标1教学环节设计意图八、教学过程 酸碱中和滴定终点如何通过直观现象表征出来?以问题为向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探寻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关键点,正确选择合理的指示剂.通过观看实验操作视频,以及阅读课本中的实验步骤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熟悉实验操作细节.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滴定前后溶液PH 的计算,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滴定过程中溶液PH 变化图像,进一步理解指示剂突变点前后颜色的变化. 以PH 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为情境引入课题,引导学生了解PH 的发展史。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8章第1节水溶液酸碱中和滴定教学案鲁科版
第1节 水溶液 酸碱中和滴定1.水的电离2.水的离子积提醒:在不同溶液中,[H +]、[OH -]可能不同,但任何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 +]、[OH -]总是相等的。
在K w 的表达式中,[H +]、[OH -]均表示整个溶液中H +、OH -总的物质的量浓度而不是单指由水电离出的[H +]、[OH -]。
3.[H +]与[OH -]的反比关系图像(1)A 、B 线表示的温度A<B(填“>”“<”或“=”)。
(2)a 、b 、c 三点表示溶液的性质分别为中性、酸性、碱性。
提醒:(1)曲线上的任意点的K w 都相同,即[H +][OH -]相同,温度相同;(2)实现曲线上点之间的转化需保持温度不变,改变酸碱性;实现曲线上点与曲线外点之间的转化一定改变温度。
4.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纯水中[H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酸性增强。
( )(2)水溶液中存在K w =[H +][OH -],该式中[H +]、[OH -]一定是水电离出的。
( ) (3)25 ℃,pH =3的盐酸、NH 4Cl 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 +]H 2O 前者小。
( ) (4)向水中加入酸式盐,溶液呈酸性,是因为促进了水的电离。
( )(5)25 ℃时,0.10 mol·L -1NaHCO 3溶液加水稀释后,[H +]与[OH -]的乘积变大。
( ) (6)Na 2CO 3溶液稀释,所有离子浓度减小。
( ) 答案:(1)× (2)× (3)√ (4)× (5)× (6)×考法1 水的电离和K w 的应用1.(2015·广东高考)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H +和OH -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能引起由c向b的变化B.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13C.该温度下,加入FeCl3可能引起由b向a的变化D.该温度下,稀释溶液可能引起由c向d的变化C [A.由图可知a、b、c三点对应的平衡常数不变,故a、b、c为等温线,升温,不能由c向b变化;B.由b点对应[H+]与[OH-]可知,K w=[H+][OH-]=1.0×10-7×1.0×10-7=1.0×10-14;C.FeCl3溶液水解显酸性,溶液中[H+]增大,因一定温度下水的离子积是常数,故溶液中[OH-]减小,因此加入FeCl3溶液可能引起由b向a的变化;D.c点溶液呈碱性,稀释时[OH-]减小,同时[H+]应增大,故稀释溶液时不可能引起由c向d的变化。
《酸碱中和滴定及应用》高三复习课教学设计分析
教学篇•方法展示一、教学案例背景1.教材分析学生必做实验: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
学业要求:能从电离、离子反应、化学平衡角度分析溶液的性质,如酸碱性、导电性等;能综合运用离子反应、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电解质溶液的实际问题。
考点:经常与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相结合,运用数学工具(图表)进行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考查。
2.学情分析高三学生已经学习过酸碱中和滴定及误差分析,但对近年来高考难点酸碱滴定曲线的应用还有一定恐惧,对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也已生疏。
这些都是一轮复习要解决的问题。
3.设计思路本节课在学生动手实验巩固基本操作的基础上,重点突破高考热点:指示剂的选择、滴定终点的判断;难点:酸碱滴定曲线的应用。
从鼓励学生动手画滴定曲线,到通过图形技巧的点拨,掌握有效的方法,变式训练,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提高效率。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四个核心素养。
二、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以酸碱滴定实验为基础突破近年高考热点:滴定终点的判断;难点:酸碱滴定曲线的应用。
(2)运用分析、概括等方法对现象进行本质分析,经历问题的提出、微观分析,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养成理性思维习惯。
(3)结合对滴定曲线的认知进阶,体验“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的认知策略。
教学重点(1)酸碱滴定指示剂的选择、滴定重点的判断。
(2)高考题中酸碱滴定曲线的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酸碱滴定曲线实验准备0.10mol ·L -1NaOH 溶液、0.10mol ·L -1CH 3COOH 溶液、酚酞、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媒体PPT 课件、视频短片教学过程(见附表)三、教学评价(以下是我校一名资深化学教师的点评)亮点一:“突出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学生关键能力提升”。
本节课重难点是“中和滴定”学生分组实验以及高考“高频考点”的实验应用,本节课一直贯穿这一主线,符合新高考新课标,突出我校“关注学生,系统复习”的主题。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酸碱中和滴定》学案2-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学案
《酸碱中和滴定二》学习目标: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终点的判断和操作中的误差分析。
重点、难点: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终点的判断和操作中的误差分析。
【任务一:讨论与交流】讨论1:酸碱中和滴定指示剂如何选择?讨论2:指示剂的选择应根据酸碱反应时终点附近的pH 变化来定,如某学生用0.1 mol·L -1H 2SO 4溶液滴定0.1 mol·L -1NaOH 溶液,中和后加水至100 mL 。
若滴定终点的判定有误差:①少滴了一滴H 2SO 4溶液;②多滴了一滴H 2SO 4溶液(1滴为0.05 mL ),则①和②两种情况下所得溶液的pH 之差是 ;而这种在终点附近可以在酸碱反应的曲线图上清晰的反映出来,右图是该学生通过pH 计测定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绘制的滴定曲线a 和b ,试认真分析后填空:(1) 曲线a 是用 溶液滴定 溶液;曲线b 是用 溶液滴定 溶液; (2) P 点的坐标为( );讨论V(mL)15【任务二:应用与拓展】1.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的变色范围:甲基橙:3.1~4.4 石蕊:50~8.0酚酞:8.2~10.0 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2.某学生用0.1 mol·L-1的K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分解为如下几步:A.移取20 mL待测盐酸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2~3滴酚酞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D.取标准K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1~2 cmE.调节液面至“0”或“0”以下某一刻度,记下读数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就此实验完成填空:(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序号字母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_第二节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其次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 pH第 2 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和原理。
2.会运用酸碱中和滴定测定未知浓度的强酸或强碱的浓度。
3.把握酸碱中和滴定试验的操作步骤和误差分析。
【教学重难点】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误差分析【教学过程】1.课导入[设疑]今有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你能想出多少种测定其浓度的方法?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的一种方法——酸碱中和滴定。
2.课讲授[板书]一、酸碱滴定的定义和原理[讲解]酸碱中和滴定是依据中和反响,用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设疑]酸碱中和滴定的实质什么?[答复]H+ +OH- =H2O[讲解]恰好完全反响时,n(H+)=n(OH-),假设用参与反响的c(H+)、c(OH-)来表示,则c(H+)·V =c(OH-)·V酸碱[板书]原理:c(H+)·V=c(OH-)·V酸碱[展现]滴定中的常用仪器。
[讲解]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白纸,有时还需要移液管。
[设疑]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构造有什么不同?[答复]酸式滴定管:用的是玻璃活塞,只能盛放酸性溶液、强氧化性溶液及中性溶液,假设盛放碱性溶液,会将玻璃活塞腐蚀。
碱性滴定管:用的是橡胶塞、玻璃珠,只能盛放碱性溶液和中性溶液,假设盛放酸性溶液,会将橡胶管腐蚀。
[讲解]认真观看滴定管,滴定管准确到 0.01mL,瓶壁标注规格、温度和刻度,滴定管的“0”刻度在最上面,越往下数值越大,由于下端有一局部没有刻度,所以滴定管的实际容积大于它的标定容积。
[讲解]酸碱中和滴定所需试剂有标准液、待测液和指示剂。
中和反响恰好完全反响的时刻叫滴定终点。
终点时,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明显且变色范围越窄越好,对溶液的酸碱性变化较灵敏。
通常选用酚酞或甲基橙,而不选用颜色变化不灵敏的石蕊。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资料卡,分析酸碱滴定终点颜色变化。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人教版):酸碱中和滴定及拓展应用
第53讲酸碱中和滴定及拓展应用[复习目标] 1.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知道指示剂选择的方法。
2.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的方法。
3.掌握滴定法在定量测定中的应用。
考点一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与操作1.原理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
以标准HCl溶液滴定待测的NaOH溶液,待测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NaOH)=c(HCl)·V(HCl)。
V(NaOH)2.实验操作与仪器的选择(1)主要仪器(2)滴定前准备滴定管:查漏→洗涤→润洗→装液→排气泡调液面→记录。
锥形瓶:洗涤→装待测液→加指示剂。
(3)滴定操作(4)滴定终点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指示剂变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停止滴定,并记录标准溶液的体积。
(5)数据处理按上述操作重复2~3次,根据每次所用标准液的体积计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后求出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平均值。
3.关键(1)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酸、碱溶液的体积。
(2)选取适当的指示剂,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熟记:常见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指示剂变色范围和pH石蕊甲基橙酚酞4.滴定曲线以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盐酸为例5.误差分析分析依据:c B=c A·V AV B(V B表示准确量取的待测液的体积、c A表示标准溶液的浓度)。
若V A偏大⇒c B偏大;若V A偏小⇒c B偏小。
1.将液面在0 mL处的25 mL的酸式滴定管中的液体全部放出,液体的体积为25 mL() 2.滴定终点就是酸碱恰好中和的点()3.滴定管和锥形瓶在滴定前都应该用待装溶液润洗()4.酸碱指示剂越多变色越明显,指示剂至少加入2~3 mL()答案 1.× 2.× 3.× 4.×一、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与指示剂的选择 1. 现用中和滴定来测定某NaOH 溶液的浓度。
化学:高三一轮复习酸碱中和滴定教案鲁科版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目标】1、了解滴定管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2、了解中和滴定的操作和步骤3、能对中和滴定的数据进行分析或处理一:中和滴定的原理和实验操作【自主学习】1、酸碱滴定管的结构特点,并与量筒进行区别。
2、注意酸碱滴定管分别可以取用什么试剂、验漏的方法3、中和滴定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点拨提高】1.中和滴定的概念及原理(1)概念: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2)实质:中和反应。
酸电离出的H+与碱电离出OH—以等物质的量的关系结合生成H2O的反应,即H++OH—==H2O(3)酸碱中和反应定量的关系计算关系:当酸碱中和在一元酸和一元碱之间进行时,则=1,上式可化简为:2.中和滴定所用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等3.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指示剂的作用:通过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
指示剂的选择:变色要灵敏、明显,一般强酸滴定强碱用甲基橙、酚酞。
4.中和滴定的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NaOH为例)Ⅰ、准备:洗涤、查漏、润洗、注液、调液面、读数1)滴定管:1检验酸式滴定管是否漏水2洗涤滴定管后要用标准液洗涤2~3次,并排除管尖嘴处的气泡3注入标准液至“0”刻度上方2~3cm处4将液面调节到“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一刻度)2)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涤,不能用待测液润洗Ⅱ、滴定:1用碱式滴定管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滴入1~2滴指示剂2用左手握活塞旋转开关,右手不断旋转振荡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至橙色或粉红色出现,记下刻度。
Ⅲ、计算:每个样品滴定2~3次,取平均值求出结果。
Ⅳ、注意点:1滴速:先快后慢,当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摇2终点判断:当最后一滴刚好使指示剂颜色发生明显的改变而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即为滴定终点。
6.中和滴定过程中的pH变化和滴定终点的判断1酸碱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高中化学《酸碱中和滴定》案例分析及教学反思
酸碱中和滴定案例分析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2、初步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方法。
3、掌握有关酸碱中和滴定的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难点:酸碱中和滴定的计量依据及计算。
教学过程:[引入] 人们常利用离子的特征反应来检验一些常见离子,例如:可以利用Fe3+与SCN-反应生成血红色溶液这一性质来检验Fe3+。
像这样只检验种类,不测定含量的分析方法,化学上称为定性分析。
有时,我们还需要测定某些物质或元素的含量,这就需要用到另一种分析方法——定量分析。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重要的定量分析方法——酸碱中和滴定。
[板书] 一酸碱中和滴定1、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2、原理:酸碱中和反应实质:H+ + OH- = H2O由于H+与 OH-按着计量比1 :1反应,则n(H+)= n(OH-)既:c(H+)*V(H+)=c(OH-)*V(OH-),也就是:测标标测V VC C ⋅=。
[过渡]酸碱中和滴定在理论上是简单清晰的。
但具体的实践操作中,还有两个关键需要克服。
①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
②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恰好进行完全(找到完全中和点)。
下面就一起学习如何解决理论到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评讲]解决办法①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使用滴定管。
(展示滴定管,放在滴定管夹上)(滴定管:内径均匀、带有刻度的细长玻璃管,下端有控制液流的活塞)酸式滴定管:盛放酸性溶液,不能盛放碱性溶液(滴定管结构决定)碱式滴定管:盛放碱性溶液,不能盛放酸性溶液、强氧化性溶液、有机溶液。
(结构决定使用范围)[设问]为什么酸碱中和滴定中测定溶液的体积不用已有的量筒,而选用滴定管?(结构决定精确度高、且便于滴定操作)[设问]滴定管是如何测量液体体积的?(滴定管的结构:滴定管上标有哪些参数——温度、最大量程;滴定管的刻度分布——0刻度在上、从上往下分布刻度、最大量程下端有一段无刻度、最小刻度精确到0.1mL 、读数估读到0.01mL ;)(评讲中可与量筒对比说明)(演示滴定管用于精确的测量放出的液体的体积。
《酸碱中和滴定及应用》高三复习课教学设计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及应用》高三复习课教学设计分析作者:赖丽霞来源:《新课程·上旬》2020年第07期摘要: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需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高三复习课也不例外。
以一堂获得高度好评的高三复习课教学设计为例进一步阐明如何在高三复习课中创设情境,通过实验探究、模型构建,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和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养,提升能力。
关键词:高三复习课;教学案例;化学学科素养;能力提升一、教学案例背景1.教材分析学生必做实验: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
学业要求:能从电离、离子反应、化学平衡角度分析溶液的性质,如酸碱性、导电性等;能综合运用离子反应、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电解质溶液的实际问题。
考点:经常与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相结合,运用数学工具(图表)进行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考查。
2.学情分析高三学生已经学习过酸碱中和滴定及误差分析,但对近年来高考难点酸碱滴定曲线的应用还有一定恐惧,对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也已生疏。
这些都是一轮复习要解决的问题。
3.设计思路本节课在学生动手实验巩固基本操作的基础上,重点突破高考热点:指示剂的选择、滴定终点的判断;难点:酸碱滴定曲线的应用。
从鼓励学生动手画滴定曲线,到通过图形技巧的点拨,掌握有效的方法,变式训练,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提高效率。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四个核心素养。
二、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以酸碱滴定实验为基础突破近年高考热点:滴定终点的判断;难点:酸碱滴定曲线的应用。
(2)运用分析、概括等方法对现象进行本质分析,经历问题的提出、微观分析,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养成理性思维习惯。
(3)结合对滴定曲线的认知进阶,体验“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的认知策略。
教学重点(1)酸碱滴定指示剂的选择、滴定重点的判断。
(2)高考题中酸碱滴定曲线的解题策略。
化学一轮复习第八章第2课时酸碱中和滴定及其拓展应用教案鲁科版
第2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及其拓展应用[课型标签:题型课 提能课]考点一 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1。
实验原理(1)原理:c 待=c V V 标标待(以一元酸与一元碱的滴定为例).(2)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①准确测定标准液和待测液的体积; ②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2.实验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 溶液为例 (1)滴定前的准备(2)滴定(3)终点判断等到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指示剂变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视为滴定终点并记录标准液的体积.(4)按上述操作重复2~3次,求出用去标准盐酸体积的平均值,根据c (NaOH)=(HCl)(HCl)(NaOH)c V V 计算。
[名师点拨] 中和滴定曲线示例图及解题方法 (1)示例图像(以0.100 0 mol/L NaOH 溶液滴定20.00 mL 0。
100 0 mol/L 盐酸为例)(2)巧抓“四个点”突破滴定曲线问题①抓反应“一半"点,判断是什么溶质的等量混合。
②抓“恰好”反应点,生成什么溶质,溶液呈什么性,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③抓溶液“中性”点,生成什么溶质,哪种反应物过量或不足。
④抓反应“过量”点,溶质是什么,判断谁多、谁少。
考法一 滴定操作及误差分析[典例1] (2019·湖北部分重点中学上学期开学考)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25 mL 滴定管进行中和滴定时,用去标准液的体积为21。
7 mLB.用标准的KOH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洗净碱式滴定管后直接取标准KOH 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定结果偏低C 。
用标准的KOH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配制标准溶液的固体KOH 中含有NaOH 杂质,则测定结果偏高D 。
用未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标准的KOH 溶液时,若读取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到终点后俯视,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解析:滴定管精确值为0。
01 mL,读数应保留小数点后 2位,A 项错误;用标准KOH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洗净碱式滴定管后直接取标准KOH 溶液进行滴定,由于没有润洗,标准液浓度减小,消耗标准液体积增大,则测定结果偏高,B 项错误;所用的固体KOH 中混有NaOH,由于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大于氢氧化钾的物质的量,故所配的溶液的OH —浓度偏大,导致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小,则测定结果偏低,C 项错误;用未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标准的KOH 溶液时,若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至终点后俯视读数,导致消耗的盐酸体积偏小,依据c(酸)=()()()c V V 碱碱酸可知测定结果偏高,D 项正确.答案:D[对点精练1] 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下列各操作中会引起实验误差的是( D ) A 。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通用版):酸碱中和滴定
第27讲酸碱中和滴定复习目标1.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知道指示剂选择的方法。
2.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方法。
3.掌握滴定法在定量测定中的应用。
考点一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与操作必备知识整理1.概念依据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2.原理c(待测)3.酸碱中和滴定指示剂选择的基本原则利用酸碱指示剂明显的颜色变化,表示反应已完全,指示滴定终点。
因而指示剂变色要灵敏,变色范围要小,使变色范围尽量与滴定终点溶液的酸碱性一致。
(1)强酸滴定强碱一般用甲基橙,但用酚酞也可以。
(2)滴定终点为碱性时,一般用________作指示剂。
(3)滴定终点为酸性时,一般用________作指示剂。
4.实验用品(1)仪器(如图)(2)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蒸馏水。
5.实验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为例(1)滴定前的准备①滴定管:查漏→洗涤→润洗→装液→排气泡→调液面→记录。
②锥形瓶:注碱液→记体积→加指示剂。
(2)滴定(3)终点判断(酚酞作指示剂)直到因加入半滴酸,溶液颜色从________色刚好变为________色,且在________内不变色,即到达滴定终点,记录________的体积。
(4)数据处理按上述操作重复________次,先算出每一次待测液的浓度,再求浓度的平均值。
6.误差分析分析依据:c(待测)若V(标准)偏大⇒c(待测)________;若V(标准)偏小⇒c(待测)________。
[正误判断](1)用碱式滴定管准确量取20.00mL的NaOH溶液()(2)滴定终点就是酸碱恰好中和的点()(3)中和滴定操作中所需标准溶液越浓越好,指示剂一般加入2~3mL()(4)滴定管在加入试液之前一定要用待盛装的试液润洗2~3次()(5)若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则测定值偏大()(6)滴定管盛装标准液时,液面一定要调到“0”刻度线()对点题组训练题组一中和滴定的操作与指示剂的选择1.某研究小组为测定食用白醋中醋酸的含量进行如下操作,正确的是()A.用碱式滴定管量取一定体积的待测白醋放入锥形瓶中B.称取4.0g NaOH放到10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配成1.00mol·L-1NaOH 标准溶液C.用NaOH溶液滴定白醋,使用酚酞作指示剂,溶液颜色恰好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时,为滴定终点D.滴定时眼睛要注视着滴定管内NaOH溶液的液面变化,防止滴定过量2.某学生用0.2000mol·L-1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为如下几步:①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并立即注入NaOH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②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液体③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以下某一刻度,并记下仰视读数④移取20.00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3滴酚酞溶液⑤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请回答:(1)以上步骤有错误的是________(填编号),该错误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酸碱中和滴定教案设计
《酸碱滴定》教学设计§ 10.3 酸碱滴定 (第一课时 )课程名称教学对象高二科目化学课时安排3一、教材分析《酸碱滴定》是上海科技出版社《化学》第十章学习几种定量测定方法中的一节内容。
它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一个定量实验,是从定性实验到定量实验的转换,可以加强学生对待科学实验严谨性的认识。
它是第十章中的第三个定量实验,学生已经对定量实验有一定的理解,通过酸碱滴定的学习,可以更深切的认识定量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滴定法又是大学分析化学中最为基础且又最为重要的一种分析方法,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而酸碱滴定又是其中最为简单、最易让人理解的一类滴定,因此对于中学生而言,学好酸碱滴定对今后大学化学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理解化学的真谛也有所帮助作用。
二、教学目标及难重点(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酸碱反应的原理。
(2)掌握酸碱滴定实验的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
(3)理解酸碱滴定实验的指示剂的选择。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从滴定过程中待测液的pH 的变化和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的过程与方法。
(2)认识酸碱滴定中酸碱指示剂选取的过程与方法。
(3)通过测定液体体积仪器的比较,进一步认识定量实验中“准确性”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酸碱滴定过程中溶液pH 的变化,养成细致认真的实验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通过未知酸或碱浓度的测定,养成全面思考问题、善于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感受“准确性”在定量实验中的意义;了解滴定法在生活、生产、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酸碱反应的原理;判断酸碱滴定终点的方法;酸碱指示剂的选取.难点:判断酸碱滴定终点的方法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探究分析——得出结论——实际运用教学流程四、教学环境及设备、资源准备1.实验用品:滴定管、10ml量筒、烧杯、锥形瓶、蒸馏水、酚酞试剂、石蕊试剂、甲基橙试剂。
高中化学_第4节离子反应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c (H +)、c (OH -)来表示,其关系式为c (H +)·V 酸=c (OH -)·V 碱,由此可计算c (H +),其表达式是c (H +)=c OH -·V 碱V 酸;也可计算c (OH -),其表达式是c (OH -)=c H +·V 酸V 碱。
由c (H +)、c (OH -)可分别求出相应酸、碱的浓度。
【讨论2】(2)请根据以上原理分析,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都需要准确量取,那么如何准确量取二者的体积呢?能用量筒吗?【交流1】量筒的精确度不是很高,是一种粗量器,而我们想要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需要精确度更高的仪器——滴定管。
[观察与思考] 1.滴定管上有什么标注? 0刻度线位置在哪儿?最小刻度是多少? 读数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 2.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构造有什么区别?两种滴定管可以混用吗?注:①酸式滴定管:包括玻璃活塞、长玻璃管,可盛放酸性溶液、强氧化性溶液,不能盛放碱性溶液及氢氟酸。
②碱式滴定管:包括长玻璃管、橡皮管、玻璃球,可盛放碱性溶液。
【讨论3】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一直都是无色的,那如何判断所加的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呢?【交流2】中和滴定的关键是准确判断滴定终点(中和反应恰好反应完全的时刻),其方法是在待测液中加2~3滴指示剂,观察滴定过程中其颜色的变化,指示剂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变色要灵敏,变色范围要小,使变色范围尽量与滴定终点溶液的酸碱性一致。
【交流3】常选用的指示剂是酚酞或甲基橙,不用石蕊溶液的原因是石蕊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且突变范围太宽。
指示剂 变色范围的pH 石蕊 <5.0红色 5.0~8.0紫色 >8.0蓝色 甲基橙 <3.1红色 3.1~4.4橙色>4.4黄色酚酞<8.2无色8.2~10.0浅红色 >10.0红色【讨论4】(1)中和滴定的有哪些主要仪器及使用注意事项是什么?【强调】(2)滴定管的使用方法【交流1】①检查仪器:使用前先检查滴定管活塞是否漏水。
《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 说课稿
《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实验内容,它位于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 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四节。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究定量分析酸碱反应的方法。
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酸碱中和的本质,掌握定量分析的基本技能,为后续学习化学平衡和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等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中和滴定的原理,即利用酸碱中和反应,通过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来测定未知浓度溶液的浓度。
然后详细阐述了实验仪器和试剂、实验操作步骤以及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内容编排合理,逻辑清晰,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基础。
但是,对于定量分析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学生还比较陌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
此外,学生在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加强。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中和滴定的原理,掌握中和滴定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2)学会使用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能够准确读取滴定管的读数。
(3)掌握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方法,能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未知溶液的浓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让学生体会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一轮复习《酸碱中和滴定及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2)掌握中和滴定实验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中和反应实质、中和滴定原理的分析、实验操作,体会化学家是怎样利用中和反应来设计化学定量测定方法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到中和滴定方法等相互之间的联系的分析,理解化学反应在工农业、科研中的应用。
培养逐步从定性角度转向定量角度的认知态度,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及相关计算【教学难点】中和滴定的计量依据和计算公式,以及对pH突变的理解三、教学方法情景激学、实验促学、构建导学、迁移博学。
四、教学过程设计【活动探究一】酸碱中和滴定(一)问题探究(正误判断)1.[2014.全国卷Ⅰ12(B)]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2.[2014.全国卷Ⅰ12(C)]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3.[ 2017.全国卷Ⅲ9(A)]为取20.00 mL盐酸,可以在50 mL酸式滴定管中装入盐酸,调整初始读数为30.00 mL后,将剩余盐酸放入锥形瓶()【小结】(二)实验探究NaOH溶液的浓度实验室中有一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每组取20.00 mL待测NaOH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作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重复上述滴定操作2~3次,记录数1 0.10 20.002 0.10 20.003 0.10 20.00(1)(2)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出该盐酸的浓度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排去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如图所示操作中的________,然后轻轻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
(4)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其他操作正确)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B.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测盐酸润洗C.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D.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三)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依据原理:c(待测)=(()()c VV标准)标准待测,因c(标准)与V(待测)已确定,因此只要分析出不正确操作引起V(标准)的变化,即分析出结果。
以上述实验为例,常见的因操作不正确而引起的误差有:步骤操作V(标准) c(待测)洗涤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洗净后还留有蒸馏水取液碱式滴定管开始有气泡,放出液体后气泡消失滴定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终点时气泡消失振荡锥形瓶时部分液体溅出读数酸式滴定管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俯视读数酸式滴定管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仰视渎数1. 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和原理2.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3.指示剂选择原则【针对练习1】(2015.广东理综,12)准确移取20.00 mL某待测HC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 0 mol·L-1NaOH 溶液滴定。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B.随着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C.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活动探究二】中和滴定的拓展应用(一)氧化还原滴定法1.原理以氧化剂或还原剂为滴定剂,直接滴定一些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的物质。
2.常见的滴定剂氧化滴定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碘等;还原滴定剂:亚铁盐、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等。
3.实例①酸性KMnO4溶液滴定H2C2O4溶液。
原理:2 MnO4- +6H++5H2C2O4====10CO2↑+2Mn2++8H2O;指示剂:酸性KMnO4溶液本身呈紫色,不用另外选择指示剂,当滴入最后一滴酸性KMnO4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说明到达滴定终点。
②Na2S2O3溶液滴定碘液。
原理:2Na2S2O3+I2====Na2S4O6+2NaI;指示剂:用淀粉作指示剂,当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溶液的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变色,说明到达滴定终点。
【针对练习2】[2017.全国卷Ⅱ26(4)]草酸钙沉淀经稀H2SO4处理后,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测定草酸的量可间接获知钙的含量,滴定反应为:MnO4-+H++H2C2O4→Mn2++CO2+H2O。
实验中称取0.400 g水泥样品,滴定时消耗了0.0500 mol·L−1的KMnO4溶液36.00 mL。
则该水泥样品中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二)沉淀滴定法1.概念:沉淀滴定法是利用沉淀反应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生成沉淀的反应很多,但符合定量分析条件的却很少,实际上应用最多的是银量法,即利用Ag+与卤素离子的反应来测定Cl-、Br-、I-的浓度。
2.原理:沉淀滴定所用的指示剂本身就是一种沉淀剂,滴定剂与被滴定物反应的生成物的溶解度要比滴定剂与指示剂反应的生成物的溶解度小,否则不能用这种指示剂。
如用AgNO3溶液滴定溶液中的Cl-的含量时常以CrO42-为指示剂,这是因为AgCl比Ag2CrO4更难溶的缘故。
【针对练习3】[2014.全国卷Ⅱ28(5)] 氯的测定:准确称取样品X,配成溶液后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K2CrO4溶液为指示剂,至出现淡红色沉淀不再消失为终点(Ag2CrO4为砖红色)。
测定氯的过程中,使用棕色测定管的原因是________;滴定终点时,若溶液中c(Ag+) =2.00×10−5 mol· L−1,c(CrO42−)等于______________mol· L−1(已知:K sp(Ag2CrO4)=1.12×10-12)【总结归纳】【学情分析】高三学生已掌握了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同时具备一定的酸碱指示剂使用的知识,对中和滴定使用的仪器也有初步了解。
具备一定的对定性实验现象的分析、描述、探讨能力和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少量定量实验的基础。
基本可以胜任本节课学习,但学生对本实验的一些细节和注意事项已经遗忘,所以通过实验再现的方法激起学生的原有知识。
由于这是复习课,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知识基础,所以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并把如何利用测得的实验数据来进行有关的计算等都较详细地介绍给了学生,然后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
【效果分析】在本节课教学中,从高考真题和滴定实验引入本课,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和兴趣。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将课堂交给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将具体实验操作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参与课堂,发挥小组合作的能动性,让他们从学习中发现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对新知识的内容内化很好。
通过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又延伸拓展到氧化还原滴定和沉淀滴定,借助真题示例深化相关理论和计算。
辅助以实验、幻灯片、讨论、归纳等手段,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并进一步深化,将所得知识进行应用,学生在体验到不断解决问题的成功感的同时,逐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为《化学反应原理》第4节离子反应的一部分内容,是高中学生初次接触的分析化学的内容。
本节内容综合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溶液的pH、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和应用、滴定仪器的使用等知识,介绍了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中和滴定,使化学研究从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分析。
本节课解释了什么叫酸碱中和滴定,以及酸碱中和滴定的实用价值。
重点讨论了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三个含义:第一,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即H+ + OH- = H2O;第二,酸碱中和滴定的计量依据和计算,具体示例了如何利用关系式C酸 = (C碱V碱)÷V酸进行中和滴定的有关计算及计算的格式;第三,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
接着教材以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为例,详细地讨论了滴定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以及溶液从碱性经中性突变到微酸性的过程。
说明可以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并根据指示剂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来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
【评测练习】1.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变色范围如下:甲基橙:3.1~4.4 石蕊:5.0~8.0 酚酞:8.2~10.0 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2.(2017.烟台检测)下列对几种具体的滴定分析(待测液置于锥形瓶内)中所用指示剂及滴定终点时的溶液颜色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用标准酸性KMnO4溶液滴定Na2SO3溶液以测量其浓度:KMnO4—浅红色B.利用“Ag++SCN-===AgSCN↓”原理,可用标准KSCN溶液测量AgNO3溶液浓度:Fe(NO3)3——红色C.利用“2Fe3++2I-===I2+2Fe2+”,用FeCl3溶液测量KI样品中KI的百分含量:淀粉——蓝色D.利用OH-+H+===H2O来测量某盐酸的浓度时:酚酞——浅红色3.[2017.全国卷Ⅱ28]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还原为Mn2+,在暗处静置5 min,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2 S2O32-+I2=2I−+ S4O62-)。
(1)取100.00 mL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若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b mL,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_________mg·L−1。
(2)上述滴定完成时,若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测量结果偏___________。
(填“高”或“低”)4.[2015.山东理综,31(3)]利用间接酸碱滴定法可测定Ba2+的含量,实验分两步进行。
已知:2CrO42- +2H+ = Cr2O72- + H2O ;Ba2+ + CrO42- = BaCrO4↓步骤Ⅰ:移取x mL一定浓度的Na2CrO4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酸碱指示剂,用b mol·L-1盐酸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滴加盐酸体积为V0 mL。
步骤Ⅱ:移取y mL BaCl2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x mL与步骤Ⅰ相同浓度的Na2CrO4溶液,待Ba2+完全沉淀后,再加入酸碱指示剂,用b mol·L-1盐酸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1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