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民俗文化词翻译方法研究(全文)
民俗文化的翻译方法及策略研究
民俗文化的翻译方法及策略研究民俗文化是指在特定地域、特定社会群体中形成的具有地方性、传统性、群众性和符号性的文化现象。
翻译民俗文化需要考虑到其所特有的文化背景、意义和符号,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本文将从翻译方法和策略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翻译方法1、直译法直译法要求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意思和形式,是最基本的翻译方法。
在翻译民俗文化时,直译法可以逐字逐句地翻译,将原文中所包含的文化含义、文化符号和文化背景传递出来。
例如,“祭灶节”可以直译为“Offering-to-the-Hearth Festival”。
2、注释法注释法是在原文翻译下方或侧方进行其文化背景、意义和符号的注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该文化现象。
在翻译民俗文化时,注释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文化内涵和含义。
例如,“端午节”可以翻译为“Dragon Boat Festival”,并在旁注中加入其背景、习俗和由来的解释。
3、调整法调整法是指将原文的意思“调整”为目标语言的翻译,以使得其更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特点和表达习惯。
在翻译民俗文化时,调整法可以跨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使得目标语言读者更容易理解该文化现象。
例如,“元宵节”可以翻译为“Lantern Festival”,并在文中传递出灯笼、汤圆等文化符号。
二、翻译策略1、文化等效原则文化等效原则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保持目标语言和原文的文化相似性和一致性。
在翻译民俗文化时,需要翻译出其本身包含的文化意义和文化符号,同时要求翻译工作者具有深入的文化背景和了解。
例如,“春节”在西方文化中与“元旦”有着类似的地位,但在中国文化中却拥有独特的含义和重要性。
2、本土化翻译原则3、自由翻译原则自由翻译原则指的是在翻译时,可以适当地根据目标语言的要求自由地翻译。
在翻译民俗文化时,可以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特点和表达习惯,进行一定的自由翻译。
例如,“春节”在英语中不仅仅是“Spring Festival”,还有“Chinese New Year”的称呼,更符合西方文化交流的需求。
基于语料库中医典籍翻译中的文化自洽——以《黄帝内经》两译本为例
ENGLISH ON CAMPUS2022年14期总第610期基于语料库中医典籍翻译中的文化自洽——以《黄帝内经》两译本为例摘 要:中医学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在中医典籍的翻译中做到对文化的恰当理解,即“自洽”十分重要。
本文基于语料库对《黄帝内经》的两译本进行语言层面的统计分析,从词汇丰富度和词汇密度两个层面进行探索,研究两译本翻译过程中的文化自洽特征,以期给予传统典籍翻译一定启示意义。
关键词:料库;典籍翻译;《黄帝内经》作者简介:何燕(1987-),女,浙江湖州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
中医典籍作为中医文化的文字传承形式,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思维的历史沉淀,也折射出了中华民族观察、感知和理解世界所独具的思维范式。
中医文化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观也逐渐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所接受。
正确传承和发扬中医文化的进程中必须首先做到“文化自洽”,也就是对自身文化有恰当的理解、充分的认识。
本文以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两译本(李照国译本及倪毛信译本)为例,利用自建英语译文语料库,结合中医典籍的文本特色、文化渊源及译者特征,研究分析语言层面的文化自洽特征。
一、相关研究回顾(一)中医典籍翻译中的文化认知费孝通认为,生活在一定文化背景下的人要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势,这也是文化自洽的体现。
中医文化由古至今,经历了沧桑变化却仍能在新时代中发挥新的作用,说明中医文化自身具有完备的哲学体系和文化特征。
中医典籍翻译中必须遵循的“自洽”表现为文本与话语之间的相互建构,主要体现在文本阐释和话语实践层面。
因此,译文理应符合某一典籍所在时代与地域的历史背景、时代礼节习俗、风格意境等。
译者应对源文不断进行勘校、释义,仔细揣摩,才能正确诠释该典籍所蕴含的文化历史信息或价值,并达成最大限度地文化自洽。
(二)中医典籍翻译中的问题中国古代中医典籍的正式外译始于 16 世纪末,最初并不是因为其医学价值而引起西方的关注,而是因其所承载的哲学、宗教、伦理等观念获得重视。
基于语料库的机器翻译句法简化研究——以中医药文本为例
基于语料库的机器翻译句法简化研究——以中医药文本为例刘妍萌
【期刊名称】《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年(卷),期】2024()10
【摘要】近年来机器翻译愈加普遍,而机器翻译的翻译共性问题仍有待探索。
本文从翻译共性中的简化现象入手,以中医药文化宣传文本为例,探索机器翻译的翻译共性问题。
基于自建中医药文化翻译语料库,本文对比了机器翻译文本与非翻译文本的句法特征,挖掘出机器翻译句法特征的构型特点。
研究发现,在机器翻译中仅部分句法特征显示出简化趋势。
本文是翻译共性在机器翻译领域的实践和延伸,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完善机器翻译工具,加强机器翻译在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中所起的作用。
【总页数】4页(P40-43)
【作者】刘妍萌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基于文本内容理解的中医药数据基础研究——中医药文献语料库的建设
2.基于语料库的机器翻译可接受度研究--以医学翻译为例
3.基于类比语料库的英语旅游文
本词汇与句法特征探讨4.基于语料库的机器翻译文学作品质量研究——以《许三观卖血记》为例5.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方法探析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方法探析摘要:语料库方法注重实证研究,强调数据统计和理论分析的有机结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语言研究方法。
文章分析了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回顾了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同时展望了语料库翻译研究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语料库;研究方法;翻译研究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语料库方法以真实存在的语言实践为基础,强调数据统计和理论分析的有机结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语言研究方法。
近年来,利用语料库方法进行的翻译研究成为热点,文章分析了语料库研究方法,回顾了基于语料库法的翻译研究成果,并展望了翻译语料库研究的发展前景。
一、语料库研究方法语言研究历来重视语言材料的充分收集、整理和分析。
根据语言材料的采集和使用途径,现代语言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内省法(introspection approach)、诱导法(elicitation approach)和语料库研究法(corpus-based approach)。
内省法认为人的语言能力是天生的,研究者本人的语感和直觉是语言现象是否合乎语法、有无歧义的权衡尺度。
内省法根据少数的语言事实提出某种规则和原则,强调语言的无限生成能力,研究对象既包括实际使用的句子,也有语言学家虚构的句子。
但内省法脱离了语言使用的社会环境,忽视了语言的社会属性,遭到语言学家的质疑。
诱导法是一种社会调查方法。
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采用实地或问卷调查的方式,诱导受试者对句子或句子中某个成分做出判断。
诱导法把语言看作交际的工具,强调语言的社会属性,研究对象为实际使用的语言。
但这种方法易受调查规模、受试者的水平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语料库研究法也是一种着眼于语言运用的研究方法。
这一方法依靠计算机操作存储系统和相关软件,收录不受外界影响的真实语言材料,基本手段是概率统计。
在广泛收集语料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语言运用的概率信息,之后以概率信息为指导,分析真实的语言材料。
《2024年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三个英译本的詈骂语翻译对比研究》范文
《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三个英译本的詈骂语翻译对比研究》篇一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三个英译本詈骂语翻译对比研究一、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一部反映封建社会现实生活的巨著,其中不乏詈骂语的运用。
本文旨在通过语料库的方法,对《红楼梦》三个英译本中的詈骂语翻译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为今后的翻译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语料库的方法,以《红楼梦》原文及三个英译本为研究对象。
通过收集整理詈骂语的实例,建立语料库,并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三个英译本的翻译进行对比研究。
三个英译本分别为:霍克思(David Hawkes)译本、杨宪益与戴乃迭(Y.C. & G.E. Daileader)译本以及霍金斯(John Minford)译本。
三、詈骂语翻译的对比分析1. 翻译的准确性在詈骂语的翻译上,三个译本均表现出一定的准确性。
然而,在具体翻译中,各译本存在一定差异。
例如,对于一些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詈骂语,霍克思译本在翻译时尽量保留了原文的语义,而杨宪益与戴乃迭译本则更注重语言的流畅性,对一些较为生僻的词汇进行了省略或替换。
霍金斯译本则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语义和语言流畅性。
2. 翻译的多样性在翻译策略上,三个译本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霍克思译本倾向于直译加注的方式,尽量保留原文的语义和语境;杨宪益与戴乃迭译本则更倾向于意译,对原文进行了一定的改编和再创作;霍金斯译本则介于两者之间,既保留了原文的语义,又注重语言的流畅性。
这种多样性使得不同译者对詈骂语的翻译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3. 文化因素的传达在文化因素的传达上,三个译本均表现出一定的努力。
然而,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一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詈骂语在翻译过程中难以完全传达其文化内涵。
例如,一些詈骂语中蕴含的讽刺、挖苦等情感色彩在翻译过程中可能被削弱或丢失。
因此,在今后的翻译中,应更加注重文化因素的传达,尽量保留原文的情感色彩和语境。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翻译语体特征多维分析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翻译语体特征多维分析一、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语言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其翻译质量和准确性对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翻译不仅仅是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文字转换,更是一种语体特征的传递和再现。
对汉语翻译语体特征的研究,尤其是基于语料库的多维分析,对于提高翻译质量和推动翻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语料库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大规模真实文本为基础,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语言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
通过语料库,研究者可以获取大量真实的语言数据,进而对语言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在翻译研究中,语料库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揭示不同语体在翻译过程中的变化与保留,从而更好地理解翻译的本质和规律。
1. 语料库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的结合背景在语言学和翻译研究的交叉领域,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语料库,作为包含真实语言使用情况的大规模文本数据库,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数据,使得对语言规律和语言现象的探索变得更为精确和深入。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语料库语言学在国内得到了迅速发展,其应用领域也逐步扩展到翻译研究。
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其过程涉及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转换,以及文化信息的传递。
在翻译研究中,语料库语言学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揭示翻译过程中的规律和特点,还能为翻译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论支持。
通过语料库的分析,研究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翻译过程中的语言转换机制,以及译者在处理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时所采用的策略。
在此背景下,基于语料库的汉语翻译语体特征多维分析成为了翻译研究的重要方向。
该研究旨在通过语料库的方法,对汉语翻译文本的语体特征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和描述,以揭示翻译文本在语言结构、词汇选择、句式运用等方面的特点。
这种分析方法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翻译文本的认识和理解,还能为翻译教学和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
[ 摘
要] 基于语料库对英汉翻译特 点进行分析 , 可以使翻译 的理论成果更具科学性、 可证性。语料 库语
言学可揭示最典 型的语 言特征 , 料库对促进译者 的良好语 言意识 的养成有 非常重要 的作 用。基于语料 库的 语
不 一 定 像 本 族 语 者 那 么 标 准 , 于 理 解 。但 是 外 易 语 学 习 成 功 的 衡 量 标 准 已不 再 是 看 学 习者 所 使 用 的是 B BC( rt h B o d at gC roain 英 语 或 B i ra c s n op rt ) is i o VO V ieo me c ) 语 , 是 看 他 是 否 能 够 A( oc fA r a 英 i 而 有 效 地 与 其 他 非 本 族 语 者 交 流 。 C r r的 观 点 与 at e
统 方 法 论 , 翻译 学 理 论 研 究 领 域 更 是 如 此 。 基 在
料库语 言学 将语 言的不对 称性 分布特 征清 楚地 展 现 在 人 们 面 前 : 部 分 书 面 文 章 的 9 % 由 40 0 大 5 0 至 50 0次 高 频 词 构 成 , 在 其 中 前 10 0个 高 频 0 而 0
语 料 库 对 促 进 译 者 良好 语 言 意 识 的培 养 有 非 常 重 要 的 作 用 。语 言 意 识 (a g a e a ae es 最 1n u g w rn s )
初 由 英 国诺 丁 汉 大 学 的 语 言 学 教 授 C re atr提 出 ,
他 认 为 8 % 的 外 语 交 际 不 是 发 生 在 本 族 语 者 和 0
第2 5卷 第 2期
V0 5 No 2 L2 .
基于语料库的汉日语词汇对译研究——以“特地”“特意”与“わざわざ”等词的翻译为例
基于语料库的汉日语词汇对译研究—以''特地”"特意”与等词的翻译为例◎石俊摘要:"特意""特地"与等词在词典或教学中,一般解释为相互对应,可以互译。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本文通过对中日对译语料库①的调查、统计和分析,考察中日两种语言中“特地"“特意"与“;等词的对应关系,探讨他们在使用方法、语义、语用及文化上的异同。
关键词:特地特意中日语料库对比分析一、问题的提起“特地”“特意”是现代汉语中一组常用同义副词。
无论吕叔湘的《现代汉语800词》②,还是近年出版的《现代汉语常用词汇表(草案)》③,均把这两个词作为最基本的常用词汇收录其中。
这两个词汇不仅频繁出现在中国国内的中小学语文教科书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级以上教材中,“特意”还被列为新HSK汉语水平考试5级所要求掌握的词汇。
与“特意"“特地”对应的日语词汇是“初芒力F'、“七<属日本语能力测试N3、N2级所要求的基本词汇,相信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对之并不陌生。
但我们常常会听到下面一些说法。
例如就曾有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满面笑曆地对自己的日本外教说道:X"今日C总空逹先生Q会1/、^来却被外教纠正道此处不应该使用学生不解,我们中国人不是常说“老师,我今天特意来看您”么?而且词典里就是这么解释的。
果然,在几乎所有的汉日•日汉词典中,都明确标注了“特地”“特意”的日语释义为,力芒力g,“特很多词典还罗列了相关用例。
如三省堂的《超級心沙中日辞典》中就有“鏈来看你。
/速逹君Q会Z乙来5”;讲谈社《中日辞典第三版》《岩波中国语辞典》《东方中国语辞典》等,也都有类似用例:“我是便意来看望你的。
/私君広会1/1来尢<7)疋。
”这位中国学生的“今日瓜业业先生人会1/、^来求。
尢。
”不就是完全根据辞典解释的照猫画虎么?还有就职于日本企业的中国员工亦因这个词,受过客户的提醒:X“OO会社①王-cTo矽泳様总J2自空:迎元卜乙参。
基于语料库的民俗文化词翻译方法研究——以广西民俗节庆名称为例
基于语料库的民俗文化词翻译方法研究——以广西民俗节庆名称为例作者:李晓滢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23期李晓滢(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530004)摘要:随着中国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少数民俗文化外宣翻译越来越重要。
本文以自建的民俗文化双语平行语料库为例,研究民俗节庆名的翻译方法,以此来进行民俗文化外宣翻译研究,促进民俗文化的对外交流。
关键词:语料库;民俗文化;节庆名称;翻译方法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156-02一、引言广西民间节庆繁多,大体一年之中,大节以十数,小节以百计,世人有“四季皆聚庆,无月不过节”的俗谚。
节庆的形式和内容多姿多彩,地方特色浓溢,民族特点鲜明,是广西各族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节庆有祭祀、时令、交游、纪庆等节会之别,涉及生产、生活、宗教、民族历史等方面的内容,或娱人,或娱祖,或娱神,或三者兼而有之。
广西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
其中壮族的歌节、瑶族的盘王节、苗族的苗年、侗族的冬节、仫佬族的依饭节、毛南族的分龙节、回族的库尔邦节、京族的哈节、彝族的跳公节、水族的端节等最具代表性。
这些节日因各民族的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传统差异而各展风韵,节俗迥异。
当今的许多传统节日,多姿多彩的歌舞文体活动已经成为节日的主题,既保留浓厚的民族传统,又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新的时代内容。
在国内的民俗文化翻译研究中,丁树德(1995)就民俗名称的英译进行了深入研究。
蒋红红(2007)提出要重视民俗翻译中的文化身份问题和不可替换性,并挖掘深层结构。
马慈祥(2009)就民俗文化词语的可译性提出翻译策略。
麦红宇等(2012)对广西民俗文化词典英译进行了案例分析。
在广西的对外开放和交流中,少数民族民俗节庆是对外宣传的重点,其中节庆名称的翻译就是外宣的名片。
本文将通过自建语料库分析广西少数民族民俗节庆名称的翻译方法,来进行民俗文化外宣翻译研究。
民俗文化的翻译方法及策略研究
民俗文化的翻译方法及策略研究民俗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翻译这种文化需要有专业性的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探讨民俗文化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一、翻译方法1、字面翻译法:字面翻译法是最基本的翻译方法,它是指直译源文译成目标语文。
但是,由于民俗文化涉及到很多民间语言和俚语,字面翻译往往会失去文化内涵和特色,甚至会产生误解。
因此,在翻译民俗文化时,不应过度使用字面翻译法。
2、意译翻译法:意译翻译是指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根据目标语文化的习惯和语境,以新的表达方式来呈现源文,体现了翻译的创造性和变通性。
在翻译民俗文化时,由于其独具特色且易于产生歧义,采用意译翻译法是非常必要的。
比如,汉语中有不少与动物有关的成语和语言习惯,在翻译成英语时,可采用关联词的方法来转化成习惯用语。
如“狐假虎威”可翻译为“a fox in sheep’s clothing”。
3、文化化翻译法:文化化翻译法是在翻译过程中通过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将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达方式相互转化的方式。
在翻译民俗文化时,需要多方面的考虑,如背景、信仰、宗教、习俗等。
比如,在翻译中国春节时,应用英文中“New Year’sDay”“Lunar New Year”等表达,以便让外国人更好地理解。
二、翻译策略1、采用拓展翻译:采用拓展翻译是指使用目标语言中与源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尽可能贴近其文化特色和内涵。
因此,在翻译民俗文化时,应该采用拓展翻译,降低翻译的难度和失误率。
2、避免过度文化化:过度的文化化不仅会降低翻译的可读性,也会使翻译的内容变得枯燥乏味。
因此,在翻译民俗文化时,需要适度发挥文化特色,但不应过度。
3、注意适当借译:适当借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较难翻译的词语或语句,选择具有相似内涵的目标语言词汇进行翻译。
如将“年糕”的翻译为“rice cake”。
总之,民俗文化的翻译需要结合源文的特点和目标语文化的习俗和语言特点,采用多种翻译方法和策略,以尽可能地传达源文原意及其文化内涵。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文化负载词汇英译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文化负载词汇英译研究[本文为2015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项目“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文化负载词汇研究---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项目编号:201510332069X)部分研究成果。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文化负载词汇研究”(2014SJB554)。
]摘要:本研究以德国功能目的论为依据,探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国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方法。
研究采用语料库检索工具Antconc3.2,通过国务院官网2015年《报告》(英文版)报道和中央编译局2015年《报告》重要术语发布建立两个小型语料库。
结果发现,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词汇具有:实词使用量大、动词名词化显著和解释性名词具有中国特色的特征。
通过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文本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报告》英译是有明确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国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应遵循“目的法则”,灵活多样地采取直译、直译+增译、意译相结合的翻译方法,以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语料库;文化负载词;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功能目的论;英译一、引言随着自身的全球化和本土化,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日渐与源文化分离,不断产生区域变体,中国英语就是英语在中国本土化之后的使用变体。
葛传?耍?1980:91-93)提出,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通过英译、借译及语义再生诸多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或语篇。
汪榕培(1991:1-8)肯定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的,国际著名语言类期刊“World Englishes ”2002年第2期也曾集中刊发了15篇中国英语研究方面的论文,可见,中国英语研究也成为世界英语变体研究的热点之一。
金惠康(2003:72-79)认为,中国英语是介绍华夏文明的桥梁,能填补词汇空白、文化空白和中国意念的空白。
这些空白标志着中国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组和短语,即中国文化负载词,从中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风土人情。
语料库在翻译实践和研究中的应用方式和作用
语料库在翻译实践和研究中的应用方式和作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强,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语料库作为翻译实践中的重要资源,可以为翻译提供丰富的语言数据和信息。
本文将探讨语料库在翻译实践和研究中的应用方式和作用。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3篇《语料库在翻译实践和研究中的应用方式和作用》,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料库在翻译实践和研究中的应用方式和作用》篇1一、引言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语言、文化和语境有深入的了解。
语料库作为一种收集、存储、管理和分析语言数据的工具,可以为翻译提供丰富的语言数据和信息,有助于提高翻译质量、促进翻译研究。
二、语料库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方式1. 术语库建设:术语是翻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些专业领域的翻译,术语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语料库可以通过收集和整理大量的专业语料,建立术语库,为翻译人员提供准确的术语翻译。
2. 机器翻译:机器翻译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方法进行自动化翻译的过程。
语料库可以为机器翻译系统提供训练数据,以提高其翻译质量和准确性。
3. 翻译记忆库:翻译记忆库是一种收集、存储和管理翻译单元的数据库,可以帮助翻译人员快速找到已经翻译过的相似句子,提高翻译效率和准确性。
4. 语言资源库:语料库可以收集和整理各种语言资源,如词典、语法规则、语音数据等,为翻译人员提供全面的语言知识支持。
三、语料库在翻译研究中的作用1. 语言学研究:语料库可以为语言学研究提供大量的语言数据,帮助学者们深入研究语言的结构、语法规则、语义变化等。
2. 翻译学研究:语料库可以为翻译学研究提供实际的语言数据,帮助学者们研究翻译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如翻译策略、翻译质量评估等。
3. 文学研究:语料库可以为文学研究提供大量的文学作品和翻译作品,帮助学者们深入研究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历史和风格等问题。
综上所述,语料库在翻译实践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方式和作用。
基于语料库的《江格尔》词语汉译探究——以《布和蒙根希格西力格的婚礼》一部为例
基于语料库的《江格尔》词语汉译探究——以《布和蒙根希
格西力格的婚礼》一部为例
宝乐尔
【期刊名称】《今古文创》
【年(卷),期】2024()16
【摘要】《江格尔》是我国三大史诗之一,《江格尔》的汉译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交流、交往、交融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江格尔》的词语翻译是翻译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之一,在对原文的理解和对译文的表达中词义的理解和译文词语选择至关重要。
基于语料库研究方法,对黑勒、丁师浩汉译的《布和蒙根希格西力格的婚礼》一部的词语翻译方法进行统计与分析后得知,译者灵活运用了各种翻译方法,用恰当的词语准确再现了原文词语含义。
【总页数】4页(P104-106)
【作者】宝乐尔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
【相关文献】
1.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开始类词语的语言差异性探究——以start,begin和开始为例
2.关于布和贺希格用文化扶持民族的思想及其实践(蒙文)
3.文化翻译视角下《江格尔》中文化特色词的英译探究——以色道尔吉的汉译本为例
4.基于语料库的译者
风格研究
——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两译本四字格汉译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民俗文化的翻译方法及策略研究
民俗文化的翻译方法及策略研究民俗文化是特定地区、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及文化交流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其内容包括习俗、礼仪、信仰、节日等方面。
在翻译民俗文化时,需要注意其独特性及文化背景的影响,下面从翻译方法和策略两个方面来探讨民俗文化的翻译。
一、翻译方法1、文化语境翻译法在翻译民俗文化时,需要将其置于文化语境中进行翻译。
比如,中国的清明节、中秋节在翻译成英语时,可以使用文化语境翻译法,即采用直译或者译名加说明的方式,使得翻译后的意思更加准确、可理解。
例如:清明节:Tomb-Sweeping Day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在将民俗文化翻译成外文时,需要将其内容进行文化的转换。
比如,将中国的龙舟节翻译成英文时,可以采用“Dragon Boat Festival”或者“Duanwu Festival”(即巧克力节)等方式,它们虽然不是直接的翻译,但是可以更好的传达出其文化内涵。
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 / Duanwu Festival在翻译民俗文化时,可以使用比喻翻译法。
比如,在将中国的七夕节翻译成英文时,可以使用“Chinese Valentine’s Day”来表达它的爱情主题。
这样的翻译不仅可以让外国人更好地理解,同时也可以传达出其文化内涵。
七夕节:Chinese Valentine's Day二、翻译策略1、充分了解文化内涵在翻译民俗文化时,需要充分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比如,在翻译中国的春节时,需要了解其源远流长、寓意深刻的文化背景以及其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这样才能将其翻译得更加准确、完整、充分。
2、注意词汇的贴切性3、考虑人群的背景在翻译民俗文化时,需要考虑目标人群的语言背景和文化水平,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生僻的词汇,否则可能导致翻译不准确,影响传播效果。
比如,在将中国的“棕榈节”翻译成外文时,应该选择“Palm Sunday”而不是“Yunhe Festival”(云和节),因为后者难以理解,外国人一般不会知道。
民俗文化的翻译方法及策略研究
民俗文化的翻译方法及策略研究引言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传统习俗、习惯和传统文化的集合体,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和民族特色。
在全球化的今天,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对民俗文化的翻译工作也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民俗文化的翻译方法及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民俗文化翻译的特点和挑战1. 多样性: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民俗文化存在着丰富多彩的特点,包括节庆、风俗、传统技艺等。
由于文化语境的不同,这些民俗文化往往难以直接翻译成其他语言。
2. 传承性:民俗文化承载着历史和传统,翻译时需要考虑如何准确传达文化内涵,以保持其原有的历史价值和传承意义。
3. 情感性:许多民俗文化与人们的情感、信仰紧密相关,翻译时需要将这些情感因素完整地传达出来,以获得读者的共鸣和理解。
二、民俗文化翻译方法1. 直译法:对于一些直接可理解的民俗文化内容,可以采用直译法,逐字逐句地翻译成目标语言。
这种方法能够较好地保持原文的语言特色和情感色彩。
2. 归化和异化:归化是指在翻译时尽量使目标语言读者能够理解产生源语文化的现象,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文化的习惯和喜好。
异化则是尝试保留源语的文化特色和风格,使译文更贴近源语文化。
在民俗文化翻译中,需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
3. 文化调整:在民俗文化翻译中,有时需要根据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水平进行适当的文化调整,以使其更易接受和理解。
三、民俗文化翻译策略1. 语言水平的提升:民俗文化翻译者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翻译技巧,以确保准确传达源语文化的细微差别和特殊含义。
2. 文化积累和理解:熟悉源语文化和习俗对民俗文化翻译者来说至关重要,只有深入了解源语文化,才能准确理解和传达其中的文化内涵。
3. 多种途径的参考:民俗文化翻译者在翻译时可以参考各种文献资料、音频视频资料等多种途径,以充实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质量。
4. 全面沟通和协作:在民俗文化翻译工作中,翻译者需要与相关专家和文化传承者进行全面沟通和协作,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中国春节民俗文化及汉英翻译方法探析
54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0年第24期总第831期No.24,2020Total of 8311春节的起源阴历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
春节是阴历新年的第一天,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春节起源于中国原始社会的“腊祭”。
据说腊祭当天,人们杀猪、准备好祭品,以祈求明年风调雨顺。
《中国民间信仰风俗辞典》解释:“腊即岁终祭众神之名,因而春节乃是由一年农事毕后为报答神的恩赐而来[2]。
至于“春节”一名,最早见于《后汉书杨震》:“又冬无宿雪,春节未雨,百僚焦心。
”古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里对 “年”下定义:“年,谷熟也”。
秦始皇统一后,改用颛顼历,以建亥孟冬之月(阴历十月)的初为“年”。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相沿秦朝颛顼历,以阴历十月月朔为“年”。
汉武帝时,因为多次改历,历法呈现“朔晦月见,弦满望高”(《汉书·律历志》)的庞杂征象,他便命司马迁、落下闳、邓同等人改《颛顼历》,以农历为根据,另作《太始历》,正月初一为“年”。
由此正月初一为春节的习俗就由此确定。
春节的最早含义,一是庆丰收,《诗经·豳风七月》就记载了西周时期的“年节”活动。
先民们在新年(十一月月朔)到来之际,拿出用枣和稻酿造的醪酒,白叟喝了会健康长寿。
为庆祝一年的收获和新一年的到来,人们捧上两樽美酒,杀上只羊,抬上公堂,高举牛角杯,同声祝贺:“万寿无疆!”二是祭祖,《诗经周颂康年》就保存了秋收后祭祖的情形:“丰年多黍多徐,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熏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用丰收的五谷酿成酒和醴,再加上百种丰厚的祭品,祭祀先祖先妣和神灵,让列祖和神灵的恩泽遍施人间,永保农业丰收。
2中国春节民俗文化及其汉英翻译方法探析2.1拜年——Spring Festival’s Greeting与亲朋好友拜年是春节文化习俗之一,是国人表达祝福的一种方式。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文化负载词汇英译研究
结果与现有研究的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
将评估结果与现有研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翻译质量与 翻译策略、目标语言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关系。
分析
对对比分析的结果进行深入探讨,总结中国文化负载词 汇英译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和建议。
06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文化负载词汇英译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主要发现与结论
Chen, X., & Li, Y. (2018). A corpusbased approach to translating Chinese loanwords. Journal of Language, Culture & Translation, 13(2), 147-164.
THANKS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中国文化的崛起,中国文 化负载词汇的题有助于推动 中西方文化交流,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
3
语料库作为一种大规模的真实语言数据集合, 为研究中国文化负载词汇英译提供了有力支持 。
研究目的与方法
01
通过语料库方法,系统研究中国文化负载词汇的英译规律、特 点及问题。
0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Wang, Y., & Zhang, M. (2019). A corpus-based study of Chinese loanwords in English. Corpus Linguistics & Translation Studies, 15(1), 7-25.
针对中国文化负载词汇英译中存在的 问题和难点,建议翻译者加强对文化 差异和语言习惯的了解和掌握,采用 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建议在翻译过程中注重对原文内涵的 准确传达,同时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 接受度和理解度,避免出现歧义和误 解。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文化负载词汇英译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文化负载词汇英译研究负载词汇是指在特定语境中,有特定含义且难以直接翻译的词汇。
在
翻译过程中,理解和准确传达负载词汇的意义至关重要。
由于中国文化的
独特性和复杂性,其中包含了许多负载词汇,这为翻译工作带来了挑战。
通过使用语料库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可以收集大量的实际语言使用情况,包括不同语境下的负载词汇的使用。
通过分析这些语料库数据,研究
人员可以了解负载词汇的用法,上下文和相关搭配,从而更好地理解和翻
译负载词汇。
此外,通过研究语料库中的负载词汇,可以识别其中的一些文化内涵
和背景知识。
这些文化内涵对于准确理解和传达负载词汇的意义至关重要。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语料库研究的结果来辅助翻译,
并提供更准确和恰当的英文译文。
总而言之,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文化负载词汇英译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
实际语言使用情况,帮助研究人员理解和翻译中国文化中的负载词汇,并
提供准确和恰当的英文译文。
这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语料库的民俗文化词翻译方法研究
XX:1674-9324(20XX)23-0156-02
一、引言
广西民间节庆繁多,大体一年之中,大节以十数,小节以百计,世人有“四季皆聚庆,无月不过节”的俗谚。
节庆的形式和内容多姿多彩,地方特色浓溢,民族特点鲜亮,是广西各族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节庆有祭祀、时令、交游、纪庆等节会之别,涉及生产、生活、宗教、民族历史等方面的内容,或娱人,或娱祖,或娱神,或三者兼而有之。
广西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
其中壮族的歌节、瑶族的盘王节、苗族的苗年、侗族的冬节、仫佬族的依饭节、毛南族的分龙节、回族的库尔邦节、京族的哈节、彝族的跳公节、水族的端节等最具代表性。
这些节日因各民族的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传统差异而各展风韵,节俗迥异。
当今的许多传统节日,多姿多彩的歌舞文体活动已经成为节日的主题,既保留浓厚的民族传统,又有鲜亮的社会主义新的时代内容。
在国内的民俗文化翻译研究中,丁树德(1995)就民俗名称的英译进行了深入研究。
蒋红红(20XX)提出要重视民俗翻译中的文化身份问题和不可替换性,并挖掘深层结构。
马慈爱(20XX)就民俗文化词语的可译性提出翻译策略。
麦红宇等(20XX)对广西民俗文化词典英译进行了案例分析。
在广西的对外开放和交流中,少数民族民俗节庆是对外宣传的重点,其中
节庆名称的翻译就是外宣的名片。
本文将通过自建语料库分析广西少数民族民俗节庆名称的翻译方法,来进行民俗文化外宣翻译研究。
二、基于语料库的民俗节庆词翻译研究
严复先生语:“一名之立,旬月踟蹰。
”翻译的基本方法是直译和意译。
然而,通过自建语料库的统计,作为专有名词的民俗节庆名词的翻译方法基本为两种:音译法和直译法,意译法却很少采纳。
1.音译法。
仫佬族的依饭节译为Yifn Festivl。
依饭节又称“敬依饭公爷”,是仫佬族祭祖、祭神及庆丰收、保人畜的盛大传统节日。
“依饭”是仫佬族的祖先名,为专有名词,可以采纳音译方法进行英译。
盘王节是瑶族RM纪念祖先的盛大传统节日,译为Pnwng Festivl和King of Pn Festivl。
瑶族崇奉“盘王”或“盘古王”为本民族的开山始祖,所以盘王的“王”不是一般的姓名,而是“King”,不应简单音译为Pnwng。
建议音译加直译为King of Pn Festivl。
广西巴马县的瑶族分支――布努瑶,每年的农历5月29日,他们都要欢度名为“祝著”的节日,祝著是瑶语“达努”的译音,它是瑶族RM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自宋代开始沿袭至今。
1986年广西民族事务委员会根据瑶族RM意愿将此节日名称改为“祝著”节,祝著节又称“达努节”、“瑶年”。
其译名为Zhuzhu Dy 和Dnu Festivl。
其实,如果意译为the Yo’s New Yer更能达
意。
京族的唱哈节译为Chngh Festivl。
哈节是京族RM一年之中最盛大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
“哈”或“唱哈”,京语即唱歌之意。
哈节就是歌节。
所以,如果唱哈节音译为“Chngh Festivl”,未免过于简单粗暴。
可译为Folk Songs Festivl或者Folk-singing Festivl。
仫佬族走坡节译为Zoupo Fir,是青年男女传统社交的节日,因节日活动的地点多在绿坡秀岭上而得名。
走坡节是仫佬族传统的青年男女聚会唱歌、寻找知音而进行社交活动的一种形式,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是仫佬族传统文化的映照。
苗族跳坡节译为Tiopo Fir,苗语称“欧陶”(跳坡),因节会在坡场举行而得名。
苗族跳坡节和仫佬族走坡节一样,是传统社交节日,不过不限年龄大小。
音译不能体现走坡节和跳坡节的内涵和意义,直译的方式也让人摸不着头脑,不如意译为Socil Festivl。
跳公节音译为Tiogong Festivl,它是居住在那坡县桂滇交界地带彝族RM一年之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跳公节一般要过三天,内容主要是祭天地、祭祖先、祭山神、讲本民族历史、唱歌跳舞、吃菜喝酒等。
有一个盛大场面是不可少的,那就是在舞坪上举行的集体舞蹈。
由于跳公节点内容丰富,很难用简短的词去涵盖,所以直译或意译都不如用音译法。
2.直译法。
经语料库检索,牛魂节有两种译法:Ox-soul Festivl和Cttle Soul Festivl。
牛魂节是壮、侗、仫佬、仡佬等
民族祭祀牛神的传统节日。
“cttle”一词是对牛的总称,意为“牛群”。
牛神应为单数,所以cttle不合适。
英文没有单独的对牛的统称,具体有ox,bull,cow等。
Ox意为“阉牛”,bull意为“雄性公牛”,cow意为“母牛”。
为传达积极、正面价值,牛魂节译为“Bull-soul Festivl”更为恰当。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壮族的三月三歌节,亦称三月歌圩,译为Singing Festivl和Double Three Festivl。
壮族的“圩”指的是村子的集市或集会,所以三月歌圩意为农历三月初三的民歌集会。
因为ZG的某些传统节日固定在某个阴历日子上,人们常常会用阴历日子来指称节日,如我国的另一个传统节日八月十五中秋节,其直译为Mid-utumn Festivl,而不是“the 15th of ugust in the Chinese lunr clendr”,太长的译法不利于文化宣传,也不容易为外国人接受。
因此,Double Three Festivl不能很好地表意,不是一个适宜的译法。
壮族歌圩可直译为Zhung Singing Festivl或者Zhung Song Festivl。
毛南族的分龙节译为Drgon Seprting Dy。
龙也是毛南族的民族图腾,因此,龙的形象、龙的影响在毛南族RM生活中无处不存在。
它是毛南族一年一度祭祀龙的传统大节。
人们认为,每年夏至后的头一个辰(龙)日是水龙分开之日,水龙分开就难得风调雨顺,所以要在分龙这一天祭神保禾苗,沿袭下来成为传统的农业祭祀节,称为分龙节。
苗年,苗语称“能酿”,是苗族RM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侗
年又称“吃冬”节,是侗族的大节,其盛大程度仅次于春节。
苗年和侗年分别直译为the Mio’s New Yer和the Dong’s New Yer,简洁明了。
三、结语
民俗节庆名称的翻译是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变通,才能有效地进行对外宣传。
利用语料库进行翻译研究,相比传统方法来说有许多优势,如:检索方便,例证丰富,信息量大。
通过语料库的统计,发现在一般翻译中最常用的翻译方法为直译和意译。
而在民俗节庆名称中最常用的翻译方法却是音译和直译。
同时,用语料库进行民俗文化词翻译研究,还需考察历史性、民族性、文化性等因素。
总之,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自建民俗文化平行语料库并进行翻译研究,为开展民俗文化研究提供便利条件,更好地推动民俗文化的外宣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