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生命的家园——萧红《祖父的园子》主题内涵
《祖父的园子》优秀读后感范文(精选14篇)
《祖父的园子》优秀读后感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祖父的园子》优秀读后感范文(精选1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祖父的园子》优秀读后感1那毛茸茸、圆滚滚的蜜蜂,那天真可爱的“我”,那明晃晃的院子,那慈祥可爱的“外祖父”,正如萧红所说,这座园子,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她的骨子里。
这园子是祖父的园子,有着蜜蜂、蜻蜓、蝴蝶、蚂蚱。
金色的蜻蜓,绿色的蚂蚱,带着金粉的大红蝴蝶,满身绒毛的蜜蜂。
这座花园新鲜漂亮,有那一棵来风,先呼叫;来雨,会冒烟的大榆树。
小萧红跟着祖父干着活,脸上似乎浮现出了无限的笑容,快乐地手舞足蹈,快乐的地割着狗尾草,快乐地拿着水瓢洒水,鲜亮的园子处处充斥着她的欢笑。
这座有着“乡村味”的园子抓住了我的心,引人入胜,迫不及待地使我想读下去。
可爱的小萧红,在园子内任意地与昆虫、动物一起快乐地相处着,带着金粉的大红蝴蝶,小毛球似的蜜蜂……无论她怎么玩耍,都有一个爱他的爷爷。
在萧红割下了谷子,留下了狗尾草时,他的爷爷不仅没有责怪她,反而与她一起分析着谷子与狗尾草,这是来源于大自然的知识,在课本上是不到的,萧红从小生长在长大自然中,大自然便传授了他一本书,这本书拥有着奇特的知识与美丽的插画。
萧红的爷爷是一个充满着智慧的爷爷,他为了给自己的外孙女得到一个快乐的童年,让他任意的释放孩童的本性,获得快乐,获得自由,不受拘束。
当得知外孙女干了一件“好事”时,不仅没有责怪,反而悉心教导,使他辨别哪个是谷子,哪个是狗尾草。
萧红的童年,是天真快乐的,园子里充满了欢笑,编织成了一个个故事,一本本书,萧红的童年虽普通,但欢乐,虽平凡,但难忘。
《祖父的园子》优秀读后感2在莎士比亚的眼里,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在列宁的眼里,书籍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近期我读了萧红的文章,《祖父的园子》,作者在不到32年的生命里,留下了近70万字的创作,刚柔并济的语言风格,独特的写作视角和巧妙的行文结构,对后世产生一定影响。
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课文理解
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课文理解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课文理解《祖父的园子》是我们学的一篇语文课文,描写了作者怀念童年的自由快乐,思念慈爱的祖父和园子,让我们更加珍惜童年生活的故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课文理解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1、文章开头的描写:“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提示: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我”对它们非常喜爱;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等等。
2、你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有趣?说说为什么?提示:⑴、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有的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踢飞了。
明确:“我”爱祖父的模仿行为;“我”的举止很天真、幼稚;“我”的举止很可爱;等等。
⑵、其实哪里是铲;……把狗尾巴当做谷穗留着。
明确:“伏在”“乱勾”,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把“谷穗”割掉,把“狗尾巴”留着,这样的举止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干的傻事;等等。
⑶、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
明确:“我”“见异思迁”,是“我”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都非常喜爱的缘故,这样的事情,在孩子中间是经常发生,读了这样的句子,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等等。
⑷、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明确:“我”很天真、顽皮;祖父对我十分宽容、喜爱和呵护;“我”在园子里十分自由快乐等等。
3、作者为什么能把文章写得这样有趣?提示:作者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哪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把孩子的天真、顽皮写出来,具有真情实感。
作者写得很具体,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描写的具体生动,使我们好像就看到“我”一样。
祖父的园子课文主要内容概括讲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课文主要内容概括讲了什么全篇用轻快、优美的文笔展现了祖父园子的勃勃生机,通过描写“我”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等劳作游戏,表现出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对自由纯真生活的向往。
《祖父的园子》主要内容祖父的园子是五彩缤纷,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
种类繁多,五颜六色的昆虫,在园子里飞翔、蹦跳、嬉戏;五光十色,形态各异的花花草草,泛着淡淡的幽香,争奇斗艳的开放;高大挺秀,粗壮坚强的大榆树,在阳光下,闪着金光,活力四射。
在这样美丽的园子中,跟着祖父四处转悠。
祖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但其实,“我”不是在劳作,而是在胡闹。
“我”拿着锄头的“头”铲地,不过是在地上乱钩一阵。
“我”分不清哪个是苗,哪个是草,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草当做谷穗留着。
祖父的园子是色彩明丽的园子,自由的园子,快乐的园子,“我”也是自由的,快乐的。
祖父的爱是暖融融的,像阳光一样的,那么温暖,柔和。
作者在童话般的园子中度过童年,在美丽的大自然中生活,在祖父浓浓的、暖暖的爱中成长,使我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萧红简介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
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
她的作品虽没有直接描述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悟的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她把“人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的呼唤”。
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应该说直接影响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的是萧军的出现,并走进了她的生活。
《祖父的园子》
作者介绍
萧红
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张迺莹,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经历
她曾与萧军等人创办《跋涉》杂志,参与反帝爱国运动,后流亡至*等地,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创作背景
个人经历
萧红在童年时期与祖父一起生活,对园子有着深刻的记忆和感情,这也成为她创 作的重要素材。
社会背景
作品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和城市化冲击,表达了对传统生活方式的 怀念和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光的作品。它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祖父的深厚感情。
02 03
作品特色
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园子里的花草、昆 虫、小鸟等自然元素,以及作者与祖父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这些 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童趣和温情的画卷。
作品结构
作品采用回忆录的形式,以时间为线索,通过作者的视角,将读者带 入她与祖父在园子里的日常生活。每个章节都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关 联,形成了完整的叙事结构。
பைடு நூலகம்
02
故事情节
人物关系
主人公:小英子 主要关系:小英子与祖父、小英子与玩伴们 次要关系:小英子与邻居、小英子与村里人
故事发展
开头
小英子搬到农村,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 奇和兴奋。
高潮
小英子误食了野果,中毒并得到祖父的照 顾。
发展
小英子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学会了采摘 和种植,与玩伴们一起捉迷藏、摘果子。
丰富文学题材
作品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绘,拓展了文学题材 的范围,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素材 和灵感。
创新写作手法
作品运用了新颖的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为后 来的作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促进了文学的创 新与发展。
对个人的启示与思考
《我和祖父的园子》赏析
038 I阅读鉴赏I《我和祖父的园子》赏析◎黄凌《我和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 河传》,作者从儿童的视角,记述自己的童年,重点 描写了家里的园子,是祖父的园子,也是作者的后 花园。
《我和祖父的园子》用诗一样的语言,带我们 走进具有童话色彩的、漂亮的、明丽的园子,通过园 子,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和对亲人的怀念。
―、现实的花园《我和祖父的园子》中的花园是有故事的花园,描述了作者和祖父的亲情。
祖父慈祥温和,孙女调,祖孙园中自自生活,,了的。
园中祖父 孙女白菜,栽花,浇水等,作者的童年里,这都是作,是童年的 ,是。
、,是童年的 ,是童年生活的重 ,也是 的源。
了,园子里 。
作者慈的祖父,园子中,和自。
祖父了作者 的耐心和 ,了作者 的自,放飞子的 。
正是 祖父的爱,使作者 自的童年。
达 描写 了诗 和 ,语言 ,子的调,人 的f 。
这 中有花、有 、有 、有 、有 的影子、有 的光芒,这个园子是 漂亮的,是明 的,了生机和活力。
园中的一都是自由的,作者的童年也是自的。
是园中的一 ,作者的童年,作者 。
这 自的,就是作者 的源泉,也是温的陪伴。
一切是自的,的,是 色彩的。
作者 描写中 ,生,具有的美和 的色彩。
园中有色、色 、色和黄色和白色蝶、空是蓝悠悠 的,自然情致。
园中 童趣、自和。
祖父和孙女的一言一行,园中的花草虫叶,都情趣中 童真,语言浅显但不单调。
的大自然中,童的纯真中,载诗情,及亲情。
通过作者的字能够的意象和情怀。
二、心灵的花园《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题目是眼,从题目 中就能够进入与字的对话中,逐渐体验描述的情 境。
园子是题目中的关键词,我和祖父是修饰成。
园子是“我”和祖父的自由空间,是“我”和祖父共有的、共融的,是属于“我”的童年记忆。
园子凝聚 “我”和祖父的亲情,是 嬉的地方,也是我们的精神寄托。
从题目入手,与作者对话,不难解读出 中描述的是一个充满童趣、亲情的 花园,而仅仅是一个果园、花园或者菜园。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课文详细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课文详细分析《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优秀课文,由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萧红所作。
以下是对这篇课文的详细分析:一、作者与背景•作者介绍: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
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等。
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生死场》等。
•创作背景:萧红自幼失去母亲,父亲冷酷暴戾,再婚后对萧红基本不闻不问。
在寂寞的童年里,只有年迈的祖父给她疼爱和温暖,让她感受到人间的温情。
这篇作品通过回忆童年时代在祖父园子里度过的快乐时光,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浓浓亲情的眷恋,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向往。
•二、课文内容详解课文共有20个小自然段,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描述了园子里的昆虫和树木。
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各种颜色鲜艳的蝴蝶、金色的蜻蜓、绿色的蚂蚱,还有嗡嗡飞舞的蜜蜂,构成了一幅色彩丰富、生动有趣的画面。
花园中还有一棵樱桃树和一棵李子树,但这两棵树因不结果子而显得不那么显眼,更显得园子里的大榆树的高大和活力。
•第二部分(4-15自然段):具体叙述了“我”和祖父在园子里一起劳动、玩耍的情景。
这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通过具体的情节和生动的细节,展示了“我”和祖父之间的深厚感情,以及“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祖父戴大草帽,“我”戴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种小白菜时,“我”在后边用脚溜平土窝,但往往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祖父铲地时,“我”也拿着锄头乱钩一阵,还常常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这些细节生动地刻画出了“我”儿时的天真烂漫和祖父的慈爱宽容。
•第三部分(16-20自然段):描述了园子里的动物、植物以及人的和谐相处,一切都可以自由自在地活动和成长。
这部分进一步强调了园子的自由和快乐,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祖父的园子》知识点
《祖父的园子》知识点
一、主题思想:
1.尊重传统:在故事中,作者通过描绘祖父耕种园子的情景,表达了
对祖父一代人传统劳动精神的敬意和怀念。
二、自然描写:
1.花木植被:园子里植被茂盛,有大片菜地、竹林和果树,牡丹花、
桃花等,形成了一幅自然风景的画面。
3.自然景观:园子中还有河流、亭台和竹篱,构成了一个和谐美好、
充满灵性的自然环境。
三、语言特点:
1.形象生动:作者用细腻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园子的自然景色和农耕
生活的细节,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作者心中的园子的美好与意境。
四、情感表达:
1.祖孙情深:通过描写和祖父一起度过的时光,作者表达了儿时与祖
父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祖父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五、意义及价值:
1.传统文化的弘扬:《祖父的园子》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劳动精神、家庭观念和爱国情怀的传承和弘扬,对于传统文化的价值保护和发扬具有
重要意义。
2.向往美好生活:《祖父的园子》通过对园子中小片幸福时光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启示了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幸福
的追逐。
3.怀旧念家情怀:通过对童年时光和家庭温暖的追忆,揭示了人们对
家庭情感、亲情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对于引发读者对亲情和家庭的思考和
关注有着积极的影响。
《祖父的园子》读后感8篇
《祖父的园子》读后感8篇篇一:《祖父的园子》读后感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叫做《祖父的园子》。
表达出她幸福、快乐的心情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篇二:祖父的园子读后感我也想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篇三:《祖父的园子》读后感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是萧红著名女作家写的《祖父的园子》,就写下了读后感!读完这,让我想起我童年中那几段美好的回忆。
篇四:《祖父的园子》读后感这篇课文来自萧红的《呼兰河传》。
着篇文章表现了亲近自然景物,亲近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寄托了对故乡的怀念,对自由纯真的生活的向往。
篇五:读《祖父的园子》有感前几天,我学了《祖父的园子》这一课,读完后,我多么羡慕祖父园子里的植物和祖父的小孙女。
这篇文章里最令人羡慕的地方就是园子里,大自然的美和植物自由了。
倭瓜想爬上架,爬上房,没有人管它。
黄瓜愿开一朵花,愿结一个瓜,也没有人管。
玉米想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说想长到天上去,也没有人管它们在祖父的园子里是多么惬意。
女孩儿也一样,在祖父的园子里就算把谷子当狗尾草割掉也没事儿,祖父是多么爱她。
而我们呢天天作业多得很,做事有一点不对就会遭到指责,我们一点儿自由也没有。
作业负担只是语文、英语之类的都够受了,还有科学作业,成天都不能出去玩儿。
周末,只要我爸爸一说出去玩儿,我就立刻拒绝了,因为还有作业等着我做呢,我多么想出去痛痛快快的玩儿啊!篇六:祖父的园子读后感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题目叫做:《祖父的园子》。
学完这篇课文,我感受颇深。
这篇课文主要讲: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都有。
这花园原来是果园。
每天,祖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由于我铲地,把狗尾草留到了地里,而祖父教我分辨了谷子和狗尾草。
而我心不在焉的听完后,就去玩别的了。
在我的眼里,什么都是活的。
我在这自由的地方,度过了我的童年。
是呀!在童年中我们一定有很多的有趣好玩的事情,把不值当成不直;把洗面奶当成牛奶;把验铁的铁当成吸铁石能够吸上的铁这些虽然很幼稚、很天真,但是这些事情也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祖父的园子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祖父的园子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祖父的园子》的中心思想:祖父的园子中心思想: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跟随祖父在院子里劳动的情景,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
本文通过对祖父的园子里的景物和我在其中的活动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
课文重点描写了作者童年时在祖父的园中自由自在的生活。
祖父的园子课文的主要内容《祖父的园子》的中心思想1、祖父的园子中心思想: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跟随祖父在院子里劳动的情景,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
2、本文通过对祖父的园子里的景物和我在其中的活动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
3、课文重点描写了作者童年时在祖父的园中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祖父园中嬉戏玩耍,捉昆虫,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当然这都不是真正的劳作,而是“乱闹”,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
4、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
他给了孩子完全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
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
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祖父的园子》的赏析《祖父的园子》选自《呼兰河传》,也是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下册的课文。
全文讲述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以诗意的语言展现了祖父的园子,以及作者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
文字里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
作者简介《祖父的园子》作者是萧红,她是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除此之外,她的代表作还有《马伯乐》、《呼兰河传》、《跋涉》等。
华兴孙英贤《祖父的园子》课文赏析
一座充满爱的精神家园------《祖父的园子》赏析哈尔滨市华兴小学孙英贤《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萧红写的一篇文章。
每次读萧红的作品都能百读不厌,只有她才是最了解孩子的心,也只有她的作品最能吸引小读者。
萧红的一生是那样的悲苦,8岁就失去了母亲,因为她是个女孩子而受到父亲的歧视,继母更是非常的不喜欢她,可以说萧红就是在这样可怜的阴影中逐渐长大,可以说是一生悲苦,举目无亲,只在人世间走过了三十多个春秋。
但是萧红却在慈祥、仁爱的祖父那里享受到了人间所有的快乐,享受到了什么才是爱。
以至于在人生的坎坷经历中或面对逃亡,或面对饥饿,或面对苦难,或是再大的不幸,祖父的爱就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她,所以在《呼兰河传》深情的写下了“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了憎恶与冰冷之外,还有温暖与爱。
所以我就向这温暖与爱的方面,怀着永远的憧憬和追求。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美丽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卷,画里有小树,有小花,有庄稼,有蜻蜓,有风,有雨,有鸟,有虫子,甚至还有太阳光芒和云朵的影子,就像课文中说的那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
祖父的园子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有灵气的,最重要的是一切都是那么自由自在,无所拘束。
所有生灵,辟如小花,小草,小鸟,有树,小蜻蜓,小倭瓜,小蝴蝶,这些都是有生命的,就像课文中写到的那样:“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飞上天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
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此时便可以向学生们提问,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是自由的,学生们便会畅所欲言:书本是自由的,课桌是自由的,手是自由的,我的心也是自由的,连窗户也变成了自由的……课文重点写了萧红在园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
祖父的园子读后感
祖父的园子读后感祖父的园子读后感(精选28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祖父的园子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祖父的园子读后感篇1文章中孩子的祖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蜂子、蝴蝶、蜻蜓、蚂蚱,还有各式各样的植物,樱桃树、榆树、李子树、狗尾草……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这园中,有快乐的童年,有祖父陪伴的美好时光。
我慢慢地读,细细地品,仿佛看到了在一个果蔬飘香的大花园中有一个孩子跟在祖父身后铲地、浇菜,时而孩子和祖父谈笑风生,时而孩子拿着水瓢,舀起水,拼尽力气往天上一扬,大声喊道:“下雨了,下雨了。
”我能够透过文字感受到孩子心中的快乐。
这种快乐是大花园中的自然景象和爷爷的疼爱带给他的。
其中有一段我很喜欢:“都是自由的……黄瓜愿意开一个黄花,就开一个黄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我爱这种自由自在的感觉。
我的童年正是这样,有一个温暖的家,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我的疼爱,有足够让我自由成长的空间。
我如同文章中的孩子一样,爱我的家,爱我的家人。
祖父的园子读后感篇2你可能去过很多园子。
但你知道有个园子的孩子可以自由的在地上玩儿吗?你知道有个园子可以无拘无束的玩儿都不会挨批评吗?你知道有个园子里充满了欢乐吗?这个园子就是祖父的园子,萧红在园子中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
萧红的园子里有自由的花草和昆虫动物。
萧红每天和祖父一起锄地、种白菜,但她每次总是“瞎玩”的帮助祖父干活。
我认为萧红有点淘气。
可这不就是小孩子该有的天性吗?但祖父却不说萧红,因为她没有干让人无法接受的事。
我觉得祖父做的对,没有必要去打破这个天性。
萧红在园子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想想就想进入萧红的园子里。
有一个和祖父一样慈爱的人。
我“无法无天”地玩,可这能实现吗?萧红是一个充满童真和童趣的人,因为她有一位宠爱她的祖父。
我认为萧红是个自由自在的孩子,就因为祖父爱着她。
主题阅读:《祖父和我》赏析
《祖父的园子》赏析《祖父的园子》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
不少研究者提出的作品所流露的那种“孤寂与苦闷”的情怀,其实也可以从这一角度予以理解。
萧红幼年丧母,父亲冷酷暴戾,再婚后基本上对萧红不闻不问。
萧红自小就缺乏父母的关爱。
在寂寞的童年里,只有年迈的祖父给她疼爱和温暖,让她感到一些人间的温情。
她和祖父之间的感情是十分深厚的,他们互相依恋,互相安慰,渡过了很美好的一段时光。
萧红能进学校读书,也得力祖父的支持。
所以萧红对祖父身怀思念。
萧红的祖父是一个慈祥的老人,他慈爱、宽容、仁厚,由于有了祖父的关爱,萧红童年虽然寂寞,却依然有温情有快乐,以至于萧红“觉得这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
所以她与祖父一天到晚“寸步不离。
”祖父一天到晚都在后花园里边劳作,于是萧红也跟着祖父总在后花园里玩乐。
家里的后花园给了萧红的童年增添了无数欢乐,锄草,吃黄瓜,捉蜻蜓,采花,捉蚂蚱,浇菜,玩累了用草帽遮一遮,睡上一觉,一切对她来说是非常美好。
1929年祖父去世后,萧红十分悲痛,因为祖父是她最亲的人。
祖父的去世,断绝了她和家庭的最后联系,加上祖父去世后,父亲立刻对她的冷酷逼迫,使她对家庭已没有感情和留恋。
萧红的童年是寂寞的,但她笔下的童年却是丰富多彩的,给人的感觉是她的童年似乎很美满。
但其实父亲的冷漠、继母的刁难在萧红心灵中留下了难于忘却的阴影,她之所以把童年写得如此美好,实际是试图忘却那童年的孤独与寂寞,也是为了忘却当时在香港的孤独与寂寞。
本文不是要描写我与祖父浓浓的亲情(当然写到这方面),而是回忆自己童年的美好生活,与祖父的亲情只是童年美好的一部分,与前后的昆虫、花鸟、树木的作用是一致的。
文章其实是表达作者对童年的留恋,既不是表现亲情,也不是表现有家的快乐。
1/ 1。
祖父的园子课文祖父的园子是几年级的课文
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篇优美动人的课文,它是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上的一篇文章。
本文将从文本背景、文本主旨、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对《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进行分析和探讨。
文本背景《祖父的园子》是一篇描写祖孙情的课文,作者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林纾。
该课文主要通过祖父教孙子种植物、打理园子的故事,表达了长辈对后代的爱护之情,呈现了家庭和睦的美好场景。
该课文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观念,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美德。
文本主旨《祖父的园子》的主要内容是祖父带领孙子一起修剪和种植花草,在过程中教育孙子认识花卉、绿化环境,培养他的观察能力和责任心。
文中展现了祖父对孙子的爱护和关注,以及祖父潜移默化地教育孙子的心理和行为。
全文渗透着浓烈的生态意识和人文关怀,引导人们关注自然环境和家庭美德。
教学目的本课文旨在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爱家、爱学、爱生活的心理建设。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语言表达;•掌握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和用法;•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家庭美德和伦理道德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教学,包括预习导入、课文分析、语言点解析、互动探究、文本赏析和写作演练等。
具体的教学策略如下:1.预习导入阶段为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将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2.课文分析阶段通过先读、后谈、再读、再议,由教师根据课文的语言特点和学生的阅读理解发问,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了解故事情节、语言特征和情感内涵。
在这个阶段中,教师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发言,而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语言点解析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进行详细解释和分析,让学生掌握词语的意义、用法和搭配,掌握句型的结构和语法。
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知识点解析
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知识点解析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知识点解析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一些语文知识,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有关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知识点解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1、作者简介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迺(nǎi)莹。
她的作品有女性作家细腻的感情气质,用优美抒情的文笔表现出在封建压迫和帝国主义铁蹄下民族的不屈灵魂。
1942年,萧红病故在战火纷飞的香港,同年31岁。
2、相关背景《呼兰河传》创作于1940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3、主要内容这篇课文通过对祖父家园里的景物和自己在其中活动的描述,展示了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流露出作者对童年的依恋和怀念。
4、句式比喻: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拟人: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5、分段及段意本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1-2自然段:介绍祖父的园子是个什么都有的美丽的大花园。
第二段:3-15自然段:“我”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模仿祖父做事,随心所欲地玩耍。
第三段:16-19自然段:在园子里,阳光下的一切都是健康的、美丽的、自由的。
第四段:20自然段:“我”玩累了,找个阴凉的地方就睡了。
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知识点解析
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知识点解析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知识点解析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一些语文知识,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有关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知识点解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1、作者简介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迺(nǎi)莹。
她的作品有女性作家细腻的感情气质,用优美抒情的文笔表现出在封建压迫和帝国主义铁蹄下民族的不屈灵魂。
1942年,萧红病故在战火纷飞的香港,同年31岁。
2、相关背景《呼兰河传》创作于1940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3、主要内容这篇课文通过对祖父家园里的景物和自己在其中活动的描述,展示了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流露出作者对童年的依恋和怀念。
4、句式比喻: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拟人: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5、分段及段意本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1-2自然段:介绍祖父的园子是个什么都有的美丽的大花园。
第二段:3-15自然段:“我”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模仿祖父做事,随心所欲地玩耍。
第三段:16-19自然段:在园子里,阳光下的一切都是健康的、美丽的、自由的。
第四段:20自然段:“我”玩累了,找个阴凉的地方就睡了。
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萧红《祖父的园子》课文
萧红《祖父的园子》课文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之一,被誉为“现代小说的先驱”。
她的代表作之一就是《祖父的园子》。
这篇短篇小说以家庭为背景,
描写了祖父、孙女和女儿之间的复杂关系。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寡妇和她的女儿。
她们住在一个叫“园子”的地方,这个地方原本是她们祖先留下来的。
园子里有一个祖坟和一棵梧桐树,这些都是寡妇的祖辈留下的。
故事的情节围绕着女儿和寡妇之间的矛盾展开。
女儿想要卖掉园子,用卖钱的钱改善生活。
但是,寡妇却不想卖掉园子,因为这对她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她希望自己的祖先可以在这个地方得到安息,而且她也喜欢这个地方。
在这个故事中,萧红通过对家庭关系的描写,传达出了很多深刻的主题。
比如,她展示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以及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的沟通问题。
这个故事还表达了萧红对家庭和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她对土地和祖先的崇敬。
总的来说,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是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通过对家庭关系的刻画,呈现出了许多深刻的主题和价值观。
这篇作品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一篇值得深入研究的文学经典。
- 1 -。
萧红《祖父的园子》读后感
萧红《祖父的园子》读后感读了《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你们有没有一点感触呢?接下来给你们带来萧红《祖父的园子》,欢送大家阅读与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读了《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我真羡慕萧红,因为她有一个和蔼的祖父,还有一个祖父的园子,她可以在园子里捉蜻蜓,吃黄瓜,可以自由的玩耍,就是把园子里的菜踢飞了,祖父也不会生气,只是会默默地摆弄好,祖父是想给她一个自由的乐园,让她展开翅膀尽情地飞翔。
我想,她一定会非常得意吧!因为她有一个善解人意的祖父,耐心地帮她讲解谷穗和狗尾草的区别。
还有园子里的各种花花草草,蝴蝶、蜻蜓、蜜蜂,都是她玩耍的小伙伴,所以作者萧红的每一天都会过得很快乐、很充实吧?园子里是那么的丰富多彩,形态多样。
萧红一定很自豪吧?她每天都可以穿着短袖、短裤,无忧无虑地躺在草地上,看着鸟儿在天空飞过,白云在眼前飘过,那种感觉一定很惬意吧?祖父干什么,作者就干什么,祖父给花浇水,作者也浇,但不是往花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喽!下雨喽!"这是一种多么天真无邪的表现啊!虽然我的童年也发生过不少趣事儿,但这些事在我的脑海里却已经淡忘了,我是多么思念童年的那些趣事啊!可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如流水般飞快地流走,读后感《《祖父的园子》读后感》。
一转眼,我已十二岁了,童年已不再属于我,但我还是希望时光倒流,回到牙牙学语时,把"眉毛"说成"有毛"那样的趣事呀!同学们,如果你们把小时候的照片拿出来看几眼,肯定还是会哈哈大笑起来。
童年的事多么值得思念啊!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
童年充满了纯真和情趣,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令人留恋。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一篇美文,它以爱为核心,让“趣和乐”贯穿其中。
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幸福、快乐的家园,是我成长的根基,它丰富了“我”的物质和精神世界。
A2祖父的园子主题说明
2祖父的园子【主要内容】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当然这都是童年游戏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
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
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
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
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
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课前解析】关注文章结构:课文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可引导学生从对昆虫、草木的描写中体会思想感情。
第二部分可以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展开想象,体会思想感情。
第三部分可以引导学生聚焦描写景物的抒情化的语言,融入想象,体会思想感情。
关注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在之前的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抓住关键语句,借助具体事物,关注场景、细节描写等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本节课可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并注重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以读促悟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关注课后“阅读链接”:“阅读链接”是《呼兰河传》这部小说的结尾,表达了对祖父、对园子、对已逝去事物深切的怀念之情。
可以帮助学生从整本书的视角反观课文,初步体会这部小说的悲剧意味,也能更深入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通过图片理解四个与现实生活距离较远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能说出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4.能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细读文本,从写景、叙事的具体语境中体会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蚱、啃、樱”等10个生字,正确读写“蝴、蚂、蚱”3个生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人文学院陈琳《祖父的园子》节选自《呼兰河传》第三章。
《呼兰河传》构思并创作于1937年,1940年在香港完稿。
1942年1月,萧红病逝于香港。
在生命的最后岁月,她饱蘸着浓郁的情感笔墨,抒发了对故乡童年的悲欢记忆。
这是呼兰河畔孤独的女儿,唱给故乡童年的生命咏叹调。
全书七章,描写了呼兰河小城广大民众的愚昧和麻木以及病态的社会关系造成的病态文化心理。
童年和故乡往往是人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而它们却成为萧红生命旅程中难圆的梦。
萧红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从小并不缺衣少食,但这个家庭亲情冷漠。
母亲常对她恶声恶气,父亲更是冷漠、吝啬,祖母甚至用针刺过她的小手……冷漠的家庭生活在萧红的童年留下了深深的心灵创伤。
幸亏有了祖父,萧红的童年才有了温暖和乐趣。
祖父是一个慈祥、善良、充满爱心的老人,虽然在父亲眼里,“我和祖父,一个是小孩,一个是老人,都是没有用的人”,但祖父那笑盈盈的眼睛和孩子似的笑,慰藉了萧红孤苦、寂寞的心,使她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了祖父,便什么也不怕。
家庭生活,既让萧红痛苦,又让她依恋。
萧红说过这样的话:一个题材必须要跟作者的情感熟悉起来,或者跟作者起着一种思恋的情绪。
在《呼兰河传》中,萧红饱含深情回忆了与祖父相依为命的童年生活。
《呼兰河传》里的“人”和“事”可以说是萧红一生创作题材和创作情感的源泉。
结合《呼兰河传》和萧红散文的有关情节,走进《祖父的园子》,走进萧红为我们营造的“爱与温暖的生命家园”。
一、“我”和“祖父”《祖父的园子》开篇,便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
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看似平常的话语,却饱蘸着浓浓的情感。
作者把祖父置于“呼兰河小城”这廓大的时空背景中,置于和“我”的生命存在联系在一起的情感心灵中,祖父伴随着“我”生命的生长。
这是怎样的一个祖父?这是对“我”无比疼爱的慈祥老人。
《祖父的园子》中“祖父的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呼兰河传》中,萧红多次提到“祖父的笑”:祖父的笑声是爽朗的,祖父的笑是“大笑”,祖父“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儿一想起来,又笑了”……伴随着祖父的笑声,一幅幅温馨的画面扑面而来。
祖父给予我的爱,是出于天然、发乎自然的爱。
于是,萧红多次写下“祖父”的“笑”,这笑声伴随着萧红的生命历程,是她不幸人生的心灵慰藉。
在《祖父的园子》中,萧红这样写了“祖父的笑”:等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狗尾草的一片,他就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我说:“是的。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在“我”眼里,祖父的笑是孩子般的笑。
那突然爆发的爽朗大笑,该是童年萧红最深刻的记忆。
在萧红笔下,“笑”往往意味着一个人透明的内心世界和孩子般纯真的心灵。
此外,《祖父的园子》里,“我”跟在祖父后边在后花园的几幅画面给人印象深刻: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边。
祖父带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的,西一脚的瞎闹。
有的菜种不单没被土盖上,反而被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
往往把韭菜当做野草一起地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自由自在、任性随意的几幅场景的描写,写尽“我”对祖父的依赖和依恋:祖父宠爱我,甚至溺爱我。
在祖父面前,我是自然率性的,是无拘无束的,是随心所欲的,是赌气撒娇的,因此也是快乐和幸福的。
祖父给我营造了一个温暖、安全的精神庇护所。
于是,有了祖父,便有了自由和快乐。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
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祖父虽然教我,我看了也并不细看,也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
一抬头看见了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去了。
黄瓜也许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去了。
跟了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去了。
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奇怪的就是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关于祖父,我们还可以从《祖父死了的时候》和《永恒的憧憬与追求》中感受作者对祖父的情感依恋。
在《祖父死了的时候》这篇散文中,萧红写道:那次离家是很痛苦的,学校来了开学通知信,祖父又一天一天地变样起来。
祖父睡着的时候,我就躺在他的旁边哭,好像祖父离开我死去似的,一面哭着一面抬头看他凹陷的嘴唇,我若死掉祖父,就死掉我一生最重要的一个人,好像他死了就把人间一切“爱”和“温暖”带得空空虚虚。
我的心被丝线扎住或铁丝绞住了。
在《永久的憧憬和追求》中,萧红这样叙说:父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掉了人性。
他对待仆人,对待自己的儿女,以及对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样地吝啬而疏远,甚至于无情。
所以每每在大雪的黄昏里,围着暖炉,围着祖父,听着祖父读着诗篇,看着祖父读着诗篇时微红的嘴唇。
父亲打了我的时候,我就在祖父的房里,一直面向着窗子,从黄昏到深夜——窗外的白雪,好像白棉花一样飘着;而暖炉上水壶的盖子,则像伴奏的乐器似的振动着。
祖父时时把多纹的两手放在我的肩上,而后又放在我的头上,我的耳边便响着这样的声音:“快快长吧!长大就好了!”二十岁那年,我逃出了父亲的家庭,直到现在还是过着流浪的生活。
“长大”是“长大”了,而没有“好”。
可是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是有温暖和爱。
所以我就向着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创作《呼兰河传》的萧红是寂寞的。
身体的病痛折磨,情感的不幸遭际,对民族未来的深深忧患……都使萧红的神经格外脆弱。
萧红说过:“我没有家,我连家乡都没有。
”但在她人生的困境中,她却说:“我要回家去”。
“故乡”这根心灵之弦被拨响,她抒写了一篇叙事诗,绘出一幅多彩的风土画,吟唱了一曲凄婉的歌谣。
家乡已没有祖父,故居的后园已荒芜。
萧红宁可流浪,也不愿意回到家接受父亲的豢养。
然而祖父的笑依然回响在耳畔,“祖父的后园”是“我”童年的乐园,在那里,祖父给予我一生的“爱”和“温暖”。
二、“我”和“园子”“园子”是《祖父的园子》中重要的意象。
在萧红的很多作品中,“园子”就是她多次提到的“后花园”。
萧红笔下的“园子”,充满生机活力,是童年萧红和祖父栖息的乐园,是躲避世俗烦忧的世外桃源,也是象征自然、自由、生机、创造和无限欣喜、无限幸福的心灵家园。
萧红笔下的“园子”充满生机: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
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
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萧红笔下的“园子”充满诗意和幻想: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个黄花,就开一个黄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一切景语皆情语,意象皆为心象。
萧红笔下的园子是充满光亮、热烈、繁茂,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园子里的一切都富有人格化的生命体验,这里的花、鸟、虫、蝴蝶、蜻蜓、倭瓜、黄瓜、玉米等都是人格化的物象,在“我”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有了生命,都是作者心中的鲜活生命。
相比“园子”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呼兰河传》中一再提到“我家是荒凉的”“我看它内容空虚”“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每到秋天,在蒿草的当中,也往往开了蓼花,所以引来了不少的蜻蜓和蝴蝶在那荒凉的一片蒿草上闹着。
这样一来,不但不觉得繁华,反而更显得荒凉寂寞。
”这样的“家”早已不为“我”所留恋。
萧红笔下的家园是荒凉的,它既是审美层面的荒凉,又是文化层面的荒凉。
对照“家”和“院子”这种“荒凉”的人生感受,“园子”却是光明的,热闹的,欢乐的。
可以看出,“园子”在萧红的人生历程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是她幸福栖居的情感家园。
那明晃晃的太阳照耀在“我”的心里,那开口说话的虫子是“我”内心欣喜的生命歌唱,那想开一个花就开一个花,想结一个果实就结一个果实的,是“我”自己心灵的声音,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无限的自由、无限的快乐,无限的希望、无限的光明……这一切照亮了一个孩子的心灵情感世界,使她寂寞荒凉的内心得到了慰藉!“园子”里的一切都是“我”内心世界的映照,“我”的生命和“园子”的生命融为一体。
于是有了这样一幅率性而为、自然天成的生活画面: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
不用枕头,不用席子,就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在尾声,萧红以抒情慢板的语言,又一次抒发了对“祖父”和“园子”的精神依恋: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
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
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以上我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鲁迅先生说:创作总根于爱。
爱创造生命,有爱就有一切。
“祖父的园子”——爱与生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