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第2章

合集下载

《生物药剂学》课件——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

《生物药剂学》课件——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
45
(三) 定位释药制剂
将口服药物直接输送到某一特定消化道 部位释放的制剂称为口服定位给药系统。 目的: 1)避免药物在胃肠生理环境下灭活; 2)避免缓控释制剂吸收不完全; 3)为了治疗胃肠道局部疾病。
46
1、口服胃滞留制剂
使药物在胃内排空速率降低,滞留时间延长, 与胃粘膜接触面积增大,提高药效。
药物
水中的 溶解度 ( g/ml)
洋地黄毒甙元 洋地黄毒甙 雌三醇 灰黄霉素 硝基安定 苯巴比妥
10 17 29 15 43 1400
在 0.05mol/L 环糊精溶液中的溶解度
(
-CD G- -CD g/m-l)CD
G- -CD
260
330
730
4400
100
100
1300
5800
32
30
710
2600
16
16
21
19
61
60
120
130
1900 1900
4500
4500
G-α-CD, G-β-CD:葡萄糖基环糊精
25
四、制备工艺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一) 混合与制粒
1、混合
不同混合方法产生不同的分散表面积,从 而影响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 例:华法林-乳糖,溶剂分散法>直接混合
2、制粒
不同制粒方法所得颗粒的大小、硬度等均不 同,致使药物的崩解存在较大差异。
①降低粘液粘度和弹性; ②提高膜的流动性; ③膜成分的溶解作用; ④与膜蛋白相互作用。
促进药物细胞旁路转运机制:
①增加细胞旁路的水吸收; ②扩展细胞间隙,增加通透性。 ③破坏细胞内外的Ca2+平衡
39

药剂学教案第二章

药剂学教案第二章

临沧卫生学校药剂学教案高分子化合物的溶解过程 溶胀过程 (缓慢)第一阶段:有限溶胀过程(往往自发进行)第二阶段:无限溶胀过程(无限溶胀过程常需加以搅拌或加热等操作才能完成)第七节 溶胶剂一、概述溶胶剂系指固体药物的微细粒子(1~100nm ),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相的分散体系。

二、溶胶剂的性质1.光学性质2.电学性质3.动力学性质4.稳定性三、溶胶剂的制备制法分散法凝聚法第八节 混悬型液体制剂一、概述混悬型液体制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固体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的液体制剂,简称混悬剂。

分散相质点一般为0.5~10μm 。

多用水作分散介质,也可用植物油作分散介质。

适合制成 混悬剂的情况:凡超过药物溶解度的固体药物需制成液体剂型应用;药物的用量超过了溶解度而不能制成溶液;两种药物混合时溶解度降低析出固体药物;使药物产生长效作用等。

毒性药物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宜制成混悬剂;混悬剂标签上应注明 “用前摇匀”。

混悬剂的质量要求二、混悬剂的稳定性(一)混悬微粒的沉降混悬微粒的沉降速度服从Stoke ’s 定律增加混悬剂的动力学稳定性,可选用的方法有:• 尽量减小微粒半径,以减小沉降速度;• 加入高分子助悬剂,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也减小了微粒与分散介质之间的密度差,同时微粒吸附助悬剂分子而增加亲水性。

其2122()9r g V ρρη-=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减小微粒半径。

(二)混悬微粒的润湿(三)混悬微粒的荷电与水化(四)絮凝与反絮凝(五)晶型的转变与结晶增长(六)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和反絮凝剂三、混悬剂的稳定剂(一)助悬剂1.低分子助悬剂:甘油、糖浆等。

2.高分子助悬剂天然助悬剂:①多糖类:阿拉伯胶、西黄蓍胶等;②蛋白质类:琼脂、明胶等。

合成助悬剂:甲基纤维素、羧甲纤维素钠等。

硅酸类:主要是硅藻土,为胶体水合硅酸铝,分散于水形成高黏度液体,防止微粒聚集合并。

触变胶:静置时成凝胶防止微粒沉降,振摇时为溶胶可倒出,利于混悬剂稳定。

药剂学第2章第6节混悬剂PPT课件

药剂学第2章第6节混悬剂PPT课件

缺点
稳定性问题
由于药物颗粒较小,混悬剂的稳定性可能较 差,容易出现沉淀、分层等现象。
给药不便
由于混悬剂的颗粒较小,可能会增加给药的 难度,如注射时阻力增大等。
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由于药物颗粒较小,可能会增加与生物体的 接触面积,从而增加过敏反应的风险。
制备成本较高
制备混悬剂需要经过微粉化、分散、稳定等 步骤,成本相对较高。
01
水混悬剂和油混悬剂。
按分散相的状态
02
单相混悬剂和多相混悬剂。
按用途
03
口服混悬剂、外用混悬剂和注射用混悬剂等。
02
混悬剂的制备方法
制备原则
确保药物分散度
为了确保药物在混悬剂中的分散度,应选择适当的分 散介质和分散剂,并控制粒度大小。
保持物理稳定性
混悬剂应具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以防止粒子沉淀和 聚集。
符合用药要求
制备的混悬剂应符合用药要求,如合适的浓度、剂量 和给药方式等。
分散法
干法分散
将药物研磨成细粉,然后加入适宜的分散介质中搅拌至均匀 分散。
湿法分散
将药物与适量的分散介质混合,然后加入适量的分散剂搅拌 至均匀分散。
凝聚法
化学凝聚
通过化学反应使药物粒子凝聚成团聚 体,然后加入适宜的分散介质中搅拌 至均匀分散。
分散介质
一般为水,也可为植物油。
性质
1 2
不稳定性
由于分散相的存在,混悬剂是多相分散体系,存 在着比胶体溶液更复杂的物理稳定性问题。
沉降与聚集
混悬剂中的微粒受重力作用产生沉降,导致微粒 聚集,使整个体系呈现不均匀状态。
3
分散相的粒度与分布
影响混悬剂的稳定性、溶解度、溶出速率和药效 等。

药剂学第二章预习

药剂学第二章预习
2.pH对溶解度的影响:应在酸性和碱性溶剂系统中测定溶解度
3.恒温搅拌并考虑药物达到溶解平衡的时间
4.温度:测定取样时要保持温度和测试温度一致并滤除未溶的药物
数份不同程度过饱和溶液
横坐标:药物质量-溶剂体积的比率
纵坐标:测得药物溶液浓度
正偏差:表明在该溶液中药物发生解离,或者杂质成分或溶剂对药物有复合及增溶作用等。
增加溶出速度的方法
固体的粒径和表面积
微粉化增加溶出速度
温度
温度升高,药物的溶解度增大、有利于扩散、粘度降低,从而加快药物的溶出速度
溶出介质的性质
溶出介质的体积
扩散系数
药物在边界层的扩散系数越大,溶出速度越快。
扩散层的厚度
扩散层的厚度与搅拌程度有关,搅拌速度快,扩散层薄,溶出速度快。
第二章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1.药物的特性溶解度与平衡溶解度的异同。
药物溶解度:一定温度(人体:37℃;存放4-5℃)下药物溶解在一定溶剂中达饱和时溶解的最大药量。表示:100ml溶剂中溶解溶质的最大克数,或mol/L
溶解度
相同点
不同点
溶液测定曲线Fra bibliotek测定曲线的含义
特性溶解度
1.测定条件:一般需要在低温(4-5℃)和体温(37℃)两种条件下进行
1、有机弱酸弱碱药物可制成可溶性盐增加其溶解度。
2、难溶性药物分子中引入亲水基团可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溶剂化作用与水合作用
晶型
将药物制成无定型,即无结晶结构的药物
溶剂化物
粒子大小
对于难溶性药物,在药物微粒小于100nm时,其溶解度与微粒的大小有关,溶解度随微粒径减小而增加。
温度
吸热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放热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最新药剂学-第二章药物溶液形成理论资料

最新药剂学-第二章药物溶液形成理论资料

第二章药物溶液形成理论习题部分一、概念与名词解释1.介电常数:2.助溶剂:3.增溶剂: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1.药物的介电常数和溶剂的介电常数越接近,药物在该溶剂中溶解性越好。

( ) 2.正辛醇的溶解度参数与生物膜脂质接近,因此常用作模拟生物膜测定分配系数。

( )3.通常所测定的溶解度是药物的特性溶解度。

( )6.将维生素K3制备成维生素K3,亚硫酸氢钠的目的是改变维生素K3的药理作用。

( ) 7.在多数情况下,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的顺序为无水物<水合物<有机化物。

( ) 8.粒子大小对药物溶解度的影响的规律是:药物粒子越小,药物的溶解度越大。

( ) 9.温度升高,药物的溶解度增大。

( )10.许多盐酸盐类药物在生理盐水中溶解度减小的原因是由于同离子效应。

( )11.苯巴比妥在20%乙醇中的溶解度为0.22g/100ml,在40%乙醇中的溶解度为0.88g/100ml,在90%乙醇中溶解度达最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

( )12.碘溶解时加入碘化钾的目的是增溶。

( )13.灰黄霉素溶解时加人胆酸钠的目的是增溶。

( )14.药物溶液的pH值的调节主要考虑机体的耐受性、药物的稳定性及药物的溶解度。

( )15.药物的pK a越大,碱性越强。

( )16.同一药物的多晶型中,亚稳定型比稳定型的溶出速率与溶解度均大。

( )17.药物溶解度参数与生物膜的溶解度参数越接近,越易吸收,吸收也越快。

( ) 18.药物分子间的作用力大于药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作用力则药物溶解度小。

( ) 19.介电常数大的药物其极性小,介电常数小的药物极性大。

( )20.对于可溶性药物,粒子大小对溶解度影响不大。

( )三、填空题1.药物分子间的作用力大于药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作用力时药物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反之,则。

2.药物分子形成分子内氢键,则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而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

3.当药物的△H S>0,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当药物的△H S<0,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药剂学第2章 第7节乳剂

药剂学第2章 第7节乳剂

◆ 增加体内及经皮吸收,
◆ 使药物缓释、控释或具有靶向性。
◆ 提供高能量的静脉注射脂肪乳,副 作用小而药效长的环胞菌素静注脂 肪乳均属亚微乳。
(3). 纳米乳(nanoemulsion)
当乳滴粒子小于0.1 m时,乳剂处于胶体分
散范围,这时光线通过乳剂时不产生折射而 是透过乳剂,肉眼可见乳剂为透明液体,这 种乳剂称为纳米乳或微乳(microemulsion) 或胶团乳(micellar emulsion),纳米乳粒径 在0.01~0.10 m范围。
该种乳剂中的液滴具有很大的分散度,其总
表面积大,表面自由能很高,属于热力学不 稳定体系。
微乳
微乳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它主要用作药物的胶体性载体,可增大难 溶于水药物的溶解性,提高易水解药物的 稳定性,也可作为缓释给药系统或靶向给 药系统。 如环磷酰胺作成O/W型微乳可提高其抗癌活 性。 德国上市的环孢菌素微乳浓液胶囊剂,其 生物利用度较口服溶液剂高,使肾移植的 排斥作用发生率降低,目前国内已有类似 产品。
⑴ 阴离子型乳化剂
如硬脂酸钠、硬脂酸钾、油酸钠、油
酸钾、硬脂酸钙(W/O)、十二烷基 硫酸钠、十六烷基硫酸化蓖麻油等, 常作为外用乳剂的乳化剂。
⑵ 非离子型乳化剂
在药剂学中较为常用, 脂肪酸山梨坦(即span类,如20,40,60,80 等,W/O型) 聚山梨酯(即tween类,如20,40,60,80等, O/W型)、 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商品名称为Myrj, 如Myrj 45,49,52等,O/W型)、 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商品名称为Brij,如Brij 30,35,O/W型)、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类(商品名Poloxamer, Pluronic)、

药剂学第二章散剂和颗粒剂习题及答案解析

药剂学第二章散剂和颗粒剂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二章散剂和颗粒剂一、最佳选择题1、下列哪一条不符合散剂制备的一般规律A、毒、剧药需要预先添加乳糖、淀粉等稀释剂制成倍散,以增加容量,便于称量B、吸湿性强的药物,宜在干燥的环境中混合C、分剂量的方法有目测法、重量法、容量法D、组分密度差异大者,将密度大者先放入混合容器中,再放入密度小者E、组分数量差异大者,宜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2、比重不同的药物在制备散剂时,采用何种混合方法最佳A、等量递加混合B、多次过筛混合C、将轻者加在重者之上混合D、将重者加在轻者之上混合E、搅拌混合3、不影响散剂混合质量的因素是A、组分的比例B、各组分的色泽C、组分的堆密度D、含易吸湿性成分E、组分的吸湿性与带电性4、下列哪一条不符合散剂制备的一般规律A、剂量小的毒、剧药,应根据剂量的大小制成1:10,1:100或1:1000的倍散B、含液体组分时,可用处方中其他组分或吸收剂吸收C、几种组分混合时,应先将易被容器吸附的量小的组分放入混合容器,以防损失D、组分密度差异大者,将密度小者先放入混合容器中,再放入密度大者E、组分数量差异大者,宜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5、调配散剂时,下列物理性质中哪一条不是特别重要的A、休止角B、附着性和凝聚性C、充填性D、飞散性E、磨损度6、关于散剂的描述哪种是错误的A、散剂系指药物或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B、散剂与片剂比较,散剂易分散、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C、混合时摩擦产生静电而阻碍粉末混匀,通常可加少量表面活性剂克服D、散剂与液体制剂比较,散剂比较稳定E、散剂比表面积大,挥发性成分宜制成散剂而不是片剂7、散剂按组成药味多少可分为A、单散剂与复散剂B、倍散与普通散剂C、内服散剂与外用散剂D、分剂量散剂与不分剂量散剂E、一般散剂与泡腾散剂8、散剂按用途可分为A、单散剂与复散剂B、倍散与普通散剂C、内服散剂与外用散剂D、分剂量散剂与不分剂量散荆E、一般散剂与泡腾散剂9、对散剂特点的错误描述是A、表面积大、易分散、奏效快B、便于小儿服用C、制备简单、剂量易控制D、外用覆盖面大,但不具保护、收敛作用E、贮存、运输、携带方便10、关于粉体润湿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粉体的润湿性与颗粒刺的崩解无关B、粉体的润湿性由接触角表示C、粉体的润湿性由休止角表示D、接触角小,粉体的润湿性差E、休止角小,粉体的润湿性差11、下列关于休止角的正确表述为A、休止角越大,物料的流动性越好B、休止角大于40°时,物料的流动性好C、休止角小于40°时,物料的流动性可以满足生产的需要D、粒径大的物料休止角大E、粒子表面粗糙的物料休止角小12、药物的过筛效率与哪个因素无关A、药物的带电性B、药物粒子的形状C、药粉的色泽D、粉层厚度E、药粉的干燥程度13、《中国药典》规定的粉末的分等标准错误的是A、粗粉指能全部通过三号筛,但混有能通过四号筛不超过40%的粉末B、中粉指能全部通过四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五号筛不超过60%的粉末C、细粉指能全部通过五号筛,并含能通过六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D、最细粉指能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E、极细粉指能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14、下列关于粉碎方法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处方中某些药物的性质和硬度相似,可以进行混合粉碎B、混合粉碎可以避免一些黏性药物单独粉碎的困难C、混合粉碎可以使粉碎和混合操作结合进行D、药品的大生产中湿法粉碎用得多E、自由粉碎效率高,可连续操作15、下列关于粉碎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干法粉碎就是使物料处于干燥状态下进行粉碎的操作B、湿法粉碎可以使能量消耗增加C、湿法粉碎是指药物中加入适当水或其他液体进行研磨粉碎的方法D、由于液体对物料有一定渗透性和劈裂作用有利于粉碎E、湿法操作可避免操作时粉尘飞扬,减轻某些有毒药物对人体的危害16、将一种物质研磨成极细粉末的过程叫做A、升华B、渗漉C、粉碎D、混合E、加液研磨17、有关粉体性质的错误表述是A、休止角是粉体堆积成的自由斜面与水平面形成的最大角B、休止角越小,粉体的流动性越好C、松密度是粉体质量除以该粉体所占容器体积所求得的密度D、接触角θ越小,则粉体的润湿性越好E、气体透过法可以测得粒子内部的比表面积18、泡腾颗粒剂遇水产生大量气泡,这是由于颗粒剂中酸与碱发生反应后所放出的何气体所致A、二氧化碳B、二氧化氮C、氧气D、氢气E、氮气19、颗粒剂的工艺流程为A、制软材→制湿颗粒→分级→分剂量→包装B、制软材→制湿颗粒→干燥→整粒与分级→包装C、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包装D、制软材→制湿颗粒→干燥→整粒→包装E、制软材→制湿颗粒→千燥→整粒→压片→包装20、关于颗粒剂的错误表述是A、颗粒剂是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状制剂B、颗粒剂应用和携带比较方便,溶出和吸收速度较快C、颗粒剂都要溶解在水中服用D、颗粒剂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性颗粒剂及泡腾性颗粒剂等E、颗粒剂也有肠溶颗粒剂、缓释颗粒剂、控释颗粒剂等21、关于颗粒剂的错误表述是A、飞散性和附着性比散剂较小B、吸湿性和聚集性较小C、颗粒剂可包衣或制成缓释制剂D、颗粒剂的含水量不得超过4.0%E、颗粒剂可以直接吞服,也可以冲入水中饮22、粉体的润湿性由哪个指标衡量A、休止角B、接触角C、CRHD、孔隙率E、比表面积23、当药物粉末本身(结晶水或吸附水)所产生的饱和水蒸气压低于环境中水蒸气分压时产生A、风化B、水解C、吸湿D、降解E、异构化24、CRH为评价散剂下列哪项性质的指标A、流动性B、吸湿性C、黏着性D、风化性E、聚集性25、一般应制成倍散的是A、小剂量的剧毒药物的散剂B、眼用散剂C、外用散剂D、含低共熔成分的散剂E、含液体成分的散剂26、散剂在分剂量时哪种描述是错误的A、机械化生产多采用容量法B、含毒、剧药的散剂在分剂量时一般采用重量法C、药物的流动性、密度差、吸湿性会影响分剂量的准确性D、分剂量的速度越快,分剂量越准确E、目测法在分剂量时准确性差27、组分数量差异大的药物在制备散剂时,采用何种混合方法最佳A、长时间研磨混合B、配研法C、加吸收剂D、长时间搅拌混合E、多次过筛混合28、以下与六号筛对应的是A、65目筛B、80目筛C、100目筛D、120目筛E、150目筛29、有关粉体粒径测定的不正确表述是A、用显微镜法测定时,一般需测定200-500个粒子B、沉降法适用于100μm以下粒子的测定C、筛分法常用于45μm以上粒子的测定D、《中国药典》中的九号筛的孔径大于一号筛的孔径E、工业筛用每时(1英寸)长度上的筛孔数目表示30、有关粉碎的不正确表述是A、粉碎是将大块物料破碎成较小颗粒或粉末的操作过程B、粉碎的主要目的是减小粒径,增加比表面积C、粉碎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固体药物的溶解和吸收D、粉碎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减少固体药物的密度E、粉碎的意义在于有利于提高固体药物在液体、半固体中的分散性31、有关粉体性质的错误表述是A、休止角是粉体堆积成的自由斜面与水平面形成的最大角B、休止角越小,粉体的流动性越好C、松密度是粉体质量除以该粉体所占容器体积所求得的密度D、接触角越小,则粉体的润湿性越好E、气体透过法可以测得粒子内部的比表面积32、有关筛分的错误表述是A、物料中含湿量大,易堵塞筛孔B、物料的表面状态不规则,不易过筛C、物料的粒度越接近筛孔直径时越易过筛D、物料的密度小,不易过筛E、筛面的倾斜角度影响筛分的效率33、某药师欲制备含有毒剧药物的散剂,但药物的剂量仅为0.0005g,故应先制成A、10倍散B、50倍散C、100倍散D、500倍散E、1000倍散34、15gA物质与20gB物质(CRH值分别为78%和60%),按Elder假说计算,两者混合物的CRH值为A、26.5%B、38%C、46.8%D、52.5%E、66%35、配制倍散时常用的稀释剂不恰当的是A、糊精B、淀粉C、糖粉D、乳糖E、羧甲基纤维素钠36、以下关于吸湿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水溶性药物均有固定的CRH值B、CRH值可作为药物吸湿性指标,一般CRH愈大,愈不易吸湿C、几种水溶性药物混合后,混合物的CRH与各组分的比例无关D、为选择防湿性辅料提供参考,一般应选择CRH值大的物料作辅料E、控制生产、贮藏的环境条件,应将生产以及贮藏环境的相对湿度控制在药物CRH值以上,以防止吸湿37、以下工艺流程符合散剂制备工艺的是A、物料前处理-混合-筛分-粉碎-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储存B、物料前处理-粉碎-筛分-分剂量-混合-质量检查-包装储存C、物料前处理-粉碎-分剂量-筛分-混合-质量检查-包装储存D、物料前处理-粉碎-筛分-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储存E、物料前处理-筛分-粉碎-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储存38、以下有关粉碎的药剂学意义,叙述错误的是A、为了提高药物的稳定性B、有利于各成分混合均匀C、有助于从天然药物提取有效成分D、有利于增加固体药物的溶解度和吸收E、有利于提高固体药物在液体制剂中的分散性39、我国工业用标准筛号常用“目”表示,其中“目”是指A、每英寸长度上筛孔数目B、每市寸长度上筛孔数目C、每厘米长度上筛孔数目D、每平方英寸面积上筛孔数目E、每平方厘米面积上筛孔数目40、测定粉体比表面积可采用哪种方法A、筛分法B、沉降法C、显微镜法D、气体吸附法E、库尔特计数法41、粉体学中,用包括粉粒自身孔隙和粒子间孔隙在内的体积计算的密度称为A、密度B、真密度C、粒密度D、堆密度E、高压密度42、表示各个粒径相对应的粒子占全体粒子群中的百分比的是A、对应分布B、数率分布C、积分分布D、频率分布E、累积分布二、配伍选择题1、A.含量均一B.获取粒径均匀的粒子C.将粒子的粒径减小D.促进药物的润湿E.提高药物的稳定性<1> 、粉碎的目的<2> 、混合的目的<3> 、筛分的目的2、A.定方向径B.等价径C.体积等价径D.有效径E.筛分径<1> 、粉体粒子的外接圆的直径称为<2> 、根据沉降公式(Stocks方程)计算所得的直径称为3、A.最粗粉B.粗粉C.细粉D.最细粉E.极细粉<1> 、能全部通过六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是<2> 、能全部通过二号筛,但混有能通过四号筛不超过40%的粉末是4、A.气雾剂B.颗粒剂C.胶囊剂D.软膏剂E.膜剂<1> 、需要进行溶化性检查的剂型是<2> 、需要进行崩解时限检查的剂型是<3> 、干燥失重不得超过2.0%的剂型是5、A.球磨机B.气流式粉碎机C.V型混合机D.冲击式粉碎机E.胶体磨<1> 、物料在定子和转子间的缝隙间受剪切作用而制成混悬剂或乳剂的设备<2> 、具有焦耳一汤姆逊冷却效应,适用于热敏性物料的粉碎设备6、A.±15%B.±10%C.±8%D. ±7%E.±5%<1> 、平均装量1.0g及1.0g以下颗粒剂的装量差异限度是<2> 、平均装量6.0g以上颗粒剂的装量差异限度是7、A.闭塞粉碎B.开路粉碎C.湿法粉碎D.低温粉碎E.混合粉碎<1> 、连续把物料供给粉碎机并不断地从粉碎机中取出细粉的方法属于<2> 、在固体石蜡的粉碎过程中加人干冰的方法属于8、A.溶解度B.崩解度C.溶化性D.融变时限E.卫生学检查以下有关质量检查要求<1> 、颗粒剂需检查,散剂不用检查的项目<2> 、颗粒剂、散剂均需检查的项目9、A.混悬剂中药物粒子的粉碎B.对低熔点或热敏感药物的粉碎C.水分小于5%的一般药物的粉碎D.易挥发、刺激性较强药物的粉碎E.比重较大难溶于水而又要求特别细的药物的粉碎下列不同性质的药物最常用的粉碎方法是<1> 、流能磨粉碎<2> 、干法粉碎<3> 、水飞法粉碎<4> 、球磨机粉碎三、多项选择题1、《中国药典》中颗粒剂的质量检查项目包括A、外观B、粒度C、干燥失重D、溶化性E、装量差异2、散剂的主要检查项目是A、吸湿性B、粒度C、外观均匀度D、装量差异E、干燥失重3、下列哪几条符合散剂制备的一般规律A、组分可形成低共熔混合物时,易于混合均匀B、含液体组分时,可用处方中其他组分或吸收剂吸收C、组分数量差异大者,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D、吸湿性强的药物,宜在干燥的环境中混合E、因摩擦产生静电时,可用润滑剂作抗静电剂4、药物的过筛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A、药粉的粒径范围B、药粉的水分含量C、过筛时间D、密度E、震动强度和频率5、粉碎的意义在于A、细粉有利于固体药物的溶解和吸收,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B、细粉有利于固体制剂中各成分的混合均匀,混合度与各成分的粒径有关C、有利于堆密度的减少、晶型转变D、有利于提高固体药物在液体、半固体、气体中的分散性,提高制剂质量与药效E、有助于从天然药物中提取有效成分6、关于散剂的描述正确的是A、混合的方法有研磨混合、过筛混合、搅拌混合B、选择CRH值大的物料作辅料有利于散剂的质量C、局部用散剂不需要检查粒度D、粉碎度是物料粉碎后的粒径与粉碎前的粒径的比值E、散剂按剂量分为单散剂与复散剂,按用途分为内服散、溶液散、外用散、撒布散等7、在散剂的制备过程中,目前常用的混合机理有A、搅拌混合B、过筛混合C、研磨混合D、对流混合E、扩散混合8、在散剂的制备过程中,目前常用的混合方法有A、搅拌混合B、过筛混合C、研磨混合D、对流混合E、扩散混合9、倍散的稀释倍数有A、1000倍B、10倍C、1倍D、100倍E、10000倍10、粉体的性质包括A、粒子大小与分布B、比表面积C、孔隙率D、吸湿性E、流动性11、表示物料流动性的方法有A、休止角B、接触角C、流出速度D、临界相对湿度E、粘度系数12、影响物料流动性的因素有A、物料的粒径B、物料的表面状态C、物料粒子的形状D、物料的溶解性能E、物料的化学结构13、粉体学研究的内容包括A、表面性质B、力学性质C、电学性质D、微生物学性质E、以上都对14、下列关于混合叙述正确的是A、数量差异悬殊,组分比例相差过大时,则难以混合均匀B、倍散一般采用配研法制备C、若密度差异较大时,应将密度大者先放人混合容器中,再放人密度小者D、有的药物粉末对混合器械具吸附性,一般应将量大且不易吸附的药粉或辅料垫底,量少且易吸附者后加入E、散剂中若含有液体组分,应将液体和辅料混合均匀15、以下关于粉体润湿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接触角越大,润湿性越好B、固体的润湿性由接触角表示C、接触角最小为0°,最大为180°D、润湿是固体界面由固-液界面变为固-气界面的现象E、粉体的润湿性对片剂、颗粒剂等固体制剂的溶解性、崩解性等具有重要意义16、以下关于粉体流动性的评价方法,叙述正确的是A、休止角越大,流动性越好B、休止角大于40°可以满足生产流动性的需要C、休止角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注入法、排出法、倾斜角法等D、休止角是粉体堆积层的自由斜面与水平面形成的最大角,常用其评价粉体流动性E、流出速度是将粉体加入漏斗中测定全部粉体流出所需的时间来描述答案部分一、最佳选择题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性质相同、密度基本一致的二种药粉容易混匀,但若密度差异较大时,应将密度小(质轻)者先放入混合容器中,再放入密度大(质重)者,这样可避免密度小者浮于上面或飞扬,密度大者沉于底部而不易混匀。

药剂学 第二章 散剂和颗粒剂习题及答案解析

药剂学 第二章 散剂和颗粒剂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二章散剂和颗粒剂一、最佳选择题1、下列哪一条不符合散剂制备的一般规律A、毒、剧药需要预先添加乳糖、淀粉等稀释剂制成倍散,以增加容量,便于称量B、吸湿性强的药物,宜在干燥的环境中混合C、分剂量的方法有目测法、重量法、容量法D、组分密度差异大者,将密度大者先放入混合容器中,再放入密度小者E、组分数量差异大者,宜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2、比重不同的药物在制备散剂时,采用何种混合方法最佳A、等量递加混合B、多次过筛混合C、将轻者加在重者之上混合D、将重者加在轻者之上混合E、搅拌混合3、不影响散剂混合质量的因素是A、组分的比例B、各组分的色泽C、组分的堆密度D、含易吸湿性成分E、组分的吸湿性与带电性4、下列哪一条不符合散剂制备的一般规律A、剂量小的毒、剧药,应根据剂量的大小制成1:10,1:100或1:1000的倍散B、含液体组分时,可用处方中其他组分或吸收剂吸收C、几种组分混合时,应先将易被容器吸附的量小的组分放入混合容器,以防损失D、组分密度差异大者,将密度小者先放入混合容器中,再放入密度大者E、组分数量差异大者,宜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5、调配散剂时,下列物理性质中哪一条不是特别重要的A、休止角B、附着性和凝聚性C、充填性D、飞散性E、磨损度6、关于散剂的描述哪种是错误的A、散剂系指药物或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B、散剂与片剂比较,散剂易分散、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C、混合时摩擦产生静电而阻碍粉末混匀,通常可加少量表面活性剂克服D、散剂与液体制剂比较,散剂比较稳定E、散剂比表面积大,挥发性成分宜制成散剂而不是片剂7、散剂按组成药味多少可分为A、单散剂与复散剂B、倍散与普通散剂C、内服散剂与外用散剂D、分剂量散剂与不分剂量散剂E、一般散剂与泡腾散剂8、散剂按用途可分为A、单散剂与复散剂B、倍散与普通散剂C、内服散剂与外用散剂D、分剂量散剂与不分剂量散荆E、一般散剂与泡腾散剂9、对散剂特点的错误描述是A、表面积大、易分散、奏效快B、便于小儿服用C、制备简单、剂量易控制D、外用覆盖面大,但不具保护、收敛作用E、贮存、运输、携带方便10、关于粉体润湿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粉体的润湿性与颗粒刺的崩解无关B、粉体的润湿性由接触角表示C、粉体的润湿性由休止角表示D、接触角小,粉体的润湿性差E、休止角小,粉体的润湿性差11、下列关于休止角的正确表述为A、休止角越大,物料的流动性越好B、休止角大于40°时,物料的流动性好C、休止角小于40°时,物料的流动性可以满足生产的需要D、粒径大的物料休止角大E、粒子表面粗糙的物料休止角小12、药物的过筛效率与哪个因素无关A、药物的带电性B、药物粒子的形状C、药粉的色泽D、粉层厚度E、药粉的干燥程度13、《中国药典》规定的粉末的分等标准错误的是A、粗粉指能全部通过三号筛,但混有能通过四号筛不超过40%的粉末B、中粉指能全部通过四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五号筛不超过60%的粉末C、细粉指能全部通过五号筛,并含能通过六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D、最细粉指能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E、极细粉指能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14、下列关于粉碎方法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处方中某些药物的性质和硬度相似,可以进行混合粉碎B、混合粉碎可以避免一些黏性药物单独粉碎的困难C、混合粉碎可以使粉碎和混合操作结合进行D、药品的大生产中湿法粉碎用得多E、自由粉碎效率高,可连续操作15、下列关于粉碎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干法粉碎就是使物料处于干燥状态下进行粉碎的操作B、湿法粉碎可以使能量消耗增加C、湿法粉碎是指药物中加入适当水或其他液体进行研磨粉碎的方法D、由于液体对物料有一定渗透性和劈裂作用有利于粉碎E、湿法操作可避免操作时粉尘飞扬,减轻某些有毒药物对人体的危害16、将一种物质研磨成极细粉末的过程叫做A、升华B、渗漉C、粉碎D、混合E、加液研磨17、有关粉体性质的错误表述是A、休止角是粉体堆积成的自由斜面与水平面形成的最大角B、休止角越小,粉体的流动性越好C、松密度是粉体质量除以该粉体所占容器体积所求得的密度D、接触角θ越小,则粉体的润湿性越好E、气体透过法可以测得粒子内部的比表面积18、泡腾颗粒剂遇水产生大量气泡,这是由于颗粒剂中酸与碱发生反应后所放出的何气体所致A、二氧化碳B、二氧化氮C、氧气D、氢气E、氮气19、颗粒剂的工艺流程为A、制软材→制湿颗粒→分级→分剂量→包装B、制软材→制湿颗粒→干燥→整粒与分级→包装C、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包装D、制软材→制湿颗粒→干燥→整粒→包装E、制软材→制湿颗粒→千燥→整粒→压片→包装20、关于颗粒剂的错误表述是A、颗粒剂是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状制剂B、颗粒剂应用和携带比较方便,溶出和吸收速度较快C、颗粒剂都要溶解在水中服用D、颗粒剂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性颗粒剂及泡腾性颗粒剂等E、颗粒剂也有肠溶颗粒剂、缓释颗粒剂、控释颗粒剂等21、关于颗粒剂的错误表述是A、飞散性和附着性比散剂较小B、吸湿性和聚集性较小C、颗粒剂可包衣或制成缓释制剂D、颗粒剂的含水量不得超过4.0%E、颗粒剂可以直接吞服,也可以冲入水中饮22、粉体的润湿性由哪个指标衡量A、休止角B、接触角C、CRHD、孔隙率E、比表面积23、当药物粉末本身(结晶水或吸附水)所产生的饱和水蒸气压低于环境中水蒸气分压时产生A、风化B、水解C、吸湿D、降解E、异构化24、CRH为评价散剂下列哪项性质的指标A、流动性B、吸湿性C、黏着性D、风化性E、聚集性25、一般应制成倍散的是A、小剂量的剧毒药物的散剂B、眼用散剂C、外用散剂D、含低共熔成分的散剂E、含液体成分的散剂26、散剂在分剂量时哪种描述是错误的A、机械化生产多采用容量法B、含毒、剧药的散剂在分剂量时一般采用重量法C、药物的流动性、密度差、吸湿性会影响分剂量的准确性D、分剂量的速度越快,分剂量越准确E、目测法在分剂量时准确性差27、组分数量差异大的药物在制备散剂时,采用何种混合方法最佳A、长时间研磨混合B、配研法C、加吸收剂D、长时间搅拌混合E、多次过筛混合28、以下与六号筛对应的是A、65目筛B、80目筛C、100目筛D、120目筛E、150目筛29、有关粉体粒径测定的不正确表述是A、用显微镜法测定时,一般需测定200-500个粒子B、沉降法适用于100μm以下粒子的测定C、筛分法常用于45μm以上粒子的测定D、《中国药典》中的九号筛的孔径大于一号筛的孔径E、工业筛用每时(1英寸)长度上的筛孔数目表示30、有关粉碎的不正确表述是A、粉碎是将大块物料破碎成较小颗粒或粉末的操作过程B、粉碎的主要目的是减小粒径,增加比表面积C、粉碎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固体药物的溶解和吸收D、粉碎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减少固体药物的密度E、粉碎的意义在于有利于提高固体药物在液体、半固体中的分散性31、有关粉体性质的错误表述是A、休止角是粉体堆积成的自由斜面与水平面形成的最大角B、休止角越小,粉体的流动性越好C、松密度是粉体质量除以该粉体所占容器体积所求得的密度D、接触角越小,则粉体的润湿性越好E、气体透过法可以测得粒子内部的比表面积32、有关筛分的错误表述是A、物料中含湿量大,易堵塞筛孔B、物料的表面状态不规则,不易过筛C、物料的粒度越接近筛孔直径时越易过筛D、物料的密度小,不易过筛E、筛面的倾斜角度影响筛分的效率33、某药师欲制备含有毒剧药物的散剂,但药物的剂量仅为0.0005g,故应先制成A、10倍散B、50倍散C、100倍散D、500倍散E、1000倍散34、15gA物质与20gB物质(CRH值分别为78%和60%),按Elder假说计算,两者混合物的CRH值为A、26.5%B、38%C、46.8%D、52.5%E、66%35、配制倍散时常用的稀释剂不恰当的是A、糊精B、淀粉C、糖粉D、乳糖E、羧甲基纤维素钠36、以下关于吸湿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水溶性药物均有固定的CRH值B、CRH值可作为药物吸湿性指标,一般CRH愈大,愈不易吸湿C、几种水溶性药物混合后,混合物的CRH与各组分的比例无关D、为选择防湿性辅料提供参考,一般应选择CRH值大的物料作辅料E、控制生产、贮藏的环境条件,应将生产以及贮藏环境的相对湿度控制在药物CRH值以上,以防止吸湿37、以下工艺流程符合散剂制备工艺的是A、物料前处理-混合-筛分-粉碎-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储存B、物料前处理-粉碎-筛分-分剂量-混合-质量检查-包装储存C、物料前处理-粉碎-分剂量-筛分-混合-质量检查-包装储存D、物料前处理-粉碎-筛分-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储存E、物料前处理-筛分-粉碎-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储存38、以下有关粉碎的药剂学意义,叙述错误的是A、为了提高药物的稳定性B、有利于各成分混合均匀C、有助于从天然药物提取有效成分D、有利于增加固体药物的溶解度和吸收E、有利于提高固体药物在液体制剂中的分散性39、我国工业用标准筛号常用“目”表示,其中“目”是指A、每英寸长度上筛孔数目B、每市寸长度上筛孔数目C、每厘米长度上筛孔数目D、每平方英寸面积上筛孔数目E、每平方厘米面积上筛孔数目40、测定粉体比表面积可采用哪种方法A、筛分法B、沉降法C、显微镜法D、气体吸附法E、库尔特计数法41、粉体学中,用包括粉粒自身孔隙和粒子间孔隙在内的体积计算的密度称为A、密度B、真密度C、粒密度D、堆密度E、高压密度42、表示各个粒径相对应的粒子占全体粒子群中的百分比的是A、对应分布B、数率分布C、积分分布D、频率分布E、累积分布二、配伍选择题1、A.含量均一B.获取粒径均匀的粒子C.将粒子的粒径减小D.促进药物的润湿E.提高药物的稳定性<1> 、粉碎的目的<2> 、混合的目的<3> 、筛分的目的2、A.定方向径B.等价径C.体积等价径D.有效径E.筛分径<1> 、粉体粒子的外接圆的直径称为<2> 、根据沉降公式(Stocks方程)计算所得的直径称为3、A.最粗粉B.粗粉C.细粉D.最细粉E.极细粉<1> 、能全部通过六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是<2> 、能全部通过二号筛,但混有能通过四号筛不超过40%的粉末是4、A.气雾剂B.颗粒剂C.胶囊剂D.软膏剂E.膜剂<1> 、需要进行溶化性检查的剂型是<2> 、需要进行崩解时限检查的剂型是<3> 、干燥失重不得超过2.0%的剂型是5、A.球磨机B.气流式粉碎机C.V型混合机D.冲击式粉碎机E.胶体磨<1> 、物料在定子和转子间的缝隙间受剪切作用而制成混悬剂或乳剂的设备<2> 、具有焦耳一汤姆逊冷却效应,适用于热敏性物料的粉碎设备6、A.±15%B.±10%C.±8%D. ±7%E.±5%<1> 、平均装量1.0g及1.0g以下颗粒剂的装量差异限度是<2> 、平均装量6.0g以上颗粒剂的装量差异限度是7、A.闭塞粉碎B.开路粉碎C.湿法粉碎D.低温粉碎E.混合粉碎<1> 、连续把物料供给粉碎机并不断地从粉碎机中取出细粉的方法属于<2> 、在固体石蜡的粉碎过程中加人干冰的方法属于8、A.溶解度B.崩解度C.溶化性D.融变时限E.卫生学检查以下有关质量检查要求<1> 、颗粒剂需检查,散剂不用检查的项目<2> 、颗粒剂、散剂均需检查的项目9、A.混悬剂中药物粒子的粉碎B.对低熔点或热敏感药物的粉碎C.水分小于5%的一般药物的粉碎D.易挥发、刺激性较强药物的粉碎E.比重较大难溶于水而又要求特别细的药物的粉碎下列不同性质的药物最常用的粉碎方法是<1> 、流能磨粉碎<2> 、干法粉碎<3> 、水飞法粉碎<4> 、球磨机粉碎三、多项选择题1、《中国药典》中颗粒剂的质量检查项目包括A、外观B、粒度C、干燥失重D、溶化性E、装量差异2、散剂的主要检查项目是A、吸湿性B、粒度C、外观均匀度D、装量差异E、干燥失重3、下列哪几条符合散剂制备的一般规律A、组分可形成低共熔混合物时,易于混合均匀B、含液体组分时,可用处方中其他组分或吸收剂吸收C、组分数量差异大者,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D、吸湿性强的药物,宜在干燥的环境中混合E、因摩擦产生静电时,可用润滑剂作抗静电剂4、药物的过筛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A、药粉的粒径范围B、药粉的水分含量C、过筛时间D、密度E、震动强度和频率5、粉碎的意义在于A、细粉有利于固体药物的溶解和吸收,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B、细粉有利于固体制剂中各成分的混合均匀,混合度与各成分的粒径有关C、有利于堆密度的减少、晶型转变D、有利于提高固体药物在液体、半固体、气体中的分散性,提高制剂质量与药效E、有助于从天然药物中提取有效成分6、关于散剂的描述正确的是A、混合的方法有研磨混合、过筛混合、搅拌混合B、选择CRH值大的物料作辅料有利于散剂的质量C、局部用散剂不需要检查粒度D、粉碎度是物料粉碎后的粒径与粉碎前的粒径的比值E、散剂按剂量分为单散剂与复散剂,按用途分为内服散、溶液散、外用散、撒布散等7、在散剂的制备过程中,目前常用的混合机理有A、搅拌混合B、过筛混合C、研磨混合D、对流混合E、扩散混合8、在散剂的制备过程中,目前常用的混合方法有A、搅拌混合B、过筛混合C、研磨混合D、对流混合E、扩散混合9、倍散的稀释倍数有A、1000倍B、10倍C、1倍D、100倍E、10000倍10、粉体的性质包括A、粒子大小与分布B、比表面积C、孔隙率D、吸湿性E、流动性11、表示物料流动性的方法有A、休止角B、接触角C、流出速度D、临界相对湿度E、粘度系数12、影响物料流动性的因素有A、物料的粒径B、物料的表面状态C、物料粒子的形状D、物料的溶解性能E、物料的化学结构13、粉体学研究的内容包括A、表面性质B、力学性质C、电学性质D、微生物学性质E、以上都对14、下列关于混合叙述正确的是A、数量差异悬殊,组分比例相差过大时,则难以混合均匀B、倍散一般采用配研法制备C、若密度差异较大时,应将密度大者先放人混合容器中,再放人密度小者D、有的药物粉末对混合器械具吸附性,一般应将量大且不易吸附的药粉或辅料垫底,量少且易吸附者后加入E、散剂中若含有液体组分,应将液体和辅料混合均匀15、以下关于粉体润湿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接触角越大,润湿性越好B、固体的润湿性由接触角表示C、接触角最小为0°,最大为180°D、润湿是固体界面由固-液界面变为固-气界面的现象E、粉体的润湿性对片剂、颗粒剂等固体制剂的溶解性、崩解性等具有重要意义16、以下关于粉体流动性的评价方法,叙述正确的是A、休止角越大,流动性越好B、休止角大于40°可以满足生产流动性的需要C、休止角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注入法、排出法、倾斜角法等D、休止角是粉体堆积层的自由斜面与水平面形成的最大角,常用其评价粉体流动性E、流出速度是将粉体加入漏斗中测定全部粉体流出所需的时间来描述答案部分一、最佳选择题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性质相同、密度基本一致的二种药粉容易混匀,但若密度差异较大时,应将密度小(质轻)者先放入混合容器中,再放入密度大(质重)者,这样可避免密度小者浮于上面或飞扬,密度大者沉于底部而不易混匀。

药剂学 第二章 散剂和颗粒剂习题及答案解析

药剂学 第二章 散剂和颗粒剂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二章散剂与颗粒剂一、最佳选择题1、下列哪一条不符合散剂制备得一般规律A、毒、剧药需要预先添加乳糖、淀粉等稀释剂制成倍散,以增加容量,便于称量B、吸湿性强得药物,宜在干燥得环境中混合C、分剂量得方法有目测法、重量法、容量法D、组分密度差异大者,将密度大者先放入混合容器中,再放入密度小者E、组分数量差异大者,宜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2、比重不同得药物在制备散剂时,采用何种混合方法最佳A、等量递加混合B、多次过筛混合C、将轻者加在重者之上混合D、将重者加在轻者之上混合E、搅拌混合3、不影响散剂混合质量得因素就是A、组分得比例B、各组分得色泽C、组分得堆密度D、含易吸湿性成分E、组分得吸湿性与带电性4、下列哪一条不符合散剂制备得一般规律A、剂量小得毒、剧药,应根据剂量得大小制成1:10,1:100或1:1000得倍散B、含液体组分时,可用处方中其她组分或吸收剂吸收C、几种组分混合时,应先将易被容器吸附得量小得组分放入混合容器,以防损失D、组分密度差异大者,将密度小者先放入混合容器中,再放入密度大者E、组分数量差异大者,宜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5、调配散剂时,下列物理性质中哪一条不就是特别重要得A、休止角B、附着性与凝聚性C、充填性D、飞散性E、磨损度6、关于散剂得描述哪种就是错误得A、散剂系指药物或与适宜得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得干燥粉末状制剂B、散剂与片剂比较,散剂易分散、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C、混合时摩擦产生静电而阻碍粉末混匀,通常可加少量表面活性剂克服D、散剂与液体制剂比较,散剂比较稳定E、散剂比表面积大,挥发性成分宜制成散剂而不就是片剂7、散剂按组成药味多少可分为A、单散剂与复散剂B、倍散与普通散剂C、内服散剂与外用散剂D、分剂量散剂与不分剂量散剂E、一般散剂与泡腾散剂8、散剂按用途可分为A、单散剂与复散剂B、倍散与普通散剂C、内服散剂与外用散剂D、分剂量散剂与不分剂量散荆E、一般散剂与泡腾散剂9、对散剂特点得错误描述就是A、表面积大、易分散、奏效快B、便于小儿服用C、制备简单、剂量易控制D、外用覆盖面大,但不具保护、收敛作用E、贮存、运输、携带方便10、关于粉体润湿性得叙述正确得就是A、粉体得润湿性与颗粒刺得崩解无关B、粉体得润湿性由接触角表示C、粉体得润湿性由休止角表示D、接触角小,粉体得润湿性差E、休止角小,粉体得润湿性差11、下列关于休止角得正确表述为A、休止角越大,物料得流动性越好B、休止角大于40°时,物料得流动性好C、休止角小于40°时,物料得流动性可以满足生产得需要D、粒径大得物料休止角大E、粒子表面粗糙得物料休止角小12、药物得过筛效率与哪个因素无关A、药物得带电性B、药物粒子得形状C、药粉得色泽D、粉层厚度E、药粉得干燥程度13、《中国药典》规定得粉末得分等标准错误得就是A、粗粉指能全部通过三号筛,但混有能通过四号筛不超过40%得粉末B、中粉指能全部通过四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五号筛不超过60%得粉末C、细粉指能全部通过五号筛,并含能通过六号筛不少于95%得粉末D、最细粉指能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95%得粉末E、极细粉指能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得粉末14、下列关于粉碎方法得叙述哪项就是错误得A、处方中某些药物得性质与硬度相似,可以进行混合粉碎B、混合粉碎可以避免一些黏性药物单独粉碎得困难C、混合粉碎可以使粉碎与混合操作结合进行D、药品得大生产中湿法粉碎用得多E、自由粉碎效率高,可连续操作15、下列关于粉碎得叙述哪项就是错误得A、干法粉碎就就是使物料处于干燥状态下进行粉碎得操作B、湿法粉碎可以使能量消耗增加C、湿法粉碎就是指药物中加入适当水或其她液体进行研磨粉碎得方法D、由于液体对物料有一定渗透性与劈裂作用有利于粉碎E、湿法操作可避免操作时粉尘飞扬,减轻某些有毒药物对人体得危害16、将一种物质研磨成极细粉末得过程叫做A、升华B、渗漉C、粉碎D、混合E、加液研磨17、有关粉体性质得错误表述就是A、休止角就是粉体堆积成得自由斜面与水平面形成得最大角B、休止角越小,粉体得流动性越好C、松密度就是粉体质量除以该粉体所占容器体积所求得得密度D、接触角θ越小,则粉体得润湿性越好E、气体透过法可以测得粒子内部得比表面积18、泡腾颗粒剂遇水产生大量气泡,这就是由于颗粒剂中酸与碱发生反应后所放出得何气体所致A、二氧化碳B、二氧化氮C、氧气D、氢气E、氮气19、颗粒剂得工艺流程为A、制软材→制湿颗粒→分级→分剂量→包装B、制软材→制湿颗粒→干燥→整粒与分级→包装C、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包装D、制软材→制湿颗粒→干燥→整粒→包装E、制软材→制湿颗粒→千燥→整粒→压片→包装20、关于颗粒剂得错误表述就是A、颗粒剂就是指药物与适宜得辅料制成得具有一定粒度得干燥颗粒状制剂B、颗粒剂应用与携带比较方便,溶出与吸收速度较快C、颗粒剂都要溶解在水中服用D、颗粒剂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性颗粒剂及泡腾性颗粒剂等E、颗粒剂也有肠溶颗粒剂、缓释颗粒剂、控释颗粒剂等21、关于颗粒剂得错误表述就是A、飞散性与附着性比散剂较小B、吸湿性与聚集性较小C、颗粒剂可包衣或制成缓释制剂D、颗粒剂得含水量不得超过4、0%E、颗粒剂可以直接吞服,也可以冲入水中饮22、粉体得润湿性由哪个指标衡量A、休止角B、接触角C、CRHD、孔隙率E、比表面积23、当药物粉末本身(结晶水或吸附水)所产生得饱与水蒸气压低于环境中水蒸气分压时产生A、风化B、水解C、吸湿D、降解E、异构化24、CRH为评价散剂下列哪项性质得指标A、流动性B、吸湿性C、黏着性D、风化性E、聚集性25、一般应制成倍散得就是A、小剂量得剧毒药物得散剂B、眼用散剂C、外用散剂D、含低共熔成分得散剂E、含液体成分得散剂26、散剂在分剂量时哪种描述就是错误得A、机械化生产多采用容量法B、含毒、剧药得散剂在分剂量时一般采用重量法C、药物得流动性、密度差、吸湿性会影响分剂量得准确性D、分剂量得速度越快,分剂量越准确E、目测法在分剂量时准确性差27、组分数量差异大得药物在制备散剂时,采用何种混合方法最佳A、长时间研磨混合B、配研法C、加吸收剂D、长时间搅拌混合E、多次过筛混合28、以下与六号筛对应得就是A、65目筛B、80目筛C、100目筛D、120目筛E、150目筛29、有关粉体粒径测定得不正确表述就是A、用显微镜法测定时,一般需测定200-500个粒子B、沉降法适用于100μm以下粒子得测定C、筛分法常用于45μm以上粒子得测定D、《中国药典》中得九号筛得孔径大于一号筛得孔径E、工业筛用每时(1英寸)长度上得筛孔数目表示30、有关粉碎得不正确表述就是A、粉碎就是将大块物料破碎成较小颗粒或粉末得操作过程B、粉碎得主要目得就是减小粒径,增加比表面积C、粉碎得意义在于有利于固体药物得溶解与吸收D、粉碎得意义在于有利于减少固体药物得密度E、粉碎得意义在于有利于提高固体药物在液体、半固体中得分散性31、有关粉体性质得错误表述就是A、休止角就是粉体堆积成得自由斜面与水平面形成得最大角B、休止角越小,粉体得流动性越好C、松密度就是粉体质量除以该粉体所占容器体积所求得得密度D、接触角越小,则粉体得润湿性越好E、气体透过法可以测得粒子内部得比表面积32、有关筛分得错误表述就是A、物料中含湿量大,易堵塞筛孔B、物料得表面状态不规则,不易过筛C、物料得粒度越接近筛孔直径时越易过筛D、物料得密度小,不易过筛E、筛面得倾斜角度影响筛分得效率33、某药师欲制备含有毒剧药物得散剂,但药物得剂量仅为0.0005g,故应先制成A、10倍散B、50倍散C、100倍散D、500倍散E、1000倍散34、15gA物质与20gB物质(CRH值分别为78%与60%),按Elder假说计算,两者混合物得CRH值为A、26、5%B、38%C、46.8% D、52、5%E、66%35、配制倍散时常用得稀释剂不恰当得就是A、糊精B、淀粉C、糖粉D、乳糖E、羧甲基纤维素钠36、以下关于吸湿性得叙述,不正确得就是A、水溶性药物均有固定得CRH值B、CRH值可作为药物吸湿性指标,一般CRH愈大,愈不易吸湿C、几种水溶性药物混合后,混合物得CRH与各组分得比例无关D、为选择防湿性辅料提供参考,一般应选择CRH值大得物料作辅料E、控制生产、贮藏得环境条件,应将生产以及贮藏环境得相对湿度控制在药物CRH值以上,以防止吸湿37、以下工艺流程符合散剂制备工艺得就是A、物料前处理-混合-筛分-粉碎—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储存B、物料前处理-粉碎-筛分-分剂量-混合-质量检查-包装储存C、物料前处理—粉碎-分剂量-筛分—混合-质量检查-包装储存D、物料前处理—粉碎—筛分-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储存E、物料前处理-筛分-粉碎-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储存38、以下有关粉碎得药剂学意义,叙述错误得就是A、为了提高药物得稳定性B、有利于各成分混合均匀C、有助于从天然药物提取有效成分D、有利于增加固体药物得溶解度与吸收E、有利于提高固体药物在液体制剂中得分散性39、我国工业用标准筛号常用“目”表示,其中“目”就是指A、每英寸长度上筛孔数目B、每市寸长度上筛孔数目C、每厘米长度上筛孔数目D、每平方英寸面积上筛孔数目E、每平方厘米面积上筛孔数目40、测定粉体比表面积可采用哪种方法A、筛分法B、沉降法C、显微镜法D、气体吸附法E、库尔特计数法41、粉体学中,用包括粉粒自身孔隙与粒子间孔隙在内得体积计算得密度称为A、密度B、真密度C、粒密度D、堆密度E、高压密度42、表示各个粒径相对应得粒子占全体粒子群中得百分比得就是A、对应分布B、数率分布C、积分分布D、频率分布E、累积分布二、配伍选择题1、A.含量均一B.获取粒径均匀得粒子C。

生物药剂学第二章药物的吸收综述

生物药剂学第二章药物的吸收综述

二、胃肠道的运动
(一)胃的运动 胃排空:胃内容物从胃幽门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二)胃空速率:单位时间内胃内容物的排出量。 胃空速率增加,有利于胃中不稳定药物及肠溶制剂的 吸收,不利于主动转运药物的吸收。 胃空速率降低,有利于弱酸性药物的吸收。
二、胃肠道的运动
3.影响胃空速率的因素

dV K mV 胃空速率表达式: dt
1.通过不流动水层 2.通过肠上皮 3.透过细胞间隙 4.通过淋巴吸收
肠腔
不搅动水层 转运蛋白 介导转运 被动转运 膜动转运 跨细胞间隙转运
微绒毛
紧密连接
血液
第三节 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
一、胃肠道的体液环境 二、胃肠道的运动 三、胃肠道的代谢反应 四、胃肠道的血液和淋巴循环 五、食物 六、P-糖蛋白 七、病理学因素
六、P-糖蛋白
P-糖蛋白是“药物溢出泵”
七、病理学因素
1. 胃肠道运行时间的改变
2. 胃肠道吸收部位完整性的缺失
3. 胆汁分泌减少
4. 肝病及肝功能不良者
第四节 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 物理化学因素
一、药物的解离度(pKa)与脂溶性(Ko/w) 分子型 离子型
1. pH-分配假说(pH-partition hypothesis):药物的吸收取决 于药物在胃肠道中的解离状态和油/水分配系数。 2.分子型与离子型药物浓度之比是pKa与消化道pH的函数。
(四)膜动转运 (membrane mobile transport)



膜动转运是指通过细胞膜的主动变形将药物摄 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的转运过程。 膜动转运可分为胞饮和吞噬作用两种方式。胞 饮作用一般指摄取液体物质,吞噬作用一般指 摄取固体颗粒状物。 膜动转运也有部位特异性,如蛋白质和脂肪颗 粒在小肠下端吸收较为明显。

2-药剂学-液体制剂

2-药剂学-液体制剂
溶剂
称量药物
高浓度溶液 稀释
所需浓度溶液
注意事项
采用粉碎、搅拌、加热等措施加速溶剂 易氧化药物,可采用加热放冷溶剂,或加抗氧剂 易挥发药物最后加入 溶解度较小的药物应先溶解,再加其它药物 难溶性药物可加入适宜的助溶剂或增溶剂。
糖浆剂
糖浆剂(syrups)系指含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 糖水溶液。糖浆剂含蔗糖量应不低于65%(g/ml) 纯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成为单糖浆或糖浆, 浓度为 85%(g/ml)或64.7%(g/g)。 高浓度糖浆剂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低浓度糖浆剂 应加防腐剂。
其它液体制剂
芳香水剂(aromatic water)系指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 或近饱和的水溶液。药物多数为挥发油。
醑剂(spirits):挥发性药物的乙醇溶液。内服或外 用。 甘油剂(glycerins):药物溶于甘油中的制剂。外用。 涂剂(paint):用纱布、棉花蘸取后涂擦皮肤、喉部粘 膜的液体制剂。 酊剂(tincture):药物用规定浓度乙醇浸出或溶解而 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
分散度与疗效
8 7 6 5 4 3 2 1 0 0 5 10 15 20 25 30 普通结晶 细微结晶
两种磺胺嘧啶口服混悬剂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
一、液体制剂的分类
(一)按分散系统分类
均相分散体系 (分子或离子) 高分子溶液 胶体溶液型 低分子溶液
分散体系
溶胶分散体系 非均相分散体系 (微粒或液滴) 粗分散体系 混悬剂 乳剂
常用的防腐剂
苯甲酸及其盐 水中溶解度为0.29%,乙醇中为43%,通常配成 20%醇溶液备用。用量一般为0.03%~0.1%。 苯甲酸未解离的分子抑菌作用强,所以在酸性 溶液中抑菌效果较好。 苯甲酸防霉效果作用<尼泊金类 防发酵能力>尼泊金类 二者合用防霉效果和防发酵最理想。

药剂学 第二章 表面活性剂

药剂学 第二章 表面活性剂
HLBA ×WA+HLB ×WB B HLB AB = WA+WB
例 HLB值的计算: 值的计算 用司盘80(HLB值4.3)和聚山梨酯 (HLB值16.7) 用司盘 ( 值 )和聚山梨酯20( 值 ) 制备HLB值为 的混合乳化剂 值为9.5的混合乳化剂 制备 值为 的混合乳化剂100g,问两者应各用多 , 少克? 少克?该混合物可作何用?
3
目的和要求
1.掌握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和结构特征。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和结构特征。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和结构特征 2.熟悉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熟悉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熟悉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3.掌握亲水亲油平衡值(HLB)的计算和应用。 掌握亲水亲油平衡值( 的计算和应用。 掌握亲水亲油平衡值 的计算和应用 4.理解并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理解并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理解并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9.5 = 4.3×WA+ × (100- WA) 16.7 100
应使用司盘80 58.1克 应使用司盘80 58.1克,聚山 梨酯20 41.9克 梨酯20 41.9克。 该混合物可作油/水型乳化剂、 该混合物可作油/水型乳化剂、 润湿剂等使用。 润湿剂等使用。
(四)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
1.胶束增溶 胶束增溶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达到CMC后,一些水不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达到 后 溶性或微溶性物质在胶束溶液中的溶解度可显著增 溶性或微溶性物质在胶束溶液中的溶解度可显著增 加并形成透明胶体溶液, 加并形成透明胶体溶液,称为增溶。 起增溶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增溶剂。被增溶的 物质称为增溶质。 物质称为增溶质。 表面活性剂能够增溶, 表面活性剂能够增溶, 一般认为是由于表面活性 剂在水中形成胶束的结果。 剂在水中形成胶束的结果。

《中药药剂学》第二章药剂卫生练习题及答案

《中药药剂学》第二章药剂卫生练习题及答案

《中药药剂学》第二章药剂卫生练习题及答案一、A型题1.下列有关药品卫生的叙述错误的是A.各国对药品卫生标准都作严格规定B.药剂被微生物污染,可能使其全部变质,腐败,甚至失效,危害人体C.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对中药各剂型微生物限度标准作了严格规定D.药剂的微生物污染主要由原料,辅料造成E.制药环境空气要进行净化处理2.适用于滴眼液配液.滤过.灌封的生产环境空气净化级别为A.10 0000级B.50 000级C.10 000级D.100级E.10级3.适用于大体积(≥50ml)注射剂滤过.灌封的环境空气净化级别为A.100 000级B.50 000级C.10 000级D.100级E.10级4.含部分药材原粉的片剂,每克含细菌不得超过A.30 000个B.10 000个C.5 000个D.1 000个E.100个5.不得检出霉菌和酵母菌的是A.云南白药B.复方丹参片C.清开灵口服液D.狗皮膏E.珍珠明目滴眼液6.含部分药材原粉的颗粒剂,每克含霉菌数不得超过A.10 000个B.5 000个C.1 000个D.500个E.100个7.不含药材原粉的液体制剂,每毫升含细菌数不得超过A.1000个B.500个C.200个D.100个E.0个8.不含中药原粉的胶囊剂、片剂、颗粒剂,细菌,霉菌数每克分别不得超过 A.1000,100B.10000,500C.1000,200D.10000,100E.1000,5009.在一定温度下灭菌,微生物死亡速度符合哪一级动力学方程A.零级B.一级C.二级D.Michaelis-MentenE.以上都不是10.F值的意义是A.一定温度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产生的灭菌效力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 B.一定时间间隔内测定实际灭菌温度C.实际灭菌温度D.一定温度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6℃产生的灭菌效力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 E.一定温度下杀死容器中全部微生物所需的时间11.Z值反映的是A.温度(℃)B.时间(t)C.灭菌方法D.灭菌设备E.灭菌数量12.为确保灭菌效果,在生产实际中一般要求F0值为A.F0=8B.F0=8~12C.F0=8~15D.F0≤12E.F0≤ 813.D值是指在某一温度,杀死被灭菌物中多少微生物所需的时间A.90%B.80%C.70%D.60%E.99%14.热压灭菌法的最佳灭菌条件是A.121.5℃,98.0kPa, 20min, F0≥12B.115.5℃,68.6 kPa, 20min, F0≥12C.115.5℃,68.6kPa, 30min, F0≥8 D.126.5℃,98.0kPa, 15min, F0≥12E.120.5℃,98.0kPa, 20min, F0=8~1215.对热压灭菌法叙述正确的是A.用过热蒸汽杀灭微生物B.大多数药剂宜采用热压灭菌C.是灭菌效力最可靠的湿热灭菌法D.不适用于手术器械及用具的灭菌E.通常温度控制在160 ℃~170℃16.下列叙述滤过除菌不正确的是A.滤材孔径须在0.22µm以下B.本法不适于生化制剂C.本法属物理灭菌法,可机械滤除活的或死的细菌D.本法同时除去一些微粒杂质E.加压和减压滤过均可采用,但加压滤过较安全17.最好用哪个波长的紫外线进行灭菌A.365nmB.245nmC.254nmD.250nmE.286 nm18.必须配合无菌操作的灭菌方法是A.微波灭菌B.滤过除菌C.干热空气灭菌D.紫外线灭菌E.流通蒸汽灭菌法19.不能保证完全杀灭所有细菌芽胞的灭菌方法是 A.流通蒸汽灭菌法B.低温间歇灭菌法C.0.22µm以下微孔滤膜滤过D.热压灭菌法E.辐射灭菌法20.能滤过除菌的是A.砂滤棒B.G5垂熔玻璃滤器C.0.45um微孔滤膜D.板框压滤机E.G6垂熔玻璃滤器21.应采用无菌操作法制备的剂型是A.胶囊剂B.粉针剂C.片剂D.糖浆剂E.口服液22.用具表面和空气灭菌宜采用A.气体灭菌B.微波灭菌C.干热空气灭菌D.紫外线灭菌E.流通蒸汽灭菌法23.下列不宜采用热压灭菌法灭菌的物品是A.输液剂B.手术器械C.垂熔玻璃滤器D.口服液E.软膏剂24.属于湿热灭菌法的是A.紫外灭菌法B.流通蒸汽灭菌法C.甲醛蒸汽灭菌法D.滤过除菌法E.甲酚皂溶液灭菌25.下面灭菌方法中,属于化学灭菌法的是A.干热灭菌法B.紫外线灭菌法C.甲醛溶液加热熏蒸法D.火焰灭菌法E.热压灭菌法26.下列关于化学灭菌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0.1%新洁尔灭溶液可用于物体表面消毒B.甲醛蒸汽熏蒸可用于空气灭菌C.75%乙醇可用于器具的表面消毒D.环氧乙烷可用于包装后的固体药料灭菌E.苯甲酸钠为常用防腐剂,适用于pH>4的药液防腐27.指出下述药物中的气体杀菌剂A.苯甲酸B.75%乙醇C.山梨酸D.甲醛E.尼泊金乙酯28.凡士林应选用什么方法灭菌A.湿热灭菌B.滤过除菌C.干热空气灭菌D.紫外线灭菌E.环氧乙烷灭菌29.以下关于防腐剂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苯甲酸在偏酸性(pH 4以下)的药液中防腐效果较好B.山梨酸可用在含吐温-80的药液中C.尼泊金乙酯不宜用在含吐温-80的药液中D.为避免酯的水解,制备时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应加于冷药液中E.山梨酸对细菌和霉菌均有较强抑菌效果30.以下防腐剂常用量范围,错误的是A.苯甲酸的一般用量为0.1%~0.25%B.山梨酸一般用量为0.15%~0.2%C.pH超过5时,苯甲酸用量不得少于0.5%D.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一般用量为0.l%~0.25% E.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一般用量为0.0l%~0.25% 31.尼泊金类是A.对羟基苯甲酸酯B.苯甲酸酯C.聚乙烯类D.聚山梨酯E.山梨酸钾32.下列物品中,没有防腐作用的是A.30%甘油B.0.25%山梨酸钾C.0.2%对羟基苯甲酸丁酯D.1%吐温-80E.0.15%苯甲酸二、B型题[1~4]A.霉菌数≤100 000个/gB.细菌数≤30 000个/gC.细菌数≤10 000个/gD.细菌数≤1 000个/gE.细菌数≤100个/g1.不含药材原粉的口服制剂含菌数:2.含药材原粉的片剂含菌数3.含药材原粉的丸剂含菌数4.含豆豉.神曲等发酵成分的制剂含菌数[5~8]A.100000个B.30000个C.10000个D.1000个E.500个5.含中药原粉的丸剂,每1g中含细菌数不得超过6.含中药原粉的口服制剂每1 ml中含细菌数不得超过7.含中药原粉的散剂,每1g中含细菌数不得超过8.含豆豉.神曲等发酵成分的口服制剂,每1g中含细菌数不得超过[9~12]A.霉菌和酵母菌数≤1000个/gB.霉菌和酵母菌数≤500个/gC.霉菌和酵母菌数≤100个/gD.霉菌和酵母菌数≤10个/gE.霉菌和酵母菌数≤0个/g9.含药材原粉或不含药材原粉的制剂10.含豆豉.神曲等发酵成分的固体制剂11.耳.鼻及呼吸道给药制剂12.眼部给药制剂[13~16]A.灭菌B.消毒C.无菌D.抑菌E.除菌13.杀死所有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的过程是14.没有任何活的微生物存在称15.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过程是16.抑制微生物发育繁殖的作用是[17~20]A.热压灭菌B.火焰灭菌C.微孔滤膜过滤D.辐射灭菌E.紫外线灭菌17.包装车间空气可用的灭菌方法18.已密封的整箱的药品可用的灭菌方法19.灌装前甲肝疫苗可用的灭菌方法20.耐湿热药物的灭菌方法[21-24]A.非层流型洁净空调系统B.层流型洁净空调系统C.100级D.10000级E.100000级21.送入的空气属紊流状气流22.微生物允许数为浮游菌5/m323.室内空气可达很高洁净度,可避免粉末交叉污染24.微生物允许数为浮游菌500/m3[25~28]A.100级洁净厂房B.1000级洁净厂房C.10000级洁净厂房‘D.50000级洁净厂房E.100000级洁净厂房25.无菌而又不能在最后容器中灭菌的药品配液及灌封的场所应为26.不能热压灭菌的口服液配液.滤过.灌封生产操作的场所为27.片剂、胶囊剂的生产操作的场所为28.粉针剂的分装操作的场所为[29~32]A.高速热风灭菌法B.低温间歇灭菌法C.用G6垂熔玻璃滤器D.60Co-γ射线灭菌法E.过氧醋酸蒸汽熏蒸法29.属于干热灭菌法的是30.属于湿热灭菌法的是31.属于化学灭菌法的是32.属于辐射灭菌法的是[33~37]A.250℃,半小时以上B.160~170℃,2~4小时C.100℃,45分钟D.60~80℃,1小时E.115℃,30分钟,表压68.7 kPa33.活性炭灭菌用34.破坏热原用35.热压灭菌用36.1~2ml的注射剂或规格为10 ml的口服液灭菌用37.玻璃安瓿灭菌用[37~39]A.甲醛蒸汽B.环氧乙烷C.苯甲酸D.洁尔灭E.山梨酸38.操作室空气灭菌宜用39.塑料袋装的供填充胶囊用的药粉的灭菌宜用40.纸塑包装的颗粒剂灭菌宜用41.pH值近中性糖浆的防腐宜用42.含增溶剂吐温-80的口服液的防腐宜用[43~47]A.滤过除菌法B.热压灭菌法C.辐射灭菌法D.煮沸灭菌法E.微波灭菌法43.密封包装的干燥固体制剂灭菌宜用44.极性分子吸收电磁波使分子间摩擦升温而灭菌的方法45.去除活的或死的细菌体得到无菌药液的方法46.利用β射线γ射线灭杀细菌的方法[47~51]A.苯甲酸类B.尼泊金类C.山梨酸钾D.75%乙醇E.洁尔灭47.应在pH4以下药液中使用48.可用作消毒剂49.与各种酯合用效果更佳50.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类消毒剂三、X型题1.《中国药典》一部附录对口服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标准要求为A.不得检出绿脓杆菌B.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C.每1g或1ml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D.霉变、长螨者以不合格论E.含动物组织及动物类原药材粉的同时不得检出沙门菌2.含中药原粉固体制剂的微生限度标准为A.颗粒剂、片剂、散剂等细菌数≤10000个/gB.霉菌数≤100个/gC.丸剂细菌数≤30000个/gD.霉菌数≤500个/gE.大肠菌群≤100个/g,3.眼科用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标准为A.每1g或lml含细菌数不得过10个B.每1g或lml不得检出霉菌C.每1g或lml含细菌数不得过100个D.每1g或lml不得检出酵母菌E.每1g或lml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4.《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对局部给药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标准要求为A.用于手术、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制剂应符合无菌检查规定B.不得检出铜绿假单胞菌C.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D.不得检出大肠杆菌E.霉变、长螨者以不合格论5.药剂可能被微生物污染的途径A.药物原辅料B.操作人员C.制药工具D.环境空气E.包装材料6.以下关于干热灭菌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温条件下,干热灭菌效果不如湿热灭菌好B.干热灭菌法常用的有干热空气灭菌法和火焰灭菌法C.玻璃器皿可用干热空气灭菌D.颗粒剂一般采用100~80℃干热空气灭菌E.挥发性药材用60~80℃干热空气灭菌7.热压灭菌的灭菌条件是A.采用湿热水蒸气B.在密闭热压灭菌器内进行C.采用高压饱和水蒸气D.在干燥、高压条件下进行E.在表压98.07kPa压力下,温度为121.5℃,灭菌20分钟8.化学气体灭菌剂有A.环氧乙烷B.甲醛C.丙二醇D.过氧醋酸E.氯甲酚9.可用于滤过细菌的滤器有A.石棉板B.板框压滤机C.G6垂熔玻璃滤器D.砂滤棒E.0.22µm微孔滤膜滤器10.属于物理灭菌法的是A.湿热灭菌法B.辐射灭菌法C.微波灭菌法D.紫外线灭菌法E.干热灭菌法11.60Co-γ射线的灭菌机理是A.利用高频电场使物质内部分子摩擦迅速升温而灭菌B.直接作用于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和酶等,促使化学键断裂C.间接作用于微生物体内的水分子,引起水的电离和激发,生成自由基,再作用于微生物活性分子,使微生物死亡D.降低细菌表面张力,增加膜的通透性,使细胞破裂和溶解E.空气受辐射后产生微量臭氧灭菌12.下列宜采用干热灭菌法灭菌的物品是A.输液剂B.片剂C.羊毛脂D.口服液E.滑石粉13.微波灭菌法最宜的灭菌的对象有A.药材饮片B.手术器械C.注射液D.口服液E.胶囊粉14.紫外线灭菌法可用于灭菌的对象有A.装于玻璃瓶中的液体制剂B.衣物C.空气D.纯净水E.丸剂15.属于化学灭菌法的为A.低温间歇灭菌B.丙二醇蒸汽熏蒸C.3%~5%甲酚皂溶液D.环氧乙烷灭菌E.75%乙醇灭菌四、名词解释1.空气洁净技术 2.灭菌 3.除菌 4.防腐、5.消毒 6.F值 7.F0值 8.热压灭菌法9.滤过除菌法 10.无菌操作法11.防腐剂五、问答题1.非层流与层流空气洁净技术哪种更合理,为什么?2.试述常用灭菌法基本原理、方法与适用范围。

药剂学第二章 散剂和颗粒剂

药剂学第二章 散剂和颗粒剂

第二章散剂和颗粒剂一、粉体学简介(一)粉体学的概念粉体学(mlcromeritics)是研究固体粒子集合体(称为粉体)的表面性质、力学性质、电学性质等内容的应用科学。

粉体的各方面性质在固体制剂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二)粉体的性质1.粉体的粒子大小、粒度分布和粒径的测定方法(1)粉体的粒子大小和粒度分布①定方向径:即在显微镜下按同一方向测得的粒子径。

②等价径:即粒子的外接圆的直径。

③体积等价径:即与粒子的体积相同球体的直径,可用库尔特计数器测得。

④有效径:即根据沉降公式(Stocks方程)计算所得的直径,因此又称Stocks径。

⑤筛分径:即用筛分法测得的直径,一般用粗细筛孔直径的算术或几何平均值来表示。

粉体的大小不可能均匀一致,而是存在着粒度分布的问题,分布不均会导致制剂的分剂量不准、可压性变化以及粒子密度变化等问题。

因此,研究粒度分布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常用频率分布表示各个粒径相对应的粒子占全体粒子群中的百分比。

练习题配伍选择题A.定方向径B.等价径C.体积等价径D.有效径E.筛分径1.粉体粒子的外接圆的直径称为[答疑编号501242020101]『正确答案』B2.根据沉降公式(Stocks方程)计算所得的直径称为[答疑编号501242020102]『正确答案』D(2)粉体粒径的测定方法①显微镜法:显微镜法是将粒子放在显微镜下,根据投影像测得粒径的方法。

光学显微镜可以测定0.5~100μm级粒径。

测定时应注意避免粒子间的重叠,以免产生测定的误差,同时测定的粒子的数目应该具有统计学意义,一般需测定200~500个粒子。

②库尔特记数法:库尔特记数法是在测定管中装入电解质溶液,将粒子群混悬在电解质溶液中,测定管壁上有一细孔,孔电极间有一定电压,当粒子通过细孔时,由于电阻发生改变使电流变化并记录于记录器上,最后可将电信号换算成粒径。

可以用该方法求得粒度分布。

本法可以用于测定混悬剂、乳剂、脂质体、粉末药物等的粒径分布。

药剂学第一、二章

药剂学第一、二章

3.新辅料的研究与开发 新辅料是新剂型的基础。 4.制剂新机械和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 5.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 6.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特点:疗效显著、活性强、但分子量大、稳定性 差。 7.药品的调剂和合理使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
四、药剂学常用术语(重点) 1、药品: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 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用法和用量 的物质。
• 固体分散相和液体分散介质组成的非均匀分散体 系。 • 如:洗剂、混悬剂等。 5、气体分散型药剂 • 分散相在气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 • 如:气雾剂、粉雾剂等。
分散系统类型
粒子大小


溶液型 低分子溶液/真溶液 胶 体 溶 液 高分子溶液剂
/亲水胶体溶液
﹤1nm 1-100nm 1-100nm ﹥100nm 0.1-10μm ﹥100nm 0.1-10μm
11、处方:指医疗和生产部门用于药剂调制的一 种重要书面文件,既有法定处方也有医师处方。 12、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 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 品。 13、非处方药:是由专家遴选的、不需执业医师 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并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被认 为患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并能保证安 全的药品。(Over The Counter,简称OTC) 14、特殊药品:国家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 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实行特殊管理。
小分子或离子分散, 均匀,热力学稳定 高分子分散, 均匀,稳定 胶体微粒/分子团分散, 非均匀,不稳定 液滴分散, 非均匀,不稳定 固体微粒分散, 非均匀,不稳定
溶胶剂
/疏水胶体溶液
乳剂 混悬剂
20
第二节 药品标准
一、国家药品标准的概念 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的质量、规格和检验方 法所作的技术规定。 • 国家药品标准,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注册标 准和其它药品标准,其内容包括质量指标、检 验方法以及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 • 国家注册标准,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批准给申请人特定药品的标准、生产该药品的 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执行该注册标准。但也是属 于国家药品标准范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合并与破裂
乳剂的合并(coalescence)是指乳滴周围的
乳化膜破坏,分散相液滴合并成大液滴。
合并进一步发展使乳剂分为油、水两相称
为乳剂的破裂(breaking or creaking)。 降低乳滴合并速度的方法:
(1) 保持乳滴的均一性;
(2)增加分散介质的浓度。
5. 酸 败
乳剂属热力学不稳定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乳剂的稳定性包括化学稳定性和物理稳定 性。 乳剂的稳定性,主要指其物理稳定性。 (一)分层 (二)絮凝 (三)转相 (四)合并与破裂 (五)酸败
(一)分层
乳剂的分层又称乳析(creaming), 是指乳剂在放置过程中出现分散相
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
1. 根据乳剂的类型选择 2. 根据乳剂的给药途径选择 3. 根据乳化剂的性能选择 4. 混合乳化剂的选择
三、乳剂的形成理论
(一)降低表面自由能
乳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分散系统。形成乳剂的 水相与油相之间存在界面张力。
分散 ---表面积 ---表面自由能
乳化剂---表面张力 ---表面自由能 ---稳定
主要原因是由于分散相与分散介质
之间存在着密度差。


乳滴上浮或下沉的速度符合Stoke’s定律。 减慢分层速度常用的方法是:
(1)减小乳滴的粒径, (2)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
(3)降低分散相与分散介质间 的密度差。
2. 絮 凝
乳剂中乳滴发生可逆的聚集现象,称为乳剂
的絮凝。
乳滴荷电以及乳化膜的存在,阻止了絮凝时
1. 干胶法
即先将乳化剂分散于油相中,研匀后加水 相制备成初乳,再加水稀释至全量。 初乳中油、水、乳化剂有一定比例,植物 油的比例为4:2:1;挥发油的比例为2: 2:1,液体石蜡的比例为3:2:1。 本法适用于阿拉伯胶或阿位伯胶与西黄蓍 胶的混合胶作为乳化剂制备乳剂。
2. 湿胶法
即先将乳化剂分散于水中研匀,再将
内相染色
外相染色
2. 乳剂类型
根据乳滴大小不同,乳剂可分为普通乳、 亚微乳和微乳。 1. 普通乳:1~100 m 2. 亚微乳:0.1~1.0 m,常作为胃肠外
给药的载体。
3. 纳米乳:小于0.1 m,肉眼可见乳剂
为透明液体。
3. 乳剂的特点
① 乳剂中液滴的分散度很大,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和药效的发挥,提高生物利用度; ② 油性药物制成乳剂能保证剂量准确,而且服用 方便,如鱼肝油;
4、辅助乳化剂
二种类型:
⑴增加水相粘度的:
HPC、MC、CMC-Na、海藻酸钠、 阿拉伯胶、黄原胶、果胶等 ⑵增加油相粘度的: 鲸蜡醇、蜂蜡、单硬脂酸甘油酯、 硬脂酸、硬脂醇等
(二)乳化剂选择
乳化剂的选择应根据乳剂的使用目的、药物
的性质、处方的组成、欲制备乳剂的类型、 乳化方法等综合考虑,适当选择。
乳剂受外界因素(光、热、空气等) 及微生物等的作用,使乳剂中的油、 乳化剂等发生变质的现象称为酸败。
通常需加抗氧剂和防腐剂以防止或延
缓酸败。
五、乳剂的制备
(一)乳剂的制备方法
1. 油中乳化剂法(干胶法) 2. 水中乳化剂法(湿胶法) 3. 新生皂法 4. 两相交替加入法 5. 机械法 6. 纳米乳的制备 7. 复合乳剂的制备
(六)举例
鱼肝油乳(cod liver oil emulsion) [处方] 鱼肝油 500ml 阿拉伯胶(细粉) 125g 西黄蓍胶(细粉) 7g 挥发杏仁油 1ml 糖精钠 0.1g 尼泊金乙酯 0.5g 蒸馏水 适量 全量 1000ml
[制法]
将阿拉伯胶与鱼肝油研匀,一次加 入蒸馏水250ml,研磨制成初乳, 加糖精钠水溶液、挥发杏仁油、尼 泊金乙酯醇液,再缓缓加入西黄蓍 胶胶浆,加蒸馏水至1000ml,搅匀, 即得。
乳化剂的基本要求
①具有较强的乳化能力,并能在乳滴周围形成
牢固的乳化膜的能力;
②有一定的生理适应能力,无毒,无刺激性;
③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小;
④稳定性好。
(一)乳化剂的种类
1.
2. 3. 4.
表面活性剂类乳化剂
天然乳化剂 固体微粒乳化剂 辅助乳化剂
1. 表面活性剂类
⑴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型
非离子型
3. 固体微粒乳化剂
为微细不溶性固体粉末,能被油水两相润湿 形成固体微粒乳化膜,形成乳剂。 该种乳化剂形成的乳剂类型由接触角θ决定, θ<90°则形成O/W型乳剂,θ>90°则形成 W/O型乳剂。 常用的O/W型乳化剂有氢氧化镁、氢氧化铝、 二氧化硅、硅皂土、白陶土等,W/O型乳化 剂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锌、硬脂酸镁、炭黑 等。
乳剂的种类
基本型 复合型
O/W 内相
W/O
W/O/W
O/W/O
外相 内相
外相
水包油包水 油包水包油
水包油
油包水
O/W型乳剂和W/O型乳剂的区别
O/W型乳剂 外观 稀释 导电性 水溶性颜料 乳白色 可用水稀释 导电 外相染色 W/O型乳剂 油状色近似 可用油稀释 不导电或 几乎不导电 内相染色
油溶性颜料
乳滴的合并。
絮凝作用限制乳滴的移动并产生网状结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使乳剂处于高黏度状态,有利于乳剂的稳定。
3. 转 相
转相(phase inversion)系指乳剂类型的改 变,如由O/W型转成W/O型或者相反的变 化。 转相通常是由于向乳剂中加入另一种物质, 使乳化剂性质改变而引起的;或向乳剂中 加入相反型乳化剂导致的。 转相临界点( phase inversion critical point) 为转相时两种乳化剂的量的比值。此时乳 剂不属于任何类型。
③ 水包油型乳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也可加 入矫味剂;
④ 外用乳剂可改善药物对皮肤、粘膜的渗透性, 减少刺激性; ⑤ 静脉注射乳剂注射后分布较快,药效高,有靶 向性。
二、乳化剂
乳化剂是乳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乳剂 形成、稳定性及药效发挥等方面起着重 要作用。
加入乳化剂的意义: (1)降低表面张力或表面自由能; (2)形成乳化膜,阻止乳滴合并。
将油相、水相、乳化剂混合用乳化 机械制备乳剂的方法。
机械法制备乳剂可不考虑混合顺序 将油相、水相、乳化剂直接混合后 利用乳化机械提供的强大能量制成 乳剂。
使用不同的设备可以得到粒径不同 的乳剂。
6. 纳米乳的制备
纳米乳 油相 主要是表面活性剂, HLB值在15~18。 水相 乳化剂 占乳剂的12%~25%。 辅助成分
第七节
一、概念
乳剂
乳剂,系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
其中一种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在另 一种液体中所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 系。 其中一种液体为水或水溶液称为水 相,用W表示,另一种是与水不相 混溶的有机液体,统称为油相,用O 表示。
乳剂
在乳剂中以液滴状态存在的一相称 为分散相、内相或不连续相;另一
活性部位(-)
Na+ -
极性 亲水
非极性 疏水
O/W型:硬脂酸钠、硬脂酸钾、油酸钠、 油酸钾、十二烷基硫酸钠等。
W/O型:硬脂酸钙
⑵ 非离子型乳化剂
在药剂学中较为常用, 脂肪酸山梨坦(即span类,如20,40,60,80等, W/O型) 聚山梨酯(即tween类,如20,40,60,80等, O/W型)、 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商品名称为Myrj, 如Myrj 45,49,52等,O/W型)、 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商品名称为Brij,如Brij 30,35,O/W型)、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类(商品名Poloxamer, Pluronic)、
生成的一价皂为O/W型乳化剂,生成的二价皂则
为W/O型乳化剂。
本法适用于乳膏剂的制备。
4. 两相交替加入法
向乳化剂中每次少量交替地加入 水或油,边加边搅拌,即可形成 乳剂。 天然胶类、固体微粒乳化剂等可 用本法制备乳剂。 当处方中乳化剂用量较多时,最 好选用本法。
5. 机械法
(四)稳定常数的测定
乳剂离心前后光密度变化百分率称为稳定常
数,用Ke表示,表达式为:
Ke = (A0-A) / A × 100%
式中,A0--未离心乳剂稀释液的吸光度
A--离心后乳剂稀释液的吸收度。
在同样条件下,Ke愈小,乳剂愈稳定。
3. 乳滴合并速度测定
乳滴合并速度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其直线 方程为:
logN = logN0 –Kt/2.303
式中,N----t时间的乳滴数;N0----t0时的乳滴 数;K----合并速度常数;t----时间。测定不 同时间t时的乳滴数N,可求出乳滴的合并速 度常数K,用以评价乳剂的稳定性。
2.分层现象观察
乳剂经长时间放置,粒径变大,进而产
生分层现象。这一过程的快慢是衡量乳
剂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为了在短时间内观察乳剂的分层,可用
离心法加速其分层,以4000r/min离心15
分钟,如不分层可认为乳剂质量稳定。
分层现象观察
此法可用于筛选处方或比较不同乳 剂的稳定性。 另外,将乳剂放在半径为10cm的离 心管中以3750r/min速度离心5小时, 可相当于放置1年因密度不同产生的 分层,絮凝或合并的结果。
2. 天然乳化剂
特点:亲水性强,能形成稳定的多 分子乳化膜。 使用这类乳化剂需加入防腐剂。
天然乳化剂的种类
⑴阿拉伯胶(acacia) ⑵西黄蓍胶(tragacanth)
⑶明胶(gelatin)
⑷杏树胶(almond)
⑸磷脂(lecithin)
⑹胆固醇(cholesterol)
⑺其它 (other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