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5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教案 15篇
《孙权劝学》教案15篇《孙权劝学》教案1课题名称:《孙权劝学》课型:讲读课时安排:1课时内容分析: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人物形象孙权、吕蒙、鲁肃性格鲜明,各具风韵;人物对话富有情趣,虽然短小,但却令人寻味。
学情分析:应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翻译课文,并通过朗读了解文章的创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本文有关的文学常识;2、识记重点字词及其翻译;能力目标准确朗读课文,正确翻译课文,并通过文章的朗读与分析了解文章的创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育目标教育学生应该学会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长文化养料;同时,在自己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应该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并认真的加以改正。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语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谚:“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可见,良药与苦口,忠言与逆耳总是相伴相随的。
然而,我认为如果讲究说话的策略,良言却可以被包装上一层甜蜜的外壳,变得易于人们接受,那么将会产生“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的表达效果,这便是语言的艺术与魅力。
今天,便让我们一同来学习《孙权劝学》这一堂课,让我们共同步入三国时代,来领略一下古人的语言表达的艺术风采。
导入新课听讲二、简介作者生平、创作以及《资治通鉴》的基本情况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
宝元进士。
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借鉴。
治平三年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
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
他反对王安石实行变法。
元丰八年哲宗即位,召他入京主国政,数月间尽废新法。
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
著有《司马文正集》、《嵇古集》。
2、《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
294卷,又考异、目录30卷。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22种。
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
《孙权劝学》教案十五篇
《孙权劝学》教案十五篇《孙权劝学》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成语。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文意,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想象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把握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让学生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健全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三.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健全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五.课型:自读课六.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独霸一方,他手下有员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劝他多学知识,可吕蒙每次都推三阻四,还自以为一介武夫,读书何用。
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如何呢?让我们来看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了解作者、作品学生读注释1),勾划重点。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一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1.师范读课文2.学生自由读,提示注意生字的读音3.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卿(qīng)孰(shú)涉猎(shè)为博士(wéi)遂(suì)更(gēng)邪(yé)4.指名学生读5.学生齐读(四)二读,读懂文意1)学生结合注释,边读边翻译,划出不懂的词句,小组讨论2)学生推举代表翻译课文,师纠正学生翻译的不准确的地方。
3)师强调重点文言字词:但当涉猎:只,只是。
孰若孤:谁,哪个。
孙权劝学的教案汇总五篇
孙权劝学的教案汇总五篇孙权劝学的教案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过程和方法目标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法学法】朗读法,揣摩探究法,点拨法【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老师有几个问题请教同学们:1、孙权是三国中哪一个国的开国君主()A、魏国B、蜀国C、吴国2、在孙权心目中胆识、学问、才能、谋略仅次于周瑜的大将是()A、关羽B 、吕蒙C、鲁肃二、介绍故事出处和文中人物《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孙权(__):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三、朗读感知课文1、听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要显出惊讶不解的语气(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2、疏通文意。
要求:同学们间互相翻译句子,把有疑问或不懂的词、句作符号。
3、检查自学情况。
词:(1)卿今当涂掌事;掌管国家大事(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难道(3)但当涉猎只粗略地阅读句:(1)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2)卿言多务,孰若孤?比得上4、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见PPT)5、口译全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吕蒙用军中事务多为借口来推辞。
《孙权劝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孙权劝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孙权劝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孙权劝学”是一篇著名的名篇,属于《三国演义》的文言文篇章。
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写孙权对自己儿子的教诲,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并以自己和先贤的事例来印证读书的益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教授《孙权劝学》这篇文章。
一、导入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短暂的导入活动,引导学生预测文章内容。
如出示图片“三国时期的人物”,询问学生对三国历史的了解以及对文言文的感受,再阐述“读书为先”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
“读书为先”的含义是什么?它与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有哪些关联?大家可以在思考的同时,收集自己的想法,便于交流讨论。
二、讲解篇章1. 教师先通过介绍篇章背景,让学生对孙权有一个大框架的认识。
简单说一下三国时期的背景,三国时期的分治局面,以及要解决的问题,这样能让学生初步了解文化背景。
2. 接着,教师根据教学需求,系统化地介绍《孙权劝学》这篇文章。
主要包括:篇章结构、中心思想、重点段落等方面。
篇章结构:开头、中间、结尾。
让学生带着这个框架去阅读,有目的地进行思考。
中心思想:读书有益,必须努力读书。
进一步强调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受益终身。
重点段落:孙权在文章中对先贤进行了赞扬,塑造了一个良好的读书形象,这也是文章的重点之一。
3. 布置预热任务,在课前让学生阅读文本,让学生确认文本的结构以及核心思想。
4. 老师在教授时,应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一名学生念出文章的第一段,同时其他学生在听的同时,注意核心思路、文句韵律等,进一步巩固文本框架。
三、分析文本1. 孙权劝学中许多名言佳句,比如“为中道也”,“砥巨石以指小石”,“位卑言高、事定则成”。
原文后面的释义与拓展走向,让学生全面理解名言的意义及应用。
可以进行分组表演,学生可以理解并记忆其中的名言。
2. 教师在讲解文章时,还可以通过逐段详细分析篇章结构和核心思想,并对其中的难点进行讲解。
《孙权劝学》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孙权劝学》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孙权劝学》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孙权劝学》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是一篇关于教育的佳文。
它主要讲述了孙权劝诫自己的儿子,要好好学习,将来才有出息。
这篇课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是中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
通过对《孙权劝学》的研读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所传达的教育理念和人生态度,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
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将这篇课文有效地传达给学生,使他们理解并领悟到其中的真谛,是我们这篇文章所要探讨的内容。
一、教材内容分析1.故事背景《孙权劝学》主要是讲述孙权劝诫自己的儿子,要好好读书,学会做人,将来才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
孙权是东吴的开国皇帝,曾经在一次战役中被孔明擒获,但孔明出于忠诚,将孙权送回家。
孙权为此非常感激,于是在孔明的建议下,决定将儿子孙登送到孔明那里读书,并向孔明请教如何教育孩子。
孔明告诉孙权,要用温和的语言和孩子沟通,并要注重品德和知识的培养。
孙权在孔明的教育下,成功地将自己的儿子送到了名校读书,成为一位有理有品的人才。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教育应该从小就开始,父母和老师的爱与教育是孩子成长成才的保障。
2.文章结构《孙权劝学》文章结构简单,分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强调了不同的教育观念。
一是通过女儿的示范,说明读书的重要性,二是通过以孙登的行为来告诫孙权要注意教育方法,三是通过孙权自己的行动来说明,只有具有扎实知识和高尚品德的人,才能够胜任天下重任。
整篇文章,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3.文化内涵《孙权劝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重要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如敬老尊师、谦虚谨慎、勤能补拙、学以致用、品德求精等等。
这些价值观念、教育理念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学生的今后成长和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研读,了解古代故事《孙权劝学》的故事内容和情节。
七年级语文下册 15孙权劝学教案 新人教版
15孙权劝学基本思路: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积累文言词语,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2.成语的运用三、教法和学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四、教具准备:多媒体、黑板五、预习导学:(1)作家作品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省夏县)人。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主编《资治通鉴》,有《司马文正公集》。
(2)加拼音。
卿()岂()涉猎()孰()遂()(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权谓.吕蒙曰()蒙辞以.军中多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孰若.孤()自以为..大有所益()但当涉猎..()当涂..掌事()蒙乃.始就学()卿今者才略..()士.别三日()及.鲁肃过寻阳()见.事之晚()4、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5、记下你初读的体会、感受以及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六、学习导入:说出跟读书有关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整体感知:1.朗读《孙权劝学》。
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合理,读出感情。
2. 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师生讨论解决。
3、布局谋篇、全文可分为四层,第一层是_______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是________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是________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层是________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当堂达标:1、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2、下面两个成语皆出自本文,请指出出它们的具体含义,⑴吴下阿蒙:⑵刮目相待:九、翻译句子:(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十、作业安排:.本文与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板书设计:课后反思:1。
七年级下《孙权劝学》教案
七年级下《孙权劝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孙权劝学》。
(2)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含义。
(3)分析文中孙权的劝学方法和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复述等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和阅读自信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孙权劝学的智慧和耐心,树立正确的的学习态度。
(2)激发学生热爱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孙权劝学》。
(2)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含义。
(3)分析孙权的劝学方法和态度。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特殊文言词语的理解。
(2)孙权劝学思想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复习古代名人劝学的名篇。
(2)提问:同学们认为什么样的劝学方法才是有效的?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孙权劝学》,理解课文大意。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孙权的劝学方法和态度。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对孙权劝学的感悟。
(2)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互相借鉴。
四、课后作业1. 完成《孙权劝学》的朗读和背诵。
2. 结合课文,分析孙权的劝学方法和态度,写一篇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孙权劝学》的理解和感悟。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热爱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孙权劝学》。
2. 学生能够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含义,正确运用到自己的阅读中。
3. 学生能够分析孙权的劝学方法和态度,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进行反思。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孙权劝学》的戏剧表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人教版语文《孙权劝学》教案
教案设计:《孙权劝学》课程目标:1.知识与理解:o学生能够了解《孙权劝学》的历史背景及主要人物孙权、吕蒙、鲁肃的生平事迹。
o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汇和句式,理解文章大意。
o分析孙权劝学的过程与效果,理解劝学的重要性及学习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技能培养:o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包括断句、翻译和理解。
o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
o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能力,能够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并发表个人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培养尊重历史、热爱文化的情感。
o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o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追求卓越。
教学内容:•文本介绍:《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展现了孙权的智慧和吕蒙的勤奋好学。
•教学重难点:o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o分析孙权劝学的策略和吕蒙学习后的变化。
o探讨学习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活动设计:教师展示一幅古代书房的图片或视频,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古代人为什么重视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为引入新课做铺垫。
•引入话题:教师简要介绍《孙权劝学》的历史背景,强调学习在古代社会的重要性。
提问:“你们听说过孙权、吕蒙、鲁肃吗?他们有哪些故事或成就?”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步阅读与感知(约15分钟)•自主阅读:学生分组阅读《孙权劝学》原文,要求边读边勾画关键词句,尝试理解文章大意。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文言词汇和句式,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如“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等。
三、深入分析与理解(约30分钟)•文言词汇与句式:o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文言词汇和句式,如“当涂”“刮目相待”“卿今者才略”等,强调它们在文章中的用法和意义。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孙权劝学》的文化背景,阐释文章主题。
2. 掌握古汉语中的词语和用法。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文献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孙权劝学》的文化背景及文章主题。
2. 词语的解释、用法及相关文化内涵。
3. 文献分析方法及文章评价。
4. 道德教育及自我约束、自我激励。
三、教学步骤1. 课前导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和他人的学习状态和习惯,讨论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2. 文本阅读与解析(1)师生共读《孙权劝学》,讨论文章主题和情节,尝试解释古语词语。
(2)请学生自主分组阅读,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讨论文章的文献价值和评价。
3. 词语与语言运用(1)导入关键词——勤学、自强不息、立志远大、崇尚佳声。
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出处及文化内涵。
(2)学生利用电子工具,搜索相关的文献资源,加深对相关词语的理解。
(3)学生在小组内,采取角色扮演或是小型辩论等方式,主动运用新学词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4. 道德教育(1)让学生通过阅读孙权的“劝学”描写,进一步了解到尽职尽责和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2)让学生分别列出自己的长期和短期学习目标,并制定可行的执行计划,鼓励学生通过自我激励以及约束行为,稳步提高学习水平。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孙权的劝学理念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也更加懂得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法。
可以从教学收获中发挥出实际的作用。
同时,也希望学生在学习《孙权劝学》的过程中,能够探究出文化背景与语言特点之间的关系,并将文化内涵和人生启示内化为自己的日常处世方法和学习态度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深入了解《孙权劝学》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学习动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读物阅读与解析环节中,学生通过讨论和解释古语词语,深入挖掘了文本背后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了阅读和文献分析能力。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五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五篇】导读:本文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五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孙权劝学》它选自《资治通鉴》,同学们先看一下《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
关于司马光,同学们都知道他砸缸的故事,下面再了解一下。
二、感知课文 1.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是朗读。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下面老师读一下,同学们要听准字音、停顿。
2.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看这几个字怎么读。
3同学们,该你们来朗读了!千万要注意读准字音,还要把握好节奏。
4.好,下面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才能啊? 5.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里的人物!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公元200年,兄孙策死后,他18岁便继承了孙氏政权,据守江东。
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
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
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吕蒙(178-219),字子命,三国时吴国名将。
安徽阜南人,少依孙策部将邓当。
邓当死代领其军。
后从孙权攻占各地。
曾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
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
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
不久病故。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
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6.理清了人物关系,下面我们来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书下注释,来疏通课文,有问题尽量在小组内解决,若组内有疑难,则提出来全班解决。
有哪个词哪句话不理解,提出来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还有两个成语出自本课,看大屏幕;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 目相看):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希望同学们能把它们积累下来,并熟练运用。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设计(四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设计教学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来理解课文。
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课文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学生齐读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十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
5.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
6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考讨论: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设计(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熟读,疏通文意。
七年级下《孙权劝学》教案
七年级下《孙权劝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孙权的劝学之道。
2.分析人物形象,学习鲁肃、吕蒙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3.领悟文章寓意,培养勤奋好学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人物形象的把握与评价。
3.文章寓意的领悟与运用。
三、教学难点1.文章深层次含义的挖掘。
2.人物性格特点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孙权、鲁肃、吕蒙等人物背景。
2.学生分享对孙权的了解,引出本文主题。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根据注释,了解生字词的意思。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文章讲述了孙权劝学的哪些事情?四、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文章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孙权的劝学之道。
2.教师分析鲁肃、吕蒙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孙权的劝学之道。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孙权的劝学之道对你有什么启示?三、课堂讲解1.教师深入讲解文章寓意,引导学生领悟勤奋好学的重要性。
2.教师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鲁肃、吕蒙等人物的性格魅力。
四、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孙权的劝学之道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三课时一、课堂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回顾孙权的劝学之道。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孙权的劝学之道对你有什么影响?三、写作训练1.教师布置作文题:以“孙权的劝学之道”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学生当堂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第四课时一、课堂导入1.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回顾孙权的劝学之道。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二、课后作业讲解1.教师讲解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三、拓展阅读1.教师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如《孙权劝学》的故事、孙权的其他事迹等。
2.学生课后阅读,下节课分享阅读感悟。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孙权劝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孙权劝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孙权劝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孙权劝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孙权劝学》的作者、背景、内容,理解劝学的意义和价值。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在阅读中了解古代文化,掌握古代经典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通过写作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孙权劝学》的作者、背景、内容,学习古代阅读方法和技巧,领悟劝学的意义和价值。
2.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对于古代经典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让学生在写作中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引入故事、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参与。
2. 对话法: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实践法:通过让学生进行写作、朗读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和阅读技能。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 分钟)通过介绍《孙权劝学》的一些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对于古代经典文化的兴趣。
2. 阅读课文(15 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孙权劝学》的全文,并进行逐句解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同时提出一些问题,与学生展开互动。
3. 小组讨论(20 分钟)按照小组分组,让每组学生对于《孙权劝学》的不同部分进行深入讨论,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观点和方法。
4. 朗读训练(15 分钟)通过朗读《孙权劝学》的一些片段,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掌握古代经典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写作活动(30 分钟)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题目,进行写作。
题目可以是对于《孙权劝学》的理解、对于劝学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等等。
6. 总结(5 分钟)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并进行问题回答和梳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领悟《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0篇)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孙权劝学》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和运用,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
而智出学海,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宝库,攀登学习的高峰,畅游知识的海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告诉我们学习需“勤奋”的真理。
其实“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学习”这个话题的文言文。
(板书)孙权劝学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1)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
”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二、整体感知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听完范读后,全班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2、对着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讨论研究,自读理清课文情节。
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不要求字字句句直译,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完成,即:翻译出文章的大意就可以了。
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以“提问”形式,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和重点语句的大意。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孙权劝学》。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把握文章的大意。
(3)了解孙权的生平事迹,理解他劝学的背景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孙权和《孙权劝学》的背景。
(2)通过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共同解决问题。
(3)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自主探究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珍惜时间的观念,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孙权和《孙权劝学》的背景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对孙权劝学的深刻含义的领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孙权劝学》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和图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孙权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孙权和《孙权劝学》的背景。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共同解决问题。
(2)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2)教师讲解孙权劝学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深入领悟。
5. 朗读和背诵:(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学生背诵课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知识点。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孙权劝学范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孙权劝学范文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5孙权劝学范文第15课《孙权劝学》教学目标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前预习1、阅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3'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
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
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
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1.教师或请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正课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2请学生翻译。
(一人译一句)3.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但:只不过。
多务:事情多。
孰若:与……相比如何。
遂:于是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完成目标1)(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5.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教案5篇
孙权劝学教案5篇孙权劝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翻译课文。
2.熟练的朗读课文,最好达到背诵。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方法:朗读法,教授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平时你不学习或不做作业时,你家人都会怎么做呢?(学生回答)你们家里人都会苦口婆心的劝你们“还不赶紧做作业啊”,“作业不做,学习不学将来就没有好工作”。
而在三国时期,也有这么一位大将,他曾经追随周瑜打破曹操于赤壁,曾经为孙权立下赫赫战功,他就是吕蒙。
孙权十分的信任他,可他有一坏毛病,就是不爱学习。
今天孙权又来劝说他学习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劝说的,劝成功了没有。
二、整体感知1.大声朗读课文,概述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终于学有所成,得到鲁肃的赏识。
2.简要概括这篇课文的发展。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三、研读课文1.孙权劝学。
①要求学生找出来文中的句子。
孙权一劝——“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二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请同学朗读,对照注解翻译重点字词与整个句子。
你现在当权掌事,不可以不学习!”“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忙,比得上我吗?我常常读书,自认为很有好处。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专掌传授经学的学官;涉猎:粗略的阅读;往事:历史。
③揣摩孙权劝说的语气。
一劝:语重心长的,威严的。
二劝:语重心长,但又有点生气,却还是委婉。
④劝学的结果。
蒙辞以军中多务——蒙乃始就学2.鲁肃赞学。
①吕蒙学成了吗?你是从哪知道的?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如今的才干谋略,不再是过去吴县的阿蒙了!)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对于有抱负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呢!)②你怎么理解鲁肃“遂拜蒙母”的行为?一是侧面烘托吕蒙学有所成,二也表现了鲁肃惜才、爱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孙权劝学》
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3'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
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
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
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1.教师或请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
2请学生翻译。
(一人译一句)
3.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但:只不过。
多务:事情多。
孰若:与……相比如何。
遂:于是
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完成目标1)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
5.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6.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7.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
(目标3)
讨论并归纳:"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
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9.提问: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
(目标3)
讨论并归纳:"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第二课时
一、试背诵全文。
二、复述课文(学生讲讲文章的内容和背景)
三、情节表演(分男女两组,每组三给人,分扮演三个角色)
四、教师小结(目标4)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五、布置作业
A.课后练习一、二、三。
B、背诵全文。
C、写写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六、说课精要:解决本课重难点要注意讲练结合,使学生更好的掌握。
教后记:
(附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
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呢!只不过应当刎览一些书籍,了解过去的历史。
你说事多,比我如何?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补益。
"吕蒙从此开始读书。
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跟吕蒙议论事情,大吃了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啊!"吕蒙说:"士人离别三天,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你怎么发现情况这么近呢?
"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教后记: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学生能够理解和找到文中的主旨。
背诵的情况也是良好。
15《孙全权劝学》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2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全文。
3通过人物的对话,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步骤:
一看导语、注释1(作者、作品简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正音
卿邪孰遂
2朗读课文
三看书下注释,了解全文大意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3一字多义
四阅读课文概括情节
劝学——就学——议论——结友
五课文在材料的安排、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六分析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1孙权:严格要求殷切期望
以身作则现身说法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2吕蒙:知错就改虚心好学才干谋略大有长进
七找出文中成语并解释
1吴下阿蒙
2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