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客观要件中疑难问题研析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研究

y571309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大陆地区的黑社会(性质)犯罪和境外黑社会犯罪的初步研究,形成了对黑社会(性质)犯罪问题的粗浅看法。
现将本文主要内容介绍如下:本文前言部分,介绍了选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大陆地区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大陆地区的黑社会(性质)犯罪,虽然没有形成传统意义上的典型的黑社会犯罪,但是,随着它的进一步发展和蔓延,加上许多负面因素的影响,它正在向政治、经济和国际领域扩张。
第二部分探讨了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所谓黑社会(性质)组织,指以暴力、威胁或其他手段,在一定地域内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具有一定的经济势力,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犯罪组织。
它具有四个特征,即组织结构、经济势力、行为方式和非法保护。
本文从犯罪主体、客体、客观方面等论述了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法律特征。
黑社会(性质)犯罪成立的首要条件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存在,它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侵犯了社会公共秩序。
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我国刑法中对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界定。
第四部分通过对国外黑社会犯罪的立法介绍,探求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立法中存在的缺陷,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立法建议。
AbstractThethesishasshownitsviewsaboutthisSUbjectbytheelementarystudyontheunderworld—naturedcrimeinthemainlandOfChinaandabroad.Here’Sabriefintroductionofthethesis.Theprefacetellsaboutthepurpose,significanceandstudymethodofchoosingtheSUbject.Thefirstpartintroducesthehistory,presentsituationandtendencyoftheunderworld-naturedcrimeinthemainlandofChina.Thesecondpartdefinestheconcept,legalfuturesandcategoriesoftheunderground—naturedcrime.Theunderworld—naturedorganizationisawell—organizedonetobreakthelawandcommitallsortsofcrimesinsomedefiniteareas,seriouslysabotagestheeconomyandsociallivingorders.Ithasfourfeatureswhichincludeorganizedsystem,economyforces,mutualactivationandillegalprotection.Thethesismakesastatementaboutthelegalfuturesoftheunderworld-naturedcrimefromtheSUbject,theobjectandtheobjectiveinaspectsofthecrime.Itindicatesthattheprimaryconditionconstitutionoftheunderworld.naturedcrimeiSthatthereexiststheunderworld—naturedorganization,whichhassabotagedthesocialpublic’orderandiswell—organizedtobreakthelawsandcommitcrimes.Thethirdparttellsthedeterminationbetweentheunderworld—naturedcrimeandtheothercriminalorganizations.Thefourthpartintroducesthelegislationoftheunderworldcrimeabroad,thelegalshortagesofthecriminallawabouttheunderworld.naturedcrimeinthemainland.Intheend,theauthorputsforwardthecounter—measurestOpreventandperfectthepresentunderworld—naturedcrimeinourcountry.Ⅱ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研究月lJ:i=口黑社会(性质)组织,作为有组织犯罪的高级组织形式,以其特有的凶残性、反社会性、反人民性、严密的组织性和极强的腐蚀性威胁着各国的国家安全、法治秩序和人类的和平生活,成为整个文明世界的一颗毒瘤。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法律适用探析——与相关罪名竞合及关联时的定罪逻辑

!"#$%&'(())$*+,-.$/01-23, 4-51$673.38191$, :,183+91;<! 3 "2020 # 7 $#$%3)*.%2020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法律适用探析"""ghijklmniopTqjrs杜丹1 !李科文2(1.成都市人民检察院,四川成都610000 ' 2h 成都市公安局,四川成都610000#!摘 要]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中包庇行为包括通风报信、隐匿、毁灭、伪造证据,阻止他人作证、检举揭发,指使他人作伪证,帮助逃匿,或者阻挠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查禁等多种行为样态, 与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徇私枉法罪、妨害作证罪、帮助伪造、毁灭证据罪、窝藏罪、包庇罪等多个罪h 存在包容竞合或者交叉竞合关系,在法律适用时应当遵循特别法优于一般法、重法先于轻法的原则准 确定性。
与此同时,还要准确判定该罪与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之间界限,以及受贿后充当 黑社会性质组织“保护伞”与作为组织成员接受组织经济保障之间的界限,实现对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 组织罪的准确定性。
!关键词]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法律适用! ABCDE ] D924%36 ! .FGHI ] A !.JKE ] 1671 -3222 #2020$ 03 -0074 - 06《刑法》第294条第4款规定,国家机关 工作人员包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或者纵容黑社 会性质的组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0 !后简称:2000年最高法院解释)中,明确规定“包庇”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使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成员逃避查禁,而通风报信、隐匿、毁 灭、伪造证据,阻止他人作证、检举揭发,指使他人作伪证,帮助逃匿,或者阻挠其他国家机关 工作人员依法查禁等行为% “纵容”是指国家机 关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放纵黑社会性质组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可见,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中的包庇行为包含多种行为样态,与刑法第310条规定的普通包庇罪存在明显差别%普通包庇罪的包庇行为是指“作假证明 包庇犯罪人员逃避处罚”的行为,而在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里,因对象的特殊性,包 庇行为的外延扩大到包括滥用职权、妨害司法、妨害公务等多类型的违法犯罪行为%与此同时,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渎职行为,用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这一特别罪名加以规定,体现区别%基于此,包庇、纵容黑社会 性质组织罪与其他多个罪名的罪状存在竞合关系%一、与渎职罪竞合时的法律适用逻辑按照刑法理论,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 2019-11-06[作者简介]杜 丹(1987—),男,四川成都人,法学硕8,成都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员李科文(1974—),男,四川成都人,成都市公安局侦查员%!3"杜丹,李科文: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法律适用探析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妨害国家机关公务的合法、公正、有效执行,损害国民对国家机关公务的客观、公正、有效执行的信赖,致使国家与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2*976%显而易见,从类型化角度,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属于渎职犯罪的类型之一,只是基于对象的特殊性而单独定罪处罚%笔者认为,鉴于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与渎职罪之间有诸多交叉,有必要讨论当该罪与渎职罪发生竞合时采用何种原则适用法律,因渎职罪罪名较多,笔者选取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为讨论对象,分析处理竞合关系的方法%#一)与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的独立竞合关系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2*"2%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2*976%从2000年最高法院解释对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罪状的描述看,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通风报信、隐匿、毁灭、伪造证据,阻止他人作证、检举揭发,指使他人作伪证,帮助逃匿,或者阻挠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查禁等行为手段符合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的情形,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行为手段符合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的情形%可见,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与滥用职权罪、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与玩忽职守罪之间的竞合是因为法律规定的外延重叠产生,属于法条竞合,二者是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关系%特别法和一般法是按照法适用范围进行的划6,前者针对特定的对象、情形,后者适用具有普遍性%简单的区分方法是除去某一罪名后是否会形成打击范围缩小,若会造成打击范围缩小,则是一般法,反之,则是特别法%按照此方法可知,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与滥用职权罪&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与玩忽职守罪之间,前者是特别法,后者是一般法%按照刑法理论,处理特别法和一般法的基本原则是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故当罪名发生竞合时应当定性为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或者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此外,《刑法》规定犯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7,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而犯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从刑罚角度看,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较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更重%考虑到黑社会性质组织对社会的巨大危害,对其实施包庇、纵容行为的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行为人,理应按重罪处罚%综上所述,按照法条竞合犯适用的基本规则,特别法优于一般法,重法优于轻法,以及/刑法》第397条“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帮助黑社会性质组织逃避查处,或者纵容其实施犯罪构成犯罪的以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处罚%#二$与徇私枉法罪的交叉竞合关系《刑法》第399条规定,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与徇私枉法罪在犯罪主体和包庇对象两方面均存在差别,并且不同主体对不同的犯罪主体实施包庇行为时分别符合不同的犯罪构成要件,如表1所示: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表1与徇私枉法罪的交叉竞合公职身份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其他犯罪主体司法工作人员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与徇私枉法罪之间存在竞合关系徇私枉法罪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包庇罪或其他当司法工作人员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时,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与徇私枉法罪之间存在竞合关系,两罪名之间并非完全的包含关系,而是仅在特定主体针对特定对象实施包庇时才产生的交叉竞合%在此种情况下,两个不同的犯罪构成要件概括的是侵害同一法益的行为,显示了对同一法益的平行保护,此时重法是优位法,应适用重法优先的原则%《刑法0规定“犯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犯徇私枉法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从刑罚区间看,两罪基本刑完全重合,具有加重情节时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刑罚区间覆盖徇私枉法罪,并且理论上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情节严重即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在此意义上可认为是重罪%故笔者认为,当两罪发生竞合时可按照重罪优先的原则,宜定性为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三$与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包容竞合关系《刑法》第417条规定,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是指由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从构成要件看,该罪与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存在竞合关系,如表2所示:表2与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包容竞合要素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犯罪主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帮助对象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犯罪分子庇、帮助方式通风报信、隐匿、毁灭、伪造证据,阻止他人作证、检举揭发,指使他人作伪证,帮助逃匿,或者阻挠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查禁等行为%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逃避处罚%两罪在包庇、帮助的对象上存在差别,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对象仅指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对象则涵盖所有犯罪分子,故前者与后者具有特殊和一般的关系%此外,从法律规定看两罪在包庇、帮助方式方面也存在差异,前罪包庇行为还包括隐匿、毁灭、伪造证据,阻止他人作证、检举揭发,指使他人作伪证、阻挠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查禁等行为%但是,从刑法解释的角度看,上述行为也都在帮助逃避处罚的范畴内,不会超出普通人认知、理解的范围%故笔者认为,虽然法律对两罪包庇、帮助方式的规定有差别,但是通过对帮助逃避处罚文义解释,两罪在行为方式并未存在明显区别%据此,笔者认为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之间存在特别法和一般法的关系,两罪存在竞合时应当按照特别法优先的原则,以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判处%!3"杜丹,李科文: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法律适用探析二、与妨害司法罪竞合时的法律适用逻辑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罪状中包含隐匿、毁灭、伪造证据,阻止他人作证、检举揭发,指使他人作伪证,帮助逃匿等行为样态,与《刑法》分则第6章第3节妨害司法罪中的多个罪名的罪状完全一致或存在交叉竞合关系,如表3所示:表3与妨害司法罪的竞合要素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帮助伪造、毁灭证据罪窝藏罪包庇罪妨害作证罪主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一般主体一般主体一般主体一般主体行为隐匿、毁灭、伪造证据,阻止他人作证、检举揭发,指使他人作伪证,帮助逃匿%帮助伪造、毁灭证据%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作假证明予以包庇%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对象帮助黑社会性质组织及成员帮助一般犯罪的人帮助一般犯罪的人帮助一般犯罪的人帮助一般犯罪的人刑罚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从表3可知,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与妨害作证罪、帮助伪造、毁灭证据罪、窝藏罪、包庇罪等妨害司法罪的竞合关系较为复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犯罪主体方面,前者是特殊主体,后者是一■般主体;二是在行为样态方面,前者包含多种复合手段,后者是单一手段;三是在帮助对象方面,前者是黑社会性质组织及成员,后者是一般犯罪的人%简单归纳可知,妨害司法罪在犯罪主体和帮助对象上具有一般性,在行为手段上具有单一从属性%笔者认为,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与妨害司法罪之间并不存在罪名之间互相包容,不符合包容竞合情形,不是纯粹的特别法与一般法关系,故不适用特别法优先原则;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与其他罪名在特定的情形下存在竞合,符合交叉竞合情形,应适用重法优先原则%从上表各罪名的刑罚可知,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是重罪,故当发生竞合时应定性为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三、与妨害公务罪竞合时的法律适用逻辑《刑法》第277条规定,妨害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履行职责的行为,或者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使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成员逃避查禁而阻挠其他具有查禁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查禁时,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与妨害公务罪存在竞合%按照职责划6,公安机关肩负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职责,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公安机关的重要职责之一,故两罪竞合的范围限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阻挠公安机关执法而帮助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成员逃避查禁,而当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阻扰执法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阻挠非查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活动时都只能定妨害公务罪%由此可见,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与妨害公务罪在特定情形下具有交叉竞合关系,应遵循重法优先原则%按照刑法277条规定,妨害公务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从重处罚%从刑罚可知,妨害公务罪最高刑期为三年(使用暴力妨害公务造成执法人员重伤或者死亡结果时应当定性为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时不在此讨论范围内),较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更轻,故当两罪竞合时应定性为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四、与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关联时的法律适用逻辑2000年最高法院解释中对包庇、纵容行为都作出了界定,2018年两高两部《关于办理黑恶势力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后简称:2018年指导意见)中,明确“组织”是指发起、创建黑社会性质组织,或者对黑社会性质组织进行合并、分立、重组的行为;“领导”是指实际对整个组织的发展、运行、活动进行决策、指挥、协调、管理的行为;“参加”是指明知是以实施违法犯罪为基本内容的组织,仍加入并接受领导和管理的行为%笔者认为,区分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与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之间的界限,实质是讨论包庇、纵容行为与组织、领导、参加行为之间的差别%相关规定对两者作出了较为明晰的区6,然而实际情况则更加复杂,在区分两罪时应当同时关注罪名之间的区别和竞合关系%笔者认为,区分两罪应当坚持主客观相一致原则,首先,主观方面看行为人是否明知并自愿加入该犯罪组织%实践中,并不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该组织具有黑社会性质,只需要行为人能认识到该组织是以实施违法犯罪为基本内容,并自愿接受组织领导即可%在认定时还应结合该组织从事的行业以及所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加以判定%其次,客观方面看行为人是否组织、指挥、参与该组织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是否为组织发展壮大出谋划策,在组织中担任何种职务&充当何种角色%如行为人不明知组织性质、没有参加组织的意愿&没有参与组织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那么就不能认定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若实施了包庇、纵容行为只能以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处罚%此外,还需要讨论两罪竞合问题,实践中存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原本就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者、领导者或者参与者,在此身份下为了组织发展壮大、逃避处罚而实施包庇、纵容行为,此情形下是应当对行为人数罪并罚还是择一重罪处罚%笔者认为,作为组织成员无论是组织、领导者还是一般参与者都对组织的稳定、发展具有期待,在此心理下组织成员当然会对查处行为设置障碍,更不可能期望主动查处;同时组织成员都对组织的稳定、发展肩负各自职责,实施通风报信,隐匿、毁灭、伪造证据,阻止他人作证、检举揭发,指使他人作伪证,帮助逃匿,阻挠查禁等行为,都应当认定为组织行为、领导行为、参与行为的应有之义%因此,实质上组织、领导、参加行为包含包庇&纵容行为,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一旦行为人被认定为组织成员后,应以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定罪处罚,不再单独定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五、与受贿罪关联时的法律适用逻辑按照刑法理论,受贿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2000年12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通过贿赂、威胁等手段,引诱,逼迫国家工作人员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活动,提供非法保护”即黑社会性质组织一般应当具有“保护伞”,但该规定在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第294条第一款的解释0中被修改,该立法解释规定“黑社会性质组织是否有国家工作人员充当’保护伞’,即是否要!3"杜丹,李科文: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法律适用探析求国家工作人员参与犯罪或者为犯罪活动提供非法保护,不影响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认定”,该立法解释事实上取消了“保护伞”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构成特征之一的规定%即便如此,在查办黑社会性质组织过程中“保护伞”很常见,这是因为黑社会性质组织形成、发展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不断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组织及其成员之所以未被查处,持续存在甚至发展壮大,这往往与负有查禁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提供保护或者纵容有关,故受贿犯罪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密切关联%国家工作人员接受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提供财物既可能是受贿行为,也可能是作为组织成员接受组织保障,前者单独构成受贿罪,后者构成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如何区别也是本文需要讨论的内容%笔者认为,区别的核心在于该国家工作人员是否被认定为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正如前文所述,应当坚持主客观相一致原则,主观方面看行为人是否明知并自愿加入该犯罪组织,客观方面看行为人是否组织、指挥、参与该组织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如果仅收受贿赂,并无参与犯罪组织的意愿,并且并未参与实施其他违法犯罪活动,那么应定性会受贿行为%反之,若是行为人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实施犯罪活动,或是自愿接受组织领导,并参与组织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在此情况下,同时接受组织提供的经济保障就发生想象竞合,该获取财物的行为应当认定为是作为组织成员接受组织保障,宜定性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不另定受贿罪%除此之外,还需要进一步讨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收受贿赂后实施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的法律适用问题%根据2012年12月7日两高《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渎职犯罪并收受贿赂,同时构成受贿罪的,除刑法另有规定外,以渎职犯罪和受贿罪数罪并罚”,此处的另有规定包括刑法第399条第4款规定,司法工作人员收受贿赂,有徇私枉法、民事、行政枉法裁判以及执行判决、裁定失职行为,同时又构成受贿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笔者认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收受贿赂后实施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应当数罪并罚%首先,从类型化角度分析,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属于渎职犯罪的类型之一,按照两高规定应当以渎职犯罪和受贿罪数罪并罚%其次,从刑法理论分析,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和受贿罪分别侵犯不同法益,前者妨害国家机关对黑社会性质组织依法查禁,后者侵犯了国家机关人员的廉洁性和不可收买性,两者并非同类法益,此外行为人也实施两个不同性质的行为,故应当数罪并罚%最后,正如前文所分析,当司法工作人员收受贿赂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时,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与徇私枉法罪之间存在竞合关系时,应当定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故排斥刑法第399条第4款另有规定适用,依然应当以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和受贿罪数罪并罚%六、结语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是在特定的刑事政策指导下,对特殊主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纵容特定对象(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实施的从严惩处举措,其行为样态的多样性促使其与多个罪名发生竞合,其特别法、重法的定位促使其优先适用,但这并不妨碍从理论角度去厘清该罪名与其他罪名之间的区别和法律适用逻辑%!参考文献](1)张明楷.刑法学[I).4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1087.(2)黎宏.刑法学[I).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责任编辑:邱薇)。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罪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罪一、概念及其构成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或者纵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其中主要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次要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是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构成严重威胁和危害的行为。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威胁和危害正常社会秩序的主要因素之一。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萌生滋长,其违法犯罪活动的猖獗嚣张,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某些国家机关人员对他们的恣意包庇和任意放纵分不开的。
此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背弃己责,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相互勾结,或者向其屈服低头,放任甚或助成他们危害国家、社会和民众,还将造成对国家机关正常管理活动,特别是国家机关预防、遏制、惩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管理活动的侵害。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包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或者纵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
所谓包庇,是指行为人积极实施的一切庇护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行为。
其中、既应包括掩饰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性质,帮助其隐匿、毁灭违法犯罪证据或者作假证明的行为,还应包括为他们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向他们通风报信、替他们说情、游说等一切妨害有关部门查办、惩处、打击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行为;既应包括利用职权、地位、影响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条件实施的包庇行为,也应包括没有利用上述条件实施的包庇行为。
所谓纵容,是指行为人放弃、背离其职责范围内阻止、抑制、查究、惩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违法犯罪行为的义务,放纵、容忍他们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
各级各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负有一定的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违法犯罪的神圣职责,如果他们不履行或不积极履行这一职责,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漠视无睹,置若罔闻,放纵容忍,便可构成本罪。
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纵容与单纯的知情不举不同,前者是以行为人负有一定的打击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的职责为前提的。
包庇、纵容黑世界性质组织罪主体与主观方面疑难问题研析.doc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主体与主观方面疑难问题研析-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是我国近年来新出现并日益猖獗的犯罪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政治渗透、拉拢腐蚀下,成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政治靠山和保护伞,对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予以包庇、纵容,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
因此,出于严密惩治和防范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法网方面的考虑,1997年刑法典在设立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和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成员罪的同时,于刑法典第294条第4款设立了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由于该罪设立时间还比较短,理论上对该罪有关问题的研究也比较薄弱,进而不利于发挥理论对司法实践科学认定与处罚犯罪之应有的指导作用,因此,笔者拟对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主体与主观方面的一些疑难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一、犯罪主体中的疑难问题本罪的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①]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能单独犯本罪,而只能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一起成为本罪的共犯。
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范围,根据刑法第93条规定的精神,应指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具体包括在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军事机关中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
对于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各级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各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依法受国家机关委托从事公务的人员等一些人员是否属于刑法上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理论上和法律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对此,由于涉及问题多且复杂,决非本文所能容纳,故笔者将另文研究。
此外,关乎本罪的主体还有以下问题值得研究:第一,作为本罪主体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否必须为非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成员?有少数学者明确主张本罪的主体只能是不属于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②]但多数学者认为,刑法条文并没有明确将本罪主体限定于不属于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此将本罪的主体理解为只能是不属于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没有法律根据的;实践中确实可能发生身为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本罪中包庇、纵容行为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虽然属于本罪与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牵连犯,但根据刑法第294条第3款的规定,应当实行数罪并罚,因此不能否认属于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认定

包庇、纵容⿊社会性质组织罪认定罪与⾮罪区分罪与⾮罪的界限,要注意:本罪系⾏为犯,⾏为⼈实施完毕包庇、纵容⿊社会性质组织⾏为的,原则上构成本罪且为既遂。
但是,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如果包庇、纵容⾏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的,如⾏为⼈指使他⼈作伪证,他⼈未作伪证⽽未遂,且能⾃⾸或⽴功的;帮助⿊社会性质组织⼀般成员逃匿后即⾏帮助抓获归案,认真悔改的,等等,可不以犯罪论处。
此罪与彼罪⼀、纵容⿊社会性质组织罪与玩忽职守罪的区别。
主要是:(1)主观⽅⾯不同。
本罪在主观⽅⾯必须出于故意;后罪则出于过失。
(2)⾏为⽅式不同,本罪的⾏为⽅式表现为不依法履⾏或不正确履⾏职责,放纵⿊社会性质组织进⾏违法犯罪活动的⾏为;后罪则表现为⼀切严重不负责任,不履⾏或不正确履⾏职务的所有玩忽职守的⾏为。
(3)定罪情节有不同。
本罪系⾏为犯,⼀实施纵容⿊社会性质组织进⾏的违法犯罪活动的⾏为,除⾮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都构成本罪;后罪为结果犯,玩忽职守的⾏为必须造成公共财产、国家和⼈民利益重⼤损失的危害结果⽅能构成其罪。
(4)侵犯的客体不同。
本罪为复杂客体,既侵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侵犯社会正常的治安秩序,且以后者为主;后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正常的管理活动。
⼆、本罪与滥⽤职权罪的界限。
国家机关⼯作⼈员利⽤职务之便采⽤各种⽅法包庇⿊社会性质组织的,⽆疑是滥⽤职权,如果因此造成国家和⼈民利益遭受损失的,⼜触犯滥⽤职权罪,属想象竞合,应当择⼀重罪定罪处罚。
三、本罪与窝藏、包庇罪的界限。
⼆者的区别主要是:(1)犯罪主体不同。
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只有国家机关⼯作⼈员才能构成本罪;后罪的主体则侧为⼀般主体,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的⼈,不论是否为国家机关⼯作⼈员,都可构成其罪。
(2)客观⾏为⽅式不同。
本罪包庇⾏为极为⼴泛,既包括作假证明包庇⿊社会性质组织及其成员,以及为⿊社会性质组织成员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包庇、窝藏⾏为,⼜包括其他诸如通风报信,隐匿、毁灭、伪造证据,阻⽌他⼈作证、检举、揭发,指使他⼈作伪证,阻挠国家机关⼯作⼈员查禁等其他包庇⾏为;后者则只包括为犯罪分⼦作假证明包庇及提供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为,⽐本罪⾏为狭窄得多。
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一般怎么判

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一般怎么判一、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一般怎么判?第二百九十四条第四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黑社会性质的依组织,或者纵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据有期徒刑、拘役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构成要件1、犯罪主体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只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才能构成本罪。
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如企业、事业单位、各民主党派、妇联、工会、共青团等人民团体、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虽在国家机关工作但没有从事公务的人员都不能成为本罪主体,不构成本罪,构成犯罪的,应以他罪如窝藏、包庇罪等治罪科刑。
所谓国家机关,是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权力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事机关等。
2、犯罪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是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构成严重威胁和危害的行为。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威胁和危害正常社会秩序的主要因素之一。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萌生滋长,其违法犯罪活动的猖獗嚣张,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某些国家机关人员对他们的恣意包庇和任意放纵分不开的。
此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背弃己责,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相互勾结,或者向其屈服低头,放任甚或助成他们危害国家、社会和民众,还将造成对国家机关正常管理活动,特别是国家机关预防、遏制、惩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管理活动的侵害。
3、犯罪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是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而包庇,是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而纵容。
过失不能构成本罪。
不知是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或者由其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而决意包庇或纵容的,不能构成本罪,构成犯罪的,也应是他罪如窝藏、包庇罪、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放纵走私罪等。
至于动机,有的是为了获取贿赂;有的是迷恋女色;有的是碍于情面;有的是讨好上级;有的是怕隐私被揭露、名誉被毁坏;有的是担心生命、健康安全;等等。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司法认定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司法认定作者:刘晓晓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10期摘要:刑法第294条第4款对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客观方面要件规定为:“包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或者纵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从上述法律规定可以看出,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属于行为犯,其中主要包括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罪和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两种行为,只要行为人实施了上述两种行为中的任何一种,即可构成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关键词:黑社会性质组织包庇纵容一、“包庇”中的相关内容(一)“包庇”的含义“包庇”,即国家工作人员为了使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分子不受法律制裁,而实行的包庇行为。
理解“包庇”首先要正确揭示包庇行为的本质,其次,要全面概括包庇行为的形式,而要准确把握其行为的形式需要从包庇行为的本质出发。
因而,一旦使为了能够使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行为人逃避法律制裁而进行了包庇行为的,都属于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行为,其中包括对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实施的犯罪行为的刑事和非刑事责任追究的全过程,具体行为表行为刑法分则中规定的妨害司法的犯罪行为,同时也包括刑法分则规定之外的说情、游说等会妨害相关部门或者相关机关追究黑社会性质组织或者黑社会性质组织中相关成员的法律责任的行为。
因而,可将本罪中“包庇”的含义表述为:“采用各种方法妨碍、阻止司法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对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成员追究法律责任的行为”。
(二)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出现很多的是行为人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实施一些法律禁止的行为,而去帮助黑社会性质组织或者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成员,这种作为的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行为是很容易认定的,而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中,很难认定的是行为人的不作为的行为。
笔者认为,在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中,不能排除行为人不作为的行为,司法实践中,可能出现某些国家相关工作人员在已经掌握黑社会性质组织或者黑社会性质组织中的个人犯罪的相关证据材料,但是为了帮助黑社会性质组织或者黑社会性质组织中的某个人逃避法律制裁而向相关机关隐瞒该证据材料,这种行为显然是在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及黑社会性质组织中的个人。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保护伞”定罪疑难问题实证研究——以全国46起涉黑案件为样本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保护伞”定罪疑难问题实证研究——以全国46起涉黑案件为样本骆多【摘要】涉黑犯罪“保护伞”的定罪问题在实践中尚存许多疑问,例如应否考虑除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以外的相关渎职罪名;被包庇、纵容对象性质发生转变时,应当如何确定行为人的主观要件;行为人为涉黑组织提供智力支持、居间介绍,或者对涉黑组织的活动产生巨大影响的时候应当认定何罪等等.相关立法存在一定的疏漏、性质认定过分依赖主观要件是形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充分考虑法条内部的协调、尊重国家基本政治现实予以行为人分别对待、综合全面地考察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和动机、采取多维方法加强关键证据的收集和固定,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期刊名称】《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29)002【总页数】9页(P77-85)【关键词】黑社会性质组织;保护伞;包庇纵容;实证研究【作者】骆多【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重庆401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14引用格式:骆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保护伞”定罪疑难问题实证研究——以全国46起涉黑案件为样本[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2):77-85.Citation format:LUO Duo.Empirical Study on Crimination Problem of “Umbrella” upon G angland Organization Crimes——Taking 46 Cases as Examples[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 ogy:Social Science,2015(2):77-85.Key words: gangland organization; “umbrella”; shield-attend; empirical study作为一种生活用语的凝练和借用,“保护伞”一词显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刑法概念,其模糊性特征使得以往的理论研究存在着广义和狭义的争论[1],但是从整体上看,可以大致理解为向涉黑犯罪及其组织提供掩饰和庇护力量、避免其被依法查禁的个人。
包庇、纵容黑世界性质的组织罪.doc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罪-一、概念及其构成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或者纵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其中主要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次要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是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构成严重威胁和危害的行为。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威胁和危害正常社会秩序的主要因素之一。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萌生滋长,其违法犯罪活动的猖獗嚣张,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某些国家机关人员对他们的恣意包庇和任意放纵分不开的。
此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背弃己责,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相互勾结,或者向其屈服低头,放任甚或助成他们危害国家、社会和民众,还将造成对国家机关正常管理活动,特别是国家机关预防、遏制、惩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管理活动的侵害。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包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或者纵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
所谓包庇,是指行为人积极实施的一切庇护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行为。
其中、既应包括掩饰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性质,帮助其隐匿、毁灭违法犯罪证据或者作假证明的行为,还应包括为他们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向他们通风报信、替他们说情、游说等一切妨害有关部门查办、惩处、打击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行为;既应包括利用职权、地位、影响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条件实施的包庇行为,也应包括没有利用上述条件实施的包庇行为。
所谓纵容,是指行为人放弃、背离其职责范围内阻止、抑制、查究、惩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违法犯罪行为的义务,放纵、容忍他们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
各级各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负有一定的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违法犯罪的神圣职责,如果他们不履行或不积极履行这一职责,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漠视无睹,置若罔闻,放纵容忍,便可构成本罪。
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纵容与单纯的知情不举不同,前者是以行为人负有一定的打击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的职责为前提的。
黑恶势力“保护伞”职务犯罪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分析

黑恶势力“保护伞”职务犯罪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分析摘要:黑恶势力“保护伞”职务犯罪是现阶段要严厉打击的犯罪形式。
黑恶势力“保护伞”职务犯罪在实践中具有基层化、隐蔽性以及性质模糊等特征,为了解决黑恶势力“保护伞”职务犯罪问题,就要综合现阶段黑恶势力“保护伞”职务犯罪的成因,根据实际状况制定完善的解决对策与手段。
关键词:黑恶势力;“保护伞”;职务犯罪;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国家法制建设在不断的完善。
而黑恶势力“保护伞”职务犯罪的防治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
在现代社会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腐败问题的加剧导致黑恶势力“保护伞”职务犯罪不断出现,一些基层干部甚至高层官员利用职权谋取权利,为黑恶势力提供所谓的“保护伞”,这不仅仅构成了职务犯罪,也对社会发展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
一、黑恶势力“保护伞”职务犯罪的特征(一)“保护伞”多数在公安系统、基层自治组织中存在分析近些年黑恶势力“保护伞”职务犯罪案例可以发现多数的涉案人员均为公安系统内部人员,占此类案件总人数的69%,而在基层自治组织主要就是村委会、居委会等占总数的15%,剩余的案件主要涉案人员涉及到市法院院长、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市商务局等等基层人员。
[ 陈梅,《黑恶势力“保护伞”职务犯罪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刊载于《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8年]例如,云南省保山市纪委经查,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李元华担任昌宁县柯街镇政府副镇长、派出所党支部书记、所长期间接受请托、收受好处费,多次通风报信、徇私枉法,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
而在公安系统涉案管理人员中,多数都是共同犯罪,也就是通过多名人员共同构成“保护伞”,这种形式是较为主要的形式,多数涉案人员在4-6人,如某市交警支队巡逻大队为“疯狂大货车”充当“保护伞”的案件中,涉案人员多达122人,其中仅处级干部就有12人、科级及以下干部多达110人。
[ 中央纪委国家监察报.哈尔滨市开展扫黑除恶、整治“疯狂大货车”,深挖背后“保护伞”专项行动—122顶“保护伞”是这样拔掉的 /yaowe-n/201806/t20180629_174806.html,2018-06-29.](二)“保护伞”常见保护对象多为基层犯罪“保护伞”的常见保护对象以赌博、卖淫、违法搭建、非法营运等群众身边的基层犯罪为主,其中又以赌博类型的犯罪为最主要形式。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疑难问题新探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疑难问题新探
杨毓显
【期刊名称】《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刑法>第294条规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包括: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刑事立法以及司法解释,对正确适用刑法规定是非常有利的.但在司法实践中,仍有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难题,即:如何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含义;如何区分黑社会性质组织与黑社会组织、恶势力、恐怖组织、普通犯罪行为,怎样正确认定入境发展、包庇、纵容犯罪行为.对上述疑难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页数】6页(P71-76)
【作者】杨毓显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法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17.6
【相关文献】
1.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保护伞”定罪疑难问题实证研究——以全国46起涉黑案件为样本 [J], 骆多
2.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保护伞”定罪疑难问题实证研究——以全国46起涉黑案
件为样本 [J], 骆多;
3.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 [J], 王鑫
4.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司法认定中若干疑难问题探讨(上) [J], 刘宪权; 吴允锋
5.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司法认定中若干疑难问题探讨(下) [J], 刘宪权; 吴允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包庇罪法律适用问题(2篇)

第1篇一、引言包庇罪是我国刑法中规定的一种犯罪行为,主要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
包庇罪在我国刑法中属于妨碍司法罪,其法律适用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实践部门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包庇罪的法律适用问题,分析其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包庇罪的法律适用问题1. 包庇罪的主观要件认定问题包庇罪的主观要件是指行为人明知是犯罪的人而故意为其提供帮助。
在司法实践中,对包庇罪主观要件的认定存在以下问题:(1)行为人是否明知是犯罪的人。
在认定行为人是否明知时,应考虑以下因素:行为人与犯罪人的关系、行为人是否了解犯罪人的犯罪事实、行为人是否知道犯罪人的犯罪行为等。
(2)行为人是否具有故意。
在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故意时,应考虑以下因素:行为人的主观意愿、行为人的行为方式、行为人的行为后果等。
2. 包庇罪的客观要件认定问题包庇罪的客观要件是指行为人为犯罪的人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
在司法实践中,对包庇罪客观要件的认定存在以下问题:(1)提供隐藏处所、财物的认定。
在认定提供隐藏处所、财物时,应考虑以下因素:行为人提供的处所、财物的性质、行为人提供的时间、行为人的目的等。
(2)帮助逃匿的认定。
在认定帮助逃匿时,应考虑以下因素:行为人是否帮助犯罪人逃离现场、行为人是否为犯罪人提供交通工具、行为人是否为犯罪人提供假身份证明等。
(3)作假证明包庇的认定。
在认定作假证明包庇时,应考虑以下因素:行为人是否伪造、篡改、销毁证据、行为人是否提供虚假证明、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对司法公正造成严重危害等。
3. 包庇罪与其他犯罪的竞合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包庇罪与其他犯罪可能存在竞合关系,如窝藏、转移赃物罪、伪证罪等。
在处理这类案件时,应正确把握包庇罪与其他犯罪的竞合关系,避免出现法律适用错误。
4. 包庇罪的刑罚适用问题包庇罪的刑罚适用应根据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包庇案办理中的疑难问题.doc

包庇案办理中的疑难问题作者:褚福欣来源:《中国检察官·经典案例版》2013年第03期[基本案情]2006年5月22日,闫某(女)向公安机关报案称,当日在A市某区某洗浴中心包间内,被两名男子轮奸,并被抢走一枚金戒指和手机、现金。
公安机关经侦查将犯罪嫌疑人吴某、李某抓获。
在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过程中,闫某推翻原陈述,称与吴某发生性关系系自愿,与李某不是自愿,后闫某去向不明。
经过两次退回补充侦查,有证据表明吴某、李某抢劫过被害人的一枚金戒指,区检察院于2007年3月依法对吴某、李某犯抢劫罪、强奸罪起诉至区法院。
法院认定李某成立抢劫罪和强奸罪,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同时认为吴某犯强奸罪、抢劫罪的证据不充分,检察机关将吴某案撤回起诉。
检察机关在复查案件过程中,认为闫某涉嫌诬告陷害罪,案件再次启动,公安机关对闫某上网通缉并于2009年2月将其抓获。
经调查和讯问证实,闫某供述称其后期提供的证言是在吴某父母指使并支付人民币10万元贿赂的情况下提供的伪证。
2009年8月,检察机关以闫某犯包庇罪向区法院依法提起公诉。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包庇对象吴某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无法认定被告人闫某的行为系为犯罪的人作假证明”,于同年12月判决闫某无罪。
检察机关以原审法院对“犯罪的人”自行缩小解释为由,向中级法院依法提出抗诉。
中级法院于2011年5月作出裁定:撤销区法院原无罪判决,发回重审。
2011年6月14日,区法院另行组成合议庭重新开庭审理本案,作出判决:“被告人闫某犯包庇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并继续追缴被告人闫某的犯罪所得十万元人民币,予以没收。
” 期间,在闫某被抓获后,检察机关对吴某提起的第二次诉讼,同样因证据存在矛盾,只认定吴某成立强奸罪移送审判,法院最后采纳了这一意见。
本案案情比较复杂,在刑法理论上存在争议,对包庇罪中“犯罪的人”,妨害作证罪、伪证罪中“证人”的范围,李某和吴某能否构成抢劫罪共同犯罪等方面存在分歧。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研究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探究引言:黑社会性质组织是指一些犯罪组织,以暴力、恐怖、经济活动等手段为手段,在社会上形成一定影响力,破坏社会稳定和秩序。
针对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法律界开始关注并明确了对其的惩罚。
一、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法律界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一条中规定:“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犯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这一条款明确了对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进行法律制裁。
二、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特征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 达到一定时期和程度:包庇、纵容行为务必是长期而持续的,不能是偶发或短暂的。
2. 使黑社会性质组织获益:包庇、纵容行为务必使黑社会性质组织能够继续、扩大其犯罪活动,获得某种利益。
3. 蓄意包庇、纵容:包庇、纵容行为务必是有明确目标,蓄意为之。
三、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危害及原因1. 社会稳定与安全受到恐吓:黑社会性质组织会制造并加剧社会的动荡,对社会稳定造成直接恐吓。
2. 正常经济秩序受到破坏:黑社会性质组织通过暴力、武力等手段进行经济活动,扰乱市场秩序,破坏正常的经济运行。
3. 影响社会信任: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存在使社会上人们的互信缩减,导致社会信任危机,影响社会文化和价值体系的正常进步。
四、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原因分析1. 社会观念滞后:一些人的社会观念滞后,对黑社会性质组织存在一定的认可和支持,导致包庇、纵容行为的出现。
2. 利益驱动:一部分人为了自身利益,选择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
3. 生存压力:一些人在社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觉得无法生存,于是选择与黑社会性质组织勾结,以获得一些保卫。
五、对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打击措施为了打击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我国取得一系列务实有效的措施:1. 加大惩治力度:司法机关应加大对包庇、纵容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惩罚相关犯罪行为。
包庇、纵容黑世界性质组织罪.doc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一、概念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刑法第294条第2款),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或者纵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
二、犯罪构成(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其中主要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次要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是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构成严重威胁和危害的行为。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威胁和危害正常社会秩序的主要因素之一。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萌生滋长,其违法犯罪活动的猖獗嚣张,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某些国家机关人员对他们的恣意包庇和任意放纵分不开的。
此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背弃己责,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相互勾结,或者向其屈服低头,放任甚或助成他们危害国家、社会和民众,还将造成对国家机关正常管理活动,特别是国家机关预防、遏制、惩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管理活动的侵害。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包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或者纵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
所谓包庇,是指行为人积极实施的一切庇护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行为。
其中、既应包括掩饰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性质,帮助其隐匿、毁灭违法犯罪证据或者作假证明的行为,还应包括为他们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向他们通风报信、替他们说情、游说等一切妨害有关部门查办、惩处、打击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行为;既应包括利用职权、地位、影响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条件实施的包庇行为,也应包括没有利用上述条件实施的包庇行为。
所谓纵容,是指行为人放弃、背离其职责范围内阻止、抑制、查究、惩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违法犯罪行为的义务,放纵、容忍他们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
各级各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负有一定的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违法犯罪的神圣职责,如果他们不履行或不积极履行这一职责,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漠视无睹,置若罔闻,放纵容忍,便可构成本罪。
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纵容与单纯的知情不举不同,前者是以行为人负有一定的打击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的职责为前提的。
论当前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资料要点

论当前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摘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作为一种犯罪形态,虽然经过“严打”斗争已受到严厉的打击,但并没有从此绝迹。
近年来,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又重新抬头,而且无论是人数规模、组织结构,还是作案手段、危害程度都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变化,越来越构成了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较大威胁。
为此,认真探讨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形成的规律特点及相关因素,对于有效地采取强有力的打击对策,遏制其发展蔓延的势头,保持社会治安的稳定十分重要。
关键词: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特点;原因及对策Abstract:As a form of crime, the crime of the underworld organization, although after the "strike hard" campaign has been severely hit, but did not disappear. In recent years, the crime of the underworld organization and the resurgence, and whether it is the number of scal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or the means of committing a crime, the degree of harm, there are many new situation and new changes, more and more forms of social stability and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safety of a big threat. Therefore, a careful study the crime of the underworld organization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to effectively take strong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to curb the spread of momentum, maintain social order and stability is very important.Keywords:Underworld nature organization crime;Features;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目录引言 0一、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点 0(一)黑社会性质组织作案具有连续性 0(二)犯罪手段具有暴力性 0(三)成员纠合具有联系性 0(四)气焰嚣张具有对抗性 0二、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成因 (1)(一)封建行帮意识,是维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思想纽带 (1)(二)“亲群”心理,是产生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媒介 (2)(三)地域、交际空间的接近,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催化剂 (2)(四)共同需要,是结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原动力 (3)(五)打击乏力,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 (3)三、遏制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对策 (4)(一)依法严厉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控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先决条件 (4)(二)坚持群众路线,是抑制和减少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重要环节 (5)(三)加强思想教育,提高人的素质,是控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根本措施 (5)(四)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6)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客观要件中疑难问题研析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客观要件中疑难问题研析刑法第294条第4款对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客观方面要件规定为:“包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或者纵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由此可见,本罪为行为犯,其实行行为包括“包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和“纵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两种行为,且行为人只要实行其中一种行为即可构成犯罪。
在司法实践对本罪客观方面要件是否具备的认定中,存在着一些疑难问题,下面对此作一些探讨。
一、“包庇”中的有关问题 (一)“包庇”的含义 理解本罪中“包庇”的有关问题时,首先必须揭示其含义。
但对于何谓“包庇”,学者们的表述颇不相同。
有的认为,包庇是指行为人向有关机关提供虚假证明,掩盖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①]有的学者认为,包庇是指行为人利用其职权、地位、影响等条件庇护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掩饰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性质,阻挠查获黑社会性质的组织;[②]有的学者认为,包庇是指行为人帮助黑社会犯罪分子隐匿罪证或者作假证明,为查处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设置障碍,或者为犯罪分子通风报信、开脱说情,以使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③]有的学者认为,对于本罪中的“包庇”,应从广义理解,即泛指行为人积极实施的一切庇护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性质的行为。
其中,既应包括掩饰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性质,帮助其隐匿、毁灭违法犯罪证据或者作假证明的行为,还应包括为他们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向他们通风报信、替他们说情、游说等一切妨害有关部门查办、惩处、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
既应包括利用职权、地位、影响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条件实施的包庇行为,也应包括没有利用上述条件实施的包庇行为。
[④]等等,不一而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具体运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第1款对本罪的“包庇”也作了规定,即包庇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使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成员逃避查禁,而通风报信,隐匿、毁灭、伪造证据,阻止证人作证、检举揭发,指使他人作伪证,帮助逃匿,或者阻挠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查禁等行为。
上述诸多表述虽然对于包庇行为的表现形式的罗列不尽相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即都认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之所以要实行包庇行为,就是为了最终使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分子逃脱法律的制裁。
这一点应当说是正确揭示了包庇行为的本质。
笔者认为,准确理解本罪中的“包庇”,一方面要正确揭示其本质,另一方面要全面概括其形式,对其形式的概括应以对其本质的把握为立足点。
因此可以说,凡是为了使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成员逃脱法律制裁而实行的一切行为都属于包庇,其范围涉及对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进行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刑事和非刑事责任追究的全过程,其具体表现形式既包括刑法分则中规定的几乎所有妨害司法活动犯罪的行为,也包括刑法分则规定之外的诸如说情、游说等妨害有关部门或机关追究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成员法律责任的行为。
据此,可将本罪中“包庇”的含义表述为:“采用各种方法妨碍、阻止司法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对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成员追究法律责任的行为”。
在理解本罪中“包庇”的含义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将本罪中“包庇”的含义作极其宽泛的理解,是否与刑法第310条包庇罪中的“包庇”的含义不一致,进而违背了对同一刑法典不同法条中的同一词语的含义应作出相同解释的要求?笔者认为,“包庇”一词不管处于刑法典中的哪一个法条,它的本质都在于使犯罪分子逃脱法律的制裁,只要对其含义的理解体现了其相同的本质,都应认为没有对他们的含义分别作了不同的解释。
但对不同法条中的“包庇”的表现形式如何把握,则应当在立足于其本质的前提下,根据规定该词语的法条设立的精神或目的,作出合乎该精神或目的的合理解释。
刑法第310条中的“包庇”,该条将其行为表现形式明确限定于作假证明一种,而刑法第294条中的“包庇”,该条对其行为表现形式没有作任何限定,因此,对该条中“包庇”一词的行为表现形式根据“包庇”的本质对其作宽泛的解释应当是合理的,也与刑法设立本罪在于严密惩治和防范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法及从严要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精神或目的相一致。
第二,本罪中的包庇行为是否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其职权、地位、影响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之身份条件实行?在刑法典分则规定以具有某种特殊身份的人员为犯罪主体的犯罪中,该犯罪实行行为的实行是否必须是利用主体具有某种职权、地位、影响等与特殊身份有关的便利条件,刑法在有些犯罪中明确作了肯定性规定,而在有些犯罪中则没有作任何明确的规定。
但没有明确规定并不意味着可以对该问题任意进行解释,正确的做法是应根据刑法设立某种犯罪的精神和目的,并结合法条中其他规定的特点对该问题作合理合法的解释。
在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中,“包庇”的本质在于妨碍、阻止司法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对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成员追究法律责任,因此,不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是否利用其职权、地位、影响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之身份实行,只要其行为目的是为了妨碍、阻止司法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对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成员追究法律责任,都属于包庇行为。
而且,虽然实践中发生的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大多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其职权、地位、影响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条件实行的,但也有一些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没有利用其职权、地位、影响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条件实行的。
后种情况虽然一般来说其危害社会程度较前种情形要小一些,但并不总是这样,有时后种情形的危害社会程度会等同于甚至可以重于前种情形,同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即便在没有利用其职权、地位、影响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之身份条件的情况下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也损害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社会上所享有的威望和声誉。
因此,没有理由对后种情形不动用刑法。
总之,笔者认为,本罪中的包庇行为的实行并不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其职权、地位、影响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条件为必要。
(二)包庇的对象 刑法将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行为对象规定为“黑社会性质组织”。
对于其含义,应当根据刑法第294条第1款中的规定及其精神进行把握。
这里还有以下几个问题有必要探讨: 第一,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进行的违法犯罪行为能否构成本罪?笔者认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成员之所以要成立黑社会性质组织,就是要进行违法犯罪活动,黑社会性质组织与该组织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具有表里关系,通常黑社会性质组织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被查获,该组织的黑社会性质就会被揭露,因此,不仅单纯掩盖黑社会性质组织之性质的行为应构成本罪,就是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也应构成本罪。
不过对于后种情形,如果自行为人的立场来看,即使其不对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进行包庇,也不会使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性质被揭露,就不宜将其行为认定为本罪。
构成其他罪的按相应的罪处理。
第二,包庇在黑社会性质组织成立以前为了成立黑社会性质组织而进行的组织行为能否构成本罪?客观而言,这种行为对查禁黑社会性质组织及防止黑社会性质组织成立后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具有相当大的不利作用,应当将该种行为纳入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范围,但黑社会性质组织毕竟尚未成立,一定要说行为人包庇了黑社会性质组织,于情于理都难以说得通,因此,笔者主张在目前的立法状况下,对该种行为不宜认定为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构成其他罪的按相应的罪处理。
第三,包庇黑社会组织及其进行的违法犯罪行为能否构成本罪?笔者对此作肯定的回答。
因为,黑社会组织相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而言,是一种更高级的犯罪组织,其实施违法犯罪的能量及对社会的危害都大于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没有理由不将其纳入本罪的行为对象范围之内;而且黑社会性质组织虽然还是一种性质不明显、不典型的黑社会组织,但它毕竟基本具备了黑社会组织的特征,因此,将黑社会组织解释为本罪的行为对象,不能认为是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
这里的黑社会组织及其进行的违法犯罪行为包括:境外黑社会组织在我国设立的分支机构及其进行的违法犯罪行为;境外的黑社会组织到我国境内发展组织成员的行为。
第四,包庇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行的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能否构成本罪?对此可分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其一,如果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行的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是为了避免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受到查禁或法律制裁,那么其行为就构成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其二,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包庇行为单纯是为了使实施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逃避法律制裁的情况下,如果自行为人的立场来看,即使其不对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包庇,也不会使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性质被揭露,那么由于其行为缺少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故意,就不能构成本罪,构成其他罪的按相应的罪处理;如果自行为人的立场来看,假如其不对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包庇,就会使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性质被揭露,那么由于虽然行为人实行包庇行为主要是为了使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逃避法律制裁,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性质由此被掩盖是其行为的逻辑上的结果,行为人对此又存在“明知”,因此没有理由不将其行为认定为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三)包庇的着手 包庇的着手,可以说是行为人为了使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成员逃避法律追究而开始进行诸如作假证明、指使证人作伪证等各种行为之时。
但有一个问题必须明确,即本罪中的包庇行为是否必须开始于黑社会性质组织某些特定违法犯罪行为实行完毕之后?笔者认为,对于本罪中包庇行为着手的时点,刑法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并不能作随意解释。
而应考虑社会通常的见解。
在目前,如果把包庇理解为可以在事前或事中开始实行,恐怕还难以为社会大众所接受。
(四)包庇的行为方式 实践中常见的是行为人采用违背法律禁止不作为义务的行为而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因而,说包庇的行为方式包括作为,是很容易理解。
但是,包庇行为是否可以不作为的方式实行?笔者认为,不能排除包庇以不作为方式实行的可能。
如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掌握了某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违法犯罪证据,为了使该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成员避免受到法律追究而故意不向有关机关或部门交出证据,其行为当然应构成了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但认定其行为构成犯罪的法律根据不在于他取得证据,而在于他有义务交出证据而没有交出。
二、“纵容”中的有关问题 (一)“纵容”的含义 对于“纵容”的含义,学者们的表述并不相同。
有的学者认为,纵容使指明知是黑社会性质组织进行违法犯罪行为而知情不报,放任不管,甚至提供某种支持;[⑤]有的学者认为,纵容是指行为人放弃、背离其职责犯罪内组织、抑制、查究、惩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违法犯罪行为的义务,放纵、纵容他们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⑥]有的学者认为,纵容是指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有追究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该追究不追究或者追究不力,放纵、容忍其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