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人总介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人@俞孔坚 “为什么我的眼常含满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 深沉!” ---艾青
而之所以起名“土人”,俞孔坚称:“‘土人’就是 土地和人,人和土地和谐相处,‘土人’理念的精髓就 是设计要尊重自然,要有对土地的敬畏、归属和认同,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土人设计以土地的名义, 倡导天地、人、神和谐的“土人理念”,坚守品质至上 的职业道德,高举民族设计大旗,立足本土面向全球。
2016/9/20
景观伦理学———重建天地、人、神的和谐
他强调:“景观伦理上人的伦理的延展,是社会文明 的标志。”这也正是俞孔坚和他的设计团队始终追求的一 种景观设计的目标———追求天、地、人与神的和谐,这 不仅包括了生态的平衡,也意味着人在景观之间、生存之 中找到心灵永久的归属。 在当今城市化、工业化大背景下的“理想景观模 式”,俞孔坚说其终极目标是“天地—人—神”的和谐。 具体的内容:一是自然生态的和谐;二是历史文化资源 的共存共荣;三是现代人最基本的生活、工作需求,满 足这三者,组合为网络状整体。
2016/9/20
俞孔坚把当代景观设计学的目标确定在极为形象、极为 诗化、极为喜闻乐见的“桃花源”三个字上面。俞孔坚说当 代景观设计学的伟大使命与战略目标就是“重归”、“重 建”、“天地—人—神”和谐的“桃花源”。因为景观是一 个天、地、人、神相互作用的界面,在这个界面上,各种自 然和生物的、历史和文化的、社会和精神的过程发生并相互 作用着。他说只有牢牢坚持三个原则:设计尊重自然、设计 尊重人、设计关怀人类的精神需求,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尊重自然,尊重人和尊重土地之神。
2016/9/20
土人的理念
土者,五行居中,万物之本;为生命之象征,意为土地之神。上呈天光,精神 所聚;草木之所以丽,灵兽之所以生。古人以树示土,竖直横平,为大地之枢, 宇宙之轴,称建木,谓扶桑,乃若木也;太阳缘此东升西落,帝神梯之往来于 天地。昔晋之重耳,拜受野人之土,叹为社稷昌盛之兆。 人者,虽为万物之灵,饱尝自然之恩赐,往往不知所以;伐神木、尝禁果,唯 利是图,毁神之伊甸。而吾人则谦躬合掌,愿替世人请罪,负土地监护之重任, 祈求地方神灵之荫护;将神之旨意传予人类,感化世人;从自然之道,解生命 之苦难;把乡土之文脉,济精神之匮乏。 故而,“土人”者,替“天”行道,为“神”差使; 天者,自然也;神者,地方之悠远文脉,我等之列 祖列宗矣。执掌现代科技之“法器”,仰观天象, 俯察地形,纳千里方圆,万年历史于“脑”内;辩 自然过程之动态,算社会经济之流变,融天道人伦 于一体。为自然而设计,为人而设计,亦为神而设 计,以求“自然-人-神”之和谐。铭曰:“土人 理念”。
——土人景观设计
2016/9/20
土人 @俞孔坚
什么是土人设计?
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原北 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简称“土 人设计”),由俞孔坚领衔创立,拥有600多 名职业设计师,由归国留学人员构成设计主体, 为国家甲级资质规划设计单位,甲级资质旅游 规划设计单位。
2016/9/20
2016/9/20
二、土地爱得深沉
警告西方设计师:不要将自己都不喜欢的景观垃圾倒 在中国 俞孔坚是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世界大会举办近半个世 纪以来的首位被作为演讲嘉宾出席大会的中国景观设计师。 他用长达1小时30分钟的时间,作了《城市化与全球化边 缘上的中国景观》的主题演讲。 他在演讲中批评并警告西方景观设计师和建筑师,在 中国大地向他们敞开欢迎的胸怀的时候,不要对中国大地 上的自然、人民、文化和“土地之神”视而不见,甚至藐 视。将他们自己都不喜欢的、形式主义的“景观垃圾”倒 在中国土地上。
2016/9/20
四、对于古典园林的取舍
2007年7月16日零点左右,有人在“景观中国网友”发贴指责俞孔坚将中国 古典园林批得一无是处。 他在《生存的艺术》中写下:“两千多年来,中国的皇家园林和私家 园林皆以网罗奇花异草、怪石著称。这种畸形的、上层文化的造园运动到 了清代的圆明园可谓达到了巅峰,它简直就是中国南方园林和当时西方贵 族造园术的收珍猎奇。而它的最大贡献是加速、见证了中国封建王朝的灭 亡。西方列强一把火,使它成为没落封建华奢文化的代表,永久地成为封 建王朝的陪葬品。”俞孔坚用笔锋发韵流。他进一步强调:“我要提醒我 的西方和东方同行们,正是这种'国粹'加速断送了一代代曾经辉煌的封建帝 国。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宁愿将它和具有同样悠久历史的裹脚艺术'相媲美 '。”
最早把景观设计概念引入中国,出版著作15 部,设计作品遍布海内外,不仅促成了景观 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而且推动 了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谈及成就, 俞孔坚总是把灵感归结为——土地。 “作为中国的土人,我们欣慰,因为我们在 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再造着秀美山川! 作 为世界的土人,我们自豪,因为,我们在解 决当今人类面临的世界性的生态与环境问题 中,贡献了智慧并赢得了尊敬!”
2016/9/20
俞孔坚 俞孔坚的城市和景观设计作品以现代性和鲜明 的中国特色,以生态和人文的精神,赢得国际声誉; 他把城市与景观设计作为“生存的艺术”,倡导白 话景观, “反规划”理论, 大脚革命和大脚美学, 以及“天地-人-神”和谐的设计理念. 面对“生死未卜”的中国大城市,俞孔坚提出 了一系列革命性的设计理念,喊出了“大脚美学” 和“反规划”的口号。他阐释道:“必须倡导基于 生态与环境伦理的新美学———大脚美学。
2016/9/20
俞孔坚的“反规划”是一种新理念,而且是有体系的新理念。 这个新理念正在被国内很多城市政府和规划设计单位接受并应用。 但是最终能不能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词语?恐怕不能靠俞孔坚 一个人、一个团队的努力,而是应该有更多人、乃至整个民族、整 个国家的努力。不知道俞博士及界内界外的朋友们以为如何? 有些领导为了追求政绩,为了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的数字,盲目地 砍伐树木,推平山头,填埋湖塘湿地。严重者,视已经正式批准的 城市规划法定成果而不见,将规划区内的绿地、湿地改为建设用地, 听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地面沉陷、洪害水涝不断、生物物种锐减等 等情况而不闻,这是多么可笑无知多么罪大恶极的事情啊!俞孔坚 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所以提出“反规划”新观念,强烈要求先做好 不建设规划,建立生态安全格局,希望把生态保护列入“基础设施” 作为城市规划不可或缺的专业项目。所以我认为非但一点不过分, 而且认为提得极为及时,十二分的必要。
2016/9/20
•
中国古典园林和其他的传统艺术一样,都是一个民族 的文化形象标志,我们的态度应该补偏救弊,而不是全盘 否定。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实质上这是持续几十年的中 国园林创新和继承的一次争论。有争论是好事不是坏事, 应不应创新,怎么样创新,争论中会有长进。但是如同中 国建筑创作这样的争论没完没了、永远没有结果一样,园 林也例外不了。所以我只能说自己认为古典园林因为有着 很多需要传承的理由,所以觉得不应该全盘否定。
2016/9/20
牛人——俞孔坚
世人瞩目的上海世博会上,“野草之美”、“足下文化”、“滩的回归”、 “人性的场所”、“工业遗产的价值”……当人们用这些词汇来阐释上海世博 园核心区景观设计时,都会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它的设计者——俞孔坚。 他是 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的博士;他是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的当家人;他是业 界知名的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首席设计师;他就是自称“土人” 的俞孔坚。 身为中国首位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他
激励小组
Never say "to be or not to be",just to be
2016/9/20
中国景观设计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臣
——土人景观设计
2016/9/20
进度控制
1、土人@俞孔坚介绍(3分钟) 2、中山岐江公园(4分钟) 3、奥林匹克公园(4分钟) 4、都江堰(4分钟)
土人@俞孔 坚
中国景观设计的功 臣
2016/9/20
俞孔坚的影响力来自于他卓越的专业能力:他倡导 "天地-人-神"和谐的设计理念,坚持走设计实践与研 究相结合的道路,给“土人”的腾飞插上了一双有力 的翅膀。俞孔坚说,“但是,生活是螺旋式发展的, 我们并不是要简单地回到原始时代,而是要找回原始 时代的人性。其实,这种人性的回归也需要科学技术 的发展来实现。” 俞孔坚,正用一种大地行走者和行吟者的姿态, 将他对土地无法形容的热爱和眷恋凝炼成诗,发出来 自心灵的呐喊,来维护着中国这片他深爱的土地。
2016/9/20
三、反规划
“一百个国家大剧院、一千个央视大楼、一万条世纪大道、十万座 巴洛克式的市政广场、千百万个用以展示政绩的、移植堆积大树而形成 的中央公园,都只能使我们的城市景观,离平民越来越远,离科学与民 主越来越远,离现代化越来越远,离和谐的人地关系越来越远。”—— 俞孔坚 “现代城市空间不是为设计师设计的,不是为市长们设计的,不是 为机器设计的,而是为生活在城市中普普通通的人设计的。场所或景观 不是用来参观的,而是供人使用的。”俞孔坚非常反对建筑业中盛行的 崇洋风气,他认为这不仅是设计思想平庸、设计灵感枯竭的表现,更是 一种文化的沦丧。 于是,他高扛“反对城市美化运动”的大旗,大肆批判城市建设的 “暴发户心态”、“小农意识”,甚至断言,我们的秀美山川正经历着 5000年来最为严重的破坏。
“鸣鹤于九皋,声闻于野。”
• “鸣鹤于九皋,声闻于野。” • 俞孔坚先生者,真学者也!
2016/9/20
2016/9/20
一、生存的艺术
生存的艺术:俞孔坚的景观设计理念与实践 《哈佛设计杂志》主编威廉•桑德斯编纂俞孔坚做出了高度评价:“俞孔 坚及他的土人设计毫无疑问代表着当今中国景观设计的最高水平。中国广袤 的国土和无限制的城市扩张,给了俞孔坚检验许多在西方大多还停留在理论 阶段的新理念的机会。他的作品无论在理念还是事实方面都达到了非常高的 境界。” 自1998年哈佛学成回国、在北大创立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以来,俞孔坚 紧扣中国城乡发展的脉搏,面对人类生存所遭遇的种种新的危机与挑战,不 断重拾景观设计学作为“生存的艺术”的本来面目,在解决中国问题的同时, 也为世界提供了新的经验。 2006年俞孔坚新出炉了当代景观设计学应定位为“生存的艺术”的观 点。面临着环境与生态和民族文化身份缺失两大危机,俞孔坚认为当代景 观设计学应承担两大重任:一是重建“桃花源”,一是重建“天地—人— 神”的和谐关系。
2016/9/20
人生历程
1963年出生于浙江金华白龙桥镇; 1987年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硕士学位,并留 校任教5年; 199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主攻 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 1995-1997年任职于美国SWA集团; 1998年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教授,博士生 导师; 2003-至今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教 授,博士生导师; 2010-至今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
2016/9/20
•
适当的、认真的、有选择的继承一些本是应该的,也 是必需的。否则,这些工艺技术失传了,这些文化命脉断 绝了,从此世界大同,那是很恐怖的后果。中国古典园林 和其他的传统艺术一样,都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形象标志, 我们的态度应该补偏救弊,而不是全盘否定。 • 我绝对地反对盲目的继承。一是因为古典园林的小间 空小尺度小比例已经准确无误地让人看到不适合新时代新 社会人的行为方式和审美选择。如果用尺度比例放大来适 应,那会非驴非马,糟塌传统文化的精华。二是因为古典 园林作为艺术,与其他姐妹艺术一样,如果不创新、不进 步、不变革,那将是死路一条,永远没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