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作业附答案解析(江苏专版)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四)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业手册 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4(江苏专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业手册 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4(江苏专版)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业手册(江苏专版)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四专题一)知识细梳理季氏将伐颛臾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是.社稷之臣也今义:判断动词古义:________________(2)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今义:认为古义:________________(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今义:国家和家庭古义:________________(4)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今义:有事情古义:________________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于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2)而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不患寡而.患不均(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2)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3)既来.之,则安.之( )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何以伐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求!无乃尔是过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1)这;(2)把……作为;(3)指诸侯的邦国和大夫的家庭封邑;(4)指用兵。

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江苏专用)讲义:第二章+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2+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江苏专用)讲义:第二章+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2+Word版含答案.doc

学案2 必修二——《阿房宫赋》《六国论》[学案目标] 1.系统归纳两篇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并“瞻前”而“顾后”,进一步完善知识网络。

2.背诵其中的主要段落,对关键句进行精准翻译。

3.把握重要的古今异义词——古今同形异义词。

1.解释下列多义词。

①患⎩⎪⎨⎪⎧诸侯之所大患.担心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厌恶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祸患②使⎩⎪⎨⎪⎧使.负栋之柱让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宜可使.出使③暴⎩⎪⎨⎪⎧暴.秦之欲无厌残暴暴.霜露冒着忠义暴.于朝廷显露④举⎩⎪⎨⎪⎧举.以予人拿函谷举.拔,攻占杀人如不能举.全、尽2.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决定)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座,所)B.⎩⎪⎨⎪⎧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第二次)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C.⎩⎪⎨⎪⎧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丧失,丢失)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D.⎩⎪⎨⎪⎧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底)六王毕.,四海一(结束)答案 B解析 再:两次。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①⎩⎪⎨⎪⎧暴秦之欲无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②⎩⎪⎨⎪⎧秦爱.纷奢向使三国各爱.其地③⎩⎪⎨⎪⎧始速.祸焉不速.之客④⎩⎪⎨⎪⎧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⑤⎩⎪⎨⎪⎧或.未易量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⑥⎩⎪⎨⎪⎧李牧连却.之却.匈奴七百余里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⑥D.③④⑤ 答案 C解析 ①均为满足;③均为邀请,前一个是形象的说法,招致;⑥均为使退却,打败;②喜欢/爱惜;④大概/危险;⑤或许/有的人。

4.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情况,并解释其义。

①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词用作动词,礼待 ②未云何龙.:名词用作动词,出现龙 ③义.不赂秦:名词用作动词,坚守正义 ④朝歌夜弦....: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夜里;歌、弦,名词用作动词,唱歌,弹琴 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 ⑥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形容词用作动词,坚持到底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盘盘焉.始速祸焉.B.⎩⎪⎨⎪⎧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其势弱于.秦齐人勿附于.秦D.⎩⎪⎨⎪⎧苟以.天下之大不赂者以.赂者丧答案 B解析 B 项均为表转折的连词。

苏教版高考文言文考试指导: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知识梳理+Word版含答案.doc

苏教版高考文言文考试指导: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知识梳理+Word版含答案.doc

一、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肇锡余以嘉名(同“赐”)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独五人之(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同“矣”,语气词,了)共其乏困(同“供”,供给)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可予不(同“否”)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召有司案图(同“按”)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设九宾于廷(同“傧”)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请奏盆秦王(同“缶”)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要项伯(同“邀”,邀请)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令将军与臣有郤(同“隙”,隔阂,嫌隙)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拔剑切而啗之(同“啖”,吃)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泾流之大(同“径”,直)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故择先王之成法(同“释”,舍弃,抛弃)尝一肉(同“脔”,切成块状的肉)雍水暴益(同“溢”,涨水)溺死者千有余人(同“又”)2、一词多义(例)使:使北营(出使)会使辙交驰(使者)奉使往来(出使的人,使者)竟使遇哨(假使)使来者读之(让)使臣奉璧(派)求人可使报秦者(出使)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使臣,使者)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让)间:得间奔真州(机会)出没于长淮间(之间)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度:予自度不得脱(估计)付之度外(考虑)当: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在……时候)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掌管,主持)然五人之当刑也(在……时候)盛: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兴旺、旺盛)呜呼,亦盛矣哉!(盛大隆重的事)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把东西放入器物中)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徒: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卒: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士兵)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死)买五人之豆而函之,卒与尸合(终于)五万兵难卒合(通“猝”)私: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自己)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偏向)项伯乃夜驰至沛公军,私见张良(私下、偷偷)下:虑壅蔽则虚心以纳下(臣下)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伐:斯亦伐根以求木茂(砍伐)十年春,齐师伐我(攻伐,讨伐)载:载舟覆舟(乘载,装载)载歌载舞(又)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君安与项伯有故(怎么)盖: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盖在殷忧(因为)拜:拜为上卿(授予官职)拜送书于庭(叩拜)见:徒见欺(被)于是王召见(接见)我见相如(看见,遇见)不见水端(看见)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计:计未定(计策)窃计欲亡走燕(打算)臣从其计(主意)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故: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如: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沛公起如厕(往,去)意: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杀人如不能举(尽)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若: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北海若)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闻:闻道百(听见)且夫吾尝闻(听见,听说)少仲尼之闻(见闻,学识)始: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始吾弗信(开始)法:凡先王之法(法律,法令)犹若不可法(效法,取法)时:有要于时也(当时)时不与法俱至(时代)幸:而君幸于赵王(宠幸)则幸得脱矣(侥幸)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不幸短命死矣(幸运)始皇帝幸梁山宫(特指皇帝到某处去)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负其强(倚仗)决负约不偿城(违背)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肉袒负荆(背负)引: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引车避匿(调转)秦军引而去(避开)引酒且饮(拿)所以:而法其所以为法(……的依据)此其所以败也(……的原因)以: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连词,表目的)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表凭借)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连词,表修饰)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用)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介词,因为)亦以明死生之大(连词,表目的)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斯亦伐根以求木茂(连词,相当于“而”,表转折)必竭诚以待下(连词,表修饰)纵情以傲物(连词,表并列)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连词,表承接)则思知足以自戒(连词,表目的,“用来”)则思三驱以为度(介词,把)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具告以事(介词,把)请以剑舞(介词,用)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凭)项王未有以应(连词,来)贵以近知远(介词,根据,按照)以益所见(连词,来)而:去今之墓而葬焉(连词,表承接)其疾病而死(连词,表修饰)死而湮没不足道者(连词,表承接)则噪而相逐(连词,表修饰)而仆之(连词,表承接)买五人之头而函之(连词,表承接)今急而求子(连词,表承接)夜縋而出(连词,表修饰)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功成而德衰(连词,表因果)择善而从之(连词,表承接)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目的)劳苦而功高如此(连词,表并列)项王按剑而跽(连词,表修饰)拔剑切而啗之(连词,表承接)焉:激于义而死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去今之墓而葬焉(代词,代五义士)吴之民方痛心焉(语气词,无实义)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词,表陈述)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之: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助词,的)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去,往)人皆得以隶使之(代词,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前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代词,指代石碑)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寡人之过也(的)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一个助词,的;后一个代词,指代秦君)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代这件事)将焉取之(代词,代土地)岂取之易(天下)择善而从之(它)代百司之职(的)思国之安(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董之以严刑(人民)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野语有之曰(代词,代后面所说的俗语)我之谓也(宾语提前的标志)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其:以旌其所为(代词,指代五义士,作定语成分)敛赀财以送其行(代词,代周顺昌)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词,代自己)发其志士之悲哉(代词,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指示代词,那)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代郑文公)君知其难也(代词,这)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指代晋国)失其所与(代词,指代自己)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且: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表递进,况且)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于:激于义而死焉(介词,表被动)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词,向)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词,在)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表被动)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介词,在)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贪于财货(对于)长于臣(比)得复见将军于此(在)为:以旌其所为(做)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作为)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是)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是)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替,给)无亏为之大道哉(作为)则思三驱以为度(作为)为天下笑(被)相如为上大夫(当,做)……为赵宦者令谬贤舍人(是)赵王窃闻秦王善为奏者(演奏)为一击(替,给)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立下)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成为)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结成)军中无以为乐(作为)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君为我呼入(替、给)为之奈何(对,对于)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末)因:不如因善遇之(趁机)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3、古今异义(例)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到;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党羽;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吴之民方痛心焉(古:痛于心,痛恨;今:极端伤心)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非同寻常;今:程度副词,十分,极)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头颅,借指性命;今: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别人的妻子)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使者,出使的人;今: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承天景命(古:大;今:景色)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古:虚;今:朝特定的方向或目标快速猛闯)简能而任之(古:选拔;今:用于形容词“结构简单”或动词“使繁变简”)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放纵情欲;今:尽情)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以之为;今:认为)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从这里到那里,指地点;今:表示时间,从前,过去)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盟约;今:限制)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古:离开;今: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不如因而厚遇之(古:趁此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于是相如前进缶(古:走上去奉献;今:向前行动或发展)位在廉颇之右(古:上;今:方位名词,与“左”相对)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扬言;今:表示政见的公告)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特殊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的连用;内亲外戚;今:……的原因;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成员)相如奉璧奏秦王(古:呈现,进献;今:演奏或取得成效)传以示美人左右(古:妃嫔;今:美貌女子)璧有瑕,请指示王(古:指出来给……看;今:上级给下级的指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古:尊重;今:严密、严厉、严格)故臣复取璧(古:再;今:往复,重复)拜为上卿(古:授予官职;今:指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窃计欲亡走燕(古:逃跑;今:行)王必无人(古:果真,如果;今:一定,必然)臣请完璧归赵(古:请你允许我……;今:请求你……)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指山东省)约为婚姻(古: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今: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不同一般的事;今:副词,很、非常)百川灌河(古:黄河;今:泛指河流)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古:到;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我国一部分海域)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古:脸向东;今:东边)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在这种情况下;脸;今:表示后一段紧接着前一段;面貌)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4、词类活用(例)予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按名分)诡踪迹(形容词作动词,诡秘,隐蔽)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在草丛里,在露天)道海安、如皋(名词作动词,取道)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词作动词,为……作序)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其疾病而死(名词作动词,患疾病)缇骑按剑而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名词作动词,抚慰)众不能堪,而仆之(动词使动用法,使……倒地)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不敢复有株治(动词作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百姓)则尽其天年(形容词作动词,享尽)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安能屈豪杰之流(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名词作动词,作记)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在函陵)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削弱)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亡)越国以鄙远(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阙秦以利晋(动词使动用法,使……损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益)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状语,在东方、在西方;名词使动用法,使……为边境)乐盘游(意动用法,以……为乐)宏兹九德(使动用法,使……光大)将有作(动词作名词,兴建,指兴建宫室一类事情)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使动用法,使神劳,使思苦)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名词作状语,向西)间至赵矣(名词作状语,从小路)卒廷见相如(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怒发上冲冠(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臣乃敢上璧(名词作动词,献上)舍相如广为传(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名词作动词,穿,怀里藏着)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名词作动词,发出苦笑声)赵王鼓瑟(名词作动词,弹)秦御史前书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左右欲刃相如(名词作动词,用刀杀)臣舍人相如止臣曰(使动用法,使……止,阻止)宁许以负秦曲(使动用法,使……承担)归璧于赵(使动用法,使……归)臣请完璧归赵(使动用法,使……完整)大王必欲急臣(使动用法,使……急,逼迫)秦王恐其破璧(使动用法,使……破)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使动用法,使……坚明,坚守,恪守)毕礼而归之(使动用法,使……完毕)且庸人尚羞之(意动用法,以……为羞)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道芷阳间行(名词作动词,取道)籍吏民(名词作动词,登记)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用眼示意)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善)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沛公今事有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豪毛不敢有所近(形容词作动词,接触,沾染)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使动用法,使……随从)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动词使动用法,使……纳入)拔剑撞而破之(动词使动用法,使……破)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时)顺流而东行(名词作状语,向东)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名词作状语,朝东,向东)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作名词,美景)众闻则非之(形容词作动词,指责、非难)上为政者得则罚之(名词作状语,在上)以亏人自利也(使动用法,使人亏)从而誉之(名词作动词,称赞)5、文言句式(例)1)判断句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是寡人之过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附答案解析(江苏专版)[实用类文本阅读]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附答案解析(江苏专版)[实用类文本阅读]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江苏专版)15课时作业(十五)[实用类文本阅读][时间:45分钟分值:5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8分)回望钱学森卞毓方一次,是在中科院一位朋友的办公室。

我去时,朋友在欣赏一卷《钱学森手稿》。

这一套手稿,分两卷,五百多页,是从钱学森早期的手稿遴选出来的。

笔者拿过来翻了翻,与其说是手稿,莫如说是艺术品。

无论中文、英文,大字、小字,计算、图表,都工工整整,一丝不苟,连一个小小的等号,也长短有度,中规中矩。

钱学森的手稿令我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进而想到他唯美的人格。

如是我闻:在美国期间,钱学森仅仅为了解决一道薄壳变形的难题,研究的手稿就积累了厚厚一大摞,在工作进展到五百多页时,他的自我感觉是,不满意!直到八百多页时,才长舒一口气。

他把手稿装进牛皮纸信封,在外面标明“最后定稿”,继而觉得不妥,又在旁边添上一句:“在科学上没有最后!”对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如下的几句老实话,“我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读书时算是好学生,但每次考试也就八十多分;我考取上海交大,并不是第一名,而是第三名;在美国的博士口试成绩也不是第一等,而是第二等”。

八十多分,第三名,第二等,这哪里像公众心中的天才学子!然而,事实就是事实,钱学森没有避讳,倒是轮到世人惊讶,因为他们已习惯了把大师的从前和卓越、优异画等号。

钱学森的天才是不容置疑的。

麻省理工的学子对他佩服不已。

有一回,钱学森正在黑板上解一道十分冗长的算式,有个学生问了另一个与此题无关、但也十分难的问题,钱学森起初不予理会,继续在黑板上写算式。

“光是能在脑中装进那么多东西,就已经够惊人了,”一位叫哈维格的学生回忆,“但是更令我们惊叹的是,他转过身来,把另一个复杂问题的答案同时也解答出来!他怎么能够一边在黑板上计算一个冗长的算式,而同时又解决另一个同样繁复的问题?真令我大惑不解!”天才绝对出自勤奋。

钱学森的一位校友回忆:“一个假日的一大早,我在学校赶功课,以为整栋楼里只有我一个人,所以把留声机开得特别响。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1(江苏专)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1(江苏专)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业手册(江苏专版)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一)知识细梳理劝学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虽有.槁暴(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君子生.非异也(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今义:阴间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躁也..者,用心寄托今义:把抽象的思想情感等放在具体的人身上或事物上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心今义:指读书用功或对某事物肯动脑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先达德隆望.尊( )七月既.望( )(2)假善假.于物也( )乃悟前狼假.寐( )汉人未可假.大兵权(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强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附答案解析(江苏专版)[文言文阅读三]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附答案解析(江苏专版)[文言文阅读三]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江苏专版)9C课时作业(九)C[文言文阅读三][时间:45分钟分值:5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9分)王华,字子陵,琅琊临沂人。

祖荟,会稽内史。

父,廞①,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长史。

晋隆安初,王恭起兵讨王国宝,时廞丁母忧在家,恭檄令起兵,廞即聚众应之。

国宝既死,恭檄廞罢兵。

廞起兵之际,多所诛戮,至是不复得已,因举兵以讨恭为名。

恭遣刘牢之击廞,廞败走,不知所在。

华时年十三,在军中,与廞相失,时牢之搜检觅华甚急,王昙永使华提衣幞随后,津逻咸疑焉。

华行迟,永呵骂云:“奴子怠懈,行不及我!”以杖棰华数十,众乃不疑,由此得免。

遇赦还吴。

少有志行,以父存亡不测,布衣蔬食不交游,如此十余年,为时人所称美。

高祖欲收其才用,乃发廞丧问,使华制服。

服阕,高祖北伐长安,辟华为州主簿。

太祖镇江陵,以为西中郎主簿,迁咨议参军,领录事。

太祖未亲政,政事悉委.司马张邵。

邵性豪,每行来常引夹毂,华出入乘牵车②,从者不过二三以矫之。

尝于城内相逢,华阳不知是邵,谓左右:“此卤簿③甚盛,必是殿下出行。

”乃下牵车,立于道侧;及邵至,乃惊。

邵白服登城,为华所纠,坐被征;华代为司马、南郡太守,行府州事。

上即位,以华为侍中,领.骁骑将军,未拜,转右卫将军。

自徐羡之等秉.权,日夜构.之于太祖。

华每闲居讽咏,常诵王粲《登楼赋》曰:“冀王道之一平,假高衢而骋力。

”出入逢羡之等,每切齿愤咤,叹曰:“当见太平时不?”元嘉三年,诛羡之等,华迁护军,侍中如故。

华以情事异人。

未尝预宴集,终身不饮酒,有燕不之诣;若宜有论事者,乘车造门,主人出车就之。

及王弘辅政,而弟昙首为太祖所任,与华相埒④,华尝谓己力用不尽,每叹息曰:“宰相顿有数人,天下何由得治!”四年,卒,时年四十三。

九年,上思诛羡之之功,追封新建县侯,食邑千户,谥曰宣侯。

世祖即位,配飨太祖庙庭。

(选自沈约《宋书》,有删改)【注】①廞:xīn。

②牵车:古代的一种以羊驾驭的车。

【导与练】2015届高三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检测卷十一 Word版含解析]

【导与练】2015届高三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检测卷十一 Word版含解析]

说明: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朱常洵传福恭王常洵,神宗第三子。

初,王皇后无子,王妃生长子,是为光宗。

常洵次之,母郑贵妃最幸。

帝久不立太子,中外疑贵妃谋立己子,交章言其事,窜谪相踵,而言者不止。

帝深厌苦之。

二十九年始立光宗为太子,而封常洵福王,婚费至三十万,营洛阳邸第至二十八万,十倍常制。

廷臣请王之籓者数十百奏。

不报。

至四十二年,始令就籓。

先是,海内全盛,帝所遣税使、矿使遍天下,月有进奉,明珠异宝文毳锦绮山积,他搜括赢羡亿万计。

至是多以资常洵。

临行出宫门,召还数四,期以三岁一入朝。

下诏赐庄田四万顷。

所司力争,常洵亦奏辞,得减半。

中州腴土不足,取山东、湖广田益之。

又奏乞故大学士张居正所没产,及江都至太平沿江荻洲杂税,并四川盐井榷茶银以自益。

伴读、承奉诸官,假履亩为名,乘传出入河南北、齐、楚间,所至骚动。

又请淮盐千三百引,设店洛阳与民市。

中使至淮、扬支盐,乾没要求輙数倍。

而中州旧食河东盐,以改食淮盐故,禁非王肆所出不得鬻,河东引遏不行,边饷由此绌。

廷臣请改给王盐于河东,且无与民市。

弗听。

帝深居久,群臣章奏率不省。

独福籓使通籍中左门,一日数请,朝上夕报可。

四方奸人亡命,探风旨,走利如鹜。

如是者终万历之世。

及崇祯时,常洵地近属尊,朝廷尊礼之。

常洵日闭阁饮醇酒,所好惟妇女倡乐。

秦中流贼起,河南大旱蝗,人相食,民间藉藉,谓先帝耗天下以肥王,洛阳富于大内。

援兵过洛者,喧言:“王府金钱百万,而令吾辈枵腹死贼手。

”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方家居,闻之惧,以利害告常洵,不为意。

十三年冬,李自成连陷永宁、宜阳。

明年正月,参政王胤昌帅众警备,总兵官王绍禹,副将刘见义、罗泰各引兵至。

常洵召三将入,赐宴加礼。

越数日,贼大至,攻城。

常洵出千金募勇士,缒而出,用矛入贼营,贼稍却。

夜半,绍禹亲军从城上呼贼相笑语,挥刀杀守堞者,烧城楼,开北门纳贼。

常洵缒城出,匿迎恩寺。

翌日,贼迹而执之,遂遇害。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业手册 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3(江苏专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业手册 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3(江苏专版)

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三专题二)知识细梳理指南录后序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2)层见.错出( )(3)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4)主辱,臣死有余僇.(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今义:医生古义:________________(2)抗辞慷慨..今义:不吝惜古义:________________(3)不复顾利害..今义:利益和损害古义:________________(4)穷饿无聊..,追购又急今义:因清闲而烦闷;言行没有意义而使人讨厌古义:________________(5)以至于..永嘉今义:①连接词或词组,表示在时间、数量、范围、程度等方面的延伸,有“直到”“直至”的意思。

②连接分句,用在后一个分句的开头,表示上述情况所产生的结果。

古义:________________(6)为巡船所物色..今义: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古义:________________(7)几彷徨..死今义: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去好古义:________________(8)以父母之遗体..行殆今义:死者的尸体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间得间.奔真州(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扁鹊立有间.( )出没于长淮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安得广夏千万间.(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如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固不如.也( )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 )其如.土石何( )如泣如.诉( )(3)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徒靡.弹药,无益吾事(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 )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4)殆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思而不学则殆.( )(5)质质.明,避哨竹林中( )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非天质.之卑( )援疑质.理(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点整理(高考复习指导)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点整理(高考复习指导)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点整理(高考复习指导)必修一《劝学》一、实词学不可以已輮以为轮,其曲中规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二、虚词吾尝终日而思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用心一也三、句子翻译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师说》一、实词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作《师说》以贻之二、虚词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其皆出于此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三、句子翻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拘于时,学于余。

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赤壁赋》一、实词七月既望举酒属客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击空明兮溯流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杯盘狼籍不知东方之既白二、虚词侣鱼虾而友麋鹿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相与枕藉乎舟中三、句子翻译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渺渺兮予怀《始得西山宴游记》一、实词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醉则更相枕以卧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望西山,始指异之。

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箕踞而邀虚词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到则披草而坐句式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高考语文(苏教版)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精练附解析 滕王阁序并诗

高考语文(苏教版)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精练附解析  滕王阁序并诗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滕王阁序并诗一、通假字青雀黄龙之轴(“”同“”, )二、古今异义1.千里逢迎..,高朋满座古义: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2.俨骖于上路..古义:今义:指走上路程;动身3.所赖君子见机..古义:今义:看机会;看形势4.阮籍猖狂..古义:今义:狂妄而放肆,含贬义三、一词多义1.交⎧⎪⎪⎨⎪⎪⎩台隍枕夷夏之交()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指南录后序》)()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魏公子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2.何⎧⎪⎪⎨⎪⎪⎩童子何知,躬逢盛饯()阁中帝子今何在()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3.相⎧⎪⎪⎪⎨⎪⎪⎪⎩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无如季相(《高祖本纪》())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鸿门宴》)()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吕公者,好相人(《高祖本纪》)()4.已⎧⎪⎪⎪⎪⎨⎪⎪⎪⎪⎩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劝学》)()庭中始为篱,已为墙(《项脊轩志》)()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刻舟求剑》)()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捕蛇者说》)()5.言⎧⎪⎪⎨⎪⎪⎩一言均赋,四韵俱成()遂去,不复与言(《渔父》)()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目.吴会于云间( )2.名词作状语(1)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2)萍水..相逢( )(3)飞阁翔丹,下.临无地( )3.名词的使动用法徐孺下.陈蕃之榻( )4.名词的意动用法襟.三江而带.五湖( )(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1)台隍枕夷夏之交.( )(2)山原旷其盈视.( )2.动词的使动用法(1)腾.蛟起.凤( )(2)川泽纡其骇.瞩( )(3)屈.贾谊于长沙( )(4)窜.梁鸿于海曲( )(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1)四美.具,二难.并( )(2)宾主尽东南之美.( )2.形容词作动词(1)烟光凝而暮山紫.( )(2)穷.岛屿之萦回( )(3)响穷.彭蠡之滨( )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宾主尽东南之美。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业手册 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2(江苏专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业手册 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2(江苏专版)

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二专题三)知识细梳理六国论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暴秦之欲无厌.(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转折)古义:________________(2)思厥先祖父..今义:父亲的父亲古义:________________(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另提一事古义:________________(4)后秦击赵者再.今义:表示又一次古义:________________(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今义:智慧古义:________________(6)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续性,能吸引力,能感染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亡诸侯之所亡.( )燕虽小国而后亡.( )(2)惜子孙视之不甚惜.(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3)犹犹.抱薪救火( )良将犹.在( )(4)终终.继五国迁灭(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5)始始.有远略( )始.速祸焉( )(6)为以荆卿为.计( )邯郸为.郡(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为.国者无使为( )(7)灭六国破灭.( )薪不尽,火不灭.( )(8)向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并力西向.( )(9)兵而秦兵.又至矣( )斯用兵.之效也(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日.削月.割( )(2)以地事.秦( )(3)义.不赂秦( )(4)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5)不能独完.( )(6)李牧连却.之(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举以予人。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赵尝五战于秦。

江苏省2015年高考语文详解

江苏省2015年高考语文详解

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________;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_______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需要____________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答案】B【解析】徘徊: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豫不决;③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积聚:积累。

积淀:积累沉淀;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

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如何,显然不是心里迟疑,也不是犹豫不决,它与“心理”没有什么关系,而是在“混沌未开的蒙昧”这个“范围”中浮动、起伏,所以第一空缺处填“徘徊”;“积聚”只是一个动作,具有即时性,而“积淀”具有历史性,正好与“几千年”相应,所以第二空缺处填“积淀”;读书不是“政务”,所以第三空缺处填“废寝忘食”。

【评价】此题是沿袭2014年高考词语选填形式,保持了试题的相当稳定,这对备考学生来说是件幸福事,做有目的之事,循有方向之路,保持心中的定力,少走一些弯路甚至避免迷路,无疑是件好事;对教师而言,有的放矢,提高备考的效率,也不无好处。

【备考启示】运用好词语,功夫还是应该花在认真积累上,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善于联系比较,巧妙识记。

词语运用是语言运用的重要内容,是语文能力必检题型,不管采用什么形式考查,都是一种必须,如果取消这类题型,语文试卷质量便打了折扣。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项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最全版-附答案(1)解析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最全版-附答案(1)解析

2015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最全版附答案)(2015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共18分)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

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

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钜子腹䵍,居秦。

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

”不许惠王,而遂杀之。

子,人之所私也。

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注释:【1tun),均为人名。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至公也A.到达 B.极、最 C.至于 D.导致②忍所私以行大义A.忍耐 B.容忍 C.对•••狠心 D.抑制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2分)A 其谁可而为之 B. 午非子之子邪君知其难也今者有小人之言C. 而遂杀之D. 伤人者刑后遂无问津者同予者何人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不与其子而授舜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了舜B.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您的发问是恰当的,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C. 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在这件事上先生还是听我的吧D.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这是用来禁止杀伤人的法令12.请把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2015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

自鲁同“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

(江苏卷)2015高考语文一轮讲义 第10单元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江苏卷)2015高考语文一轮讲义 第10单元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word第10单元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题:(2011·某某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陈公弼传苏轼公讳希亮,字公弼。

天圣八年进士第。

始为某某县。

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

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

去为雩都。

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

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愿自新。

公戒而舍之。

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那么有火灾。

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

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盗起,知房州。

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

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

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

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戢.士,所至为暴。

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

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士皆植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

〞吏士请斩甲以徇。

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某某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

诏公乘传往代之。

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

米翔贵,民益饥。

公至那么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

诏复以正民为某某。

徙知庐州。

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

士方自疑不安。

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

公笑曰:“此必醉耳。

〞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

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

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

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致仕卒,享年六十四。

为人仁恕,故严而不残。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节)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2)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3)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试题解读〗此题重点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翻译时应注意联系前后文句,抓住每句话的得分点,这些得分点一是关键的实词、虚词,一是特殊句式。

2015年江苏高考文言文《欧阳伯和墓志铭》注释答案解析译文

2015年江苏高考文言文《欧阳伯和墓志铭》注释答案解析译文

2015年江苏高考文言文《欧阳伯和墓志铭》注释答案解析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欧阳伯和墓志铭张耒君(对对方的尊称,用于男性)欧阳氏(氏本是古代姓的分支,在母系社会,子女随母姓,随时间发展到父系社会后,姓则随父亲。

随着同一祖先的子孙繁衍增多,这个家族往往会分成若干支而散居各处。

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保留姓以外,另外为自己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

也就是说,姓是一个家族的所有后代的共同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衍生出来的分支),讳(即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

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

避讳的对象有四类:一是帝王——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属于当时的“国讳”或“公讳”;二是讳长官——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三是避圣贤——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有的朝代也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之名,有的还避周公之名,甚至有避老子之名的;四是避长辈,即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是全家的“家讳”或“私讳”。

与别人交往时应避对方的长辈之讳,否则极为失礼)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简称“三师”、“三少”,原是天子或太子左右最亲近的人。

“师”是传授其知识的,“傅”是监督其行动的,“保”是照管其身体的,即分别是负责君主智育、德育、体育的人。

“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

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

为人纯实(纯朴诚实)不欺,内外(指对内对外)如一,淡薄无嗜好(shìhào,特别爱好),而笃志(志向坚定。

笃:dǔ,专一)好礼,刻苦于学。

胡瑗掌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

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庠。

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号(号称)大儒,以法度检束(检点约束)士,其徒(弟子)少能从之。

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文言复习 含解析

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文言复习 含解析

高考文言文复习课题●教学目标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5.辨析文句意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难点重点:1.识记运用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2.翻译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难点:1.在语境中对相关实词迁移运用的能力2.整体把握语段,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堂反馈● 一、请解释下列句中的划横线的字: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1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2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3 4、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5、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日喻》)6、生而眇者不识日 二、请解释下列句中的划横线的字: 则思慎始而敬终、忧懈怠,1 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3、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4、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请解释下列句中的划横线的字三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1 2、至丹以荆卿为计,如速祸焉 、势拔五岳掩赤城3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5、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6 7、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课后测评●薛潭学讴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翻译划线的句子● PPT (见附件)第二课时●课堂反馈解释下文中加点的词语。

邻之人有鸡夜鸣,恶其不祥,烹之。

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

已而谓予曰:“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曰:“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曰:“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作业(江苏专版)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四专题一)知识细梳理季氏将伐颛臾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是.社稷之臣也今义:判断动词古义:________________(2)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今义:认为古义:________________(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今义:国家和家庭古义:________________(4)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今义:有事情古义:________________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于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2)而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危而不持,颠而.不扶()不患寡而.患不均()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2)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3)既来.之,则安.之()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何以伐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求!无乃尔是过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1)这;(2)把……作为;(3)指诸侯的邦国和大夫的家庭封邑;(4)指用兵。

二、(1)引出动作的对象/对/从,在;(2)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

三、(1)形容词作动词,靠近;(2)使动用法,使……来;(3)使动用法,使……来,使……安定四、(1)以何伐为,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何”与句末语气词“为”,表反问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2)“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冉求!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3)于颛臾有事,介词宾语后置季氏将对颛臾用兵。

(4)于柙出,介词宾语后置;于椟中毁,介词宾语后置老虎、犀牛从木笼子里逃了出来,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毁坏了。

寡人之于国也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寡人..之于国也今义:指形影孤单的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今义:泛指河流古义:________________(3)弃甲曳兵而走.今义:指一般的行走古义:________________(4)请.以战喻今义:常用于对方古义:________________(5)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今义:经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古义:________________(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今义:保养身体。

古义:________________(7)王无罪..岁今义:没有犯罪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或或.百步而后止()天之行,或.日或.雨()莫之或.止()云霞明灭或.可睹()(2)直直.不百步耳()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理直.气壮()系向牛头充炭直.()直.上载公子上座()(3)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百发.百中()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4)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数.罟不入洿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5)以申之以.孝悌之义()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斧斤以.时入山林()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6)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而耻学于.师()不拘于.时()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填然鼓.之()(2)树.之以桑()(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4)谨.庠序之教()(5)王无罪.岁()(6)然而不王.者()(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申之以孝悌之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非我也,岁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1)“无”同“勿”;(2)“颁”同“斑”;(3)“涂”同“途”;(4)“检”同“敛”。

二、(1)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2)专指黄河;(3)逃跑;(4)有“请允许我”的意思;(5)“可”是“可以”,“以”是“凭借”;(6)供养活着的人;(7)不要归咎。

三、(1)有的人/有时/表示不定,没有谁/或许;(2)只是,不过/与“曲”相对/正确/同“值”,价值、价钱/径直;(3)打开/发射/派遣/花开;(4)几/细密/数目/屡次;(5)介词,把/介词,凭/介词,按/认为;(6)比/对/在/向/被。

四、(1)名词作动词,击鼓;(2)名词作动词,种植;(3)名词作动词,穿;(4)形容词作动词,指认真从事;(5)名词作动词,归咎、归罪;(6)名词作动词,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7)生、死,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五、(1)状语后置句如果大王您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希望你的民众比邻国多了。

(2)状语后置句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3)宾语前置句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情。

(4)判断句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成不好。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满清末造.今义:制造,创造古义:________________(2)视清季.有加今义:季节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倍尤倍.重于三十年前()每逢佳节倍.思亲()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2)顾顾.自民国肇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大行不顾.细谨()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3)之吾党菁华,付之.一炬()草木为之.含悲()始有墓碣之.建修()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4)以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直可惊.天地、泣.鬼神()(2)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3)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尤倍重于三十年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唱”同“倡”。

二、(1)时代;(2)末年。

三、(1)加倍/更加/同“背”,忘记,辜负;(2)但是/拜访/顾及/难道;(3)音节助词,不译/代词,代指烈士壮烈牺牲/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结构助词,的;(4)介词,凭借/介词,拿/介词,因为/介词,用/介词,把。

四、(1)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使……泣;(2)名词作动词,为……作传;(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发扬光大。

五、(1)定语后置又(希望)用(它来)作为对凡是能够阅读这部书的国民们的(一种)勉励。

(2)定语后置可是我(在)三十年前所主张、倡导的被诸位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去争取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3)介宾短语后置更比三十年前加倍重大了。

(4)介宾短语后置邹海滨把他所编辑的《黄花岗烈士事略》(拿来)向我请求作序。

(5)介宾短语后置还(一直)埋没在迷乱的烟雾和杂乱的草丛之中。

素材巧链接链接篇目:《季氏将伐颛臾》【素材点金】自我约束。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自己立场不稳,就会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坏人拖下水。

当年孔子不是告诫过,季氏之忧,在萧墙之内吗?链接篇目:《寡人之于国也》【素材点金】环境与生存。

保护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

两千年前,山林湖泊该是很多吧,孟子则已提出:“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他已经意识到滥捕滥伐的危害,告诫人们要注意生态平衡。

【素材运用】示例1:我一直轻视于西方人的浅薄、西方人生活的粗糙和太过鲜明的功利意识,可事实证明浅薄的是我和我周围的许许多多人,真是让人有些自惭形秽。

事实不必太多地罗列,只这个钓鱼的事例,足矣!如丹麦这位先生的钓鱼法,中国古代是不乏其人的,如生活在两千年前的孟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