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教学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摘要】根据《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把语文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普遍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向学生传授有限的语文知识,而应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将能力培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素质,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能力培养文学审美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写作能力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和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学科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专业,如果远离社会,远离实践,语文教学就失去了生命力。传统语文教学中,知识的讲解传授是语文教学和考试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的现象较为普遍,基至学生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语文语法知识的死记硬背上,而很少主动在写作、交流等语文实践中加以运用。如今,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社会发展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过去死记硬背、死学知识的人才在社会或职场中很难生存,相反,具有良好的语文功底,善于表达、善于倾听、善于阅读、善于写作的人才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不再只是语文工具性这一特点的基本要求,

而是语文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不仅是语文学科自身的基本特点,而且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之一。那么,语文教学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哪几方面能力?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呢?

一、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打好语文学习能力基本功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应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基本能力。所谓视听能力,概括地讲,就是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辨别语音,理解语意,品析话语,辨别世界的能力。根据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视听能力至少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会学生善于倾听,在课堂上能够听课文朗诵磁带,听同学的朗读,听教师的讲解,只有听得认真,听得仔细,学生语言文字接受能力才会得到直接提升;二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认真听课,专心听同学发言。特别是新课程理念的语文课堂,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注重课堂生成,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善于倾听,善于快速抓住别人讲话中的关键点,及时融入个人的理解和思考,做出反馈性认识。作为语文教师,就要有意识地教会学生如何倾听,让学生快速将所听到内容的基本信息概括出来。

二、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现行语文教材都在每个单元之后安排了口语交际训练,然而在

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忽略这一章节,直接讲解下一单元的课文。殊不知,说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说,就是要求学生学会组织语言,恰当地表情达意,同时能运用姿势、表情、手势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单纯是为了记在脑子里,写在试卷上,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能说会道。例如在教学“介绍我自己”口语交际训练,教师不仅要示范性地介绍自己,而且要积极创设应聘、陌生人相见、朋友相见等各种不同的情境,让学生灵活地介绍自己,不仅要让优生参与,而且要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尽可能空出时间让学生多说,使学生说话由不太完整到完整,由不够流畅到滔滔不绝,最终达到学生说的能力实现质的提高。

三、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读的能力,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

一位资深的语文教育专家曾说过这样的话,学生的语文素养怎么样,只要听一听学生朗读的怎么样,便可知晓一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注重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感知中初步朗读,在理解中感性朗读,在情感中深情朗读。学生对文本理解的越深入,朗读的效果就会越明显。对于读,有两个层次的理解:一是课内引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读出好词好句,读出作者的情感。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读出对春天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这样教学的能力目标才能实现。二是课外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自主涉猎各种健康书籍中的营养。特别是语文课本规定的篇目,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整本阅读,反复阅读,通过开

阔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读书的语感能力。

四、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写的能力,以此诱发学生的创作能力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应落实在“文”这个字上,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学生表达自我思想的重要载体。传统语文教学中过分地抬高了写作的独创性,忽略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自我体验,教师大多给学生设置一个圈子,想方设法让学生钻进自己预设的圈套里,这样恰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只会让学生产生无话可写,甚至怕写作文的现象。因此,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作文,应该注重学生个性与独特体验,应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能够自由想象,自由写作,达到有话可写、有话非要写、有情感需要借助文字来表达的目的。重点要把握三点:一是教师教学教材课文或课外文章,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去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与语言精妙之处,让学生有写作的冲动,能够仿写或生成新的立意与思考;二是要降低作文的标准,强调学生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杜绝“为赋新词强说愁”现象;三是多写话题作文,而且注重虚拟情境的设定,使学生在感情的感染与触动中,自然而然地写出好作文。

总之,语文教学的过程,不是知识传授知识的量变过程,而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质变过程。作为教师,当然不能偏颇地忽略背诵、朗读、记忆等语文基本技能,而且要通过理解文本、学习知识,达到理解、感悟、渗透、提高的目的。而这一切,反映在学生身上,

就应该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实现能力的提升。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是有效的,才不会脱离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