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袋麦子公开课教案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三袋麦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表演,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表演,通过表 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表演展示
每组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观看并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 励。
归纳小结:总结全文,提炼中心思想
总结全文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提炼中心思想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所传达的中心思想,如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等,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品质。
04
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总结
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内容丰富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清晰,注重培养学生的阅 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符 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通过讲解课文背景、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主 题思想等多个方面,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 了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多样
课堂氛围活跃
运用了讲解、讨论、示范、练习等多种教学 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 参与度。
加强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合作,提高课堂参 与度。
提供更多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拓展材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 好奇心。同时,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不断完善和调整教学策略,以 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06
教师自我成长与提升
本次公开课收获与感悟
深入理解了《三袋麦子》的文本内涵和教学目标,对小学语文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 识。
02
故事通过三个小动物的不同行为, 传达了勤俭节约、聪明智慧等优秀 品质,同时也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 合理规划和利用资源。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准确朗读课文, 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基本 的阅读技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 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 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精选4篇)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精选4篇)《三袋麦子》教学设计(精选4篇)导语:一份好的教学设计让你得课程有条不紊,同时也会让你得课程效率提高。
接下来我为你们带来《三袋麦子》教学设计,希望你们宠爱!《三袋麦子》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奇妙品质。
3、能培育同学的创新精神,自己编小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奇妙品质。
教具:挂图一份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上一节课,我们听了童话故事《三袋麦子》,大家还记得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过年了,()送给()、()和()一份节日礼物()。
一年以后,消逝了三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二、提出疑问,导入新课消逝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呢?今日我们连续欣赏这个故事。
三、精讲课文(1——4)自然段1、请小伴侣把书打开,齐声朗读1——4自然段。
(1)土地爷爷送的三袋麦子是一模一样的吗?可小动物们看到的不一样呀?(2)什么样的麦子是上等的麦种?(书:黄灿灿饱满上等的麦种)(3)看来,土地爷爷送的三袋麦子完全是一模一样的,可是为什么只有小猴能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看得仔细,全面,有丰富的劳动阅历。
)2、(1)小猴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他会怎么做呢?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方法?(2)你从小猴身上发觉了什么优点?(看来小猴不仅聪慧,还很有远见。
)[体现小猴看问题全面,有丰富的劳动阅历,做事有远见的优点而打下基础。
]3、(1)小猪收到礼物时,心情怎样?请你用欢乐的语气朗读小猪的话。
(2)小猪是这样说的,他又是怎样做呢?(书:吃)(3)故事中用了两个成语分别来描写小猪吃的心情和方式,你能找出来吗?(迫不及待、各种各样)(板书:迫不及待)(4)你能找一个词语来替换“迫不及待”吗?(5)请你用“迫不及待”说一句话。
(6)揭示小猪的特点。
《三袋麦子》教案

《三袋麦子》教案【必备】《三袋麦子》教案四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袋麦子》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三袋麦子》教案篇1教学内容三袋麦子共几课时3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读课文,初步掌握课文的脉络,了解三个动物的不同做法。
4. 继续培养边读边想、咀嚼品味、圈画批注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通过朗读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读好课文。
难点:理清课文脉络,了解动物们的不同做法,并读出相应的语气。
教学资源1.习字册、小黑板。
2.童话故事是孩子们十分喜欢读的一种体裁。
课文涉及的憨厚的小猪、节俭的小牛和聪明能干的小猴是孩子们所熟悉的动物形象。
预习设计1. 自主练习朗读课文,读准文中生字和词语,通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部分词语地意思。
(烙饼发霉麦囤)2.找出小猪、小牛、小猴不同做法的句段画下来,练习感情朗读。
3.思考:假如你也得到一袋麦子,你会怎样做?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走近课文(4分钟)读课题(“子”字读轻声)学生针对课题自由发表自己的疑惑。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20分钟)● 预习作业11.展示——去拼音读生字。
2.全班站起来两两过关,过关完毕坐下。
● 预习作业21.展示书本上的描红。
2.点评、总结记住字形、生字写美观的方法。
3.在《习字册》上练写。
4.同桌互评。
5.展示自己最得意的记字方法。
6.闭眼书空,出差错的字等书空完毕迅速看书巩固。
● 预习作业31.组号为“2”的学生说词意。
● 预习作业41.朗读展示。
2.小组内过关读。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6分钟)1.在预习的基础上听老师指点再次归纳。
铭记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全班交流。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三个小动物都意外的得到了一袋小麦,他们各自作了处理。
三袋麦子教案范文

三袋麦子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故事了解麦子的种植、收获和加工过程。
2. 培养学生珍惜粮食、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3.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关爱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麦子的种植过程:播种、发芽、生长、成熟。
2. 麦子的收获过程:收割、晾晒、脱粒。
3. 麦子的加工过程:磨面粉、制作食物。
4. 故事《三袋麦子》的讲述与讨论。
三、教学重点:1. 麦子的种植、收获和加工过程。
2. 故事《三袋麦子》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难点:1. 麦子加工过程中各环节的操作方法。
2.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主题思想,并联系实际生活。
五、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麦子种植、收获、加工的图片。
2. 故事视频:《三袋麦子》。
3. 讨论卡片:关于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
4. 学生分组:每组代表一个环节,进行角色扮演。
教案范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麦子种植、收获、加工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环节的名称。
2. 学生分享对麦子的认识,教师总结并导入故事《三袋麦子》。
二、故事讲解与讨论(15分钟)1. 播放故事视频《三袋麦子》,学生跟随故事情节,了解麦子的种植、收获和加工过程。
2.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强调珍惜粮食、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三、角色扮演(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代表一个环节(种植、收获、加工),进行角色扮演。
2. 教师点评各组表现,引导学生了解各环节的操作方法。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三袋麦子》,总结主题思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提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实践珍惜粮食、节约资源的做法。
3.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布置作业:绘制麦子种植、收获、加工的流程图。
六、教学活动:探索麦子的生命力1. 准备活动:教师准备一些麦种,让学生观察麦子的外观特征。
2. 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些麦种,观察麦子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湿度、温度)的生长情况。
《三袋麦子》教案八篇

《三袋麦子》教案八篇《三袋麦子》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馒饼等10个生字。
2知道对事情不同的做法会有不同的结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不同的做法会有不同的结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一、引入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袋麦子。
得到了礼物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二、初读课文自由读文,把生字用横线标出来,多读几遍。
三、学习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读准下面的生词:馒头烙饼迫不及待饱满保存麦囤粮食防止舔嘴唇自豪收获四、学习课文1出示自学提纲:默读课文,想一想:得到土地爷爷的礼物,小猪、小牛和小猴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2反馈。
(1)得到土地爷爷的礼物,小猪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从迫不及待各种各样中,你感受到什么?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2、6段。
(2)同样的方法交流:得到土地爷爷的礼物,小牛和小猴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3、4、7、8、9段。
3小猪、小牛和小猴中你更喜欢谁,为什么?4要是你收到这份礼物,你会怎么做?附:板书设计三袋麦子小猪吃光了小牛剩一半有备无患小猴堆满囤有远见《三袋麦子》教案篇2一、复习上一次我们听了童话故事《三袋麦子》,大家还记得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过年了,(谁)送给(谁)(什么)作为节日礼物。
一年以后,出现了三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二、设疑导入新课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呢?今天我们继续欣赏这个故事。
三、精讲课文(14)自然段1、请小朋友把书打开,齐声朗读14自然段。
(1)土地爷爷送的三袋麦子是一模一样的吗?A一样。
可小动物们看到的不一样呀?B不一样。
(2)有什么不同?(书:黄灿灿饱满上等的麦种)(3)什么样的麦子是上等的麦种?(4)看来,土地爷爷送的三袋麦子完全是一模一样的,可是为什么只有小猴能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看得仔细,全面,有丰富的劳动经验。
)2、(1)小猴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他会怎么做呢?(种)为什么要种?(书:吃不完)(2)你从小候身上发现了什么优点?(看来小猴不仅聪明,还很有远见。
《三袋麦子》教案范文(精选5篇)

《三袋麦子》教案范文(精选5篇)《三袋麦子》教案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袋麦子》教案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袋麦子》教案1 设计理念: 1、尊重中年级阅读教学规律,加强朗读指导,注重默读培养,以读代讲,以说促学,让位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演,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 2、“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参与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读出真情,读出滋味,读出个性。
同时,在充分尊重学生多元感悟的前提下,发挥教师的引领点拨作用,提升学生感悟内涵。
3、以词串教学为突破点,既能抓住课文内容的线索,又巧妙的融进语言训练和语言运用,让课堂富有浓浓的语文味。
教材说明:《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他们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他们三个并做出了不一样的评价。
课文的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人物个性鲜明,很适合儿童分角色朗读,创造性表演。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内容。
4.在阅读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已见,让学生懂得只有播种才有收获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品析重点词句,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指导书写生字“麦”:mài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生字、词语,辨析形近字“捧”和“棒”,读准多音字“兴”“干”“磨”在本课的读音。
3.同桌互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教案5篇

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教案5篇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教案5篇《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他们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他们三个并做出了不一样的评价。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教案精选篇1一、复习1、听写词语,听写后出示课件(礼物保存防止粮食神秘收获拜访迫不及待)学生自我订正。
2、指名说说课文第一部分主要内容二、学习第二部分1、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小猪、小牛、小猴。
他先到小猪家,出示课件(土地爷爷拜访小猪图),他们见面是一副怎样的情景,谁来说说。
2、指名说说图意3、课文是怎么写的呢?同学们自由轻声读第六自然段,看看有没有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号。
4、学生说说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讨论、教师板书理解疑难点(板书:憨厚可爱)抓住小猪的言行来体会憨厚可爱,指导读好小猪的“言”与“行”。
5、有感情齐读第六自然段6、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学习第六自然段的?出示课件(学习方法:⑴观察图画,说说图意;⑵读读课文,找找难点;⑶读读议议,体会品质;⑷感情朗读,加强体会。
)7、下面我们就按照这种学习方法学习第七自然段(1)出示课件(土地爷爷拜访小牛图),指名说说图意。
(2)读读第七自然段找找疑难点(4)读读议议,体会小牛“节俭”的品质(板书:节俭)(5)有感情朗读第七自然段8、现在,我们自己按照学习方法学习第八、九自然段,出示课件(土地爷爷拜访小猴图)9、大家看,老师这儿板书应该写什么?(板书:聪明能干)谁能当好土地爷爷来夸夸小猴?指导读好土地爷爷的话。
分角色朗读第八、九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1、小猪、小牛、小猴在处理麦子上,谁的做法呢?为什么?2、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总结:从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憨厚,什么是节俭,什么是聪明能干,尤其是小猴富有创造性的做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对我们的启发也很在,今后我们要向小猴学习。
语文教案:三袋麦子5篇

语文教案:三袋麦子语文教案:三袋麦子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三袋麦子,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三袋麦子1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一些重点词的意思。
4、在阅读教学中着尊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已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三个小动物的美好品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设计理念: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
注重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在节日里你们最希望得到谁的什么礼物?西方人过圣诞节的时候,是圣诞老人给大家送礼物,而在我们中国是土地爷爷给大家派送礼物。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童话故事《三袋麦子》,大家还记得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过年了,土地爷爷送给(谁)送(什么)节日礼物。
一年以后,出现了三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2、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呢?今天我们继续来欣赏这个故事。
土地爷爷说今天谁表现最好,他也将得到一份礼物,想不想要土地爷爷的礼物?(想)那我们就来认真地学习课文,看看谁能拿到礼物。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旧知,激趣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精讲课文。
1、请小朋友把书打开,自读全文。
要求:大声朗读,读准确,读连贯。
2、读熟后再快速地默读课文,网络课件出示教学要求,学生自学:边读边思考下列三个问题。
2024最新-《三袋麦子》教案(精选4篇)

《三袋麦子》教案(精选4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本文是美丽的小编为家人们收集的《三袋麦子》教案(精选4篇),仅供参考。
《三袋麦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⒈能借助旁批读懂故事,并用不同的语气读好不同角色的话。
⒈能正确评价三个小动物,明白不同的做法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教学重点:能正确评价三个小动物,明白不同的做法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三袋麦子》,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个故事。
二、复习检测1、我会读馒头烙饼迫不及待饱满保存杂粮防止嘴唇自豪收获2、我能填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和()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
三、精读课文(一)出示学习目标。
(二)学习课文第2、6自然段1、出示自学提示一:默读课文第2、6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小猪的句子,并做好批注。
思考:⒈小猪收到麦子时的心情怎样?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⒈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猪?2、汇报交流①小猪的心情②怎么做,理解“迫不及待”③结果怎样④小猪特点⑤指导朗读3、总结学习方法:①、读一读(读段落)②、画一画(画句子)③、品一品(抓词语)(设计意图:以小猪为教学突破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把学习小猪段落的方法迁移到学习小牛和小猴段落上。
)(三)自学描写小牛和小猴部分。
1、出示自学提示二:默读课文有关小牛、小猴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小牛、小猴的句子,并做好批注。
思考:⒈、它们收到麦子时怎样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⒈、你认为它们是一个怎样的小动物?2、汇报交流⒈、小牛、小猴又是怎样处理麦子的?结果呢?⒈、小牛、小猴各有什么特点?⒈、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该环节设计体现了课改的三个维度,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自己进行实践,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探究,在学习中感悟做人的`道理。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三袋麦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三袋麦子》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三袋麦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三袋麦子》。
本课主要内容是讲述了一只小猪、小鸟和猫三个动物分别得到了一袋麦子,他们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对待麦子,得到不同结果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故事的理解。
难点:故事寓意的学生体会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麦子实物等。
学具:作业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农村麦田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
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三袋麦子》与麦子有关,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5分钟)3.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讲解分析(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跟随故事的发展,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分析故事寓意。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完成PPT上的练习题,检验自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6. 课堂小结(3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三袋麦子小猪:吃了睡,睡了吃小鸟:种在田里,孵小鸟猫:埋在土里,发芽生长七、作业设计(1)小猪、小鸟和猫分别得到了多少麦子?(2)他们是如何对待麦子的?(3)你认为他们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案:(1)小猪得到了一袋麦子,小鸟得到了一袋麦子,猫得到了一袋麦子。
(2)小猪吃了睡,睡了吃;小鸟把麦子种在田里,孵小鸟;猫把麦子埋在土里,发芽生长。
(3)我认为他们的做法不正确。
小猪只知道吃,不知道珍惜;小鸟虽然有创意,但没有考虑到麦子的用途;猫虽然有想法,但没有实际行动。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珍惜麦子,合理利用。
2. 想象一下,如果你得到了一袋麦子,你会如何对待它?请用文字或者图画的形式展示你的想法。
《三袋麦子》教案6篇

《三袋麦子》教案6篇《三袋麦子》教案篇1教学目标1 学习馒饼等10个生字。
2 知道对事情不同的做法会有不同的结果。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不同的做法会有不同的结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一、引入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袋麦子。
得到了礼物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二、初读课文自由读文,把生字用横线标出来,多读几遍。
三、学习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读准下面的生词:馒头烙饼迫不及待饱满保存麦囤粮食防止舔嘴唇自豪收获四、学习课文1 出示自学提纲:默读课文,想一想:得到土地爷爷的礼物,小猪、小牛和小猴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2反馈。
(1)得到土地爷爷的礼物,小猪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从迫不及待各种各样中,你感受到什么?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2、6段。
(2)同样的方法交流:得到土地爷爷的礼物,小牛和小猴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3、4、7、8、9段。
3小猪、小牛和小猴中你更喜欢谁,为什么?4要是你收到这份礼物,你会怎么做?附:板书设计三袋麦子小猪吃光了小牛剩一半有备无患小猴堆满囤有远见《三袋麦子》教案篇2设计理念:1、尊重中年级阅读教学规律,加强朗读指导,注重默读培养,以读代讲,以说促学,让位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演,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参与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读出真情,读出滋味,读出个性。
同时,在充分尊重学生多元感悟的前提下,发挥教师的引领点拨作用,提升学生感悟内涵。
3、以词串教学为突破点,既能抓住课文内容的线索,又巧妙的融进语言训练和语言运用,让课堂富有浓浓的语文味。
教材说明:《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他们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他们三个并做出了不一样的评价。
《三袋麦子》教案模板8篇

《三袋麦子》教案模板8篇《三袋麦子》教案篇1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猪、小牛、小猴处理麦子的不同方式,懂得谁的做法好,体会它们美好的品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能讲述这个故事。
二、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它们美好的品质。
三、教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猪、小牛、小猴、土地爷爷头饰各一。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五、教学方法以教扶放的教学思路,指导学习结构相似的段落。
以扣读导悟,以悟促读的方法,让学生反复朗读,激发学生思考三个小动物是如何处理麦子的,谁的做法好?在完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练习分角色朗读,注重读出各动物的个性。
在准确把握故事情节发展的基础上,练习讲述故事。
第一课时(略)课前板书:21、三袋麦子小猪吃光小牛保存小猴播种下了地第二课时一、复习1、听写词语,听写后出示课件(礼物保存防止粮食神秘收获拜访迫不及待)学生自我订正。
2、指名说说课文第一部分主要内容二、学习第二部分1、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小猪、小牛、小猴。
他先到小猪家,出示课件(土地爷爷拜访小猪图),他们见面是一副怎样的情景,谁来说说。
2、指名说说图意3、课文是怎么写的呢?同学们自由轻声读第六自然段,看看有没有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号。
4、学生说说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讨论、教师板书理解疑难点(板书:憨厚可爱)抓住小猪的言行来体会憨厚可爱,指导读好小猪的言与行。
5、有感情齐读第六自然段6、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学习第六自然段的?出示课件(学习方法:⑴观察图画,说说图意;⑵读读课文,找找难点;⑶读读议议,体会品质;⑷感情朗读,加强体会。
)7、下面我们就按照这种学习方法学习第七自然段⑴出示课件(土地爷爷拜访小牛图),指名说说图意。
⑵读读第七自然段找找疑难点⑶读读议议,体会小牛节俭的品质(板书:节俭)⑷有感情朗读第七自然段8、现在,我们自己按照学习方法学习第八、九自然段,出示课件(土地爷爷拜访小猴图)9、大家看,老师这儿板书应该写什么?(板书:聪明能干)谁能当好土地爷爷来夸夸小猴?指导读好土地爷爷的话。
《三袋麦子》公开课教案

《三袋麦子》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三袋麦子》。
本课主要讲述了小猴子、小猪和小黑熊分别用不同的方式对待自己的麦子,得到不同结果的故事。
通过故事,让学生懂得珍惜、分享和有计划地使用自己的财富。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角色和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学会分享,有计划地使用财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角色和故事情节。
难点:理解故事中角色不同的处理方式所得到的不同结果,以及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农村丰收的场景,引导学生谈论麦子,引出本课课题《三袋麦子》。
2. 自主学习(10分钟)(1)课文讲述了哪三个动物?(2)它们分别用什么方式对待自己的麦子?(3)它们得到了什么结果?3. 合作探究(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角色不同的处理方式所得到的不同结果,以及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 讲解分析(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5. 实践练习(10分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情景,体会故事中的角色心理。
六、板书设计三袋麦子小猴子 > 种麦子 > 得到更多麦子小猪 > 吃麦子 > 什么都没有小黑熊 > 送麦子 > 得到朋友七、作业设计(1)小猴子、小猪和小黑熊分别用什么方式对待自己的麦子?(2)它们得到了什么结果?(3)你认为它们的做法哪个最合适?为什么?2. 写一篇关于“假如我有三袋麦子”的想象作文。
三袋麦子公开课教案

三袋麦子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袋麦子》。
该章节主要讲述了分数的比较大小,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数的比较大小方法及应用。
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麦子模型。
学具:练习本、笔、分数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讲述一个故事:有三只小猪,它们种了一片麦子。
麦子成熟后,它们把麦子分成了三份,每份的数量不一样。
小猪们想知道哪一份麦子最多,于是决定比较一下。
2. 自主学习(10分钟)3. 合作探究(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用麦子模型摆出不同的分数,并尝试比较大小。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分数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讲解(10分钟)讲解分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分数比较大小,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课后练习题,教师巡回辅导,解答学生疑问。
6. 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分数的比较大小1. 分数的意义2. 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3. 实际问题解决七、作业设计(1)2个苹果,3个香蕉;(2)4个橘子,5个橙子。
答案:(1)2/3,3/2;(2)4/5,5/4。
2. 妈妈买了5千克苹果,分给了小明和小红,小明分到了2/5千克,小红分到了3/5千克。
请问:谁分到的苹果多?答案:小红分到的苹果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并解决实际问题。
精选《三袋麦子》教案三篇

精选《三袋麦子》教案三篇《三袋麦子》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一些重点词的意思。
5.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三个小动物的美好品格。
3.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头饰。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题激趣,引入新课1.教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故事吗?故事的名字叫:《三袋麦子》。
(出示课题:三袋麦子)2.齐读课题,指导子应读轻声。
3.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学课文教师:下面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老师提出的要求:(课件出示自学要求)(1)先读戴有红帽子的生字,并用笔圈划出来,再勾画出生字、词读读。
(2)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并多读几遍。
(3)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段。
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把课文读连贯。
(4)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学生按自学要求自读课文。
3.教师检查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学习。
4.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出示生字词。
馒头烙饼迫不及待饱满保存杂粮防止嘴唇自豪收获(2)自读,注意练好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以及一字多音。
(3)指名读,并正音。
(4)请提出你没有解决的字词。
(5)请你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提出要求:(1)把课文读流利,不唱读、不重复。
(2)请你按快过年了一年以后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说说每部分讲了什么?2.学生默读课文。
3.指名分段读。
(进行评价,奖励)4.全班交流:第一部分(第1~4段):讲三个小动物都意外地得到了一袋小麦,它们各自作了处理。
三袋麦子语文教案

三袋麦子语文教案1.1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麦子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粮食和生命的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
1.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1.3 教学内容概述本节课将通过讲述一个关于三袋麦子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培养他们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二、知识点讲解2.1 故事梗概讲述一个关于三袋麦子的故事,让学生了解麦子的生长过程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2.1.1 故事背景在一个小山村里,住着一位老农民,他种了一片麦子。
2.1.2 故事经过老农民把麦子收割回家,把麦子装进了三个袋子。
有一天,他发现一只小鸟飞进了其中一个袋子,他把小鸟赶出去,但小鸟把麦子弄洒了一些。
老农民觉得小鸟可怜,就把另外两个袋子的麦子分了一些给小鸟。
2.1.3 故事结果第二年,老农民发现那只小鸟带来了另外两只小鸟,它们在老农民的麦田里帮忙捉虫、浇水。
老农民的麦子收成非常好。
2.2 知识点2.2.1 麦子的生长过程麦子从播种到成熟,需要经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2.2.2 粮食的来之不易农民辛苦耕种,经历风雨,才能收获粮食。
2.2.3 节约粮食的重要性节约粮食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
三、教学内容3.1 故事讲述让学生听故事,感受故事中的情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3.1.1 学生听故事教师讲述故事,学生认真倾听。
3.1.2 学生分享感受学生分享听完故事的感受,教师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
3.1.3 学生理解故事道理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即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麦子的生长过程,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知道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4.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听故事、讨论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增强环保意识。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麦子的生长过程,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知道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2024版《三袋麦子》公开课教案

《三袋麦子》公开课教案目录•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分析与解读•课前准备与导入环节•课堂教学过程设计•课后拓展与延伸活动•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01教学目标与要求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够讲述故事梗概。
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并学会运用。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在故事中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到勤劳、节俭、聪明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够讲述故事梗概。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利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02教材分析与解读01020304故事背景故事情节故事高潮故事结局《三袋麦子》故事梗概讲述一个贫穷的农夫在丰收季节获得三袋麦子的经历。
农夫将麦子分别用于种植、交易和储存,最终实现了财富的增长和生活的改善。
农夫通过智慧和努力,将三袋麦子变成了源源不断的财富之源。
在麦子储存过程中,农夫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但最终成功解决问题。
主题思想及启示意义主题思想通过农夫对麦子的不同处理方式,揭示了勤劳、智慧和节俭的重要性。
启示意义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规划、管理和珍惜资源,培养勤劳节俭的品质。
人物形象塑造与特点农夫形象勤劳、智慧、有远见,善于规划和管理资源。
其他人物形象故事中可能还涉及其他人物,如邻居、商人等,通过他们的行为和言语来衬托农夫的形象。
文学手法及艺术特色文学手法运用对比、夸张、寓言等手法,增强故事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023年实用的《三袋麦子》教案3篇

2023年实用的《三袋麦子》教案3篇《三袋麦子》教案篇1教学要求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能讲述这个故事,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三袋麦子2.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师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
标画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
二、展示交流。
1.检查自读情况。
(1)汇报词语,(出示要求掌握的词语,争做小老师领读,从几位同学中选出一位“最佳小老师”,得到一颗红五星)。
词语注解等(2)请同学进行新旧生字的比较,说说哪些词容易写错,应注意什么。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描红。
(3)小组内分段接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指出优缺点,并纠错,其他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引导:抓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干什么?三、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小猪、小牛、小猴是怎样对待土地公公给的麦子的? 画出有关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讨论并理解关键词语:开心迫不及待捧起慢慢吃全种2.一年后,土地公公是如何评价小猪、小牛、小猴的?3.小组合作交流。
四、读中感悟,学议释疑.1.汇报交流,教师作适当引导,点拨,并相机指导读好相关自然段。
相机引导学生读好关键词语:小猪开心地喊、迫不及待(读出急迫的心情)。
小牛看了又看,心想(读好心理活动)小猴:全都2.指导口述这部分课文。
要求学生看板书练说:先分组说一个小动物的做法,再连起来说。
3.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课文,第一自然段全班齐读,第2、3、4自然段分组竞赛读。
五、达标练习,掌握字词。
1.小结本课所学内容,并进行互评2.学生完成《学习乐园》1、2小题。
同桌互换检查。
六、作业:⒈用钢笔描红,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的习惯。
⒉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自主检查,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纠正改错。
三袋麦子公开课教案(多场合)

三袋麦子公开课教案(多场合)教案三袋麦子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从故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1.故事内容的理解与复述。
2.问题发现与解决方案的提出。
3.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4.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学难点:1.学生对故事的理解与复述。
2.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3.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4.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学准备:1.故事《三袋麦子》PPT。
2.故事《三袋麦子》视频。
3.故事《三袋麦子》文本。
4.白板或黑板。
5.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向学生介绍故事《三袋麦子》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故事中的三个角色分别代表了什么?二、故事理解与复述(10分钟)1.播放故事《三袋麦子》的视频,让学生观看。
2.邀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3.引导学生总结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角色特点。
三、问题发现与解决方案(15分钟)1.让学生观察故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多种解决方案。
3.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
四、团队合作(1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团队合作解决。
2.每组学生进行讨论,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3.各组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讲解。
五、创新思维(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故事中的角色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会发生什么?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并进行讨论。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方面的体验。
3.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复述故事《三袋麦子》,并讨论故事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一起学习的童话故事吗?它叫——《三袋麦子》。
2.这三袋麦子是哪来的?课件出示填空:
三袋麦子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一份节日礼物。
答后齐读,再板贴:“土地爷爷”和“小猪”“小牛”“小猴”。
3.我们一起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三袋同样的麦子在三只小动物眼里却是不同的。
5.还记得它是怎样的麦子,怎样的麦粒,怎样的麦种吗?出示:
( )的麦子( )的麦粒( )的麦种
6.因为眼里的麦子不同,所以他们处理麦子的方式也不同。
还记得他们分别是怎么处理的吗?
7.出示填空:
收到麦子后,小猪把麦子__________________,小牛把麦子__________________,小猴把麦子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角色演读第1~4自然段。
9.导入:一年以后,当土地爷爷又来拜访小猪、小牛和小猴时,三袋麦子的命运如何呢?
二、精读第5~9自然段,收获不同的麦子
1听课文朗读,找一找:这三袋麦子的命运如何?想一想,从中你看到了怎样的小猪、小牛和小猴?
2.交流:三袋麦子在小猪、小牛和小猴的手下的命运如何?
过渡:小猪最性急,看,他已经不请自来(出示插图)。
3.品读小猪,收获“憨厚可爱”的麦子。
(1)看图猜一猜:瞧,他见到土地爷爷就忍不住流口水,你猜他在想什么?
(2)指名读第6自然段前两句。
(3)听了小猪的话,你知道他为什么流口水,为什么舔嘴唇吗?
出示句式:他舔了舔嘴唇,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导读小猪的话。
①如果你是小猪,你会怎么说这句话?自由练读。
②指名读,师生点评。
(5)小结:想起美食,他丝毫也不掩饰自己的馋嘴和贪吃,真是——憨厚可爱。
怪不得土地爷爷也忍不住——哈哈大笑。
(6)引读最后一句。
(7)读完第6自然段,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猪?为什么?
(8)你喜欢小猪吗?如果你是土地爷爷,你会对他说什么?
(9)小结:从这袋麦子中,土地爷爷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小猪?所以,我们也可以给这袋麦子冠以小猪的特点,取名为:……
那小牛和小猴又是什么表现?他们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选择描写小牛或小猴的句段,用刚才的方法读一读,想一想,甚至可以加上动作读一读。
思考: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牛或小猴?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4.自学第7~9自然段,想想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小牛,怎样的小猴?小组内交流。
5.全班汇报交流。
6.品读小牛,收获“勤劳节俭”的麦子。
(1)出示插图和文字,问:你读到了怎样的小牛?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2)导读:看图想象,如果你是小牛,会怎么对土地爷爷说,谁愿意学着小牛读一读?(指名读,读出开心、自得等)
(3)老人看到这一切,又有什么表现?引读:老人——点点头。
(4)如果你是土地爷爷,你想告诉小牛什么?
(5)小牛让土地爷爷看到了一袋怎样的麦子?试着给这袋麦子取个好听的名字。
7.品读小猴,收获“聪明能干”的麦子。
(1)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抓住重点词句点评导读,促进理解感悟。
①抓住“拉着、神秘”体会小猴当时的自豪、开心。
②“啊,麦囤里堆得满满的。
”这一句要读出土地爷爷看到后的惊奇神情和激动心情,随机认识“麦囤”。
③抓住“抚摸、兴奋”以及土地爷爷的话,读出老人对小猴的夸奖以及他自己的开心、激动。
④小猴的话要读出自豪之感。
(2)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3)交流:你读到了一只怎样的小猴?(聪明能干、懂得感恩、有礼)小猴让土地爷爷看到
了一袋怎样的麦子?
(4)怪不得“土地爷爷抚摸着小猴的头——”(引读)
8.分角色演读第5~9自然段。
师:读到这里,三个小动物的形象已经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看到了——(结合板书说)
三、演读故事,积累深化
1.集体合作演读故事。
2.总结过渡:
故事学完了,相信小猪、小牛、小猴的形象也一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了,这三袋麦子一定带给你很多启示。
你的心目中,究竟拥有了一袋什么样的麦子呢?我们先来讨论一个问题。
四、拓展延伸,给孩子一袋“永远的麦子”
1.出示问题,组织讨论:读了这个故事,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赞成谁?为什么?有没有更好的做法?如果有,你准备怎么做?
2.总结
3.迁移运用:生活中,我们也会常常碰到类似的情况,比如说,如何利用过年时收到的压岁钱就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好办法也让这些钱使用得更有价值,请与你的同桌讨论一下,再把想法写下来。
“压岁钱的使用”把课堂引向生活,“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同时,说写思辨的语文实践,让学生学会思考,并巧妙地运用语言,从读到写,从说到写,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板书设计
9、三袋麦子
小猪吃光憨厚可爱
土地爷爷小牛保存勤劳节俭
小猴全种下地聪明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