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 三袋麦子3教案 西师大版
《三袋麦子》教案

《三袋麦子》教案【必备】《三袋麦子》教案四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袋麦子》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三袋麦子》教案篇1教学内容三袋麦子共几课时3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读课文,初步掌握课文的脉络,了解三个动物的不同做法。
4. 继续培养边读边想、咀嚼品味、圈画批注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通过朗读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读好课文。
难点:理清课文脉络,了解动物们的不同做法,并读出相应的语气。
教学资源1.习字册、小黑板。
2.童话故事是孩子们十分喜欢读的一种体裁。
课文涉及的憨厚的小猪、节俭的小牛和聪明能干的小猴是孩子们所熟悉的动物形象。
预习设计1. 自主练习朗读课文,读准文中生字和词语,通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部分词语地意思。
(烙饼发霉麦囤)2.找出小猪、小牛、小猴不同做法的句段画下来,练习感情朗读。
3.思考:假如你也得到一袋麦子,你会怎样做?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走近课文(4分钟)读课题(“子”字读轻声)学生针对课题自由发表自己的疑惑。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20分钟)● 预习作业11.展示——去拼音读生字。
2.全班站起来两两过关,过关完毕坐下。
● 预习作业21.展示书本上的描红。
2.点评、总结记住字形、生字写美观的方法。
3.在《习字册》上练写。
4.同桌互评。
5.展示自己最得意的记字方法。
6.闭眼书空,出差错的字等书空完毕迅速看书巩固。
● 预习作业31.组号为“2”的学生说词意。
● 预习作业41.朗读展示。
2.小组内过关读。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6分钟)1.在预习的基础上听老师指点再次归纳。
铭记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全班交流。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三个小动物都意外的得到了一袋小麦,他们各自作了处理。
小学三年级上册《三袋麦子》教案(精选13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三袋麦子》教案(精选13篇)小学三年级上册《三袋麦子》篇1【教学要求】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能讲述这个故事,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三袋麦子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二、初读课文:⒈自学课文。
⑴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画出不了解、不认识的字词。
说一说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⑵会读、写生字词。
⑶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烙饼发霉麦囤⒉教师检查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学习。
⒊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生字卡片::⑵指名读生字卡片,注意练好平、翘舌音。
前、后鼻音,及一字多音。
⑶理解词语:烙饼发霉麦囤三、理清脉络:默读课文,按快要过年了一年以后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说一说每部分讲什么?学生自学后讨论: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三个小动物都意外的得到了一袋小麦,他们各自作了处理。
第二部分:(5~9自然段)讲土地爷爷向三个小主人公询问他们各自处理麦子的情况。
四、精读课文内容。
⒈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小猪、小牛、小猴意外地得到了一袋麦子后诗怎样做的?他们地做法不同在哪里?画出有关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讨论并理解关键词语:开心迫不及待捧起慢慢吃全种⒉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注意读好关键词语。
⒊指导口述这部分课文。
要求学生看板书练说:先分组说一个小动物的做法,在连起来说。
⒋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课文,第一自然段全班齐读,第2、3、4自然段分组竞赛读。
五、课堂作业:⒈用钢笔描红,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的习惯。
⒉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⒈听写生字词,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⒉练习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二部分⒈理解课文内容。
听这部分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完成练习。
土地爷爷夸______________(谁)______________(怎么样)讨论并理解有关词语:舔了舔舌头、节俭、满满的。
《三袋麦子》教案八篇

《三袋麦子》教案八篇《三袋麦子》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馒饼等10个生字。
2知道对事情不同的做法会有不同的结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不同的做法会有不同的结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一、引入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袋麦子。
得到了礼物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二、初读课文自由读文,把生字用横线标出来,多读几遍。
三、学习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读准下面的生词:馒头烙饼迫不及待饱满保存麦囤粮食防止舔嘴唇自豪收获四、学习课文1出示自学提纲:默读课文,想一想:得到土地爷爷的礼物,小猪、小牛和小猴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2反馈。
(1)得到土地爷爷的礼物,小猪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从迫不及待各种各样中,你感受到什么?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2、6段。
(2)同样的方法交流:得到土地爷爷的礼物,小牛和小猴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3、4、7、8、9段。
3小猪、小牛和小猴中你更喜欢谁,为什么?4要是你收到这份礼物,你会怎么做?附:板书设计三袋麦子小猪吃光了小牛剩一半有备无患小猴堆满囤有远见《三袋麦子》教案篇2一、复习上一次我们听了童话故事《三袋麦子》,大家还记得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过年了,(谁)送给(谁)(什么)作为节日礼物。
一年以后,出现了三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二、设疑导入新课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呢?今天我们继续欣赏这个故事。
三、精讲课文(14)自然段1、请小朋友把书打开,齐声朗读14自然段。
(1)土地爷爷送的三袋麦子是一模一样的吗?A一样。
可小动物们看到的不一样呀?B不一样。
(2)有什么不同?(书:黄灿灿饱满上等的麦种)(3)什么样的麦子是上等的麦种?(4)看来,土地爷爷送的三袋麦子完全是一模一样的,可是为什么只有小猴能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看得仔细,全面,有丰富的劳动经验。
)2、(1)小猴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他会怎么做呢?(种)为什么要种?(书:吃不完)(2)你从小候身上发现了什么优点?(看来小猴不仅聪明,还很有远见。
三年级语文上册《三袋麦子》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三袋麦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袋麦子》。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了解小猪、小狗和小猫的不同表现。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2)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运用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粮食的良好品质。
(2)引导学生学会分享、互相帮助,培养团队精神。
(3)教育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尝试,培养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2)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三袋麦子》课文。
2. 教具:PPT、图片、实物等。
3.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PPT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中的动物。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学生分角色朗读,培养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与分享(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认为小猪、小狗和小猫谁的做法最正确?为什么?(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珍惜粮食、分享和勇于尝试的重要性。
(2)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拓展练习。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把课文《三袋麦子》讲给家长听。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三袋麦子》教案、教学设计

3.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句式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开始时,教师可通过图片展示、谜语导入等方式,引起学生对麦子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2.生字词的学习:学生在学习本课生字词时,可能会遇到形近字、难写字等问题,影响他们的书写和记忆。
3.情感体验: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有限,可能难以理解课文中所传递的勤劳、智慧等价值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
1.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思考和总结。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4.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朗读、复述、表演等,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麦子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麦子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麦子是怎么来的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关于麦子的有趣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3.学生打开课本,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三袋麦子》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
3.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故事所传递的价值观。
(三)学生小组讨论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三袋麦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云阳县海峡小学陈雪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涵,能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结合文中的批注各抒己见;知道对事情不同的做法会有不同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理解不同的做法会有不同的结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1—2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引出麦子的童话。
1、游戏导入:师:孩子们,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有趣的游戏,叫“我说你猜”。
我说一句台词,你来说说出自哪个童话故事?(制作成文字加图片课件演示)小女孩和她奶奶一起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卖火柴的小女孩》。
)魔镜呀,魔镜呀,请你告诉我谁是世界上最美的女孩?——(《白雪公主》)。
师:看来,优美的童话故事已深深植入我们的心田,伴随我们渡过幸福的童年,请继续猜。
小猴说:“我把麦子种下了地,这是我的收获。
”——师:对,这就是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童话故事《三袋麦子》。
2、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生徒手跟写。
纠正“麦子”轻声读法后生再齐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一)(课件出示)自学提纲:默读课文,想一想:得到土地爷爷的礼物后,小猪、小牛和小猴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呢?1、师引入: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教师相机在黑板上贴图)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袋麦子。
得到土地爷爷的礼物后,小猪、小牛和小猴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呢?(请结合课文右侧的批注,将相关语段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来,还可以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学生自读勾画,师巡视。
(二)对比学习,理解感悟: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描述三个小动物不同处理方法的句子和土地爷爷对小动物们的不同态度的句子,进行比较。
1、师:比一比,三个小动物收到土地爷爷的麦子以后,分别觉得这是怎样的麦子,又是怎么想的?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小猪是怎么想的吧。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9课《三袋麦子》原文及教案

快要過年了,土地爺爺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節日禮物——一口袋麥子。
小豬看著黃燦燦的麥子,開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愛吃白麵饅頭和烙餅了!”他迫不及待地把麥子磨成麵粉,做成了各種各樣的食品。
小牛捧起飽滿的麥粒,看了又看,心想:多好的麥子呀,我要先把它保存起來,等家裏的草料和雜糧都吃完了,再慢慢吃這好東西。
為了防止發黴和蟲蛀,小牛經常把那袋麥子搬到屋外透透風,曬曬太陽。
小猴呢,他覺得面前的這袋麥子上等的麥種,便把一口袋麥子全種下了地。
一年以後,土地爺爺又來拜訪小豬、小牛和小猴。
他先到小豬家,小豬說:“感謝您去年送給我那袋麥子,讓我吃到了吃的東西。
”說著,不由得舔了舔舌頭。
看著小豬憨厚可愛的樣子,土地爺爺忍不住哈哈大笑。
告別了小豬,土地爺爺來到小牛家。
小牛告訴老人:“去年您送我的麥子至今還沒吃完呢。
”小牛抱出那只口袋,裏面仍有半袋麥子。
老人點點頭。
最後,土地爺爺又來到小猴家。
談起去年那口袋麥子,小猴拉著老人的手,神秘地說:“請跟我來。
”土地爺爺跟著小猴到裏屋一看,啊,麥囤裏堆得滿滿的。
小猴說:“我把麥子種下了地,這都是我的收穫。
您帶一些回家吧。
”老人撫摸著小猴的頭,興奮地說:“你真聰明!真能幹!”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分角色朗讀課文,並根據課文的語言材料創造性地表演故事內容。
4.品析重點詞句,理解和感悟課文內容。
在閱讀過程中尊重學生的體驗和感受,引導學生各抒已見,讓學生懂得只有播種才有收穫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1.品析重點詞句,理解和感悟課文內容。
2.分角色朗讀課文,並根據課文的語言材料創造性地表演故事內容。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遊戲激趣,導入新課板書課題,指導書寫生字“麥”:mài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1.由讀課文,讀准字音,讀通句子。
2.讀生字、詞語,辨析形近字“捧”和“棒”,讀准破音字“興”“幹”“磨”在本課的讀音。
《三袋麦子》教案3篇

《三袋麦子》教案3篇《三袋麦子》教案篇1 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解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涵,能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各抒己见。
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体会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
教学重难点:1、复述故事2、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体会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充分朗读,读通读顺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精读课文第二局部。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练习书写。
教学重点: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三个小动物对麦子不同的处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提醒课题,引出麦子的童话。
1、游戏导入: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有趣的游戏,叫我说你猜。
我说一句台词,你来说说出自哪个童话故事。
小女孩和她奶奶一起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
〕魔镜呀,魔镜呀,请你告诉我谁是世界上最美的女孩?——〔《白雪公主》〕。
只有黑的泥土,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
——〔〈蒲公英〉〕〔看来,中外优美的童话故事已深深植入我们的心田,伴随我们渡过幸福的童年,请继续猜。
〕小猴说:“我把麦子种下了地,这是我的收获。
”——预设一:假如学生能答出来,顺势揭题,并肯定学生会学习,能对课文进展充分的预习。
预设二:假如学习答不出来,老师谈话导入,今天张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就是这个童话故事,一起读课题。
2、提醒课题同学们,今天土地爷爷给大家带来了三袋麦子。
这三袋麦子将要作一次长途旅行,在旅行中他们会有怎样不同的命运呢?老师板书课题,指导书写“麦”正音“子”,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麦子的故事。
1、下面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老师提出的要求:〔1〕标出自然段,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不倒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袋麦子》教学实录1设计理念:1、尊重中年级阅读教学规律,加强朗读指导,注重默读培养,以读代讲,以说促学,让位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演,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参与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读出真情,读出滋味,读出个性。
同时,在充分尊重学生多元感悟的前提下,发挥教师的引领点拨作用,提升学生感悟内涵。
3、以词串教学为突破点,既能抓住课文内容的线索,又巧妙的融进语言训练和语言运用,让课堂富有浓浓的语文味。
教材说明:《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他们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他们三个并做出了不一样的评价。
课文的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人物个性鲜明,很适合儿童分角色朗读,创造性表演。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内容。
4.品析重点词句,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在阅读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已见,让学生懂得只有播种才有收获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1.品析重点词句,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指导书写生字“麦”:mài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生字、词语,辨析形近字“捧”和“棒”,读准多音字“兴”“干”“磨”在本课的读音。
3.同桌互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课文2、3、4自然段,了解同样的麦子在三个小动物眼中不同的看法和做法。
2.抓住关键词句指导朗读,体会和感悟三个小动物的性格特点。
a)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6、7、8、9自然段,体会三个小动物的不同特点。
b) 抓住三个小动物的语言指导朗读。
四、演绎故事,发展思维。
1.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语言特点。
2.看插图,想内容,演故事。
3.抓住土地爷爷的三种不同反应,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创造性理解课文内容。
五、利用词串,回归整体。
1.读词串,回想故事内容。
黄灿灿的麦子饱满的麦粒上等的麦种磨成面粉保存起来全种下了地哈哈大笑点点头兴奋地说2.布置作业。
如果给你一袋麦子,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复述《三袋麦子》的故事,二、交流作业“如果给你一袋麦子,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讲述自己的故事。
三、练习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创造性地表演课文。
四、练习书写生字词,会用“抚摸”、“迫不及待”写话。
《三袋麦子》教学实录2一、复习上一次我们听了童话故事《三袋麦子》,大家还记得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过年了,(谁)送给(谁)(什么)作为节日礼物。
一年以后,出现了三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二、设疑导入新课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呢?今天我们继续欣赏这个故事。
三、精讲课文(1——4)自然段1、请小朋友把书打开,齐声朗读1——4自然段。
(1)土地爷爷送的三袋麦子是一模一样的吗?A一样。
可小动物们看到的不一样呀?B不一样。
(2)有什么不同?(书:黄灿灿饱满上等的麦种)(3)什么样的麦子是上等的麦种?(4)看来,土地爷爷送的三袋麦子完全是一模一样的,可是为什么只有小猴能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看得仔细,全面,有丰富的劳动经验。
)2(1)小猴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他会怎么做呢?(种)为什么要种?(书:吃不完)(2)你从小候身上发现了什么优点?(看来小猴不仅聪明,还很有远见。
)[评析]至此,小猴看问题全面,有丰富的劳动经验,做事有远见的优点昭然若揭。
3(1)小猪收到礼物时,心情怎样?请你用开心的语气朗读小猪的话。
(2)小猪是这样说的,他又是怎样做呢?(书:吃)(3)故事中用了两个成语分别来描写小猪吃的心情和方式,你能找出来吗?(迫不及待、各种各样)(书:迫不及待)(4)你能找一个词语来替换“迫不及待”吗?(5)请你用“迫不及待”说一句话。
(6)揭示小猪的特点。
原先老师很讨厌猪,它又胖又懒。
听了这个故事我不禁对小猪刮目相看,开始喜欢它了,知道为什么吗?[评析]教者眼光独到,小猪以美食家的全新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
(7)指导朗读:这样的小猪你喜欢吗?让我们用喜欢的语气朗读第二自然段,要让听课的老师都陶醉在各种各样的美食之中,迫不及待地想尝一尝小猪的手艺。
4、小牛又是怎样处理麦子的?5、你从小牛身上发现了哪些优点?(勤劳、节俭、有打算)6、指导朗读四、自学课文(5——9)自然段过渡:三个小动物用自己的方式处理了土地爷爷送的麦子,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了,结果如何呢?请小朋友带着这样四个问题自学课文。
出示:讨论:1、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2、土地爷爷对谁的做法最满意?为什么?3、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4、如果土地爷爷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处理?1、检查自学字词情况。
通过刚才的自学,小朋友又学到了哪些新词语?[评析]这个问题问得好!放手让学生围绕四个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学习(5——9)自然段,然后带着巨大的成就感与同学分享探索成功的喜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还树立了学好语文的信心。
憨厚:请你模仿一下小猪憨厚可爱的表情。
(模仿)小猪说的话也特别憨厚可爱,谁来读一读?(指导朗读)节俭:你能说出节俭的近义词吗?神秘:谁来表演一下小猴神秘的样子?[评析]词语教学很有特色,真实到位,一改机械的“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在模仿、朗读、表演等形式中真正掌握了词语。
2、逐个讨论四个问题。
(1)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2)土地爷爷认为谁的做法最好?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书:兴奋)你是怎样理解“兴奋”的?请你用兴奋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3)土地爷爷是怎样评价小猪、小牛的?3、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请你来做XX(分角色朗读)[评析]至此,三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形象已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
五、总结全文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每人一袋麦子,可是谁吃到的麦子最多?为什么?(有远见)[评析]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揭示出本文中心。
六、拓展延伸。
议一议:如果土地爷爷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处理?教学感想:《三袋麦子》(苏教版第五册)是一篇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
文章通过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不同态度,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长远的考虑。
文章语言通俗,情节简单,但对其所蕴含的道理和所描写的小动物鲜明的个性,学生感悟有一定的难度,往往只看到小猴的优点。
因此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指导学生看到三个小动物各有所长,都很惹人喜欢。
本堂课没有使用任何电教媒体,仅仅自制了文中各主人公的图片精心设计了一幅板书,可谓朴实无华。
但是扎实到位,尤其是字词教学颇费苦心。
《三袋麦子》教学实录3《三袋麦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
文章写了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不同态度,语言通俗,情节简单,但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和小动物鲜明的个性要引导学生仔细感悟体味。
教学中,我设计了“读”、“比”、“演”、“议”四个环节进行扎实的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读1.谈话导人,揭示课题。
2.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文中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自学。
(2)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3.指名分节读课文,边读边交流字词的自学情况。
4.自读。
要求读得流利而有感情。
5.赛一赛,看谁读得最好。
二、比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描述三个小动物不同处理方法的句子和土地爷爷对小动物们的不同态度的句子,进行比较。
1.比一比,三个小动物收到土地爷爷的麦子以后,分别觉得这是怎样的麦子,又是怎么想的?(小猪只看到麦子的颜色“黄灿灿”,他想到了吃;小牛只看到麦子的颗粒很“饱满”,他想“保存起来慢慢吃”;小猴觉得这是“上等的麦种”,想到了“种”)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小猴想得全面、长远,我又设计了三个问题:①怎样的麦子是“上等的麦种”?(颜色黄灿灿,颗粒很饱满等)②小猴能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说明了什么?(a.看得很仔细,比小猪、小牛全面;b.有丰富的劳动经验)③小猴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他会怎么想呢?(从中体会小猴能认真动脑,考虑问题周到、长远)2.比一比,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处理方法有什么不同?(小猪迅速做成食品“吃光”了;小牛把麦子好好地“保存”起来,“慢慢吃”,一年才吃了一半;小猴把麦子“全种下了地”,经过辛勤的劳动,获得了大丰收)通过比较,不仅三个小动物的做法清清楚楚,孰优孰劣也一目了然。
3.比一比,土地爷爷对待三个小动物的做法分别是什么态度?(扣住“哈哈大笑”、“夸奖”、“兴奋”三个词,体会土地爷爷对待三个小动物的做法一个比一个满意)三、演在充分理解、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采用表演这一教学方法,既是对课文语言文字的重新整合、加工,又是有创意的运用表达。
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定好角色,认真熟悉课文,谈谈自己打算怎样来表演。
教师指导:要注意小动物和土地爷爷当时的语言、表情,有些台词和动作要展开想像,自己设计。
表演时,要进入角色,演出每个小动物的个性。
第二步:表演。
先小组内演练,教师巡回指导,再选几组好的上台表演。
第三步:评价。
师生共同点评。
要求从表情、动作、台词、配合等方面作出综合评价,选出“最佳小组”和“最佳演员”。
四、议此时,学生对课文已透彻理解,引导学生感悟三个小动物的个性已是水到渠成了。
1.思考:在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请说出理由。
2.同桌二人说说议议:3.班内交流;开始,大家只看到小猴的优点。
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看到三个小动物各有所长,都很惹人喜欢。
小猪:憨厚可爱,性格率直,而且是个出色的点心师(能做各种各样的食品)。
小牛:勤劳节俭,做事有打算,还是个很好的保管员(经常把麦子搬出去透风、晒太阳)。
小猴:聪明能干,观察仔细,爱动脑筋。
至此,三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形象已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
4.拓展延伸。
议一议,如果土地爷爷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