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合集下载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3.《西游记》中有关唐僧的描绘与历史上真 实的玄奘有何相同与不同?玄奘的哪些精神 值得我们学习?
那烂陀寺遗址
《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大唐西域记》
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哪些?
1、国家安定统一 、政治制度先进;
2、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3、开放和兼容并蓄的对外政策;
基础
4、对外交通发达;
5、科技文化世界领先。
⑶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 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 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 深远 的影响 。
仔细观察:比较一下日本都城平城京和唐朝长安 城的布局有什么相似之处?
日本的平城京
唐朝的长安
布局的特点布局整齐严密
(1)规划严整,宫殿宏伟
(2)市容壮观,功能完备
(3)坊市严格分开
一、遣唐使
找一找,根据《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你能找出唐朝时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吗?
有东亚的新罗、日本,中亚的波斯、大食,巴尔干半岛和 小亚细亚的拂菻,印度半岛的天竺以及东南亚各国等。
唐与日本的关系
1.唐与日本交往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⑴唐朝时,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几 批。
⑵到唐朝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
“遣唐使臣” 印章
日本政治中 心:奈良
学习与 日本为什么要派遣唐使呢?意义? 探究
从唐朝回日本的僧人说:“大唐国者,法 式定备之珍国也,常须达。”
—— 《日本书纪》
原因:日本认为唐朝是一个制度完备的国家, 应该经常去学习。 意义: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 、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向日本,对日本社会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堂检测
1.隋唐时期的日本民族是一个好学的民族,下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35张PPT).ppt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35张PPT).ppt
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大雷音寺的 如来佛祖,取得真经。
在《西游记》中,唐僧是个怎样的形象?
懦弱、无能、是非不分
经途险阻,……暴风奋发, 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 以全生。
——《大唐西域记》
四夜五日,无滴沾喉;口腹干燋, 几将殒绝,不能复进…遂向东折返。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玄奘穿越莫贺延碛大沙漠
宁可就西而死, 岂能东归而生。
文字
空海
日文平假名
吉备真备
日文片假名
日文的书写系统包括汉字、平假名、片假名三种文字系统。平假
中日文化交流 名由汉字草书演化而来,片假名取汉字偏旁部首演化而来,传说
分别由遣唐学问僧空海与遣唐使吉备真备所发明。
注:本页参考卞润梓老师的课件,谨此致谢
唐与新罗的关系
新罗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 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新罗模仿 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 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中国的 医学、天文、历法等科技成就。
中印文化交流
《大唐西域记》
全书由玄奘口述,弟子辩机笔录而 成。记载了玄奘游历过的100多个 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 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唐朝时期,日本佛教戒律不完备, 僧人不能按照律仪受戒。742年, 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等人拜访鉴 真,希望他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传授戒律。
鉴真东渡日本
——摘编自章林《遣唐使:中日交流的重要承载者》
遣唐使渡海场景绘画
根据材料,概括日本派出遣唐使具有怎样的特点?
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素质高
来唐的留学生和留学僧们收集、携 回大量汉文典籍,范围涉及政治、 经济、文学、天文、历法、音乐、 医药、技术、佛典,为奈良文化和 平安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中朝文化交流

唐朝中外文化的交流

唐朝中外文化的交流

怀圣寺,始建于 唐贞观年间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 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隋唐对外交往活跃……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 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唐朝国力强盛,国家安定统一,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当 材料三: 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 供了机会。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鉴真东渡
鉴真东渡
唐玄宗时期 时间: 经过: 六次东渡(前5次都没有成
功,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 达日本。)
目的: 到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 影响: 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
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关史事
鉴真东渡日本,前 后用了12年,随行的有 36人献出生命。鉴真虽 失明,但百折不挠,到 日本时,已是66岁高龄 。他在日本10年,极受 尊敬和爱戴。今天,鉴 真主持修建的的唐招提 寺,以及寺内的的鉴真 塑像,被日本政府定为 一级国宝。
《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日本教王护国寺所藏,画面描绘了 日本僧人渡海入唐的情形。
遣唐使
2.遣唐使的概况
• 次数: 十多批 • 成员: 使节、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 规模: 庞大,少则二百人,多则 五六百人 • 特点: 成员素质较高 • 目的: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遣唐使
3.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 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 、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 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 代 仕 女
日本参照汉字创 制了日本文字。
日 本 和 服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32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32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天竺
印度半 岛
新罗
长安
日本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
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1)来华目的: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2)随遣唐使来华的还有: 留学生、留学僧 (3)对日本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材料:日本的省相当于我国的“部”,现 有十二省,如:法务省 、财务省、文部 省 ……
行家。幼年家贫,父母早丧,
西 13岁出家,曾游历各地,参
访名师。627年他从长安出发,
行 西行求法。645年,玄奘带着
657部佛经回到长安。后20年 间从事佛经翻译工作。
丝绸之路
贞观初年(唐太宗时期), 玄奘从长安出发,西行求法。 经丝绸之路到达天竺。
那烂陀寺遗址
评价玄奘: 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 位。
牛黄
人参
海豹皮
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 治制度,采用科举制 选拔官吏,还引入了 中国的医学.天文.历 算等科技成就。朝鲜 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 国,不仅在唐朝宫廷 演出,而且广泛流行 于民间。
陶彩绘持腰鼓女俑 唐
三、玄奘西行天竺
玄 奘玄 奘 唐代高僧,佛经翻译家、旅
(二)唐朝与新罗的关系
(三)玄奘西行
1、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A )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下列国家,受唐朝文化影响最大,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二册教案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二册教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教学目标•了解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

•掌握唐代的创新及其与海外文化交流的关系。

•认识唐朝对外的外交政策及其对中外文化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唐代与海外文化的交流。

2.唐朝创新及其影响。

难点1.理解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

2.了解唐代文化的崛起及其与外来文化的交流。

三、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教学内容课时数唐代与海上丝绸之路 1唐代的文化创新 1唐朝的外交政策与中外文化交流 21. 唐代与海上丝绸之路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的时期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唐朝时期中国海上贸易的重建以及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促进了唐朝与东亚和东南亚,甚至是印度和阿拉伯地区的广泛文化交流。

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唐朝运用了先进的造船建造和海图制作技术,促进了贸易和文化的融合。

2. 唐代的文化创新唐朝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它的文化创新涉及到各个领域。

例如,唐朝的诗歌,其创新性和高峰性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唐代的科技水平也非常先进,如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等,不仅在中国,也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 唐朝的外交政策与中外文化交流唐朝的外交政策以“释交”为主,尤其对印度、波斯等地交往密切。

通过外交手段扩大了中外文化交流,在学术、艺术和文化传统方面的交流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中国画与藏传佛教艺术人才的往返交流,使唐代绘画吸收了不少外来艺术形式。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互动、讨论等多种形式。

教学手段包括PPT、板书、多媒体、模拟演练等。

五、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全面展现了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

在讲授中,要求学生掌握唐代的创新及其与海外文化交流的关系;在互动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深入了解唐朝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其对中外文化的影响。

同时,教学中保证了教学进程的正常进行,让学生通过模拟演练等方式,提高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pt课件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pt课件

目的 传法 求法
肆·万国来圆梦
——唐与其他国家的交往
肆·万国来圆梦——唐与其他国家的交往
◎唐朝对外交往示意图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肆·万国来圆梦——唐与其他国家的交往
大秦(东罗马帝国)
汉唐时期中国文献称罗马为拂菻或大 秦,东罗马帝国常有使臣与商人来到 长安地区。基督教聂斯托利派也在唐 代传入中国,被称作“景教”。现陕 西碑林博物馆存有《大秦景教流行中 国碑》。
影响:
天皇
中央官制
皇帝
太政官 神祇官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中式治民兵刑大宫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务部部部部部藏内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省省省省省省省省
◎日本二官八省制
◎唐朝三省六部制
壹·逐梦入长安——日本遣唐使 / 唐与新罗
影响:
城市布局
壹·逐梦入长安——日本遣唐使 / 唐与新罗
影响:
建筑风格
2.2023年,日本捐赠给中国的抗疫物资外包装的标签上写着:“山川异
域,风月同天”。历史上,为弘扬佛法,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最具标志
性的伟大实践的是( )
A. 鉴真东渡日本 B. 玄奘西游天竺 C. 张骞通西域 D. 遣唐使到中国
3.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 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 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根据他的口述,弟子记录成 《大唐西域记》,是中外交 流史的珍贵文献。
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小组讨论: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点?
不同之处 鉴真 玄奘
时间 唐玄宗时期 唐太宗时期
行进方向 向东到日本 向西到天竺
相同之处 贡献:都为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旅程:历经波折、困难重重 精神:百折不饶、坚持不懈的精神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原卷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原卷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背记要点与分层作业【知识整合】【背记要点】知识点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遣唐使:唐朝时,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概况:十几批(次数多),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规模大),同行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人员类型多)。

贡献: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风俗习惯和一些节日)。

2.鉴真东渡(扬州大明寺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过程:754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意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知识点二、唐与新罗的关系唐与新罗的关系:(文化交流,经济往来)①新罗派使节和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②新罗商人来华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③新罗仿唐政治制度,用科举制选拔官吏;④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⑤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知识点三、玄奘西行1、玄奘西行(贞观初年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贡献:①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②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③由其口述,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2、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带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原因: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易错易混】1.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体现的是中国和日本、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关系,属于对外关系;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体现的是汉藏之间的关系,属于对内民族关系。

2.《大唐西域记》是玄奘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写成的;《西游记》是吴承恩根据民间流传的故事写成的神话小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 (共3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 (共37张PPT)

探究学习一
日本从唐朝学习了哪些文化?
遣唐使四处搜寻书籍,汲取唐的文明成果, 然后将它们携带回国,然后日本开始学习和吸 纳唐的制度与文化,试图构筑以天皇为中心的 小中华帝国。基于唐礼形成的仪式也开始为维 护以天皇为中心的朝廷秩序服务。
——《遣唐使眼中的中国》
制度
日本从唐朝学习了哪些文化?
文字
日本从唐朝学习了哪些文化?
真 贡献:鉴真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 六次

东渡,最后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 主持修建的 唐招提寺 被日本政府定
渡 为一级国宝。
影响: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的贡献。
探究学习二
鉴真东渡的概况、影响
鉴 真 坐 像
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
鉴真东渡的影响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影响:在日本留居十年,传播唐文化,鉴真 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西游记》中的唐僧
唐僧原型:玄奘高僧
阅读课文第21页
经历:
初年,高僧
_西行前往
玄 天竺(印度)取经。他访遍天竺名寺,研习佛 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_ _ __ _ __
奘 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西 贡献:①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根据他的口
阅读课文第19页
背景: 唐朝 时期,中国和日本交流非常
频繁。

目的:为了学习中国的 影响:把唐朝先进的
先进文化 制度
。 、天文
唐 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
使 等传回日本, 对日本社会的发展 产生深
远的影响。
探究学习一
日本从唐朝学习了哪些文化?
中国“开元通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唐朝时,日本派十几批遣唐使来华,其主要目的是()
A、传播日本先进文化
B、学习唐朝先进文化
C、取得佛教真经
D、加强中日友好往来
2、右图建筑在日本被视为艺术明珠,是中日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它就是鉴真主持修建的()
A、唐招提寺
B、崇圣寺
C、大昭寺
D、那烂陀寺
3、右图中的两枚铜钱可以看出古代中日两国()
A、经济、文化交流较多
B、宗教事务往来频繁
C、医学领域相互借鉴
D、建筑方面取长补短
4、下列历史事件,最能体现中国人学习外国先进文化
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张骞通西域
5、读史答题。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隋唐对外交往活跃……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想一想:
为什么唐朝时对外交往如此广泛和活跃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