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质量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中国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和协调职能已由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局划分给了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归卫生部管 理。但卫生部也是一个与农业、工商、质检等平行的行政 部门.其在协调这些同级部门时面临不小的闲难,无法真 正有 效地实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和统一,从 而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率。 中国的这种多部门管理模式很容易造成“人人都在管,人 人都管不好” 的食品安全监管局面虽然原则上各部门应 按照流通环节实施分段管理.但面13益复杂的食品供应体 系.有些环节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因而各部门之间的具 体职责区分不清楚,因此会造成在一些方面部门职能交叉 重复.在另一些方面可能出现“监管真空”大家谁都不去 管。从而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3、牛奶质量标准、政策、法律法规监管效力不足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牛奶质量标准、技术性法规 的制定,但多数属于推荐性标准,不是强制性的 要求,不具备法律效力。我国也没有建立有效的 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仅限于对 原料奶和牛奶的质量抽检,牛奶质量安全检测机 构不健全、手段落后、认证能力不足、监督约束 机制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不能满足牛奶质量 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
我国牛奶质量管理现状
一、质量管理的状态 二、中国牛奶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三、中国牛奶质量管理的对策
一、质量管理的状态
牛奶产业的发展及现状 中国牛奶质量管理的现状
牛奶产业的发展及现状
1. 萌芽阶段 我国民族乳品工业诞生于1923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 国仅有4家乳品厂,原奶产量仅为21.7万吨。 2. 缓慢发展阶段(1949年至1977年) 这段时期,我国乳品行业缓慢发展,波动性较大,1959年至1961年 出现了乳品业的第一次负增长。到1961年底,牛奶产量只有6528吨, 比1960年的19970吨下降了67.5%。造成大幅下滑的原因是三年自然 灾害时期,奶牛饲料短缺,奶牛被充当食物。 3. 迅速扩张阶段(1978年至1992年) 由于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进行奶牛饲养和牛奶加工,原奶和乳品的 数量、品种、质量都有明显提高。1986年《生乳收购标准》(即老国 标)规定,最优级别生乳的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万个/毫升,蛋白质最 低值为2.95克/百克。这一时期原奶和乳品的数量、质量都有所提高。 1992年,牛奶产量41.3万吨,比1978年增长8.8倍,年平均增长率为 17.5%。 1993年开始,乳品生产出现过剩,乳粉积压滞销。从1999年开始, 以伊利为代表的中国乳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 产线,大力发展常温奶。
中国奶牛的养殖状况呈现出由产量向质量转 化的特点,并且速度在近几年尤为加快
中国牛奶的消费量也是在不断加大,逐年稳 步提高。
当前,中国乳品市场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根据 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8 年1-8 月我国出口牛奶11 万吨,价值2.8 亿美元,分 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4%和50.4%。但“毒奶粉” 事件发生后,10月我国牛奶出口量迅速降至1036 吨,同比下降91.8%。同时受金融危机影响, 农产品市场价格整体趋于下跌,进口原料奶粉的 价格比我国同类产品的成本价还低7000 元/吨, 再加上我国牛奶标识制度不完善,也影响了国产 牛奶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我国原料奶收购价也面 临着寒冬。
谢谢!
Baidu Nhomakorabea
4. 结构调整阶段(1993年至1998年) 1993年以来,乳品供给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消费 增长速度,生产出现过剩,乳粉积压滞销,部分 乳品企业陷入困境。1996年和1997年乳粉积压达 8万吨,占当年产量的20%。1997年以后,乳品 业开始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液体奶。 5. 高速增长阶段(1999年至今) 自1999年起,行业经济效益整体好转,随着消 费需求的增加,液体乳以年均60%的速度快速增 长,牛奶产量也连年增长,2001年牛奶产量为 74.3万吨*,平均年增长率为11.85%。我国的乳 品行业已从传统产业成为一个成长性较好的朝阳 产业。
2008年,“三鹿事件”爆发,使牛奶安全 问题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政府着手制定 新的行业标准; 2010年4月卫生部发布牛奶新国标,规定 生乳中蛋白质含量为2.8克/百克,标准一出, 各方反响强烈。 2011年上半年牛奶消费量达到1,060亿元, 同比增长22%。商务部预计,2011全年乳 品进口量将超120万吨,创历史新高。
6、实现规模化饲养和集约化经营 集约化奶牛生产和规模操作,有利于吸收现代农 业科学技术和设备,有助于牛奶的安全和质量控 制,提高奶牛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适当的奶 牛的饲 养和经营规模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形成的。 因此,只能是先在奶源丰富的省、 市或地区,组 织奶农自愿建立奶牛饲养专业合作社、现代园区 和规模化的家庭 牧场等形式。这样一来,可大大 降低奶牛的饲养成本,增强奶牛养殖业抵抗风 险 的能力。
3、完善乳品检验检测体系 我国牛奶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国标的检测项目也随之不断 增加,而目前一些监管部门的检测硬件以及人员技术水平 提高速度较慢,无法完全满足检测需求,必须尽快建立和 完善乳品检验检测体系,加强乳品检验能力建设,以便与 我国乳品业发展相适应。 4、建立乳业生产全程的质量监控制度 必须要建立乳业生产全程的质量监控制度,通过对乳品生 产全程的质量监测随时掌控牛奶的安全状况,强化标准的 执行,使乳品切实符合规定标准,让标准落到实处。此外, IS09000国际质量认证体系也是保证生鲜乳及牛奶质量安 全的有效管理模式。目前全国己有近万家食品企业通过了 1509000国际质量认证体系。
5、成立消费者牛奶协会等相关机构 降低消费者诉讼成本,当购买到劣质奶制品时, 选择打假是每一个消费者所需要的,但是实际情 况表明,通过个人的努力去参与到对奶制品市场 的监督时往往投入远大于收益,因而对个体而言 是没有积极性去维权的。因此可通过成立消费者 奶粉协会代表广大消费者的意见,对市场进行监 管并及时惩戒违法行为。让每一个消费者都能参 与到质量管理这个过程当中,倾听每个人的诉求, 从而更有效的管理牛奶市场。
4、 牛奶质量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 我国牛奶质量管理涉及卫生、农业、工商、食品、 药品监管局、质检、检验检疫等多个部门,虽然 《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各部 门的职责,但各部门各自为政,信息传递和沟通 方面严重不足,没有形成对牛奶行业统一管理的 格局,不能发挥有效的整合力。而牛奶质量安全 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监管部门的有效配合, 牛奶供应链各个环节严格监管、统一协调才能保 证牛奶的质量安全。
中国牛奶质量管理的对策
1、建立部门协调机制 针对目前我国乳业多部门管理的现状,建议政府尽快建立 完整的部门协调机制,协调各部门与乳品质量安全管理有 关的工作,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能,并发挥协调监督作用。 2、加强乳业标准体系及法律体系建设 针对目前乳业标准缺失、滞后和不相适应的情况,应尽快 颁布更加完善的乳品质量和安全法规,特别是国家的乳品 管理、生鲜原料乳管理、乳品质量安全管理,同时使之相 互协调一致。建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对整个乳品行业进 行全方位的质量控制,并制定质量认证制度,使乳业发展 有法可依,确保乳品的质量安全.
二、中国牛奶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制假贩假,利欲熏心。 在安徽阜阳假奶粉事件中,共查出不合格奶粉55种,涉及10省、自 治区、直辖市的40家企业。由此可知,有一些企业管理者为了赚取 更多非法利润,用价格低廉的蔗糖、淀粉替代乳粉,生产出劣质奶粉, 到农村市场以次充好,蒙蔽一些没有多少知识的消费者。这些企业管 理者道德败坏、毫无社会责任感可言。 2、发现质量问题不及时公开,给消费者带来更大损失。 三鹿集团陆续收到投诉,反映有部分婴幼儿在食用其生产的婴幼儿系 列奶粉后,发生尿液中出现红色沉淀物等症状,这种现象越来越多。 三鹿将其产品送交有关部门检测,2008年8月1日获得报告显示,奶 粉中含有三聚氰胺得到证实。不过,含有三聚氰胺的液态奶产品并未 停产,依然源源不断地流入市场。直到2008年9月12日三鹿才承认奶 粉被三聚氰胺污染。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三鹿不是坦诚的面对自己 的过失,而是尽量安抚媒体和受害消费者不要曝光此事:不是停产整 顿,而是继续向市场输送有毒奶粉。从事件过程看,难以寻见企业社 会责任的踪影。
牛奶质量安全指标包括营养指标和卫生指标 营养指标包括乳蛋白、乳脂肪、非脂固形 物和功能活性物质;卫生指标包括冰点、 体细胞数、总细菌数、致病菌、抗生素、 农药、重金属、霉菌毒素、(亚)硝酸盐 和掺假物质等。
中国牛奶质量管理现状
从近几年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三次调整可 以看出政府部门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希 望通过调整政府监管机构职能以实现食品安全的 有效控制。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政府对食品安 全的监管由多部门分散监管向集中监管的发展 趋 势。但是,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和过渡的过 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难点问题.食品安全监管 职能的集中效果在短期内还很难达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