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实施的意义与本质

合集下载

课程实施的名词解释

课程实施的名词解释

课程实施的名词解释导言:在教育领域中,课程实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涵盖了教学计划、教材使用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是教育教学中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解释课程实施的含义,探讨其重要性,并探讨几个与课程实施相关的因素。

一、什么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是指教育机构或教师组织并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

它包括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

课程实施涉及教师选择合适的教材、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以及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等方面。

课程实施的目标是为了将课程计划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体验。

它强调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不同的教学环境来调整和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

二、课程实施的重要性1. 适应学生的需求:课程实施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来设计教学活动。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学习成果。

2. 培养创新思维: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课程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积极参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3. 促进学科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课程实施有助于学生理解学科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科核心概念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通常需要进行小组合作或团队项目。

这种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帮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互相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5. 评估学习成果:课程实施不仅仅是教学活动的进行,还包括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

通过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与课程实施相关的因素1. 教师角色: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2. 学生特点:学生的年龄、发展水平和学习风格都会影响课程实施的选择和设计。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的个性化教学。

学校教育的本质意义是什么

学校教育的本质意义是什么

学校教育的本质意义是什么学校的教育本质意义是为了学生,而学生学习的意义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自己的梦想。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学校的教育本质意义讲解,欢迎阅读!1、绪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是青少年接受的最主要的三种教育,而由于该时期,青少年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是最长的,所以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是三种教育类型中最重要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主体,其他两种教育是两翼,只有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两翼才能发挥更大作用。

学校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是重大的,而青少年又肩负着国家的未来,所以说,学校教育影响的普遍性与深远性、质量的关键性,关系到未来中国的发展。

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学校各方面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2.1 学校教育的文化知识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19世纪末在德国出现的文化教育学学说指出: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教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可见教育与文化密不可分。

学校教育更是“以文化人”的重要教育形式。

学校是文化传承的场所,教育是“文化的别名”,这在过去,无论东西,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建国后的三十年间,我国学校教育更是主流文化传承之所[3]。

斯腾豪斯曾经说过,学校教育是由不同的过程构成的:技能的掌握、知识的获得、社会价值和规范的确立以及思想体系的形成。

所以,文化知识的学习处在学校教育过程的基础位置,其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

青少年时期以青春期为转机,思维发展加快了速度。

根据皮亚杰的研究,这个时期青少年的特点是:思想活跃惊人,已开始对学术的、文化的、价值的世界寄以关心和感到非常的兴趣了。

如果这个时期引导得好,不仅能极大地丰富他们的智力生活,而且对青少年确立自我、形成完美的人格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文化知识的教育方面,学校教育的任务在笔者看来主要包括:教什么样的知识,怎样教知识。

这两个方面也是学校文化知识教育中影响青少年的重要方面。

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

四、完善新课程实施的若干对策
1.加强对新课改实施过程的研究

加强对新课程实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仅有 利于丰富我国的课程理论水平,也有利于有 的放矢,及时地发现和解决课程实施中出现 的问题。 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多方面的保障,特别是 经费问题。
2.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新课程实施的配套设施建设

3.加强沟通与对话,重视课程实施主体的影响
教育情境中缔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在缔造
过程中,设计好的课程方案仅仅是一种课程资
源,借助这种资源师生发展、建构教育经验。
它以质性研究为方法论基础,在具体方法上提
倡个案研究、深度访谈、行动研究。
三、课程实施的策略和模式

(一)课程实施的策略
1.自上而下策略
自上而下策略主张课程变革由国家或地 方一级的教育机构发起,通过行政命令 的方式自上而下地推行改革。这种策略 以国家和地区为中心,要求学校中的其 他因素要与课程改革相一致。

这个模式是由兰德社团在对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70年代四 项主要课程计划的评价过程中形成的。研究人员根据他们 的调查结果得出结论:

在学校决定采纳新的课程计划之后,课程变 革的主要障碍存在于学校的组织动因之中。 困难在于人们已经习惯于原来的一套做法。 因此该模式强调在课程编制过程的各个阶段 (尤其在课程实施阶段)中的组织变量,无 论是支持性的还是抵制性的,都要予以注意。
课程资源多种多样,极其丰富。但相对某一具
体教育目标而言,并非所有的课程资源都具有 同等的目标效力,只有最具教育价值和课程意 义的资源才最值得开发和利用。因此,课程资 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当有一个筛选的过程。

4.建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保障制度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教师与学校而言,需 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传统 的教育评价与教学评价并没有涉及这方面的指 标。为此,应当建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评 价制度,鼓励教师广泛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教学课程实践的意义(3篇)

教学课程实践的意义(3篇)

第1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课程实践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教学课程实践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教学课程实践的意义。

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课程实践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践,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反思和总结,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课程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知识的应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此外,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沟通,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2. 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课程实践促使教师不断反思和总结,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学课程实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践,教师可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此外,实践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与其他教师交流、学习,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课程实践有助于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能够培养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课程实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实践。

在实践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创新性的观点,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学课程实践关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

在实践中,学生可以了解社会、关注民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七章课程实施

第七章课程实施

第七章课程实施第一节课程实施概述一、课程实施的本质1、课程实施是将预期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课程实施涉及国家、地方、校区、学校和课堂各个层面。

这种观点得到了众多课程学者的认同(施良方,1996;李子建、黄显华,1996;靳玉乐,2001;Fullan & Pomfret, 1977)。

如:“课程实施是指把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

课程实施的研究所关注的焦点是课程计划在实际上所发生的情况,以及影响课程实施的种种因素”。

“课程实施是把某项改革付诸实践的过程,它不同于采用某项改革(决定使用某种新的东西),实施的焦点是实践中发生改革的程度和影响改革程度的那些因素”。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2、课程实施就是教学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主要有黄政杰与黄甫全,他们认为,课程实施内涵是教学,只有当教师在课程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课程才可能得以实施。

教学与课程是内在统一的。

“课程实质上就是实践状态的教育,课程实施实际上就是教学”;“教学过程就是课程计划的实施过程”。

由于20世纪西方教育研究领域多以课程研究为主,而我国教育研究则是教学论优于课程论,因此在某种程度上20世纪的教育研究似乎是以课程与教学分离为特征。

课程实施就是教学的观点试图整合课程论与教学论,解决课程与教学分离的困境。

不仅如此,与第一种观点不同的是,它实际上还暗示了课程实施作为一种常态的教学而未必要有与课程变革密切的关系。

二、课程实施的取向对于课程实施本质的不同理解,体现了人们相应的课程价值观,在实践中具体表现为对课程实施采取不同的取向。

辛德等人(Snyder, Bolin & Zumwalt)关于课程实施取向的分类研究受到了课程学者的普遍认同。

他们将课程实施或研究课程实施的取向分为三种:忠实取向(fidelity orientation)、相互调适取向(mutual adaptation orientation)、课程缔造取向(curriculum enactment orientation)。

第五章课程实施与教学活动

第五章课程实施与教学活动

第五章课程实施与教学活动一、课程实施与教学的本质“课程实施”与“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属于不同的研究领域,但二者在内涵上又颇多重叠。

研究二者的关系对深入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是有益的。

课程实施与教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课程实施在内涵上所涉及的范围要比教学来得广些。

课程实施是执行一项或多项课程变革计划的过程,这涉及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课程知识的更新、教学过程的改变、校长和教师角色的更新。

学生角色的变化、社区文化环境的相应改变等等。

可以说课程实施涉及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变化以及对教育系统提供支持的社会系统的相应变化。

而教学主要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行为,这与课程实施相比在范围上来得狭窄。

其次,课程实施与教学分属不同的研究领域,对二者进行研究的侧重点有别。

课程实施的研究主要探讨对课程变革计划的实施程度、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课程变革计划与实践情境的相互适应机制、教师与学生创生课程的过程等等。

而教学研究则主要探讨教师的“教授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及二者之间的互动机制。

所以,课程实施研究与教学研究在重心上显然有别。

课程实施与教学又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联系性,主要包括两方面。

第一,课程实施内在地整合了教学,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和基本途径。

离开了教学,课程实施是不可思议的。

正因如此,许多人把课程实施与教学视为同义语。

第二,课程实施研究与教学研究具有内在的互补性。

教学研究有助于理解课程实施过程的内在机制;课程实施研究则有助于理解教学的本质,从而为教学设计过程提供新的视野。

课程实施:(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是将某项课程计划付诸实践得具体过程。

教学:广义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

狭义就是学校教学,是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

二、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课程实施的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的课程价值观。

课程实施知识点总结

课程实施知识点总结

课程实施知识点总结一、课程实施的概念和重要性1.1 课程实施的概念课程实施是指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课程实施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建设的延伸和实践,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1.2 课程实施的重要性课程实施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水平具有直接的影响。

只有将课程设计好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有效实施,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技能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课程实施的原则和内容2.1 课程实施的原则(1)以学生为中心。

课程实施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采用差异化教学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3)贯彻教育教学理念。

在课程实施中贯彻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价值观的培养。

(4)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或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5)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学资源,为课程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6)评价与调整。

在课程实施中进行教学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2 课程实施的内容(1)教学内容的实施。

包括教学目标的讲解、知识点的讲解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教学方法的实施。

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3)教学资源的实施。

包括教学设备、教材、教辅资料等教学资源的合理调配和使用,以支撑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4)教学环境的实施。

包括教室布置、学习氛围营造等教学环境的营造,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课程实施的方法和策略3.1 课程实施的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探究,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六章 课程与教学的实施

第六章  课程与教学的实施

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第三节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涵义及特点
(一) 教学过程的涵义
由教师、学生、教学内三个要素构成,三要素相互作用,产生复 杂的教学过程。
(二) 教学过程的特点
双边性、间接性、发展性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
(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个体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 (二)教学过程是师生课程教学交往过程的统一 (三)教学过程是教养与教育过程的统一
课程实施的研究重点在于考察实际中发生了什么, 以及哪些因素影响了实施的过程。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二)课程实施与课程采用涵义
课程采用:是指作出使用某项新课程方案的决定的过程。 “课程采用”是从文件规定的课程到实施的过程的过渡环节。
教育变革分三个阶段: 第一是启动、动员、采用阶段;(课程采用) 第二是实施、开始使用阶段;(课程实施) 第三是持续化、常规化阶段
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教学活动;师生的主体性、创造性 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是课程设计的主体。 四个基本理念:一是信任我,
二是展示给我看, 三是做我需要做的事, 四是与你在一起。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 课程实施的忠实观、相互适应观、课程创生观的关系 三种观点是包容与超越的关系:相互适应取向是对忠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二、教学方法的演变
(一)教学方法的历史 (二)现代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特点
1.注重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以学论教,重视对学习方法的研究 3.重视学生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 4.强调教学方法的整体化、综合化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三、教学方法的分类
(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

课 程 的 五 个 层 次
观念层次 的课程 社会层次 的课程 学校层次 的课程 教学层次 的课程 体验层次 的课程
由研究机构、学术团 体和课程专家所倡导 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的课程计划规定
学校根据学校的特色和需要对社会 层次的课程进行选择和修改的课程
教师规划并在课堂上 实际实施的课程 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 程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 的基础、原理与问题》,北京:教育 科学出版社,1996.)
课程变革
课程计划
为了实现某种理想 或变革而进行的课 程规划
课程实施
是将某项课程计划 付诸实践的具体过 程
课程采用
作出使用某项课程计 划的决定,它所关注 的焦点是是否采用某 课程计划
课程评价
包括对课程计划的 评价以及课程实施 过程质量的评价
三种取向的关系
2.三种取向各有其局限性
忠实取向把课程变革视为线性地实施预定的课程计划的过程 ,使课程变革成为一个机械的、技术化的程序,这就抹杀了 课程变革的直接参与者——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价值; 相互适应取向带有折衷主义色彩,它在兼具另外两种取向的 优点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它们的局限性;
课程知 课程知识不是一件产品或一个事件,而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 程”。具体情境中的课程知识是经由教师和学生深思熟虑的审 识
议活动而获得的。
课程变 是教师和学生个性的成长与发展过程——思维和行为上的变化 ,而不是一套设计和实施新课程的组织程序。 革 教师
教师是课程开发者,教师连同其学生成为建构积极的教育经验 的主体。
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一、“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
二、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
三、课程变革的情景模式

论幼儿园课程的本质

论幼儿园课程的本质
论幼儿园课程的本质
目录
01 一、幼儿园课程的概 念
02
二、幼儿园课程的本 质
03
三、幼儿园课程的设 计原则
04
四、幼儿园课程的实 践案例
05 五、结论
06 参考内容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演示将从幼儿园课程的概念、本质、设计原则以及实践案例等方面展开论述, 以期深入探讨幼儿园课程的本质。
四、幼儿园课程的实践案例
1、主题活动:通过设置不同的主题,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探究,培养幼 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等。例如,“春天来了”主题 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春天、绘画春天、表演春天等活动,帮助他们 了解春天的特征,培养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区角活动:通过设置不同的区角,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与材料, 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经验与成长。例如,在“益智区”中,幼儿可以通过拼 图、搭建、数独等活动,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阅读区”则可以为 幼儿提供丰富的图书与安静的阅读环境,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与习惯。
在幼儿园课程审议中,经验本质是评估课程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经验本质 的是幼儿在课程中获得的实际经验,以及这些经验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它强调幼 儿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幼儿通过直接的经验来学习和理解世界。
经验本质的幼儿园课程审议,以下几点:
1、经验的连续性:评估课程是否能够提供给幼儿连续的经验,使幼儿能够 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积累知识和技能。
2、经验的广泛性:评估课程是否能够提供给幼儿广泛多样的经验,以促进 幼儿多元化的发展。
3、经验的深度:评估课程是否能够提供给幼儿深度的经验,使幼儿能够对 某一特定主题或领域有深入的理解。

课程实施与教师教学

课程实施与教师教学

• 1.教师参与课程实施有利于及时发现课程实 施中的问题,有效指导课程实践。
• 2.教师参与课程实施有利于完善课程理论。
• 3.教师参与课程实施有利于完善新的课程改 革方案。
(二)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 最重要的变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中实 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这是由 教育的外层和内层结构所决定的,它是教育过程 的一种客观规律。
•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课程实施对教师而言,是教师本身 所具有的各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
• 3.教师是在实践中不断反思的行动研究者。
• 课程实施本身对教师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纯教学”的任 务,它要求在课程实施中不断创造,而不断创造的前提 是教师能够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能够利用 自己的经验和教学实践,通过对课程实施对象的观察、 了解和实施信息的反馈,不断总结,从而使自己成长为 专家型、研究型的教师。
(一)教师参与课程实施的重要意义
一项完备的课程计划,其主要目的除了最大限度 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外,还应使计划的参与者比加 数师自身获得发展。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地位是 无可替代的,一方面,他要创造性地工作,使课 程计划的各项任务得以实现;另一方面他也应使 自身在变革的过程中得到进步。有研究者对教师 参与课程实施的意义归纳为以下三点:
• 1.教师是教室层次课程的设计者。
• 课程实施是课程变革思想的最终贯彻点。教师是课程实施 的主要承担者。在这个层回上,教师会琢磨教学目标、参 照课程计划,从实际教学倩景出发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 教师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他不但了解课程编制、课程内 容的倩况,他还掌握了课程实施对象在实施过程中的各种 反映,他还是课程实施信息的收集者,整理者。

开展课程教学实践的意义(3篇)

开展课程教学实践的意义(3篇)

第1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教学实践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实践活动,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关注。

课程教学实践不仅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开展课程教学实践的意义,具体分析如下: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开展课程教学实践有助于教师深入了解教学内容,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实践,教师可以不断反思、总结经验,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课程教学实践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程教学实践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程教学实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课程教学实践往往需要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学会沟通、协调、分工,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课程教学实践关注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关注民生,从而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三、促进教育公平1.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开展课程教学实践有助于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通过实践,农村学校可以借鉴城市学校的先进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课程教学实践有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农村学校通过实践,可以引进城市学校的优质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3. 促进教育资源共享课程教学实践有助于促进教育资源共享。

城市学校可以将自己的优质教育资源与农村学校共享,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课程实施方案的意义

课程实施方案的意义

课程实施方案的意义课程实施方案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出来的具体教学计划和实施步骤。

它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课程实施方案的意义在于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通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实施步骤,可以使教师更加系统地进行教学,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覆盖,避免遗漏重要知识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准备,提前预习、备课,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深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课程实施方案的意义在于有利于教学过程的规范和有序进行。

通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实施步骤,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有条不紊,避免教学中的混乱和杂乱无章,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

教师可以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有计划地进行教学活动,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高效性和连贯性。

此外,课程实施方案的意义在于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制定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实施步骤,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教师可以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课程实施方案的意义在于有利于教学过程的评价和反馈。

通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实施步骤,可以使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过程的评价和反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不断完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课程实施方案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利于教学过程的规范和有序进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有利于教学过程的评价和反馈。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课程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不断完善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的意义与价值

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的意义与价值

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的意义与价值幼儿园课程整体规划需要多元主体的整体参与。

幼儿园课程整体规划是对整个幼儿园课程所做的顶层设计,规划者不能仅限于幼儿园的“顶层”,还要由园长、保教人员、家长、幼儿、社区人士等组成课程规划共同体,通过愿景共享和民主决策,协力推进课程规划工作。

作为幼儿园层面甚为繁复的专业工作,幼儿园课程整体规划的意义是什么呢?第一,做好幼儿园课程整体规划,有利于促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相关政策的落实。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加速推进,国家先后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政策性文件,为幼儿园的课程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国家意愿能否产生实效,关键看幼儿园层面的课程实施情况。

幼儿园课程整体规划是为幼儿园层面的课程实施绘制蓝图,本质上是将国家的政策要求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是将国家层面的课程改革构想向幼儿园层面的课程活动实践转化,其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决定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程度。

第二,做好幼儿园课程整体规划是提高幼儿园课程建设水平的关键。

课程具有整体性。

任何一个课程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于与其他要素的关系之中。

“这些关系并不包含于部分中,但最终却界定着它们”,并且“关系从来都不固定,它是动态的、过程中的,它在参与者彼此的协商与互动中转化和改变”。

因此,只有着眼于课程的各个要素及其之间的互动,才能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体发展,进而提高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水平。

第三,幼儿园课程整体规划为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化提供了更多可能。

在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上,幼儿园一直是课程研究与建设的重要主体。

无论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影响幼儿园课程中国化进程的课程试验,还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开展的体现幼儿园课程多元化的课程试验,大多是以幼儿园为主体完成的。

课程整体规划作为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着力点,不仅对促进幼儿园自身的课程建设水平提高有益,而且有可能通过其创新探索,为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化寻找到更多的突破口。

课程实施:意义与实质

课程实施:意义与实质

课程实施:意义与实质课程实施是课程论和教学论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从课程论角度,能够将课程实施视为课程开发进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在教学论意义上的课程实施,至少包括优秀教案和教学进程。

不管从何种角度明白得,课程实施都是实现预期课程理想的手腕。

20世纪50~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花巨资设计的课程打算并无取得专门好的实施,由此引发人们对课程改革进程的深切研究和系统反思,课程实施问题慢慢成为人们关注的核心。

相较之下,我国课程实施理论研究仍然是需要开发的“西部”,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慢慢展开,这方面的研究将变得加倍迫切。

本文拟就研究课程实施的意义和实质作一研讨。

一、研究课程实施的意义国外课程研究者普遍认同:要想成功地推动课程改革,就必需深切研究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进程,以对方案进行和时调整、修订和完善。

我国课程实施研究起步虽晚,也有学者开始注意到研究课程实施的意义。

例如,我国台湾有学者指出,研究课程实施有助于发觉课程打算在行动时发生了何种改变、了解教育改革为何失败、为了避免受到轻忽或与其他概念混淆,有助于了解学习结果和各类阻碍因素间的关系。

(注:黄政杰.课程设计[M].台北:东华书局,1998,400.)就课程理论研究与实践进程整体而论,研究课程实施至少有下述三方面的意义值得注意。

(一)利于和时发觉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有效指导课程实践课程设计的全然目的在于改变同窗的学习状况,增进同窗的最正确进展。

课程改革方案究竟是如何阻碍和改变同窗的进展?要回答那个问题,第一要对课程实施进程进行直接丈量和界定,以便了解课程实施的真实进程,诸如实施程度、范围、水平、效益、阻碍因素等,发觉课程实施中的实在问题。

有研究标明,大多数课程革新方案付诸实施后并非像方案设计者所预想的那样乐观。

国外一项研究报告指出,一项革新方案被采纳后,研究者将方案所要求的行为模式分解为12种具体行为,用丈量工具对教师的行为进行观看丈量,结果发觉:方案实施的量超级之低,只有16%,也确实是说教师的行为只有16%符合方案所要求的行为模式。

课程实施方案意义

课程实施方案意义

课程实施方案意义课程实施方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因素,制定的具体实施计划。

它的意义在于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安排,以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课程实施方案的制定能够有助于明确教学目标。

在制定课程实施方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课程目标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明确教学的核心内容和重点。

通过这一过程,教师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其次,课程实施方案有助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在制定课程实施方案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再次,课程实施方案能够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实施方案,教师能够更好地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课程实施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最后,课程实施方案的制定还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过不断制定和实施课程实施方案,教师可以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课程实施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课程实施方案的制定,不断完善和提高课程实施方案的质量,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实施的意义
1.1利于及时发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有效指导课程实践。

有研究表明,大多数课程变革方案付诸实施后并不像方案设计者所预想的那
样乐观。

国外一项研究报告指出,一项变革方案被采用后,研究者将方案所要求的行为模式分解为12种具体行为,用测量工具对教师的行为进行观察测量,结果发现方案实施的质量非常之低,教师的行为只有16%符合方案所要求的行为模式可见,如果没有对课程实施深入细致的研究,就不可能及时发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自然难以对课程实践进行适时、恰当和有效的指导。

1.2利于完善课程理论。

一个完整的课程改革过程包括课程计划、课程采用、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几
个环节,课程变革是这些环节之间动态的、复杂的交互作用过程.人们对课程变
革认识的理性化水平的提高过程,就是将课程改革过程分解为不同方面,深入理
解每一方面的本质与功能,进而把这些方面有机联系起来的过程。

为了把课程实
施与相关的其它环节区分开来,就需要把课程实施从课程变革过程中分离出来,
着重进行研究.而迄今为止,我国学者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课程
评价等领域进行了很有意义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相比之下,对课程实施
的关注较少,出现了课程理论系统研究的缺口。

1.3利于设计新的课程改革方案.
课程计划与课程实施之间的关系是理想与现实、预期结果与现实结果的过程
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极其复杂,多元,甚至难以预料和控制,由此形成了制定
新一轮课程方案的复杂性二人们往往将采用新课程方案学生成绩优秀的原因归于
新课程方案本身,而对新方案的实施过程并未做出恰当的估计.实际上,采用了
一项新方案并不意味着如方案计划那样进行实施。

同样,一种好的教育效果,也
绝非仅仅来自好的方案,即便是不太理想的方案,对于高水平的实施者,也可以
取得较为理想的成效。

课程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其最
大程度的发展。

课程方案究竟是如何影响和改变学生的发展?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首先要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直接测量和界定,以便了解课程实施是真实过程,包
括过程中的实施程度、范围、水平、效果、影响因素等,发现课程实施中的实质
问题,诸如:一项课程改革方案付诸实施后究竟会引起哪些课程实践的变化?实
施一项课程计划后,学生的学习成绩意味着什么?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可能性因
素是什么?等等。

一项研究设计学习结果表明35%的差异可归于实施过程的差异,
也就是说,即使运用了同一方案的不同学校或班级的学生,其成绩的差异也有可
能达到35%0 3这种差异来自实施过程的差异,如果不重视这种差异,很容易过高
评价课程方案的价值,对产生问题的原因估计不充分,使问题可能延伸到新一轮
改革方案,进而导致新方案科学性和可行性不够。

1.4利于课程实施方案的推广。

通过课程实施研究,可以知晓影响课程实施的真实变量,明确课程方案在不同情境中运行的可能状况,确定哪些变量可能是制约课程实施的关键,哪些变量没有影响课程实施,哪些变量对课程实施产生消极影响,明确众变量对课程实施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可以及时正确地干预和控制无关变量,从而估侧方案在不同课程实施情境中的不同状况。

课程实施不是任务所使然,它更多地体现了一种使命,一种为学生,为社会发展负责的使命。

一切从学生和社会发展出发,一切从实施主体(包括地方、学校、教师)、实施环境或情境出发,科学地处理好影响课程实施的诸因素,谨慎运行实施的过程。

研究课程实施,可以为采用实施方案的地区显示一个真实的过程,帮助其理解修订、借鉴和再造。

2、课程实施的本质
当人们把课程实施作为关注的焦点后,关注者都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课程实施的本质。

2.I从课程计划与课程实施的关系看,有学者认为课程实施是将某项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具体过程。

课程学界先驱者富兰(Fu11an.M.)在197?年认为,课程实
施是指任何课程革新的实际使用状态,或者说是革新在实际运作中所包括的一切.这个过程由三个阶段组成:起始阶段、实施阶段和维护或制度化阶段。

在起始阶段,计划者要提出诸如哪些人参与、所期望的支持程度是什么以及人们对革新是
否准备就绪等问题。

实施阶段是“做”的过程,它要求参与实施的人们在课堂中
或在其它适宜的教育场所实验它:维护或制度化阶段则侧重于对革新的修改.将
课程实施理解为将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一种比较具有代表性且为人们所
普遍接受的观点。

如:课程实施是把某项改革付诸实践的过程,它不同于采用某
项改革(决定使用某项新计划),实施的焦点是实践中发生改革的程度和影响改革
程度的那些因素.礴课程实施是指把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

课程实施的研究所关注的焦点是课程计划在实际上所发生的情况,以及影响课程实施的种种因素。

5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6等等。

2.2从课程实施与教学的关系来看,坚持“大课程论”的学者认为课程实施就是教学。

他们认为,“站到人和儿童的本性是‘活动’的高度,把课程看成‘一段教育进程’,课程将不仅仅是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开的‘计划’、‘预期结果’或‘经验’,课程根本上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课程实质上就是实践形态的教育”,“课程实施实际上也就是教学”.7“课程实施就是教学”和“课程与教学整合”也有内在联系的,从概念外延上看,课
程实施内在地包含着教学,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只有教师把教学建立在
已有的课程计划的基础上,把课程计划作为自己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并寻求能
促使学生吸收课程内容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时,课程才可能得以实施。

实施还需要
教学活动中诸要素包括教师、学生、课程内容等的协同作用方能达成.“概而言之,教学与课程是内在统一的,但是课程实施不可能与教学划等号,彼此都有不可以
包容的范畴,有着来自不同方向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