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课标解读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世界地形课件(二)2011新课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 • 上册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2年9月
学习目标
1.理解 等高线、等深线、山脊、山谷等基 本概念。 2.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制作过程。
重难点突破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三、学看地形图
怎样才能把地面的高低 起伏状况表示在平面上呢?
等高线!
等高线: 在地图上,将陆 地海拔高度相等的 各点连接成线,叫 等高线。用等高线 表示地面高低起伏 的地图,叫做等高 线地图。 等高线的特点: ①等高线属于曲 线;②等高线是 闭合的;③各条 等高线不相交。
练一练,谁出色?
1、读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鞍部 陡崖 (1)A表示的地形是_________,G表示的地形是__________。 B (2)B、H两点中坡度较陡的是________。 EF (3)CD、EF两处中表示山谷的是______。 170米 西南 (4)乙山与甲山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乙山位于甲山的____方。
盆地
100米 200米 300米
山地
300米 200米 100米
甲、乙各表示什么地形?
作业布置
拓展作业:你了解海陆变迁吗?先预度可用等高线表示, 那么海洋中的深度如何表示在平面上呢
Ⅱ 等深线
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 而成的线为等深线,深度起点应 该从海平面开始,采用负值。
有了等高线和等深线,就能 准确分辨一幅地图的高低起伏。
OK,现在就让我们 一起欣赏等高线地形图 的制作过程及特征吧。
山顶:闭合曲线外低内 高 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 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 鞍部:一对山脊等高线 组成 峭壁陡崖 :多条等高线 会合 重叠在一处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2年9月
学习目标
1.理解 等高线、等深线、山脊、山谷等基 本概念。 2.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制作过程。
重难点突破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三、学看地形图
怎样才能把地面的高低 起伏状况表示在平面上呢?
等高线!
等高线: 在地图上,将陆 地海拔高度相等的 各点连接成线,叫 等高线。用等高线 表示地面高低起伏 的地图,叫做等高 线地图。 等高线的特点: ①等高线属于曲 线;②等高线是 闭合的;③各条 等高线不相交。
练一练,谁出色?
1、读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鞍部 陡崖 (1)A表示的地形是_________,G表示的地形是__________。 B (2)B、H两点中坡度较陡的是________。 EF (3)CD、EF两处中表示山谷的是______。 170米 西南 (4)乙山与甲山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乙山位于甲山的____方。
盆地
100米 200米 300米
山地
300米 200米 100米
甲、乙各表示什么地形?
作业布置
拓展作业:你了解海陆变迁吗?先预度可用等高线表示, 那么海洋中的深度如何表示在平面上呢
Ⅱ 等深线
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 而成的线为等深线,深度起点应 该从海平面开始,采用负值。
有了等高线和等深线,就能 准确分辨一幅地图的高低起伏。
OK,现在就让我们 一起欣赏等高线地形图 的制作过程及特征吧。
山顶:闭合曲线外低内 高 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 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 鞍部:一对山脊等高线 组成 峭壁陡崖 :多条等高线 会合 重叠在一处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
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诸方
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
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
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有
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
主学习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主
➢ 各地对《课标》 高度认同,由此确立了《课标》 基本框架和目标体系保持不变的原则。
➢ 对《课标》修订的反馈意见主要集中于可操作性
方面,特别希望加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具体指导。
完整版ppt课件
6
二、《课标》修订的指导思想
➢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 神为指导思想;
➢ 以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 ➢ 巩固和深化十年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完整版ppt课件
2
目前英语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新课程理念尚未全面转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 行动;
2. 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 3. 教师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小学师资的数量
和质量问题亟待解决; 4. 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需给予更多关注; 5. 评价方式改革有待深化。
完整版ppt课件
3
关于三个版本《英语课程标准》的说明
29
3.分级标准
➢ 语言技能:听、说、读、写(五个级别) ➢ 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
题 (二级、五级) ➢ 情感态度(二级、五级) ➢ 学习策略:基本策略(二级);认知策略、
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五级) ➢ 文化意识(二级、五级)
完整版ppt课件
30
分级标准
语言技能一级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新课标)补充教材《鸡兔同笼》ppt课件

挑战题:
小芳参加学校数字竞赛,共20题,每答 对一题加5分,每答错或不答一道题则倒 扣2分,在本次竞赛中小芳得了86分,小 芳答错了多少题?
解:设小芳答对了x题: 5x-2(20-x)=86 5x-40+2x=86 7x=126 x=18 20-18=2(题) 答:小芳答错了2题。
鸡比兔多60只,鸡脚和兔脚共240只, 问鸡与兔各多少只?
全班一共有38人,共租了8条船, 每条大船乘6人,每条小船乘4人, 每条船都坐满了。问大船和小船 各多少条?
解:设共租大船X条、则租小船(8-X)条。 6X+4(8-X)=38 6X+32-4X=38 2X=6 X=3 小船:8-3=5(条) 答:租大船3条、小船5条。
挑战题:
• 古算题: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 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得几丁? • 师出示意思:100个和尚吃100个馒头,大 和尚一人吃3个,小和尚3人吃1个。大、小 和尚各多少人?
108-90=18(个)
4-3=1(个) 小轿车:18÷1=18(辆) 三轮车:30-18=12(辆)
信封里有2分、5分的硬币共40枚,一共是 1元7角,两种硬币各有多少枚?
假设40枚都是2分,共40×2=80分, 实际是1元7角=170分。 其中有5分硬币:(170-80)÷(5-2)=30枚 2分硬币:40-30=10枚
方法一,用方程解:
解:设大和尚有x人,则小和尚有(100-x)人,根据题意列得方程: 3x+1/3(100-x)=100 解方程得:x=25 小和尚:100-25=75人
方法二,鸡兔同笼法:
(1)假设100人全是大和尚,应吃馒头多少个? 3×100=300(个). (2)这样多吃了几个呢? 300-100=200(个). (3)为什么多吃了200个呢?这是因为把小和尚当成大和尚。那么把小和尚当成大和尚时, 每个小和尚多算了几个馒头? 3-1/3=8/3 (4)每个小和尚多算了8/3个馒头,一共多算了200个,所以小和尚有: 200÷8/3=75(人) 大和尚:100-75=25(人)
初中历史课标解读 PPT课件 图文

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 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初步了解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 高级不断发展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等科学的历史观, 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新修订课标中的“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 明的主要成果,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 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 物、遗址、遗迹、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提高历 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 历史情景想象。 4.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 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 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 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5.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 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包括计 算历史年代的方法、阅读教科书及有关历史读 物的方法、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 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材料 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等。 5.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力求在表达 自己的见解时能够言而有据,推论得当;学会 与教师、同学共同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与讨论, 能够积极汲取他人的正确见解,善于与他人合 作,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
3.对课程内容的修改
(1)根据课程设计思路,弱化学习主题,依照 历史发展时序的原则,重新编写每一个学习板 块中的导言。
导言将该学习板块所涉及的历史发展基本线 索、主要特征和重大史事进行了概述,揭示出 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和阶段特征,使教师能够 了解该学习板块教学内容的总体框架和结构。
新修订课标中的“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 明的主要成果,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 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 物、遗址、遗迹、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提高历 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 历史情景想象。 4.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 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 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 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5.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 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包括计 算历史年代的方法、阅读教科书及有关历史读 物的方法、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 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材料 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等。 5.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力求在表达 自己的见解时能够言而有据,推论得当;学会 与教师、同学共同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与讨论, 能够积极汲取他人的正确见解,善于与他人合 作,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
3.对课程内容的修改
(1)根据课程设计思路,弱化学习主题,依照 历史发展时序的原则,重新编写每一个学习板 块中的导言。
导言将该学习板块所涉及的历史发展基本线 索、主要特征和重大史事进行了概述,揭示出 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和阶段特征,使教师能够 了解该学习板块教学内容的总体框架和结构。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0.15×3=? 0.15 ×3 0.45
2 小时行6千米,1小时行?
3
6
2 3
6
2
3
6
1 2
3
3 6
3 2
1
1 先求1份是多少→再求3份是多少
2/3小时行6km 即3份中的2份是6 3份是9
1小时行
小学数学历来重视数感培养,从“自发”走向了“自觉14 ”
一、数感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展现数感
合理选择算法正确运算 估算过程中的合理判断 传统的“简便运算”适度保留,发挥它的训练功能。
例如:89×1.01= 89 .89 反例:125×8÷125×8 =1
33
六、运算能力
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 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 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设:所想的数为x,
则( 2x+7)×3-21
=6x+21-21
=6x
19
三、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 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 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 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实际物体
几何图形
特征描述
由此可见:两者之间的可逆关系
如同球员的球感,歌手的乐感一样…… 简单、通俗地说,数感就是数的感觉。 教学数数、数的基数意义与序数意义、数序与数的 大小比较……都有助于形成数感。 数感培养实践的误区…… 过于依赖量,过于特殊的量
10
一、数感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
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小学美术新课标解读ppt课件

• 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 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加 得好,更具“人文性”了)中认识美术。(侧重“过程与方 法”。)
• 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多了“美术现象”是“大 美术”使然,视觉文化是大美术的基础)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 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 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侧重“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取消了“简短评述”,使得“应试教育”在美 术“这死儿记不硬太 背好 ”使 了了 ),但是对教学. 的要求提高了,因为老师也不13能
课程性质
•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 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 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 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 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 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 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 造能力。
.
9
课 程 设 计 思 路
课程设计思路
• 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综 合性和探究性
•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课程 内容和学习活动
• 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教学更 大的空间
四个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
4个学段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
式原理,描绘事物,表达思想与情感。 (又一次强调了“思想”与“情感”,说明它
们很重要。他们确实很很很重要) 学习对比、调和等色彩知识以及简单的绘画构图和透视知识。
• 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多了“美术现象”是“大 美术”使然,视觉文化是大美术的基础)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 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 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侧重“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取消了“简短评述”,使得“应试教育”在美 术“这死儿记不硬太 背好 ”使 了了 ),但是对教学. 的要求提高了,因为老师也不13能
课程性质
•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 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 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 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 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 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 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 造能力。
.
9
课 程 设 计 思 路
课程设计思路
• 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综 合性和探究性
•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课程 内容和学习活动
• 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教学更 大的空间
四个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
4个学段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
式原理,描绘事物,表达思想与情感。 (又一次强调了“思想”与“情感”,说明它
们很重要。他们确实很很很重要) 学习对比、调和等色彩知识以及简单的绘画构图和透视知识。
新课标2011、2022新旧版本对比解读精品课件

(四)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10
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 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 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7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 见 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 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 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 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9
(四)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 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1.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10
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 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 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7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 见 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 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 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 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9
(四)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 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011版《课标》解读PPT

二、“教什么”和“怎么教”?
“教什么?”是内容、是核心 文章是整体的,内容是综合的,要求 是全面的,可教应教之处很多,需要选 择。而这种选择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 “怎么教?”是形式、是手段 根据选定内容,结合具体情况,选择 和运用最合理、恰当的方式方法进行教 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阅读教学为何要讲点“写法”?
直接目的——揣摩作者为何这样写,意图何在?领悟这 样写的好处。帮助加深理解,让学生从文本内容和语 言表达两个角度感受语言的力量,增添阅读的情趣。 间接目的—— 一是将领悟到的方法如总起句、过渡句、正面写与 侧面写、借景抒情等写作知识,迁移运用到新的课文 学习之中(学会阅读); 二是将学到的知识方法、写作技巧自觉地运用到习 作之中(学会习作)
三、 语言积累要求
阅读总量:145万字;
背诵文段:160篇(段);
谢谢各位!
培养提升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 语文实践(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方式
关注 三个热点问题
一、“教课文”还是“教语文”?
教课文:就是以课文本身内容为主
要的和直接的教学目标。以达到对 文本内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感悟 为教学基本价值取向。 教语文:就是以教材为“例子”, 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掌握学习 语文方法,形成语文能力。
二、阅
读
转身: 完成由内容分析为中心向以语言文 字为中心的美丽转身。 转变: 完成由简单的知识传授向以方法的 学习运用的转变 转化 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化
阅读教学任务
基本任务: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感受、理解、欣赏、评 价四大能力。 具体任务: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推敲语言,品词品句,领会表达作用; 3、渗透、学习、运用阅读方法学习阅读。
欧洲西部课件(2011年新课标)

欧洲西部气候
气 候 特 征 : 温 暖 湿 润
英国伯明翰
三 、 繁 荣 的 旅 游 业
读教材图7-31《欧洲的国家和地区》,然后把 右边国家填入下图中。
读图填图
23
德国 英国 法国 挪威 荷兰 瑞士 意大利 比利时 卢森堡 西班牙
同学们,你们学了这节 课有什么收获?
第四节
一、位置与范围 1.位置: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欧
洲
1、在图上指出欧洲、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
2、在图上指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 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大不列颠岛、北海。
爱尔兰岛
北
海
英吉利海峡
列支敦士登
摩纳哥 安道尔 梵 蒂 冈
圣马力诺
直布罗陀海峡
2、在图上指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 希腊。
⊙ 伦敦
英吉利海峡
作 业 布 置
《配套练习》35\36页《优化作业》
⊙
柏林 ⊙
巴黎
列支敦士登
⊙
马德里
安道尔
摩纳哥 梵 蒂 冈 ⊙
圣马力诺
罗马 雅典
⊙
直布罗陀55-56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 早 的大洲,目前经济 发展水平仍居各大洲首位 。 2.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属于 发达 (发达或发展中)国 家,集中有德国 、法国 、 英国 和意大利等工业 大国,它们的生产规模大 ,工业部门较为 齐全 , 综合实力雄厚。 3.农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 ,但生产水平 高 , 种植业与 畜牧业 结合较好,而且畜牧业发达。 4.讨论:分析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原因。
欧洲西部
2.主要国家及首都
二、雄厚的经济实力 三、繁荣的旅游业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模板.ppt

学段目标: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能用毛笔书写楷书, 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评价建议:第二、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
最新.课件
8
三、进一步合理安排学段教学的内容
课程设计思路: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 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 “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 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整体把握
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 句号、问号、 感叹号所表达 的不同语气。
4.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五大领域、三维目标
最新.课件
5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出新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 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 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 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 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 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 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 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 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 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教学建议: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 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 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 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
二 用普通话正确、 初步学会默 学习略读,
流利、有感情地 读,做到不 粗知文章
朗读课文
出声,不指 大意。
读
三 能用普通话正确、默读有一定
流利、有感情地 的速度,默
朗读课文
评价建议:第二、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
最新.课件
8
三、进一步合理安排学段教学的内容
课程设计思路: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 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 “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 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整体把握
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 句号、问号、 感叹号所表达 的不同语气。
4.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五大领域、三维目标
最新.课件
5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出新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 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 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 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 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 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 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 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 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 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教学建议: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 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 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 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
二 用普通话正确、 初步学会默 学习略读,
流利、有感情地 读,做到不 粗知文章
朗读课文
出声,不指 大意。
读
三 能用普通话正确、默读有一定
流利、有感情地 的速度,默
朗读课文
初中语文新课标解读 PPT课件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 (2011版)解读 (初中部分)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 (2011版)解读
一、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的情况
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与“实验稿”通识部分的对比解读
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分模块解读
四、全面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几点建议
第一部分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实验稿”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 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 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 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 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 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 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 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 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 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 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第一部分 一、课程性质
• “实验稿”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 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此段内容在 “2011年版”被移至引言 中,上文已有分析,不 再赘述。)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2011年版”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 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 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 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 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 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 课程的基本特点。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的情况
• (三)语文课标修订的基本思路 七个坚持
• 6.坚持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认真吸取以往的成功经 验,在学习语文的各种环节中,把读书放在头等重要的位 置;注重积累、感悟和实践,注重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课程 资源。
• 7.坚持不断探索语文课程的创新发展,使语文课程保持 “开放”的态势,避免故步自封,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化。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 (2011版)解读
一、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的情况
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与“实验稿”通识部分的对比解读
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分模块解读
四、全面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几点建议
第一部分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实验稿”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 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 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 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 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 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 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 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 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 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 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第一部分 一、课程性质
• “实验稿”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 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此段内容在 “2011年版”被移至引言 中,上文已有分析,不 再赘述。)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2011年版”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 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 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 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 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 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 课程的基本特点。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的情况
• (三)语文课标修订的基本思路 七个坚持
• 6.坚持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认真吸取以往的成功经 验,在学习语文的各种环节中,把读书放在头等重要的位 置;注重积累、感悟和实践,注重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课程 资源。
• 7.坚持不断探索语文课程的创新发展,使语文课程保持 “开放”的态势,避免故步自封,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
1.优秀诗文背诵及 推荐篇目 2.关于课外读物的 建议 3.语法修辞知识要 点 4.识字、写字基本 字表 5.义务教育语文课 程常用字表
二、特别关注
学生视角 课程视角
为其它课程、为个性人格、为终身发展 打好基础(……课程—其他课程—个体—生命
……) 站在更广阔的的背景上审视…… 人的发现、课程的发现……它首先是它自
封闭思维与开放思维
公园透绿 苏格拉底与孔子
真正的学生视角的教学价值?
尊重 真知 学法 乐学
控制与自由
课程视角
1
重视语文课程工具践和综合性学习,注重语文的熏陶感
染作用。
定义
文以载道? “道德课堂”? 课程意识?
语文的独立
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体现学科目标内容的循序
2
《明朝那些事儿》……大儒王阳明……
综合
新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模式无法通过零敲碎打 的方式形成。需要改变的应该是一个人整体的认 知、情感和行为系统。三个方面互相联系,并作 为一个整体改变。(印度之象 只见 树木不见森林)
—— 勒温
语文本身是个点,虽然它由点构成。
语文不是孤立的存在,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渐进。 儿童学语文的特点?
成人化 想当然“低年级写议论文”
汉字六书
不同年段的古诗教学
三、重要观点
(一)课程性质 (二)语文素养 (三)学习方式 (四)开放课程
(一)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课程是什么?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 化规律的科学。
语文:国文、国语、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章、 语言和文学、语言和文化……
实践
“行有所得也。” 意思 是“在路上拿到一个 贝壳”。强调自己行 动,方有所获。
“數飛也。从羽从白。” 意思是“小鸟多次尝 试飞翔”,指不断地 实践,才能练就技能。
运用
陶文浚 陶知行 陶行知
说书
用书如用刀,(生活)
不快自须磨,
呆磨不切菜,
何以见婆婆。
——陶行知《说书》, 原载1939年1月14日香港 《立报》)
己,然后才有可能是其它。
学生视角
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中渗 1 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创 新精神、实践能力。 BBC中英教学竞赛 教学模式热 生源大战
2
合理设计课程目标与内容,减轻负担。
低段识字、写字分别要求为1600、800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合作、创新。 3
《随时播种,随时开花》《为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爱在语文课堂流淌》《语文老 师,你会做作文“菜”吗.》《让美在朗读中绽放》《新课 程下语文教师的新观念》《重构心灵中的教育殿堂》
《让孩子放飞自己的梦想》《营造一方百草园》《释放心 灵 张扬个性》《巧用评价点击学生心灵的鼠标》《胸有丘 壑 水到渠成》《在口语交际的天空架起七色的彩虹》《小 语教学新视野》
讽越 位: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吃酒席:这个X啊,总是拿不定主意。
编辑:《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 海不复回……”
教师: 状元、榜眼、探花
学生:信号枪响了,同学们象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奔向 终点。
《世说新语》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
王戎。“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 ,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裤衣,诸君何为入我 裤中!’”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是旅游、娱乐、装饰、文化、学习……
又是语文本身。
“4份文案” 竞标活动 政府采购 “教师论文评选”评比活动 “内蒙古博物院的小解说员”
生活的语文与语文的生活 语文综合性学习
正确认识语文课程的特点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 特点。
书写“美”
一些关注点……
《激活课堂形式 让古诗伴着歌声飞》《寻找课堂的语文味》
《教育前行者——三环》《追求语文气息》 《享受语文课改 展示美丽课堂》《三“路”合一见真淳》 《识字向着快乐出发》《一“问”激起千层浪》《新课标下
的语文教学》《建立“大语文课堂”诱发灵性飞扬》《点 燃学生习作的圣火》《有一种教育叫宽容》《让互联网走 进课堂》《做一名幸福的小学语文教师》
1 人文内涵 独特体验 多元解读 与价值取向 《去年的树》 《雷雨》
2 实践 多读多写
郑州师范附小练写案例
3
积累 语感
毛泽东
4 整体把握 整体中的局部,局部建构整体
5 创新 澳门课本剧 香港的创意阅读 比较阅读
(二)突出“语文素养”这一核心概念
1.语文素养的含义:
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 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 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文化和文风、情趣、个性等人格 修养。
语文课程性质的三个关键词:
实践 运用 综合
有关的学习心理理论研究,通常将知识 的学习过程划分为 :习得、保持、应用三 个阶段……
杜威……语言学习尤其需要尝试,不能光 空对空,不能单靠老师讲,如口语交际, 就要多说(美总统辩论、丘吉尔);书面语就 要多读多写(苏轼、曾国藩、莫言)……在游 泳中学会游泳,在画画、唱歌中学会画画 、唱歌。(打乒乓球 富士康)
丘吉尔:人生…… 从三个角度例说什么是语文素养,其实它是很具体 的。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教师的语文素养有紧密的关系,后 者是一个重要前提。
例子:《品味与欣赏共舞,智慧与激情齐飞》
《以文为媒,唤醒学生内心“情”的体验——提升学生作文 情思的策略研究》《关爱是一种神奇的力量》
《静静简简语文课》《挣脱镣铐 自由舞蹈》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一、现状
小学14年……高中…… 无效---低效---有效---高效---魅力课堂
改革艰难,如何突出重围?
前言
1.课程性质 2.基本理念 3.设计思路
Who……
2011版课标主要内容(07年)
课程目标与内容
1.总体目标与内容 2.学段目标与内容
What……
实施建议
1.教学建议 2.评价建议 3.教材编写建议 4.课程资源开发与 利用建议 How……
语文,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既是 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 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百年语文史 名不正则言不顺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 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促进自身精神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