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军》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南安军文天祥阅读答案

南安军文天祥阅读答案

南安军文天祥阅读答案南安军文天祥阅读答案《南安军①》(宋)文天祥梅花②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③。

【注】①诗人被俘押解北上,途经家乡江西南安军,曾绝食。

②梅花,指梅岭即大岭。

③商亡,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逃进首阳山,采薇充饥,最后饿死。

题目:1.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5分)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

(6分)答案:1.被捕归来,壮志未成,(1分)无颜见家乡父老,(2分)不如战死沙场(2分)。

2.运用了对比的手法,(2分)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2分)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

(2分)(或答“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

”也可)赏:梅关的故事总是这样续写的。

44岁那一年,曾官拜宋末右臣相的文天祥被元兵押送燕京,取道梅岭,至南安军,被锁舟中。

舟外江面,漫天凄雨。

而浮现在他脑海里的却始终是梅关傲雪的红梅,如同他爱国报国的赤胆忠心。

一首名作于是诞生了:“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谁同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廓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这诗,与他的名垂千古的《过零丁洋》一脉相承,充满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烈气慨。

雄关为之震撼,岭梅为之敛容。

也许在迈过梅关的那一刹那,文天祥觅得了“饥死真吾志”的诗句,下定了绝食报国的决心。

他写诗后连续绝食八天,不死。

至燕京,关押三年,累逼不屈,被杀于柴市,年四十七岁。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文天祥在岭南兵败被俘,关押在岭北南安府时,写下这首诗后绝食八天。

国之既倾,己运多舛,但心存高洁,壮志不移。

风雨梅花,多好的写照。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别云间》《南安军》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别云间》《南安军》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别云间》《南安军》含答案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别云间
夏完淳(明)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南安军
文天祥(宋)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 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30.这两首诗虽时代不同,但都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感慨以及忠肝义胆的爱国之志。

请你在《南安军》中找出一联与《别云间》中尾联思想感情相同的诗句,并说说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答案】在《南安军》中,与《别云间》中尾联思想感情相同的诗句是“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这一联表达了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

【详解】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对比阅读。

根据题干要求,我们需要从《南安军》中寻找与《别云间》尾联思想感情相同的诗句。

首先,我们来分析《别云间》的尾联:“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

接下来,我们分析《南安军》中的诗句:“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这两句诗同样表达了诗人视死如归的决心和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

可以看出,“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与《别云间》尾联的思想感情是相同的。

因此,与《别云间》中尾联思想感情相同的诗句是“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这一联表达了文天祥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

《南安军》文天祥备课资料习题【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南安军》文天祥备课资料习题【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南安军》文天祥备课资料习题【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资料内容:【原文】【课下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精品习题及答案】【原诗】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课下注释】①选自《文天祥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南安,今江西大余。

文天祥被元军押解北行,路过此地。

军,宋代一种地方行政区划名,或与府、州同级,或与县同级。

②【梅花南北路】指经过梅岭。

梅岭,即大废岭,山上多梅树,是广东和江西的分界岭。

③【采薇】周武王伐纣灭商,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不食周粟,逃到首阳山,采薇而食,后来饿死。

薇,一种野菜。

文天祥到了南安军曾绝食八天。

【译文】由南往北走过大庾岭口,一路风雨打湿衣裳。

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

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夷齐,吃野菜充饥等死。

【作者】文天祥,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

吉州庐陵人。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

有《文山先生全集》。

其中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千古绝唱。

【背景】公元1279年(帝昺祥兴二年),南宋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

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在五月四日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庾)时写此诗。

【主题思想】这首诗化用社甫诗句,抒写自己的胸怀,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显示出民族正气。

【赏析】“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

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庾岭(梅岭)的南北两路。

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

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袭上了他的心头。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南安军》含答案1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南安军》含答案1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南安军》含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73.(1)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此归”的原因。

(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1)被捕归来,壮志未成,无颜见家乡父老,不如战死沙场。

(2)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

【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诗人之所以说“归乡如此归”,是因为他并非正常情况下的返乡。

而是在被捕后,虽然侥幸逃脱,但并未能完成他报国杀敌的壮志。

这种壮志未酬的遗憾与愧疚,让他深感无颜面对家乡的父老乡亲。

他宁愿在战场上英勇牺牲,也不愿以这种失败者的身份回到家乡。

因此,他的“归乡”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回家,而是充满了深深的无奈和遗憾。

(2)本题考查表现手法。

在这句诗中,诗人将“山河千古在”的永恒与“城郭一时非”的短暂进行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深眷恋,更强烈地表达了他对城郭沦陷、国家灭亡的沉痛之情。

山河依旧,而城郭已经面目全非,这种强烈的反差使诗人的亡国之痛更为突出,使诗歌情感更加深沉、感人。

这种对比手法也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坚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

南安军中考试题及答案

南安军中考试题及答案

南安军中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南安军的成立时间是?A. 1945年B. 1947年C. 1949年D. 1951年答案:B2. 南安军的主要作战区域是?A. 南部沿海B. 西北边疆C. 东北平原D. 东南丘陵答案:A3. 南安军在历史上的著名战役是?A. 长津湖战役B. 淮海战役C. 渡江战役D. 百团大战答案:C4. 南安军的军旗颜色是什么?A. 红色B. 蓝色C. 绿色D. 黄色答案:A5. 南安军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A. 主力军B. 后勤保障C. 情报收集D. 地方治安答案:A6. 南安军的军歌是?A. 《义勇军进行曲》B. 《解放军进行曲》C. 《南安军战歌》D. 《军中绿花》答案:C7. 南安军的军长是谁?A. 张三B. 李四C. 王五D. 赵六答案:C8. 南安军的军徽上的主要图案是?A. 鹰B. 虎C. 龙D. 狮答案:C9. 南安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表现如何?A. 英勇无畏B. 消极怠工C. 表现平平D. 未参与答案:A10. 南安军的军训是什么?A. 忠诚、勇敢、奉献B. 团结、紧张、严肃C. 纪律、荣誉、责任D. 创新、务实、进取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南安军在______年参加了解放战争,为国家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答案:19472. 南安军的军旗上印有______色的五角星,象征着军队的忠诚和勇敢。

答案:红色3. 南安军在______战役中,成功突破了敌人的防线,为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答案:渡江4. 南安军的军歌《南安军战歌》中,有一句歌词是“______,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表达了军队的坚定信念。

答案:向前向前5. 南安军的军徽上的______图案,代表着军队的威武和力量。

答案:龙6. 南安军的军长______,在战争中表现出色,被授予了多项荣誉。

答案:王五7. 南安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______次荣获集体一等功,展现了军队的英勇和顽强。

《南安军》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南安军》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南安军》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原诗】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译文】由南往北走过大庾岭口,一路风雨打湿衣裳。

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

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夷齐,吃野菜充饥等死。

【主题思想】表达诗人对民族危亡的深沉的忧患,以及他视死如归,坚贞不屈, 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习题】一、赏析选择题:1、下列诗句与“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C )A.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解析】C都是表现了对国家民族的赤胆忠心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2、赏析《南安军》,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A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

B、“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

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

C、“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文天祥站在岭上,遥望南安军的西华山,以及章江,慨叹青山与江河是永远存在的,而城郭则由出岭时的宋军城郭,变成元军所占领的城郭了,所悬之旗也将随之易帜了。

D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诗人文天祥收到敌人的虐待,吃不上饭,在梦中采摘野菜吃。

【解析】D诗人文天祥宁愿绝食饿死在家乡,也不与元兵合作。

诗人常常梦见自己像伯夷、叔齐一样在首阳山采野菜为生。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首联叙写行程中的时间与景色,借“梅花”与“风雨”对照,突出了作者心情的沉重。

B. 颔联写作者以拘囚身份途径故乡,无颜见家乡父老,不如战死沙场,悲苦之情跃然纸上。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南安军》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南安军》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南安军》含答案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南安军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①。

【注释】①采薇:商末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在商亡后,不食周粟,采薇而食,后来饿死。

2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梅花象征坚贞不屈的品格,表现了诗人起兵抗元的豪迈之气。

B.颔联两个“出”字和两个“归”字,重复对照,抒写诗人悲苦之情。

C.诗人将山河依旧与城郭面目全非进行对比,坚信山河必有重光之日。

D.本诗逐层递进,不假雕饰,而自见功力,寓深厚之性情于质朴之中。

22.本诗与王绩的《野望》都引用“采薇”的典故,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决心?【答案】21.A 22.《南安军》:饿死殉国,誓不投降。

《野望》:隐居不仕(向先贤寻求慰藉)【解析】2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分析和理解。

A.本诗首联写梅花岭上的南北路口,凄风苦雨把征衣湿透。

这里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

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梅岭的南北两路。

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

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冷意袭上了他的心头。

根据以上分析,首联中并没有“用梅花象征坚贞不屈的品格,表现了诗人起兵抗元的豪迈之气”,选项表述错误;故选A。

22.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采薇”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最后饿死。

本诗中“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一句,写诗人文天祥宁愿绝食饿死在家乡,也不与元兵合作。

诗人常常梦见自己像伯夷、叔齐一样在首阳山采野菜为生。

这句诗引用了“采薇”的典故,写从广东开始,文天祥就开始绝食,准备饿死在家乡。

这里诗人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决心效仿伯夷、叔齐饿死殉国,誓不投降,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

《南安军、别云间、骊山怀古、咏喇叭》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期末】

《南安军、别云间、骊山怀古、咏喇叭》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期末】

部编版九下期末课外古诗词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选择题】【简答题】期末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南安军/文天祥二、别云间/夏完淳三、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四、朝天子•咏喇叭/王磐一、《南安军》文天祥【原诗】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译文】由南往北走过大庾岭口,一路风雨打湿衣裳。

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

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夷齐,吃野菜充饥等死。

【主题思想】表达诗人对民族危亡的深沉的忧患,以及他视死如归,坚贞不屈, 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习题】一、赏析选择题:1、下列诗句与“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C )A.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解析】C都是表现了对国家民族的赤胆忠心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2、赏析《南安军》,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A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

B、“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

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

C、“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文天祥站在岭上,遥望南安军的西华山,以及章江,慨叹青山与江河是永远存在的,而城郭则由出岭时的宋军城郭,变成元军所占领的城郭了,所悬之旗也将随之易帜了。

D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诗人文天祥收到敌人的虐待,吃不上饭,在梦中采摘野菜吃。

【解析】D诗人文天祥宁愿绝食饿死在家乡,也不与元兵合作。

诗人常常梦见自己像伯夷、叔齐一样在首阳山采野菜为生。

《南安军》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南安军》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南安军》文天祥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译文】由南往北走过大庾岭口,一路风雨打湿衣裳。

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

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夷齐,吃野菜充饥等死。

【作者】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大臣,政治家、文学家,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

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

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

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

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

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

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背景】公元1279年(帝昺祥兴二年),南宋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

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在五月四日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庾)时写此诗。

【主题思想】表达诗人对民族危亡的深沉的忧患,以及他视死如归,坚贞不屈, 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赏析】一二两句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

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庾岭(梅岭)的南北两路。

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

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袭上了他的心头。

颔联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

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

文天祥《过零丁洋》《南安军》阅读训练及答案

文天祥《过零丁洋》《南安军》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两首文天祥所作的诗,完成15~16题,9分)【甲】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南安军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甲诗是文天祥在北宋末年被俘途经零汀洋,元军逼迫他招降宋军时所写。

B. 甲诗尾联“有如撞钟,清音绕梁”,使全诗的格调陡然间由开拓、沉郁转为豪放和洒脱。

C. 乙诗颈联化用杜甫“国破山河在”名句,言外之意是宋朝山河不会被元朝永远占领。

D. 乙诗是文天祥在被俘途中路过家乡所作,以高亢的诗篇,吟诵出他的“一片丹心”。

16.沂蒙学习小组对第15题的选项B是否正确展开了讨论。

经讨论,小沂同学认为选项B是正确的。

如果你认同小沂同学的观点,请你结合甲诗对选项B中的正确部分作出合理解释。

如果你不认同小沂同学的观点,请你结合甲诗对选项B写一则解析。

(6分)参考答案:15.D (3分)16. 认同:文天祥被俘,途径零丁洋,元军逼迫他招降宋军,他写下这首诗,自古以来,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

尾联中诗人直抒胸臆,慷慨激昂,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犹如洪钟长鸣,振聋发聩,引人深思。

(6分)不认同:B项错误。

“有如撞钟,清音绕梁”是正确的,尾联中诗人直抒胸臆,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节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犹如洪钟长鸣,引人深思。

但“使全诗的格调陡然间由开拓、沉郁转为豪放和洒脱。

”错误,应该是“使全诗的格调陡然间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和洒脱。

”。

(6分)。

《南安军》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题)

《南安军》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题)

《南安军》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题)
12.古诗词鉴赏(4分)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诗歌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2)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
12.古诗词鉴赏(4分)
(1)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1分)将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

(意思相近即可,1分)(共2分)
(2)表达了诗人至死不渝,以死明志,保持爱国的节操,誓死报国的决心。

(意思相近即可,2分)
出处2021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题资料
1 四川省广安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
积累与运用(2021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题)3
《自动驾驶塑造未来》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题)4
名句名篇默写(2021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题)5
《南安军》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题)6
名著阅读(2021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题)7 综合性学习(2021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题)8 明前茶《与母亲相守50天》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题)9
向贤彪《“咬牙”是一种修炼》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题)10
《虽有嘉肴》《颜氏家训》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题)11
2021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作文题目。

《南安军、别云间、骊山怀古、咏喇叭》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期末】

《南安军、别云间、骊山怀古、咏喇叭》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期末】

部编版九下期末课外古诗词中考复习题及答案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期末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南安军/文天祥二、别云间/夏完淳三、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四、朝天子•咏喇叭/王磐一、《南安军》文天祥【原诗】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译文】由南往北走过大庾岭口,一路风雨打湿衣裳。

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

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夷齐,吃野菜充饥等死。

【作者】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大臣,政治家、文学家,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

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

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

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

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

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

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背景】公元1279年(帝昺祥兴二年),南宋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

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在五月四日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庾)时写此诗。

【主题思想】表达诗人对民族危亡的深沉的忧患,以及他视死如归,坚贞不屈, 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文天祥《南安军》中表示了誓不投降的决心的诗句是: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2、文天祥《南安军》中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的诗句是: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3、《南安军》化用了杜甫“国破山河在”的诗句,且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自信心的诗句是: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部编版九下期末课外古诗词赏析同步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期末课外古诗词赏析同步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期末课外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期末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南安军/文天祥二、别云间/夏完淳三、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四、朝天子•咏喇叭/王磐一、《南安军》文天祥【原诗】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译文】由南往北走过大庾岭口,一路风雨打湿衣裳。

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

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夷齐,吃野菜充饥等死。

【作者】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大臣,政治家、文学家,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

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

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

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

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

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

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主题思想】表达诗人对民族危亡的深沉的忧患,以及他视死如归,坚贞不屈, 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赏析】一二两句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

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庾岭(梅岭)的南北两路。

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

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袭上了他的心头。

颔联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

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

《南安军》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

《南安军》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

《南安军》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原诗】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文天祥《南安军》中表示了誓不投降的决心的诗句是: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2、文天祥《南安军》中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的诗句是: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3、《南安军》化用了杜甫“国破山河在”的诗句,且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自信心的诗句是: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二、赏析选择题:1、下列诗句与“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C )A.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解析】C都是表现了对国家民族的赤胆忠心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2、赏析《南安军》,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A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

B、“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

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

C、“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文天祥站在岭上,遥望南安军的西华山,以及章江,慨叹青山与江河是永远存在的,而城郭则由出岭时的宋军城郭,变成元军所占领的城郭了,所悬之旗也将随之易帜了。

D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诗人文天祥收到敌人的虐待,吃不上饭,在梦中采摘野菜吃。

【解析】D诗人文天祥宁愿绝食饿死在家乡,也不与元兵合作。

诗人常常梦见自己像伯夷、叔齐一样在首阳山采野菜为生。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首联叙写行程中的时间与景色,借“梅花”与“风雨”对照,突出了作者心情的沉重。

B. 颔联写作者以拘囚身份途径故乡,无颜见家乡父老,不如战死沙场,悲苦之情跃然纸上。

《南安军》选择题、简答题

《南安军》选择题、简答题

《南安军》选择题、简答题一、赏析选择题:1、下列诗句与“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C )A.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解析】C都是表现了对国家民族的赤胆忠心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2、赏析《南安军》,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A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

B、“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

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

C、“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文天祥站在岭上,遥望南安军的西华山,以及章江,慨叹青山与江河是永远存在的,而城郭则由出岭时的宋军城郭,变成元军所占领的城郭了,所悬之旗也将随之易帜了。

D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诗人文天祥收到敌人的虐待,吃不上饭,在梦中采摘野菜吃。

【解析】D诗人文天祥宁愿绝食饿死在家乡,也不与元兵合作。

诗人常常梦见自己像伯夷、叔齐一样在首阳山采野菜为生。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首联叙写行程中的时间与景色,借“梅花”与“风雨”对照,突出了作者心情的沉重。

B. 颔联写作者以拘囚身份途径故乡,无颜见家乡父老,不如战死沙场,悲苦之情跃然纸上。

C. 颔联将山河依旧与城郭一时沦陷作对比,突出作者亡国之痛和对恢复大宋江山的坚定信念。

D. 全诗逐层递进,声情激荡,不假雕饰,写出了诗人被俘后经过家乡时真切的思想感受。

【解析】A“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

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首联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

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

《南安军、别云间、骊山怀古、咏喇叭》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期末】

《南安军、别云间、骊山怀古、咏喇叭》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期末】

部编版九下期末课外古诗词简答题及答案期末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南安军/文天祥二、别云间/夏完淳三、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四、朝天子•咏喇叭/王磐一、《南安军》文天祥【原诗】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译文】由南往北走过大庾岭口,一路风雨打湿衣裳。

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

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夷齐,吃野菜充饥等死。

【主题思想】表达诗人对民族危亡的深沉的忧患,以及他视死如归,坚贞不屈, 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习题】简答题:1、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答: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

写出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

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表现了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

3、诗的尾联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诗的尾联用了周武王伐纣灭商,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采薇首阳山,最终饿死的典故。

表达了作者绝不投降、取义成仁的节操和以死明志、誓死报国的爱国情感,显示出了高尚的民族正气。

二、《别云间》夏完淳【原诗】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

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

【主题思想】这首诀别故乡之作,表达的不是对生命苦短的感叹,而是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习题】简答题:1、“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答: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妻子有孕在身,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也难见故园和亲人,对此心中怎能无所留恋?2、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文天祥《南安军》阅读训练及答案

文天祥《南安军》阅读训练及答案

文天祥《南安军》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题。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谁同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

注:公元1279年,南宋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

作者在前一年被俘北行,于五月四日出大庾岭(梅岭),经南安军时作此诗。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叙写行程中的时间与景色,借“梅花”与“风雨”对照,突出了作者心情的沉重。

B. 颔联写作者以拘囚身份途径故乡,无颜见家乡父老,不如战死沙场,悲苦之情跃然纸上。

C. 颔联将山河依旧与城郭一时沦陷作对比,突出作者亡国之痛和对恢复大宋江山的坚定信念。

D. 全诗逐层递进,声情激荡,不假雕饰,写出了诗人被俘后经过家乡时真切的思想感受。

15. 诗的尾联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4. A
15. 诗的尾联用了周武王伐纣灭商,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采薇。

《南安军》 (文天祥)阅读鉴赏题汇总(含答案)

《南安军》 (文天祥)阅读鉴赏题汇总(含答案)

《南安军》(文天祥)
梅花南北②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③。

1.内容主旨:
《南安车》作者写自己被俘后,押解途中经过家乡时的思想感受,表达了自己准备以死报国,取义成仁的心理。

2..理解和赏析:
诗颔联上句写诗人被俘后押送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

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虽然途经故乡,但身系拘囚,无颜见家乡父老,还不如战死沙场。

诗的颈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

3.请简要赏析“风雨湿征衣”一句中的“湿”字。

(3分)答:诗人征衣被风雨淋湿,表现了环境的凄苦,烘托出诗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凄苦、沉痛。

4.诗的尾联“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答:至死不渝,以死明志,保持爱国的节操;誓死报国的决心。

5.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5分)
被捕归来,壮志未成,(1分)无颜见家乡父老,(2分)不如战死沙场(2分)。

《南安军》习题及答案

《南安军》习题及答案

《南安军》习题及答案XXX★《南安军》题及答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班级:姓名:★《南安军》XXX【原诗】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译文】由南往北走过大庾岭口,一路风雨打湿衣裳。

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

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夷齐,吃野菜充饥等死。

【题】1、下列诗句与“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赏析《南安军》,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

B、“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

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

C、“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XXX站在岭上,眺望XXX的西华山,和XXX,慨叹XXX与江河是永久存在的,而城郭则由出岭时的宋军城郭,变成元军所占领的城郭了,所悬之旗也将随之易帜了。

D、“饿死真吾志,XXXXXX。

”诗人XXX收到敌人的虐待,吃不上饭,在梦中采摘野菜吃。

3、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4、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题】1、分析:C都是表现了对国家民族的赤胆忠心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2、分析:D诗人XXX宁愿绝食饿死在家乡,也不与元兵合作。

诗人常常梦见自己像XXX、XXX一样在首阳山采野菜为生。

3、答: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

写出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

【古诗文阅读】《过零丁洋》《南安军》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过零丁洋》《南安军》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过零丁洋》《南安军》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文天祥的两首诗,回答26?28题。

(8分)【甲】过零丁洋艰辛接踵而来起至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商战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南安军①梅花南北②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冻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③。

【注释】①南安军:地名,今江西大余。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北行途经南安军大庾岭时所作。

②南北:相传大庾岭是南北气候的分界岭。

③采薇:指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薇首阳山,最终饿死的典故。

26.下面对两首诗的认知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就是()(2分后)a.【甲】诗的颔联借用自然景物将国家和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国家命运的生死存亡和个人遭际的艰难坎坷,。

b.【甲】诗的颈联使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学,既表明诗人所历之地,又写下形势凶险和自身境况危苦,抒写了诗人担忧恐惧情感。

c.【乙】诗颔联上句写诗人被俘后押送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

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虽然途经故乡,但身系拘囚,无颜见家乡父老,还不如战死沙场。

d.【乙】诗的颈联运用了对照的手法,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展开对照,注重了诗人的亡国之苦。

27.请简要赏析【乙】诗“风雨湿征衣”一句中的“湿”字。

(3分)28.联系【甲】诗,,说道说道【乙】诗尾联及“冻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分后)答案:26.b27.诗人征衣被风雨淋湿,表现了环境的凄苦,烘托出诗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凄苦、沉痛。

28.至死不渝,以死去明志,维持爱国的节操;拼死报国的决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安军》习题及答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
班级:姓名:
★《南安军》文天祥
【原诗】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译文】由南往北走过大庾岭口,一路风雨打湿衣裳。

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

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夷齐,吃野菜充饥等死。

【习题】
1、下列诗句与“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赏析《南安军》,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

B、“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

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

C、“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文天祥站在岭上,遥望南安军的西华山,以及章江,慨叹青山与江河是永远存在的,而城郭则由出岭时的宋军城郭,变成元军所占领的城郭了,所悬之旗也将随之易帜了。

D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诗人文天祥收到敌人的虐待,吃不上饭,在梦
中采摘野菜吃。

3、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4、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习题】
1、分析:C都是表现了对国家民族的赤胆忠心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2、分析:D诗人文天祥宁愿绝食饿死在家乡,也不与元兵合作。

诗人常常梦见自己像伯夷、叔齐一样在首阳山采野菜为生。

3、答: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

写出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

4、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表现了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