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观潮》课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说课稿及课件
【导语】《观潮》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的第⼀课,本⽂经过作者对潮的⽣动描述,让我们看到了⼤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更让我们领略了⼤⾃然的魅⼒,体会⼤⾃然那种魔术般的神奇。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课《观潮》说课稿 ⼀、说教材 《观潮》这篇⽂章是⼈教版⼩学语⽂第七册第⼀组的⼀篇讲读课⽂。
作者向我们描绘了浙江省海宁盐官镇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
课⽂结构清楚,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过后的顺序和⼤潮声、形由远及近的变化介绍了钱塘江⼤潮⽓势磅礴景象,使⼈读后不禁发出感叹“钱塘江⼤潮不愧为天下奇观”。
作者还介绍了观潮的⼈数之多,热情之⾼,从侧⾯表现了钱塘江⼤潮之奇。
选编这篇⽂章的⽬的⼀是为了让学⽣经过学习课⽂体会⼤⾃然给我们带来的奇妙感受,激发学⽣热爱祖国⼤好河⼭的思想感情;⼆是让学⽣⼀边读书⼀边想像画⾯,经过重点语句段体会⽂章表达上的特点。
根据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的认知特点,我将本篇课⽂的教学⽬标制定为以下⼏条: 1、认识7个⽣字,会写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课⽂3、4⾃然段。
3、边读书边想像画⾯,联系上下⽂体会词语表达上的含义。
了解本⽂的写作特点。
4、经过学习本篇课⽂,让学⽣感受⼤⾃然的壮观,受到⾃然美的熏陶,能把⾃我的阅读感受与他⼈交流。
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受到⾃然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体会⽂中⼀些语句,想像课⽂中描绘的钱塘江⼤潮的景象。
⼆、说教法 四年级的学⽣好奇⼼强,求知欲⽇益增加,但他们的认知本事有限,对⽂字描述的景象难以构成深切体会,所以我采⽤创设情境法进⾏教学。
上课时播放钱塘江⼤潮壮观景象,让学⽣结合⽂中的⽂字描述深刻感受。
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理解课⽂资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能够培养语感。
所以,我还将采⽤以读代讲法进⾏教学,组织学⽣进⾏朗读⽐赛,读⼀读,议⼀议,看谁能把潮来时的那种“浩浩荡荡、⼭崩地裂”的⽓势读出来。
部编版小学语文《观潮》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观潮》课文原文及赏析
《观潮》课文原文: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中观赏钱塘江大潮的最佳时期。
这一天,我们早早地来到了江边,等待着大潮的到来。
起初,江面上风平浪静,只有远处的船只在水面上缓缓移动。
突然,有人喊道:“潮来了!”我们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条白线从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显现出来。
那白线越来越近,越来越粗,像一堵移动的墙向我们扑来。
伴随着轰隆隆的巨响,大潮如同千军万马奔腾而来,气势磅礴,令人震撼。
潮头高达数米,犹如一座移动的山峰,汹涌澎湃。
江水翻滚,白浪滔天,一片壮观的景象。
大潮过后,江面又恢复了平静。
但人们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被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深深打动。
赏析:
《观潮》这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致的描绘,展现了钱塘江大潮这一自然奇观的壮观景象。
首先,课文通过描述观赏钱塘江大潮的时间和地点,为读者设定了一个具体的场景。
接着,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先描绘江面的平静,再描绘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描绘大潮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将潮水比喻为“一堵移动的墙”、“一座移动的山峰”,形象地表现了大潮的气势和力量;将大潮的声音比喻为“轰隆隆的巨响”,生动地描绘了大潮的震撼效果。
最后,课文以人们对大潮的深深感动作为结尾,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总的来说,《观潮》这篇课文以其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成功地展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同时也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人教版小学语文《观潮》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观潮》课文原文及赏析《观潮》课文原文: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中观赏钱塘江大潮的最佳时期。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准备观看一年一度的潮水盛宴。
远处,江面上一片平静,只有几只白鹭在悠闲地觅食。
然而,岸边的人群却早已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大家都翘首期盼着大潮的到来。
突然,有人喊道:“来了!来了!”我们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只见远方的江面上出现了一条白线,越来越近,越来越宽。
那白线像一堵移动的墙,带着雷霆万钧之势向我们扑来。
这就是著名的“一线潮”。
随着潮水的逼近,声音也越来越大。
如同万马奔腾,如同雷霆轰鸣,那种震撼人心的气势让人无法忘怀。
潮水撞击岸边,溅起十几米高的水花,场面壮观至极。
然后,潮水开始缓缓退去,留下的是满地的贝壳和淤泥,以及人们惊叹不已的表情。
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让人既敬畏又赞叹。
赏析:《观潮》这篇课文通过生动细致的描绘,展现了钱塘江大潮这一自然奇观的壮丽景象和磅礴气势。
作者以时间为线索,从清晨的平静到潮水的到来、高潮的展现再到潮水的退去,层次分明,节奏紧凑。
课文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将潮水比喻为“移动的墙”、“一线潮”,形象地表现了潮水的形态和动态;将潮水的声音比喻为“万马奔腾”、“雷霆轰鸣”,生动地传达了潮水的震撼力和冲击力。
同时,课文也寓含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叹之情。
通过对潮水壮观景象的描绘,作者引导读者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力量,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总的来说,《观潮》是一篇富有诗意和哲理的散文,不仅让读者领略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美,也启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思考和感悟。
观潮几年级的课文
观潮几年级的课文
《观潮》是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课文。
原文: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2022-202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课件PPT
1、认识“盐、屹”等12个字,读准多音字“薄”,会 写“潮、据”等15个字,会写“奇观、农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方法,边读 热爱伟大奇观。
语文要素
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画面,感受钱塘 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背景资料
感受钱塘江大潮是世界著名涌潮之一,国际地理学界将 钱塘江与南美亚马孙河、南亚恒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强 涌潮河流”。
词语盘点
奇观 农历 据说 宽阔 人山人海 滚动 顿时 逐渐 犹 如 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霎时 余波 依旧
多音字组词
薄号
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PPT课件
大潮来时声音有何变化?
1、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3、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大潮来时景象有何变化?
1、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2、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 江面。 3、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21 观 潮 观 潮
观:观看,观赏
潮:钱塘江大潮
观潮:观看钱塘江大潮
作者赵宗成、朱明元
自读要求:
1、轻声读课文。
2、把不懂的生字读音弄清楚,读准确。 3、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 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 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 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表现了 祖国山河的壮美,书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 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感情。
默读思考:
1、第1自然段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什么 特点? 古,奇
潮来之前的景象 2.第2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3.第3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大潮到来时和大潮过后的壮观景象
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1、用—画出写潮来前江面景象的句子。
2、用~~~画出人们的心情的句子。 3、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
潮来前:江面——平静 人们心情—— 急切
我会读:
观潮
盐官镇
笼罩 屹立 人声鼎沸
沸腾 横贯
蒙蒙的薄雾 山崩地裂
昂首东望 依旧 恢复
我能找出四字词语:
天下奇观 若隐若现 人山人海 昂首东望
闷雷滚动
人声鼎沸
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
白浪翻滚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我会写: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PPT课件(完美版)
16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 长,变粗,横贯江面。
横贯:(山脉、河流、道路等)横着通过去
横卧: 横向躺下或趴下
17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 两丈多高的水墙。
“两丈”有多高?
比喻
18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19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31
我能找出四字词语:
天下奇观 若隐若现 人山人海 昂首东望
闷雷滚动
人声鼎沸
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
白浪翻滚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32
反义词
宽阔 —— 狭窄 风平浪静—— 波涛汹涌 人山人海—— 寥寥无几 人声鼎沸—— 鸦雀无声
33
课堂小测:
1、看拼音,写生字。
Yá n
(
zhà o
34
) ) )
潮来时 潮过后
其中运用了恰当的比喻重点描写了 23 “潮来之时”大潮的瞬息变化和雄伟气势。
感悟: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 称为天下奇观。
什么叫“奇观”?
雄伟壮观而又罕见 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 情。
24
课文回顾: 这篇课文作者按( )、( )、( )的 顺序,通过写作者在观察时所听到的( )、 看到的( ) ,以及人们的情绪变化,把 钱塘江大潮壮观的场面展现在我们眼前, 使人发自内心地感叹:( )。
bá o
guàn
横( )(
huī
)复
áng
( )首东望
)官镇 笼( ) ( )雾
2、比一比,在组词。
潮(
朝(
) 昂(
) 迎(
2024年小学课文《观潮》说课稿(精选篇)
2024年小学课文《观潮》说课稿(精选篇)小学课文《观潮》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观潮》是四年级第七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写作材料》,它既是第二单元《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继续,又是第四单元《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延续,同时还为完成第五单元《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篇讲读课文,按顺序抓特点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文中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向高发展的关键的阶梯,大纲明确要求:“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是怎样观察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根据大纲目的要求,语文教学的规律以及《观潮》这一课的特点,应达到以下4个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理解井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4、给课文分段,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难点:1、理解重点词、句、段。
2、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
教具:录相带、投影片。
二、说教法运用电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学法。
三、说学法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把课堂这一个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素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我说的是《观潮》一课的第二课时。
四、说教程1、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一文,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学生答后教师板书,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观潮的顺序,为学习下文奠定基础。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观潮》PPT优秀课件
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人物形象设计
02
设计一些观潮的人物形象,表现出他们兴奋、惊叹等不同的情
感反应,增强画面的代入感。
色彩运用
03
运用蓝色、白色等冷色调表现潮水的清凉感,同时运用暖色调
增强画面的对比度和视觉冲击力。
背景音乐选择建议
古典音乐
选择如《高山流水》等古典音乐, 通过其悠扬的旋律和节奏感,引
导学生进入观潮的意境。
减少污染的措施
为了减少污染,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节约用水用电、鼓励 步行或骑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等。同时,政府和企业也应该加强环保投入和监管,推动绿 色发展。
CHAPTER 06
创意设计与艺术表现
插图设计思路分享
钱塘江大潮的震撼场景
01
通过描绘潮水汹涌澎湃、浪花飞溅的壮观景象,让学生感受到
课文内容拓展:相关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等
历史背景
介绍钱塘江大潮的历史渊源和民间传 说,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
人物故事
讲述与观潮相关的历史人物故事,如 伍子胥过昭关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 趣。
CHAPTER 04
阅读理解与训练
阅读技巧指导:如何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01
02
03
04
预览全文
先快速浏览全文,了解大意和 结构,有助于后续深入理解。
3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形式再现 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THANKS
[ 感谢观看 ]
写作动机
作者通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 象,旨在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同时激发读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文学地位与影响: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人教版部编版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名师课件
一堵水墙,又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地向我奔来。那声音、那气势真 是震撼人心!“潮头过后”,我好像看到 了江潮余波还在翻涌,听到江面风号浪吼, 久久不能平静。
读下面这首诗,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 相关的句子。
浪淘沙(其七)
[唐]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 好像闷雷滚动。……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 出有什么变化。
声音:好像闷雷滚动。 江面:无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 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 腾起来。
声音:越来越大。 江面: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 变粗,横贯江面。
钱塘江大潮
1 观潮
自由朗读课文,说一 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 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潮来前 潮来时 潮退后
yán
yì
大潮 盐官镇 据说 大堤 宽阔 屹立
ánɡ
dùn
dǐnɡ fèi
昂首 盼着 滚动 顿时 人声鼎沸
ɡuàn
hào
逐渐 横贯 一堵 犹如 浩浩荡荡
bēnɡ
zhèn shà yú
bó
山崩地裂 震动 霎时 余波 薄雾
江面: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 多高的水墙。
浪头高、范围宽
江面:白浪翻滚、水墙。
浪潮越来越Leabharlann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 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 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江面:犹如白色战马。
声音:
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背诵指导:同学们可以边读边想象画 面,根据大潮由远及近的变化过程,逐句 地进行背诵。如第4自然段,在背诵时先抓 住“白线”的变化,然后“再近些”时白 浪的样子,最后“越来越近”时浪潮的样 子,由浪潮的形到声。可以根据这样的条 理,在理解和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新编部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的思维导图
课文作者 课文生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词语
文章结构 文章主旨 课文延伸
作者是赵宗成、朱明元。赵宗成原为中央 人民广播电台上海记者站副站长;朱明远 曾任上海记者站记者。
潮(cháo) 据(jù) 堤(dī) 阔(kuò) 盼(pàn) 滚(ɡǔn) 顿(dùn) 逐(zhú) 渐(jiàn) 堵(dǔ) 犹(yóu) 崩(bēnɡ) 震(zhèn) 霎(shà) 余(yú)
本文描写了作者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盛况,展现了潮来 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突出了大潮的奇特、 雄伟与壮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壮观景象的热爱和 赞美之情。
浪淘沙(其七)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潮水、据说、大堤、宽阔、盼望、 滚动、顿时、逐渐、一堵墙、犹如、 山崩地裂、地震、霎时、余波、奇观、 农历、人山人海、齐头并进、依旧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天下奇观。总述了钱 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主要写了 潮来前钱塘江的景象和观潮人翘首以盼的场面。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主要写 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潮头过后。主要写潮 头过后的景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 1 单元第 1 课《观潮》重点知识归纳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 1 单元第 1 课《观潮》重点知识归纳引言:在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的学习中,我们迎来了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
这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对这篇课文进行重点知识归纳。
一、课文基本信息1.写作背景:本文描写的是钱塘江大潮这一自然奇观。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吸引着无数人前往观看。
2.主题:通过描写钱塘江大潮由远及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表现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文学体裁:写景记叙文。
4.作者信息:赵宗成、朱明元。
二、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主要内容:本文记叙了作者观潮的所见所闻,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由远及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突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中心思想: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以及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三、重点字词1.生字读音、写法、词义:●盐(yán):左右结构,部首是“皿”。
词义:食盐,一种调味品。
●屹(yì):左右结构,部首是“山”。
词义:山峰高耸的样子。
●昂(áng):上下结构,部首是“日”。
词义:仰,高抬。
●顿(dùn):左右结构,部首是“页”。
词义:很短时间的停止。
●鼎(dǐng):上下结构,部首是“目”。
词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
●沸(fèi):左右结构,部首是“氵”。
词义:液体受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发生气泡,表面翻滚,变成蒸气。
●贯(guàn):上下结构,部首是“贝”。
词义:穿,通,连。
●浩(hào):左右结构,部首是“氵”。
词义:水大,引申为大和多。
●崩(bēng):左右结构,部首是“山”。
词义:倒塌。
2.多音字:1.称:chēng(称呼)、chèn(称心)。
2.闷:mēn(闷热)、mèn(闷雷)。
3.近义词:1.屹立—耸立。
《观潮》课文
四年级上册《观潮》课文《观潮》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课文,主要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表达了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与热爱。
下边整理分享这篇课文的原文、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及修辞方法。
观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看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段落大意】《观潮》共包括5个自然段,可分成四部分,具体如下:第一段(第1自然段):用“天下奇观”总起,指出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和地位。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在海塘大堤上的所见。
第三段(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由远而近的变化过程。
第四段(第5自然段):写潮头奔腾西去后的情景。
【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表达了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与热爱。
蓝色国潮风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PPT课件
比喻 夸张
浪潮 潮声
千万白色战马 山崩地裂
第三字 部分词
积 累
字词积累
字音识记
① 鼎沸( dǐng ) ③ 横贯(guàn ) ⑤ 屹立( yì )
② 山崩地裂(bēng ) ④ 昂首东望( áng ) ⑥ 浩浩荡荡( hào )
字词积累
词语解释
笼罩— 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漫天卷地— 布满天空,席卷大地。
笼罩— 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
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字词积累
词语解释
山崩地裂— 文 中 形 容 浪 潮 声 音 很 大 。 横贯— 横着通过去。
风号浪吼— 狂风怒号,波浪怒吼。形容风浪大,
声音响。
字词积累
多音异意
chēng 称号 称呼
称
薄
chèn 称职 称心
báo 薄饼 薄冰 bó 薄雾
课 第
四
后 部
分
拓 展
课后拓展
名诗佳句
钱塘江潮 [唐]罗隐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课后拓展
名诗佳句
八月涛声吼地来,
淘浪(其七)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唐
沙刘
[]
卷起沙堆似雪堆。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课文赏析
思考问题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 地裂,好像大地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把 浪潮比作齐头并进的千万白色战马, 把潮来时的声音夸张成”山崩地裂 “,绘声绘色地描绘使人如临其境, 充分表现了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
浙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PPT课件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 前,江面上( 风平浪静) 。潮来时 ( 浩浩荡荡 ),潮水声犹如 ( 山崩地裂 ),海堤上尽管 ( 人声鼎沸 ),但是听不出他们 在说些什么。渐渐地,潮过去了, 水天相接 消失在( )的地方。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 《观潮》,你有什么想法?你 还有什么问题吗?(如:为什 么会在八月十八出现大潮?) 同学们可以阅读有关课外 书,或者上网寻求答案,迚一 步了解神奇的自然吧!
我们再来学习第二自然段吧!
• 潮来之前的情形是怎样的?作者从哪 两方面来描写的? • (1)周周的景物:江面、古塔、中山 (特点非常平静) 亭、观潮台、远处的小山。 • (2)当时的人们。(人山人海、昂首、 等着、盼着)
同学们,每年的农历八月 十八日,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 都要到浙江省海宁市的盐官镇 观赏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 塘江潮。为什么会吸引这么多 游客呢?
浙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观潮
我们下面来想一想,这 三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 第一自然段:概括地讲钱塘江大潮自 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 第二自然段:潮来前的景色以及人们 等潮时焦急的心情。 • 第三自然段:潮来时奇特壮观的景象。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自然段吧!
• 指天下奇特的景色。“观”在 这里是“景色”的意思。 • “天下奇观”是什么意思?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潮水的?
由过及近地观察随时间的推移和潮
水位置改变来描写潮水的变化。
接下来我们来积累这节课学过的词语吧! 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人声鼎沸) (风平浪静) 风停了,水面很平静。 (山崩地裂) 形容声音很响。 (水天相接) 面与天际会合,指地平线。 从这岸到那岸在江面上横着接通。 (横贯) 分先后地一起前进或同时前进。(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形容水势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观潮》课文
《观潮》课文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长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钱塘江观潮课文重要词语解释:
天下奇观——天底下罕见的壮丽景观
横卧——横躺的意思
笼罩——像笼子丝的罩在上面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
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
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
水天相接——水和天相连
山崩地裂——指发生强烈地震时的响声,本课涌来描写潮水的声音,带有夸张的意味。
其他词语:
昂首东望
人声鼎沸(反义词:鸦雀无声)
风平浪静(反义词:风号浪吼、惊涛骇浪)
横贯江面
白浪翻滚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汹涌澎湃
漫天卷地(近义词:铺天盖地)
风号浪吼
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