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名人故事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 白居易――从居难到居易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白居易――从居难到居易白居易——从居难到居易白居易是唐代着名诗人。
他出身贫寒,自幼聪慧,十六岁来到京都长安。
为了提高写诗的水平,曾亲自去拜访享有盛誉的老诗人顾况。
顾况是位性情开朗的人,初见白居易其貌不扬,再一看他送来的诗稿上的落款:居易,便开玩笑说:你叫居易,长安这地方米贵,居住起来可不易呀!老先生边笑边翻白居易的诗稿看,当看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心中一动,赞叹道:“好诗里好诗!”又对白居易说:“能写出这般好诗,在长安居下去,也不难了。
”白居易初到京都,便崭露头角,并非偶然。
他是一位极勤勉的青年诗人。
据他写给元稹的信记载,他从小立志“为云龙,为风鹏”,干一番事业。
为了实现他的宏图,他“苦节读书”,白天学习做赋,夜晚刻苦读书,中间抽时间学作诗,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由于念书吟诗太勤,口舌磨出了疮;由于日夜秉笔挥写,臂肘磨出了硬茧;由于埋首案犊,身体显得清瘦,由加熬费精力,未老而齿衰发白,由于读书太多,眼睛常常发花。
他虚心求学,“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
一年春天,白居易与元棋等人一起骑马游春,两人以对诗为游戏,你一首,我一首,竟然自“皇子破”至“昭国里”二十里之间,途中不断地此唱彼和。
一起游春的好友樊宗宪、李景信想插话、吟诗,也没有机会。
他们对白、元的诗才真是赞佩不己。
对此,白居易发了一通感概。
他说:理解我的人把我当作诗仙,不理解我的人把我当作诗魔,都有道理。
劳苦精神,化费气力,连朝接夕,不知其苦,这不是魔是什么?花时宴罢,月夜酒酣,一吟一咏,不知老之将至,即使是以弯鹤当马遨游于海上仙山,也比不过这种生活的欢乐,这不是仙又是什么?是的,自居易可以称之为诗仙,又可以称之为诗魔。
诗仙是由诗魔变来的,而其法门便是勤奋、刻苦,再加上由勤奋与刻苦而产生的诗的灵感。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白居易历史名人轶事
白居易历史名人轶事白居易历史名人轶事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把自己一生中做各种官(小到户曹,大到太子少傅)时不同级别的工资都写进诗里拿出来晒,在我国历史上堪称是独一无二的奇特现象。
白居易早年当户曹时,说自己“俸钱四五万,月可奉晨昏。
”35岁时白居易官至县尉,在此任中,他写下了一首《观刈麦》,诗中写道:“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对自己不事稼穑而能有三百石的俸禄,很是惭愧。
37岁时,白居易得了个左拾遗的职位,工资一下子翻了几番。
他在诗中写道:“月惭谏纸二千张,岁愧俸钱三十万。
” 50多岁时,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此时的薪水让他的生活颇为安逸舒适,留下了这样的诗句:“云我五十余,未是苦老人。
刺史二千石,亦不为贫贱。
”54岁时,他当上了苏州刺史,任职一年半后,便于次年九月罢官。
在《题新馆》中他对任苏州刺史间薪俸这样记载:“十万户州尤觉贵,二千石禄敢言贫?”待遇确实不错。
此后,白居易工资年年看涨,为太子少傅时是“月俸百千官二品”.太和七年,白居易又被授为太子宾客分司,“俸钱七八万,给受无虚月”. 然而白居易晚景凄凉,特别是70岁停职时,薪水也停发了。
只好“先卖南坊十亩园,次卖东郭五顷田”,“然后兼卖所居宅”,干脆连房子也卖了,即便如此,他还“但恐此钱用不尽,即先朝露归夜泉”,怕自己那点钱还没花完,这辈子就没了。
这是他一生最困窘的.时期。
好在半年以后,他以刑部尚书致仕,这才得到一半俸禄,他在临死之前还不忘留下《自咏老身示诸家属》,最后晒一晒工资:“寿及七十五,俸沾五十千。
” 白居易的这些“工资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十分独特而又弥足珍贵,为研究唐代的官俸制度乃至唐代社会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数据。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 白居易――从居难到居易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白居易――从居难到居易白居易是唐代文学家、政治家、文官,也是唐代诗歌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他早年饱经坎坷,在政治上多次受到排挤和困厄,但他总能以乐观和豁达的心态应对各种困难,最终取得了成功。
白居易出身于一个贫寒的家庭,他的父亲早逝,家境贫困。
白居易却有一颗渴望学习的心,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考取了功名。
进入官场后,他被任命为秘书郎,但由于他不愿意阿谀奉承,言辞直率,很快被贬职。
他被贬职后,转为文官,先后任职于吏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位。
由于他的才华和勤奋,他被赞誉为"首席文学家"。
白居易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他曾多次遭到排挤和贬官。
尽管如此,他仍然保持了他的不屈和乐观。
他在挫折面前从不气馁,反而用诗歌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他以他创作的诗歌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寻求。
他的诗歌清新自然、言简意赅,深受人们的喜爱。
白居易的诗歌作品是他成功的关键,他的诗歌以描述生活琐事、表达人生哲理为主题,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长恨歌》。
在《长恨歌》中,他以一个妇人的眼光,描绘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这首诗情感饱满,字字句句都表达了白居易对命运和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长恨歌》不仅是白居易的杰作,也被后人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白居易的忍耐和乐观乃至他最终取得了成功。
尽管他在政治上屡受挫折,但他始终保持了自己优雅的生活态度。
他不贪图权力和金钱,注重修身养性,与朋友交游,饱览诗书。
他的生活充满了诗意和人文关怀,他被誉为"诗仙"和"谈笑中圣"。
白居易的一生是一部命运的长诗,他经历了许多困难和磨难,但他从不放弃追求自己的梦想。
他用自己的才华和勇气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留下了不朽的文学作品。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要保持乐观和奋斗,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取得成功。
白居易造福于民的故事精选
白居易,字乐天,唐朝时期太原(今属山西)人,他不仅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敢直言、爱百姓、廉洁自律的清官。
他的品行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传说,他任陕西周至县县尉时,城西的赵乡绅和李财主因为一块田地争论不休,最后跑到县衙打官司。
赵乡绅把一条大鲤鱼的鱼肚中塞满了银子送到县衙,而李财主把一个大西瓜中也塞满银子送来。
收到两份“重礼〞后,白居易吩咐次日公开审案。
厅堂之上,张暗示:“我的理(鲤)长,我是愚(鱼)人〞;赵暗示:“我的理大(西瓜),我是瓜(西瓜)人。
〞白居易怒拍堂木:“今天,先判你二人‘买衙贿官’之罪,每人重责四十大板!〞然后,立即派人把他们行贿的鲤鱼和西瓜取来,当众抖出其中的银子,民众一片哗然。
杖刑完毕,白居易喝斥道:“今日责打,就是要你们今后奉公守法,老实做人。
这些行贿的银子,我看就用来救济贫苦百姓吧!〞并当堂宣示:“自古衙门面向南,理在后边钱在先。
本县改衙面向北,钱路堵衙理通天!〞从此,白县尉清廉秉公,爱民如子的名气,很快在全县传开。
白居易任左拾遗(谏官)时,忠于职守,不畏权贵,他屡次上书唐宪宗,反对宦官专权、结党营私,批评腐败的吏治,指出宪宗皇帝的过失,反映人民疾苦。
河东节度使王锷大肆搜刮民财献给皇上邀功,唐宪宗决定提拔王锷为宰相,满朝文武多是敢怒不敢言,白居易却挺身而出进谏说:“王锷苛刻百姓,所得财宝献给皇上。
今假设授以宰相,天下人一定会说是因为他经常向您进献财物才当上宰相的。
如此一来,上行下效,岂不朝纲大乱。
〞宪宗虽然很欣赏白居易的才华,但见他屡次犯颜直谏,心中不满,又加上他得罪了宦官,于是贬他为地方官。
白居易从不考虑个人的得失,他任江州、苏州、杭州等刺史时,更是利用一切时机,为百姓谋福。
他上书免除了受灾地区百姓的税赋并赈济灾民,所到之处,都有惠政留下。
如在杭州任刺史时,白居易亲率州民修筑了西湖白沙堤,解决了当地的水旱灾害问题,并使沿堤的千亩农田得到灌溉。
人们为了纪念其功德,将其所筑之堤命名为“白公堤〞,就是如今西湖上的白堤。
【名人故事】白居易下访
【名人故事】白居易下访白居易(772年-846年),唐朝文学家,号乐天,字经世,河东(今山西永济)人。
其诗文以清新、明快、真实见称,被誉为“诗仙”。
而他的一生也充满了传奇故事,其中就有一段有关他下访的故事。
白居易在唐代历任宰相、太子少师等职,但因为他不擅权谋、好酒、爱玩,加上官场斗争,最终被贬谪数次。
其中一次贬谪,是因为有人诬告他家中有人藏私钱,被贬谪至岭南地区。
并没有人关心他,连个亲戚朋友都没有,身在异乡的白居易倍感孤独和寂寞。
有一天,他听说有一个名叫盖青的老人在附近修道观,便前去访问。
盖青是一位高僧,精通佛法,却并不愿意跟其他僧人生活在一起,常年隐居在野外。
白居易在路上遇到丁壮倒地夭折的场景,心生感伤,便前去向其中一位丧家哭诉,此后得知了这位丧家人的遭遇。
他决心一定要帮助这位丧家人,于是,他决心前去盖青这里求助。
白居易踏上了险象环生的山路,来到一处僻静的山谷。
这里风光秀美,气候宜人,松柏常翠,蝉鸣阵阵,山溪潺潺,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找到了盖青。
盖青约定,只要白居易能创作一首出色的诗作,就愿意帮助他,而这首诗作的条件是在苍山大峰上写成。
于是白居易便孤身登上了苍山大峰,在这里,他感到了一种超越物质的境地,他感到了自己的渺小和无助。
他也深深地体会到了生活的真谛。
这种境遇,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开始写诗。
在这里,他写下了一首《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牵衣顿足拦道人,撩乱春衫不整蔽日。
低首斜眼恨非文,卿不知。
白居易写完了这首诗,回到盖青的道观,带着这首诗去见盖青。
盖青读完这首诗后,感慨地说:“你的诗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和热爱,你的心灵已经得到了净化,我愿意帮助你。
”盖青开导了白居易,告诉他只有超越世俗,放下执念,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
白居易在盖青的悉心指导下,修炼心性,学习佛法,逐渐开悟了生命的真谛。
数年后,白居易的贬谪解除,重新回到中原,但他已经脱胎换骨,不再关心权位和财富,而是将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创作和修身养性上。
中华名人小故事(白居易的豪情壮志)
中华名人小故事(白居易的豪情壮志)
篇三:白居易的豪情壮志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被誉为“诗鬼”和“词仙”。
他以其洒脱大胆的个性和丰富多样的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坛的一颗明星。
白居易年轻时擅长文学,深感时世之变,他希望运用自己的才华为国家做出贡献。
他深入研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并撰写了许多有关社会和时政的杂文和诗作,直接点出了社会弊病和政治腐败。
他在文学上追求真实和真诚,坚持用直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尽管白居易多次担任重要的官职,但他并没有因此沾染腐败的气息。
他始终保持清廉正直的品格,持斤斤计较的批评他的人们,他从不妥协,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白居易的豪情壮志也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他的诗作篇幅辽阔,内容丰富多样,涉及社会百态和人生哲理。
他的诗中充满了对人生和爱情的热情,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对社会现实的直接反映。
白居易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力量和才华可以改变社会,用文化和思想改变世界。
他的作品和品格成为了后人学习和追随的榜样。
白居易的名人故事(3篇)
白居易的名人故事(3篇)风流往事篇一“诗魔”白居易出生在一个小官僚家庭,从小就耳闻目染了被俾女侍候的乐趣。
据说,在他官居翰林学士的时候,就开始在家里储起妓女来,他最宠爱的妓女有两位:樊素和小蛮;曾有诗云:“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白居易在苏州做官时,曾留下一首春风得意的《宿湖中》:“幸无案牍何妨醉,纵有笙歌不废吟。
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
”由此可知,白大诗人当年是何等风流。
即使后来被贬江州,却因聚友豪饮消愁于九江之上,而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作《琵琶行》。
白居易在杭州做官与在苏州时一样春风得意,风流潇洒,有不少青楼知己,他最看中的是一位艺名叫玲珑的官妓,经常携此妓外出游玩,留下了段段风流。
玲珑名声远播,色艺过人,当地的文人骚客以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为自豪,能请到玲珑作陪,便是有面子。
时在越州的元稹听说后心里痒痒,为了搞到玲珑,他花了一大把银子,才将玲珑弄来越州。
元稹让玲珑陪他一个多月,之后才将她送回杭州。
用今天大款嫖客的话讲,这是“包月”。
才华满腹的白大诗人也难逃纠缠于女人的命运,但世人却也不曾责怪于他与多少个女人在一起,在那样一个多情的时代,留下如此才气,如此风情,还有那满溢爱情之美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长恨歌》,还有那羞涩多情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琵琶行》,为这盛唐的诗坛添了明亮的一笔。
勤学苦读篇二白居易五六岁便开始作诗,九岁时对诗的声韵就非常熟悉了。
母亲是个慈爱、严格又有文化的妇女,充当白居易的启蒙教师。
不论白天还是黑夜,她总是拿着诗书教导儿子,不过,孩子毕竟是孩子也有偷懒的时候。
这时,母亲不去打骂他,而是讲道理,督促他把漏下的学习任务一点一点补上。
就这样,白居易渐渐养成了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有一次,他拿着自己的几首新作,来到在当时很有名望的诗人顾况俯前,顾况漫不经心地瞟了一下名帖,等他一翻开,眼神就像被磁石吸住了,禁不住韵味十足的吟诵起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和西湖有关的名人故事
和西湖有关的名人故事
《西湖边的名人故事》
说到西湖,那可真是个充满故事的地方。
今天我就给你讲一个和西湖有关的名人故事,这名人就是白居易。
白居易曾经在杭州当过官呢,那时候他可喜欢西湖啦。
据说有一次,白居易约了一群朋友去西湖边游玩。
那天的天气特别好,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的,好看极了。
他们沿着湖边慢慢地走着,欣赏着湖光山色。
白居易一边走一边和朋友们谈笑风生,时不时还停下来吟诗作对。
走到一处断桥边的时候,白居易突然来了兴致。
他看着断桥,就开始给朋友们讲起了许仙和白娘子在断桥上相遇的故事。
他讲得那叫一个绘声绘色呀,朋友们都听得入了迷。
讲完故事后,白居易站在断桥上,极目远眺。
他看到湖面上有几只小船在飘荡,船夫们一边划着桨,一边唱着歌谣。
白居易觉得这画面太美了,于是诗兴大发,当场就吟了一首诗:“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
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朋友们都纷纷拍手称赞,说这首诗真是太妙了。
在西湖边的日子里,白居易常常会来这里散步、写诗。
他把对西湖的喜爱都融入了他的诗句里,让后人也能感受到西湖的美。
如今,当我们漫步在西湖边,仿佛还能看到白居易当年的身影。
他就像西湖的一位老朋友,一直在这里,和西湖一起,见证着时间的流逝和变迁。
西湖因为有了像白居易这样的名人,而变得更加富有魅力和文化底蕴。
这就是我要和你分享的和西湖有关的名人故事,希望你也能喜欢上西湖,喜欢上这些名人故事。
白居易的“检讨诗”_名人故事
白居易的“检讨诗”白居易在杭州做了三年刺史,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仅兴湖筑堤,引水灌田,而且淡泊名利,为官清廉,没有拿过一分不该拿的钱。
所以卸任离开的时候,感觉心里非常坦然。
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白居易整理行囊时,发现两块小石头。
原来是自己当年在杭州游览天竺山时,觉得这两块石子好看,就拣回作为纪念。
顿时,白居易发现自己做了一件“很不清白”的事,觉得对不起天竺山,对不起杭州。
倘若每个游客都带走这里的山石,哪还有天竺山的秀美?山石虽然不值钱,但取之却玷污自己的名声,和贪污千金没什么两样。
于是,白居易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写了《三年为刺史》诗二首。
其一:“三年为刺史,无政在人口。
唯向郡城中,题诗十余首。
惭非甘棠咏,岂有思人不?”其二:“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叶。
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人们都把这两首诗称作白居易的“检讨诗”。
第一首是检讨自己的工作,不讲个人如何动员群众,筹集资金,修筑白堤,造福百姓,而说“三年为刺史,无政在人口”,只是写了几首诗,又没有过人之处。
第二是检讨自己的作风,平日里总说一尘不染,一钱不收,而实际却不自觉地拿了天竺山的石头。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汉武帝时,汲黯刚到淮阳任太守,当地豪绅们就按照惯例,准备带厚礼登门拜望。
汲黯闻之,马上亲写拒礼诗一首,让人贴到大门上:“太守府门朝南开,无理有钱莫进来;自知之明听劝导,行贿则是小人才。
”这话说得好,送礼行贿者,都是“小人才”。
杜甫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府中当幕僚时,有个商人给杜甫送来一条十分名贵的毛毯,名“织成锦”。
杜甫一看,马上赋诗一首,让送礼人连同原物一并带回。
诗曰:“奈何田舍翁,受此厚赠情。
锦鲸卷还客,始觉心和平。
”天下没有免费的馈赠,退了,心里才会踏实。
明朝苏州知府况钟,在苏州为官多年,后来任满回京述职时,写下这样一首诗:“检点行囊一担轻,京华望去几多程。
停鞭静忆为官日,事事堪持天日盟。
”况钟一生做官三十年,家中却未增添任何田产。
大诗人白居易与绿化,名人故事
精心整理
大诗人白居易与绿化,名人故事
白居易是我国历史上知名诗人,但人们不晓得他仍是个“绿化迷”。
他无论到哪里仕进,总要种花、栽树。
所以,在他所走过的处所,都流传着与绿化有关的故事。
公元819年,白居易被贬谪忠州(位于四川)刺史时,见城周山岗满目荒凉,感叹之余,挥毫写下了“巴俗不爱花,竞春人不来”的诗句。
于是他带着为什么不绿化的谜,平民私访民间,终于弄清了百姓不愿栽树之谜:“逐
白居易植树绿化大搞园林的功劳,千古传播,当初姑苏政府和国民自筹资金,建筑了白公碑跟白公园林,以此留念这位巨大的诗人。
精心整理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古代文化名人简介:白居易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作品数量众多,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作品被广泛传诵,被誉为“诗史”,具有很高的文学地位和历史地 位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05
白居易的轶事和传说
章节副标题
与其他名人的交往
早年经历:自幼聪明好 学,擅长诗词歌赋
成长经历
出生:772年,河南新郑
家庭背景:父亲是官员,母亲是 书香门第 教育: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擅 长诗词歌赋
仕途:29岁中进士,曾任翰林学 士、左拾遗等职
晚年:隐居洛阳,潜心创作,留 下大量诗篇
逝世:846年,洛阳
文学创作历程
早年经历:出生于河南新郑,家境贫寒,自幼好学 青年时期:参加科举考试,进士及第,开始步入仕途 中年时期:担任过许多官职,如左拾遗、刑部侍郎等 晚年时期:退隐山林,潜心创作,留下大量诗篇
白居易在创作《琵琶行》时,曾亲自弹奏琵琶,以感受琵琶的音色和情感
白居易在创作《卖炭翁》时,曾深入民间,体验卖炭翁的生活,以更好地描 绘人物形象 白居易在创作《忆江南》时,曾游历江南,感受江南的美景和民俗,以更好 地表达对江南的怀念之情
传奇故事
白居易与琵琶女 的故事:白居易 在江州任刺史时, 偶遇琵琶女,写 下《琵琶行》
人生转折点
早年经历:出生 于河南新郑,家 境贫寒,自幼好 学
进士及第:29岁 进士及第,进入 仕途
贬谪江州:因直 言进谏被贬谪江 州,开始创作诗 歌
晚年生活:晚年 隐居洛阳,潜心 创作,留下大量 诗篇
02
白居易的文学成就
章节副标题
诗歌作品
《长恨歌》:长篇叙事诗,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 情悲剧
关于白居易的民间故事
关于白居易的民间故事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以通俗易懂、言简意赅而著称。
在民间,关于白居易的故事也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两个比较著名的:
白居易与“花仙”的故事
相传,白居易在年幼时曾经生过一场大病,病中他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小姑娘,自称是“花仙”。
花仙告诉白居易,她喜欢他的诗,希望他能够继续写诗,让更多的人读到。
白居易听了花仙的话,病愈后更加努力地写诗,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
这个故事表达了白居易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也展现了他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白居易与老妇人的故事
另一个关于白居易的故事是,他每次写好诗后,都会先念给不识字的老妇人听。
如果老妇人听不懂,他就会修改诗句,直到老妇人能够听懂为止。
这个故事表现了白居易诗歌的通俗易懂和贴近百姓的特点,也展现了他对普通百姓的关心和尊重。
这些民间故事虽然可能有一定的夸张和虚构成分,但它们也反映了白居易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形象和特点,以及他对诗歌和百姓的热爱和关注。
白居易名人故事简短
白居易名人故事简短
1. 青梅竹马的爱情故事:白居易在少年时期遇到了比他小四岁的邻居女孩湘灵,二人一同长大,感情深厚。
到了青春年华,他们之间产生了纯真的恋情。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爱情未能得到实现,湘灵成为了白居易一生中挥之不去的遗憾,他在许多诗作中表达了对湘灵的思念之情。
2. 诗作通俗易懂:白居易非常注重诗歌的社会功能,力求使作品通俗易懂,广泛流传。
据传他每次创作完诗后,会读给周围不识字的老人或小孩听,如果他们理解不了或者觉得拗口,他会反复修改直至大家都能听明白。
这一做法体现了他亲近民间、关注民众审美的文学主张。
3. 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白居易自幼聪慧,五六岁就开始作诗,受到母亲的严格教育和悉心培养。
他年轻时即展现出对文学创作的极高热情和才华,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4. 酿酒赠乡邻:白居易不仅擅长诗词,还善于酿酒。
他自酿的酒品质上乘,甚至会在春节期间酿造并将酒分赠给乡亲邻里,体现了他关心乡土、乐善好施的品格。
5. 晚年生活:晚年白居易身体欠佳,曾患有风疾导致半身麻痹,但他依然乐观豁达,甚至还忍痛割舍了喜爱的坐骑和侍女,显示了他的坦荡胸怀与无私情怀。
白居易的故事,名人故事
白居易的故事,名人故事
白居易自酿美酒的故事
白居易自家酿的酒,质高出众,他为自家的酒作诗道:“开坛泻?中,玉液黄金脂;持玩已可悦,欢尝有余滋;一酌发好客,再酌开愁眉;连延四五酌,酣畅入四肢。”。白居易造酒的历史不但有记载,而且直到今天,还有“白居易造酒除夕赏乡邻”的故事在渭北一代流传。
பைடு நூலகம்素口蛮腰的故事
素口蛮腰,蓄妓玩乐,始自东晋,唐代比较普遍。为了涤除人生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纵自娱。从他的诗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几个,最出名的是小蛮和樊素。
但在白居易70岁时,樊素和小蛮还是走了。白居易思念中写道:“两枝杨柳小楼中,?娜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掩独扉;病与乐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时归。”
白居易名人故事
白居易名人故事嘿,咱今儿来聊聊白居易呀!你说这白居易,那可真是唐朝诗坛的一颗璀璨明星啊!白居易小时候那可是超级勤奋好学的主儿。
人家就跟咱现在那些拼命三郎似的学霸一样,为了读书那是啥都能忍。
据说他读书读得嘴都长口疮了,手都磨出茧子了,头发都读白了,这得是多刻苦啊!你想想,咱要是读书能有他这劲头,那不得个个都是大学问家呀!长大之后的白居易,那诗写得,简直绝了!他的诗特别通俗易懂,就跟咱平时唠嗑似的。
不像有些诗人,写的诗那叫一个高深莫测,咱老百姓看半天都不知道啥意思。
白居易可不一样,他就想着让大家都能看懂他的诗,多接地气呀!他的诗就像那春天的微风,轻轻柔柔地吹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你说他那《长恨歌》,写得多感人呐!把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描绘得那叫一个淋漓尽致。
咱仿佛都能看到杨贵妃那倾国倾城的美貌,还有唐玄宗那失魂落魄的样子。
哎呀,真不愧是大诗人,这想象力,这表现力,太厉害了!还有他的《琵琶行》,那简直就是一部音乐大片啊!通过他的描写,咱都能想象出那个弹琵琶的女子技艺有多高超,那音乐有多动听。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听听,这描写多形象啊!白居易这人还特别有同情心。
他看到老百姓生活艰苦,就忍不住写诗为他们发声。
他就像咱身边那个特别热心肠的大哥,看到不公平的事儿就忍不住要管一管。
他的诗里充满了对老百姓的关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呀!你说,这样的白居易,咱能不喜欢吗?他的故事就像一本精彩的书,每一页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他让我们知道了,原来诗歌可以这么美,可以这么贴近我们的生活。
他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我们这些后人前行的路。
咱可得好好向他学习,学习他的勤奋,学习他的才华,学习他的善良。
咱也争取做一个像他那样的人,能在自己的领域里闪闪发光,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些美好和温暖。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 白居易――从居难到居易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白居易――从居难到居易白居易,唐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一生经历了很多波折,从一个普通的州吏到成为一代文学巨匠,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作品。
白居易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自幼聪慧过人,深得父母宠爱。
他的父亲是一位州官,因此白居易从小就接触到了政治和文化,并对这些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十分勤奋好学,在家乡读书时就已经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文学天赋,广泛涉猎古今文学,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十五岁,白居易应制举考入了状元府,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
在官场上,白居易秉承了他父亲的德行,勤勉勇敢、言行端正。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地晋升为了一位州吏。
正是这一次的升迁,让他陷入了大难之中。
白居易所在的地方是一个领土政治纷乱的地方,吏治腐败,百姓生活困苦,人民怨声载道。
白居易上任后,以廉洁自律著称,不取贿赂,不擅权,反而对不法人员进行了打压。
这些做法自然引起了一些不法之徒的不满,一时间各种诬告和谗言铺天盖地而来,白居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被陷害的白居易最终被迫辞官归乡,他心中充满了悲愤和无奈。
正是这次的挫折让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到家乡后,白居易开始在家里耕种,同时也着手进行文学创作,这也是他一生中最为丰硕的文学创作时期。
白居易身处田园之乐,却始终不能忘怀国家兴衰。
他以自己深厚的文学造诣,陆续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百态的诗歌,其中《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篇章被誉为他一生的代表作品。
他的诗歌写实、感情真挚,对吏治和民生有着深刻的思考,深受后人喜爱。
后来,因朋友的推荐和皇帝的厚爱,白居易又得以重返官场。
他在政府中秉持廉政,推行政绩,在政治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一代名臣。
对于他来说,最为珍贵的还是他在家乡创作的那些动人作品,那些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最终让他成为了一代文学巨匠。
白居易的一生可以说是从“居难”到“居易”的过程。
他在政治上屡遭挫折,在生活中饱受磨难,但他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所打倒,他依然坚守初心,兢兢业业,最终成为了一代文学巨匠和贤良名臣。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 白居易――从居难到居易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白居易――从居难到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卓著,被誉为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他的一生经历了从居难到居易的转变,不仅仅是一名才华出众的文人,更是一位深思熟虑的智者。
白居易的一生起初并不顺利。
他年轻时因家境贫寒,无法承担高昂的辅导费用,导致无法读书。
为了支付学费,白居易开始在市场上卖巧手制作的花瓶,尽管他并不擅长这项手艺。
由于他的努力和勤奋,他很快就发现自己的花瓶技术迅速提高。
他甚至成功地售出了许多精美的花瓶,为自己支付了学费,并有余钱购买了一些书籍。
白居易在这段时间里,通过自学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尤其是文学方面。
他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尝试各种形式和风格的作品。
尽管他仍然处在贫穷的环境中,但他的才华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并得到了一些文学大师的赏识。
这个世界并不总是公平的。
在当时的政治动荡不安的时期,白居易因为他的才华而受到一些权贵的嫉妒和迫害。
他被贬斥到偏远的地方,被剥夺了他曾经拥有的一切。
尽管如此,他并没有失去希望和勇气,他继续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并将自己的苦难和悲伤倾诉于诗歌中。
在白居易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生活的痛苦和失落的感受,但也能感受到他对人性的关怀和对人生的乐观态度。
他的诗作代表了唐代文学的巅峰之作,颇受当时文坛的重视和赞赏。
白居易的命运最终发生了转变。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获得了皇帝的赏识,并被提拔为宰相。
从此以后,他不仅有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还有机会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他在政治上一直坚持廉洁奉公的原则,深得人们的尊敬与爱戴。
白居易的一生是一个充满困难和挫折,但又充满光明和希望的故事。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从居难到居易,从一个无名小卒到宰相的地位。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论遇到怎样的困境,只要我们坚持努力,并保持乐观的态度,就一定会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梦想。
历史名人白居易的故事
历史名人白居易的故事历史名人白居易的故事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其祖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的东北)。
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贞元间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任左拾遗和左赞善大夫,曾因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又历任杭州、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
他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是著名的“新乐府”的倡导者。
早期的讽喻诗,有不少篇章能较广泛尖锐地揭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实,也反映出人民的痛苦生活。
他的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
除讽喻诗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也很有名。
着有《白氏长庆集》。
那一年,杭州大旱,一旱旱了九九八十一天。
西湖旁边的几千亩农田,地皮都干裂了口,稻禾枯黄,象火烧过一样。
老百姓天天到衙门里去请求大老爷:赶快放西湖水,救救农田。
可是,那些官府大老爷,只知整天在西湖上寻欢作乐,却一直不理不睬。
有一天,百姓们又熙熙攘攘地赶到衙门里来,要求大老爷放西湖水,有的喊:“青天大老爷,赶快放西湖水,救救农田吧!”有的喊:“大老爷,再不放西湖水,我们百姓都活不下去啦!”闹得那位大老爷睡也睡不安,吃也吃不香,只好亲自到衙门口,怒气冲冲地对百姓说:“谁说放西湖水?把西湖水放了,那湖里的鱼龙就没有地方栖息啦!”这时,只见人群中走出一个长着五绺长须的老汉,不慌不忙地反问道:“鱼龙与百姓的性命相比,哪一个要紧?”大老爷一听,又气呼呼地说:“谁说放西湖水?把西湖水放了,那菱角就不能生长了!”老汉冷冷地一笑,又反问道:“菱角与稻米相比,哪一种重要?”大老爷一听,更加气急败坏:“谁说放西湖水?放了西湖水,对皇上洪福不利!”其实,这位大老爷想说的是对自己的官运不利,怕说得太露骨了,触犯众怒,就把当今皇上抬了出来,吓唬吓唬老百姓。
谁知那老汉一听这话,更生气了,他理直气壮地反问道:“皇上与百姓相比,哪一个要紧?假如没有百姓种稻谷给他吃,做衣服给他穿,他还当得成皇帝吗?”周围的百姓们,听了大老爷的话,条条无理,早想大骂他一顿;现在听了这位老汉的话,驳得句句有力,都高兴得跳了起来:“他说得对!他说得有理啊!”大老爷早已气得浑身发抖:“你,你是哪一个?胆敢当众顶撞老爷,煽动百姓!”那老汉又微微一笑,说:“问我哪一个?我就是白居易!”大老爷一听,原来新上任的白居易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的名人故事
白居易是我国伟大的诗人,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篇“白居易的名人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由盛到衰的时期,倍尝离乡背井之苦。
他的祖父和父亲做过县令一类的地方官,祖母和母亲都能诗善文。
他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文化熏陶,五六岁时开始学写诗,八九岁时已通晓声韵。
他学习非常刻苦,读书、作文、学习写诗,一日也不间断。
因为经常朗读和写字,他的口舌生了疮,手肘磨出了老茧。
贞元三年(公元787年),16岁的白居易带着自己的诗稿,去京城长安,行进在咸阳古道上。
他从11岁起就远离故乡亲人,在浙江一带过着萍踪浪迹的生活;知道他今天来长安是希望在这人才荟萃的国都,得到诗人的推荐和延聘,找到一个理想的出路,施展自己的抱负。
老人越发怜爱这位才华横溢的少年诗人了。
顾况开始看到诗稿上
写“白居易”
三个大字时,还打趣说:“长安物价猛涨,只怕居住很不容易呢!”后来紧紧拉住白居易的手说:“年轻人,能写出这样的诗句,不要说住在长安,就是走遍天下也不困难了!老夫刚才开了个玩笑,可不要见怪噢。
”
由于得到顾况的夸赞,白居易很快在长安出了名。
不到几年,他考中进士。
唐宪宗听说他的名气,又提拔他做了翰林学士,后来又派他担任右拾遗。
白居易并不是一个追名逐利、阿谀奉承的官僚。
他创作了大量乐府诗,有不少是揭露当时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对官僚统治集团鱼肉人民的罪行进行无情的抨击,对劳动人民的痛苦遭遇表示无限的同情。
他又敢于向皇上犯言直谏,大胆发表意见,所以皇帝反感,同僚妒恨,他一生政治上很不得志,后来降为江州司马。
以后虽然又几次回到京城,做了几任大官,但因为朝政混乱,像白居易这样的人不可能有所作为。
他把主要精力用于诗歌创作,共写下二千八百多首诗,这些诗
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灿烂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