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送别》拓展阅读-刘禹锡和白居易的故事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课后作业设计

二、识字加油站。

tínɡ湖心亭1.学生齐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3.去掉拼音读词。

4.读句子,巩固认字。

(课件出示3)星期天,我和爸爸来到湖心亭公园去玩,爸爸带着我,先到管理处买票,然后到咨询处询问路线,我们还登上了宝塔,满园的景色尽收眼底。

下了宝塔之后,我们上了厕所,洗手出来,时间已经到了十二点,我们就来到公园的餐厅吃午餐。

5.测试。

用线将拼音和汉字连起来。

(课件出示4)ɡuǎn zītínɡcè tǎxún cān lǐbǎo管塔亭理宝咨餐厕询参考答案:ɡuǎn zītínɡcè tǎxún cān lǐbǎo管塔亭理宝咨餐厕询三、字词句运用。

(课件出示5-10)1.补充合适的词语。

()的天空()的阳光()的田野()的微风()的柳条()的草坪学生试着填写。

汇报交流。

提示:天空:从颜色上可以填蓝蓝的天空;从空间范围来填,可以填一望无际的天空;从距离来填,可以填高高的天空……阳光:从温度来填,可以填温暖的阳光、灿烂的阳光;从阳光的属性来填,可以填美丽的阳光……利用导游的方式引入课题,既扣住了本课要学的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创设语言环境,将所要认识的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学习,跟随课文识字一样,效果也十分明显。

识字完后,再出一道题进行巩固,当堂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可以很快检验课的效果。

在交流中指导学生怎样进行词语搭配。

词语搭配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思维方向不同、方式不同,结果也不一样,在教学式,从不同田野:从颜色上可以填碧绿(金黄)的田野;从面积来填可以填无边无际的田野……微风:从温度上来填,可以填温暖(和煦)的微风;从状态来填,可以填吹来的微风……柳条:从形状上填,可以填细长的柳条;从质地上填,可以填柔软的柳条……草坪:从颜色上填,可以填碧绿的草坪;从面积上填,可以填宽阔的草坪……2.大家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原文及鉴赏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原文及鉴赏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原文及鉴赏《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原文及鉴赏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原文及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出处】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意思】古原上的芳草,生长得茂盛,每年它都有一次枯谢,每年它都有一次繁荣。

野火能烧尽它的躯体,却烧不死它的生命,当春风吹来的时候,它就顽强地新生。

【全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解题】此诗相传为白居易十六岁时所作,并以此诗在长安谒见顾况,顾为之延誉而声名大振(见《唐摭言》卷七、《旧唐书》本传、《幽闲鼓吹》等),实不可能。

因白居易十六岁时在江南,未至长安。

赋得:赋诗得到某题目之意。

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及应制之作和诗人集会分题之诗多于题前冠以“赋得”二字。

被指定题材、主题的“试帖诗”及即景赋诗者亦往往冠“赋得”二字。

古原:古代著名的平原。

全诗用《楚辞·招隐士》意象,以比兴手法,由春草而及送别情怀。

其中颔联二句,描写春草顽强的生命力,富有哲理,历来传为名句。

【鉴赏】从诗题看,这是一首预先定下题目的诗作。

因为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按例要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但就是这样一首颇受限制的遵题之作,却成了白居易少年时代的成名作,成了名重一时并传诵千古的佳制。

限题作诗,其所写之事本不必真有。

然在诗人笔下,那一幅芳草萋萋、古原送别的情景,却表现得十分真切。

首句“离离原上草”,写眼前景,出语坦易。

其功用,却未可轻看。

它既扣紧题面“古原草”,又极简炼地交待出送别的特定环境与时序:古原之上,青草茂盛,不正是一派春天的景象么?接下去,诗人没有进一步刻画渲染古原春草,却掉转笔锋,去揭示原草的生长规律:秋枯春荣,年年踵接,岁岁循环。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全诗及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全诗及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全诗及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全诗及赏析【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出处】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意思】古老原野上的草繁盛茂密,一年之中,一度枯萎,又再次繁荣。

离离:野草繁盛的样子。

荣:茂盛。

【赏析】离离,新苗细软的样子。

高原上的纤纤野草,一年一度地枯萎和返青。

语出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比喻事物的生生不已。

◇张报先生,这一棵受过折磨而坚贞于祖国的野草啊! 会在那祖国奋进的大地和高岗上,永远一片青葱!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我会用此心的滴水,去您,去灌溉您,愿您永生! (王禹时《离离野草送张报》,《光明日报》 1996年3月6日)【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野草茂盛或枯荣交替。

[例]但那漫山遍野莹莹的野草,却使我心旷神怡,如痴如迷。

这不仅是因自小熟读过白居易的那首脍炙人口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的诗句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草的奋发,有所求又无所求的精神惹得我注意上了草,上了草。

(陈枫《洪山草》)二、用以形容生物的兴衰循环。

[例]花开花谢,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动植物各自完成自身的生命循环圈,本无所谓忧伤,也无所谓悲哀。

(赵鑫珊《我和〈夏天最后一朵玫瑰〉》)【全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1.按科场考试规定,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

2.离离:草木繁茂。

3.芳:指青草。

4.萋萋(音qi):草盛貌。

此句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意。

王孙:贵族。

这里借指被送的友人。

【全诗赏析】白居易是位早熟的诗人,写这首诗时他才16岁。

这是一首送别诗,题目前冠有“赋得”二字,古代称作“赋得体”。

所谓“赋得”,是指限定某一诗题来作诗,作这种诗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朋友间欢聚或送别时,指定一个题目,人各赋诗,以发抒情怀; 一种是应考之作,是由考官指定诗题,士子按题作诗,也例在题前加“赋得”二字。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草》(又名《赋得古原草送别》)由创作,被选入《》。

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

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

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草》(又名《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解】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唐以后成为科举试士诗的一体。

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

草木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年。

枯:枯萎。

荣:茂盛。

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

王孙:贵族,这里指作者的朋友。

萋萋:茂盛的样子。

这两句借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

【韵译】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评析】:《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题《草》。

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这种作法起源于“应制诗”,后来广泛用于科举“试帖诗”。

此诗为作者准备科举考试而拟题的习作,所以也加了“赋得”二字。

“又送”两句诗意,本自《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此诗直观是对自然演变的描写,但含意深刻,常用以比喻进步的东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传说自居易十六岁时由江南到长安(即今天的西安)考举人,拿着自己的诗作去拜谒当时的大名士顾况。

顾看看他的姓名,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正贵,在这里居住可不太容易啊!”及至披阅白居易的诗,读到这首《古原草》,不由得赞叹道:“能做出这样的诗语,居亦易矣!”白居易从此名声大振(见张固《幽闲鼓吹》)。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译文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译文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译文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译文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译文赏析1我一直盼望的国庆节终于到来了,因为我的舅舅和妗妗还有我可爱的小弟弟要从遥远的沈阳回来和我们团聚了。

下午,我们一起去机场接舅舅他们,到了机场只见那里人山人海,人们都在等待,我和爸爸的心情也一样等待快点见到舅舅一家。

妈妈在外面着急的给舅舅他们打电话,我和爸爸等了好久才看见高个子的舅舅在人群里若隐若现,我可爱的弟弟小亮亮自己拉着一个行李箱高兴的走着跳着。

等舅舅一家出来亮亮第一个便认出了我,热情的叫我姐姐,我们互相问候,一家人今天团聚了特别高兴!然后我们先去超市里买了给姥姥带的东西,就准备出发了。

因为姥姥家在独贵塔拉,大约需要两个多小时的路程,我和弟弟在路上还小睡了一会儿,到了姥姥家妈妈才把我们给叫醒。

第二天我们带着姥姥一起去七星湖玩儿,我们先一起骑骆驼。

我是第一次骑骆驼,心里很紧张,不过有妈妈陪着我,骆驼给我的印象个子好高呀,骆驼跪在地上我还骑不上去,它看上去很温和善良,它的眼睛很大,背上的驼峰能保护我们不会掉下去。

接着我们又去滑沙,滑沙好刺激呀!我们要上到最高的沙坡上然后往下滑,这回我是一个人滑的,我滑的又快又远。

还有好多好玩儿的,我们都没来得及玩儿,不知不觉天快黑了,我看到夕阳下库布齐沙漠既美丽又神奇,“七星湖”好像镶嵌在沙漠里的颗颗明珠,最后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这里。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译文赏析2《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唐代: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及注释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释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唐诗三百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与解析

唐诗三百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与解析

唐诗三百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与解析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鼎盛时期,众多文人雅士在这个时代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唐诗三百首更是被誉为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是杜牧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原文展示与解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原文如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通过对古原上的草的描写,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轮回,同时也含有对别离的感慨。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草木的生长过程,展示了时间的推移。

他说:“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这里的“离离原上草”揭示了草在原野上孤独而散落的形象,同时也暗示了离别的意味。

接着,“一岁一枯荣”描述了草木在一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一次死亡和再生的过程。

这种描写手法既展示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也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无尽。

其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现象,凸显了生命力的顽强。

他写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中的“野火”象征着毁灭和消亡,而“春风”则代表着新生和希望。

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传达出生命力的顽强和不屈。

无论经历了多少次的挫折和磨难,生命总能在新的一年里继续绽放。

接下来,诗人用景色的描绘寄托了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他写道:“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这里的“远芳”和“晴翠”都是对美景的描绘,暗示了诗人心中的思念之情。

同时,“侵古道”和“接荒城”也展示了人们在离别时的无奈和痛苦。

诗人以景物抒发了内心的情感,使离别的情景更加真实动人。

最后,诗人以送别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离情别绪。

他写道:“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里的“王孙”指的是亲近的友人或同事,也可以理解为作者本人。

通过重复的送别动作,诗人表达了自己再次面对离别时的悲伤和不舍。

而“萋萋满别情”则直接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使整首诗显得更加唯美而深沉。

总的来说,杜牧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以婉约的笔触诉说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赏析(最新)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赏析(最新)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赏析(最新)《赋得古原草送别》翻译赏析篇一《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全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其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句,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后来人们常用此二句比喻富有生命力的事物,任何力量也扼杀不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句是对“枯荣”二字的具体阐释。

野草秋枯春荣,是自然规律,这不能说明它的生命力顽强。

所以诗人直接说“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十分壮烈的意境。

本来,野火烈烈,瞬间便可把草烧成灰烬,然而,烈火再猛,也无法烧掉春草深埋地下的根茎,等到春风吹起,它便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

这一枯一荣间,便凸显了小草顽强不屈的性格特点。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为一种“韧劲”而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白居易的文学《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

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

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

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之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之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之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以下整理了该诗句的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翻译】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注释】1.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2.一岁一枯荣: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3.枯:枯萎。

4.荣:茂盛。

【赏析】此诗作于贞元三年(787),作者时年十六。

诗是应考的习作。

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须缴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

束缚如此之严,故此体向少佳作。

据载,作者这年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

起初,顾况看着这年轻士子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虽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不好混饭吃。

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嗟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

”并广为延誉。

(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可见此诗在当时就为人称道。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河南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郑州新郑东郭宅(今新郑市东郭寺村)。

白氏祖籍山西太原,白居易本人就出生于河南新郑。

卒后葬于河南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诗词赏析识点整理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诗词赏析识点整理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诗词赏析识点整理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字词注释: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诗词释义如下: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诗词赏析: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白居易的诗词《赋得古原草送别》阅读

白居易的诗词《赋得古原草送别》阅读

白居易的诗词《赋得古原草送别》阅读《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全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其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句,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后来人们常用此二句比喻富有生命力的事物,任何力量也扼杀不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句是对“枯荣”二字的具体阐释。

野草秋枯春荣,是自然规律,这不能说明它的生命力顽强。

所以诗人直接说“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十分壮烈的意境。

本来,野火烈烈,瞬间便可把草烧成灰烬,然而,烈火再猛,也无法烧掉春草深埋地下的根茎,等到春风吹起,它便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

这一枯一荣间,便凸显了小草顽强不屈的性格特点。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为一种“韧劲”而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扩展阅读:白居易的文学《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

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

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

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古诗赏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古诗赏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古诗赏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古诗赏析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古诗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古诗赏析篇1《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作者背景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出生在新郑(今河南新郑)。

他的诗风格平易清新,质朴自然,常以揭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和人民的痛苦生活题材,如《新乐府》、《秦中吟》等均为反映社会疾苦的优秀之作。

其他如《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歌行,传诵尤广。

注词释义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按惯例要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古原:古原野。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枯:枯萎。

荣:茂盛。

远芳:草香远播。

晴翠:阳光下翠绿的野草。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这里指离定远游的友人。

萋萋:青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古诗今译茂盛的野草长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

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新获生命。

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

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

二: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盛,每年一度枯萎一度繁荣。

任凭野火焚烧也烧不尽,春风吹来又蓬勃地滋生。

远处的芳草侵伸向古道,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城。

在此又送他乡游子远去,萋萋的芳草也充满别情。

名句赏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小故事

赋得古原草送别小故事

赋得古原草送别小故事
秋日的古原草茂密而翠绿,韵味深长,吸引了无数游人前来欣赏。

在这片广阔的原野中,有一个年轻的男子正在沉思,他叫做李白。

李白想起了自己曾经的心上人,可是她却早已不在了。

他沉默了很久,最终决定写一首诗,表达对她的眷恋和告别。

他拔起身边的一根古原草,吹着哨子,开始了他的挥毫。

他的笔下,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浮现在他的眼前:细细的叶片摇曳着风,深深地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生命力无限。

他的心情也随之而变,看起来再平静不过,内心却在剧烈地起伏。

在这草原的静谧中,他感受到了无尽的哀伤和寂寞,他又想起了心爱的女人。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李白低声吟诵着,眼泪不知不觉地滑落了下来。

他感受到了古原草的生命力,也明白了生命的短暂。

在这一刻,他成为了一名伟大的诗人,写下了《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

他对草原和生命的感悟,让人不禁想到生命与死亡之间的那条线,即使是再长久的生命,也会有一个结束的时刻。

人类在这片草原上生活,寻求生命和情感的意义,这是一段由草原和人类共同书写的历史传承。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古诗意思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古诗意思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古诗意思嘿,你知道这首诗吗?那可是白居易的经典之作啊!“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你瞧,这古原上的草啊,是那么的繁茂,一年之中经历
着枯萎和繁荣的循环,就好像我们的人生,不也有起有落嘛!“野火烧
不尽,春风吹又生”,哇塞,这生命力简直顽强得让人惊叹啊!大火都
烧不尽它们,春风一吹,又蓬勃生长起来了,这像不像那些历经磨难
却依然坚强不屈的人呢?
想象一下,在那广阔的古原上,绿草如茵,绵延不绝。

白居易站在
那里,看着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心中会有怎样的感慨呢?他是不
是也在感叹生命的神奇和坚韧呢?他写这首诗,难道仅仅是在写草吗?我看啊,他更是在借草喻人,告诉我们要像这些小草一样,无论遇到
什么困难,都要顽强地活下去。

再看看我们自己的生活,有时候会遇到一些挫折,就觉得天都要塌了。

可跟这些小草比起来,我们的那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难道我
们还不如这些小草有韧性吗?
诗中的送别之情也很浓厚呢。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离别
的场景,是多么让人伤感啊!就好像我们和好朋友分别的时候,心中
那满满的不舍。

总之,这首诗,既有对生命的赞美,又有深深的离别之情。

它让我
们感受到了白居易的才情和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我觉得这首诗真的
是太棒了,它能让我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从中获得力量和启示。

你难道不这么认为吗?。

《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

小故事
艾 谢 晓
恽 谢 观 看
2018.04.03
顾况的门人把白居易领入府中,他呈上自己的诗作.顾况一见白居易是 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心里就已经不以为然了.接过诗集一看署名“白居易”, 便取笑说:
小故事
“长安的什么东西都贵,想居住在长安可是不容易哟!” 白居易听出话中的讥笑之意,但一言不发. 顾况掀开诗集,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 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刚读完前四句,顾况就不由得 高声赞叹说:“好诗!”又想起刚才自己挖苦的话,于是又赞许地对白居易说: “能写出这样的句子,不要说是长安,就是整个天下,你也可以‘居易’了!”
释诗意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释诗意
蔓延到远方的一片野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 在晴天,一片绿色连接着荒城。 今天我又来送别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பைடு நூலகம்
探问 究题
这首诗写送别, 为什么用一半的篇幅写原上草?
作 诗
在这个骄阳似火却又暴风骤雨的六月, 你就要送别身边的同窗好友。你有没有什 么想和他说的,请以古诗词的方式写下来。
白居易出生在一个小官僚家庭,祖父白锽以文章传名于世.他五六岁时便学 做诗,十几岁时在家乡已很有名气.
十六岁时,白居易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当时,顾况是长安的一位名士, 许多人都到他那里求教.白居易虽然诗才过人,但由于没有诗作传播在外,父亲 又只是一个州县小吏,所以在长安只算一个无名小卒.白居易也早已听说顾况 的大名,于是使拿着自己的诗集,去拜谒顾况.
解题意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故事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故事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故事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故事
唐德宗贞元三年,16岁的白居易,从江南风尘仆仆地来到京城长安。

他是来应试的,当时,顾况是著名的诗人,德高望重,白居易决定登门拜访,以求得顾况的推荐和帮助。

一天,白居易带着自己的诗文,来到顾家门前,求见顾况。

门人进内通报。

不一会儿,门人把白居易引进室内。

顾况请白居易坐下,仔细打量着这个年轻人。

白居易拿出自己的诗稿,恭敬地呈上。

当顾况看见“白居易”的名字时,便打趣说:“长安米价贵,‘居’亦不‘易’”言下之意是,你小小年纪,便来长安求仕,长安这地方也不是好混的,这其实是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的经验之谈。

白居易镇定自若,神情不变,只是谦逊地微笑着。

顾况翻动着诗稿。

当看到《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时,手停住了,眼中放出奇异的光彩,当他吟诵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禁不住连声称奇,大加赞赏,说:“能做出这样的好诗,在长安,‘居’亦‘易’矣。

休说长安,便是走遍天涯海角,也照样通行无阻。


于是,顾况四处延誉,一时间,白居易声名大振。

可见,这首诗是白居易少年时代的成名之作。

语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赋得古原草送别》拓展阅读-刘禹锡和白居易的故事

语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赋得古原草送别》拓展阅读-刘禹锡和白居易的故事

刘禹锡和白居易的故事
刘禹锡,字梦得,早年与柳宗元交住密切,人称“刘柳”,后来与白居易交谊深厚,并称“刘白”。

白居易,与刘禹锡同岁。

宝历二年,任和州刺史的刘禹锡返回洛阳,白居易也正好从苏州回洛阳,两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即席赋诗一首赠刘禹锡,对刘禹锡被不幸贬职表示了深深的同情和慰藉,刘禹锡也回赠了著名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白居易听后称之为“神妙”之句。

白居易曾写《春词》,刘禹锡也曾原韵相和,并有“蜻蜓飞上玉搔头”的名句。

开成二年,白居易和刘禹锡都在洛阳任职,两人心心相印惺惺相惜,白居易的诗《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感慨二人以67岁高龄把酒论诗,展望重阳佳节两人能再“一醉一陶然”。

白居易还有《赠梦得》诗说“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

”刘禹锡71岁逝世,白居易写了《哭刘尚书梦得二首》,诗中说“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

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


白居易对刘禹锡的诗非常推崇,称他为“诗豪”。

白居易写过《忆江南》词三首,刘禹锡也和了两首,刘禹锡在《白太守行》诗中称赞白居易政绩斐然,离任时“苏州十万户,尽
作婴儿啼”。

2019年4月23日。

白居易和刘禹锡初次见面写的诗

白居易和刘禹锡初次见面写的诗

白居易与刘禹锡的初次见面:诗中的相遇
在中国古代文人之间,诗词是交流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

在这些诗词中,白居易和刘禹锡的初次见面就显得尤为特别。

他们的初次会面,不仅加深了他们之间的友谊,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词。

白居易和刘禹锡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歌风格各异,但都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

据史书记载,白居易和刘禹锡初次相见是在一次文人雅集上。

两人一见如故,交谈甚欢,彼此都对对方的才华深感敬佩。

在这次聚会后,他们开始频繁交往,互赠诗词,成为了亲密的朋友。

关于这次初见,白居易曾写下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来表达他对刘禹锡的敬仰之情:“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以草原为背景,借草木的生长比喻人生的起伏变化,表达了他对刘禹锡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而刘禹锡则以一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应白居易的热情:“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这首诗中,刘禹锡用自己在贬谪之地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他对白居易的理解和同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坚韧不屈的性格。

这两首诗不仅体现了白居易和刘禹锡深厚的友情,也展示了他们卓越的诗词才华。

他们的初次见面,不仅是一次文学的交流,更是一次心灵的碰撞,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赋得古原草送别》课件

《赋得古原草送别》课件

创作因
01
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 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
02
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 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03
这首诗为试帖诗,写出了“古原草”的特色而兼关送别之意,通过描绘野草顽 强生命力和古原青草的意象,表达了对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赞美,并引出“ 送别”题意。
《赋得古原草送别》
汇报人:*** 2023-11-01
目录
• 引言 • 诗的翻译 • 诗的创作背景 • 诗的艺术表现 • 诗的主题思想 • 结论
01
引言
背景介绍
• 时代背景:《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唐德宗贞元三年(公元788年),当时白居易只有十六岁。这是他应考 习作,按照科考规矩,限定的诗题需要在题目前加上“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主题概述
•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佳作,借助于 对草原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顽强和离别之情的赞美。此诗 不仅刻画了草原的特色,同时也融入了深深的离别之情,情 景交融,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主题分析
• 从诗歌的描绘中,我们可以看到野草的顽强生命力和对生 存环境的适应性。无论是在枯荣之间,还是在野火的烧毁 和春风的吹拂中,草都能够生生不息,这正是生命的顽强 和坚韧的象征。同时,诗中的“送别”主题,通过“王孙 ”的形象,表现了离别的哀愁和别后的思念,深化了诗歌 的情感表达。
03
诗的创作背景
创作地点
• 长安 • 洛阳 • 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

白居易《草赋得古原草送别》译文及赏析

白居易《草赋得古原草送别》译文及赏析

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译文及赏析《草/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创作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草/ 赋得古原草送别》,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译文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注释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创作背景《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唐德宗贞元三年(公元788年),作者当时只有十六岁。

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

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

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禹锡和白居易的故事
刘禹锡,字梦得,早年与柳宗元交住密切,人称“刘柳”,后来与白居易交谊深厚,并称“刘白”。

白居易,与刘禹锡同岁。

宝历二年,任和州刺史的刘禹锡返回洛阳,白居易也正好从苏州回洛阳,两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即席赋诗一首赠刘禹锡,对刘禹锡被不幸贬职表示了深深的同情和慰藉,刘禹锡也回赠了著名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白居易听后称之为“神妙”之句。

白居易曾写《春词》,刘禹锡也曾原韵相和,并有“蜻蜓飞上玉搔头”的名句。

开成二年,白居易和刘禹锡都在洛阳任职,两人心心相印惺惺相惜,白居易的诗《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感慨二人以67岁高龄把酒论诗,展望重阳佳节两人能再“一醉一陶然”。

白居易还有《赠梦得》诗说“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

”刘禹锡71岁逝世,白居易写了《哭刘尚书梦得二首》,诗中说“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

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


白居易对刘禹锡的诗非常推崇,称他为“诗豪”。

白居易写过《忆江南》词三首,刘禹锡也和了两首,刘禹锡在《白太守行》诗中称赞白居易政绩斐然,离任时“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