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人身保险业的发展展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通互补、渐入佳境
—粤港澳大湾区人身保险业的发展展望
随着中央、广东省以及港澳特区政府对大湾区发展的推进,两岸三地之间的人身保险业互联互通、合作发展将越来越普遍。
一、香港保险产品的比较优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陆客户购买香港公司保险产品,大陆客户已经成为香港人身保险业重要收入来源。2016年,大陆客户占香港人身保险业新单保费比例达到历史峰值39.3%。2016年以来,为防止外汇外流等因素,中央加大了对保费支付的管理,大陆客户新单业务占比有所下降,但是一直维持在30%左右的历史高位。
1.大陆客户购买香港保险产品基本情况
大陆客户为什么钟情香港保险产品,我们通过香港监管机构网站数据来揭示基本情况。
从件数占比和保费占比看,终身寿险和重大疾病保险是大陆客户主要购买对象。此外,从保单件数来看,两全保险、医疗保险也有一定比例;从保费支出看,两全保险、万能保险也有一定比例。
除了消费型的定期寿险之外,其余类别产品期交件均保费均超过1万元港币。投资型的两全保险和万能保险分别达到20万和46万元期交件均保费。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8年大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28228元,可见去香港购买保险的大陆客户基本都是高净值客户。
2.香港人身保险产品的比较优势
整体上而言,香港监管机构重点关注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对产品开发和费率厘定没有具体限制,香港保险产品创新能力较强。
重大疾病保险产品保证利益较低,通过分红的形式实现较高预期收益。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尤其大陆客户需求,香港的重大疾病产品历经多次升级,从普通一次给付重疾到多次给付,早期两次癌症赔付之间需要5年等待期,保费也比较贵,后来两次理赔间隔缩短到3年、1年,价格也出现下调。
香港终身寿险产品也具有较低保证利益,通过分红实现较高预期收益。此外,终身寿险产品还可以通过信托或者变化被保险人等形式实现保单资产传承功能。
考虑到预期收益之后,香港人身保险产品性价比远远高于大陆产品。此外,香港保险产品还具有多币种资产配置(即便是人民币保单,香港人民币属于离岸人民币)、为长期定居海外提供风险保障准备等共同优势。
二、内地保险产品的比较优势
内地股票市场发展不成熟,缺乏长期投资理念,保险资金总体收益率比较低,导致负债端产品创新受到较多限制。内地保险创新主要体现在“产品+”方面。目前主要寿险公司都推行了“健康保险产品+健步走”健康管理模式,这是目前最简单、最便于管理的健康管理模式,目前已经成为了多数公司的标配。此外,内地保险公司对某些健康保险产品提供导医导诊、绿通等增值服务。
内地保险公司尝试通过大数据对客户进行标签化处理,通过大量的弱相关数据对客户风险进行识别,开始探索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定价
三、大湾区的现有政策及未来导向
1.现有政策的理解
2019年2月,中央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2019年7月,广东省政府发布了《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我们对两份文件中关于保险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
《纲要》指出:“在符合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支持粤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创新型跨境机动车保险和跨境医疗保险产品,为跨境保险客户提供便利化承保、查勘、理赔等服务。”
《三年行动计划》指出:“推动粤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创新型跨境机动车保险和跨境医疗保险产品,落实港珠澳大桥机动车辆保险安排,支持粤港澳保险业协同为跨境出险的客户提供查勘、救援、理赔等后续服务。”
针对跨境医疗产品开发工作,中央文件是支持,广东是实质性推动;针对跨境客户服务,查勘、理赔是共性服务,中央提出承保服务,广东提出救援服务。
2.未来政策展望
出于香港保险业发展诉求,近期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多次拜访中央领导,提出在大湾区建立售后服务中心,促进保险业在香港的发展,中央政府目前没有表态。目前文件只是提到跨境合作开发医疗保险,前期政府不会放开针对陆居民的销售海外保单。
中央、广东省政府以及香港等多方意见的交织,决定未来的政策导向。
四、互通互补、渐入佳境
1.大湾区的互通互补
虽然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上一衣带水,但内部却十分复杂,涉及“一国两制”、四个保险监管区以及多种货币保单。因此,加强粤港澳大湾区互通互联非常重要。
首先,建议由粤港澳以及深圳四地监管机构共同成立一个监管业沟通平台,对大湾区人身保险行业重要决策和重大问题进行沟通、协调,确保各项创新活动合法合规。其次,由大湾区保险行业协会联合各家保险公司建立一个行业沟通平台,对具体业务进行总体指导。再次,建议借鉴香港地区先进经验,在保密措施到位情况下,促进大湾区保险行业与医疗行业医疗数据共享机制,为大湾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跨境医疗保险服务。
香港保险公司可以考虑开发设计对接内地高端康养社区的养老年金产品,实现跨境保险产品与民生保障的跨界跨境融合。
对于香港寿险业提出的内地服务中心,我们建议其早期定位为互补功能:跨境出险的客户提供查勘、救援、理赔等后续服务。同时严格资格标准和业务范畴,避免地下保单变成地
上保单。
2.大湾区未来展望
通过跨境医疗保险产品开发,为境内外保险监管机构、保险公司以及医疗机构的相互沟通和学习提供平台,为大湾区其他保险服务提供一些基础经验。
中央和广东的文件都提到提出扩大大湾区内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和范围,从防止外汇外流的角度看,放开人民币保单可能是未来中期发展愿景。相比较美元保单,中央政府更加希望大陆居民和香港居民持有离岸人民币保单。
随着内地经济的迅速发展,未来大湾区内部经济差距越来越小,大湾区保险保险业互联互通将成为常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那些在两岸三地具有分支机构的内外资公司,将在大湾区具有先发优势,如国寿、太平、太平洋、友邦、保诚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