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示范校验收建设总结两年以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严格按照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要求展开项目建设,规范管理,有序推进,各项任务指标均已圆满完成。其中,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等项目的指标达到预定目标,完成率达100%。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本专业以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需要为导向,构建了具有本专业特色的“2321”人才培养模式,新的培养模式满足了学生多样性、个性化的要求。根据企业调研、专家论证,改革了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了《电工技术》及《电子技术》两门精品课程。根据学校制定的技能达标体系,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开发了《家用电器维修》及《制冷设备维修》两本校本教材。根据市场需要,将汽修汽驾课程作为专业公共课程,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和健康的心理,保证学生能顺利在企业中工作,满意率高。
(一)积极开展行业、企业调研
为了更好地确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和就业岗位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我们组织了十多位教师开展了行业、企业的市场调研,调研了佳能、赛特勒等十余家大中型企业。调查涉及电子电器制造、通信技术、家电服务等行业,调查的对象有一线员工、毕业学生、班组长、车间主任、部门经理、人力资源部长、企业老总等。我们通过发放调查表、深入企业考察、与负责人和员工交谈等形式,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中职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岗位、企业对中职学生的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及中职生今后的升迁途径,为我们确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确定学科课程标准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确立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我们通过对调查企业中职生职业岗位需求、学生知识结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要求、就业经历、工作升迁途径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经过分类、归纳、总结,形成了本专业市场调研报告,确立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构建“2321”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通过两年来的建设,确立了“2321”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以浙江赛特勒、中山佳能等五家企业专业实习基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即“2”。
实施“基础+核心+拓展”的三段课程培养模式,即“3”。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我们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分为三大类型:一类为公共基础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德育、体育、计算机等);一类为专业核心课程;第三类为专业拓展课程。
专业技能课采用基础平台加专业化方向的课程结构,基础平台开设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单片机技术应用等,专业方向可选择无线电装接工、维修电工、制冷设备维修工三个工种中的一个参加鉴定考试,即“2”。
实施项目化教学,即“1”。为了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学校加强了教学手段的更新,建立了教室“班班通”。本专业以项目化修订各门学科课程标准。按工作过程导向,以项目编写《电工技术基础》等学科校本教材,还编制了各学科实训项目。初步实现了课程标准项目化、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方式项目化。
(四)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我们从去年开始,组织教师编写“理、实一体化”的基础平台课程《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这两门课程打破传统的陈述式、章节式性质的教材体系,克服重理论轻实践、重视知识的系统性轻应用性等缺点,按“做中学、做中教”的指导思想,先实践、后理论和先感性后理性的认知规律来组合教学内容。我们还配置了大量实物图片、教学课件、仿真软件等来加强直观性教学。
为了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学校先后安排了杨海燕、王国宪两位同志到德国参加了职业教育方法和专业技能培训,组织专业教师学习了项目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我们按工作过程导向,以项目编写《制冷设备维修》、《家用电器维修》等校本教材。该套教材以项目任务引领,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都将制作或形成一件可以看得见的完整产品或作品。这样,
教学环境更加贴近真实生产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五)建立心理咨询室,加强学生心理辅导
经过企业调研,毕业生访谈,了解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专业经上级部门批准建立心理咨询室,王仙茹参加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及考试,在全校进行心理咨询及辅导,积累了大量的案例,使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大幅度提高,无恶性事件发生。
(六)将汽修汽驾课程作为公共课
根据新时期社会发展要求,掌握驾驶技能是当代就业人员必备的一项技术。我专业经市场调研,形成可行性报告,经上级部门批准同意开设汽修汽驾课程为公共课。通过两年的实施,使学生掌握汽车的原理、构造及保养维护知识,并掌握驾驶汽车的理论知识和模拟技能。通过调查学生,了解学生对开设汽修汽驾课程满意度高,兴趣浓厚。
二、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教师学历进修、下企业锻炼、出国深造等方式,引进经验丰富、技能精湛的兼职教师,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技能水平高的专业师资队伍。目前有专任教师33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具有硕士学历(含在读)2人,带头人13人,骨干教师13人,双师型教师25人。(一)积极开展专业带头人培养
学校将王飞、袁营波等同志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
王飞同志是灵宝市职业学校中心教研组成员、电工教研组长。去年以来先后参加国家改革发展校建设专题培训、专业课程骨干教师培训。多次组织召开电工教学研讨会、说课赛课活动,2011年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了河南省中职校教学质量的评估验收。
袁营波同志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2012年学校安排袁营波到宁波赛特勒电子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去四川长虹参加国家级培训,通过两个月的培训,教育理念、专业技能有了较大提升。2009年以来,袁营波老师每年指导的学生参加市中职生技能大赛均获一、二等奖。(二)加强骨干教师培育
本专业将罗雪莹、卢芬菲、强小有、王国宪、杨海燕等同志作为骨干教师培养。学校安排他们参加了国家级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学校重视教师学历提高,鼓励教师参加在职教育硕士考试,2012年,卢芬菲被陕西师范大学录取,在职攻读教育硕士。2011年以来罗雪莹、卢芬菲、杨海燕等同志一直担任电子装配、维修电工、单片机组装与调试等工种的技能竞赛的指导工作,指导学生参加全市中职生技能竞赛,均获一、二等奖。罗雪莹、卢芬菲、杨海燕等还参加了市教师技能比赛、说课、赛课活动,也分别获一、二等奖。学校还安排他们到企业实习,通过培训和参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教师专业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
(三)重视兼职教师建设
本校专业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历和经验,引进兼职教师,多为行业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能够很好地弥补专业教师的不足。学校从2011年开始,逐步请了一些专家到校做指导。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使外聘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0%以上。同时,我校制定了《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规范了聘请兼职教师的工作程序,定期对兼职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培训,建立起企业人员到职业学校兼职任教的常态机制,本专业目前有五位从企业聘请的专业人员在校指导教学。
(四)促进教师向双师型转化
两年以来,本专业袁营波、强小有、罗雪莹先后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组织强小有、张建华等专业教师到浙江赛特勒、中山佳能等公司实践,通过各级各类培训,教师们了解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学会了电子生产工艺、SMT生产等车间的生产技术,进一步熟悉了贴片机、回流焊机、波峰焊机等设备的操作,提高了专业实践技能,考取了相应的高级技能等级证书,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两年来,参加省市级技能大赛,获省级奖5的,市级奖15个。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机制
两年中,我专业改善专业实验实习条件,开展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增设校内实训室2个,校外实训基地5个。依托浙江赛特勒等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在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生产实践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