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错点汇总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易混易错知识点汇编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易混易错知识点汇编
易混知识点一:政治与法治的关系
政治是指在社会中管理国家事务和处理社会矛盾的活动和制度,而法治是指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处事的一种国家治理方式。
政治是指整体的国家管理活动,而法治是政治活动的一种基本方式。
在实践中,政治和法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不能简单地划清界限。
易错知识点一:法治的内涵
法治是指依法治国,首要的是要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保证国家法律的实施。
法治要求政府、公民和其他组织一律遵守法律,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同时,法治也要求国家机关的权力受到法律的约束,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易混知识点二:法治与法制的区别
法治是一种国家治理方式,而法制是一种制度体系。
法治强调的是依法治国,强调一切行政权力都受到法律的约束,而法制是指国家机关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权限依法行使权力的一种组织形式。
法治强调的是一种理念和原则,而法制是指在法治理念的指导下建立的一整套法律和制度体系。
易错知识点二:政治合法性与法律合法性的区别
政治合法性是指政权合法的来源和合法的执政方式,是指政权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而法律合法性是指法律的制定程序是否合法,是否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政治合法性是政治活动的一种合法性,法律合法性是法律的一种合法性。
在实践中,政治合法性和法律合法性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不能简单地划清界限。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全册易错易混知识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全册易错易混知识学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的时候,那可真是像在走迷宫,一不小心就掉进易错易混的“陷阱”里。
就说上次考试吧,有道题考的是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的区别。
我当时就懵了,满脑子都是这俩好像都和人民有关,可具体职能啥的就搅成了一团乱麻。
我记得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时候,我还走神了一会儿,想着中午吃啥。
结果考试就遭报应了,我在那犹豫半天,最后乱写一通。
等试卷发下来,看到那大大的红叉,我才懊悔不已。
还有关于法治政府的特征,什么职能科学、权责法定之类的。
我总是记混顺序和具体内涵。
有一次课堂上老师提问我,我支支吾吾半天,说出来的答案驴唇不对马嘴。
老师那眼神,就像在看一个外星生物,我尴尬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为了搞清楚这些易错易混的知识,我可下了一番苦功夫。
我把课本上相关的章节反复读,还自己做了好多小卡片。
在卡片上一面写正确的概念,一面写错误的理解,然后像玩抽卡游戏一样,随机抽出来检验自己。
有一次我在课间玩这个,旁边的同学还以为我在玩什么新奇的玩意儿,凑过来一看才知道是在学习,都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我发现把这些易错易混知识和生活中的例子联系起来就好记多了。
比如说到司法公正,我就想到电视里看到的那些法官公正审判的场景,要是法官把权力乱用,那肯定就不是法治社会了。
这样一联想,那些抽象的概念就变得鲜活起来。
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我们也经常会因为这些易错易混点争论得面红耳赤。
有一回讨论民主集中制,我和小组里的一个同学各执一词,我觉得我的理解是对的,他也坚信他没错。
最后我们一起去问老师,才发现我们都有部分理解偏差。
从那以后,我们就更认真地对待这些容易出错的地方了。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的这些易错易混知识虽然像调皮的小精灵,总是让我们晕头转向,但只要我们用心去梳理、去理解、去记忆,还是能够把它们一一收服的。
就像攻克一个个小堡垒,在不断的犯错与纠错中,我们才能真正掌握这门课的精髓,在政治与法治知识的海洋里顺利航行,不再被那些易错易混的暗礁所困扰。
高中政治必修三易混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三易混易错知识点总结高中的政治必修三是政治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同时也是后续学习和未来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但是,很多高中生在学习政治必修三的过程中,容易混淆易错,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和成绩。
本文将就高中政治必修三易混易错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政治制度的概念和分类政治制度是国家的基础制度。
它是推行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形式、权力关系、作用方式的制度。
高中政治必修三中的这一章节涉及到政治制度的概念和分类。
其中易混易错的知识点主要有两个:行政制度和政府制度的区别,普选与选举制度的区别。
行政制度和政府制度的区别:行政制度是政治制度的一种形式,它由行政机关组成并主导其运作,比如我们常说的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而政府制度是指国家的行政组织形式,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等。
因此,行政制度是政府制度的组成部分。
普选与选举制度的区别:普选制度是指全体选民通过普遍投票来选举政治领导人和代表。
而选举制度是指政府制定的选举程序和规定,包括候选人提名、候选人资格审查、投票方式、选举结果公布等。
因此,选举制度是普选制度的具体实现过程。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特有的民族政治制度模式。
它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旨在维护和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实行各民族共同自治。
高中政治必修三中的这一章节涉及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内容和实践。
其中易混易错的知识点主要有两个:自治级别和自治权力。
自治级别: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分为三级: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自治区级别最高,享有最广泛的自治权力;自治县级别最低,自治权力最少。
其中自治区和自治州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自治县只设立县人民代表大会和县政府。
自治权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赋予各级自治政权在本行政区域内具有自治权,包括自治权利和自治权力两个方面。
自治权利是指在自治区域内享有组织、管理、自治和发展等权利,这些权利是根据法律规定的;自治权力是指各级民族自治政权自治事务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
【最新】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错知识点归纳-优秀word范文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错知识点归纳在高中政治四个模块里面,必修三的知识点是最好理解的,但是其中也有很多易错的知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错知识点一、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2)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的共性,决定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
3) 各民族间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
4)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1))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其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2))民族文化是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3))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1))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属于这个民族,也属于整个世界。
2))各民族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三、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什么意义?(1)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2)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3)有利于加强交流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发展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高中政治必修三必备知识一、文化是什么1. 文化:是相对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高考政治必背-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易错易混点判断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③《政治与法治》易错易混点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提醒】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提醒】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3.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提醒】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4.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提醒】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提醒】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1949年到1956年是一个过渡时期,被称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到1956年底,随着三大改造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6.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提醒】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7.改革开放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提醒】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第二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8.中国共产党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提醒】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9.中国共产党要自觉维护自身的特殊利益。
(╳)【提醒】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易错点整理
文化生活易错知识点集锦一、文化与生活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所以任何文化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注意:并非任何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起到重大的阻碍的作用。
)2、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注意: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并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3、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属于文化现象。
(注意:错,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具有的。
)4、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
(注意: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5、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注意:先进的、健康的才能成为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6、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注意: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1、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注意:没有民族的文化就无所谓世界文化。
多元的世界文化才能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2、在世界文化出现全球化趋势的今天,对那些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没有必要进行抢救和保护,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
(注意:独特文化传统的文化保持,是“和而不同”的基础,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世界文化就是各国文化的总和。
(注意: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4、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注意: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必修三政治易错点总结
必修三政治易错点总结
必修三政治易错点总结如下:
1. 国家政权的类型和性质:容易混淆不同国家政权的类型和性质,例如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区别,以及一党制和多党制
的区别。
2. 宪政与民主:易混淆宪政和民主的概念。
宪政是一种国家政
治组织形式,而民主是一种决策方式。
宪政可以包含民主元素,但宪
政和民主并不等同。
3. 政府的机构与职能:容易混淆政府的不同机构和职能。
例如
国家主席与国务院总理的职责和权力范围的不同,以及立法、行政、
司法三大机关的职能区分。
4. 政治思想与政党:易混淆不同政治思想和政党的概念。
例如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区别,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关系。
5. 历史事件与政治发展:易混淆历史事件和政治发展的因果关系。
政治发展是复杂多变的,不能简单地把某一事件归因于某个因素,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作用。
6. 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易忽视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互动关系。
政治制度是通过政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形成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7. 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易忽视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对国家发
展的重要性。
国际关系是国家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外交政策
是国家对外行为的总体安排。
这些都是必修三政治中容易出现误解和混淆的核心问题,需要我
们在学习和思考时加以注意和弄清。
2018年高考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历年备考易错知识点归纳
2018年高考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历年备考易错知识点归纳2018年高考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历年备考易错知识点归纳1.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和个人的发展。
3.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不能将文化的反作用看作基础性的、决定性的。
4.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5.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6.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7.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8.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9.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10.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研究、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11.文化只能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而不能支配人们的交往行为。
1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虽然不能说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会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但也不能因此否定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13.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14.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15.文化具有影响人和塑造人生的功能,但不具有决定人生的功能。
16.优秀的文化对于人的健康成长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能说起决定作用。
17.民族服饰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特色,而庆祝民族节日则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18.各民族之间存在着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因此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征和个性。
世界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19.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由于各民族之间存在着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这种差异是不会消失的。
政治必修三--易错易混
易错易混1.有关文化的内涵、特点的易错点(一)〖辨析〗(1)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属于文化现象(×)解析:错。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具有的,纯自然的东西不是一种文化(2)文化就是艺术。
(×)解析:错。
文化不等于艺术。
像音乐、绘画、戏剧等艺术属于文化的范畴,但文化不只是艺术。
(3)文化现象、文化形式、文化活动、文化产品是一回事。
(×)解析:错。
①文化现象在人类社会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所以文化形式、文化活动、文化产品都属于文化现象;②文化形式指的是表现文化这一内涵的方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③文化活动指的是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它呈现的是一种动态;④文化产品指的是文化活动的物质化的结果(4)文化既是精神力量,又是物质力量。
(×)解析:错。
从本质上看,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文化本身并不是物质力量,但是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并不会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是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实现的。
2.有关文化的内涵、特点的易错点(二)〖辨析〗(1)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解析:错。
文化素养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科学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2)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解析:错。
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37)有文化就意味着文化程度高(×)解析:错。
文化不等于文化教育程度。
(4)文化的全部影响作用表现为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解析:错。
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有关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的易错点〖辨析〗(1)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总是同步的。
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错点
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错1、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关键。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4、全面领导不等于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
前者强调领导的范围和领域及领导一切,包括政治经济文化。
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领导。
后者强调的是党的领导方式,强调怎么领导的问题。
5、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有机统一的。
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
*6、中国共产党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履行国家职能,不能履行管理职能。
政府履行管理职能。
工委属于党组织,不能履行国家职能。
社区属于从群众自治组织不能履行行政职能、提高行动效率。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属于国家机关,不能体现我国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职权,不能履行国家职能,不能直接对国家事务进行决策。
政协委员是通过民主协商产生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一个机构,是一种组织,不是一场会议。
人民政协可以参与制定国家方针政策,但不能制定国家方针政策。
7、党内监督体系主要包括党组织的监督和党员相互之间的监督。
8、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的民主,不是全民民主,不存在超越阶级的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体人民的民主,非全民民主。
9、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是村委会和居委会。
村党支部不属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广大村民是基层自治的主体。
10、中国精神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历史源泉和高度凝练。
11、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12、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的先进性的直接而具体的体现。
高级中学政治必修三易错知识点总结.doc
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错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错知识点(一)1、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先进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繁荣。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2、举办世博会,进行文化交流有利于加深各国人民相互了解,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世界文化的差异不可能消除。
)3、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4、和而不同指的是我国文化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和而不同即包容性含义中的求同存异,而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是兼收并蓄。
)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原则的。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6、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从哲学看是整体和部分关系。
(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从哲学看应为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7、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旧的传媒方式在逐步被淘汰。
(大众传媒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的主要手段,但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8、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指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但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错知识点(二)1、泰山日出是一种文化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成为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泰山日出是一种自然现象,不是文化现象。
)2、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经济决定文化,但文化与经济发展不是亦步亦趋的。
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明素质不会随着经济发展自然自然的提高,提高文化程度必须自觉加强文化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
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错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错知识点归纳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错知识点一、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2)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的共性,决定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
3) 各民族间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
4)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1))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其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2))民族文化是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3))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1))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属于这个民族,也属于整个世界。
2))各民族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三、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什么意义?(1)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2)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3)有利于加强交流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发展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高中政治必修三必备知识一、文化是什么1. 文化:是相对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易错易混点整理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易错易混点整理政治与法治是高中课程必修三的重点内容,由于涉及的内容较多,难易程度也比较大,考生在备考时也会有不少疑惑,特别是部分概念重名,容易混淆,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易错易混点的整理,希望能够帮助考生在备考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一、宪政与法治宪政与法治是一对同义词,它们都是指政府对社会的秩序和管理,但在涵义上有所不同,宪政指的是政府的最高权力机构的权力的法律性限制和制约,它是政治体制的基础;而法治则指的是社会公正合理的法律秩序,它是政治体制的基础和保障。
二、宪法与立法宪法是一国最高法律,它规定了一国的政治制度、最高权力机构以及权力运行机制等,是政治体制的根本性规定,是一国政治制度的基础;立法是指国家最高机关及其委托机关制定的法律,它是宪法的补充,是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础。
三、宪法法院与最高法院宪法法院是一国最高权力机构,它负责审查国家的法律是否符合宪法,它是宪法的最高监督机构;最高法院是一国最高司法机构,它负责审理重大案件和关系国家利益的案件,它是国家司法制度的最高监督机构。
四、行政权与司法权行政权是指国家机关行使的行政职权,它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的基础;司法权是指国家机关行使的司法职权,它也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司法制度的基础。
五、行政法与民法行政法是指国家机关制定的行政管理法律,它是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的基础;民法是指国家最高机关及其委托机关制定的私法,它是国家民事制度的基础。
六、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是指专门负责行政管理和行政处罚的机关,它是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的执行机构;司法机关是指专门负责审理案件和判决案件的机关,它是国家司法制度的执行机构。
以上就是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易错易混点的整理,希望考生在备考中能够把握好这些概念,熟练掌握,以此来更好的备考考试。
宪政与法治、宪法与立法、宪法法院与最高法院、行政权与司法权、行政法与民法、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等概念的把握是考生备考的重中之重,考生要多多熟悉,多多查阅相关资料,以便于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高中政治易错点必修三整理
高中政治易错点必修三1文化与社会1、文化只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 ×)点拨: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纯粹“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
( ×)点拨: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每个人的文化素养都是与生俱来的,不可以后天培养。
( ×)点拨: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得开物质载体。
( ×)点拨: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新教材修改后的表述)。
文化传承和发展必须通过物质载体。
5、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 ×)点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6、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因此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 ×)点拨: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化可能超前也可能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7、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 ×)点拨: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是经济和科技实力。
8、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 ×)点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但不能“直接”转化。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
高中政治易错点必修三2文化对人的影响1、处在较好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高中政治必修三易混易错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三易混易错知识点知识的宽度、厚度和精度决定人的成熟度。
每一个人比别人成功,只不过是多学了一点知识,多用了一点心而已。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政治必修三易混易错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政治必修三易混易错知识11、传统建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 × )点拨: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传统文化是固定不变的。
( × )点拨: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3、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发展。
( × )点拨:传统文化自身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推动社会发展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则会阻碍社会进步。
4、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 × )点拨:继承和发展是同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两个过程。
5、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 × )点拨: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6、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不具有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 × )点拨: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既具有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又具有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高中政治必修三易混易错知识21、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没有区别。
( × )点拨:源远流长是从时间上来讲的,要从纵向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博大精深是从内涵丰富的角度来讲的,要从横向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在于汉字和史书典籍。
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整理
文化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整理2018.1文化传承的载体:1.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4.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建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5.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
6.传统思想包括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7.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8.史书典籍、汉字都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9.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10.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
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文化及其传承创新:1.文化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3.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志,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4.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5.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6.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7.传统文化的特点包括相对稳定性、民族性。
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8.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9.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高考政治必背-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易错细节总结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易错细节总结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基本依据。
2.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也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3.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4.党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始终发挥党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4.党的根本立场:人民立场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5.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6.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领导方式: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7.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8.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9.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在于它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就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重要法宝;就在于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永葆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坚强保证。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直接而具体的体现。
10.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
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11.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12.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高中政治必修3易错易混
高中政治必修3易错易混第一课1.文化具有阶级性。
分析:文化包括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两部分。
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直接反映,是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因此具有阶级性。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分析:经济是基础,但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
分析:文化素养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4.文化是种物质力量。
分析: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5.文化决定着政治、经济的发展。
分析:文化的社会功能,即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不能与经济、政治的决定作用相提并论,“文化决定论”和“文化无用论”都是片面的。
6.文化是种经济现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分析: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但文化本身不属于经济现象。
第二课1.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分析: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能成为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2.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文化自然而然地影响个人发展。
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深远持久不等于永久不变。
4.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分析:要注意文化的多元性,优秀文化文化才能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5.社会发展必然带来人的全面发展。
分析:社会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必需的客观条件,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不是必然的、充分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还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高中政治易错点必修三整理
高中政治易错点必修三整理近年来,高中政治成为了每年高考必修的科目之一。
相信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都会发现有些知识点比较难懂,容易出错。
为此,在这里整理了高中政治必修三课程中的易错点,希望对学生们有所帮助。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这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很多人会将道德和法律混淆。
道德和法律并不是同一概念。
道德是指个人对于什么是善行和恶行的判断和选择;而法律则是指国家强制性地规范人们的行为的一种制度。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需要遵循道德和法律,但两者并不完全一致。
2. 网络道德与互联网安全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网络上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和网络畅通有序,每个人都应该遵守一定的网络道德,包括不发布恶意言论、不传播不良信息、不侵犯他人隐私等等。
此外,在网络安全方面,我们也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账号、密码等信息,避免造成损失和泄露个人信息。
3. 宪法的作用和意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也是指导国家行使权力和管理国家事务的最高法律。
宪法的作用包括明确国家机构的职责、规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国家的稳定和统一等等。
因此,每个公民都应该遵守宪法,了解宪法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的保障。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哲学体系,很多人难以理解其中的概念和思想。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历史渊源、哲学原理、方法论等等,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
2.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新时期提出的发展理念,在当前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发展观主张依据实践发展,坚持质量优先、效益优先,实行可持续发展等等。
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理论基础和具体的实践应用。
3. 法制观念和法制教育法制观念是指个人对于法律的认知和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培养正确的法制观念,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遵守法律法规,以及保护他人的合法权益等等。
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错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错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中政治考试常考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那幺在必修三课本中有哪些知识点容易出错呢?请跟随小编来看一下!1高中政治必修三有哪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一)1、主要表现: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2、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3、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差异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原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原则: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4、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2)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依托电子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低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现实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3)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最适合高考学生的书,淘宝搜索《高考蝶变》(二)1.含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意识形态部分,也包括非意识形态部分2.特点: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形成的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长跑离不开物质载体3.作用:(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人认识世界和世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成长历程中,还表现在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中。
(2)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2018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错点汇总
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错点总结一
1、任何文化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因为,
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7、在世界文化出现全球化趋势的今天,对那些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没有必要进行抢救和保护,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
8、大众传媒的发展会使旧的传媒消失。
9、不能混淆传统习俗和传统思想的地位和作用。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
16、爱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7、用户爱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18、经济建设时我国当前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弘扬民族精神会干扰经济建设。
19、认为民族精神一成不变。
20、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文化。
21、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
22、精神文明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
)
(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而是无形的、自发的。
)
4、文化能够促进人和社会的进步。
(并非任何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
没落的文化则起到阻碍作用。
)
5、文化是指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
9、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并非任何传统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没落的传统文化则起到阻碍作用。
)
10、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
(体现的的是矛盾的特殊性。
)
11、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先进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繁荣。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
12、举办世博会,进行文化交流有利于加深各国人民相互了解,
沟通、
社会主
16、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从哲学看是整体和部分关系。
(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从哲学看应为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
17、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旧的传媒方式在逐步被淘汰。
(大众传媒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的主要手段,但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
18、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指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
22、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
23、文化形态的更替、文化发展的方向是由科技进步决定的。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
24、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
务。
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而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
28、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关键在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
29、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
30、教育在经济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
34、中外文化在相互借鉴与融合中走向统一。
(中外文化应该相互借鉴和融合,但不可能走向统一,因为文化具有多样性。
)
3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凝聚力量。
(偷换概念。
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
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错点总结三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长
D、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的积极性。
E、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现状: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2)意义:
(3)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4)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4、改革是强国之路
①内容:A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B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②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
集体经济:A含义: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的经济。
B地位: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混合所有制经济:A、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
B、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10、在我国现阶段,除公有制经济外,还存在大量的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
11、个体经济
(1)个体经济: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