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统计统计指标
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及方法
![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81c7e6b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73.png)
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及方法社会物流是指物体或信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从发出地到接收地的流动过程。
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经济增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科学评估和掌握社会物流发展的状况,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及方法。
一、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1.物流流量指标物流流量指标是衡量社会物流运输量和能力的重要指标。
它包括货物运输量、邮件快件数量、客运量等。
这些指标可以判断社会物流的总体规模和运力能力。
2.物流成本指标物流成本指标是衡量社会物流成本的重要指标。
它包括每单位货运量物流成本、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物流运作的经济效益和成本效益。
3.物流速度指标物流速度指标是衡量社会物流速度的重要指标。
它包括货物流转速度、物流环节流程时间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物流运作的效率和响应能力。
4.物流品质指标物流品质指标是衡量社会物流品质的重要指标。
它包括物流服务满意度、物流准确度、物流可靠性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物流服务水平和品质。
5.物流环保指标物流环保指标是衡量社会物流环保程度的重要指标。
它包括物流能耗指标、物流排放指标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物流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二、社会物流统计方法1.数据收集方法2.数据整理方法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和分类,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整理。
关键是要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3.数据计算方法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可以进行各项指标的计算。
计算方法可以采用简单的加减乘除或其他数学模型进行计算。
关键是要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数据分析方法通过对计算得到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社会物流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可以采用比较分析、差异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的分析。
关键是要准确把握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三、总结建立科学完整的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及方法,对于准确了解和评估社会物流的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方法
![我国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32646c50508763231121299.png)
与 普 查 相 结 合 的 调 查 方 法 和 成 本 分 析 、 态分析法、 统计推断法等方法。
’"
统计与决策
11
统计与决策
!"#"$
工作视点 -./-01.(2343)/
作尚属起步阶段, 统计基础相当薄弱, 相 当一部分统计资料难以搜集,需要经过 专门的调查才能逐步取得。 因此, 统计指 标的设计不宜太复杂, 要立足于现状, 尽 可能地选取那些易于量化、数据资料容 易取得的指标, 突出指标的可操作性。 由于物流 产业是一个复 合产业,物流 产业统计涉及 运输、仓储和 邮 政 业 及 包 装、 流通加工、 配送以及批发 业等行业。物 流产业部门和 统计部门有必 要对物流产业 的基本单位进 行一次普查, 以了解物流产 的情况,并为 今后相应的统 计推算工作打 好基础。通过 周期性的物流 产业普查, 可 对物流产业的 行业分布、 产 业 活 动 单 位 数、 经济组织类型、 从业人员数、 产业成 本、产业效益等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 了解。 由于我国物流产业统计基础薄弱, 应用传统的统计报表制度进行物流产业 统计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 大量的统 计信息需要通过抽样调查、科学推断等 方法才能获得。尤其是在物流产业还没 有单独列入政府统计序列的情况下, 利 用现有的数据进行估算和推断,是获得 物流产业统计数据的一个重要渠道。 (二) 我国物流产业统计分析方法 物流产业统计分析是指运用定性与 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由表 及里、 由此及彼的研究。 通过对物流统计 资料的分析研究,有利于掌握物流经济 活动的本质特征、 内在规律。 物流统计分 析方法主要有:
(责任编辑 , 亦 民)
!# 物 流 成 本 统 计 分 析 方 法 。 包子分析法等方法。
港口生产物流统计指标
![港口生产物流统计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0acb2505f78a6529647d533b.png)
问:利用刚刚计算的库场容量,请算出该堆场的通 过能力?
装 卸 桥
轮 胎 式 门 吊
卷扬机和传送带
上海港务局共有各类装卸机械计3256台, 其中起重机械类578台,输送机械类660台, 搬运机械类980台;另沪港合营的集装箱 码头有限公司拥有搬运、专用机械204台。
旅客吞吐量
货物吞吐量
什么情况记 入吞吐量
台州港口已建、规划建港岸线96.23公里,具备开 发港口有利条件的深水岸线为30.75公里,占港口 岸线的32%。前沿水深7m以上,截至2009年底, 台州港共有生产性泊位170个,码头泊位长度为 9895米,其中万吨级以上的深水泊位4个,最大靠 泊能力74000吨。台州港已成为区域性重要港口, 一类开放口岸、长三角港口群中距台湾最近的港口, 为大陆对台湾直航的63个港口之一。 2011年,台州港共完成货物吞吐量5358.2万吨。
什么情况不 计入吞吐量
装卸自然吨与吞吐吨的关系?
水水换装时:
1装卸自然吨=2吞吐吨
港域内近岸水深10m以上的岸线长约333 公里,各类泊位723个,泊位长度39公里, 最大靠泊能力25万吨,吞吐能力2.3亿吨。
指标
台州港
宁波舟山港
岸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度
泊位长度
30,750m
9895m
333,000m
39,000m
前沿水深
泊位数 靠泊能力 泊位通过能力
7m
170 74,000吨 31.52万吨/年
10m
723个 250,000吨 ?万吨/年
上海港公用码头生产用仓库面积计34.5万平方米和 散粮圆筒仓17万立方米,生产用堆场总面积计 177.6万平方米,其中煤堆场28.3万平方米,集装 箱堆场54.7万平方米
中国社会物流总额统计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社会物流总额统计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8cfefa6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f4.png)
中国社会物流总额统计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社会物流总额的统计情况和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因此,了解和统计中国社会物流总额对于评估国家发展水平、制定政策和提高物流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物流总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的物流活动所创造的总价值。
这些物流活动包括物流服务的提供、货物的运输、仓储、信息流等各个环节。
统计中国社会物流总额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各个行业的物流数据来实现,如工业、商业、农业等。
中国社会物流总额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它是评估一个国家物流效率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物流活动的高效与否直接影响到商品的流通速度、成本以及供应链的稳定性。
通过统计中国社会物流总额,可以了解国家整体物流水平的变化和提升空间,为优化物流业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统计中国社会物流总额对于政府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通过了解不同行业物流总额的构成和变化趋势,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物流政策,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
同时,统计数据还能帮助政府预测物流需求,以及合理规划物流资源,提高国家整体物流效率。
最后,统计中国社会物流总额对于物流企业的管理和竞争力提升也有重要意义。
企业可以通过了解行业整体物流总额以及自身在行业中的地位,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并提高自身物流效益和竞争力。
此外,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物流总额的统计还有助于发现潜在的市场机会和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统计中国社会物流总额在国家发展、政府决策和企业经营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分析物流总额数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物流行业的发展情况,并为提升物流效率和推动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以全面介绍中国社会物流总额的统计表。
具体的内容安排如下:引言部分将对文章的背景和意义进行概述。
首先,介绍社会物流的概念,说明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的范围。
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概念
![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21c3204c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53.png)
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概念
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是指用于测量、评价和监测社会物流活动的一套综合性指标体系。
它通过对社会物流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提供了衡量社会物流发展水平和效率的依据,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包括多个维度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货物流动指标,如货物流量、货运量、货运成本等;资金流动指标,如物流资金占比、运输资金占比等;信息流动指标,如信息传递速度、物流信息化水平等;时间流动指标,如物流运输时间、环节时间等;服务质量指标,如客户满意度、准时率等。
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帮助政府监测物流行业的发展状况,改进政策措施,促进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对企业来说,可以通过对指标的分析,识别问题和瓶颈,优化物流操作,提升效率和竞争力。
同时,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也为学术界提供了一个研究物流领域的基础,进行比较分析和趋势预测。
物流数据统计与分析
![物流数据统计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f6078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6.png)
物流数据统计与分析物流数据统计与分析是指对物流产业中所涉及的各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读的过程。
通过对物流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物流运作的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优化物流供应链的效率和降低成本。
以下是对物流数据统计与分析的一些关键点和方法:1. 数据收集与整理:首先需要从物流企业的各个环节中收集相关数据,包括货物运输、仓储、配送等各个环节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系统、物联网技术、传感器网络等渠道进行获取。
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和清洗,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数据指标的选择:在对物流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之前,需要确定需要关注的指标。
例如,可以关注货物的运输时间、运输成本、运输距离、运输安全等指标。
指标的选择应根据企业的具体业务需求和优化目标进行确定。
3. 数据分析方法:针对不同的物流数据,可以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
描述性统计可以帮助了解数据的分布规律和特征;回归分析可以帮助揭示各个因素对物流过程的影响程度;时间序列分析可以帮助预测未来的物流需求和变化趋势。
4. 数据可视化和报告:物流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果通常通过可视化工具和报告来呈现。
通过可视化工具,可以将数据转化为图表、图像等形式,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关联关系。
报告则是对数据分析结果的总结和解读,提供给决策者参考依据。
物流数据统计与分析在物流产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物流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企业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追踪物流运作的效率和成本,并优化供应链的管理。
同时,物流数据统计与分析也可以帮助物流企业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满足客户需求,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物流数据统计与分析在现代物流产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物流供应链变得更加复杂,企业需要更加高效地运作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物流数据统计与分析,企业可以深入了解其物流供应链的运作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优化物流供应链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
冷链物流统计指标体系
![冷链物流统计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103c2ca4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00.png)
冷链物流统计指标体系1.引言1.1 概述概述冷链物流是指对冷藏、冷冻食品等易变质物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温度控制和保鲜状态的一种物流方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冷链物流在现代供应链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可以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还可以满足人们对新鲜食品的需求,同时也为各个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冷链物流统计指标是衡量冷链物流运行、效率和质量的关键指标体系。
通过对冷链物流环节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全面评估冷链物流运营的情况,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冷链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对于提高冷链物流的管理水平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冷链物流的定义和重要性出发,探讨冷链物流统计指标的意义。
首先将介绍冷链物流的定义和其在现代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性,并分析冷链物流所面临的挑战和需求。
然后,将重点解释冷链物流统计指标的概念和作用,阐述其对于冷链物流运营的重要意义。
最后,将总结冷链物流统计指标的作用,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更好地了解冷链物流统计指标的概念和意义,进而提高对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的认识和理解。
相信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冷链物流统计指标体系,能够更好地推动冷链物流的发展和改进,为人们提供更安全、更健康的食品。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文章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和阐述:1. 引言1.1 概述在当前全球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冷链物流作为一种重要的运输方式,其意义和作用不可忽视。
本文旨在探讨冷链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衡量和监测冷链物流运营状况的方法。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冷链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将介绍冷链物流的定义和重要性,明确其在现代物流供应链中的地位和作用。
接着,我们将重点介绍冷链物流统计指标的意义,并分析其在冷链物流运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我们将总结冷链物流统计指标的作用,以及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及方法》
![《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7d4fe87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4d.png)
《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及方法》社会物流是指物流企业与社会各主体之间的物流流动关系。
它包括物流运输、仓储、配送、信息处理等环节。
为了更好地评估和监测社会物流的运行状况,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方法。
下面,我将介绍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及方法。
一、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1.运输指标:(1)物流运输总量:指物流运输的总量,包括货物和客运量。
(2)货运量:指一定时期内货物的运输量。
(3)客运量:指一定时期内人员的运输量。
(4)货运周转量:指货物从运输开始到达目的地所经历的全过程中,物流企业所完成的货物运输量。
(5)平均运输距离:指一定时期内货物或人员的平均运输距离。
(6)运输效率: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货物或人员的运输量。
2.仓储指标:(1)仓储总量:指一定时期内物流企业提供的仓储面积,包括冷库、普通仓库等。
(2)货物周转率:指货物在仓储环节上的周转速度。
(3)仓储设施利用率:指仓储设施的利用率,包括库存周转次数、货位利用率等。
(4)仓储服务质量:指仓储企业提供的服务质量,包括货物存取效率、货物检验等。
3.配送指标:(1)配送总量:指一定时期内配送的货物或人员数量。
(2)配送频次:指单位时间内所进行的配送次数。
(3)配送时间:指货物或人员从发货到到达目的地所用的时间。
(4)配送准时率:指货物或人员按时到达目的地的比例。
4.信息处理指标:(1)信息处理能力:指物流企业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信息收集、分析、存储等。
(2)信息流动效率:指信息在物流流动中的传递效率。
(3)信息准确率:指信息的准确程度,包括数据输入和输出的准确性。
二、社会物流统计方法1.现场观察法:通过实地观察物流活动,收集统计相关数据,并通过抽样调查来进行统计。
这种方法可以直观地了解物流活动的实际情况,但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和时间。
2.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问卷,向物流企业和相关主体进行调查,获取相关统计数据。
这种方法相对简便,可以广泛收集信息,但可能存在回答不准确或回避问题的情况。
《物流统计与实务》项目三 物流统计分析指标
![《物流统计与实务》项目三 物流统计分析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4a1145e67c1cfad6185fa70f.png)
11
3.劳动单位
劳动单位主要用于企业内部计量工业产品的数量,它是用生产工业产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来计量生产 工人的劳动成果。企业首先根据自身的生产状况制定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工时定额,再乘以产品的实物 即得以劳动单位计量的产量指标——劳动指标,也叫做定额工时总产量。
12
二、相对指标
相对指标是由两个互相联系的统计指标对
结构相对指标是统计分析中常用的综合指标,主要有以下作用: (1)反映总体的内部结构;(2)反映事物构成的变化规律;(3)研究现象的内在联系。
17
2.比例相对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内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指标数值之比,用以分析总体内各部分之间的比例 关系。其计算公式为:
比例相对指标
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 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比而得到的比值,反映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 相对指标可以反映现象之间的联系程度,如现 象的发展程度、结构、强度、普通程度或比例 关系等。
13
(一)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
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有名数,另一种
是无名数。
1.有名数
有名数是同时使用相对指标中的分子和分母指标数 值计量单位的一种表示方法,主要用于部分强度、密度、 普遍联系程度的相对指标。
物流统计与实务
项目三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物流统计分析指标
任务一 熟悉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任务二 理解常用的平均指标
任务二 了解标志变异指标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任务一
熟悉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4
一、总量指标
总量指标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总规模、总 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总量指标是对总体规模进行描述的常用指标。
物流数据统计分析报告
![物流数据统计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c90266d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a4.png)
物流数据统计分析报告目录物流数据统计分析报告 (1)引言 (1)背景介绍 (1)目的和意义 (2)物流数据收集与整理 (3)数据来源 (3)数据收集方法 (4)数据整理与清洗 (5)物流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6)描述性统计分析 (6)相关性分析 (7)预测分析 (8)空间分析 (9)物流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10)数据可视化展示 (10)主要指标分析 (11)趋势分析 (12)空间分布分析 (14)物流数据统计分析应用案例 (15)运输效率分析 (15)仓储成本分析 (16)供应链优化分析 (18)物流数据统计分析报告结论 (19)主要发现和结论 (19)建议和改进措施 (19)参考文献 (20)引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增长,物流行业在全球范围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物流数据统计分析报告旨在通过对物流行业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为决策者提供有关物流运营和管理的关键信息。
物流是指将产品从生产地点运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
它涉及到货物的运输、仓储、包装、配送以及相关的信息流和资金流。
物流行业的发展与国家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它不仅对商品的流通起到关键作用,还对经济增长、就业机会和贸易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物流行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国贸易的增加,物流需求不断增长。
同时,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普及也为物流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物流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并提供更快、更准确的服务。
物流数据统计分析报告的编制是为了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物流行业的现状和趋势。
通过对物流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我们可以揭示出物流行业的发展状况、问题和潜在机会。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战略规划、优化运营流程、改进服务质量,从而提高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本报告将涵盖物流行业的各个方面,包括货物运输、仓储管理、供应链协调、信息技术应用等。
我们将通过收集和分析各种数据,如货物流量、运输时间、库存周转率、运输成本等,来评估物流行业的整体状况和各个环节的效率。
汽车物流统计指标
![汽车物流统计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8e1d95e2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16.png)
汽车物流统计指标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构成、统计指标内涵及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物流活动的统计和管理。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汽车物流统计指标automotive logistics statistical index能够反映汽车物流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范畴和具体数值。
2.2汽车物流统计指标体系statistical index system of automotive logistics反映汽车物流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以及互相联系的多个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
2.3汽车物流企业指标 automotive logistics enterprise index从事汽车物流的企业建立与运用的统计指标。
2.4汽车生产企业物流指标 OEMs logistics index汽车整车生产和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中从事的汽车物流业务中建立和运用统计指标。
3 汽车物流统计指标体系框架3.1 汽车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构成汽车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由汽车物流企业统计指标体系和汽车生产企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构成。
3.2 汽车物流企业统计指标体系汽车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内容见表1和表2。
表1 汽车物流企业统计指标体系表2 汽车生产企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4 汽车物流统计指标内涵及计算方法汽车物流统计指标内涵及计算方法见附录A。
附录 A(规范性附录)汽车物流统计指标内涵及计算方法A.1 汽车物流企业统计指标A.1.1 规模A.1.1.1 汽车货运量A.1.1.1.1 铁路货运量报告期内,汽车物流企业利用铁路运输零部件、整车和售后服务备件的总量。
计算单位:整车:万台,零部件:十千立方米(万吨),售后服务备件:十千立方米(万吨)。
A.1.1.1.2 公路货运量报告期内,汽车物流企业利用公路运输零部件、整车和售后服务备件的总量。
计算单位:整车:万台,零部件:十千立方米(万吨),售后服务备件:十千立方米(万吨)。
物流运行指数统计指标体系编制说明
![物流运行指数统计指标体系编制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e9ecd789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e0.png)
《物流运行指数统计指标体系》国家标准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物流运行指数统计指标体系》国家标准是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69)负责并技术归口,于2009年12月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立项,作为“冷链物流等重点物流领域关键技术标准研究”下属的子项目,项目编号为200910254∙06。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承担《物流统计体系标准研究》课题项目,并编制《物流运行指数统计指标体系》等国家标准。
二、目的及意义《物流运行指数统计指标体系》国家标准是适应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要求,提出反映我国物流发展运行景气状况的指数体系编制方法。
将该指数体系与相关物流统计指标相结合,用以定期监测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为我国物流业发展提供数据信息基础保障。
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开展物流运行景气监测提出现实可操作性建议和方案,为今后开展物流业月度景气调查,并开展相关分析研究,做好前期基础。
三、编制原则物流运行指数统计指标体系是从微观物流领域来描述物流产业整体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物流运行景气指数设计的总思路是旨在建立一套科学的、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用于对物流产业发展中各环节及物流发展未来变化趋势进行总体的定量判断和分析预警。
在考虑指标设置时遵循了如下原则:一是从微观物流的角度切入,构建能够充分反映物流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能力与利用、效率与效益、服务与发展等多方位的产业物流指数;二是指标设置要反映物流企业经营活动的全流程。
且物流领域中的主要业态(运输、仓储等)均可填报;三是侧重物流领域中的重点环节。
即物流企业调查的范畴界定在物品运输与装卸搬运、仓储、邮政寄递以及流通加工配送等主要类型。
按照上述原则,物流运行指数由一个综合指数和若干分项指数构成。
综合指数,用景气分析理论中的合成指数方法,由分项指数加权平均得出,分项指数的权重运用因子分析模型确定。
利用综合指数分析判断我国物流业总体发展概况;利用分项指数分析判断各行业内部各环节发展变化情况。
物流统计指标
![物流统计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a09dfd03de80d4d8d15a4fcb.png)
规模以上工业统计报表制度—1—9.物流统计指标1.自有仓库个数(01):指本企业拥有的,用于保管、储存物品的建筑物和场所。
包括出租给其他单位的仓库。
2.自有仓储面积(02):指本企业拥有的,用于保管、储存物品的建筑物和场所的面积。
包括库房面积和货场面积。
库房面积=内墙的长×宽-障碍物面积(不能存放货物部分的面积,如:柱子)。
包括出租给其他单位的仓库面积。
3.自有仓库容量(03):指本企业拥有的,用于保管、储存物品的建筑物的容量。
仓库容量=内墙的长×宽×高-障碍物体积(不能存放货物部分的面积,如:柱子)。
包括出租给其他单位的仓库容积。
4.租用仓储面积(04):指租用本企业以外的保管、储存物品的建筑物和场所的面积。
包括库房面积和货场面积。
5.货运车辆(05): 包括普通载货汽车和专用载货汽车。
6.普通货车(06):指只有一般构造的栏板式及平板式货运汽车,包括自卸车、半挂车等。
7.专业货车(07):指具有特殊构造和专门用途的货运汽车,如集装箱专用车、冷藏车、罐车、活畜运输车、散装水泥车等。
8.冷藏车(08):能进行冷冻运输的货运汽车。
9.集装箱专用车(09):专用装载集装箱的货运汽车。
10.装卸设备(10):专用于装卸搬运货物的设备。
包括集装箱装卸桥、门式起重机、桥式起重机、带式输送机、叉车等。
11.铁路专用线(11):指和铁路大动脉相连,归企业所有的为加速货物的集散而铺设的专用铁路线。
12.物流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12):指为提高经营管理的工作效率,对相关物流过程进行全面动态监控与管理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13.购进总额(13):指报告期内,企业从本单位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购进,供本单位消费使用的原材料、燃料、设备等物品的价值总量。
14.销售总额(14):指报告期内,企业对本单位以外的单位和个人销售的物品价值总量。
15.货运量(15):指报告期内,企业组织完成的各种运输工具实际运送到目的地并卸完的货物数量。
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及方法
![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31a781bb4daa58da0114a68.png)
ICS 01.040.55A 8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008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及方法Social logistics system of statistic indicators(征求意见稿)目录2008-xx-xx发布2008-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目次前言 (3)引言 (4)1范围 (5)2引用标准 (5)3术语和定义 (5)4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 (6)5社会物流宏观统计指标体系 (7)6企业统计指标体系 (8)附录A (资料性附录)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 (11)A.1宏观统计指标 (11)A.2企业统计指标 (13)参考文献 (20)发布前言本标准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中国商业统计学会、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浙江传化物流基地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黎明、翟志宏、蔡进、冯耕中、姜超峰、何辉、谢萍、李雪燕、黄久久、闫淑君、叶茂盛、冯燕。
引言本标准在广泛调查研究,吸收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确定了社会物流统计指标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
本标准通过对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进行规定,为我国物流统计提供技术支撑,使统计数据能全面、科学地反映我国现代物流业的运行特点、发展趋势和经营效益,使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的物流统计工作进一步规范,从而推动我国物流统计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更好地适应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及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社会物流统计的指标体系及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物流统计部门、机构及各类有物流相关经济活动发生的法人、自然人。
2 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运输统计指标
![运输统计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4235f7f5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70.png)
运输统计指标运输统计指标指的是用来统计和评估运输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效率和质量表现的指标。
这些指标从不同的角度衡量了运输业务中的表现,包括安全性、准时性、可靠性、成本效益等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运输统计指标。
1. 运输成本运输成本是评估运输业务效益的最基本指标。
它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其中直接成本包括燃料、人工、维修和折旧等等。
间接成本包括绩效管理、物流管理、信息技术和企业管理等等。
2. 运输安全运输安全是在运输业务中的各个环节中保持货物、车辆和员工的安全。
它包括行车安全、人员和装载物的安全、运输数据的安全以及交通规则和法规的遵守等等。
3. 运输准时运输准时是指运输业务中货物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安全地送达目的地。
它包括运输中的各个过程,如出发时间、到达时间、中转时间、交通状况以及卸货时间等等。
这个指标与客户的满意度直接相关。
4. 运输可靠性运输可靠性是指货物在运输过程中能够准确地保持质量和完整性。
它包括整个供应链的可靠性,包括效率和稳定性。
保证可靠性需要精确的货运跟踪和故障排除机制。
5. 运输效率运输效率是指运输业务中减少时间和成本,同时提高货物安全和质量的能力。
它包括优化路线、改善车辆装载和卸货、降低货运成本、减少等候时间、优化生产流程以及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等。
6. 运输能力运输能力是指企业货物运输的潜力和能力。
它包括容量、规模、速度、质量、安全和性价比等。
运输能力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业务环境进行调整和优化。
运输周转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运输距离的货运量。
它可以根据货物种类和运输量评估运输系统的适应能力和质量。
8. 运输质量运输质量是指货物在运输过程中能够保留质量和完整性。
它包括货物的品质、数量和安全,保证运输质量需要保证货物的正确装载和卸货,以及安全有序地运输。
总之,运输统计指标是运输业务中用来评估和监测各个环节的表现的关键性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被用来确定企业的竞争力,优化运输流程和提高效率,满足客户的需求,以及保证输出以及产业链的可持续性。
农产品物流统计指标体系
![农产品物流统计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3b3a2248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43.png)
农产品物流的重要性
农产品物流是农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 重要意义。
农产品物流可以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健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
农产品物流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
理时间等。
03
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衡量农产品物流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需要将其
纳入指标体系中。具体可以包括农产品质量合格率、食品安全检测率等
。
加强数据分析能力
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需要加强数据分析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对数据的分析和解读能力。同时,需要引进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以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和精度 。
农产品物流运输效率
指在一定期间内,农产品物流企业使用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运输任务的比例和效 率,反映企业的运输效率水平。
03
CATALOGUE
农产品物流统计指标体系构建
构建目的
反映农产品物流运行情况
通过统计指标,客观反映农产品物流的运输、仓储、配送 等环节的运行状况,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评估农产品物流效益
绿色认证
建立农产品绿色认证制度,规范绿色农产品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推 动绿色农产品市场的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
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产品质量稳定,如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加强 质量检测等。
建立农产品市场预警机制
通过数据分析,预测市场波动趋势,建立预警机制,帮助农民和企 业应对市场风险。
05
CATALOGUE
农产品物流统计指标体系优化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07.2020
31
平均指标
1、简单算术平均数 (1)公式形式:如果掌握总体中各单位的标志值(变量值) 资料,可以将各标志值相加,再除以标志值的个数,得到该 标志值的平均数。这种算法称为简单算术平均数,其计算公 式为:
xx1x2xn x
n
n
19.07.2020
32
平均指标的计算
2、加权算术平均数
物流数据统计与分析
张彤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19.07.2020标 平均指标
19.07.2020
2
统计指标
统计指标
统计指标是反映统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 的概念和数值。
指标名称
指标数值
反映现象所属的一定范畴
反映现象在具体环境下所 达到的规模、水平和比例 关系
19.07.2020
19.07.2020
27
平均指标
平均指标的概念 平均指标是社会经济统计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综合指标,
又称平均数。广义的平均数有两种,即动态平均数和静态 平均数。平均指标(静态平均数)用来反映同质总体各单 位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地点、时间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 平,其数值表现为平均数。
19.07.2020
28
同类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发展方向和变化程度,又叫发展
速度。计算公式为:
动态相对指标 =
报告期指标数值 基期指标数值
例如:2008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 118亿元,2007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 202亿。 则:2008年是2007年的127.6%(55 118/43 202),比上年增长27.6%。
例如:研究某地区国有企业的经营情况,则该地区国有企 业数是总体总量,各企业职工总数是标志总量;如研究这 一地区国有企业的职工工资收入情况,则职工总数是总体 总量,工资总额为标志总量。
你还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19.07.2020
8
(2)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按反映的时间状况)
时期指标 总体在某一段时间内连续变化过程中达到的总数量。 例如:某年物流行业的业务收入总额;产品销售量。
13
课堂练习
2009年 三个港口 货物吞吐 量计划完 成程度
港口名称
甲
计划数 实际数 计划完成 (万吨)(万吨)程度(%)
100 70
乙
120 80
丙
150 160
19.07.2020
14
课后练习
1.某企业的甲种材料计划单位成本为1200元/ 吨,实际单位成本为1 326元/吨,则甲种材料单 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如何? 2.某企业2010年某产品单位成本550元,计划 规定2011年成本降低5%,实际降低8%。 试计算2011年降低成本计划完成程度,并指出 2011年单位成本计划数量和实际数量。
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为:24737、103162、87972亿元。 计算:三大产业比例相对指标。
19.07.2020
19
(4)比较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是指同一时间不同总体之间同类指标数值的 比值。
该指标反映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不同条件下的数量对比 关系,一般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
计算公式为:
某总体的某类指标数值 比较相对指标= 另一总体的同类指标数值
平均指标
平均指标的作用 1、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集中趋势 2、用于不同总体之间同类现象的比较 3、利用平均指标可以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4、利用平均指标计算、推算其他有关指标。
19.07.2020
29
平均指标
平均指标的种类
平均指标按其计算方法不同,可分为数值平均数与位置 平均数 。
平均指标
数值平均数 位置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19.07.2020
30
平均指标
(一)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平均指标,它是总体
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之和即总体标志总量,除以总体单位总 量求得的。其基本公式如下:
总体标志总量 算术平均数=
总体单位总量
利用这一计算公式时,应注意公式的分子项与分母项在总 体范围上必须保持一致,否则,其意义与平均指标有所不同。
19.07.2020
23
(6)强度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 的总量指标数值之比。用来反映现象发展的强度、 密度和普遍程度。计算公式为:
某一总量指标数值 强度相对指标=
另一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
19.07.2020
24
强度相对数的应用
1、反映社会现象的分布密度和普遍程度或社会 服务水平。如人口密度,商业网点密度,医疗 网点密度等。
19.07.2020
11
相对指标
1、相对指标的概念 相对指标是两个具有联系的指标数值进行对比 计算的结果,也称相对数指标。 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为系数、倍数、成数、百 分比(%)、千分比。 相对指标的优点是便于比较,缺点是掩盖了绝 对数的规模。
19.07.2020
12
2、常用的六种相对指标
(1)计划完成相对数(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
2、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强弱程度。 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主要产品产量等。
3、分析研究企业的经济效益。如资金利润率、 商品流通费用率等。
19.07.2020
25
某些强度相对指标有正指标和逆指标之分:正 指标越大则强度越大;逆指标越小则强度越小。
实例分析:某地区2009年某地区的商业零售 网点为5万个,年平均人口为800万人。 求:零售商业网点密度。
(1)公式形式
如果掌握的是分组资料,则应将各组标志值与相应的次数相
乘之后再求和,计算出总体标志总量,再用总体标志总量除以
各组次数之和得到平均指标。这种算法称为加权算术平均数。 其计算公式为:
xx 1f1x2f2 xnfn xf
f1f2 fn
f
19.07.2020
33
例:根据某公司四个品牌数码相机的销售资料计算平均利润率。
(正指标和逆指标分别是多少?说明什么问题?)
19.07.2020
26
六种相对数指标的比较
不同时期 比 较 不同现象 比较
同一时期比较 同类现象比较
动态 相对数
不同总体 比较
强度
同一总体中
部分与部分 部分与总体 实际与计划
相对数 比 较 比 较 比 较 比 较
相对数 比 例
结 构 计划完成
相对数
相对数 相对数
统计指标
指标名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增加值,增加值比重 指标数值- 40497亿元, 4.3%
19.07.2020
4
总量指标
1、总量指标的概念 总量指标是反映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某 种现象的总规模、总水平、总成果的统计指 标,以绝对值形式表现,也称绝对数指标。 如:社会物流总额、物流费用、货物周转量。
19.07.2020
20
实例分析
在2008年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获得金牌51枚,美国 运动员获得金牌36枚,则:
中国与美国的比较相对数=51/36=1.42(倍) 美国与中国的比较相对数=36/51=70.59% 结果表明:在2008年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所获金牌 数量是美国运动员的1.42倍,或者说美国运动员所获金牌 数是中国运动员的70.59%。
19.07.2020
15
(2)结构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数=总体某部分数值/总体全部数值 结构相对数一般用%或系数表示,各部分占总体比 重之和必须等于100%或1. 结构相对数必须以科学地统计分组为基础。 课堂练习: 请用结构相对数对以下例题进行分析:
19.07.2020
16
表4 某高等学校人员比重计算表
表1 四个品牌数码相机的利润率和销售额资料
品牌
A B C D
合计
利润率 X (%)
5.2 6.5 8.4 11.1
--
销售额, w(万元)
300 200 50 40
n
wi 590
i 1
利润额 wX (万元)
1 560 1 300 420 444
n
wi Xi 37.24
i 1
19.07.2020
人员分类
教师 干部 工人 合计
人数 (人) 450 300 150 900
比重 (%) 50.0 33.3 16.7
100.0
由表4可知,该高校职工总数中,教师占总人数的50%,干部(即行政管理人员) 占总人数的33.3%,工人占总人数的16.7%,表明教学第一线人员充足 ,学校 人员结构较为合理。
34
因为:
商品销售利润 销 利率 售 润总 总额 额
所以,四个品牌数码相机的平均销售利润率为:
n
wi Xi
Xw
i1 n
wi
37246.3% 590
i1
19.07.2020
35
例:根据某电脑公司在各市场上销售量的分组数据,计算电
脑销售量的均值。
按销售量分组 (台)
组中值 (Mi)
市场个数(fi)
Mi fi
19.07.2020
21
例题:2007年我国几个省(市)的配送中心与人口总数
省(市) 配送中心数目(个) 人口数(百万人)
山东
135823
86
江苏
159878
90
浙江
182321
88
上海
209407
20
广东
246619
40
19.07.2020
22
(5)动态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是现象的某一指标在不同时期的对比,说明
2009年
8.16 6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