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
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劳动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劳动市场、劳动力供求关系、劳动力市场机制以及劳动力经济效益的学科。
在劳动经济学中,有一些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劳动经济学的概念和原理。
1. 劳动力供求关系:指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劳动力的供给取决于劳动人口的数量、劳动力参与率等因素,劳动力的需求则由企业的生产需求决定。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对于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2. 边际劳动生产力:指劳动力的边际产出与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
边际劳动生产力逐渐递减,即每增加一单位劳动力,产出的增加逐渐减少。
边际劳动生产力的概念在分析劳动力的配置和效益时具有重要意义。
3. 工资刚性:指工资在一段时间内不能随着市场供求变动而灵活调整的现象。
工资刚性可能来自劳动合同、法律规定或组织协商等因素。
工资刚性的存在会影响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效率。
4. 经济失业率:指在劳动力市场中寻找工作但未找到工作的人口比例。
经济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状况的重要指标,高失业率可能会导致社会问题和经济不稳定。
5. 人力资本:指个体通过教育、培训和学习等途径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人力资源的总和。
人力资本的积累对于提高劳动者的生产力和就业机会非常重要。
6. 劳动力市场分割:指劳动力市场中出现的不同劳动力群体之间的差异和隔离现象。
劳动力市场分割可能由于性别、年龄、种族、教育等因素引起,不同群体之间的就业机会和待遇存在差距。
7. 无工资劳动:指没有直接支付工资的劳动形式,如家庭劳动、义务劳动等。
无工资劳动在经济中占有一定比重,但由于难以计量和定价,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分析和政策制定具有挑战性。
8. 隐性失业:指在就业人口中存在的一部分人即使失去工作也不寻求新的就业机会的现象。
隐性失业可能与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劳动者的风险规避和社会保障等因素有关。
劳动经济学中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名词,如劳动力市场的薪酬差异、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程度、劳动市场的流动性等,它们共同构成了劳动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劳动力市场的运作和效果。
劳动经济学讲座ppt课件
劳动力迁移的经济分析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如宏观经济 学角度、区域经济学角度、人口学角度等。在宏观经济学 角度,劳动力迁移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均衡 发展;在区域经济学角度,劳动力迁移可以推动区域经济 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人口学角度,劳动力迁移可 以缓解人口过密或过疏的问题,促进人口的均衡分布。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 务业,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产业附 加值和竞争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创新技术与管理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生产技术 和管理的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 效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 管理经验,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提高国际 竞争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详细描述
劳动力流动是劳动市场的一种重要现象,它反映了劳动力的 供求关系和劳动者的就业选择。根据不同的标准,劳动力流 动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自愿流动和非自愿流动、长期流 动和短期流动等。
劳动力流动的原因与影响
总结词
劳动力流动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等,如工资水平、就 业机会、家庭状况、教育背景等。
详细描述
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影响,它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 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加剧等。
劳动力迁移的经济分析
要点一
总结词
劳动力迁移是劳动力流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指劳动者 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
要点二
工资决定
指在一定时期内,劳动力 市场上各种不同职位的工 资率是如何决定的。
工资差别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 同职位之间的工资率存在 一定的差别,形成不同的 工资结构。
劳动经济学课后复习题
第一章1、什么是劳动经济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答:劳动经济学是以劳动力价格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心,研究劳动力资源如何通过劳动力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的社会与个体利益的最佳结合,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关系和劳动力资源与其他生产资源之间的关系的学科;劳动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劳动的学问,就业事业,劳动时间,生产力,收入,工资,物价,余暇时间,就是人们工作和生活有关的各种问题。
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于结果劳动经济学研究雇主和雇员对于工资,价格,利润以及雇佣关系的非物质货币因素的行为反应。
2、劳动经济学有哪些研究方法?答:1)实证研究方法2)规范的研究方法3)研究劳动经济学的具体方法3、与普通经济学相比,劳动经济学有哪些特性?答: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于劳动力市场必须作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比参评市场更加复杂。
从供给来看,工作的非货币因素非常重要,从需求来看,对劳动力的需求是对参评生产需求所派生和引导出来的需求,不能摆脱商品和资本市场来孤立进行劳动经济的研究。
4、我国劳动经济存在哪些问题?答:现实热点问题:劳动就业问题(工资分配和社会保障问题,劳动力市场的健全和完善问题,人力资本投资体制与制度问题),劳动力经济学研究需注意的问题(对劳动力的经济学分析不够,结合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来研究和处理劳动力市场问题,注重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兼并和收购对人才流动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第二章1、劳动需求的含义?答:指一定时期内,工资率一定的条件下,雇主愿意并且能够雇佣到的劳动量。
2、劳动需求的特征有哪些?答:是一宗派生需求,是市场需求量与价格水平密切相关,是有效需求。
3、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有哪些?答:技术,时间长短,企业目标,社会制度安排。
4、完全竞争条件下劳动力需求分析中的基本假设有哪些?答:完全竞争;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利润最大化目标;生产技术水平不变;劳动力同质假设。
劳动经济学
是效用大;反之,就是效用小。主体如果 4、劳动力供给表。 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 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 从消费中感受到痛苦,则是负效用。 用来表明市场工资率与劳动力供给量之间 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程度 为什么说规范的研究方法往往成为政府 效用是主体的一种心理感受,其大小取决 关系的表格称为劳动力供给表。 的满足。 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 制定经济政策的工具? 于消费主体的主观评价而没有客观标准。 5、劳动力供给曲线。 利润最大化不过是效用最大化的变形,它 效用要取决于物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 实现互惠的交换当然对社会有积极意义, 假设工资率与劳动力供给量无限可分,即 突出了效用和货币收益方面,而忽略掉非 是物品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它是一种不以 它有利于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但是 假设工资率和劳动力供给是连续变动的, 货币收益方面。 人们的主观评价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效用 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种种障碍,使互 则可以把工资率与劳动力供给之间的关系 强调消费者对物品消费所带来的满足程度 如何选择资源的利用,表现为资源的配 惠的交换不能实现。其主要障碍有以下三 描述为劳动力供给曲线。 的主观评价。 效用的大小不能准确地量度。 置。 类: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 劳动力供给曲线的特点是什么? 其评价数值只表明主观评价的高低和选择 通过人们的无数次各种各样的选择,将可 互惠交换的障碍仅仅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 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劳动力供给量就逐渐 用于生产经济物品的劳动资源按一定的工 很难消除甚至不能消除,需要政府制定一 增加;根据劳动力供给表画出的劳动力供 的优先顺序,而不表示物品消费所带来的 资分配到不同的职业、企业、部门和地区, 定的社会经济政策及体制调整才能推进互 给曲线是一条平滑的曲线而不是一条折 效用的大小。数值大,表明效用的主观评 从而在劳动方面最终回答一个经济社会必 惠交换的发展,以增进社会福利。因此, 线,是假定工资率和供给量无限可分,连 价高,选择顺序在前,数值小,表明效用 的主观评价低,选择顺序在后。 须解决的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 规范研究方法往往成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 续变动的。 在个人劳动力供给分析的基本模式中,家 为谁生产这一基本问题。 政策服务的工具。 6、劳动力供给弹性。 庭或劳动者个人“消费”的物品分为两个 所谓选择,就是指主体关于如何利用资源 什么是劳动力供给弹性?有哪些种类? 相互独立的部分:闲暇时间与劳动时间。 去生产物品和消费闲暇的决策,从而达到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 主体能够支配的劳动时间可以划分为相互 最大限度地满足主体自身的需要和愿望。 1、劳动力的三种含义: 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 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两部分:闲暇时间与劳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劳动能力、有劳动能力的人、社会劳动力。 动力供给弹性。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供给 动时间。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劳动资源的稀 劳动力有三层含义:人的劳动能力;有劳 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 劳动时间所能带来的劳动收入与闲暇的各 缺性而引起的劳动资源配置的问题。可以 动能力的人;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全部从事 比值。设为劳动力供给弹性, (△S/S)表 种配置组合,给主体(家庭或个人)带来 初步定义为研究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的科 和要求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即社会劳动 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 (△W/W)表示 的效用可以用无差异曲线来描述。 学。 力。 工资变动的百分比,则有:Es=(△S/S)/ 主体对于劳动收入与闲暇的组合的评价或 劳动力的特点: (不可分割性、生理性) 劳动力的本质含义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劳 (△W/W) 。 选择,如果出现这样一种情况:a 种组合 动力是存在于人体之内的,是活的人体中 劳动力供给弹性的实质就是工资率变动 一、劳动力与劳动力所有者不可分割。 与 b 种组合对他提供的效用相同,他不能 的一种能力,不能离开人体而独立存在; 1%,劳动力供给变动多少。 二、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是社会劳动的 区别何种组合的效用高或何种组合的选择 劳动力是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力和劳 一般将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大类: 结果,劳动力具有生理性的特征。 顺序在前,此时,a,b 两种组合对于主体 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这一特征具体表现在: 1、供给无弹性,即 Es=0。在这种情况下, 来说是无差异的。那么,将与 a 点所示的 1 劳动力的生产是通过消费社会劳动为条 2、劳动力供给。 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力供给量固定 劳动收入与闲暇的组合具有相同效用的所 件。 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 不变。无弹性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与 有组合点连接起来,得到的曲线即为无差 2 劳动力形成周期较长,在现代社会至少 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 横轴垂直的曲线。 异曲线。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市场和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关系的一门经济学分支。
下面是一些劳动经济学的知识点:
1. 劳动供给与需求:劳动供给是指一定时间内,愿意为工资而提供劳动力的人数;劳动需求是指雇主愿意支付工资雇佣劳动力的数量。
劳动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劳动市场上的工资水平。
2. 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供给和劳动需求相互作用的地方。
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包括劳动力的异质性、信息不对称、工资刚性等。
3. 工资决定理论:工资的确定有多种理论解释,包括边际生产力理论、劳动力市场博弈论、工资刚性理论等。
4.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通过教育和培训等方式所获得的对劳动力的提升,从而提高劳动力的生产力和市场价值。
5. 技术进步与劳动力需求: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是复杂的,它可以提高某些领域的劳动力需求,但也可能降低其他领域的劳动力需求。
6. 劳动力市场不平等:劳动力市场存在性别、种族、地区等差异,这种不平等现象会影响就业机会、收入分配等方面。
7. 劳动移民与劳动力市场:劳动力移民对劳动力市场也会产生
影响,移民可以填补某些行业的劳动力缺口,但也可能导致本地劳动力的失业率上升。
8. 政府政策与劳动力市场:政府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可以包括最低工资法、劳动法规、培训补贴等,这些政策旨在改善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保护劳动者权益。
劳动经济学是一个广泛且复杂的领域,以上只是其中的一些核心知识点。
进一步学习这个领域可以深入研究这些知识点,并结合实证研究和政策分析来加深理解。
浅析劳动经济学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浅析劳动经济学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意义劳动经济学是关于劳动力市场、就业、劳动收入、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流动的分析。
它不仅关注在经济学中占重要地位的企业行为和市场机制,而且也研究了劳动者对企业、市场和国家的反应。
基于劳动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有效地引导劳动力的流动,优化劳动力的市场配置,提升劳动力的素质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劳动经济学十分重要。
以下就其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实际应用进行简单分析。
人力资源的流动劳动经济学研究了劳动力市场的运作规律,劳动力的流动是劳动市场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通过研究人力资源流动的规律,优化人才结构,提高劳动市场的效率和活力,促进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
目前,我国在不断地促进人才流动、实现优质人才的跨区域流动。
通过引进优质人才,劳动经济学可以帮助国家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流动和利用效率。
同时,政府在引导人才流动方面也需要加强劳动经济学的理论指导。
劳动力市场的运作劳动力市场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市场,其均衡价格的形成不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力和技术水平、制度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所决定的。
因此,劳动力市场的运作需要劳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支持。
劳动市场的不同政策对市场的影响也需要用劳动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和研究。
比如,政府的政策调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良好的发展,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同时也促进市场的稳定和快速发展。
这些都需要劳动经济学的分析和研究。
劳动报酬的调节人们参与劳动活动,除了满足社会需要的劳动,也会为获得报酬而工作。
因此,劳动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不仅包括生产力和劳动力价值的结合,还要分析劳动报酬的变动。
当前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仍想要完善,这就需要劳动经济学的专业知识给出合理的报酬标准调整建议。
同时,在劳动力成本上,对企业和个人都有较大的影响。
在制定政策时也需要严格考虑劳动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总体上,劳动经济学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劳动经济学教学大纲
劳动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劳动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求关系、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市场政策等内容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劳动力价值的形成以及相关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 了解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和供求关系。
3. 掌握劳动力价值的评估方法和影响因素。
4. 熟悉劳动力市场的政策调控和相关问题。
三、教学内容1. 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a. 劳动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 劳动力市场的分类和特点c. 劳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框架2. 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和供求关系a. 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b. 工资决定的基本原理c.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与失衡3. 劳动力价值的评估方法和影响因素a. 劳动力价值的理论基础b. 劳动力价值评估方法的应用c. 影响劳动力价值的因素4. 劳动力市场的政策调控和相关问题a.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b.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问题c. 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与福利四、教学方法1. 授课方式: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2.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提问和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或实验设计,以加深对劳动力市场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方法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核:进行理论知识的答题测试。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劳动经济学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4. 课堂演讲:鼓励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课堂演讲,评价其表达和分析能力。
六、参考教材1. 《劳动经济学导论》(第三版),作者:John M. Keynes,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 《劳动力市场分析与劳动经济学》(第五版),作者:George J. Borjas,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课程介绍和基本概念讲解2. 第二周:劳动力市场的分类和特点3. 第三周:供给和需求分析4. 第四周:工资决定的基本原理5. 第五周: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与失衡6. 第六周:劳动力价值的评估方法与影响因素7. 第七周: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8. 第八周: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问题9. 第九周: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与福利10. 第十周:复习与总结八、教学资源1. 课程教材和参考书籍2. 课程PPT和讲义3. 相关案例和实地调研资料4. 论文和学术文章以上便是《劳动经济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安排。
劳动经济学课件完整版
• 三、劳动经济学的价值 • (一)作为一门重要学科的经济学 • 1、社会经济学方面的问题需要劳动经济 学进行研究 • 2、劳动贡献数量上的重要性 • 劳动贡献超过资本贡献 • 3、劳动要素交易的独特性 • 能动因素
• (二)学习劳动经济学的收益 • 1、个人角度 • 失业原因、工作搜寻、工资谈判等 • 2、社会角度 • 失业治理、收入分配、人力投资等
• • • • • •
பைடு நூலகம்
(二)一般特点 1.主动性 2.目的性 3.创造性 4.多层性 5.相依性
• 三、知识经济时代的劳动特点 • (一)劳动概念--广义化 • 1.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划 分失去现实意义。 • 2.知识创新者与资本所有者的支配 和主导地位发生了换位。 • (二)劳动配备的主要要素--知识化 • 1.劳动者就业必须具备当代知识技术 • 2.劳动发生了质的变化 • 3.在业劳动结构以智力劳动为主
劳动经济学
( Labor Economics)
目录
• • • • • • •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劳动需求理论 第三章 劳动需求决策 第四章 劳动供给概述 第五章 劳动供给分析 第六章 劳动市场均衡 第七章 生命周期与职业选择 • • • • • • • • 第八章 人力资本理论 第九章 劳动力流动理论 第十章 工资理论 第十一章 工会理论 第十二章 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 第十三章 就业与失业理论 第十四章 收入分配差异 第十五章 政府与劳动力市场
• 三、关于劳动问题的一些观点 • 1、威廉·配弟(英)(1623-1687): • 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 • 2、亚当·斯密(英)(1723-1790): • 劳动是最初的价格,购买一切世界财富 的是劳动,而不是金银 • 3、马克思(德)(1818-1883): •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 4、A·马歇尔(英)(1842-1924): • 劳动问题的解决是决定一个社会福利、 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 • 5、岛田晴雄: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根本
劳动经济学
1、劳动经济学的概念: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着重考察劳动力市场的组织、运作及其结果,以后和此刻的劳动力市场参与者的决策,和与劳动力资源就业和收入分派有关的公共政策. 2、阻碍劳动需求的因素有哪些?① 技术对劳动需求的阻碍 ② 时刻长短对劳动需求的阻碍 ③ 企业目标对劳动需求的阻碍 ④ 社会制度安排对劳动需求的阻碍3、试着推导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 一、完全竞争下的短时间劳动需求1、完全竞争企业利用劳动要素的原那么;(1)利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收益:P MP VMP •=劳动需求曲线与劳动边际价值曲线重合的两个假定: 第一,劳动的边际产品曲线不受劳动价钱转变的阻碍; 第二,产品价钱不受劳动价钱转变的阻碍。
3、完全竞争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整个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能够看成是所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的简单水平加总。
该曲线仍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但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峻峭。
二、完全竞争下的长期劳动需求企业应付劳动价钱上升不仅能够通过调整其利用的劳动数量的方式,而且也能够通过调整其资本存量的方式以作出反映。
二、完全竞争企业的长期劳动需求曲线的推导工资率的上升致使企业调整的两个效应,即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
替代效应是由于工资率的提高,企业若是仍然维持原有的产量水平上,那么会采纳增加资本,减少劳动的生产方式。
规模效应是由于工资率的提高,劳动的边际本钱将上升,从而致使企业生产更少的产量,产量的下降将会致使利用的劳动数量下降。
企业因工资率上升所引发的劳动需求的减少是这两种效应的转变之和。
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与短时间劳动需求一样也是向右下方倾斜。
4、什么是派生需求定理?①生产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性质不同:在产品市场上,需求来自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是所谓“直接”需求,即知足“效用”。
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是来自厂商,知足“利润”的需求。
②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因此被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谈谈对劳动经济学的认识
谈谈对劳动经济学的认识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求关系以及劳动力价值的一门学科。
它研究劳动力的生产力、劳动力的供应与需求、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以及劳动力的收入分配等问题。
劳动经济学对于了解人类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经济学研究了劳动力的生产力。
劳动力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力的生产力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效益。
劳动经济学通过分析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等因素,揭示了劳动力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例如,技能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劳动力的生产效率,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劳动经济学研究了劳动力的供求关系。
劳动力供求关系是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基础。
供给方面,劳动力的供给受到人口数量、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的教育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需求方面,劳动力的需求受到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
劳动经济学通过对供求关系的研究,可以揭示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为制定劳动力政策提供理论基础。
劳动经济学研究了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供求相互作用的场所,其运行机制直接影响到劳动力的流动和收入分配。
劳动经济学通过对劳动力市场的研究,可以了解劳动力的就业情况、劳动力的流动性以及劳动力的收入分配情况。
这对于制定劳动力政策、促进劳动力的流动和提高劳动力的收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经济学研究了劳动力的收入分配。
劳动力的收入分配是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劳动经济学通过分析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劳动力的供求关系以及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可以揭示劳动力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现象,为改善劳动力收入分配提供理论基础。
劳动经济学还研究了劳动力的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探讨了劳动力收入分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求关系以及劳动力价值的一门学科。
它对于了解劳动力的生产力、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以及劳动力的收入分配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制定劳动力政策、促进劳动力的流动和提高劳动力的收入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劳动经济学学习心得
劳动经济学学习心得劳动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劳动力市场及劳动力需求与供给关系的学科。
通过学习劳动经济学,我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劳动力市场中的问题和挑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的心得,以下是我学习劳动经济学的心得体会。
首先,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充满了各种因素和变量的系统,包括就业机会、工资水平、教育背景、技能要求等等。
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决定了劳动力市场的运行。
学习劳动经济学让我认识到,要想理解劳动力市场,就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考察和分析,不能仅仅从一个角度出发,否则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其次,供求关系是劳动力市场的核心。
在劳动经济学中,供求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供求关系不仅决定了劳动力市场的价格——工资水平,也是决定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基本机制。
在学习劳动经济学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导致工资水平的波动,进而影响到就业和失业的状况。
通过分析供求关系的变化,可以预测劳动力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从而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再次,劳动力市场存在不平等现象。
劳动力市场中存在不同的群体和阶层,他们的就业机会、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存在差异。
在学习劳动经济学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劳动力市场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社会不平等会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产生负面影响,因为不平等现象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削弱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和稳定性。
因此,为了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发展,需要通过政策和法律来减少不平等现象,实现公平和正义。
最后,劳动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通过学习劳动经济学,我了解到劳动力市场的问题和挑战,并且能够思考和提出解决办法。
劳动力市场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来解决,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劳动经济学的实践过程。
在学习劳动经济学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分析和决策能力。
劳动经济学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资源在即定目标下的有效利用的学科,它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即劳动力供需双方的相互作用。
确世地说,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者与经营者对于工资、价格、利润以及劳动关系的非货币因素(如工作条件)的行为反应。
研究的焦点在于群体而非个人的行为动机,其任务有三:一、是揭示劳动要素在一组局限条件下的投入---产出机理及其经济效益;二、是用既定的价值观和目标所确定的某种标准对劳动投入经济效益及决定这种经济效益的制度和政策前提进行评价;三、是通过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分析,揭示劳资双方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中的关系。
熟悉----劳动要素的投入-产出机理1、劳动投入生产理论:揭示劳动投入与产品产出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论。
2、劳动投入成本理论:揭示劳动投入与劳动成本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理论。
3、劳动投入收益理论:揭示劳动投入与产品收益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论。
熟悉----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一、劳动投入经济效益可以概括为: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和人力资本占用的费用之比。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投入经济效益由三方面因素决定。
首先是劳动生产率,它是产品产量与劳动投入量之比,即投入单位劳动生产的产品量,用Y/L来表示。
其次是产品收益率;用R/Y 表示,第三是劳动投入费用本身。
二、评价劳动投入经济效益所使用的标准有:1、经济效益理论。
其判断标准有以下几条:1、消费最优化条件2、生产最优化条件3、产品组成最优化条件以上3个条件被劳动经济学认为是3个从劳动需求方面评价劳动投入经济效益的基本条件。
此外,还有一个从劳动供给方面考察的条件,被称为要素使用强度最优条件。
2、“平等”和“效率”交替理论。
3、外在化效应理论。
外在化效应是指某种制度或政策所产生的,使某些个人或某些单位在本身没有进行任何投入的情况下,便获得某种利益或招致某种损失的效应。
4、补偿理论。
熟悉----劳资双方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中的关系在典型的产品经济体制下,劳资双方是依附行政体制的一种分配和被分配的关系;在典型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劳资双方是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建立的一种契约关系。
西方经济学中的劳动经济学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劳动经济学理论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深受不同学派与理论的影响,其中劳动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对于理解和研究劳动市场的运作机制以及劳动力的效率与生产力的增长等问题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就西方经济学中的劳动经济学理论进行探讨。
一、劳动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劳动经济学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Adam Smith)等18世纪的古典经济学家。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提出了著名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源泉,劳动时间决定了商品的价值。
此外,他还注意到劳动分工对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性,强调了劳动力的专业化和分工。
20世纪以来,劳动经济学逐渐发展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了几个主流的理论框架,如新古典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人力资本理论等。
二、新古典劳动经济学新古典劳动经济学是20世纪以来劳动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框架之一。
它基于边际效用理论和供需理论,主要关注个体在劳动市场的决策行为,以及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形成。
在新古典劳动经济学的框架下,个体在劳动市场的决策是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
个体在享受消费和闲暇之间作出权衡,通过选择工作时间和工资水平来实现自己的最大化效用。
同时,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受到工资水平、就业机会和技能要求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劳动市场的均衡状态。
三、制度经济学对劳动经济学的拓展制度经济学强调了制度对劳动市场的影响。
在劳动经济学的研究中,制度经济学对于理解劳动力市场的非理性行为、不完全竞争和不对称信息等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制度经济学认为,在劳动市场中,个体的决策行为不仅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社会、法律、政府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通过分析劳动市场的制度环境和规则,可以更好地探讨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改革路径。
四、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劳动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的教育和技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该理论强调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资对个体收入和就业机会的影响。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通过投资个体的教育和技能培训,可以提高其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生产力,进而增加收入水平和就业机会。
劳动经济学
1.劳动力——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1、劳动:劳动指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目的的活动。
3、劳动经济学: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和研究的科学。
2.劳动力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3.短期劳动力需求——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4.长期劳动力需求——在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都可能变化时对劳动力的需求5.劳动力需求弹性——由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需求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1.劳动力供给——从本质上说,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的角度说,是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2.主体均衡——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余暇与收入的组合能使主体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
3.劳动力供给弹性——由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供给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4.收入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个人可达到的效用水平将提高。
5.替代效应—相对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引起较小的需求,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增加其供给。
1.均衡——相互对立中的任何一种力量在各种条件制约下不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或能力,对立的行为主体的利益共同达到了最大化,即达到了均衡状态。
2.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在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相互作用,当供给等于需求时,即实现了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3.U-V分析——从失业与职业空位,也就是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短缺的关系出发,研究劳动力市场资源分配功能效率问题的分析方法。
4.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是作为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对立概念出现的,内部是指企业组织的内部。
5.雇佣调整——指如何使现有的雇用量接近最佳目标雇用量的调整活动。
劳动经济学的学科特点
劳动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劳动市场的运行机制以及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等问题。
劳动经济学具有以下几个学科特点。
一、多学科交叉性劳动经济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它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研究劳动力市场时,劳动经济学需要借助经济学的供给和需求理论、劳动力市场的价格机制等;同时,它还需要运用社会学的人口和劳动力结构、劳动力的社会地位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劳动经济学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
二、微观和宏观结合劳动经济学既研究劳动力市场的微观经济学问题,也研究劳动力市场对整个经济的宏观经济影响。
在微观层面上,劳动经济学研究个体劳动者的供给和需求决策,以及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就业等因素对个体劳动者的影响;在宏观层面上,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对整个经济的就业、产出、经济增长等方面的影响。
因此,劳动经济学既重视个体行为的分析,也关注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
三、政策导向劳动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研究结果直接关系到政府的政策制定和执行。
劳动经济学既要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也要提出解决劳动力市场问题的政策建议。
例如,在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劳动经济学可以提出提高劳动参与率、改善劳动力技能结构等政策建议;在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劳动经济学可以提出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机会等政策建议。
因此,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四、关注社会公平和效率劳动经济学关注劳动力市场的社会公平和效率问题。
在研究劳动力市场时,劳动经济学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率,也要关注社会公平。
劳动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工资分配的公平性,即劳动者获得报酬是否与其贡献相匹配。
此外,劳动经济学还关注劳动力市场的歧视问题,如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等。
因此,劳动经济学既强调经济效率,也强调社会公平。
劳动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既关注个体行为的决策和供需关系,也关注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政府政策的制定。
劳动经济学
02knso经济学定义:研究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
劳动经济学定义:研究如何实现劳动力这一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
劳动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1、劳动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分支;2、是西方经济学中劳动需求与劳动供给问题的专业化学科;3、是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劳动领域的应用。
劳动经济学定义的理解:1、劳动力是稀缺资源,它有价格,即使闲置也不能无常使用;即使偶尔被无常使用或低价使用了,其他已经被使用的劳动力的价格也不会降低。
另外,如果一种资源的价格不能有效降低,则对其使用量很难扩大。
这种资源价格不能有效降低的现象就是价格刚性或价格粘性。
2、劳动资源配置假定经济行为人是理性的。
对于理性的理解就是:劳动者总是通过选择劳动收入和线下的组合来最大化其效用。
劳动力市场上经济行为人的理性使得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特殊的买卖,即劳动力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的关系。
劳动力市场的特殊买卖关系:劳动力需求的特殊性是存在派生需求;劳动力供给的特殊性是使用价值与价值不能分离,工作中的非货币因素也很重要,如工作的健康和安全特征,工作难度,稳定性,社会地位,培训和晋升机会……理论产生:1 20世纪20年代飞速发展2 1994年劳动报酬在总收入中比例很大发展原因雇佣关系是基本关系3在中国的产生理论发展:20年前论述工人运动,劳动法,工会组织结构,集体谈判等描述阶段近20年方法上:数量分析好计量经济学为主要研究方法,成为一门应用微观和宏观理论理论上,对劳动力市场看法有转变,以前认为劳动力市场完全竞争,现在认为有缺陷,需要政府干预,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在制度上如何统一和谐发展……现代劳动经济学解决它放弃了完全竞争的假定3劳动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1是管理科学的理论基础(工资,就业,劳动工资水平的决定,管理的基础)2,经济学的分支,专门学科化,要素市场的深入,和微观经济学紧密相关,失业,通膨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研究内容,宏观。
二元经济涉及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失业问题又是发展经济学内容。
学习经济学中的劳动经济学理论
学习经济学中的劳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了人类在资源稀缺条件下的行为和决策。
而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了劳动力市场、就业、工资和劳动力供给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学习经济学中的劳动经济学理论,并探讨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 劳动经济学概述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的核心问题包括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和机制、工资决定的因素、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劳动经济学能够为解决实际的劳动力市场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2. 劳动供给理论劳动供给理论主要研究劳动者决定供给劳动力的因素。
根据经济学家的研究,劳动供给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薪酬水平、工作条件、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等。
这些因素将影响个人对工作的选择和劳动时长的决策。
3. 劳动需求理论劳动需求理论主要研究企业或雇主决定需求劳动力的因素。
企业在决定雇佣劳动力时会考虑工资水平、生产需求、劳动生产力、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等因素。
劳动需求理论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不同行业或企业之间的工资水平存在差异,并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产生反应。
4. 工资决定理论工资决定理论是劳动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该理论试图解释为什么不同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存在差异。
在工资决定理论中,有两个主要的观点:边际生产力理论和协商理论。
边际生产力理论认为工资是根据工人的边际产出来决定的,而协商理论强调工人和雇主之间的谈判和协商对工资的决定起到重要作用。
5. 劳动力市场失衡劳动力市场失衡指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不匹配。
这种不匹配可能导致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对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经济学家通过研究劳动力市场失衡的原因和机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来应对失业问题,包括提供职业培训、实施就业刺激政策等。
总结:劳动经济学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和指导政策制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劳动供给、劳动需求、工资决定等方面的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变化,为实现高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提供支持。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着重考察劳动力市场的组织、运作及其结果、未来和现在的劳动力市场参与者的决策,以及与劳动力资源就业和收入分配有关的公共政策。
@影响劳动力市场运作机制的三个因素(1)市场性因素。
在劳动力市场上由供求对比状况所决定的劳动资源配置及其价格。
(2)制度性因素。
指工会、政府和大型企业等各类组织对工资和劳动力配置的影响。
第一,可以将整个劳动力市场分割成许多联系松散而大小不同的次级市场。
第二,可以独立的直接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
(3)社会性因素。
指社会群体以及社会规范在工资确定和劳动力配置过程中所发挥的影响作用。
@生产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的不同性质:在产品市场上,需求来自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是所谓“直接”需求,即满足“效用”。
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是来自厂商,满足“利润”的需求。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因此被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具有“共同性”,即企业对各种生产要素的需求具有相互依赖的特点。
@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技术;厂商的经济目标;时间的长短;社会制度环境@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和“边际成本”即工资相等。
公式表示为:VMP=W或MP·P =W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单个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并且向右下方倾斜。
调整后的短期劳动需求曲线:该曲线仍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但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陡峭。
完全竞争下的长期劳动需求:企业对劳动价格上升不仅可以通过调整其使用的劳动数量的方式,而且也可以通过调整其资本存量的方式以作出反应。
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与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的区别: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相对更为陡峭,而长期劳动需求曲线则较为平坦。
原因在于工资率变动对劳动需求的长期调整幅度要大于短期调整。
@等产量曲线与要素投入选择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
1、画图说明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
在工资率较低且收入较少时,由工资率提高生产的代替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故随工资率的提高,劳动力供给增加;在工资率维持较高水平并且收入也在较高水平时,由工资率提高同时产生的两种效应的相互关系发生了变化: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
故随着工资率的提高,替代效应造成的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增加,小于收入效应作用下的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最终表现为工资率对劳动力供给的负影响。
在工资率为w1时,个人劳动力供给为Oh1;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劳动力供给增加,在工资率为w2时,劳动力供给为Oh2,劳动力供给反而减少了。
由此产生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S为“向后弯曲”的形状。
2、为什么说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之所以公用劳动力,是因为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就能为市场供给产品和服务。
因此,劳动力需求产生的直接基础在于产品(服务)的需求,故劳动力需求是由产品需求派生而来的,是一种派生性需求。
3、简述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
首先,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其次,保险与社会保障制度等的完善程度;最后,宏观经济状况,如经济周期波动、繁荣与衰退的交替对劳动参与决策的种种影响。
综合分析
1、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的收获与体会。
2、A:20%低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5%,20%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50%。
B:20%低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10%,20%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45%。
那国家贫困差距大?A=50%/5%=10 B=45%/10%=4.5 4.5比10小所以A国比B国大。
3简述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两大指标的各自含义。
指标1为了描述社会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美国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了判断分配均等程度的方法,称洛伦茨曲线。
洛伦茨曲线越是接近于OY曲线,表明社会分配越趋近于均等;越是接近于OEY曲线,则表明社会分配越不均等。
指标2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均等成都的指标。
基尼系数G=A/(A+B)基尼系数G≠0,基尼系数G≠1,基尼系数介于0与1之间。
基尼系数越大,洛伦茨曲线越弯曲,收入差距越大,分配越不均等。
基尼系数小于0.2,收入差距非常小,收入分配格局缺乏激励;基尼系数大于0.4,则表示收入差距过大,容易造成某种社会震荡,基尼系数在0.2~0.4之间比较正常。
选择
1、劳动经济学的对象可以初步定义为研究稀缺的劳动资源配
置的科学。
2、劳动力就是人的劳动能力。
3、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哪五类?供给无弹性,即Es=0。
供给有无限弹性,即E s→∞。
单位供给弹性,即Es=1。
供给富有弹性,即Es﹥1。
供给缺乏弹性,即Es﹤1.
4、某职业市场工资率为5元/时,愿意从事该职业的有20万人。
当市场工资率上升为8元/时,愿意从事该职业的人数增加到50万人。
该职业的劳动力供给弹性系数为(20-50/20)/(5-8/5)=2.5。
该职业的劳动力供给是富有弹性的。
5、多选无差异曲线具有的四个特征是:①在同一平面上存在无数条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表示效用相同,不同的无差异曲线效用不同②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③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值,凸向原点的曲线④主体的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不同,即不同的人具有劳动收入代替闲暇的不同比率。
6、多选收入效应是指在工资率不变下,如果收入增加,工作时间将减少;如果收入减少,工作时间将增加。
7、奢侈品与生活必需品相比较而言其劳动力需求弹性大。
8、如果货币工资不变,物价上涨实际工资下降。
9、收入分配完全不均等时基尼系数等于1,完全均等时等于0。
10、短期只有劳动力投入可变,长期除了劳动投入以外资本也可调整。
11、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企业面临的是一条工资率等于W,与横轴平行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12、决定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原则等价于企业生产的均衡条件:劳动力的边际产品与工资率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和资
本价格之比。
表达式
k
L
MP
r
MP
W
*
=
*
1
1
13、工资率提高,在规模效应、替代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劳动力需求下降。
14、劳动需求交叉工资率弹性的值为正成为总代替。
15、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中,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被称为蛛网稳定条件。
16、人力资本,一般被理解为通过各种形式的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的,能够为个人提供持久收入来源的生产能力。
17、人力资本投资的四种方式:普通教育、职业技术培训、健康保健、劳动力流动。
18、多选动态的市场经济中经常存在的正常事业的四种类型是摩擦性事业、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
判断
1、劳动力资源,从内涵上讲,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
2、劳动和资本的边际技术代替率也等于两个可变投入要素的边
际产品之比,即
K
L
MP
MP
MRTS/
=√
3、只有当人力资本投资的投资收益大于或等于货币时间价值偏好,即r≧S时,人力资本投资才是合算的。
√
4、区别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的根本原因在于处理两类培训的培训成本和收益的不同。
√
5、收入效应是指在工资率不变下,如果收入增加,工作时间将减少;如果收入减少,工作时间将增加。
√
6、工资率提高,在规模效应、替代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劳动力需求下降。
√
7、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时的失业,称为“自然失业率”。
此时失业率为0。
×
8、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供给者与需求者都是现行市场工资率的制造者×
9、劳动力供给曲线由正的变为负的取决于个人对闲暇——收入的偏好。
(单选和判断)√
10、个人在劳动力供给中,资源的约束条件是不一定的。
×
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的收获与体会。
懂得了劳动经济学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课,它要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问题、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问题、并分析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益、失业的治理等。
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最大就是获得了一种把劳动经济学理论和实际的经济活动、问题相结合的思维,能够把平时看到的新闻中的经济问题所学过的理论结合起来。
经济学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分析工具。
对于我个人而言,学习劳动经济学可以帮助我思考一些与自己有关的问题。
例如:如果我大学毕业后开始工作了,我发现自己比周围一些年龄大的人更加能干,但工资却比他们低,就能理解这是为什么了。
如果我是一位女性,当我发现自己找工作比较困难,找到工作后待遇又比男性低,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又如以下问题:如果我是一公司的副总经理,我发现总经理的收入是我的两倍,难道他对企业的贡献就真的是你的两倍吗?如果我失业了,我可能会想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失业的时间越长,再找工作越难?为什么对失业者的救济一定要有期限限制?为什么世界各国都有失业现象?即使在社会主义国家也无法避免?为什么有些事没人干,有些人没事干?为什么珠三角地区会发生民工荒?为什么政府对企业解雇工人有所限制?并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进行控制?
以上这些日常生活中的行为问题,在学习劳动经济学之前,我肯定不能解释清楚、理解到位,但是通过劳动经济学的学习,我就可以用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来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有利于我在未来的经济生活中做出经济合理的选择;(对劳动力市场运转深刻理解) 。
有利于提升我对人和社会的认识;
劳动经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是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和运行规律以及与我们个人工作、生活密切联系,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直接相关,与国家的经济社会政策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