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社会》学案
1.0:文化与社会
温馨寄语: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高二《文化生活》学案第一课《文化与社会》★预习导航一、文化“万花筒”1、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文化现象元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是从时间角度讲的,无处不在是从空间角度讲的。
2.文化现象丰蜜多-彩(1)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2)不同的文化生活,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二、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内涵把握文化概念,应注意三点:(1 )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
文化不是指人们从事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而是指除此之外的人们的全部精神活动。
(2)文化包括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精神产品。
(3)文化有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之分。
意识形态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非意识形态文化则没有阶级性。
【教材拓展】(1)什么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关于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一种系统化了的思想观念体系。
(2)什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筒单地讲,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其中包括社会观、自然观以及伦理观、审美观等。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价值观。
人生观主要是指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总的看法,包括人生的意义、目的、态度和理想等。
价值观主要是指人们对客观亭物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一种认识和评价。
2.文化的特征(1 )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和政治的,它包括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①文化素养的形成。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②文化素养的表现。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人们的文化素养总是要通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等体现出来。
3、“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1)广义的“文化”:(2)狭义的“文化”:(3)文化生活中讲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生活第1课 文化与社会教学案
高一文化生活教学案 第一单元 文化与社会 高一文化生活教学案 第一单元 文化与社会220 217B.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C.文化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一切文化产业D.文化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8.2012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考虑到文化因素对竞选获胜具有重要意义,两党都围绕着文化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宣传,以期抢占文化的“桥头堡”。
这体现了A.文化是政治的基础B.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C.文化是一种现实的物质力量D.文化教育对政治起促进作用9.2011年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
这一部署①有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②能够使我国的文化力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③有利于激发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④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④D.①③④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No.01——从社会的发展看文化编写:赵长荣 审核:郑来福 时间:2013.5.23 使用时间:_________【预习案】【学习目标】结合实际生活,了解文化现象的普遍性,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理解文化的内涵和特征,理解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了解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感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和作用。
能够了解当地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的状况。
【知识自主探究】一.体味文化【预习提示:阅读课本4-7页,完成以下填空或问题,并把问题在课本上标明】 1.简要谈谈你对文化现象的普遍性的理解。
2.简要说明你对文化现象的多样性的理解。
3.文化的内涵:(在课本上找出并背过,默写在下面。
)4.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______________特有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产物。
高三文化与社会政治教案
高三文化与社会政治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1.理解文化和社会政治的概念;2.认识文化和社会政治对人们的影响;3.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1.文化的概念和特点–文化的定义和内涵–文化的历史演变和多元性–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关系2.社会政治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国家、政府及其职能–政治制度和民主理念–社会公正、权利和义务3.文化和社会政治对人们的影响–文化的塑造力和意识形态–社会政治的权力、制度和公民行为–文化和社会政治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和反应4.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根据事实评价文化和社会政治–掌握批判性思维的基本方法和问题解决–培养高效沟通和社会参与能力三、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老师的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和社会政治的概念和特点。
2.讨论按主题分组,分析与讨论主题相关的现象和问题,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观念。
3.实践在课内或课外提供有关文化和社会政治的实践机会,例如观察、调查、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根据实践经验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辅助材料通过课件、录像、书籍、网站等多种信息资源,拓展学生对文化和社会政治的了解和视野,帮助学生根据多方面信息有效实现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化和社会政治的内涵和特点;–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世界观。
2.教学难点–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世界观;–如何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深入了解文化和社会政治。
五、评价与考核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听课专注度、讨论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辩论能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
2.作业评价包括必修阅读、自主研究、案例分析、作文、问卷设计、实践报告等方面。
3.期末考核采用书面和口头形式,考查学生对文化和社会政治内涵的掌握、分析和评价能力。
六、拓展学习1.其他相关课程历史、政治、哲学、社会学、文化研究等相关学科。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复习)学案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复习)班组学号姓名课时:1课时课型:复习课编制人:使用日期:2013.10.一、【学习目标】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形式、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文化塑造人生二、【重点难点】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文化塑造人生三、【基础自学】(一)默写以下内容1、文化的特点:2、文化的作用:3、简要概括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4、简要概括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5、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6、文化塑造人生:(二)易错易混(观点辨析,判断正误且简要说明理由)1、自然风光是一种文化现象。
2、凡是文化都具有积极作用。
3、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所以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4、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无法选择的。
四、【习题巩固】(一)单项选择题1、穿梭在都市的大街小巷,打量着身边来往的人与物,享受着都市的文明生活,这身边的一切,都是一种潜在的文化。
这说明()A、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B、文化与世界相伴而行,是自然形成的C、文化与文明是同一的D、文化是一种潜在的精神生活2、青藏高原的文化之美无处不在。
譬如帐篷这一供藏族同胞栖身的特殊“居所”,便带有高原特有的神秘和深厚的藏传佛教及民俗文化的色彩。
这说明()A、生活就是自然,自然就是生活B、文化包括纯自然的景观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D、不同区域的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3、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①园林雕塑②大运会火炬传递③高中语文教材收录金庸小说④网络监督⑤学习科学发展观⑥“双百”人物评选⑦千年铁树开花A、①②④⑤⑥B、①②③⑤⑥C、②③④⑤⑦D、①③④⑤⑥4、品茶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在品茶过程中可以静心、静神、陶冶情操、去除杂念、口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学案模板
建湖一中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历史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2023.10.23编写人:阿狸爱吃鱼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课标要求】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社会与文化等方面的新变化;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理解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与经济重心南移。
难点:理解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变化。
【教材研读】▶▶自主学习·必备知识知识点1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1.农业的发展耕作制度宋朝一年两熟的________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一年三熟经济结构(1)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________的农户(2)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________,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边疆农业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2.手工业的发展制瓷业(1)宋朝出现了________;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2)________时期,瓷器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矿冶业北宋时期煤的开采量很大,都城________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印刷业宋元时期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________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知识点2商业和城市的繁荣1.商业发展的高峰市场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通过________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货币北宋:钱币年铸造量多并开始出现________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________发行海外贸易(1)税收:________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2)商品: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等,远销________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入中国的商品则以香料、珠宝等为主(3)外贸港口:主要有广州、泉州、明州等2.城市宋朝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元朝元朝恢复临安的旧称杭州,它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高二政治必修3:传统文化与社会教案
高二政治必修3:传统文化与社会教案随着现代化的进程,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革新,我们日常生活中逐渐远离了传统文化,但是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却依然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
而传统文化也是我们民族独特的精神商品,是我们民族自信心的源泉。
因此,在学习中充分了解、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我们爱国情操和文化自觉,在现代社会中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在高二政治必修3:传统文化与社会教案中,如何正确的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才能使我们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好传统文化内容,以发挥好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
一、理解传统文化及其特点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智慧、情感和精神文化的总称。
传统文化是与传承至今的历史、社会、思想和价值观密切相关的,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音乐、戏剧、民间文化、宗教信仰和礼仪习惯等方面,以及中国的八大文明高峰等内容。
其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凝结了几千年来我国人民对生命与意义、崇高与美好的深刻思考,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独特精神财富。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文化却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人们开始追求更加快速、便捷、多样化的生活方式,而大多数传统文化只是深藏在我们的文化脉络中,没有被真正重视。
但是,传统文化也是当代人应该了解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关系,一方面是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提倡和引导,如中国的社会道德,对企业的发展等方面,它是现代社会文化的传承、补充和修补;另一方面是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和创新,如当代文学、艺术、音乐作品中诸多借鉴了传统文化的色彩和元素。
因此,我们应该以史为鉴,在保证创新的基础上,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好传统文化的精髓,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
三、传统文化与社会教育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教育承载着社会的期望。
在传统文化与社会教育方面,我们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解和实践。
1.注重传统文化教育的引领和治理: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内涵和意义,教育部要对人才进行传统文化素养的教育,重点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构建社会主义文艺强国,全面推进文化自信引领和文化传承,这是非常重要的。
2024年《《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顶尖学案》优秀教案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顶尖学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城乡景观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城乡景观变化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我国地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文化遗产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地域文化的概念与特点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3. 我国主要地域文化及其城乡景观特点4. 城乡景观的变化与保护5. 实践探究:家乡的地域文化及城乡景观特点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不同地域文化的城乡景观特点。
3. 利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城乡景观的变化及其原因。
4. 实践探究法,培养学生对家乡地域文化及城乡景观的认知。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地域文化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设计实践探究活动,如调查家乡的城乡景观变化。
3. 准备课堂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地域文化及城乡景观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分析城乡景观变化的能力。
3. 学生参与实践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和成果。
4. 学生对家乡地域文化的了解及保护意识的培养。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我国主要地域文化及其城乡景观特点,城乡景观的变化与保护。
2. 教学难点:地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城乡景观变化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七、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安排:第1-6课时讲解地域文化的概念与特点,第7-12课时分析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第13-18课时介绍我国主要地域文化及其城乡景观特点,第19-24课时探讨城乡景观的变化与保护,第25-30课时进行实践探究活动。
八、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城乡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2. 讲解地域文化概念与特点:介绍地域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文化与社会学案教案
文化与社会学案教案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第一课文化与社会预习导读一、文化的内涵:本质上是精神现象.1.文化是精神现象.文化是相对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____________________.2.文化是社会现象.文化是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是________________的产物.3.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起来的.4.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提示:①区分文化与经济、政治.②纯自然的东西不算文化二、文化的作用:文化是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好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文化力量的作用:1.从社会发展看文化的作用: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中分析角度一1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决定;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化起促进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化起阻碍作用.提示:文化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自我测评一、选择题1、原始部落有“图腾崇拜”,现代社会有“信息高速公路”,人们出生前有胎教,出生后在咿呀学语,成长过程中又常听音乐歌曲,常看电视节目和书刊杂志.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都市文化、乡镇文化、村落文化,还有转瞬间已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等,我们的生活就是一个文化的大观园.上述材料说明:①文化现象无时不在②文化现象无处不在③我们的生活就象一个文化“万花筒”④文化现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2、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指:A、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即人类“文明”B、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人们受教育的程度C、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3、人们使用渔船、渔网等多种工具捕鱼,借助电话、互联网等多种通讯设备传递信息,而动物则主要靠天然工具和本能来活动.这说明:A、动物的活动和人的活动在本质上是相同的B、动物活动的现象也是文化现象C、文化活动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D、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4、文化生活中的“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它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②它不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③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④文化包括人类活动的整个过程以及活动方式、手段,其中既有积极成果,也有消极成果⑤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5、文化是人的__________的产物A、精神活动B、社会实践C、社会教育D、经济活动6、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______而逐步培养出来的.①对社会生活的体验②参与文化活动③接受知识文化教育④参与政治活动⑤学习自然科学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7、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表现在:①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②在政治基础上相互影响③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交融④在对外开放中相互交融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8、下列经济、政治、文化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B、一定的政治由一定的经济、文化所决定,又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文化C、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D、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9、下列概念中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一组是:①文化消费②文化生产力③文化产业④文化产品⑤文化力量⑥文化竞争⑦文化霸权主义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10、随着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句话蕴涵的道理是;A、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C、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D、经济发展是文化进步的物质基础11、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下列能够全面直接地反映这一观点的选项应该是:A、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B、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C、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D、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12、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这主要说明:A、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B、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C、综合国力是一国国际地位的决定因素D、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二、非选择题13、在古希腊的传说中,是“先知者”普罗米修斯给人类带来了文化.普罗米修斯靠他弟弟厄庇米修斯的帮助,按照神的形象用泥和水创造了人,并赋予人以生命.他又违抗宙斯的禁令,盗取天火送给人类,使人间有了火;还把各种知识和技艺传授给人类,使人类有了文化.材料认为文化是怎样产生的请谈谈你对文化起源的认识.14、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所以,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能力提升江泽民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请说明江泽民同志的这段话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思维拓展1、材料一:在美国,电影、电视和音像出版等总收入已经成为出口创汇高于航天业的第一大产业,占据了40%以上的国际音像市场份额.单是好莱坞一部影片泰坦尼克号,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后,就赚回了约20亿美元的票房收入.美国文化产值更是占了本国GDP的1/5左右.目前,英国文化产业年均产值600亿英磅,文化产业发展速度约为国内经济发展速度的两倍;日本一年的文化产业销售额是11万亿日元——相当于该国钢铁业的两倍、汽车业的一半.材料二:2004年首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举办了十多场专项展览,如数字广播电视产业展、国际动漫画卡通游戏展,中外文化精品展、中国国粹暨当代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国际印刷精品暨技术设备器材展等.“文博会”引来全国700多个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380多亿元,其中超亿元的项目80个,5000万元至1亿元的项目54个.材料三:列宁说“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教他们识字.不识字就不能有政治,不识字就只能有流言蜚语、传闻见闻,而没有政治.”材料四:人们谈论近代资本主义革命,总是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讲起;人们谈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总是从新文化运动讲起.在中国古代,虽然曾经分裂为不同的政治共同体或者经济共同体,但是始终属于同一文化共同体.中华文化从来不曾中断,从来不曾分裂.正是统一的文化这根红线贯穿中国历史,虽然历经三国鼎立、五代十国、南北对峙,但却一次再一次地走向统一.材料五:法国朝野内外纷纷指出:“来自美国的文化潮流,正在威胁法国的电影和音乐行业,以至整个法国的文化生活”,“如此下去,我们的了孙将不再是欧洲人.”上述五则材料共同反映的道理是什么请阐述这一道理的内容.2、材料一;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直接推动下,世界各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美国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2003年已经上升到第4位.美国的影视业,已成为居于前列的创汇行业,与航天航空业和现代电了业并驾齐驱.近年来,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整个经济增长率的近两倍,年产值近600亿英磅,从业人员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每年的出口额达80亿英镑.在日本,文化娱乐业的赢利已超过汽车工业的赢利.材料二:2000年,我国25至64岁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年,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如1998年美国为年,日本为年、英国为年,德国为年.经过努力,到2020年,我国从业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将达到10至11年,但也只是高中水平.统计表明,25至64岁的从业人口中,我国75%的人是初中和小学水平,而美国86%的人是高中和高中以上水平.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1材料一直接反映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我国国民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的比较中我们还应得到什么感受和启示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自我测评一、选择题1、A2、C3、D4、C5、B6、A7、C8、A9、D10、B11、B12、B二、非选择题13、1材料认为文化是上帝的杰作,是神灵的恩赐.2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②材料说的是在人类历史上流传的文化起源的神话传说,但并不是神创造了人类文化.相反,作为人类文化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的神话传说,本身也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14、1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所以说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是正确的.2另一方面,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经济以重大影响.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它还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所以认为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是错误的,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地把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辩证关系.能力提升1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精神武器.2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发展着文化.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思维拓展1、1上述五则材料共同反映的道理是文化、经济、政治的关系2内容阐述: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一方面,在经济刀菜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截止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越来越重要.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2.1材料一直接反映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美英日各国随着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①从材料一、二我们还可以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和竞争力.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②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作为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日益受到各国高度重视.而我国的国民教育水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这说明,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而且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优质学案
第二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学习任务核心素养1.描述与分类: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区别。
2.解释与论证: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对于人类文化发展的意义。
3.预测与选择: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
4.辨析与评价:领会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开展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价值。
1.政治认同: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
2.科学精神:全面认识文化价值,明确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3.公共参与: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树立国际眼光,促进国家间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议题一| 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马云在阿里巴巴主办的中国文化晚宴上,用诙谐趣味的方式为包括多国最高领导人、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商界大腕儿在内的领袖人物巧妙解析了中西方文化。
马云讲到,儒家讲究人与社会的和谐;道家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佛家讲究人与自身的和谐,“儒释道三家代表着眼光、胸怀、实力,它们的背后是脑力、心力、体力。
三者结合统一,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中国传统文化里所信仰的理念是和谐而不是控制,是共处而不是支配,是担当而不是要独占鳌头。
西方的哲学思想讲究对抗,战斗开启必是你死我活。
而中国的思维则如太极一般,讲究相对力,蕴含辩证思想,好似太极八卦图一般,交融和谐,共存是前提。
正如西方的电影里,英雄都活到了最后;而中国电影里,英雄往往都牺牲了。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持有的是一个寻求共同发展,为世界经济赋能,拒做“出头鸟”的中庸姿态。
[探究任务]1.(解释与论证·科学精神)结合中国儒释道三家的发展历程说明文化的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提示: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不仅不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反而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高二《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学案1
4、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就是文化。
△考点3:文化的社会作用(一)、自我学习考点:△6、文化作为一种,能够在人们、的过程中转化为。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而且表现在。
(二)、易错点分析:5、文化是物质力量。
6、文化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促进社会发展。
(三)选择题训练:6、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①原生态文化具普遍的积极价值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③文化的价值就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④原生态文化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A.① B.② C.②④ D.①②③④7、自2008年4月起,南京博物院免费对公众开放。
博物馆作为人类遗产的保护和传播机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播和展示其文明成就和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
材料表明()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优秀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③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④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考点4.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一)、自我学习考点: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1)经济是,政治是经济的,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
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促进社会的发展,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有其自身的和相对的。
文化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1)文化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二)、易错点分析: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促进经济、政治。
2、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学一站通关教学学案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新人教版必修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考点一文化及其社会作用1.文化的内涵、特点【例题1】文化现象相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2021年6月28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演出《伟大征程》盛大举行②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公开亮相③2020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通过④2020年10月20日,L市第二期商贸餐饮消费券开始预约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②正确,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021年6月28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演出《伟大征程》在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公开亮相”,均属于文化现象;③错误,“2020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通过”,属于政治现象;④错误,“2020年10月20日,L市第二期商贸餐饮消费券开始预约”,属于经济现象。
故选B。
【例题2】从标记深圳开拓进取的“拓荒牛”雕塑、表达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兰州“黄河母亲塑像”,到国家体育场“鸟巢”勾勒钢铁天际线……城市“文化地标”或深植于历史文化,或投射时代风貌,有鲜明独特的符号形象。
这表明()①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展现人们的精神追求②文化的精神内涵取决于所处历史地理环境③精神产品往往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引领社会发展方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①③符合题意,材料中强调城市“文化地标”或深植于历史文化,或投射时代风貌,有鲜明独特的符号形象,表明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展现人们的精神追求,也说明精神产品往往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②说法错误,文化的精神内涵取决于社会实践;④说法错误,能引领社会发展方向的是优秀文化。
高二政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教案
高二政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化对社会生活和个人成长的作用。
2.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爱国爱民、尊重文化、开放包容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文化的基本概念。
2.文化对社会生活和个人成长的影响。
3.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文化对社会生活和个人成长的作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与互动。
2.小组讨论。
3.观看相关视频片段,进行讨论。
五、教学步骤1. 创设情境通过介绍各国文化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以及学习本课内容的目的和意义。
2. 知识介绍以PPT、图表等形式介绍文化的概念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阐述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揭示文化之间交流与融合的重要意义。
3. 学习交流安排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形成多元化观点并相互交流。
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理解文化多元性的重要性及其对人的影响。
4. 视频观看在课堂前准备好相应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观看并进行讨论,在观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加深对本课主题的理解,借助影像化的素材更好地理解文化融合与交流的重要性。
5. 综合讲解和总结将学生小组讨论的观点整合,与学生一起探讨文化多元性与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相关话题,同时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综合讲解与总结。
六、课堂练习1.短文写作:请以“我眼中的文化”为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短文。
2.家庭访谈:请学生采访家中的长辈或者家庭成员,让他们讲述一些与文化相关的历史故事或者传统文化习俗。
3.课后阅读:布置相关资料的阅读任务,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化的概念、类型、发展历程等方面的知识。
七、板书设计文化对人的影响•概念•对社会的影响•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八、教学评价1.成就评价: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短文写作、家庭访谈等形式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2、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会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但并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因为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_____学号:_____姓名:_________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编写:赵长荣审核:邰杰课时:第1课时使用时间:2013.10.28
一、构建知识体系
本部分内容见2013.9.25印刷的文化生活知识构架图(第一单元)
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②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
③人们生活越改善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人的全面发展同经济发展是同步的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5.某市文化底蕴浓厚,风筝、剪纸工艺盛行,名人故居、人文景观较多,旅游资源潜力巨大。该市针对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面向市场,剪纸、风筝生产流行的村,以这些工艺引领经济发展;有旅游资源的则以旅游及相关产业带动经济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这种现象包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合理性。
10.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也是同学们精神凝聚、智慧整合、能力展示和素质提升的过程。今天,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上。为此,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举办文化艺术节、运动会、红歌会、书画展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同时学校还要求各年级各班级必须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学校通过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又为校园增添了文化气息,营造了团结、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还促进了同学们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2024秋季高二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创新学案指导》
教学设计:2024秋季高二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创新学案指导》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通过学案指导,加深学生对文化创新在推动社会进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作用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
2、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化创新案例,理解文化创新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内在联系,识别并评价文化创新中的合理性与创新性。
3、法治意识:在学案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文化创新中的法律边界,尊重知识产权,树立法治观念。
4、公共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化创新实践活动,通过学案指导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理解文化创新的概念、意义及重要性。
•掌握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法,能够分析具体案例。
教学难点•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文化创新实践中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的关系。
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学案•多媒体教学资源(视频、图片、案例库)•小组讨论材料(文化创新案例分析题)•课外拓展阅读材料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以学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文化创新的实践过程与成效。
•讨论交流法: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思想碰撞与观点交流。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创设:展示一段反映当代文化创新成果的视频或图片集,如数字博物馆、非遗传承创新项目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成果背后的文化创新力量,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导入: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什么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新课教学1.文化创新的概念与意义•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学案要求,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理解文化创新的基本概念。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化创新的意义,每组选取一个角度(如经济、社会、文化等)进行深入探讨,并派代表分享。
2.文化创新的途径与方法•案例分析:提供几个典型的文化创新案例(如故宫文创、动漫产业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运用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的创新点、实施过程及成效。
文化第一课复习学案.doc (28.5KB)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复习案【学习目标】掌握1、文化的内涵及其形式。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习重难点】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课前预习案【自主梳理】1.什么是文化?有哪些特点?2、文化的形式有哪些?3、文化的社会作用是什么?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是什么?(1)相互影响。
表现:(2)相互交融。
表现:5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构建知识体系】课堂探究案探究1:误区辨析:1: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属于文化现象。
2: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
4: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5:人们文化修养水平的高低和知识水平的高低是等同的。
6: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所以任何文化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7:文化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推动社会发展。
8: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唯一力量。
9: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10: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11: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文化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探究2:总结文化对国家、社会的作用:探究3: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应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
该区某市致力于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吸引了大量投资,充分整合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了“逍遥乡村游”旅游线路,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各种技术培训,培养了各类高素质人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
(8分)课后延伸案1.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该句诗可以体现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③文化具有继承性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
《人文与社会》初中教案
《人文与社会》初中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人文与社会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掌握人文与社会的基本知识和观点;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4.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人文与社会的基本概念:人文学科、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社会发展等;2. 人文与社会的重要性: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影响;3. 人文学科的基本领域:文学、哲学、历史、艺术等;4. 社会科学的基本领域: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等;5. 人文与社会的发展趋势: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文?什么是社会?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二、讲解人文与社会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基本领域;2. 举例说明人文与社会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影响。
三、分析人文与社会的重要性(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人文与社会的重要性;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探讨人文与社会的发展趋势(15分钟)1. 学生分组研究,分析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等趋势对人文与社会的影响;2. 各组汇报研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如:某个国家的人文教育政策、社会问题等;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文与社会现象及其影响;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批判性思维训练(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如:人文与社会的发展是否存在问题?如何解决?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交流和辩论。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作业和实践活动成果;3. 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的提升;4. 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提高。
教学资源:1. 教材或相关读物;2. 网络资源;3. 案例素材;4.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高中思想政治讲义资料必修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教学案
高中思想政治讲义资料必修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教学案讲义资料必修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教学案江苏省东海县房山中学谢兆牛一、考点整合(一)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含义理解:(1)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所讲的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
既不是广义的,也不是狭义的。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准确把握文化的概念应注意两点。
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第二,文化是与经济和政治相对而言的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是人们具有的一种文化素养。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其实质是精神现象。
注意: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而人们游山玩水则属于文化活动。
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提示文化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也就是第二课中讲的文化对人的影响和塑造作用与第二框题中所讲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是一致的,因此须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把握)。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相互影响(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判断:文化都能促进社会的发展答案(略)2、相互交融(1)文化与经济互交融;(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例题:例1:我们要讲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
下列属于文化的是()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自然科学③技术④语言、文字⑤选举人大代表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⑦园林雕塑A.①②③④⑦ B.②③④⑤⑦ C.①②④⑤⑦D.①②③④⑤⑥例2:(07潍坊)XX年5月,莺都潍坊掀起创建文明城市的热潮。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学案--高一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课题: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一、学习目标1.时空观念:认识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2.唯物史观: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论,客观辩证地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政治、科技思想文化的影响。
3.史料实证:通过文献资料记载,实证宋代农业、手工业及商业发展的表现、特点及影响。
4.历史解释:运用文献资料,认识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繁盛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5.家国情怀:认识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及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培养中华民族爱国爱家的情怀。
(一)基础知识点梳理一、经济的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1.农业的发展(1)耕作制度:一年两熟的________制在南方普及,有些地方出现________。
(2)经济结构: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________的农户,对传统________结构有一定突破。
(3)棉花种植:在内地始于宋,推广于元,南方植棉________,带动南方棉纺织业发展。
(4)边疆农业: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_______,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2.手工业的发展(1)制瓷业①宋朝出现了以________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色彩多变,质感浑厚。
②元朝烧出了________和________。
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________,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2)矿冶业①煤的开采量很大,都城东京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②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________的产量和质量。
(3)印刷业:宋元时期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________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________的发展。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1.国内商业发展(1)面向大众的________蓬勃涌现。
(2)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官方设置_____进行互市交易,________相当活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与社会》学案【课题】《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中《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前练习】单选题: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文化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共有的现象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
C.文化是脱离经济、政治而独立存在的现象D.文化包括人类的一切活动及其产品2、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下列不属于文化现象的有()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科学、文学、艺术 D.商品交换3、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党和国家之所以如此重视文化建设,是因为()①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②文化对社会发展及个人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③文化是一种直接的物质力量④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坚持把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这一要求符合下列道理()A.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决定B.文化的力量是综合国力的唯一标志C.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有促进作用D.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对经济具有重大影响5、2006年4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支撑民族进步的脊梁。
文化不是经济的附庸,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日益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资源,成为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
这说明()A.文化的力量是综合国力强弱的唯一标志B.文化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C.文化是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和基础D.文化对于综合国力的竞争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考考点】①文化的内涵与特点;②文化的形式;③文化的社会作用;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⑤文化与综合国力。
【考点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考点综述〗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 ]及其[ ]。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人类[ ]的现象。
(1)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从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中可以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人类的文化活动并不是一种纯粹精神性的活动,而是一种依托物质载体的活动。
所以说“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不定项选〗1、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文化是人天生就具有的B.人类社会产生前,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中C.文化是指各种精神产品的总称D.文化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非意识形态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意识形态部分2、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文化由人创造并为人类所特有 B.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D.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但精神产品可以离开物质载体【考点2】文化的形式〖考点综述〗文化形式:(1)主要包括:①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产品)②人们进行文化的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 ]。
(2)不同区域的文化各有特色。
【考点3】文化的社会作用〖考点综述〗(1)文化是一种[ ]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 ]的成长过程中,而且表现在[ ]的历史中。
一个民族,物质和精神上都不能贫穷,只有这样,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特别关注〗正确理解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但文化有先进、落后之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重大的阻碍作用。
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凡是文化都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单选题〗1、下列属于文化范畴的是()①集体主义价值观②汉语③中医④蒙古文字⑤公司⑥社会主义荣辱观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⑥D.②③④⑤2、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不久以后,全世界掀起了社会主义运动热潮。
这表明(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到个人的成长历程B.每一种文化都对社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D.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不定选题〗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上述要求的依据在于()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于人们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B.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C.文化的性质决定着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D.文化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辨析题〗★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唯一力量。
【考点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考点综述〗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第一,(在经济的基础上)相互[ ]。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2)文化是由经济、政治所[ ],又[ ]政治、经济;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 ]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 ]社会的发展。
(3)文化具有相对[ ]。
虽然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但文化的发展并不与经济、政治的发展完全一致。
(并非亦步亦趋)第二,(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相互[ ]。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在:①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日益丰富。
)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出现了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双向运动。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抓文化就是抓经济,甚至是更好地抓经济。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在:①文化与民主政治相互交融,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文化水平、文化素质的高低,会影响人们的民主水平和民主素质,从而影响其参与政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的程度。
②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使文化竞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单选题〗1、近几年,世界各地出现的“汉语热”折射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潜力。
这说明()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C.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D.文化教育对经济具有重大影响2、在当今日本,以否认侵略的历史教科书和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为代表的“右倾化”的文化,毒化了日本国民尤其是日本青年的思想,使日本政治出现了向军国主义方向发展的严重危险。
而正是日本“右倾化”的文化恶化了中日关系,并最终会对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造成严重影响。
这说明 ( )A.中日两国文化存在着根本冲突B.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决定两国政治分歧不可调和 C.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重大影响 D.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决定作用〖简答题〗★简述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是怎样的?【考点5】文化与综合国力〖考点综述〗(1)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2)文化的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的[ ]。
一定的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维护、对于一个国家的精神状态和凝聚力,对于一个国家国民的素质及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思想文化作为国家、民族独立重要基石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车把握[ ]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 ]、不竭的[ ]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单选题〗1、与以前相比,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了新的表现,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对别国进行文化侵略,企图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强加于别国。
这说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B.文化反作用于政治C.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2、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其影响表现在( )①文化力量必然推动社会的进步 ②文化力量能影响到经济和政治的变化③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④文化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不定选〗3、2006年4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一个国家的道德秩序和价值观念,是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础性平台,也是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我们必须( )A .把发展先进文化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B .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C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 .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知识框架】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文化“万花筒”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环境内涵: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意识形态部分 内容文化是什么 非意识形态部分 ①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理解在社会生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生活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的力量 在个人成长的历程中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在经济基础上的相互影响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影响不同对社会的作用不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进程中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我国的应对策略【巩固练习】一、 单项选择题:1、原始部落有图腾崇拜,封建社会有虔诚祭天,现代社会有信息高速公路,网络虚拟世界,从广义上来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文化是( )A.自然界发展的结果 B.人类实践活动的成果 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 D.人类思维的产物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