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现代文阅读之写景状物散文太湖碎锦
2015年高考语文(四川卷)
2015高考四川卷语文解析本试题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
第1卷l至3页,第II卷4至6页,共6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1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注意事项: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第1卷共3大题,9小题。
每小题3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暂.时zàn 埋.怨mái 谆.谆告诫zhūn 引吭.高歌hángB.豆豉.chǐ踝.骨huái 踉踉跄.跄cāng 按图索骥.jìC.梗.概gěn 删.改shān 炊烟袅袅.niǎo 明眸.皓齿móuD.搁.浅gē解剖.pōu 鬼鬼祟.崇suì不屑.一顾xiâ【答案】D【解析】A项mái应为mán ;B项cāng应为qiàng;C项gěn应为gěng试题分析:本题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涉及多音多义字和形声字。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妨碍功夫片钟灵毓秀管中窥豹,可见一斑B.梳妆吊胃口瞠目结舌文武之道,一张一驰C.辐射入场券循章摘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D.蜚然直辖市秘而不宣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答案】A【解析】B项“驰”应为“弛”;C项“循”应为“寻”;D项“蜚”应为“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2015年度中国文化跨界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届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企业家和媒体人围绕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热点进行了交流。
B.对于那些熟稔互联网的人来说,进行“互联网+”创业,最难的可能并不是“互联网”这一部分,而是“+”什么以及怎么“+”的问题。
2015四川语文
绝密★启封前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语文本试题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
第Ⅰ卷l至3页,第II卷4至6页,共6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注意事项: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第Ⅰ卷共3大题,9小题。
每小题3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暂.时zàn 埋.怨mái 谆.谆告诫zhūn 引吭.高歌hángB.豆豉.chǐ踝.骨huái 踉踉跄.跄cāng 按图索骥.jìC.梗.概gěn 删.改shān 炊烟袅袅.niǎo 明眸.皓齿móuD.搁.浅gē解剖.pōu 鬼鬼祟.崇suì不屑.一顾xiâ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妨碍功夫片钟灵毓秀管中窥豹,可见一斑B.梳妆吊胃口瞠目结舌文武之道,一张一驰C.辐射入场券循章摘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D.蜚然直辖市秘而不宣城门失火,殃及池鱼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2015年度中国文化跨界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届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企业家和媒体人围绕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热点进行了交流。
B.对于那些熟稔..互联网的人来说,进行“互联网+”创业,最难的可能并不是“互联网”这一部分,而是“+”什么以及怎么“+”的问题。
C.这家民用小型无人机公司一年前还寂寂无闻,一年后却声名鹊起....,其系列产品先后被评为“十大科技产品“2014年杰出高科技产品”。
D.近年来,广袤蜀地的新村建设全面推进,大巴山区漂亮民居星罗棋布,大凉山上彝家新寨鳞.次栉比...,西部高原羌寨碉楼拔地而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2015四川高考试题阅读答案,太湖碎锦.doc
2015四川高考试题阅读答案,太湖碎锦第一篇:《2015年高考真题天津卷一般论述类阅读答案解析》(2015年高考语文天津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题。
自然世界是由纯粹的自然事实和事件所构成,在人的因素介入之前由盲目的自然力量所支配。
在人的因素介入之后,自然世界事实上成了马克思所说的“人化的自然”,在自然界中可以随处发现人类价值实践的痕迹。
但是,人类主体性实践在这里所能达到的程度和范围同样受着自然规律的制约。
社会世界是在自然世界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一个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事实、事件和价值所构成的,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社会躯体、语言、规范、组织、机构、活动等。
在这些要素中,是社会价值规范而不是那些社会事实和事件构成了社会世界的核心。
区别各种不同类型社会事实和事件的标准不是外在可观察特征,而是贯穿于其中的活动主体的价值要求。
价值要素是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的分水岭。
人文世界是在社会世界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一个世界,或者说是在社会世界之中所建立起来的一个世界。
这个世界是由一系列对社会价值规范及其实践的总体性反思活动及其产品、组织、制度、符号等所构成。
简而言之,是由社会“价值”以及对这种价值进行总体反思和体验而形成的“意义”所构成。
但是,在人文世界里,意义取代价值成为核心要素。
价值及价值实践在人文世界里只不过是主体用来进行总体反思和体验的材料。
人文世界究其根源而言是一个人“意义”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人的“价值世界”或人的“自然世界”,具有强烈的历史性、个体性和主观性。
“人的问题”不能笼统的说成是人文世界的问题,因为“人的问题”既可能是一个有关人的事实性问题,也可能是一个有关人的价值性问题,而真正与人文世界相关的问题是人生的意义性问题。
(选自石中英著《只是转型与教育改革》,有删改)1、下面对“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的理解,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自然世界”在没有人类介入之前由纯粹盲目的自然力量支配,当出现人类实践痕迹之后,则受人类价值规范制约,成为“人化的自然”。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散文阅读题汇编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散文阅读题汇编1.(北京)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⑪—⑯题。
(24分)说起梅花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
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个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
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花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
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
那人就说“是玫瑰花”。
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挂墙上,写进诗里。
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
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
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
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
湖南省湘潭市湘乡新湘路学区新湘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湖南省湘潭市湘乡新湘路学区新湘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太湖碎锦范烟桥①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
民间则说“八百里太湖跨三州”。
不经过实测,这样笼统地画出一个轮廓,只能给人们一种山明水秀、浩瀚无际的想象。
至于它有什么诗情画意,要费一点时间实地去观察、探索,才能领会。
②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感到有不同的胜概。
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
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
山下坡田,种植各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
夏熟是三麦和油菜,还有豆类和蔬菜瓜果。
他们更有园艺的丰富经验,梅、杏、桃、李……多得数说不尽。
枇杷、杨梅和洞庭红(橘名)名闻远近。
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
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张。
从观赏说,四时皆宜;从生产说,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
江南的许多淡水鱼,这里样样都有。
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点缀湖光水色中,渔民们勤劳、勇敢,征服自然,利用自然。
③西山和东山隔着东太湖,东山最高峰——莫釐,和西山最高蜂——缥缈遥遥相对,同为七十二峰的领袖。
西山也是丰产地区,同是“花果山”,东山所有的名花嘉果,西山都繁生着。
从东山坐独具风格的小艇——龙飞快,驶入东太湖,莫釐峰头,云气滃然如蒸。
别的不知名的远近诸山,时隐时现,好似给烟波吞吐着,山色因明暗而浓淡不一。
船家果然有眼明手快的本领,坐在船里的我,到湖心时常为颠簸震荡而惊心动魄。
正因为如此,而愈觉山水奇丽得来不易的乐趣。
兀立在东山、西山之间的石公山,则是以玲珑秀逸的姿态吸引着人们。
小艇乘风破浪而去,到了山下,显然可见四围的山石,经过千万年的冲刷,有了“皱、瘦、透”的美姿,早给鉴赏者陆续凿去了,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都是取于石公一带的石山。
2015现代文阅读之写景状物散文太湖碎锦解析
• 考查的是标题的作用。然而作用题的答题思维可以从内容主 题、结构、表达技巧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内涵还是的从内容 和主题的角度思考。
• 思维拓展:标题的内涵与作用,需要从标题的作用入手来分 析,标题一般统率全文的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题。因此必 须从全文的内容和主题的家督进行思考,适当对标题的文字 进行分析:太湖——景的范围、地点,碎锦——比喻美景, 形如太湖景色如锦缎。
• 17.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太湖碎锦”的内涵和作用。(6分)
• 【参考答案】内涵: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太湖及周边景致的各 种美好的特点,比如,有的地方是粮疏主产区,有的地方是 优雅的景致,有的地方变幻多姿,有着优美的传说。 • 作用:体现不同视角之下太湖的美,诚所谓“水光潋滟晴方 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碎锦”二字形象生动地概括了太 湖四周不同视角的美。(内涵作用各3分)
• • • • •
㈡把握主旨的方法 ⑴抓标题(标题往往暗示作者的情感思想) ⑵抓抒情议论句(开头、中间尤其结尾段) ⑶提段落中体现作者情感的词 ⑷理解和归纳各段大意
4,理清思路和结构 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顺序,或观察点角度的变化,或 先 描写画面,刻画环境,后抒发情感 咏物散文:由物后及人(借物喻人 象征 托物言志 ) 5,赏析艺术手法
• 16.文章第②段写了东山—带哪些“胜概”?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惑隋?请简要概括。(6分) • 解析:【参考答案】山下周围五十公里,已成 丰产地区,种植各种水稻,夏熟三麦和油菜, 还有豆类和蔬菜瓜果。梅、杏、桃、李多得数 说不尽,枇杷、杨梅和洞庭红名闻远近。 • 该题型为概括题,最近几年考查频率比较高, 主要是从原文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概括和整合, 今年是对局部——第二段关于东山一带的“胜概” 进行概括,当然首先得理解“胜概”的含义, 然后要定位材料范围——第二段,在原文中围绕 东山的胜概去找到答案。 • 思维拓展:文段理解,从内容到思想情感——借 景抒情,先抓景物的特点,然后感悟和思考景 物的情感。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散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散文阅读1.(北京)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⑴—⑹题。
(24分)说起梅花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
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个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
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花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
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
那人就说“是玫瑰花”。
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挂墙上,写进诗里。
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
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
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
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
2015年四川语文卷难点详说
2015年四川语文卷难点详说一、第4题【A项】“设在···”与“是在···举行的”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
删去“设”字,或者删去“是”、“举行的”。
【C项】加强···建设,动词与宾语不配搭。
整治和引导···顽疾和陋习,动词与宾语不配搭。
删去“建设和”,第二个分句改为“引导旅客告别旅游活动中各种不文明的陋习”。
【D项】句中所说的条例是针对扶贫开发工作,不是针对贫困人群,不合事理。
改为“······是我省首次针对扶贫开发工作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将精准扶贫确定为重要原则,从最贫困村户入手,力争使这些村户尽早脱贫”。
二、第二大题注释及试题解说①五经,诗经、尚书、周易、仪礼、春秋五种儒家经典。
注意,五经中的<礼>,在两汉时代是指<仪礼>,在唐宋以后是指<礼记>。
五经博士,官职名称,意思是研究五经水平最高的人。
②五伦,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五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③五常,仁、义、礼、智、信五种品性。
④<周官>,书名,即<周礼>。
⑤立于学官,应为“立于学宫”。
⑥谶纬,用预言、预兆和神灵怪异现象来解释儒家经典。
谶,预兆。
纬,与“经”相对。
⑦白虎通义,书名。
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东汉朝廷在白虎观召开经学讨论会,班固对会议记录进行整理,撰写<白虎通义>。
第5题原文第二段第五句说,古文尚书比今文尚书多出16篇,C项“今文经的篇目与内容相对较丰”的表述,与原文不符。
第6题【A项】中央集权建立在前,儒家经典被宣布为国家经典在后,后者不可能是前者的条件,而是与前者相适应。
【C项】第二段第九句,今文经学通经以致用,注重思想的阐发,强调经书的历史借鉴意义。
第11句说,今文经学强调经学大义与社会价值。
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四川卷-含解析)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四川卷,含解析)本试题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
第1卷l至3页,第II卷4至6页,共6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1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注意事项: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第1卷共3大题,9小题。
每小题3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暂.时zàn 埋.怨mái 谆.谆告诫zhūn 引吭.高歌hángB.豆豉.chǐ踝.骨huái 踉踉跄.跄cāng 按图索骥.jìC.梗.概gěn 删.改shān 炊烟袅袅.niǎo 明眸.皓齿móuD.搁.浅gē解剖.pōu 鬼鬼祟.崇suì不屑.一顾xiè【答案】D【解析】A项mái应为mán ;B项cāng应为qiàng;C项gěn应为gěng试题分析:本题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涉及多音多义字和形声字。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妨碍功夫片钟灵毓秀管中窥豹,可见一斑B.梳妆吊胃口瞠目结舌文武之道,一张一驰C.辐射入场券循章摘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D.蜚然直辖市秘而不宣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答案】A【解析】B项“驰”应为“弛”;C项“循”应为“寻”;D项“蜚”应为“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2015年度中国文化跨界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届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企业家和媒体人围绕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热点进行了交流。
B.对于那些熟稔互联网的人来说,进行“互联网+”创业,最难的可能并不是“互联网”这一部分,而是“+”什么以及怎么“+”的问题。
2016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模块四 现代文阅读题的八大题型 7 标题类题目课件
人们。小艇乘风破浪而去,到了山下,显然可见四围的山石,经过千万年的冲 刷,有了“皱、瘦、透”的美姿,早给鉴赏者陆续凿去了,苏州园林里的太湖 石,都是取于石公一带的石山。因此,石公山像斧削过,没有了山脚,正如一 . 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 。 ...........
④假使从苏州直接到西山,出蠡口,就展开了图画,山更多,湖更大,变 幻就更多。王鏊“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共浮”,冯善“震泽春浮涨碧漪,净涵 天影漾玻璃” ,能把湖山之胜,描绘得恰到好处。道书上所说的第九洞天——林 屋,就在西山。到了里面,石壁嶙峋如雕塑,是洞庭一奇。这里有许多神话, 和山农们闲谈,妄言妄听,也增添了些兴趣。而西边的消夏湾,更附会着西施 的种种传说。山湾柔顺的湖水,浅而澄清,可以游泳。有着荷花、菱叶,清风 徐来,颇有凉意,确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到了包山寺,才窥见缥缈峰突起在 丛林杂树之上。近观不如远眺之美 , 大凡山水之胜 , 都有这个境界 。有了山, ........ . ...... . ...... 有了水,才见得山的灵秀,水的空明。太湖就以此特饶奇胜。
解答标题类题目“四步走” 理解标题的表层含义 明确标题含义 标 标 体会标题语境义 题 题 分析文章结构 探究标题与主题 含 作 探究标题与主题的关系 的关系 义 用 分析效果 提炼整合答案
一、标题含义类题目 第一步,理解标题的表层含义。一般指的是其字典义或常用义,在此基础 上,再考虑它的语境义。关键是隐含的语境义。 第二步,体会标题的语境义。其标题除了有它的表层意思之外,还有更为 深层的含义,即它的比喻义和象征义。 要明确标题的语境义必须找到相关的关键句,所谓关键句,指的就是文章 中“能概括本段文字的句子”“能透露作者情感的句子”或“能体现本文主题 的句子”等。
太湖碎锦教案
♦2015年自贡市市级公开课♦
《太湖碎锦》教案
蜀光中学语文组张铮
【文章定位】
本文定义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第2册第1单元的拓展篇目,教学对象为高一下期的学生。
“阅读鉴赏”能力的提升是这阶段教学的重难点,教学应侧重于对形象性较强的文学作品进行品味和鉴赏。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写景状物类散文的特点并掌握鉴赏技巧,欣赏作者所描述的美景,由此进入一种审美境界,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
2、体会本文的“碎”——写了什么,散在哪里。
3、赏析本文的“锦”——怎么写的,美在哪里。
【教学重难点】
了解本文从不同角度解读太湖及周边景致的各种美好特点,体会不同角度之下太湖的美。
【教学过程】
1、导入:温故知新,回忆一下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思考作者在文中选取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故都的秋怎样的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
2、通读全文,划分本文的篇章结构。
3、体会本文的“碎”,勾画出2~4自然段的重点词句,概括东山、东太湖及西山的景物特点。
4、精读第5自然段太湖的“四个画面”,结合文本分析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这种美的。
5、总结本文的写作技巧,理解标题的内涵。
【板书设计】
太湖碎锦
一、整体勾勒。
二、局部描写:1、东山胜概。
2、驰东太湖。
“碎”:描写不尽,描写难工。
3、西山山水。
4、四个画面。
“锦”:不同角度,尝鼎一脔。
三、总结全文。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六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部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答案讲评】AD (本题考查散文的基本特征 和主要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 彩的语言表达艺术。A.由第⑥段可知,对太湖在阴、 晴、风、雨、云、雾下的变幻的描写是略写。D.“运 用想象和移步换景的方法”说法错误,没有运用想象; 且第⑤段是从不同角度写太湖的,不是移步换景。)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⑥阴、晴、风、雨、云、雾,固然使山水多变, 适逢其会,逸趣横生。便是朝曦、夜月下特有的湖光 山色,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古今诗人画师,尽管灵 思妙想,摄取片断到诗画里,有着他们的杰作,还是 概括提炼。我更无能,凭我接触到的,写了些体味, 或许有三言两语,能引起到过太湖者的同情,作会心 的微笑。毕竟是“尝鼎一脔”,太湖实在是描写不尽, 描写难工的。
(有删改)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 的两项是( )( )
A.作者对太湖东山、西山及太湖在阴、晴、风、 雨、云、雾下的变幻作了详细的描绘,表现了太湖山 水的多变与逸趣横生。
B.文章引用形容太湖的套语、诗句,谈及苏州 园林、道书记载和神话传说,增添了太湖的人文色彩 和传奇性。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④假使从苏州直接到西山,出蠡口,就展开了图 画,山更多,湖更大,变幻就更多。王鏊“山与人相 见,天将水共浮”,冯善“震泽春浮涨碧漪,净涵天影 漾玻璃”,能把湖山之胜,描绘得恰到好处。道书上所 说的第九洞天——林屋,就在西山。到了里面,石壁 嶙峋如雕塑,是洞庭一奇。这里有许多神话,和山农 们闲谈,妄言妄听,也增添了些兴趣。而西边的消夏 湾,更附会着西施的种种传说。山湾柔顺的湖水,浅 而澄清,可以游泳。有着荷花、菱叶,清风徐来,颇 有凉意,确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到了包山寺,才窥 见缥缈峰突起在丛林杂树之上。近.观.不.如.远.眺.之.美.,. 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有了山,有了水,才 见得山的灵秀,水的空明。太湖就以此特饶奇胜。
《太湖碎锦》阅读指导和新高考题
太湖碎锦(解题:写作对象:太湖;碎锦:在阅读中明确其含义)范烟桥【带着问题读课文】本文写了太湖哪些方面的内容?在表现这些内容的时候,运用了哪些手法?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备注:课文里面的标注,是为了引导学生如何阅读。
①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
民间则说“八百里太湖跨三州”。
不经过实测,这样笼统地画出一个轮廓,只能给人们一种山明水秀、浩瀚无际的想象。
至于它有什么诗情画意,要费一点时间实地去观察、探索,才能领会。
(引用数据说明太湖之广阔,而其内涵需要实地探索,才能领会。
)②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感到有不同的胜概。
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
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
//山下坡田,种植各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
夏熟是三麦和油菜,还有豆类和蔬菜瓜果。
他们更有园艺的丰富经验,梅、杏、桃、李……多得数说不尽。
枇杷、杨梅和洞庭红(橘名)名闻远近。
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
//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张。
从观赏说,四时皆宜;从生产说,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
江南的许多淡水鱼,这里样样都有。
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点缀湖光水色中,渔民们勤劳、勇敢,征服自然,利用自然。
(东山丰富的物产,体现了人民的勤劳、勇敢。
)③西山和东山隔着东太湖,东山最高峰——莫釐,和西山最高蜂——缥缈遥遥相对,同为七十二峰的领袖。
西山也是丰产地区,同是“花果山”,东山所有的名花嘉果,西山都繁生着。
//从东山坐独具风格的小艇——龙飞快,驶入东太湖,莫釐峰头,云气滃然wěng如蒸。
别的不知名的远近诸山,时隐时现,好似给烟波吞吐着,山色因明暗而浓淡不一。
船家果然有眼明手快的本领,坐在船里的我,到湖心时常为颠簸震荡而惊心动魄。
正因为如此,而愈觉山水奇丽得来不易的乐趣。
范烟桥散文 太湖碎锦 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题
范烟桥散文太湖碎锦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题(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试题、作文大全、写作练习、文学阅读、语文教学、阅读理解、诗词鉴赏、成语词典、时评借鉴、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hinese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books, writing exercises, literary reading, Chinese teach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poetry appreciation, idiom dictionary, time evaluation reference,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范烟桥散文太湖碎锦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题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4-6题。
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泌水镇教管站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泌水镇教管站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太湖碎锦范烟桥①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
民间则说“八百里太湖跨三州”。
不经过实测,这样笼统地画出一个轮廓,只能给人们一种山明水秀、浩瀚无际的想象。
至于它有什么诗情画意,要费一点时间实地去观察、探索,才能领会。
②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感到有不同的胜概。
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
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
山下坡田,种植各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
夏熟是三麦和油菜,还有豆类和蔬菜瓜果。
他们更有园艺的丰富经验,梅、杏、桃、李……多得数说不尽。
枇杷、杨梅和洞庭红(橘名)名闻远近。
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
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张。
从观赏说,四时皆宜;从生产说,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
江南的许多淡水鱼,这里样样都有。
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点缀湖光水色中,渔民们勤劳、勇敢,征服自然,利用自然。
③西山和东山隔着东太湖,东山最高峰——莫釐,和西山最高蜂——缥缈遥遥相对,同为七十二峰的领袖。
西山也是丰产地区,同是“花果山”,东山所有的名花嘉果,西山都繁生着。
从东山坐独具风格的小艇——龙飞快,驶入东太湖,莫釐峰头,云气滃然如蒸。
别的不知名的远近诸山,时隐时现,好似给烟波吞吐着,山色因明暗而浓淡不一。
船家果然有眼明手快的本领,坐在船里的我,到湖心时常为颠簸震荡而惊心动魄。
正因为如此,而愈觉山水奇丽得来不易的乐趣。
兀立在东山、西山之间的石公山,则是以玲珑秀逸的姿态吸引着人们。
小艇乘风破浪而去,到了山下,显然可见四围的山石,经过千万年的冲刷,有了“皱、瘦、透”的美姿,早给鉴赏者陆续凿去了,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都是取于石公一带的石山。
现代文阅读《太湖碎锦》附答案详细解析
现代文阅读答案详细解析太湖碎锦范烟桥①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
民间则说“八百里太湖跨三州”。
不经过实测,这样笼统地画出一个轮廓,只能给人们一种山明水秀、浩瀚无际的想象。
至于它有什么诗情画意,要费一点时间实地去观察、探索,才能领会。
②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感到有不同的胜概..。
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
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
山下坡田,种植各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
夏熟是三麦和油菜,还有豆类和蔬菜瓜果。
他们更有园艺的丰富经验,梅、杏、桃、李……多得数说不尽。
枇杷、杨梅和洞庭红(橘名)名闻远近。
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
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张。
从观赏说,四时皆宜;从生产说,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
江南的许多淡水鱼,这里样样都有。
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点缀湖光水色中,渔民们勤劳、勇敢,征服自然,利用自然。
③西山和东山隔着东太湖,东山最高峰——莫釐,和西山最高峰——缥缈遥遥相对,同为七十二峰的领袖。
西山也是丰产地区,同是“花果山”,东山所有的名花嘉果,西山都繁生着。
从东山坐独具风格的小艇——龙飞快,驶入东太湖,莫釐峰头,云气滃然如蒸。
别的不知名的远近诸山,时隐时现,好似给烟波吞吐着,山色因明暗而浓淡不一。
船家果然有眼明手快的本领,坐在船里的我,到湖心时常为颠簸震荡而惊心动魄。
正因为如此,而愈觉山水奇丽得来不易的乐趣。
兀立在东山、西山之间的石公山,则是以玲珑秀逸的姿态吸引着人们。
小艇乘风破浪而去,到了山下,显然可见四围的山石,经过千万年的冲刷,有了“皱、瘦、透”的美姿,早给鉴赏者陆续凿去了,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都是取于石公一带的石山。
因此,石公山像斧削过,没有了山脚,正如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市第三十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市第三十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太湖碎锦范烟桥①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
民间则说“八百里太湖跨三州”。
不经过实测,这样笼统地画出一个轮廓,只能给人们一种山明水秀、浩瀚无际的想象。
至于它有什么诗情画意,要费一点时间实地去观察、探索,才能领会。
②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感到有不同的胜概。
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
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
山下坡田,种植各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
夏熟是三麦和油菜,还有豆类和蔬菜瓜果。
他们更有园艺的丰富经验,梅、杏、桃、李……多得数说不尽。
枇杷、杨梅和洞庭红(橘名)名闻远近。
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
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张。
从观赏说,四时皆宜;从生产说,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
江南的许多淡水鱼,这里样样都有。
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点缀湖光水色中,渔民们勤劳、勇敢,征服自然,利用自然。
③西山和东山隔着东太湖,东山最高峰——莫釐,和西山最高蜂——缥缈遥遥相对,同为七十二峰的领袖。
西山也是丰产地区,同是“花果山”,东山所有的名花嘉果,西山都繁生着。
从东山坐独具风格的小艇——龙飞快,驶入东太湖,莫釐峰头,云气滃然如蒸。
别的不知名的远近诸山,时隐时现,好似给烟波吞吐着,山色因明暗而浓淡不一。
船家果然有眼明手快的本领,坐在船里的我,到湖心时常为颠簸震荡而惊心动魄。
正因为如此,而愈觉山水奇丽得来不易的乐趣。
兀立在东山、西山之间的石公山,则是以玲珑秀逸的姿态吸引着人们。
小艇乘风破浪而去,到了山下,显然可见四围的山石,经过千万年的冲刷,有了“皱、瘦、透”的美姿,早给鉴赏者陆续凿去了,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都是取于石公一带的石山。
2015高考散文阅读题
2015高考散文阅读题【篇一:2015高考散文阅读题】说起梅花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
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个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
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花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
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
那人就说“是玫瑰花”。
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挂墙上,写进诗里。
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
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
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
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
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写方法:
①写景的顺序: 如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等
②多角度描写:
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③描写景物的结合技巧: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正侧结合 点面结合等
④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⑤细节描写
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及作用】
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间接含蓄的 方式抒情、情景交融 、借事抒情、借典抒情、托物 言志、借古讽今。 作用:直抒胸臆——有利于作者直接表达„„的思想 感情,同时便于读者理解。 借景抒情——巧妙地利用景物的„„特征,表达 出作者的„„情感。 以间接含蓄的方式抒情——含蓄而深沉 / 隽永地 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寓情于景)
现代文阅读之
写景状物散文
写景状物散文
一、概 念 :
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通过描写特
定的景或物的形态、色彩、神韵等及其特点,
来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的
散文。
写景散文---借景抒情---分析意境
咏物散文---托物言志---析象征意义
二、要 素:
1、景、物:景物的特点 2、情:作者的内在情感 3、意:文章的主旨 写景、物是手段,是依托,抒发情感才是 目的,是归宿;散文的“情理”往往体现在 抒情议论的文字当中。
• 17.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太湖碎锦”的内涵和作用。(6分)
• 【参考答案】内涵: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太湖及周边景致的各 种美好的特点,比如,有的地方是粮疏主产区,有的地方是 优雅的景致,有的地方变幻多姿,有着优美的传说。 • 作用:体现不同视角之下太湖的美,诚所谓“水光潋滟晴方 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碎锦”二字形象生动地概括了太 湖四周于景,情景交融 咏物散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象征
太湖碎锦阅读答案
•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作者对太湖东山、西山及太湖在阴、晴、风、雨、云、雾下的变幻 作了详细的描绘,表现了太湖山水的多变与逸趣横生。 • B.文章引用形容太湖的套语、诗句,谈及苏州园林、道书记载和神话 传说,增添了太湖的人文色彩和传奇性。 • C.文章用“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比喻四围山石被削取的石 公山兀立湖面这一湖山相映的景致,极为生动形象。 • D.第⑤段写太湖的四幅画面,都运用想象和移步换景的方法,结合色 彩、声音等变化,表现不同时空之下的太湖奇景。 • E.本文写太湖美景,详略有致,既有整体勾勒,又有局部描写,自然 景色与审美体验有机融合,韵味丰富。 • 解析:【参考答案】BC • 该题型是2013年高考语文题才回归的选择题型,既考查学生们对全文 内容和中心的整体把握,又要求学生对每一段落的内容有清晰的认知, 同时各选项全面涉及到文章内容、主题、结构和语言,只有既整体把 握,又局部细致深入,才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两项有错。B项引用“道书 记载和神话传说”在文中没有体现,属于无中生有;C原文“石公山像 斧削过,没有了山脚,正如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不是山石 被削取,前文有“然可见四围的山石,经过千万年的冲刷,有了“皱、 瘦、透”的美姿,早给鉴赏者陆续凿去了,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都 是取于石公一带的石山”。
• • • • •
㈡把握主旨的方法 ⑴抓标题(标题往往暗示作者的情感思想) ⑵抓抒情议论句(开头、中间尤其结尾段) ⑶提段落中体现作者情感的词 ⑷理解和归纳各段大意
4,理清思路和结构 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顺序,或观察点角度的变化,或 先 描写画面,刻画环境,后抒发情感 咏物散文:由物后及人(借物喻人 象征 托物言志 ) 5,赏析艺术手法
阅读鉴赏的步骤
1读前抓信息,初步感知内容
(1)标节数 (2)研标题、作者、时代背景 (3)抓首尾段 2通读全文,分析形象(景、物)的特征 (1)找准形象:自然山水、人工场景、风俗民情、 特定物件
(2)抓住角度:外在----形、声、色、味等方面
内在----品格、神韵、气质等情态的特征及内在蕴涵
(3)分析语境,概括特征 ①找原词概括:提取描写景、物的修饰语(形容 词);利用上下文中作者评价景物特征的词 ②提炼词语概括:根据对语境的理解来概括画面、 特定物的特征 3根据形象的特征,把握情和意 ㈠不同散文的主旨 (1)写景类散文--把握景物中作者的感情及对景物的 思想态度 (2)咏物类散文--感悟作者在物中所赋予的象征意, 抒发的感情(意愿、人生观点、情感态度)
• 18.文中说:“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 有这个境界。”你是否赞同这个说法?结合本文和生 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6分) • 解析:【参考答案】任意观点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 • 参考答案: • 一、同意。近观不如远眺。远眺可以从整体上欣赏美 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磅礴的,是伟大的,这种气 势不是在近处观看局部细节可以体会得到的。宏伟的 景致就需要远眺方可看到效果。 • 二、反对。远眺只可观其大略,而景物的局部特征、 细节之美却无法通过远眺来领略,所以,这种走马观 花的观赏是看不到真正优美的精致的。观赏美景,不 是看看就算了的,大自然的精妙之处,不仅在于他的 宏伟,更在于他的景致,任何忽略细节的观赏,都是 无法观看到真正的美景的。
• 考查的是标题的作用。然而作用题的答题思维可以从内容主 题、结构、表达技巧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内涵还是的从内容 和主题的角度思考。
• 思维拓展:标题的内涵与作用,需要从标题的作用入手来分 析,标题一般统率全文的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题。因此必 须从全文的内容和主题的家督进行思考,适当对标题的文字 进行分析:太湖——景的范围、地点,碎锦——比喻美景, 形如太湖景色如锦缎。
三、常见的写法:
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借代、
引用、设问、反问 3、表现手法:象征、想象、托物言志、借物喻人、以小见大 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衬托(正衬、 反衬)、渲染、对比、 铺垫(伏笔)、欲扬先抑等 4、 谋篇布局 :线索、过渡、照应等 5、语言特色;(首先要分析修辞手法) 特点:从准确简明、生动形象、质朴明朗 等方面思考; 风格:有自然、淳朴;含蓄、深刻;幽默、 辛辣等。 情感:或喜悦、或悲伤、或景仰等
• 16.文章第②段写了东山—带哪些“胜概”?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惑隋?请简要概括。(6分) • 解析:【参考答案】山下周围五十公里,已成 丰产地区,种植各种水稻,夏熟三麦和油菜, 还有豆类和蔬菜瓜果。梅、杏、桃、李多得数 说不尽,枇杷、杨梅和洞庭红名闻远近。 • 该题型为概括题,最近几年考查频率比较高, 主要是从原文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概括和整合, 今年是对局部——第二段关于东山一带的“胜概” 进行概括,当然首先得理解“胜概”的含义, 然后要定位材料范围——第二段,在原文中围绕 东山的胜概去找到答案。 • 思维拓展:文段理解,从内容到思想情感——借 景抒情,先抓景物的特点,然后感悟和思考景 物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