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人口迁移
[基本要求] 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2.人口迁移的因素。

3.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

[发展要求] 1.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

2.理解人口迁移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1.影响人口变动的因素
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即迁入人口的增加值)。

2.人口迁移的概念
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3.人口迁移的分类
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两种类型。

4.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思考启迪] 农闲时到城里打工的“农民工”属于人口迁移吗?为什么?
提示:不是。

“农民工”农闲时到城里打工,他们的居住地并没有发生永久或长期地改变,此现象应称为人口流动。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1.根本原因 不协调的人地关系。

2.具体因素
[温馨提示]
人口迁移往往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例如,俄罗斯目前人口迁移的方向是由自然条件较温和,经济、科技较发达的欧洲部分迁往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较为落后的西伯利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政策因素的影响。

[教材P17活动]
1.②③④属于人口迁移。

2.①②属于国内迁移;③④属于国际迁移。

[教材P19~20活动]
1.流动人口平均年龄更小,流动距离更长,流动原因更趋多元化,目的地也更青睐大城市。

2.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方式由个体劳动力流动向家庭化迁移转变。

[教材P21活动]
1.迁出国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迁入国主要是发达国家。

2.主要原因是经济和文化教育因素存在差距。

美国等经济发达的国家物质生活条件优越,有更多的发展、就业机会,可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收入;文化水平高,教育设施好,可以得到良好的教育,因而有很强的吸引力。

发展中国家文化水平低、教育设施落后,为了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人们想方设法迁往文化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

知识点(一)| 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分类
———————情景导入先思考———————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有几句痴心的话,哥哥你记心头……”这首苍凉凄婉的山西民歌,久为人所熟知。

在那个逝去的年代里,“走西口”成为华北流民西进的代名词。

材料中的“走西口”是何种地理现象?
提示:国内人口迁移。

——————— 核心要点掌握好 ———————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区别
——————— 应用体验不可少 ———————
1.(2016· 嘉兴期末考试)2016 年 1 月 12 日春运返程火车票开始预售,春节过后大量务工人员将从中西部地区奔向东部地区,该现象总体上属于( )
A .省内人口迁移
B .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
C .国内人口迁移
D .乡村到乡村的人口迁移
解析:选C 人口迁移的类型划分是依据人口迁移跨越的行政区或地形区情况而划分的。

2.下面关于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凡是人口在两地区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B .参加欧洲六国15日旅游,属于人口迁移的范畴 C .我国留学生赴英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
D .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至少应当在100 km 以上 解析:选C 人口迁移是人口空间位置上的变化,但不是所有空间的变化都一定是人口迁移。

通常,行政区界线常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时间上,人口迁移是人口居住地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

人口迁移距离不能作为判定人口迁移的标准。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3~4题。

3.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 A .②③
B .③④
C.④⑤D.⑥⑦
4.与发展中国家目前最主要的人口迁移类型相同的有()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3.B 4.A根据图例可知,③④跨越国界,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发展中国家目前最主要的人口迁移类型是国内的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因此①②符合题意。

知识点(二)|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其影响
———————情景导入先思考———————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的是清朝黄河下游连年遭灾,破产农民冒着被Array惩罚的危险,“闯”入东北的故事。

山东人闯关东,山西人走西口,广东
人下南洋,绝对是中国乃至世界移民史上的重大事件。

其中,山东人闯关
东,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迁移人数也最多。

据有关史料记载,自清
朝至民国,闯关东的山东人达2 500万,高峰时节,一年便有上百万人。

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原因)。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2.经济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重具体: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

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 应用体验不可少 ———————
德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但外来人口迁入延缓了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趋势。

读2000年德国总人口和外来移民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完成下题。

1.2000年,德国外来移民人口比重最大的是( ) A .老年人 B .青壮年 C .青少年
D .少年儿童
解析:选B 从图中可以看出,德国2000年外来人口最多的是20~50岁的人,主要是青壮年,比例达54.2%。

2.近年来,随着我国内地的企业不断增加,原来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

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 )
A .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
B .促进家乡经济发展
C .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
D .促进区域文化交流
解析:选C 原来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有利于 A 、B 、D 选项中的地理现象,但不会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

读经济发展程度与人口迁移数量的关系图(曲线表示乡村之间、城市之间、乡村到城市、
城市到乡村四种人口迁移类型),回答3~4题。

3.图中曲线表示乡村之间、城市之间、乡村到城市、城市到乡村的分别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
4.曲线③所代表人口迁移现象,在下列城市中已有所体现的是()
A.伦敦B.巴西利亚
C.新德里D.乌兰巴托
解析:3.D 4.A第3题,在区域发展初期,城市化水平低,人口迁移以乡村之间为主;随着城乡差别的增大,人口迁移转变为以乡村到城市为主;到经济发展高水平阶段,人口迁移又转变为以城市之间为主,并且随逆城市化进程,城市到乡村人口迁移数量增加较大。

第4题,曲线③代表城市到乡村人口迁移,是城市化高水平(逆城市化)阶段人口迁移特色。

知识点(三)|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发展要求)
———————经典例题领悟好———————
[典例]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人口增长示意图。

(1900~2008年)
材料二美国人均寿命变化示意图。

(1900~2008年)
材料三美国人口密度示意图。

材料四美国人口构成情况。

材料五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南方农业经济不景气,加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因此,南方黑人大批北上,进入城市寻找职业。

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黄河下游广大地区连年遭灾,大批中原饥民为谋生计,冒着被惩罚的危险,背井离乡“闯”入人烟稀少、土壤肥沃的东北地区,史称“闯关东”。

(1)根据材料一、二、三、四,简要概括美国人口特点。

(2)从环境人口容量分析,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南方和中国华北都出现大批人口向该国东北迁移的原因。

(3)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西部和南部,其原因是什么?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一、二、三、四可以判断,从人口总量、密度、寿命、构成等方面分析美国的人口特点。

第(2)题,自然资源和科技水平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美国南方人口向东北部迁移的原因与区域开发、城市化等有关。

中国华北出现大批人口向东北迁移的原因主要从自然环境因素着手。

第(3)题,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西部和南部,其原因是东北部气温较低,被称为“冷冻地带”,阳光不够充足,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地价上涨等;而南部、西部被称为“阳光地带”,环境较好,新资源的发现,新兴工业的发展。

[答案](1)①美国人口持续增长,人口总量较大;②美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人均寿命长;③美国人口密度较小,地广人稀,人口分布不均;④美国为典型移民国家,人种复杂多样。

(2)美国:南方的小农经济转变为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使劳动力容量下降。

而东北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资源配置效率高,人口潜在容量大。

因而吸引大批南部人口迁
入东北。

我国:华北地区地少人多,加上清末民初连年遭灾,使华北的环境人口容量下降。

而东北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环境人口容量大。

因而吸引大批中原人口迁入东北。

(3)东北部气温较低,被称为“冷冻地带”,阳光不够充足,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地价上涨等;而南部、西部被称为“阳光地带”,环境较好,新资源的发现,新兴工业的发展。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人口迁移的判断方法
人口迁移一般有三个判断标准,即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

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1.空间位移——由迁出地到迁入地。

2.居住地变更——跨越行政区域界线。

跨国界的人口迁移为国际
人口迁移,跨省界的人口迁移为省际人口迁移。

如图,A、B、C是三
个不同地区,人口从B1到A1、A1到B2、B2到C1常被称为是人口迁移;
而从B1到B2、C1到C2,是在区内流动,常被认为是人口流动。

3.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性。

人们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频繁往返、外出购物、旅游、出差等不属于人口迁移,游牧民的迁徙、季节工的季节性流动、拥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也不属于人口迁移。

二、人口迁移对迁入(出)地产生的影响
———————应用体验不可少———————
阅读京津冀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河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近10年以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已成为人口净流入城市。

简述其主要原因。

解析:影响城市化进程主要原因是经济吸引。

近10年以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收入较高,有更好的生活水平,受教育水平等,对外吸引力大。

答案:就业机会多;收入较高,有更好的生活水平。

一、选择题
下图中甲、乙、丙是三个不同地区,读图完成1~3题。

1.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2.引起上述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收入差距B.家庭婚姻
C.工程建设D.文化教育
3.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扩大了迁出地与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解析:1.D 2.A 3.B根据经纬网可知,三地均位于我国境内,其中甲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乙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丙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第1题,图示人口迁移主要表现
为由比较落后的甲地向乙、丙两地迁移。

第2题,图示人口迁移是由经济因素(收入差距)导致的人口迁移。

第3题,人口迁移可以为甲地带来经济收入和先进的理念,能够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

4.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以下是四位旅客的谈话,判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甲说:“我此次是去上海参观游览世博园。


B.乙说:“我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现在去学校报到。


C.丙说:“我到上海为公司洽谈业务。


D.丁说:“我是去上海采购。


解析:选B人口迁移是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性变更的人口移动形式。

选项中甲、丙、丁分别去上海旅游、出差、购物,居住地并没有长期或永久变更,而乙是去上海读大学,居住地发生了变更,且时间较长,应属于人口迁移。

性别比是指某地区平均每100名女性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即(男性人口/女性人口)×100。

下图为某时期中国人口跨县迁移的年龄和性别比统计图。

读图完成5~6题。

5.由图可知()
A.少年儿童与老年迁移人口性别比较低
B.跨县人口迁移使性别比变小
C.25~52岁的迁移人口以男性为主
D.跨县迁移的性别选择不明显
6.影响13~23岁的女性迁移人口多于男性的主要因素是()
A.家庭B.经济
C.政策D.环境
解析:5.C 6.A第5题,由图中信息可知,少年儿童迁移人口性别比较高;跨县人口迁移使性别比变大;25~52岁的迁移人口性别比非常高,说明该年龄段迁移人口以男性为主;综上分析可知,跨县人口迁移对性别具有明显的选择性。

第6题,由图中信息可知,在13~23岁的迁移人口中,性别比非常低,女性人口多于男性人口,这主要与中国女性传统的婚姻家庭角色有关。

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瓦莱丽·阿莫斯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旷日持久的叙利亚冲突导致大量叙利亚难民不断涌入叙利亚邻国,已经大大超出了联合国有关机构以及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机构原先预计的程度,迫使人道主义救援机构必须大幅增加所需资
金,以满足叙利亚难民日益增大的人道主义需求。

据此回答7~8题。

7.大量叙利亚难民不断涌入其邻国,影响这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A.自然环境B.经济
C.气候D.政治
8.若图A、B、C分别代表国内三个不同的行政区,D代表国外。

当前叙利亚的人口迁移属于()
A.B1到B2B.B2到C1
C.A1到D D.C1到A1
解析:7.D8.C第7题,当前,叙利亚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于国内持续动荡,也就是战争导致的难民迁移,战争属于政治因素。

第8题,涌入“叙利亚邻国”属于国际人口迁移,图中A1到D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美国每年都有一批工人定期随季节变化在国内迁移,其迁移主要路线如下图示意。

回答9~10题。

9.导致图中人口迁移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环境变化B.婚姻家庭
C.农业活动D.气候变化
10.对该类人口迁移的主要时间和方向描述正确的是()
A.春季向东迁移B.夏季向西迁移
C.秋季向西迁移D.冬季向南迁移
解析:9.C10.D第9题,一批工人定期随季节变化在国内迁移,该批工人随季节变化而迁移,所以其影响因素也具有季节性。

农业活动具有典型的季节性,这批工人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工人,随农事活动而南北迁移。

第10题,美国迁移的农业工人,开始于美国南方地区,他们冬季在南方进行越冬作物的管理工作。

春季和夏季随作物的耕种、管理而北移,秋季和冬季又随作物的收获与耕种而南移。

读美国与中国东北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一般起主要作用。

图中①②③④的迁移中,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不是经济因素的是()
A.①④B.②③
C.③④D.②④
12.人们习惯上把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东北人口的迁移叫做“雁南飞”。

“雁南飞”现象对山东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下列有关这种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②促进了思想和文化的交流
③对交通、教育、住房等带来巨大的压力
④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东北地区的环境压力
A.①②④B.①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解析:11.B12.C第11题,由图可知,②表示的是老年人口迁移路线,是因为南部地区阳光充足,环境质量较好。

③表示的是我国1980年以前的人口迁移路线,是由政策因素导致的。

第12题,人口迁移给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思想和文化的交流;同时给迁入地的交通、教育、住房等带来巨大的压力;④是对迁出地的影响。

二、综合题
13.(2016·浙江模拟)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巴库为阿塞拜疆(1922年加入苏联,1991年独立)的首都,该市居民有多个民族,主要有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俄罗斯和犹太族,其中俄罗斯族人口在19世纪末约为4万人,到1939年达35万,目前降至约10万左右。

20世纪初巴库油田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油田之一。

简析巴库俄罗斯族人口数量变化明显的主要原因。

解析:影响巴库俄罗斯族人口迁移的原因可以从政策、资源开发、国家变革等方面结合材料去分析。

答案:吸引人口迁入的原因:石油资源开发;阿塞拜疆加入苏联。

导致人口迁出的原因:阿塞拜疆独立。

其他原因:邻近俄罗斯,便于迁移;人口迁移政策比较宽松等。

14.【加试题】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出通知,要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招收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1)材料一、二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2)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A.由城市到乡村B.由城市到城市
C.由乡村到城市D.由乡村到乡村
(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4)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和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解析:第(1)题,“孩子上学”属社会文化因素,“我们村挺富的,想转回去当农民”属经济因素。

材料二反映了政治因素。

第(2)题,我国当前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内地迁往沿海,由农村迁往城市。

第(3)题,考查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第(4)题,技术水平限制是主要原因。

答案:(1)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2)C
(3)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③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④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4)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人员需求大量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因而出现东南沿海地区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大量本地企业招不到高素质劳动力而无“工”可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