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怎么复习
中药化学复习指导资料
中药化学复习指导陕西中医学院中药化学教研室编中药化学复习指导(供药学各专业用)主编宋小妹副主编王薇张化为冯改利侯淑珍编委贾璞冯改利侯淑珍宋小妹王薇张化为徐虹袁菊丽彭洁姜祎孟会宁侯敏娜周俊伟蔡明磊陈博修订说明中药化学是以中药为研究对象、借助现代技术和方法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及结构测定等内容的一门学科。
该课程作为药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涉及的知识面广、难点多、学习难度大。
为此,应广大学生的强烈要求,我们在原《中药化学习题集》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修订,编成《中药化学复习指导》。
修订后的复习指导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简化复习内容,使其更系统化、条理化,以便于学生的学习掌握,提高学习兴趣。
该讲义主要包括复习要点和习题两大部分,并附有部分习题答案。
由于时间仓促及编者水平有限,错误在所难免,敬请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完善和修订。
编者2007.10.8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提取方法 (3)第三章糖和苷类化合物 (19)第四章醌类化合物 (30)第五章苯丙素类化合物 (46)第六章黄酮类化合物 (61)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 (87)第八章三萜类化合物 (95)第九章甾体类化合物 (107)第十章生物碱 (125)第十一章鞣质 (152)第十二章其他成分 (156)参考答案 (161)第一章绪论本章复习要点:1.熟悉中药化学的含义及研究内容。
2.了解中药及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3.了解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化中的作用。
第一节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概念】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研究对象】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为中药化学成分,在这其中要明确三个概念:①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治疾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②无效成分—无生物活性、不能起防治疾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中药化学复习重点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化学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有哪些(一)(一)溶剂法针对中药所含有效成分及共存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溶剂,采用适宜的方法将有效成分从药材中提取出来。
需要掌握4个方面的问题:1.常用溶剂及性质常用溶剂包括石油醚、苯、乙醚(Et2O)、氯仿(CHCl3)、乙酸乙酯(EtOAc)、正丁醇(n-BuOH)、丙酮(Me2O)、乙醇(EtOH或Alc)、甲醇(MeOH)、水等,极性依次由小渐大。
其中排在正丁醇以前的溶剂与水混合后能够分层,可用于从水溶液中萃取化学成分,而丙酮、乙醇、甲醇与水混合后不分层。
另外象氯仿比水重、乙醚沸点低等一些基本知识,需要知道。
2.中药化学成分的极性中药化学成分因分子结构的不同会表现不同的极性。
化合物极性的大小由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种类、数目及排列方式等综合因素所决定。
一般而言,中药成分的分子越小,取代基的极性越强,极性基团的数目越多,则该成分极性越大,亲水性越强。
如何判断某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极性相对大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3.溶剂提取法的基本原理——相似相溶原理“相似相溶原理”的“相似”指的是极性相似,即所用溶剂的极性要与所提取成分的极性相似。
一般,亲脂性强的溶剂,如石油醚,可提取亲脂性强的中药成分,如油脂、挥发油、游离甾体和三萜类化合物;氯仿或乙酸乙酯可提取游离生物碱、有机酸及黄酮苷元、香豆素苷元等中等极性化合物;丙酮或乙醇、甲醇可提取苷类、生物碱盐、鞣质等极性化合物;水可提取氨基酸、糖等水溶性成分。
4.提取方法溶剂法提取中药成分的常用方法有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和连续回流提取法5种。
其中浸渍法和渗漉法属于冷提法,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的成分的提取,但提取效率低于热提法,因此提取时间长、消耗溶剂多。
含淀粉、果胶、粘液质等杂质较多的中药提取可选择浸渍法。
煎煮法、回流提取法和连续回流提取法属于热提法,提取效率高于浸渍法、渗漉法,但只适用于对热稳定的成分的提取。
中药化学复习资料
中药化学复习资料中药化学复习资料中药化学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化学性质以及其在人体内的代谢和作用机制。
掌握中药化学的知识,对于理解中药的药理学、药物代谢和药效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中药的来源、化学成分和药物代谢等方面进行复习。
一、中药的来源中药的来源主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个方面。
1. 植物药:植物药是指以植物全草、根、茎、叶、花、果实或种子等为原料制成的药物。
例如,黄连、当归、枸杞等都是常见的植物药材。
植物药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包括生物碱、黄酮类、皂苷、挥发油等多种物质。
2. 动物药:动物药是指以动物的身体组织、分泌物或器官为原料制成的药物。
例如,鹿茸、牛黄、熊胆等都属于动物药材。
动物药的主要成分有多种蛋白质、多肽、多糖等。
3. 矿物药:矿物药是指以矿物质为原料制成的药物。
例如,石膏、硫黄、朱砂等都是常见的矿物药材。
矿物药的主要成分是无机物质,如氧化物、硫酸盐等。
二、中药的化学成分中药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中药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黄酮类、皂苷、挥发油等多种物质。
1. 生物碱:生物碱是中药中常见的一类化学成分,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
例如,鸦片中的吗啡、罂粟中的吗啡碱等都属于生物碱。
生物碱的结构多样,具有镇痛、镇静、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
2. 黄酮类:黄酮类是中药中常见的一类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例如,柴胡中的柴胡素、葛根中的黄酮苷等都属于黄酮类。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复杂,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3. 皂苷:皂苷是中药中常见的一类化学成分,具有抗菌、抗炎、降血脂等多种生物活性。
例如,当归中的当归苷、人参中的人参皂苷等都属于皂苷。
皂苷的结构多样,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4. 挥发油:挥发油是中药中常见的一类化学成分,具有抗菌、驱虫、镇痛等多种生物活性。
例如,薄荷中的薄荷脑、丁香中的丁香油等都属于挥发油。
挥发油的成分复杂,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复习资料
前言一、考情分析1.中药专业知识二: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2.中药鉴定学与中药化学是6:4,中药鉴定学60%,中药化学40%。
3.中药化学:A型题16道题,每小题1分,共16分;B型题32题,每小题0.5分,共16分;X型题8道题,每小题1分,共8分。
二、绪论1.概念:中药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伦理与方法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主要内容:结构类型、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
三、学习方法1.以总论为基础:以总论为基础,学习好总论的知识,灵活运用总论的知识,去解决各类化学成分的实际问题,在复习、考试的时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紧抓化学结构,以化学结构为核心:掌握不同化合物化学结构特点。
3.学习主线: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
4.以理解、记忆、融会贯通为最主要的学习方法。
5.先粗后细、先干后叶、先面后点。
6.学习教材—→完成习题—→复习教材。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绪论1.有效成分:与药效有关的成分;2.无效成分:与药效无关的成分。
第二节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重点)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一)提取概念:采用一种方法,使中药里面有效的成分与无效的成分分开。
(二)提取方法:1.溶剂提取法:选择一个适当的溶剂将中药里面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1)常用提取溶剂:石油醚、正己烷、环己烷、苯、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
(极性小→极性大)(2)提取溶剂的特殊性质:石油醚:是混合型的物质;氯仿:比重大于水;乙醚:沸点很低;正丁醇:沸点大于水。
①亲脂型溶剂与亲水型溶剂:石油醚、正己烷、环己烷、苯、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与水混合之后会分层,称为亲脂型溶剂;丙酮、乙醇、甲醇与水混合之后不分层,称为亲水型溶剂。
②不同溶剂的符号。
(3)选择溶剂:不同成分因为分子结构的差异,所表现出的极性不一样,在提取不同级性成分的时候,对溶剂的要求也不一样。
1)物质极性大小原则:①含C越多,极性越小;含O越多,极性越大。
中药化学 复习大纲
第一章绪论1、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2、有效成分:中药中具有一定生物活性,能代表中药临床疗效的,能用分子式和结构表示,并有一定物理常数的单体化合物。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升华法等。
(一)溶剂提取法*1、溶剂提取法原理:溶剂穿透入药材的细胞膜,溶解可溶性物质,形成细胞内外溶质浓度差,将溶质渗透出细胞膜,达到提取目的。
即,渗透扩散→细胞内部→溶解溶质→浓度差→浓度平衡2、溶剂按极性可分为亲脂性有机溶剂、亲水性有机溶剂和水三类。
*3、常用溶剂极性由弱到强顺序:石油醚<四氯化碳<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甲醇<乙醇<水。
*4、溶剂提取法选择溶剂的依据是:根据相似相溶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地提取所需要的化学成分,溶剂的沸点应适中易回收,低毒安全。
·乙醇、甲醇是最常用的溶剂;种子类中药材富含油脂,宜先用石油醚或汽油脱脂;氯仿或乙酸乙酯可提出游离生物碱、有机酸、黄酮及香豆素;丙酮或甲醇(乙醇)可提出苷类、生物碱或有机酸盐类;水可提出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无机盐类等水溶性成分。
*相对密度比水大的溶剂(含Cl),如氯仿、三氯化碳*用有机溶剂重结晶时,不常用的溶剂是乙醇、乙醚、苯、三氯甲烷、石油醚,因其强亲脂性有机溶剂挥发性大。
*5、常用的溶剂提取法:(1)煎煮法:是在中药材中加入水后加热煮沸,将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的方法。
此法简便,大部分成分可被提取出来。
但此法对含挥发性、加热易破坏的成分及多糖类成分含量较高的中药不宜使用。
(2)浸渍法:是在常温或温热(60~80℃)条件下用适当的溶剂浸渍药材以溶出其中成分的方法。
将中药粗粉装在适当容器中,加入溶剂浸渍药材一定时间,反复数次,合并浸渍液,减压浓缩即可。
此法不用加热,适用于遇热易破坏或挥发性成分,或含淀粉或粘液质较多的成分。
中药化学学的背诵口诀
中药化学学的背诵口诀一、为啥要有背诵口诀中药化学的知识那可老多了,又杂又乱,就像一团乱麻。
要是没个口诀,光靠死记硬背,那可太难了。
这口诀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把那些复杂的知识给梳理得井井有条,让咱们记起来轻松又愉快。
二、具体的背诵口诀1. 生物碱类生物碱,碱性强,氮原子,是关键。
如果它在环中间,碱性可能会变弱。
这就好比一个人在人群中间,力量可能会被分散一样。
就像麻黄碱,结构简单碱性强;而吗啡碱呢,结构复杂碱性就没那么强啦。
生物碱沉淀反应多,碘化铋钾来帮忙。
红棕色沉淀就出现,鉴定生物碱真方便。
就像一个小侦探,有了碘化铋钾这个工具,就能轻松找到生物碱这个“小坏蛋”。
2. 黄酮类黄酮类,颜色艳,结构特点记心间。
C6 - C3 - C6,这个骨架不能忘。
就像盖房子,这个骨架就是房子的大梁,没有大梁房子可就塌了。
黄酮酸性有强弱,7,4' - 二羟基,酸性强得没话说。
5 - 羟基酸性弱,就像班级里的同学,有的同学力气大(酸性强),有的同学力气小(酸性弱)。
3. 蒽醌类蒽醌结构很特别,两个苯环夹中间。
羟基位置很重要,酸性强弱它来定。
如果羟基在α位,酸性就比较强;要是在β位呢,酸性就相对弱一点。
这就像在跑道上,不同的起跑位置(羟基位置),会影响到跑步的速度(酸性强弱)。
蒽醌显色反应妙,碱液反应颜色变。
红色、紫色真好看,就像魔法一样神奇。
4. 香豆素类香豆素,有内酯,碱性水解开环快。
一旦酸化又闭环,这个特性真奇怪。
就像一个小弹簧,拉一下(碱水解开环),再一松(酸化闭环)又恢复原样了。
香豆素荧光性质好,紫外灯下瞧一瞧。
蓝色荧光真漂亮,就像夜空中的小星星在闪烁。
5. 木脂素类木脂素,结构繁,多个碳环手拉手。
氧化聚合常发生,形成新的化合物。
这就像小朋友们手拉手做游戏,有时候会组合成新的队形(化合物)。
木脂素提取有方法,有机溶剂来帮忙。
石油醚、乙醚和氯仿,把木脂素全带上。
三、口诀的使用技巧1. 要理解口诀背后的知识不能光死记口诀,得知道每个口诀对应的知识点是什么。
中药化学复习资料
中药化学复习资料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药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化学知识也是中医药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中药化学复习资料,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中药的化学成分1.生物碱:生物碱是中药与现代医学的桥梁,其有机碱性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紧密相关,常见的有麻黄碱、黄连素等。
2.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是中药中具有广泛药理作用的重要化学成分,其常见类型有类黄酮、异黄酮等。
3.挥发油:挥发油是很多中药中具有药效成分的重要类别之一,常见的有薰衣草油、柠檬油等。
4.聚糖类物质:聚糖类物质是一大类广泛存在于植物、菌类、动物体内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具有免疫调节、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二、中药提取及分离1.溶剂提取法:常见的有超声波提取。
该方法适用于分子量较低、小分子量的化合物提取。
2.微波辅助提取法:常见的有水煎提取。
该方法适用于易破坏化合物的提取。
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该方法适用于提取极少量的高价值化合物。
4.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技术可用于分离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又称液态色谱法,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分析技术之一。
三、中药提取及纯化的质量控制1.纯度:纯度是指药物中有效成分占总量的比例,是衡量中药提取及纯化质量的重要指标。
2.特异性:特异性是指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检测方法对其他成分的影响较小的特点。
3.稳定性:稳定性是指药物在贮藏、加工、运输等环节中不易分解、降解和失去活性的性质。
4.重金属含量:重金属是中药提取及纯化过程中常见的污染物,应通过化学处理、物理分离等手段减少其含量。
以上即是中药化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中药的化学成分,以及中药提取及分离等方面的知识。
执业中药师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复习方法
执业中药师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复习方法学员gannianchi:钱老师,您好!我是医药营销毕业7年了,去年考过了中药学专业的药事法规,今年压力很大,要考三门!现在在药店上班,每天有至少4个小时的时间复习。
现在中药学、中药鉴定学基础班已经学完,中药药剂学和综合知识在一起学习,课后章节练习是讲完一章也跟着做,正确率70左右。
老师,现阶段我该如何复习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谢谢!小编辅导名师钱韵文回复:你现在学下时间比较充分,又是学药的,正确率也符合第一遍复习的要求,按部就班进行复习就可以。
对于药二主攻药剂,药剂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教材为主,试着自己总结归纳以下知识点1.常用剂型的特点、处方设计与制备、质检项目;2.常用辅料的分类及常用品种的性质、特点、应用;3.药物新技术如缓、控释制剂、包合物、靶向制剂等的特点及应用;4.药物动力学的内容专业性较强,如果时间紧,可适当放弃,但最常见的公式一定要牢记,如k与半衰期、有效期的换算公式,并掌握其应用;5.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习题训练,查漏补缺。
对于药化,方法如下1.大多数药物可根据药名提示联想其具有的结构(药名与结构)2.通过具有的结构认识化学名,即看见化学名,知道是什么药物。
3.根据结构分析得出理化性质。
由此,基本上就掌握了该药的主要性质。
有少部分药物的药名与结构之间找不出任何的联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这种情况只好下功夫记忆了。
4.药物的用途,通常指的是它属于哪类药物,例如吲哚美辛为非甾体抗炎药,呋噻米为利尿药。
考题一般不要求知道更具体的用途。
5.执业药师考题上,要求我们记药物的结构式,并不是要求我们默写出每个药物的结构式,而是看到结构式能够知道它是哪个药物,这比默写出结构式要容易了。
中药化学试题复习资料库
第一章绪论一、概念:1.中药化学:结合中医药根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探讨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2.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3.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4.有效部位: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构造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别离部分,称为有效部位。
如人参总皂苷、苦参总生物碱、银杏叶总黄酮等。
5. 一次代谢产物:也叫养分成分。
指存在于生物体中的主要起养分作用的成分类型;如糖类、蛋白质、脂肪等。
6.二次代谢产物:也叫次生成分。
指由一次代谢产物代谢所生成的物质,次生代谢是植物特有的代谢方式,次生成分是植物来源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
7.生物活性成分:及机体作用后能起各种效应的物质二、填空:1.中药来自〔植物〕、〔动物〕和〔矿物〕。
2. 中药化学的探讨内容包括有效成分的〔化学构造〕、〔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提取〕、〔别离〕和〔鉴定〕等学问。
三、单项选择题1.不易溶于水的成分是〔 B 〕A生物碱盐B苷元C鞣质D蛋白质E粘液质2.不易溶于醇的成分是〔 E 〕A 生物碱 B生物碱盐 C 苷 D鞣质 E多糖3.及水不相混溶的极性有机溶剂是〔C 〕A 乙醇B 乙醚C 正丁醇D 氯仿E 乙酸乙酯4.及水混溶的有机溶剂是〔 A 〕A 乙醇B 乙醚C 正丁醇D 氯仿E 乙酸乙酯5.能及水分层的溶剂是〔 B 〕A 乙醇B 乙醚C 丙酮D 丙酮/甲醇〔1:1〕E 甲醇6.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是〔 C 〕A 苯B 乙醚C 氯仿D石油醚 E 正丁醇7.不属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D 〕A 苯B 乙醚C 氯仿D丙酮 E 正丁醇8.极性最弱的溶剂是〔 A 〕A乙酸乙酯B 乙醇C 水D 甲醇E丙酮9.亲脂性最弱的溶剂是〔C 〕A乙酸乙酯B 乙醇C 水D 甲醇E丙酮四、多项选择1.用水可提取出的成分有〔〕A 苷B苷元C 生物碱盐D鞣质E皂甙2.采纳乙醇沉淀法除去的是中药水提取液中的〔〕A树脂B蛋白质C淀粉D 树胶E鞣质3.属于水溶性成分又是醇溶性成分的是〔〕A 苷类B生物碱盐C鞣质D蛋白质 E挥发油4.从中药水提取液中萃取亲脂性成分,常用的溶剂是〔〕A苯B氯仿C正丁醇D丙酮 E乙醚5.毒性较大的溶剂是〔〕A氯仿B甲醇C水D乙醇E苯五、简述1.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关系:二者的划分是相对的。
中药化学备考知识点总结
中药化学备考知识点总结一、中药药物的基本概念及分类1. 中药药物的基本概念中药药物是指使用中药原料或中药饮片制备的药品。
中药药物包括单味中药制剂、复方中药制剂、中药注射剂、中药颗粒、中药片剂等多种剂型。
中药药物的制备和应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2. 中药药物的分类根据中药药物的来源、性味、功效等特点,可以将中药药物进行不同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根据来源分类:中药药物可以根据其来源进行分类,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
(2)根据性味分类:中药药物可以根据其性味进行分类,包括寒热温凉性味,苦辛甘酸咸五味等。
(3)根据功能分类:中药药物可以根据其功效进行分类,包括清热解毒、祛湿利水、活血化瘀、补益气血、安神宁心等。
二、中药药物的化学成分及药效1. 中药药物的化学成分中药药物的化学成分是指中药药物中所含的各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主要包括有效成分和辅助成分两大类。
(1)有效成分:中药药物的有效成分是指具有明显药理活性和临床疗效的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生物碱类、皂苷类、多糖类等。
(2)辅助成分:中药药物的辅助成分是指在制备过程中起辅助作用的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鞣质、脂肪油等。
2. 中药药物的药效中药药物的药效是指中药药物在机体内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主要包括药理学作用、药代动力学作用、临床疗效等。
(1)药理学作用:中药药物的药理学作用是指中药药物在机体内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主要包括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心血管系统作用、内分泌系统作用等。
(2)药代动力学作用:中药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作用是指中药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主要包括药物在体内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生物利用度、药物半衰期等。
(3)临床疗效:中药药物的临床疗效是指中药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对疾病所产生的治疗作用,主要包括治疗感冒、消化不良、失眠等各种疾病的疗效。
三、中药化学的基本理论及方法1. 中药药物的提取和制备方法中药药物的提取和制备是中药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之一,主要包括水提取、蒸馏提取、溶剂提取、微波提取、超声波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等多种提取方法。
中药化学复习提纲
第六章 黄酮类化合物
HO
O
OH
OH O
一、黄酮类化合物理化性质 溶解性 酸性 显色反应
二、提取分离方法 PH梯度萃取法、聚酰胺柱层析法、 硅胶柱层析法和葡聚糖凝胶色谱法
三、结构鉴定 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
四、中药实例
第七章 萜类和挥发油
COOCH3
O
HOH2C O glc
OH
O
HO
O
HO H
OH OH
例题
某化合物B,分子式C27H30O16;Mg-HCl反应 显红色,ZrOCl2-柠檬酸反应呈黄色后消褪, Molish反应具紫色环。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苷类 有5’-OH,无3-OH
O OH O
OH
OH
HO
O
UV λmax nm:
OH O
MeOH 259,266sh,299sh,359
CH2OH
一、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特殊萜类的性质 加成反应
二、挥发油 定义、通性、化学组成、提取方法 三、中药实例
第八章 三萜及其苷类
H
HO H
HO
COOH
一、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显色反应、皂苷的特性
二、 提取分离方法 三、 氢谱特征 四、中药实例
第九章 甾体及其苷类
O α
22
23
O β
三、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方法
色谱分离法 吸附色谱 凝胶过滤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 大孔树脂色谱
四、中药有效成分化学结构的研究方法
理化鉴定 波谱鉴定 (UV,IR,NMR,MS)
第三章 糖和苷类化合物
OH
O
OH
H,OH
HO OH
OH O
OH HO HO
中药化学复习资料
中药化学复习资料中药是中国独有的一种药物形式,具有历史悠久、疗效显著、独具特色的优点。
作为中药的基础学科,中药化学是一门高深的学科,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还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
本文就中药化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复习,讲解中药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
一、中药化学基础知识1.中药的组成中药是由多种化学成分组成的复杂体系。
中药的主要成分包括生物碱、黄酮类、萜类、多糖类、挥发油等。
其中,生物碱具有较强的药理作用,黄酮类是中药中常见的抗氧化物质,萜类则是中药的香气成分。
2.中药的药理作用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能够对人体各个器官有不同的作用。
典型的例子包括苦杏仁,可以消积除痰、止咳定喘;枸杞子,具有补肾强腰、明目益智的作用;大黄,能够疏通经络、止痛泻火等等。
3.中药的提取与纯化中药中的化学成分通常需要进行提取和纯化才能发挥最好的药理效果。
目前常见的提取方法包括水提取、醇提取、超声波提取等方法。
而中药的纯化则主要是通过色谱、质谱、核磁共振等技术实现。
二、中药的化学分析方法1.高效液相色谱(HPLC)HPLC是中药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具有灵敏度高、色谱分离能力强等优点。
通过在色谱柱中加入不同类型的固定相材料,可以实现对中药中个别化学成分的分离和检测。
2.气相色谱(GC)GC则是一种适用于挥发性物质检测的方法。
在特定的操作条件下,GC可以将中药中挥发性物质进行分离和检测,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3.质谱(MS)质谱是一种分析检测中药中化学成分的常用方法。
通过将化学成分中的分子与电荷分离并离子化后进行检测,可以准确鉴定中药的化学成分,推测它们的分子结构和主要药理作用。
4.红外光谱(IR)IR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检测方法,通过红外光进行分析。
在中药的化学成分中,每种化学基团都可以通过红外光谱进行检测,从而确定中药成分的种类和含量。
5.核磁共振(NMR)NMR是另一种分析中药化学成分的非常有价值的方法。
它可以将分子中的质子和化学键的振动情况进行检测,并推测分子的结构及其三维构成。
中药化学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绪论1、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2、有效部位—-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位。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1、各类化合成分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乙酸—丙二酸途径:合成脂肪酸类、分类、醌类甲戊二羟酸途径:合成萜类、甾类莽草酸途径:具有C6-C3及C6-C1基本结构的化合物氨基酸途径:生物碱符合途径2、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3、常用提取溶剂的分类与极性:4、分类:通常分三类:水类;亲水性有机溶剂;亲脂性有机溶剂。
5、水类还包括酸水、碱水;6、亲水性有机溶剂包括甲醇、乙醇、丙酮;7、亲脂性有机溶剂为正丁醇后所有的。
溶剂提取法:(1)溶剂的选择(相似相容)溶剂的极性:石油醚〈四氯化碳〈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甲醇(乙醇)〈水(2)提取方法: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用于提取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难溶于水的成分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其他方法:升华法、组织破碎提取法、压榨法取代基极性大小:常见基团极性大小顺序如下;酸>酚>醇>胺>醛>酮>酯>醚>烯>烷。
化合物分子母核大小(碳数多少):分子大、碳数多,极性小;分子小、碳数少,极性大。
8、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精致方法溶剂法:酸碱溶剂法(酸碱性的不同)溶剂分配法(分配系数不同):分离极性大的—正丁醇-水极性中等的—乙酸乙酯-水极性小的—氯仿(乙醚)-水沉淀法(可逆):专属试剂沉淀法、分级沉淀法、盐析法分馏法(沸点不同)膜分离法升华法结晶法:化合物由非晶形经过结晶操作形成有晶形的过程称为结晶。
结晶溶剂的选择:a 对被溶解成分的溶解度随温度不同应有显著差别b 与被结晶的成分不产生化学反应a 沸点适中色谱分离法:(1)吸附色谱(吸附剂队被分离化合物分子吸附能力)吸附剂:硅胶、氧化铝、活性炭、聚酰胺硅胶—用于分离极性相对较小的成分氧化铝—用于分离碱性或中性亲脂性成分(生物碱、甾、萜)活性炭—用于分离水溶性物质(氨基酸、糖、苷)聚酰胺(氢键)―用于分离酚类、醌类(黄酮类、蒽醌类、鞣质)a 硅胶、氧化铝为极性吸附剂,溶质极性大,吸附力强;溶剂极性大,洗脱力强b 活性炭位非极性吸附剂(2)凝胶果绿色谱(分子筛原理)(3)离子交换色谱(混合物中各成分分解离度)(4)大孔树脂色谱(5)分配色谱(分配系数):正相: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极性(分离极性及中等极性的分子型物质)反相: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分离非极性及中等极性物质)固定相:十八硅基硅烷、C8键合相流动相:甲醇-水、乙睛-水4、中药有效成分的理化鉴定(1)物理常数的测定:熔点、沸点、比旋度、折光率、比重(2)分子式的确定(3)化合物的结构骨架语官能团的确定5、中药有效成分的波谱测定(1)IR:功能基的确认、芳环取代类型的判断(2)UV:判断共轭体系中取代基的位置、种类、数目(3)氢核磁共振:质子类型、氢分布、核间关系炭核磁共振:质子类型、炭分布、核间关系二维核磁共振:化学结构间不同位置H之间的关系(4)MS:确定化合物分子量、元素组成以及由裂解碎片检测官能团、辨认化学合物类型、推导碳骨架(5)旋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化合物的构型和构象、确定某些官能团在手性分子中的位置第三章糖和苷类化合物糖和苷的定义,构型,分类和显色反应;苷键裂解的方法:酸水解法,酶解法和氧化开裂法;苷的提取方法和注意事项;苷键构型的确定方法(一)糖类化合物1、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聚合物的总称2、糖的分类:单糖、低聚糖、多糖3、结构类型:Fischer式(C1-OH与原C5或C4-OH):相对构型—顺式为α,反式为β绝对构型--向右为D型,向左为L型Haworth式(C1-OH与C5或C4上取代基之间的关系):相对构型--同侧为β,异侧为α绝对构型--向上为D型,向下为L型(二)苷类化合物1、苷是糖和糖的衍生物与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苷元—苷中的非糖部分苷键—苷中的苷元与糖之间的化学键苷键原子—苷元上形成苷键以连接糖的原子2、苷的分类1)按苷键原子分类:氧苷、氮苷、硫苷、碳苷(溶解度小,难溶于水)氧苷:苷元通过氧原子和糖相连接而成的苷醇苷--是通过醇羟基与糖端基羟基脱水而成的苷。
执业药师《中药化学》复习资料
执业药师《中药化学》复习资料
2015年执业药师《中药化学》精选复习资料
水溶性生物碱的分离
水溶性生物碱主要指季铵碱,常在提取脂溶性生物碱后的碱液中用沉淀法或溶剂法进行分离。
(一)沉淀法
利用水溶性生物碱可与生物碱沉淀试剂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复合物而从水中沉淀析出,与留在滤液中的水溶性杂质分离,以获得纯度较高的水溶性生物碱或其盐。
(二)溶剂法
利用水溶性生物碱能够溶于极性较大而又能与水分层的有机溶剂(如正丁醇、异戊醇或三氯甲烷一甲醇的.混合溶剂等)的性质,用这类溶剂与含水溶性生物碱的碱水液反复萃取,使水溶性生物碱与强亲水性的杂质得以分离。
含生物碱的中药黄连
黄连为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的根茎,为临床常用的重要中药。
黄连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一)黄连中主要生物碱及其化学结构
(二)小檗碱的理化性质
(三)小檗碱的鉴别反应
(四)小檗碱和甲基黄连碱的提取分离
(五)黄连生物碱的生物活性
(六)黄连生物碱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中医药学知识(二)之中药化学的复习内容
中医药学知识(二)之中药化学的复习内容
来源:文都图书
中药化学是中医药学知识(二)中,需要我们复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所以,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先明确我们的复习内容。
中药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中药化学研究内容包括各类中药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等。
此外,还涉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等内容。
中药化学是专业基础课,中药化学的研究,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化中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意义:(1)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索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2)阐明中药发放配伍的原理;(3)改进中药制剂剂型、提高临床疗效;(4)控制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5)提供中药炮制的现代科学依据;(6)开发新药、扩大药源;(7)结构修饰、合成新药。
主要考查内容:(1)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特别是一些较为先进且应用较广的方法。
(2)各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分类。
(3)各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常用的提取分离与鉴别方法。
(4)常用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测定方法。
(5)常用中药材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及其提取分离、结构测定方法和重要生物活性。
(6)常用中药材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和相关的质量控制成分。
了解了以上内容后,我们再看看朱鹏飞老师的2016《全国执业中药师资格考试高分宝典:药学专业知识(二)》,会很有效果的。
中药化学学习技巧
中药化学学习技巧事业单位药学考试中常常涉及到中药化学的一些内容,对于很多考生来说,中药化学是块难啃的骨头,下面店铺收集了一些关于中药化学学习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中药化学学习技巧一、以点带面法中药化学理论部分除绪论外包括两部分内容。
前部分是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的一般方法,后部分是各重要类型化学成分结构、性质、提取、分离、鉴定和结构测定等内容。
中药化学的这个学科特点就决定了它常常要根据某化学成分的结构特征,了解该成分的重要理化性质,再利用其理化性质进行提取分离、检识和结构研究,所以有关中药化学提取、分离和鉴定的一般方法就渗透于后面各章之中,成为学习中药化学的基础,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首先抓住“一般方法”这个点(尤其是提取中的溶剂提取法,分离中的萃取法、结晶法和色谱法,鉴定中的UV、IR、NMR、MS),以带动后面各重要类型化学成分的学习。
譬如色谱法在生物碱、黄酮、香豆素类等化合物中的应用都是要以色谱法的原理和具体方法为基础的,而蒽醌类和香豆素类化合物中的UV、IR、NMR,黄酮类化合物中的UV、NMR,强心苷、皂苷中的UV、IR,也都要以光谱法原理和规律为基点。
再从每一类型化学成分来看,要抓住“结构和性质”这个点,才能理解和掌握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的具体应用。
例如,黄酮类化合物因其结构中含酚羟基,具酸性;又因为不同的黄酮类化合物中羟基数目和位置不同,酸性就可能不同,溶解于碱液的规律就不同,为此可用碱溶酸沉法提取,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
二、归纳概括法归纳概括法适用于中药化学学习中的许多方面,只要有异同点就可归纳总结。
该法不仅有助理解记忆,而且可以同时联系和掌握不同章节的有关内容。
例如,各重要类型化学成分的基本结构和溶解性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难记,如果将这些不同类型的基本母核(以结构式出现)整理于同一表格中,并且在环的数目、功能基的种类和碳数目等方面归纳出它们的异同点;将具有甾体母核的化学成分类型如强心苷、皂苷、胆汁酸、甾醇、昆虫变态激素和蟾酥中强心成分等在结构特征、溶解性方面进行归纳,这样通过表格记忆就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如何复习
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和阐明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是执业药师必备的中药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内容包括中药化学成分的基本结构和分类、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检识鉴定、结构解析、构效关系以及生物合成途径等。
在学习(复习)中药化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中药化学包括的诸多研究内容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的基础是其化学结构。
化学结构决定了相应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理化性质又决定了相应的提取分离和检识鉴定方法。
因此化学成分的结构与分类是中药化学的一个核心问题,掌握了这个核心,其他内容就迎刃而解。
在学习时,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核心不动摇,在牢牢掌握这个核心的基础上,去学习其他内容。
《中药化学》第一章“总论”介绍了许多在研究中药各类化学成分时,需要使用的一些共
性知识、技术与方法。
运用这些知识、技术与方法研究各类化学成分,是考试时经常、反复涉及到的内容,而在后面章节介绍各类化学成分时,这些考点似乎并未出现,或虽然出现过,也是蜻蜓点水,一划而过,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关键在于学习和掌握“总论”知识。
掌握了“总论”部分的知识,后面章节与此有关的内容,就可略过,不必细看。
即使书上没有相关内容,而在考试中遇到了(这种情况在中药化学考试中非常普遍),也可
从容应付。
因此,以“总论”为基础,学习好“总论”知识,灵活运用“总论”知识解决各类成分的实际问题,在复习时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药化学》共包括12章内容,除去第一章“总论”和第十二章“中药化学在中药研究及开发中的地位与作用”,其余十章分别介绍了十余种各类化学成分。
在学习各类化学成分时,必须以“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为主线。
只有紧紧抓住这个纲,才能做到纲举目张,游刃有余。
在执业药师的各科考试中,《中药化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较大差异。
比如在学习《中药学》时,一个中药具有什么功效,考生死记下来,在考试中遇到相关内容,肯定能够解答正确。
而在参加《中药化学》考试时,考生可能会发现考试中涉及到的许多考题内容,在应试指导教材中根本就没有出现过。
因此有很多考生慨叹,教材内容记得很熟,但考试时不会做题。
真的是考试试题出了问题,超大纲了吗?不是,是考生在学习方法上出了问题。
在学习《中药化学》时,切记死记硬背,一定要理解内容。
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才可能好记、好学,也才可能记得好、用得好、考得好。
因此“理解——记忆——融会贯通”才是学习中药化学知识的正确方法和应对考试的最佳途径。
学习一般包括两个阶段:先把“厚书读薄”为第一阶段,再把“薄书读厚”为第二阶段。
前一个学习阶段对考生应付执业药师考试是十分有用和必要的。
一方面,执业药师的考试是一个及格即有效的考试,并不要求考生有一个很高的分数;另一方面,考试内容一般覆盖面广,但深度很浅。
因此在学习时,一定要先掌握第一级知识(即面上知识、树干知识),而后再
掌握第二级知识(即线上知识、树枝知识),最后掌握第三级知识(即点上知识、树叶知识)。
就像建大楼一样,首先需要搭出大楼的骨架,然后再添砖加瓦,最后才是粉饰装修,整个程序是不能颠倒的。
一般而言,只要考生掌握了第一级知识和第二级知识,就可能考出一个比较满意的分数。
同时在学习难度上,也是第一级知识较第二级知识好掌握,第二级知识较第
三级知识好掌握。
显而易见,“先粗后细,先干后叶,先面后点”的学习程序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在学习过程中,切勿丢了西瓜拣芝麻。
在学习教材和完成习题二者中,学习教材是主要的。
完成习题的目的只是为了了解教材内容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考试,哪些内容会互相联系在一起来考试,以及各章节主要的考点是什么并体会如何去掌握考点,千万不能本末倒置。
许多考生很愿意作习题,而不愿意学习教材,认为将几千道试题的答案背下来,就会考出好成绩,这种想法是幼稚和错误的,是一种舍本逐末、费力不讨好的方法。
一般来讲,如果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发现只能正确回答不超过60%的试题,最好的办法是停止做习题,回头继续学习教材。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比较有效的模式是“学习教材——完成习题——复习教材”,即首先通过学习教材,尽量掌握大部分知识和考点;然后完成习题,加深对知识和考点的理解,逐渐学会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发现知识漏洞;最后再复习教材,纠正错误,弥补漏洞,温故而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