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和谐统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求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和谐统一
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周建建MG1009038
一、什么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Instrumental Reason)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最直接、最重要的渊源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所提出的“合理性”(rationality)概念。

韦伯将合理性分为两种,即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相信的是一定行为的无条件的价值,强调的是动机的纯正和选择正确的手段去实现自己意欲达到的目的,而不管其结果如何。

而工具理性是指行动只由追求功利的动机所驱使,行动借助理性达到自己需要的预期目的,行动者纯粹从效果最大化的角度考虑,而漠视人的情感和精神价值。

工具理性的核心是对效率的追求,所以资本主义社会在发展工业现代化的道路上,追求有用性就具有了真理性。

韦伯的理论反映了这一时代的需求,同时也适应了这一历史性诉求。

韦栓喜在其《诗意的栖居——人类审美化的至境》①中提出了工具理性的以下特点:1.逻辑性和系统性。

工具理性注重理论的严谨和系统,要求对外界的准确把握。

2.现实实用性。

工具理性始终以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为指导,主张理性建构在实际经验之上。

3.独立性与中心化。

工具理性推崇自由与独立,提倡冒险与利益崇拜。

4.功利性与追求利益最大化。

工具理性排斥任何形式的非理性,或者打着“理性”的幌子,实际上脱离实际的追求。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工具理性引导人类把自己置于这样一种思维中:主体和客体是分离的。

面对客体,主体往往注重客体的特征和规律,从而制定行为规范。

但是这种医治无疑是牵强的。

以工具理性为评判准绳直接导致主体能动性、目的性的最大张扬。

而目的、手段和对象三者之间关系是否和谐却不予考虑。

目的本身的价值及所使用手段本身固有的价值倾向也被忽略不计。

另一方面,工具理性追求商业利益的人们无限度地扩张,以至在文化和生活领域出现了工具至上的偏差,使得主体性原则极度膨胀,人被技术化,成了商品和工具,“人的人性和物的物性都分化为可以在市场上算计的使用价值。

”②科学技术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导致了人与自然的极度异化。

二、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离及其后果
工具理性是启蒙精神、科学技术和理性自身演变和发展的结果,然而,随着工具理性的极大膨胀,在追求效率和实施技术的控制中,理性由解放的工具退化为统治自然和人的工具。

因为启蒙理性的发展高扬了工具理性,以至于出现了工具理性霸权,从而使得工具理性变成了支配、控制人的力量。

也就是说,西方启蒙运动以来一直被提倡的理性蜕变成了一种统治奴役人的工具。

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新教伦理强调勤俭和刻苦等职业道德,通过世俗工作的成功来荣耀上帝,以获得上帝的救赎。

这一点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使得工具理性获得了充足的发展。

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教的动力开始丧失,物质和金钱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直接目的,于是工具理性走向了极端化,手段成为了目的,成了套在人们身上的铁的牢笼。

”③
现代社会,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空前发展。

然而在上帝和诸神隐去之后,人类社会走向了虚无,走向一个精神日益萎缩和颓废的时代,一切与技术效用无关的精神活动走向式微,遭到歧视和排斥。

人类精神回到了原始的蛮荒,而人类自身更是在物质的浮华中流离失所,无
可安身,人类和自然都发生了深度异化。

工具理性也导致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

具体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属人的关系异化为物与物的关系,由和谐的关系异化为一种冷漠甚至对立的关系。

总之,在工具理性的统治下,丧失了主体性与主导作用的人同样成了被管理的对象,人们之间的先在关系也屈服于物的生产活动,被撕裂、重组,让位于人与机器或人与物的关系。

在一种以金钱和利益为终极追求中,维系人类社会几千年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模式被彻底瓦解。

传统的道德标准在利益面前似乎显得古板可笑,成了遗忘和践踏的对象。

人类也由此陷入了狂躁和焦虑,像马尔库塞所言:人成了单向度的人,④失去了判断和反思能力。

社会便会走向一个又一个极端,这时,道德的沦丧似乎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了。

固然,在利益面前,道德是无力的,因为它不能转化为直接的利益和享受,但是,一旦道德消失,任何体系便会随之崩塌,人就会沦为没有信仰、没有追求、没有任何约束的流离的符号。

科技的发展必然要有一定的物质作为基础,而这个物质便是自然的种种变体。

人类欲望一旦被激活,势必带来生态的失衡,自然界也会同样在异化。

⑤近三百年以来,自然和人类的矛盾异常突显。

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酸雨横行、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流行疾病此起彼伏,这是人类无节制的攫取所得到的“报复”。

人类宣判了“上帝死亡”,但在狂热的工具理性评估中又悲剧地回到了原始的蛮荒。

所以,人类急需塑造一个新的上帝来安慰脆弱的心灵,而这个“上帝”便是人类自己,便是一种“贵族式的自我”。

这种强烈的“自我中心”逐渐演化成“人类中心”,在这个体系下,“人不仅是万物的尺度,还是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社会发展的唯一动源”,⑥任何道德、自然因素都被阉割、屏蔽。

在这种精神危机之下,人类迫切需要精神上的终极关怀和灵魂的救赎,极度渴望重返精神家园,找到安身立命之所。

所以,唯有重塑道德在价值领域的判准地位,社会才会平衡发展。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各有其发挥各自独特作用的范围。

它们本应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但是随着西方社会物欲的膨胀,工具理性、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片面发展,精神危机日见加重,功利思想睥睨一切,伦理领域出现了道德败坏、精神颓废,更不用说日益突出的各种犯罪现象了。

这种状况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工具理性的越位和价值理性的沦落。

本来,工具理性有其特定的作用范围,可现在却发展成为今天资本主义世界的以工具理性为至上的信仰。

三、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关系
工具理性与人文(价值理性)的问题,从欧洲启蒙运动后便是一个为世人争论不休的问题,人类自“启蒙”之后,“自我”得到了充分发展和推崇,主观能动性的解放直接带来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社会的飞跃式进步。

人类不自觉地沉浸于欲望不断张扬和膨胀中,工具理性成为一切价值评估的标准。

而道德,这个维系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因子被越来越边缘化。

工具理性的优先地位,至今在学术界不可动摇。

价值理性的实现,必须以工具理性为前提。

在法学中,必须先有程序正义,才能走向实质正义,程序法先于实体法。

在经济学中,必须先有效率追求,才能为公平追求奠定基础。

总体上说,只要有一种价值理性的存在,就必须有相应的工具理性来实现这种价值的预设。

没有工具理性,价值理性的实现就是水月镜花。

但是价值理性比工具理性更为本质。

说到底,工具理性是为价值理性服务的,二者是一对不可割裂的孪生姐妹。

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对工具理性的过度追求,在当代日益引起人们的反思。

四、如何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
一个人合目的、合规律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功,即个人精神价值向社会价值的转化,取决于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

工具理性即主体在实践中为作用于客体,以达到某种实践目的所运用的具有工具效应的中介手段。

工具理性是一个系统,系统内又分为物质形态的工具与精神形态的工具;前者的存在好比一个人过河必搭桥,而桥身只有作为物质载体而存在,才能体现手段的价值。

否则人过河的愿望只能是人的一种从精神到精神“自身划圆”的过程,即人永远实现不了过河的目的。

两种形态的工具因各自工具效应的不同,使之各自又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

物态工具具有服务于主体需要的直接效益;精神形态的工具则借助主体的逻辑思维所投入的抽象劳动,形成物态工具构成的基础,体现了精神形态工具服务于主体的间接效应。

二者结合所形成的合力,体现了工具理性能实现主体客体化的手段价值;反映了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为实现自身本质力量对象化,提供自身所需手段的精神能动性。

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才能确证“人是人的最高本质”。

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要做到以下四点⑦:
首先,要整合个人与社会二者的关系。

个人要自觉地把自己融入社会与“集体”之中,并以他人与集体的利益为重,使个体的小我升华为社会性的大我,使个体生命升华为“宇宙大生命”,从而在这种“民胞物与”的情怀中获得超脱与关怀。

同时,集体与社会也应视每个社会成员的利益为自己利益的有机成分,因为抽象的集体利益正如抽象的集体一样是不存在的。

其次,要整合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

当今消费时代的到来,带给人们的只是肤浅的感官上的享受。

对丰富物质的占有与消费并没有使人们自身丰富起来,相反,他们却发现自己无奈地陷入了深深的失落与迷惘。

精神丧失以后,人也真的沉沦了,失去了灵魂。

人们在经历了表层的狂欢及狂欢后的心理失落以后,转而进行反思:只有感官的刺激和物质的享受,而没有理性的生活和精神的追求是非人的。

人不满足于这种状况,就应发挥思想的力量,以精神引导生命,以理性引导生活,把本能转化为崇高的意志,从欲望中升华出伟大的激情,从而把自己从物化与沉沦状态中超拔出来,提升自己生命的价值,恢复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丰富性,使自己的生命到达真、善、美的理想境界。

第三,要整合短期效应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在工具理性的驱使下,人们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顾眼前的较小利益,而看不到在未来可能实现的更大利益,更看不到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巨大危害。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们总是不久就看到这种盲目与短视带来的恶果。

人类中心主义、经济至上的短视在今天所造成的危害有目共睹。

这些短视的做法受到了思想家们的猛烈批评。

人们看到经济的发展并不必然意味着生活质量的提高,那种竭泽而渔式的经济活动有可能使人类陷入发展的绝境。

经济与社会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今天人们的共识。

最后,要整合技能训练与品格培养的关系。

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的有机结合,这是现代社会自身所追求的目标。

因此,现代社会中的个人也应是德才兼备的人。

历史上但凡伟大的人物,从亚里士多德到爱因斯坦,从达·芬奇到弗洛伊德,都是多才多艺而人性丰满的。

现代人如果欠缺工具理性与技术,就难以跟得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无法融入和参与到飞速发展的现实中来,他们空怀着一腔不切实际的“崇高”道德理想,却难以对他人与社会做出切实的贡献。

但是只拥有科学技术知识,而精神世界却苍白贫乏的人同样是可悲的和不可取的,他们被公式和定理所充塞的大脑,却可能忽略了价值与人性的存在,他们只能被称为残缺的人,甚至是富于危险性的人。

因此,一个健全的人,一定是有着完整人性的人,是既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又有高尚人格的人,然后才能成为有益社会的人。

这就要求社会教育要把科学与人文、技能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注释
①韦栓喜. “诗意地栖居”——人类审美化的至境[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8,(4)。

②同①。

③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 赵勇译,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

④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2006,(10)。

⑤李国俊, 张今华. 技术理性与现代性的文化嬗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11)。

⑥同⑤。

⑦石义华, 赖永海.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关系的断裂与整合[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28(4)。

参考文献
[1]韦栓喜. “诗意地栖居”——人类审美化的至境[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8,(4)。

[2]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 赵勇译,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2006,(10)。

[4]李国俊, 张今华. 技术理性与现代性的文化嬗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11)。

[5]石义华, 赖永海.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关系的断裂与整合[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2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