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城区保护与发展策略探究
南雄珠玑古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的策略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历史的缩影,承载了一座城市、一个地域的物质和文化记忆。
但在中国城市演进过程中,部分历史文化街区出现了发展同质化、人文风貌流失严重、居民认同感低等问题,为街区的保护与活化带来严峻的挑战。
珠玑古巷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驿道的一个重要交通节点,是中国三大寻根地之一、广府文化的发祥地,通过对街区特色历史文化价值的提炼,梳理和总结珠玑古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利用中的问题,提出活化策略,保护和彰显地域文脉属性,恢复街区人文和旅游商贸的活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更能让历史文化街区在此后发展的全过程中彰显其重要的地域文脉属性,从而“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1]。
1珠玑古巷历史文化街区概况珠玑古巷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广东省南雄市珠玑镇沙水村,紧邻镇区,西南距南雄城区9 km,北邻江西省大余县,国道323线贯穿全镇,交通便利。
唐代大庾岭新道开拓之后,沿线沙水河旁驿站逐渐发展形成沙水镇,镇内有敬宗巷,为避敬宗庙谥,更名为“珠玑巷”。
该巷由一条鹅卵石铺砌的狭长街巷构成,北起凤凰桥,南至驷马桥,全长约1 500 m,内有三街四巷,呈鱼骨式路网,是广东省目前仅存的宋代古街巷,有“广东第一巷”之美誉。
珠玑古巷作为中转地,不仅是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古驿道上的一个商业重镇[2],还是当今数千万广府人及摘要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磨灭的印记,保护与活化历史文化街区关乎民生幸福,是彰显地域风貌和保留地方记忆的重要途径。
广东省南雄市珠玑古巷历史文化街区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中华文化驿站,天下广府根源”。
文章通过分析珠玑古巷发展现状,梳理自然山水、驿道、姓氏等特色历史文化价值,针对保护与活化面临的现状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以期对珠玑古巷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珠玑古巷;历史文化价值;保护;活化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 ADOI 10.19892/ki.csjz.2023.08.53Abstrac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s are indelible mark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e protection and revitaliza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s are related to people’s livelihood and well-being, which is an important way to highlight regional style and retain local memory. As one of the birthplaces of Lingnan culture,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of Zhuji Ancient Lane in Nanxio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is known as “post st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nd root of Guangdong region culture”.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Zhuji Ancient Lane, sorting out the characteristic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s of natural landscape, post roads, and family names, the paper proposes strategies to cope with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protection and revitalization, with a view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of Zhuji Ancient Lane.Key word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Zhuji Ancient Lan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protection; revitalization作者简介:梁毅(1996-),男。
保护与发展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保护与发展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历史文化街区具有时代特征和历史价值,但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建设中面临诸多的问题和矛盾。
针对当前城市建设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本文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总结并分析了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经验教训,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城市化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完整面貌早已改观,但许多城市中至今仍然保存着一些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这些历史文化街区保存有大量的历史建筑甚至成片的历史街巷,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民风民俗得到了较好的传承。
历史文化街区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城市悠久历史文化的实物例证,得到社会各界有识之士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当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现状当前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的局面比较复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由于剧烈的社会变革,历史文化街区的许多历史建筑的产权发生了变化,长期缺乏有效的维护和保养,传统木构建筑如果缺乏维护和保养,保存的时间有限,要维持其基本使用功能已很困难,有的甚至已经成了危房,却得不到维修。
历史文化街区的有些部位已经挤进了新建的现代建筑,风格的统一性和景观的连续性遭到了破坏。
并且由于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交通方式的改变,历史文化街区传统商业、手工业渐渐衰退,被商业大潮逐渐淹没,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历史文化街区有被边缘化的趋势。
二是历史文化街区现有建筑和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居民改善生活条件与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完善造成乱搭乱建等损害历史建筑及其传统风貌的现象不断增多。
又反过来造成环境质量的低下,一些居民迁居他处,有的历史建筑长期闲置。
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后,原住民多被迁出散落他处,回迁的比例极低,导致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灭失。
历史文化街区有空心化的倾向。
三是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张,开发力度的加大,以及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传统城区地皮的日益减少,历史文化街区越来越受到了开发商的青睐,取得这些土地以“旧城改造”的名义进行房地产开发而获利的事件时有发生。
大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
大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近年来大连市发展建设加速,新区面积增加,建设质量不断高,但能够代表大连历史的历史文化街区建设质量升级却迟迟未能推进,导致城市特色及风貌逐渐缺失。
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使历史文脉、城市记忆在延续传承的同时,街区本身也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自身得到发展;保证历史文化街区得到整体保护,挖掘和强化历史风貌特色,提升环境品质,完善区域功能。
标签:大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发展一、现状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到现在,大连城市经历了翻天腹地的变化,城市规模进一步拓展,同时在城市规划中也非常注重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现状保存较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主要有:胜利桥北历史文化街区、南山历史文化街区、黑石礁历史文化街区和中山广场历史文化街区。
胜利桥北历史文化街区是沙俄租借时期(1898-1904)形成的,是当时沙俄的行政区,沙俄的大连市政官衙公署等机构均集中于此,市政官吏、港口及城市建设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东清铁路公司办事机构、俄籍铁路员工宿舍、俱乐部、医院、商会、公园也均设在这里。
除行政办公职能外,这里还是俄国人住宅区,住宅地块以小路分割成均匀的,中间建有二至三层坡顶式的半木结构或全原木的花园式住宅。
随着年久失修,街区建筑开始破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大连市政府对团结街两侧进行了保护式改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俄罗斯风情一条街。
目前,街区内建筑许多均破败不已,街区内居住人口多为无业流动人口。
中山广场历史文化街区形成于日俄占领大连时期。
俄国人占领时期(1898-1904)把城市规划为行政区、欧罗巴区、中国人区三个区。
欧罗巴区即为现在的中山广场历史保护街区,该区是城市的中心地带。
规划的莫斯科大街(今人民路及青泥洼桥以东的中山路)贯穿东西,规划的码头、火车站均设在此,交通便利。
市区的主轴线规划是自港湾广场通向中山广场而直达西公园的莫斯科大街(中山路、人民路),它串联着几个广场,联系着码头、中心广场再经欧洲市场到达中华剧场(群众剧场)。
历史城区的保护与复兴研究——以韩城老城区的保护为例
保 护方 法。在 历 史城 区改造 中应 当注重整 体保 护和 文化相 结合 及 开发和 利 用相 和谐 等策 略 。达到
历 史城 区改造 中保 护与再 生 、 协 调 与共 生的有机 统 一。
2 . C o l l e g e o f t h e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 X i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y ,X g i a n 7 1 0 0 5 5, C h i n a )
Ha n c h e n g S o l d t o wn i n G u a n Z h o n g r e g i o n o f S h a a n x i p r o v i n c e ,a f t e r a t h o r o u g h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a n d s t u d y ,a p r o t e c —
Ab s t r a c t : Th r o u g h t he a na l y s i s o n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u r b a n r e f o r m i n hi s t o r i c a l s i t e s,i t i s p r o p o s e d t h a t t h e c u r r e n t r e - f o m r o f t h e u r b a n h i s t o r i c a l c i t y s h o ul d be t h e u ni f i c a t i o n o f t h e p r o t e c t i o n a n d r e n e wa 1 .Th e a r t i c l e f o c u s e s o n
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策略研究
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策略研究摘要:受现代生活方式影响,古城独特的文化及资源优势,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但有限的空间难以满足不断增长发展需求,特别是近年来城市快速扩张,建设资源更多聚集在新城,历史文化街区日显沧桑,传统风貌遭受冲击,传统快速、急于收到效益及全部推倒重建的更新模式使老城区传统风貌及内部空间受到极大破坏,老城区已经变得百孔千疮。
为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合理有序开发,保护老城特色,因此运用触媒理论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微改造和微更新,最大程度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内历史建筑,恢复街巷肌理,促进城市良性自发生长,激发老城产业特色,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永续发展。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保护;城市触媒理论引言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发展的代表和记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在某个时间节点所展现的地方特色和传统习俗,而其中的城市街巷肌理、历史文化建筑也是其重要物质载体,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南阳市解放路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南阳市历史发展的见证,其所具有的地方文化及独特的资源特色具有较高的价值,为了对解放路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运用“城市触媒”理论从保护和发展两方面进行探讨,实现对城市特色保护,塑造城市文脉,促进其发展和保护。
1 理论介绍1.1触媒理论提出二战后,美国很多城市进行大规模的拆除和重建,低收入群体被迫离开重建后社区,而富人则继续蚕食低收入群体的生存空间,看起来光鲜的城区改造,却变成了“中产阶层化”的过程,美国城市规划师对该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提出城市触媒理论[1]。
城市触媒理论对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具有较强指导意义。
1.2触媒理论发生机制“触媒”是化学术语,描述一种改变和加速化学反应的物质。
“城市触媒”指城市环境中不同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2]。
一个元素变化影响其余元素变化[3],这些元素称之为触媒。
刺激和针对性是以城市小变化来刺激周边地区发展,要素之间连锁反应[4],使地区景观发展和改善,不仅振兴地方经济,也重新整合城市景观和环境,提高城市活力。
城市历史街区、传统村镇聚落的保护和利用
浅谈城市历史街区、传统村镇聚落的保护与利用[摘要]通过对城市历史街区及传统村镇聚落的认识,分析保护与利用现实情况,提出城市历史街区、传统村镇聚落的保护与利用原则和策略;目的是让这些城市历史街区、传统村镇聚落的保护与利用并重历史与现实和谐共生。
[关键词]历史街区、传统聚落;认识;保护与利用;原则和策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经济建设在全国各地大规模的展开,城乡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许多地方新的建设,由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作用缺乏认识,造成对城市历史街区及传统村镇聚落的摧残,至今除了极少数的历史街区及古村落以外,大多已丧失了原来的传统风貌。
城市历史街区及传统村镇聚落风貌作为宝贵的物质精神财富,是具有不可再生性和脆弱性,一旦遭到破坏就无法恢复。
因此,我们有义务承担起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历史遗产,让保护与利用并重历史与现实和谐共生,造福子孙后代。
1历史街区和传统村镇聚落城市的认识1.1城市历史街区城市历史街区是指能反映城市个性的、拥有历史文化的传统建筑和古街巷的城市街区,她像树的年轮记载着一座城市厚重的历史文化,蕴藏着浓郁的民俗风情。
它们的形成与发展有的是因历史上发生过重大政治事件或战役,有的因相关产业,有的反映某一地区民族特色和风情的传统建筑的集聚,有的以一定时期地域的文化教育著称,有的因历史上商贸交通的繁荣等。
1.2 传统村镇聚落传统村镇聚落是能较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文化、历史风貌、地方特色或民族风情的城镇、村庄,她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它们的形成与演变是因传统的选址与规划布局,或反映某一地区民族特色和风情的传统建筑的集聚,或以一定时期地域的文化教育著称,或依自然生态环境,或历史上商贸交通的繁荣等。
1.3 传统村镇聚落和城市历史街区的异同1.3.1发展规模城市历史街区和传统村镇聚落处于同一层面,人口、用地及建筑规模较小。
1.3.2地理单元传统村镇聚落是独立的地理单元,有其完整的社会文化和居住生活设施;而城市历史街区不同,则是名城中的一个局部地段,不具有独立完整性。
历史城区文化资源价值评价研究及分级保护策略
历史城区文化资源价值评价研究及分级保护策略历史城区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
对这些历史城区的文化资源进行价值评价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分级保护策略,既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又能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对历史城区的文化资源进行价值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价值评价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包括历史、艺术、社会和经济等方面。
历史的角度可以评估历史城区的年代、建筑风格和历史事件等,以了解其在城市历史中的地位和意义。
艺术的角度可以评价历史城区的建筑风格、雕塑和壁画等艺术元素,以了解其在艺术发展中的贡献和影响。
社会的角度可以评价历史城区的社会地位、人口结构和社会活动等,以了解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经济的角度可以评价历史城区对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带动作用,以了解其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和影响。
通过综合评价,可以得出历史城区的文化资源的综合价值,为制定分级保护策略提供依据。
其次,针对历史城区的文化资源价值评价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分级保护策略。
首先,对于价值较高的历史城区,可以采取严格保护措施,包括建立专门的机构或组织进行管理和保护,制定详细的保护规划和措施,限制不适宜的开发和改建,加强文物修复和保护工作。
同时,可以积极推动相关的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这些历史城区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景点和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基地。
其次,对于价值较低的历史城区,可以采取适度保护和开发措施,鼓励合理的改建和利用,以满足城市发展和居民需求,同时保持其历史特色和文化韵味。
最后,对于没有特别价值的历史城区,可以适当放宽限制,引导其成为城市的发展空间,通过适度的改建和开发,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实际利益和潜在机会。
总之,历史城区的文化资源价值评价研究及分级保护策略的制定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合理的保护策略,可以保护和传承历史城区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同时实现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历史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探讨
历史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探讨城市既要发展,又要保护有形与无形的历史文化资源。
如何处理保护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并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是目前万泉地区在城市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下面是本文库带来的历史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探讨有兴趣的可以读一读。
摘要:万泉地区是沈阳市历史文化名城确定的历史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沈阳城市特色、区域文化的重要窗口。
然而由于历史建筑的自然老化,使得大批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建筑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城市既要发展,又要保护有形与无形的历史文化资源。
如何处理保护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并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是目前万泉地区在城市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分析国内外大量对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实例,在借鉴其取得成功的方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万泉地区的保护原则和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方法和内容。
引言万泉片区指万泉公园周边地区,面积3.7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历史上"盛京城"由大东边门到大南边门之间的区域。
该地区是盛京城历史城区内文化资源最丰富、历史遗存最多、空间特色最鲜明、生态环境最优越的区域,是沈阳历史文化旅游的核心区域之一,也是城市级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
备受关注的文庙、魁星楼、堂子巷、慈恩寺都位于万泉片区内。
为了进一步挖掘万泉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唤醒历史记忆,增强区域功能,急需对该地区进行有效的规划控制。
1历史挖掘,价值研判广泛收集历史资源,认知万泉片区多层次历史文化脉络,掌握街区历史文化遗存的分层积淀特色;对街区历史资源进行有效梳理和分类,对街区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多维度研判。
万泉片区的发展建设可追溯至清初期,历史演变历程可概括为三个阶段:清朝时期(1625年-1911年)盛京城关厢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始于堂子庙的建设,建设了文庙、魁星楼,出现了沈阳最早的大型公园万泉园。
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民国时期重要的教育、医疗、休闲片区,政府官员府邸建设于此。
现代时期(1949年后至今)城市居住片区,建设市级动物园,后演变为城市级休闲公园。
东关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策略研究
《东关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策略研究》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东关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扬州历史城区内四大历史街区面积最大、保护性开发最早和商业开发最成功的历史街区,它集中体现了扬州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是扬州历史文脉传承与演绎的核心承载空间,对扬州历史文化传承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自启动保护和整治工作以来,采用政府主导以及商业开发与历史恢复兼顾的模式,“保重点保肌理、改善基础设施、保持街区完整性、改善居民生活、发展旅游”等一系列工作成效显著,2010年入选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11年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但保护和更新不是一次性的工作,在当前保护共识下,有关东关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在概念层面和操作层面同样存在着许多问题和难题。
本次研究立足“双东片区”,以期为该片区的更新发展提出新思路,归纳总结适用于古城的发展策略。
二、现状问题与困境(1)市场需求超出预期,东关街游客超负荷存在安全隐患目前,东关街最高日游客量已突破10万,远超过保护规划预估1.7万高峰日游客接待量,高峰日人群密度过高,旅游体验度差,游客处在风险之中。
高峰日瞬时游客量已超过景区的瞬时承载量(9600-12000人),相应的人流密度指标(0.58㎡/人)也已低于安全数值(0.75㎡/人),逼近运动时安全的临界密度(0.25㎡/人),远低于古街区类景区人均空间承载指标(2-5㎡/人)。
(2)历史文化资源分布与游客活动空间不吻合,旅游空间呈线性化遍布片区的历史文化资源是珍稀财富,但历史文化资源分布与游客活动并不协调,历史文化资源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旅游空间布局线性化。
沿东关街吸引大量游客,但其他也拥有众多历史文化资源的街道,游客寥寥无几。
(3)东关街沿线“短、频、快”的低端业态不断增多,商铺同质化严重近年来,片区依托东关街构建了住宿服务、购物、特色餐饮、文化休闲、历史观光等功能,但东关街沿线“短、频、快”的低端业态不断增多,商铺同质化现象严重,游客体验感不佳,民居客栈、文化体验、创意产业等功能仍较缺乏。
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策略研究——以砖塔胡同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984.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1-0078-05 收稿日期 2023-06-16摘 要 北京作为千年古都和中国的首都,不仅要保护北京老城,还要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
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多位于北京老城核心地段,是北京传统风貌的重要载体,保护更新能更好地延续北京历史文脉、突出北京城市特色、传承胡同居民记忆。
以砖塔胡同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以价值为核,整体保护,功能重组,结构优化的思路,提出和谐共生,物质空间保护;传承文脉,非物质空间传承;面向未来,功能更新的保护更新策略。
关键词 北京老城 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更新策略 砖塔胡同历史文化街区Abstract As the ancient capital and the capital of China, Beijing's old city renewal should implement the strategic positioning of the capital city on the basis of protecting the old city. Beiji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s are mostly located in the core area of Beijing's old city, which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Beijing's traditional style, and protection and renewal can better continue Beijing's historical context, highlight Beijing's urban characteristics, and inherit the memories of Alley residents. Taki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of the Brick Tower Alle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e come up with new ideas and protective measures. The new idea is the core of value with overall protection and functional reorganization with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ideas. The update strategy is material space protection; 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space and updated feature.Keyword Beijing Old Town,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s,Protection and update policies,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of the Brick Tower Alley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策略研究——以砖塔胡同历史文化街区为例The Protection and Renewal Strategy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in Beijing Old Town: A Case Study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of the Brick Tower Alley北京作为千年古都,具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000年左右的建都史,经历元、明、清三朝的建设发展形成独特的城市风貌。
对老街区保护与改造更新规划的一些探讨
对老街区保护与改造更新规划的一些探讨摘要:本文结合实例分析了旅游风情小镇老街区保护与更新的规划策略,探讨老街区发展的模式。
关键词:老街区;更新;保护;改造近几年来,由于房地产浪潮的影响,全国各地的建设项目普遍增多。
2008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给旅游业、房地产业带来了新机遇,房地产项目和民间自由建设量如雨后春笋。
一些城镇的未利用地和可利用的建设用地被短时间用于建设。
城镇土地被过量耗尽,挤占了城镇升级建设的空间。
一些城镇的老街区,由于居民自古以来生产生活方式的原因,保存着原有的独特居住方式和街道。
这些构成其独特的城市机理,它是城市的无形资产。
但是这些老街区由于它单一的结构以及利用用途,居住环境极差,同时在生产用地减少、土地创收微弱的情况下,居民生活收入不能满足现在的生活需求水平。
因此,这些老街区面临要改造,提高居住环境,利用自身优势进行改造,改变经济方式,促进经济发展。
笔者以海南省三亚市天涯镇老镇区的五龙街区为例,谈一谈老街区改造更新的规划策略和发展模式。
一、天涯镇老镇区五龙街区的概况天涯镇是三亚市南部的一个滨海小镇,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112.18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6万人,主要以黎族为主。
汉族人口集中在老镇区五龙街。
老镇区自古以来是黎汉两个民族文化往来频繁的地区,其毗邻天涯海角风景区,自古有“文门古道”“天涯若比邻”的流传。
老镇区距离三亚中心城区约22公里。
处于天涯镇镇域的南部地区,东、西、北三面环山(东为马岭、西为发财岭,北为布山岭),南部面向南海。
区内整体地势较平坦。
225国道(东西向)从五龙街北侧经过,与省道S314(南北向)正交在黑龙街路口。
镇区的现状建筑主要集中在海榆西线和S314相交位置。
主要有行政办公、教育、卫生所、旅馆等,大部分建筑的功能是底商上住的形式。
五龙街位于老镇区225国道南侧,其用地范围为:海域西线以南至海边进深约200米,宽约250米围合的区域。
中小型城市历史片区的保护与更新探索——以山西省黎城县城隍庙历史片区为例
中小型城市历史片区的保护与更新探索——以山西省黎城县城隍庙历史片区为例The Protection and Renewal of Historic Areas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A Case Study of God's Temple Historical Area in Licheng County, Shanxi Province冯云华|Feng Yunhua文0原平I Liu Yuanping中图分类号TU984.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739X(2021)01-0091-04收稿日期2019-08-11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城市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近些年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从大型城市过渡到中小型城市之中,传统的历史片区被城镇化发展所冲刷,短时间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历史片区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与精神,特别是对于中小型城市来说,历史片区一直作为城市的中心,聚集着城市的记忆,记录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
中小型城市拥有相较于大城市題加完整的城市传统格局以及最为鲜明的地域特点。
因此在如今快速城镇化发展下,对于中小型城市来说,历史片区如何在不失去其自身历史记忆的同时寻找到能够促进其发展和展现其魅力的方式成为了重点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历史片区古城保护更新发展Abstract Over the past40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cities.In recent years,the pace of urbanization has accelerated from large cities to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Traditional historical areas have been washed away by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and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a short time.Historic area is the soul and spirit of a city,especially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Historic area has always been the center of the city,gathering the memory of the city,recording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he pared with big cities,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have more complete traditional urban pattern and the most distinctiv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Therefore,under the rapid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how to find a historical area that can promote its development and show its charm without losing its own historical memory has become a key research topic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Keywords Historical area,Protection of ancient cities,Renewal and development1背景介绍城市是文明的重要载体,在如今文化趋同现象严重和大刀阔斧的城市建设情况下,城市之中的地域文化成为了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历史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以南京为例
2020·07一、相关概念(一)文化景观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是继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之后的又一个有关遗产的概念,其概念最早于1992年被提出,突出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揭示和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间相互关系的丰富多样性,保护活的传统文化,保存消失的遗迹。
文化景观遗产的概念一经提出,各界围绕这一概念迅速展开了广泛的理论研究和丰富的实践探索。
依据《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文化景观遗产可以分为三大类,即由人类按照一定意图设计和创造的景观、有机进化的景观和关联性景观。
(二)城市历史景观城市历史景观(Historic Urban Landscape)的概念来源于景观、历史景观、文化景观等[1],是文化和自然价值及属性在历史上层层积淀而产生的的城市区域,其超越了“历史中心”或“整体”的概念,包括更广泛的城市背景及其地理环境。
城市历史景观从时空的全新维度认识和理解城市历史景观,既反映出城市历史景观随着时间发展形成的层层历史积淀,又反映出城市历史景观在同一个时间断层上不同空间领域中所体现出的共性特征。
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和保存“既包括保护区内的单独古迹,也包括建筑群及其历史地貌和地形之间在实体、功能、视觉、材料和联想等方面的重要关联和整体效果”[2]。
(三)历史文化景观历史文化景观是指具有特殊历史价值的文化景观,是历史景观与文化景观的一种叠合。
历史文化景观将时间变化与空间变化统一于一体,通过它可以了解人类文化在历史时期的风貌[3]。
三者概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三者都关注景观遗产中所体现的文化和自然属性的融合,文化景观侧重于地域景观、历史空间、文化场所等多种范畴[4],城市历史景观侧重于城市“广泛的地理环境、城市文脉以及无形遗产”,历史文化景观则是介于两者之间,既注重景观遗产中所传递的历史价值,又注重景观遗产融入当代生活中所焕发出新的社会价值。
二、南京城市历史文化景观遗产的空间特性(一)山水城林的大尺度空间格局南京自然地势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城东有钟山似盘龙状蜿蜒,城西有石头城如猛虎般雄踞,北有栖霞山、幕府山、狮子山临江矗立,城南有将军山、牛首山等低山丘陵,自古就有“虎踞龙蟠”之称,长江从西北方向绕城而过,成为南京城的天然屏障。
历史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探讨
本文共计3106字
历史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探讨
城市既要发展,又要保护有形与无形的历史文化资源。
如何处理保护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并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是目前万泉地区在城市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历史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探讨
有兴趣的可以读一读。
摘要:万泉地区是沈阳市历史文化名城确定的历史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沈阳城市特色、区域文化的重要窗口。
然而由于历史建筑的自然老化,使得大批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建筑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城市既要发展,又要保护有形与无形的历史文化资源。
如何处理保护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并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是目前万泉地区在城市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分析国内外大量对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实例,在借鉴其取得成功的方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万泉地区的保护原则和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方法和内容。
引言
万泉片区指万泉公园周边地区,面积3.7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历史上“盛京城”由大东边门到大南边门之间的区域。
该地区是盛京城历史城区内文化资源最丰富、历史遗存最多、空间特色最鲜明、生态环境最优越的区域,是沈阳历史文化旅游的核心区域之一,也是城市级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
备受关注的文庙、魁星楼、堂子巷、慈恩寺都位于
- 1 -。
空间基因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探析——以济南将军庙历史街区为例
maintaining street pattern, continuing regional texture and restoring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provides targete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sense of identity to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and promoting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blocks.Key words space gen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authenticity; spatial vitality; sense of identity0 引言中国地域广阔,每座城市因地理和人文差异而展现出独特的城市面貌。
城市中的历史文化街区正是城市风貌的最好承载者,生动体现了这座城市独有的发展历史和文化情怀。
然而这种城市的独特性却随着多轮大规模建设与快速城市化的推进而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城市中保留的许多传统历史街区形态与历史建筑面临损坏或拆除的危机,街区原有肌理受到干扰。
近年来,在相关政策的引领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相关研究和实践达到了新高潮。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历史街区更新出现了表征化、单体化、模式化的特点,导致其出现原真性丧失及街区空间特征隐匿的现象。
济南历史文化街区资源十分丰富,将军庙历史街区作为济南历史文化街区的代表,同样面临着原有历史风貌逐渐同质化、传统空间肌理断裂等问题[1]。
在此背景下,本文引入空间基因的理念,将其运用于微观街区层面来探索保护与发展的可能性,对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进摘要 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面临肌理断裂及传统风貌趋同的问题,通过空间基因概念的植入及空间基因技术体系的应用,探讨历史街区中空间要素原真性的保留。
基于空间叙事理论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探究
基于空间叙事理论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探究摘要: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性在于其对城市发展作出的贡献。
一方面,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另一方面,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也是维护城市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手段。
因此,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更新至关重要。
基于此,本文从空间叙事理论的角度出发,以整体性的思想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规划,以城市的整体发展为目的进行思考和分析,探讨和寻求更为合理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旨在促进历史文化街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空间叙事理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空间叙事是指通过对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叙述的方式来表达一种特定的空间意义,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同时也能够为该地区的未来发展提供指导性意见。
在历史文化街区内,空间叙事可以用于描述街区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其所处环境的特点,还可以用于引导人们对历史街区进行更好的认知和体验。
通过对空间叙事理论的研究和应用,规划设计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推动其更全面、更高效地保护和利用。
一、城市层面的叙事结构通过对城市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城市本身也是一种复杂的叙事体系,在这个叙事系统中,历史事件、文化传承、社会变迁等因素相互作用构成城市的空间叙事结构[1]。
而历史街区作为城市中的一部分,其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需要得到充分地挖掘和发展。
首先,规划设计者应该明确的历史街区所在的位置和环境特征,这些因素对于塑造历史街区的形象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位于市中心的老城区往往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而地处郊区的新开发区则可能更加注重现代科技和商业氛围。
其次,设计者还需要考虑历史街区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传承。
历史街区的居民群体往往是由不同族裔、职业等因素构成的多元社区,同时,历史街区的建筑风格也各不相同,包括传统民居、近代工业遗产等等,这些都是影响历史街区发展和演变的重要因素。
济南历史城区保护与发展研究—— 以曲水亭街-芙蓉街为例
济南历史城区保护与发展研究——以曲水亭街-芙蓉街为例张一兵;李龙跃;李飞;迟英丽;刘天山;顾贤光【摘要】随着城镇化,经济文化建设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历史城区保护面临巨大挑战.济南文物古迹类别齐全且成系统,尤以"泉水"文化最为突出.但众多历史文化遗产却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其保护基金的不足,基础配套设施的匮乏和法律保护的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在现如今处理好社会经济发展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已经刻不容缓.[1]文章以济南最具"泉水"文化特色的历史街区——曲水亭—芙蓉街为例,分析济南历史城区在保护与发展等问题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8(000)004【总页数】2页(P108-109)【关键词】济南;曲水亭街;历史城区;保护与发展【作者】张一兵;李龙跃;李飞;迟英丽;刘天山;顾贤光【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正文语种】中文1 济南老城区城市空间系统发展综述秦汉时期设济南郡,是山东省的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
唐朝以后,济南称齐州,属于河南道。
明朝时济南府的职能进一步增大,地位也更加重要,成为山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明朝,济南古城进入盛期,洪武四年,开始以砖石修筑城垣。
受地形因素制约,城垣略呈方形,共开四门,设重关。
济南老城的基本城市形态已经定形。
1840年鸦片战争后,在城内将军庙一带形成西式教堂、医院、慈善堂等为主的教区建筑群,是一个封闭性的“城堡”。
近年来,虽然随着古城改造、更新、保护力度的增加,城市面貌有了较高程度的改善,但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建设力度的逐年加强和在老城改造保护与新区建设发展上产生了冲突,济南的名城风貌和古城格局已经或正在消失,并出现了许多问题。
[2]2 济南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济南当前面临的老城保护与新城的发展的困境在国际上并非个例。
经济发展背景下谈历史街区保护
经济发展背景下谈历史街区保护摘要:历史街区的保护是保护体系中补课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面临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必然冲突,本文从经济学的观点阐述历史街区的经济属性以及保护策略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历史街区、经济发展、振新引言历史街区是城市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反映着城市文化发展的脉络,是重要的文化资源。
现如今刮起的保护风,更多的是从社会道德、人类文明所要求的公正方面出发,以福尔马林式的保护方式保护历史建筑,并且大面积的制造仿古建筑,以力求回复人们心目中的“历史”,但是反观这些修缮后的历史建筑及做工精良的新“历史建筑”,我们的历史究竟留下了什么。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历史街区的保护必然受到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的约束和影响,单纯的寄希望于道德及对历史的责任感继续以这种因为需要保护而保护的方式来对待历史街区,只会让我们举步维艰。
因此在探讨历史街区振新的的时候我们需要从物质结构更新及经济振新两个方面来考量。
历史街区保护概述1.1历史街区概念1987年通过的《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又称《华盛顿宪章》)提出“历史城区”的概念,其中提出历史街区中应保护的内容是:地段和街道的格局和空间形式;建筑物和绿化、旷地的空间关系;历史性建筑的内外面貌,包括体量、形式、建筑风格、材料、建筑装饰等地段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包括与自然和人工环境的关系;地段的历史功能和作用。
1.2保护现状及措施历史街区的保护本质上是保护城市的历史信息以及所承载的场所记忆,单体历史建筑其所能容纳的信息是有限并且割裂的,更多的信息来自于建筑群体、周边环境以及城市形态中。
上海新天地、南京夫子庙、苏州老城区都是人们熟悉的历史保护街区,随着旧城更新的深入开展,其普遍性及现实可行性正日益得到关注。
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历史街区保护必须处理好难以阻挡的经济发展的需求与为保护物质结构而使这种发展受到限制和控制之间的矛盾。
所以如何把握一个“度”,如何在历史街区多样价值中找到平衡,需要我们从管理决策者、开发商、规划工作者到老百姓进行斟酌与权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城区保护与发展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19-05-06T10:57:20.443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6期作者:傅鹏聪蔡利飞
[导读] 文章主要针对济宁的历史城区的保护工作以及发展策略进行分析,从而为济宁历史城区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傅鹏聪蔡利飞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对于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进一步提升,在历史城区的保护工作中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历史城区的保护以及稳定发展,一直都是人们所重视的工作,而且也是促进传统文化稳定发展的关键工作。
要在维护和保护城市历史建筑以及历史街道的情况下,应有效的降低现代化城市在布局发展中对其带来的影响,所以要从多个角度来开展历史区域保护工作,这样才能为历史区域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为我国城镇稳定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文章主要针对济宁的历史城区的保护工作以及发展策略进行分析,从而为济宁历史城区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历史城区;保护;发展策略;
一、济宁历史城区的保护与发展意义
济宁是孔子的诞生地,其属于人文始祖的重要活动地区,更是我国中华文化关键的发祥地,可以说济宁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而且济宁的历史与水有着非常大的联系,对于南北朝时期的济宁是一个小村庄,但在运河开通以及兴盛后,为济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且在济宁的历史城区内历史建筑的资源也是非常丰富地,所以必须对其进行保护,由此才能为其良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另外对于济宁历史城区的文化特点以及价值都是不容忽视的,其具有悠久的商贸文化,商业街巷高达百余条,也包含很多的非物质物化遗产,餐饮、酿造工艺以及竹器和戏曲文化,还有诗词歌赋等都是能够反映老城文化特征的重要部分。
但在实际的历史城区保护中,还需要对实际中进行解决,由此才能为济宁历史城区保护与发展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历史城区的保护和发展模式分析
针对城厢营建工作结合地理条件,依托护城河以及老城墙等,由此的构建历史城区的保护绿带,确保整体环境能够达到良好的标准与要求。
对于古城必须要开展整体保护工作,新旧两城应分开进行发展,从而建立鲜明的对比,由此形成特色历史城区。
也要实现的文化保护与生活进行完美的融合,通过建立文化消费和旅游景区等,这样不仅能够为商业开发提供保障,对于文化传承也有一定意义。
也要进行拆除现代造古城的模式,从而彻底打造真正的古城。
更要将保护历史文化遗存与改善生态环境的工作共同开展,由此更好地体现古城原生态风景,为保护历史城区提供有利保障。
也应针对街巷改造和环境提升等角度来开展工作,实现景中村改造以及新农村示范,并建设人民公园,也要实现还河于民、营造世界级的旅游产品,建立小巷改善以及危旧房的改善,为获得人们满意口碑提供保障。
对于大规模的重建城墙以及古城等工作,在济宁现实情况下是难以得到进一步的开展。
三、历史城区保护与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实现城厢再现的要求
对于历史城厢的形态,由于济宁城市的形态和河道是有密切关联的,因此要注重沿河工程的开展,将河道渗透到城市肌理中。
因此应实现城市意象的再现,建立完善的环城绿带,针对地理面积来确保绿色植物的建设,从而为良好环境的建设提供保障。
并且也要对城区水系统进行明确,由此为后期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更要对街巷格局进行梳理,明确地理情况,并对街道网络关系进行明确,通过运用当前三维模式来构建历史街巷模型,从而寻找那些已经消失的坊巷,应制定完善的城厢机理图(如图1)由此为调理历史城区的形体格局提供保障。
图1.城厢机理图
(二)整体功能进行重构
对于实际中的问题就在于现在用地中居住用地为39.3%作用,而公共管理以及公共服务用地在11.1%,其比例相对较高。
也包含2.3%工业用地、18.2%商业设施用地等,绿地与广场用地在13.6%,其占比相对偏低,而且空间也呈现不足表现。
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有效地规
划,从而确保用地的合理性。
首先,应重视两疏解与三导入的形式,主要就是人口功能的疏解,更好地缓解矛盾问题;导入文化、商贸以及开放空间等工作形式,为老城注入新活力提供保障。
其次,环节用地布局,针对棚户区、大型批发市场以及工业区等进行优化,由此确保特色风貌良好建设。
再次,建立一区双环与两核多点的文化结构主要就是,内外双环,建立水绿慢城的环境。
建立连点城区,优化文化核心区域。
双核多点,建立旗舰文旅项目。
注重肌理延续,建立特色风貌街。
(三)对交通进行改善
对传统出行模式进行优化,对于传统的交通形式就是“人本位”就是运用步行、马车等交通形式,这样能够建立良好步行环境。
通过在当前的基础上来对老城功能格局进行优化,从而更好地优化和改善当前交通存在的问题,并恢复老城原有的肌理,完善公共的服务设施体系,进而对其进行优化。
进一步提升街区商业的档次,从而吸引更多人流量,针对长远角度进行分析,这一点对于街区的保护是不利的,因此以此为基础,要加强环境保护,注重环境卫生的维护,由此更好地整体整体环境。
应针对原有建筑进行修复。
尤其是土地庙、龙神庙等建筑,应进行重建,由此打造特色环境。
(四)优化整体风貌
对于该工作应从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主要是就是对建筑的高度进行控制,针对传统历史城区特点,对街坊建筑的高度进行控制,建立协调的整体。
对廊道景观进行控制,核心观点以及重要的视线通廊的选择,为技能历史城区廊道景观管控提供保障。
对城-坊风貌进行管控,有效的延续历史城区中的窄街巷、紧密路网,由此建立特色的历史城区景色。
更要对建设的色彩进行控制,在济宁的历史街区范围中,其历史建筑多以传统的中国建筑色彩为主,包括朱红色、赭石色等,能够有效的突显主体建筑重要性,对于一些牌坊、铁塔等对以暖灰色为主。
(五)注重业态更新
针对历史城区的自身特点进行更新,应以业态策划进行梳理,结合文化体验以及智慧创新的理念来开展相应工作,并建立各种形式的产业平台,将文化创意产业、智慧创新产业更好的融合到其中,由此为产业转型提供保障。
结束语:
对于城市的历史区域保护与发展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城镇稳定发展的关键,更是促进我国中华文化历史更好传承下去的关键。
因此必须要结合城市的布局,对历史城区进行优化,并注重保护与发展工作有效开展,为我国历史城市的保护工作有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彦冰,朱琦静.历史城区风貌保护策略研究[J].四川建材,2018,44(07):45-46.
[2]张兆友.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历史城区保护的思考——以济南市为例[J].人文天下,2017(13):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