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肝阴、肝血失调
老中医:肝血虚证与肝阴虚证
定义肝血虚证由于失血过多或久病、热病耗伤肝血,使肝脏血液亏虚,肝失所藏,筋、目、爪甲、肌肤失于肝血濡养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常见面色无华,两目干涩,爪甲不荣,肌肤麻木等症状。
肝阴虚证多在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或肾阴亏虚,不能上滋肝木,或热邪灼伤肝阴,导致肝阴亏损,虚火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常见眩晕,目干,烦热,盗汗或筋惕肉等症状。
病因肝血虚证多因产后大量失血,或崩漏日久等各种出血,导致血液大量丢失而营血亏虚。
或因脾胃虚弱,血之化源不足而生成减少,或因肾精不足,精不化血,或因思虑忧郁过度,暗耗阴血,或气郁化火,火灼阴血所致。
肝血虚证在脏腑言,多与脾肾相关,在病邪言,多因热邪耗阴所致,而失血过多,又是肝血虚证的常见病因。
肝阴虚证多在肝血虚证的病理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因此,就病因而言,肝阴虚证包容了肝血虚证的病因,此外,肝火日久多耗伤肝阴;温热病后期,肝阴易损;或肝郁化火,暗耗肝阴等,使肝阴不足,虚火内生。
在温热病后期,多急性发作,而气郁化火,或肝血不足所致者,均有一个长期的病理发展过程,故为慢性形成。
病机肝血虚证主要表现为血液亏虚,肝失所养的证候。
因肝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故肝血虚证,常表现为头目、筋脉、爪甲失荣及全身血虚证。
故其病机可简而概之为肝血亏虚,肝失所养,目、筋、爪甲,失于濡润。
胁为肝之分野,肝血亏虚,胁肋失于肝血的濡养,故常可见血虚胁痛,其痛隐隐,喜揉喜按。
足厥阴肝脉上达巅顶,若肝血亏虚,肝经之脉不得滋养或肝血虚损而动风,则易致头痛。
肝为藏血之脏,心为主血之脏,若肝血不足,心失所主,则导致心血亦虚,心失所养,而出现心悸怔忡之病证。
若肝血亏虚,久虚不复,影响他脏,导致全身性的血虚津亏,虚热内生,而出现虚劳证。
若肝血虚竭,血虚不能上荣元神,甚则气随血脱而发生昏厥,概由血虚气脱所致厥证。
若肝血亏虚,筋脉失于濡养,易致虚风内动。
肝阴虚证是在肝血虚证的病理基础上发展而来,因而具备肝血虚证的病机特点和病变趋势,加之阴虚生内热,故有阴虚火旺的表现。
中医讲肝的术语
中医讲肝的术语
中医讲肝的术语如下:
肝气:指肝脏的生理活动和功能,主要包括疏泄作用、保证气血畅通等。
肝郁:指肝气郁结,阻碍气血运行,常导致情绪不畅、胸闷、头痛等症状。
肝火:指肝脏阳气过盛,常导致眼睛发红、易怒、口苦等症状。
肝血:指肝脏储藏的血液,对滋养筋脉、维持生理功能起重要作用。
肝阳:指肝脏的阳气,主要掌管筋脉,与肝阴共同维持人体的平衡。
肝阴:指肝脏的阴液,主要起滋养、润泽作用,与肝阳共同维持人体的平衡。
肝经:指中医学中描述的肝脏经络系统,与肝脏功能相关的腧穴位于肝经上。
以上术语反映了中医中对肝脏的认识和描述,肝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至关重要的脏器之一,与情绪、气血、筋脉等方面密切相关。
中医肝脾肾三脏关系如何影响身心健康
中医肝脾肾三脏关系如何影响身心健康在中医理论中,肝、脾、肾三脏的关系对于人体的身心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三个脏器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状态。
肝主疏泄,具有调节气机、促进血液运行、协助脾胃运化等功能。
脾主运化,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并将其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肾主藏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主宰着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
首先,肝与脾的关系密切。
从五行相生相克的角度来看,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
但在生理情况下,这种相克关系是相互协调的。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能够促进脾气的升清和运化。
如果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就容易横逆犯脾,导致脾失健运,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
反之,如果脾气虚弱,运化无力,也会影响肝气的疏泄,导致肝郁气滞。
这种相互影响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比如一些人在情绪抑郁、压力大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消化不良、胃口不好的情况;而长期脾胃虚弱的人,也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等表现。
其次,肝与肾的关系也不容忽视。
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相互滋生。
肝血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依赖肝血的补充。
在生理状态下,肝肾之间相互支持,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如果肝血不足,会导致肾精亏损,出现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而肾精不足,也会影响肝血的生成,导致肝阴不足,出现肝阳上亢、急躁易怒、头目胀痛等症状。
此外,肝肾的阴阳也相互制约。
肾阴滋养肝阴,共同制约肝阳,使其不致过于亢盛;肾阳资助肝阳,共同温煦肝脉,使其保持舒畅条达。
如果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肝阴,就会导致肝阳上亢;如果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肝脉,就会导致肝脉寒滞。
再来说说脾与肾的关系。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两者相互资助、相互促进。
脾的运化功能依赖肾阳的温煦,才能正常发挥作用;而肾所藏之精,也需要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来不断补充和化生。
如果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就会导致脾阳虚衰,出现腹部冷痛、腹泻、水肿等症状;如果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就会导致肾精不足,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早衰等症状。
肝阴虚的表现和治疗方法
肝阴虚的表现和治疗方法肝阴虚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病证,通常指肝脏阴虚,造成肝脏功能失调,引起一系列不适症状。
肝阴虚的表现主要包括情绪不稳定、易怒、头晕目眩、眼睛干涩等症状。
肝阴虚是中医中的常见病证,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肝阴虚的表现和治疗方法。
首先,肝阴虚的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情绪不稳定,肝主疏泄,在中医理论中与情绪有着密切的联系。
肝阴虚导致肝失疏泄,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等情况。
2. 头晕目眩,肝阴虚导致肝阳上亢,容易引起头晕目眩、眩晕耳鸣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3. 眼睛干涩,肝主目,在中医理论中与眼睛健康有关。
肝阴虚导致肝血不足,容易引起眼睛干涩、视力减退等问题。
其次,针对肝阴虚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治疗,中医药中有很多针对肝阴虚的药物,如柴胡、白芍、当归等,可以通过煎煮或者煎服的方式进行治疗。
2. 饮食调理,肝阴虚的患者可以适当食用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绿豆、芝麻、海带等,帮助滋补肝阴。
3. 调节情绪,情绪不稳定是肝阴虚的一个表现,因此患者需要学会通过运动、音乐、冥想等方式来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最后,肝阴虚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病证,对身体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患者在发现肝阴虚的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接受中医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饮食,保持心情愉快,对预防和治疗肝阴虚都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肝阴虚的表现和治疗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患者能够重视肝阴虚的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免疫力,保持身体健康。
五脏病机-肝、肾的气血阴阳失调
五脏病机-肝、肾的气血阴阳失调五脏病机-肝、肾的气血阴阳失调肝的阴阳气血失调肝是人体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重要脏器组织。
肝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肝阳肝气主气机的疏泄和条达,能调节情志的抑郁和亢奋,并能助脾胃的升清降浊。
肝气尚能总司全身筋腱的屈伸及血液的调节,但在病理上肝阳肝气具有易亢,肝阴、肝血具有易亏虚的特点。
肝的病机,主要表现于肝气的疏泄功能太过或不及,肝血濡养功能的减退,以及肝脏阴阳制约关系的失调等方面,故肝脏阴阳气血失调的病机特点是,肝阳肝气常为有余,肝阴肝血常是不足。
肝阳、肝气失调,肝的阳气失调,以肝气、肝阳的亢盛有余为多见,而肝之气虚或阳虚则较为少见。
且由于肝阳上亢,多为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而致肝阳相对亢盛,故肝阳上亢之由亦多在肝阴、肝血不足。
因此,肝气肝阳失调的病机,主要表现在肝气郁结、肝气横逆、以及肝火上炎等。
肝阴、肝血失调,肝的阴血失调,均以亏损为其特点。
阴虚则阳亢,而形成肝阳上亢、阴不制阳、阳气升动无制,肝风内动等。
肝的阴血失调,主要可导致肝血虚亏、肝阳上亢,以及肝风内动等。
肝病常见症状及其发生机理眩晕:多由肝阴不足,阴虚阳亢。
肝之阳气升动,上扰清窍所致。
目花:多由肝阴肝血不足,不能上荣于目,目失肝血所养而致。
耳鸣:多为情志抑郁,肝郁气滞,郁久则化火生热,或火怒伤肝,肝胆之火亢进,上扰清窍所致,甚则清窍被蒙,可成重听。
巅顶、乳房、两胁、少腹疼痛及囊肿疼痛:上述部分,皆为肝经循行所过。
若肝郁气滞,气机阻塞,或痰气交阻,或气血互结,以致经气不利,脉络不通,则可于上述部位出现胀痛,或形成肿块。
若气郁化火上窜于头部,则可发作巅顶剧痛。
关节屈伸不利,筋挛拘急、抽搐:多为肝之阴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
四肢麻木:多由肝血不足,不能滋养经脉肌肤,或由于风痰流窜经脉,络脉气血不和所致。
急躁易怒:肝为刚脏,主升主动,若肝郁气滞,气郁而化火,肝火亢盛,或肝之阴气升动太过,肝阳亢逆,则可致性情急躁而易怒。
肾的阴阳气血失调肾为"先天之本"。
肝阴虚有哪些症状权威专家来回答!
文章导读人的身体会出现很多种虚,最常见的包括肾阴虚和肝虚,但是每一种的虚又有不同的分类,现在有的人会出现肝阴虚,这在医学上称为肝阴不足,一旦患上该疾病,一定要及时调理,首先要保证心情舒畅,另外饮食结构要合理,务必要戒烟戒酒等等,那么该疾病会有哪些症状呢?第一、肝阴虚症状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视力减退,面部烘热或颧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或胁肋隐隐灼痛,或手足蠕动等症。
肝脏者,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液为泪;体阴而用阳。
故肝阴不足,不能上滋头目,则导致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视力减退;络脉失养,虚火内灼则胁肋隐隐灼痛;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故手足蠕动;阴亏津液不能上乘,则咽燥口干,舌干少津;阴虚不能制阳,虚火上炎,故面部烘热或颧红;虚热内蒸,则五心烦热、潮红;阴虚内灼营阴,则为盗汗。
舌红少津,脉弦细数为肝阴不足,虚热内扰之征。
第二、辨证施治1.情志不遂,气郁化火(1)证候病起生气或与人争吵后,证见胁痛,嗳气,吞酸吐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晕耳鸣,两目干涩或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2)治则滋阴清热,疏肝理气。
(3)主方一贯煎加减。
2.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1)证候病起温热病后,证见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视力减退,面部烘热或颧红,口燥咽干,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手足蠕动或痿软,舌红少津,脉细数。
(2)治则滋阴降火,育阴潜阳。
(3)主方大补阴丸加减。
3.肝肾不足,水不涵木(1)证候头目眩晕,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腰膝酸软,自汗盗汗,口燥咽干,舌光少苔,脉细。
(2)治则滋补肝肾。
(3)主方左归丸加减。
总而言之,肝阴虚属于一个证候,可表现诸多症状,同时常有一定的诱因所致。
在治疗上首先也需要辨明原因,从病因入手;肝阴虚也常常伴随着化火、阴不制阳所导致的肝阳上亢,阴虚引起的气滞血淤等,往往虚实夹杂,在治疗上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准确的辩证施治。
第三、病因病机肝阴虚主要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或肾阴不足,水不涵木所致。
补肝血养肝阴的方剂
补肝血养肝阴的方剂
1. 四物汤:由当归、川芎、白芍和熟地四味中药组成。
四物汤是一种经典的补血方剂,被广泛应用于调理肝脏和滋养血液。
它可以滋养肝血,改善肝脏功能,缓解肝血不足引起的症状。
2. 杞菊地黄丸:主要由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茱萸、山药、丹皮、泽泻和茯苓等中药组成。
这个方剂主要用于滋养肝肾之阴,清肝明目。
它可以滋养肝阴,改善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晕目眩、眼睛干涩等症状。
3. 一贯煎:由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枸杞和川楝子组成。
一贯煎是一种滋养肝阴、疏肝理气的方剂。
它可以滋养肝阴,缓解肝阴不足引起的咽干口燥、肝郁气滞等症状。
4. 逍遥散: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和薄荷等中药组成。
逍遥散主要用于肝郁血虚脾弱证,它可以疏肝解郁,养血健脾,对于肝郁血虚引起的情绪不稳定、食欲不振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方剂选择和使用应根据个人的体质、病情以及中医医师的诊断来确定。
在使用任何方剂之前,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医师,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和良好的休息,对于肝脏健康同样重要。
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案例
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案例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的污染,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的情况。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典型案例。
1. 案例一
李女士,45岁,平时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规律。
近期经常感到头晕目眩、口干舌燥、心烦易怒。
经检查发现她的肝功不佳,睡眠质量也很差。
中医诊断为肝阴亏虚,肝血不足,治疗方案为滋补肝阴,活血化瘀,调节生活作息。
2. 案例二
张先生,30岁,平时工作繁忙,常熬夜加班,饮食不规律。
最近常常感到胃部不适,食欲不振,大便干燥。
经检查发现他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气血运行不畅。
中医诊断为脾虚气滞,治疗方案为调和脾胃,益气健脾,改善饮食习惯。
3. 案例三
王先生,50岁,平时工作压力大,长期吸烟和饮酒。
近期出现了气短、胸闷、乏力、咳嗽等症状。
经检查发现他的肺功能下降,气血不足。
中医诊断为肺气虚,治疗方案为滋补肺气,清热化痰,戒烟限酒。
以上三个案例都是由于生活习惯不良和外界环境影响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中医强调“治未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养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情绪状态,预防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的发生。
- 1 -。
中医诊断学--肝胆病辨证(2)
辨证要点:有肝阳上亢见症,突发动风,或猝中风(猝然
昏倒,半身不遂)
2024/7/25
中医诊断学
下一页 返回13
热极生风证
指邪热炽盛,热极动风,以高热、神昏、抽搐为 主要表现的证候。本证在卫气营血辨证中归属血分证。
➢常见病因
外感温热病邪,邪热亢盛热闭心神,燔灼筋膜, 伤津耗液,筋脉失养所致。
2024/7/25
火热内
肝 扰肝胆 火 炽 盛
实火
内炽
循经上攻头目,气血涌盛脉络 肝失条达柔和之性 热扰神魂 肝热移胆,循经上冲 热迫胆汁上溢
火邪灼津 迫血妄行
头晕胀痛,面红目赤 胁下灼痛,急躁易怒 不寐或恶梦纷纭 耳鸣甚发耳聋,耳内肿痛流脓 口苦 脉弦数
口渴,大便秘结,小便黄短 吐血、衄血 舌红苔黄
➢辨证要点: 肝经循行部位(头目耳胁)的火热症状
寒滞肝脉证
指寒邪侵袭,凝滞肝经,以少腹、前阴、巅顶等肝 经经脉循行部位冷痛为主要表现的实寒证候。又名寒凝 肝经证、肝寒证、肝经实寒证。
➢常见病因
感受外寒,寒凝肝经经脉所致。
2024/7/25
中医诊断学
下一页 返回20
➢病机分析及临床表现
气血运行不畅 少腹冷痛
寒 肝经寒
牵引睾丸坠胀冷痛 肝经
滞 凝气滞 经脉挛急
头晕胀痛,耳鸣如潮, 胸胁灼痛,脉弦数
2024/7/25
中医诊断学
下一页 返回29
肝火炽盛证与肝阳上亢证鉴别简表
证型 肝火炽 盛证
肝阳上 亢证
鉴别点
相 似 点 发病特点
临床表现
因火性炎上, 病程较短,以目赤头痛,胸胁灼痛、口
阳气亢于上, 病势较急 苦口渴、便秘尿黄等火热症
五脏六腑阴阳失调的症状与药物治疗
五脏六腑阴阳失调的症状与药物治疗中成药:养阴清肺丸,贝母二冬膏2.肺气虚的症状:面色剐白,精神萎靡,咳喘无力,声音低微。
自汗多汗,气短懒言,甚则息微,呼吸短浅,凉汗淋漓,舌苔淡薄,脉象虚软。
治疗原则:益气固脱,收敛肺气常用药物:人参,白术,茯苓,五味子,川贝母常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1.脾胃阴虚的症状:口干舌噪,齿噪津少,脘腹涨满,或见热痛,心中嘈杂,饥不欲食,干呕欲吐,反胃呃逆,舌质红赤,苔黄而干或光无苔,脉象细数治疗原则:养阴扶脾,清热益胃常用药物:沙参,麦冬,玉竹,白扁豆,梗米,糯米,知母,元参,莲米常用中成药:玉泉丸2.脾胃气虚的症状: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气短懒言,倦怠无力,四肢发软,不思饮食,腹胀,唇淡不荣,大便糖泻,内脏下垂,舌质胖大,脉象虚弱治疗原则:补中益气,健脾养胃常用药物:人参,白术,茯苓,党参,黄芪,大枣,淮山药,炙甘草常用中草药:香砂养胃丸,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1.心阴血虚症状:形体消瘦,心慌气短,心烦易惊,头昏眼花,健忘失眠,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淡少津,脉象细弱治疗原则:养阴清热,宁心安神常用药物:当归,川穹,白芍,地黄,麦冬,玉竹,丹参,枣仁,夜交藤,合欢皮中成药:香砂安神丸,归脾丸,天王补心丹2.心阳气虚症状: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心胸憋闷,胸弊背冷,畏寒喜稳,自汗多汗,甚则面色惨白,神识恍惚,冷汗淋漓,呼吸短浅,四肢厥冷,舌质淡而胖,舌苔白润,脉象细弱,甚至脉结代,脉律不整治疗原则:益气扶阳,补心安神常用药物:人参,党参,黄芪,白术,五味子,茯神,附子,1.肝阴血虚症状:两肋疼痛,性急易燥,视物不清,眼干涩,肌肉跳动,爪甲枯薄,关节酸软,肢体麻木,舌红而瘦,苔黄少津,脉象玄细治疗原则:滋阴养血,补肝调肝常用药物:沙参,麦冬,当归,地黄,枸杞,五味子,白芍,酸枣仁,木瓜,川茧子,猪肝,鸡肝,羊肝心是脏腑中最重要的脏器,被尊称为"君主之官"。
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这是心阴、心阳和心气、心血协同作用的结果。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肝“体阴而用阳”论
肝“体阴而用阳”是中医学对肝脏生理病理的概括。
“体”是指肝脏的本体,“用”则为肝脏的功能活动。
从五行看,肝属木,居五行之首,其母为水,属阳;其子为火,属阴。
肝居水火之中,阴阳之间。
以阴阳论,肝经为厥阴,肝脏通于春气,为阴中之少阳,是阴阳变化的转折点。
因此五脏之肝,实为阴尽而阳生、阴阳合一之脏。
阴阳是相对而言的,上与下、动与静、藏与泄、左与右,皆可分阴阳。
言“肝体阴而用阳”,亦是相对而言,其主要表现为:其一,肝属五脏之一,《灵枢。
寿夭刚柔》云:“在内者,五脏属阴”,《素问。
匮真言论》曰:“言人之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
”肝居体内,属于五脏,故肝体为阴;然肝的功能以主管疏泄、调畅气血津液运行为主,故肝用为阳。
其二,肝之本体内藏有形之阴血,因“阳化气,阴成形”(《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故肝体为阴;但肝为刚脏,为“将军之官”,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内寄相火,主升主动,因“阴静阳躁”(《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故其用为阳。
正如《临证指南医案。
肝风》所说:“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而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
”其三,肝居右侧,其体为阴;肝从左侧升发,与肺之右降相应,故其用为阳。
《素问。
刺禁论》所说“肝生于左,肺藏于右”,非指肝肺之形体部位,实言肝肺的功能特点。
如高世栻所注:“人身面南,左东右西。
肝主春生之气,位居东方,故肝生于左;肺主秋收之气,位居南方,故肺藏于右。
”其四,肝居腹中,“腹为阴,背为阳”,其体为阴;但肝性主升、主动,故其用为阳。
正如王冰在《黄帝内经素问》中所说:“肝为阳脏,住处中焦,以阳居阴,故为阴中之阳。
”肝体阴而用阳,实际上揭示了肝的脏器与肝的功能之间的关系,也是对肝的生理病理特性的概括。
体阴与用阳之间存在着既对立相反、性质不同,又互根互用、密切联系的关系。
在生理上,肝藏血,血养肝,肝血充足,肝体得阴血之柔养,而后能发挥疏泄气血、调畅气机之“将军”阳刚之用;肝疏泄,血归肝,疏泄正常,则血行畅达,藏血充足,而后能发挥充筋、养目,滋养脏腑之“阴”柔之性。
中医肝胆功能失调产生的症状
中医【1 】肝胆功效掉调九大症状(-)肝气郁结证是指肝掉疏泄,气机郁滞而表示的证候.多因情志抑郁,或忽然的精力刺激以及其它病邪的侵扰而发病.【临床表示】胸胁或少腹胀闷窜痛,胸闷喜嗟叹,情志抑郁易怒,或咽部梅核气,或颈部瘿瘤,或症块.妇女可见乳房作胀痛苦悲伤.月经不调,甚则闭经.【证候剖析】本证一般以情志抑郁,肝经所过部位产生胀闷痛苦悲伤,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要点:肝气郁结,经气晦气,故胸胁乳房,少腹胀闷痛苦悲伤或窜动作痛.肝主疏泄,具有调节情志的功效,气机郁结,不得条达疏泄,则情志抑郁;久郁不解,掉其和婉舒服之性,故情感浮躁易怒.气郁生痰,痰随气逆,循经上行,搏结于咽则见梅核气;积累于颈项则为瘿瘤.气病及血,气滞血瘀,冲任不调,故月经不调或经行腹痛,气聚血结,可变成症瘕.(二)怒气上炎证是指肝脏之火上逆所表示的证候.多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热邪内犯等引起.【临床表示】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浮躁易怒,不眠或恶梦纷纷,胁肋灼痛,便秘尿黄,耳鸣如潮,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弦数.【证候剖析】本证一般以肝脉循行部位的头.目.耳胁表示的实火炽盛症状作为辨证要点.怒气循经上攻头子,气血涌盛络脉,故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如挟胆气上逆,则口苦口干;肝掉条达和婉之性,所以浮躁易怒;火热内扰,神魂不安,乃至掉眠,恶梦纷纷,怒气内炽,气血壅滞肝部炽热痛苦悲伤,热盛耗津,故便秘尿黄,足少阳胆经中听中,肝热移胆,循经上冲,则耳鸣如潮;火伤络脉,血热妄行,可见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肝经实火炽盛之征.(三)肝贫血证是指肝脏血液亏虚所表示的征候.多因脾肾亏虚,生化之源缺少,或慢性病耗伤肝血,或掉血过多所致.【临床表示】眩晕耳鸣,面白无华爪甲不荣,夜寐多梦,目力减退或雀目.或见肢体麻痹,关节拘急晦气,手足震颤,肌肉跳动,妇女罕有月经量少.色淡,甚则经闭.舌淡苔白脉弦细.【证候剖析】本证一般以筋脉.爪甲.两目.肌肤等掉血濡养以及全身贫血的病理现象为辨证要点.肝血缺少,不克不及上荣头面,故眩晕耳鸣,面白无华;爪甲掉养,则干涸不荣;血缺少以安魂定志,故夜寐多梦;目掉所养,所以目力减退,甚至成为雀盲.肝主筋,贫血筋脉掉养,则见肢体麻痹,关节拘急晦气,手足震颤,肌肉跳动等虚风内动之象.妇女肝血缺少,不克不及充盈冲任之脉,所以月经量少色淡,甚至闭经.舌淡舌白脉弦细,为贫血罕有之征.(四)肝阴虚证是指肝脏阴液亏虚所表示的证候.多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慢性疾病.温热病等耗伤肝阴引起.【临床表示】头晕耳鸣,两目干涩,面部烘热,胁肋灼痛,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咽湿润,或见手足蠕动.舌红少津,脉弦细数.【证候剖析】本证一般以肝病症状和阴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肝阴缺少,不克不及上滋头子,则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虚火上炎,则面部烘热;虚火内灼,则见胁肋灼痛,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阴液亏虚不克不及上润,则见口咽湿润;筋脉掉养则手足蠕动.舌红少津脉弦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象.(五)肝阳上亢证是指肝肾阴虚,不克不及制阳,致使肝阳偏亢所表示的证候.多因情志过极或肝肾阴虚,致使阴不制阳,水不涵木而发病.【临床表示】眩晕耳鸣,头子胀痛,面红目赤,浮躁易怒,心悸健忘,掉眠多梦,腰膝酸软,头重脚轻,舌红少苔,脉弦有力.【证候剖析】本证一般以肝阳亢于上,肾阴亏于下的证候表示,作为辨证要点.肝肾之阴缺少,肝阳亢逆无制,气血上冲,则眩晕耳鸣头子胀痛,面红目赤;肝掉和婉,故浮躁易怒;阴虚心掉所养,神不得安,则见心悸健忘,掉眠多梦;肝肾阴虚,经脉掉养,故腰膝酸软;阳亢于上,阴亏于下,上盛下虚,故头重脚轻;舌红少苔.脉弦有力,为肝肾阴虚,肝阳亢盛之象.肝气郁结,怒气上炎,肝阴缺少,肝阳上亢四证的病机,常可互相转化,如肝气久郁,可以化火;怒气上炎,火热炽盛,可以光明肝阴;肝阴缺少,可致肝阳上亢;而肝阳亢盛又可化火伤阴.所以在辨证上既要控制其各自特点,又要剖析其内涵接洽,才干作出精确断定.小结:肝气郁结.怒气上炎.肝阴缺少.肝阳上亢四证的辨别:临床上罕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贫血生风四种.◎肝阳化风证是指肝阳亢逆无制而表示动风的证候.多因肝肾之阴久亏,肝阳掉潜而迸发.【临床表示】眩晕欲仆,头摇而痛,项强肢颤,说话謇涩,手足麻痹,行为不正,或卒然晕厥,晕厥不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喉中痰鸣,舌红苔白或腻,脉弦有力.【证候剖析】本证一般依据患者平昔具有肝阳上亢的现象联合忽然消失肝风内动的症状为辩证要点.肝阳化风,肝风内旋,上扰头子,则眩晕欲仆,或头摇不克不及克己;气血随风阳上逆,壅滞络脉,故头痛不止;风动筋挛,则项强肢颤;肝脉络舌本,风阳扰络,则说话謇涩;肝肾阴虚,筋脉掉养,故手足麻痹;风动于上,阴亏于下,上盛下虚,所以行为不正,阳亢则灼液为痰,风阳挟痰上扰,清窍被蒙,则见忽然晕厥,晕厥不醒;风痰流窜脉络,经气晦气,可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痰阻舌根,则舌体柔软,不克不及说话;痰随风升,故喉中痰鸣.舌红为阴虚之象,白苔示邪尚未化火,腻苔为挟痰之征,脉弦有力,是风阳扰动的病机反响.◎热极生风证是指热邪亢盛哄动肝风所表示的证候.多由邪热亢盛,燔灼肝经,热闭心神而发病.【临床表示】高热神昏,躁热如狂,手足抽搐,颈项强直,甚则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牙关紧闭.舌红或绛,脉弦数.【证候剖析】本证以高热与肝风共见为辨证要点.热邪蒸腾,充斥三焦,故高热.热入心包,心神昏愦,则神昏,躁如同狂;热灼肝经,津液受烁,哄动肝风,而见手足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牙关紧闭等筋脉挛急的表示.热邪内狂营血,则舌色红绛,脉象弦数,为肝经火热之征.◎阴虚动风证是指阴液亏虚哄动肝风表示的证候.多因外感热病后期阴液耗费,或内伤久病,阴液亏虚而发病.本证的临证表示,证候剖析属外感热病所致者,详见“卫气营血辨证”;属内伤病所致者,详见“肝阴虚证”.◎贫血生风证是指贫血筋脉掉养所表示的动风证候.多由急慢性出血过多,或久病贫血所引起.本证的临床表示,征候剖析详见“肝贫血证”.小结:肝风四证辨别如下:【临床表示】少腹牵引睾丸坠胀冷痛,或阴囊压缩引痛,受寒则甚,得热则缓,舌苔白滑,脉沉弦或迟.【证候剖析】本证以少腹牵引阴部坠胀冷痛为辨证要点.肝脉绕阴器,抵少腹,寒凝经脉,气血呆滞,故见少腹牵引睾丸冷痛.寒为阴邪,性主收引,筋脉拘急,可致阴囊压缩引痛.寒则气血凝涩,热则气血通利,故痛苦悲伤遇寒加剧,得热则减.阴寒内盛,则苔见白滑,脉沉主里,弦主肝病,迟为阴寒,是为寒滞肝脉之证.(八)肝胆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肝胆所表示的证候.多由感触感染湿热之邪,或偏嗜肥甘厚腻,酿湿生热,或脾胃掉健,湿邪内生,郁而化热所致.【临床表示】胁肋胀痛,或有痞块,口苦,腹胀,纳少呕恶,大便不调,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寒热往来,或身目发黄,或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热痛,或带浊阴痒等.【证候剖析】本证以右胁;肋部胀痛,纳呆,尿黄,舌红苔黄腻为辨证要点.显热蕴结肝胆,肝气掉于疏泄,气滞血瘀,故胁肋痛,或见痞块.肝木黄逆侮土,脾运掉健,胃掉和降,故纳少,呕恶,腹胀.胆气上溢,可见口苦,湿热蕴内,湿重于热则大便偏溏,热重于湿则大便不爽.膀胱气化掉司则小便短赤.邪居少阴,枢机晦气,则寒热往来.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肌肤,则身目发黄.肝脉绕阴器,湿热随经下注,则见阴部湿疹或睾丸肿胀热痛,在妇女则见带浊阴痒.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均为湿热内蕴肝胆之证. (九)胆郁痰扰证是指胆掉疏泄,痰热内扰所表示的证候.多由情志不遂,疏泄掉职,生痰化火而引起.【临床表示】头晕目眩耳鸣,惊慌不宁,焦躁不寐,日苦呕恶,胸闷嗟叹,舌苔黄腻,脉弦滑.【证候剖析】本证一般以眩晕耳鸣或惊慌掉眠,舌苔黄腻为辨证要点.胆脉络头子中听,痰浊上扰故头晕目眩.耳鸣.胆为僻静之腑,痰热内扰,则胆气不宁,故见惊慌不宁,焦躁不寐.胆气郁滞,则见胸闷善嗟叹.热蒸胆气上溢口苦,胆热犯胃,胃掉和降,则泛恶吐逆.舌苔黄腻,脉象弦滑,为痰热内蕴之征.。
中医肝病学中如何辨证论治肝肾阴虚
中医肝病学中如何辨证论治肝肾阴虚关键信息:1、辨证论治的方法与依据2、肝肾阴虚的症状表现3、治疗原则与方剂选择4、用药注意事项5、预后评估与调理建议1、引言中医在肝病的治疗中,辨证论治是核心原则之一。
肝肾阴虚是常见的证候类型,准确的辨证论治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1 中医对肝肾阴虚的认识肝肾阴虚是指肝阴和肾阴均不足,多由久病失调、情志内伤、房事不节等因素导致。
111 肝肾之间的关系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生。
肝属木,肾属水,水能生木。
肝肾相互滋养,若一方亏虚,常可影响另一方。
2、肝肾阴虚的症状表现21 常见症状头晕目眩、耳鸣健忘、腰膝酸软、胁肋隐痛、失眠多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等。
211 脉象与舌象脉象多细数,舌红少津。
212 性别差异在女性,可能伴有月经不调、经少或闭经;在男性,可能出现遗精、早泄等。
3、辨证论治的方法与依据31 四诊合参通过望、闻、问、切获取患者的全面信息。
望神色、形态,闻声音、气味,问症状、病史,切脉象等。
311 症状分析综合各种症状,判断阴虚的程度和累及的脏腑。
312 病因辨别明确导致肝肾阴虚的具体原因,如久病、劳伤、情志等。
4、治疗原则与方剂选择41 治疗原则滋补肝肾之阴。
411 常用方剂一贯煎、杞菊地黄丸等。
412 方剂加减根据具体症状进行加减,如失眠多梦严重者,可加酸枣仁、柏子仁等;腰膝酸软明显者,可加杜仲、牛膝等。
5、用药注意事项51 药物性味选用滋阴之品,多为甘寒、咸寒之药,避免使用温燥、苦寒之药。
511 用药剂量根据患者体质、病情轻重调整用药剂量,避免滋阴过度,阻碍脾胃运化。
512 疗程与复诊规定合理的疗程,定期复诊,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6、预后评估与调理建议61 预后评估根据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脉象舌象变化等评估预后。
611 调理建议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情志过激。
饮食宜清淡,多食用滋阴润燥之品,如百合、银耳、甲鱼等。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中医教你调理肝病
中医教你调理肝病作者:暂无来源:《农家之友》 2012年第2期疏肝宜柔肝为刚脏,肝体宜柔,肝用宜疏。
有专家认为,慢性肝病多兼有气郁之证,治疗用药宜柔中兼疏,疏中兼柔,使气血调和。
一要防止疏泄太过,以免有损肝体,二要避免养阴碍胃。
同时专家还认为在一张处方中不宜用多味疏肝药,取药应轻疏柔和而不伤阴,常用者有郁金、合欢花、绿萼梅、生麦芽等。
其中生麦芽甘咸微寒,既可疏肝又可健胃,药性平和,为常用之品。
疏肝汤剂若久服,药方不宜过重,药量不宜过多,须注意柴胡升散之性。
另外,要疏肝与柔肝并用,如与枸杞子、白芍配伍,既可协同提高疗效,又可制约药物之散性。
健脾宜早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应注重调理中州,自始至终注意顾护脾胃。
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肝病治疗应将顾护脾胃放在首位。
一般选用党参、砂仁、山药、扁豆等益气升阳、醒脾健中。
专家认为《内经》有“厥阴不治,求之阳明”,及厥阴应“调其中气,使之和平”之论。
故慢性肝炎每当出现肝气亢盛,木盛侮脾时,其脾气必虚,此时必须扶脾抑木,以制过盛之肝气。
倘脾气衰败,纵有灵丹妙药,亦难起沉疴。
用心养阴慢性活动型肝炎重点在于滋养肝肾之阴,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肝血赖肾精供养,肾精依肝血补充,同源于水谷精微,有乙癸同源之说。
如湿郁内盛,郁而化热,病久毒热耗损肝肾精血,致肝肾阴虚,阴虚而生内热,以致阴虚为本,热邪为标,则发为本虚标实证。
专家认为,对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来说,治疗中保存一分阴血便有一分生机,并要防止阴亏进一步发展致动血出血。
“一贯煎”是滋补肝阴的代表方。
若从“体阴用阳”出发调补肝气时可重用生黄芪。
慢性肝病的治疗中只有阴血得以补充,病情才能得以恢复,切忌再伤其阴,惟有阴血得复,血燥得滋,肝得柔养,肝功能的恢复才有可能获得巩固,而免于复发。
专家认为“阴无骤补之法”,养阴须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之上守方稳进,方可取得较好疗效。
中医肝病治法
中医肝病治法今日所讲“肝病治法” ,是指中医的肝病,非指西医的肝炎、肝硬化等肝病治法。
但西医肝病,其症状所见,常常亦表现为中医的肝病,所以两者也有联系。
然中医肝病,从西医病名来说,则其包含范围甚广,所以,假如我们对中医肝病的治法,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和掌握,则在临床中对好多西医疾病,用中医辨证论治,会有很大的帮助。
这是我为何选择“中医肝病治法”这个题目的主要目的。
现仅就我个人的一点领会,和大家进行一次学术沟通,不免有错误和不全面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一、肝的经脉走向讲中医肝病,一定第一要提一下肝的经脉行径,因为这一点是中医诊疗肝病的重要依照。
肝的经脉为足厥阴经,起于足大趾的大敦穴,经足背内侧上至足内踝前,再上从小腿前内则面,经膝部上行大腿内侧面进入阴毛之际,绕过阴器到小腹,向上挟行于胃的双侧,会属于肝脏与胆腑相联系,再上行穿过横膈,分布于胁肋部,再沿喉咙的后侧,上行和目系相连,再行至额部,与督脉会于头顶之百会穴。
其支脉由目系下行于颊部内侧围绕口唇里面;又一支脉从肝脏分出,穿过横膈输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上述足厥阴肝经的行径与肝病的部位关系,主假若有关阴器、小腹或少腹以及胸胁肋部、眼目部以及头部等疾病。
二、肝脏主要生理、病理与疾病的关系1、肝藏血“肝藏血”出于《灵枢·本神篇》;又《素问·五藏生成篇》 :“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王冰说 :“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
”临证常有因为肝不藏血而惹起各样血证,如呕血、便血、衄血、妇女崩漏等;又肝血不足,惹起肝病的证候及症状,如血虚生风而致抽搐、震颤、肢麻,以及眼目视物不清、雀目、神志不宁、多梦、失眠、惊慌等。
2、肝藏魂“肝藏魂”出于《素问·宣明五气论》;又《灵枢·本神》篇:“肝藏血,血舍魂。
”什么是魂 ?《内经》:“随向来往者谓之魂,”神与魂本质上都是一种大脑的活动。
滋肝阴养肝血的方法
滋肝阴养肝血的方法滋肝阴养肝血是中医养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保护肝脏健康、调节肝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滋肝阴养肝血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合理饮食饮食对于滋肝阴养肝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多吃一些具有滋阴作用的食物,如绿豆、芝麻、黑木耳等。
这些食物能够有效补充肝脏所需的营养,增强肝脏功能。
另外,要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E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这些食物具有抗氧化的作用,能够保护肝脏细胞免受损伤。
二、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对于滋肝阴养肝血也非常重要。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肝脏的供血量,从而提高肝脏的功能。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每天坚持一定的运动时间,对于肝脏健康大有裨益。
三、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对于肝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过度的焦虑、紧张和愤怒会导致肝气郁结,对肝脏造成伤害。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心情舒畅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放松心情、听音乐、旅游等方式来缓解压力,调节情绪。
四、避免熬夜熬夜对于肝脏的损伤是非常大的,容易导致肝血不足、肝阴亏损。
因此,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晚上11点前最好入睡。
这样可以给肝脏提供足够的休息时间,使其得到有效的修复和恢复。
五、适量补充药物在滋肝阴养肝血的过程中,适量补充一些中药也是非常有益的。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滋肝阴、养肝血功效的中药,如当归、白芍、枸杞子等,制成中药饮品或者煲汤服用,起到滋养肝脏的作用。
但是要注意用药的方法和剂量,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六、戒烟限酒烟酒对肝脏的损伤是非常大的,会导致肝脏功能下降,加速肝衰竭的进程。
因此,要戒烟限酒,减少对肝脏的损害。
滋肝阴养肝血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我们坚持日常的养生习惯,保护肝脏健康。
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熬夜、适量补充药物以及戒烟限酒等方式,可以有效滋养肝脏,提高肝脏的功能。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肝脏健康,保护好自己的肝脏。
轻松看懂与肝相关的中医名词
轻松看懂与肝相关的中医名词肝血:一处血液供全身肝是人体的血库,负责储藏血液、调节血量,维持人体的正常活动,因此,中医中有“肝主藏血”的说法。
如果肝脏出现问题,它的藏血功能可能就会出现障碍,造成肝血不足。
你是不是经常会感到眼睛干涩、容易流泪?指甲干脆、很容易就断了?四肢僵硬、总感觉很累,关节还会时不时的感到酸痛?。
这些都是肝血不足的症状。
一般来讲,患有地中海型贫血的人,容易肝血不足,这类疾病在我国北方很少见,而在我国广东、广西、四川较为多见,长江以南各省市也有散发病例。
这部分地区的人们,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肝脏保护。
此外,体形消瘦、吃了东西却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的人,也往往容易有肝血不足的情况出现。
肝阴:津液滋润不会燥肝阴,就是肝的阴气,中医中是一个与肝阳相对的概念,表现肝柔润的一面。
眼睛、指甲、筋脉、消化系统等与肝相关器官的滋养液都来自肝阴,因此,肝阴不足常常会反映在这些器官上。
如果你最近感觉皮肤干燥脱屑、瘙痒发红,或者眼睛总是干涩刺痛、总觉得眼睛里有东西,再或者发现指甲变得软薄,而且很容易分离、指甲壁粗糙。
这个时候,你要当心,可能这些都是身体发出的干燥信号,因为体内的滋养液已经分泌得不够了。
虽然肝阴体质会遗传,但是吃对东西、作息规律却能帮助我们改善阴虚体质。
我们建议阴虚体质的朋友们一定要少吃炸鸡、羊肉串、十全大补炖汤之类的燥热食物,贪一时的口福让身体遭罪,当真是最不值得的事情了。
另外经常加班熬夜、抽烟喝酒的朋友们也要当心保养身体。
肝风:风吹神经肌肉动中医所说的“肝”,除了西医所谓肝脏的功能以外,还和神经及肌肉系统都有关系。
肝风就像一阵风吹过来,树叶随风摇曳一样,神经肌肉会有一些抽动性的表现,因为肝脏的一部分功能会表现在神经和血压上。
最常提到的病症就是“肝风内动”,头痛眩晕、眼皮不停抽动、脸部肌肉异常抽搐、脖子紧绷难以转动、四肢难以伸直或弯曲等都是“肝风内动”症状。
它是因为肝肾阴液精血亏虚,血不养筋,肝阴不能制约肝阳,而肝阳亢奋无制所导致的,肝阴血不足,是肝阴虚弱的进一步表现。
肝经失调会导致哪些神经系统问题
肝经失调会导致哪些神经系统问题在中医理论中,肝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肝经失调时,可能会给我们的神经系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探讨一下这些可能出现的神经系统问题。
首先,肝经失调可能导致头痛。
肝主疏泄,如果肝气郁结或者肝火上炎,气血运行不畅,头部的经络得不到足够的滋养和疏通,就容易引发头痛。
这种头痛可能表现为胀痛、刺痛或者跳痛,疼痛的部位可能在头部的两侧或者巅顶。
有些人在情绪波动、压力大或者睡眠不好的时候,头痛会更加明显。
其次,肝经失调还可能引起眩晕。
中医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当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时,就容易出现眩晕。
患者可能会感到天旋地转,站立不稳,甚至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这种眩晕往往在劳累、情绪激动或者突然改变体位时发作或加重。
失眠也是肝经失调常见的神经系统问题之一。
肝藏血,主魂。
如果肝经失调,肝血不足,魂不守舍,就会影响睡眠质量。
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睡眠浅等。
而且,肝郁化火也会扰乱心神,导致失眠。
这类患者常常伴有烦躁易怒、口干口苦等症状。
另外,肝经失调还可能导致情绪方面的问题,如焦虑和抑郁。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当肝气郁结时,人的情绪就会变得低落、压抑,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相反,肝火过旺时,人可能会变得急躁易怒、情绪失控。
再者,肝经失调还可能引发肢体麻木、震颤等问题。
肝血不足时,筋脉失去濡养,就会出现肢体麻木、无力的症状。
而肝风内动时,则可能导致肢体震颤、抽搐等。
在临床上,判断肝经失调导致的神经系统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脉象、舌象等多方面的因素。
比如,肝气郁结的患者,脉象多弦,舌淡红,苔薄白;肝火上炎的患者,脉象弦数,舌红苔黄;肝阴不足的患者,脉象细数,舌红少津等。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肝经失调呢?这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长期的精神压力、不良的情绪,如愤怒、抑郁、焦虑等,都可能导致肝气郁结。
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腻、饮酒过度等,容易化火伤阴,导致肝火上亢或肝阴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阴、肝血失调
肝阴、肝血失调的病机,均以肝之阴血不足为其特点。
阴血虚则阳亢,则为肝阳上亢,阳亢无制而生风,为肝风内动。
因此,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亦多与肝之阴血不足有关。
①肝阴不足:肝阴不足又称肝阴虚。
肝为刚脏,赖肾水以滋养。
肾阴亏损,水不涵木,或肝郁化火,暗耗肝阴等,均可导致肝阴不足。
肝阴不足,以头目眩晕、目睛干涩、两胁隐痛、面部烘热、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因乙癸同源,故肝阴不足往往易与肾阴不足合并出现。
②肝血亏虚:肝血亏虚,多因失血过多,或久病损耗,或脾胃虚弱,化生气血的功能减退所致。
其病理变化除血虚征象外,主要表现在肝血不能荣筋养目等方面,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临床上以肢麻不仁、关节屈伸不利、爪甲不荣等筋脉失养和眩晕眼花、两目干涩、视物模糊等血虚不能上荣头目之征为特点。
此外,肝血不足常可导致冲任不足和血虚生风。
冲任不足,血海空虚,可引起月经量少乃至闭经。
血虚生风每致虚风内动,可见皮肤瘙痒、筋挛、肉困、瘼疯等病理表现。
③肝阳上亢:肝阳上亢,多由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肝之阳气升浮亢逆所致,或因情志失调,郁怒伤肝,气郁化火,肝火炽盛,耗伤肝阴,发展为阴虚阳亢而成。
因肝肾同源,故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而致肝肾阴虚,最易引起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的病理特点为阴虚阳亢,本虚标实,上盛下虚。
上盛则为阳气亢逆,属标病,表现为眩晕耳鸣、头重脚轻、面红目赤、烦躁易怒等;下虚为肝阴虚,属本病,表现为腰膝酸软、足痿无力等。
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阳上亢三者,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
肝气郁结、郁而化火,可致肝火上炎,久之肝火内耗肝阴,阴虚阳亢,又可形成肝阳上亢。
但肝气郁结系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以情志异常和气机失调为主要临床特征;肝火上炎系气郁化火,气火上逆,以头面部热象显著或气火上冲为特征;肝阳上亢则是阴不制阳,肝阳升动太过,阴虚阳亢。
肝阳上亢之阳亢与肝火上炎之气火上逆相似,但属虚候,与阴虚并见,而肝火上炎是但实无虚。
故中医学认为,郁而不舒为肝气,浮而亢逆为肝阳(肝阳上亢),气郁化火为肝火(肝火上炎)。
④肝风内动:肝风内动属于内风范畴,多是肝脏阴阳气血失调,发展至极期的病理变化。
临床上以眩晕、震颤、抽搐等动摇不定的症状为主要特征。
有热极生风、肝阳化风、血虚生风、阴虚风动之分。
热极生风:热极生风又称热盛动风,多因邪热炽盛所致。
其病理特点为:发病急骤,多在里热、实火情况下出现,常见于温热病邪人营血阶段,或某些发热性疾病的极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以高热、神昏、抽搐、痉厥为其临床特征。
肝阳化风:肝阳化风,系肝阴不足,肝阳失去制约,阳亢无制,妄自升动而致。
其病理变化多有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之候,继之出现眩晕欲仆、肢麻震颤、筋惕肉困等,甚则昏仆、偏瘫,发为中风。
血虚生风:血虚生风系阴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
一般是在血虚基础上发生的,阴血不足症状比较明显,风胜则动之表现轻微,或仅见于肌表,如皮肤瘙痒、手足发麻等,少有抽搐现象。
阴虚风动:阴虚风动多是在温热病末期:病人下焦肝肾阴血不足所致,以手足蠕动、心中儋儋大动为特征。
总之,肝风内动,以肝肾阴虚,不能制约阳气,肝的阳气升动太过者为多见。
综上所述,可知“气、火、风”为肝脏病理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特点。
肝气郁结是肝失疏泄,气机郁滞的表现。
肝郁不舒,郁而化火,可形成肝火;久之肝火内耗肝阴,肝阴不能制约肝阳而致肝阳上亢;肝阳升动无制,风气内动,则为肝风(肝阳化风)。
三者之间,常以肝气郁结为先导,亦即肝病的原发因素。
再则,气病及血,气滞必血瘀,气郁不达,津液停聚,亦可酿痰。
气、火、痰、瘀、风的病理变化过程,可产生各种复杂的病变,其病理根源,则均与肝气郁结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