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李煜诗词的悲剧之美
亡国之音哀思难解——论李煜词的悲剧意识和亡国的必然性
峰隐者” “莲峰居士”,意为表示自己不好政治权利,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无言”和“独” 不喜宫廷内的风花雪月和奢华的生活,希望自己能 纵情山水,向往悠然的隐居生活。李煜聪颖好学, 诗词歌赋样样精通,音律,书法,绘画功底深厚, 书画鉴赏尤为独到。他不恤政事、喜好山水、骄傲 自大,在兄长李弘翼死后,其被立为太子,于公元 961 年即位。如果李煜不做帝王,他会是一名出色 的文学家、艺术家,但命运却偏偏把帝王的位置留 给他,他是一个生于宫廷内院,在众多女人的包围 中长大,没有经历过挫折,多愁善感的文人。在位 的 15 年间,其性格宽容,不轻易下达严酷的政治命 令,一位在文学与艺术领域有着深厚功底的艺术家 与一位崇尚权利、精通谋略的帝王之间角色的转变 体现了其性格角色的悲剧冲突,人生角色的变化使 词人的内心产生了极大落差,他前期的作品就突出 反映了这种压抑的内心思想和复杂的处境。李煜通 过他的词刻画了一个向往自由生活,孤独寂寞的帝 王。他的词大多是记述美好欢乐的事情,有感而发, 即兴所作。但美好和欢乐背后却隐藏着词人内心的不 安,对人生的逃避。李煜角色转变产生的矛盾决定了 他的人生悲剧,向往的精神世界无法满足,文人的性 格帝王的角色产生的悲剧冲突在李煜的词中得到了淋 漓尽致的体现。 (二)诗词中表现出家国命运的悲剧 南唐灭亡后,李煜从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变成 了阶下囚,这种巨变在历史上并不多见。亡国后李煜 的困窘,内心的悲愁,对人生,对过去,对国家的深 刻思念都在他的词中一一得到了体现。李煜人生的前 半段是风花雪月,醉生梦死,逃避现实的帝王,后半 段是心情凄苦,饱受凌辱,将生命握在他人手中的阶 下囚。国破家亡,孤独落寞的囚禁生活使李煜的感情 字写出了词人孤独凄苦的囚禁生活,奠定了全文悲 伤哀婉的感情基调。亡国后词人内心饱受折磨,希 望“上西楼”来排解内心的苦闷,但登上西楼后看 到天上如钩的残月和庭院里孤独矗立的梧桐树,更 衬托出了词人的孤单寂寞。词人将表达心情的“寂 寞”一词用在梧桐树上,将自己内心的寂寞用梧桐 树衬托出来,“锁”字一语双关,既写出了庭院内 梧桐树的孤独,又暗指自己成为阶下囚的现状。下 首三句中“剪不断,理还乱”将自己的内心感受比 喻成形象的麻丝,剪不断理不清,“是离愁,别是 一般滋味在心头”给人无限的情感体验。《相见欢》 将一个亡国帝王独自一人在萧瑟的夜晚,内心的孤 独凄苦鲜明地表达了出来。李煜后期又写了许多表 达对故国怀念,悔恨自己昏庸误国的词,词中对家国 命运的悲剧感叹不已。 二、李煜词的悲剧意识和亡国的必然性分析 李煜的词塑造了一个怀念过往、苟且偷生、境 遇悲凉的亡国帝王形象,亡国前宫廷生活的奢靡掩盖 了李煜多愁善感、优柔寡断的性格缺点,同时也隐藏 了词人的悲剧意识。但亡国后李煜的词则突出地表达 出了其浓厚的悲剧意识,词人的悲剧意识使南唐灭亡 成为一种必然。 (一)李煜词中表现出了愚昧的思想,反映出 其薄弱的治国能力 李煜的作品《病中书事》《九月十日偶书》《秋 莺》中都有关于佛法的描写,他希望通过佛法来消除 自己内心的烦恼和对王朝末日的恐惧不安,“赖问空 门知气味,不然烦恼万途侵”表现出词人逃避现实社 会,祈求在虚无的世界中寻求精神解脱。李煜的词表 现出他信佛佞佛的愚昧思想。南唐宫廷中佛教盛行,
论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及其艺术表现手法
论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及其艺术表现手法李煜,南唐末代君主,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备受推崇的词人。
他的词作风格清丽婉转,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著称。
在他的词作中,亡国之思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在面临国破家亡的悲剧命运下,李煜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的挽歌和悲愤,这种情感被巧妙地融入到他的词作之中。
本文将从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及其艺术表现手法着手,探讨李煜如何通过词作表达对国家的深情与悲愤。
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体现在他对国家兴亡的关注与表达上。
在《浪淘沙·北客行》中,他写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这里通过描绘长亭外的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景象,表现出了他对逝去的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之情。
在《渔家傲·秋思》中,他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通过描绘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景象和一片孤城万仞山的壮美景观,展现出了对国家兴亡的悲愤之情。
在这些词作中,李煜通过对国家兴亡景象的描绘,展现出了对国家的深情与悲愤。
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体现在他对民众疾苦的关怀与抒发上。
在《浪淘沙·北客行》中,他写到:“先悲为念后忧伤。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里通过描绘人生自古谁无死的客观事实和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抒情语句,表达了对民众疾苦的关怀和抒发。
在《渔家傲·秋思》中,他写到:“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这里通过描绘离愁渐远渐无穷和迢迢不断如春水的境界,表现了对民众疾苦的关怀和抒发。
在这些词作中,李煜通过对民众疾苦的描绘,表现了对国家的深情与悲愤。
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体现在他对人生命运的反思与感慨上。
在《虞美人·宫怨》中,他写到:“宫邨锁闭重黄昏,寂寞空庭春欲暮。
”这里通过描绘宫邨锁闭重黄昏和寂寞空庭春欲暮的情景,反映了对人生命运的反思与感慨。
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他写到:“吴泊前樯绿日新,江头风雨几时休。
”这里通过描绘吴泊前樯绿日新和江头风雨几时休的景象,反映了对人生命运的反思与感慨。
李煜的悲剧性格铸就其词的魅力
李煜的悲剧性格铸就其词的魅力
骆新泉
【期刊名称】《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6(024)003
【摘要】南唐后主李煜词的成就极高,受到历代词评家的盛赞,这除了他成功运用前人的各种艺术手法之外,更取决于他不平常的人生遭际,而这种人生遭际恰恰表现出他的悲剧性格:生在帝王之家却无帝王之志,登上国主之位却无国主之行,身处国君之尊偏怀赤子之情,挚爱帝后昭惠却又染指妻妹,欲保做人尊严却又懦弱怕死,身陷囹圄之中却又不忌言辞,这些都在他的词作中得到充分的显现.总之,是李煜的悲剧性格铸就了其词的无穷魅力.
【总页数】4页(P50-53)
【作者】骆新泉
【作者单位】徐州工程学院文法系,江苏,徐州,221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浅谈李煜后期词中的悲剧意识 [J], 李忠洋
2.试论李煜的词风与悲剧意识 [J], 刘琦;高春燕;
3.试论李煜的词风与悲剧意识 [J], 刘琦;高春燕
4.品读《虞美人》——浅析李煜的性格悲剧 [J], 李康君
5.悲剧人生铸伟词——李煜后期词的美学特质 [J], 王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李煜词的艺术生命力
浅析李煜词的艺术生命力摘要李煜词能够产生巨大的艺术生命力,关键是李煜的生活经历与其天赋性格气质共同所产生的悲剧力量至纯至真的感情倾注所产生的艺术感染力,加之李煜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从而使其词具有了永恒的艺术生命力。
李煜以其独特的技巧和方式表达了他多愁善感,人生的悲剧。
李煜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使其词作艺术生命力的物质外壳,他生命的悲剧性以及他与生俱来的情感特质是其词作艺术生命力的精神内核。
对李煜词艺术生命力的探索,对我们体验他独到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审美性,都有比较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李煜词;艺术生命力;悲剧力量;艺术感染力;艺术表现技巧引言历来人们对李煜词的研究,或研究其词的艺术特点,或研究其词的艺术魅力,大多着重外部的研究,并且这些研究显得繁杂零散,没有系统地挖掘出李煜词艺术生命力的真谛,李煜以其独特的技巧和方式表达了他多愁善感,人生的悲剧。
李煜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使其词作艺术生命力的物质外壳,他生命的悲剧性以及他与生俱来的情感特质是其词作艺术生命力的精神内核。
对李煜词艺术生命力的探索,对我们体验他独到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审美性,都有比较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篇着重从内部对李煜词的艺术生命力进行系统而综合的研究。
李煜以其独特的技巧和方式表达了他多愁善感,人生的悲剧。
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从李煜词艺术生命力的真谛来探讨和研究,以掌握的即成资料包括相关文献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史为基础,以论为主,以总结分析为辅,与不同发展时期的词作进行比较,综合来对李煜词作的艺术生命力进行梳理,从而进一步的探讨李煜词创作的历程。
讨论与分析南宋后主李煜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词人之一。
李后主(公元937年—978年),名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
李煜“天资聪颖,善属文,工书画,通乐理,尤其酷爱文学,填词更为杰出”。
李煜虽“误作人主”却是“绝代佳人”,千百年来,李煜的词拨动了不同的时代与社会的不同阶级、阶层读者的心弦,显示其词作永恒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试论李煜词的艺术美第2页
试论李煜词的艺术美第2页篇一:浅论李煜词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浅论李煜词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内容摘要】作为南唐的的最后一位皇帝,李煜是失败的;但作为一位词人,他又是伟大的。
他的一生是短暂而又辉煌的。
李煜词有怎样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这种艺术风格又是如何形成的,笔者在此抛砖引玉,以期方家指正。
【关键词】李煜词人艺术特色亡国独抒性灵凝练一:引言词,是在初唐产生并在中唐以后流行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如果说词的发展在唐代只是一段潺潺的溪流,或隐或现地出没于群山之间;到五代时,它便汇聚为广潭深湖,朝云暮雨桃花流水,更增添了它的丽色与神韵;再到宋代,它便如出山的江水浩浩荡荡,成为一代文学大观。
五代词在词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过渡作用。
说到五代词,我们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带着一种古典的忧郁,游离于五代词人这个创作群体的边缘,凭着超人的才华和独有的真性真情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具有永恒魅力的词作,开拓了词的境界,创造了宋词之前的第一个艺术高峰——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李璟第六子,南唐最后一位国王,世称李后主。
史载李煜生有奇表,风神洒脱。
自幼生在宫廷之内的李煜,生活视野狭窄,生性仁厚,感情细腻。
他从小便涵咏于艺术世界之中,又深受父亲及其文臣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文章诗词,琴棋书画,无不通晓。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二十五岁的李煜即位金陵,自此开始了偏安江南十五年的帝王生活。
其间曾遭受了子夭妻亡的家庭悲剧,对他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创伤。
宋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陷金陵,李煜肉袒出降。
次年被押送至开封,宋太祖辱封他为“违命侯”,并幽囚于汴京寓所。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宋太宗闻知其词作满含亡国哀怨,遂派人将其毒死,年仅四十二岁。
李煜短暂而坎坷的一生,就像在人间做了一个繁华而凄凉的梦。
他凭借自己率真的性情,卓越的才情,自如的运用诸多艺术手法及自然而凝重的艺术语言创作出不少独抒性灵、风格多样的优秀词作,成为中国词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国家不幸诗人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论李煜的词
国家不幸诗人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论李煜的词李煜,又称南唐后主,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不幸的诗人。
他即位于936年,南唐国家的国祚也从此开始了一个短暂而动荡的时期。
李煜在其短暂的统治期间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和军事威胁,但这位诗人却能够以他独特的文学天赋和生命力去应对这一切。
李煜的词,以其细腻、柔美、悲怆而著称于世。
他整合了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的各种音乐、舞蹈、戏剧元素,使得他的词华彩夺目,极富表现力。
但李煜的词歌照亮了他的文学生涯,无奈政治被挤压,国祚覆亡,他的一生中并没有享受到富裕和荣华富贵,最后被北方的金国所俘虏。
然而我们在李煜的词作品中并没有感觉到他的悲哀和不幸,反而包含了某种程度上的自我安慰和力量。
他自己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与他自身的困顿、忧伤隔得极远,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寻找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
可以说,李煜的人物形象是出色的,那些挥洒着激情和喜悦的情人,清寂孤独的道士,黯然失色的美女,以及在飘渺景象中令人感慨的人物,都在他笔下如实地走向了不同的行当。
他涉及到的情感,触碰到了真切的人类情感的脉搏。
他的词将自己的内心和那个时代的大气象完全融为一体,让人感受到其中的复杂而又鲜活的人性。
毋庸置疑,李煜的作品是有着沧桑感的。
在他那个时代,国家时局风云变幻,生死离别、家国情感书写均深情而细腻,那样的氛围更加映衬出了其作品的幽静感。
他的词描绘的是一种传统时代下的众生面貌,有效地挖出了一个平民的生活、情感的内核。
虽然这些情感与李煜本人的不幸生命之路紧密相连,但他所铸就的词世界,永远成为一种传承和爱慕者的精神寄托和呼唤。
在这个意义上,他是一位唯美主义者,用美去面对残酷现实,散发出一种人类固有的独立、坚韧和高尚。
有人说,李煜是一位国家不幸、诗人幸,在所谓“国家不幸”中创作出的艺术品质旗帜鲜明,丰富而深刻。
李煜陈述了丰富的人类情感,他的情感体验除调侃、幽默嬉笑之外,亦有深情、厚道、宽仁、正义。
即使遭遇到家园失落的苦痛,他亦能通过个人艺术成就获得幸福感和精神慰藉。
最新-试论李煜词的艺术美 精品
试论李煜词的艺术美篇一:试论李煜词的悲剧意识浅析李煜词的悲剧意识悲情词人南唐后主李煜,精通书画、音律、诗文,尤其在词上的艺术成就备受后人推崇。
文学界常把李煜的词的风格以975年被俘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他前期词多写宫廷生活以及宋朝的压力下所流露的深深哀愁;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感染力,广为后世传颂。
沈雄在《古今词话》中引用沈谦的话,评价他?后主疏于治国,在词中犹不失为南面王。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称赞他?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李煜用他的词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浓厚的悲剧氛围,同时为自己创建了一个执着追寻灵魂抚慰的精神世界,展现了他多愁善感的心灵对人生的一种深刻思索,充满了悲剧意识,带给了读者强烈的心灵震撼。
一、李煜词悲剧意识的表现李煜词悲剧意识源于他对自身悲剧境遇的感受,他力求通过词的形式,在精神上摆脱束缚、实现超脱。
刘鄂在《老残游记?自序》中说到:?《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序》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
?李煜正是用词这种文学形式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抒写自己对悲剧性人生的体验。
李煜词中的悲剧意识主要表现在性格角色、家国命运、生命体验三种方面。
(一)性格角色冲突之悲性格角色冲突是指李煜词人与帝王两种身份之间形成的矛盾。
这主要体现在李煜前期词作之中,李煜成为帝王,可以说是一个历史的误会。
李煜是中主李璟的第六个儿子,按说帝位本不属于他,但他生得阔额丰颊骈齿,一目重瞳子,这种所谓帝王之相使得他颇遭太子弘翼的猜忌,李煜为了避祸,李煜尝试着做个隐士,来逃避宫廷内部的争斗,从这一时间他自号钟隐,别号莲峰居士、钟山隐士可以管窥一斑,他想沉醉艺术的天地里,无心参预政事,他天资聪慧,好读书,又喜欢佛教,?精究六经,旁综百氏?,文章、诗、词样样精通,。
《试论李煜的悲情诗词1400字》
试论李煜的悲情诗词晚唐时期,填字的流行程度不高。
虽然有填充物,但诗人主要使用诗歌。
他们认为填词是一种尝试,所以几乎没有什么作品。
尽管也被称为诗人,但他在词方面的成就高于他的诗歌。
只有到了慈禧的时候,他才形成了一种正式的文学体裁。
但在这一时期,词的内容狭隘,感情苍白,成为花前月后的休闲产品。
这一时期,女人的魅力和柔情成为词的主要内容。
至五代时,填词之风盛行,词人辈出,形成两大词派。
一为长江上游西蜀派,一为长江下游南唐派。
两词派均以宫廷、豪门享乐为背景。
但由于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
所以产生的作品也有很大差异。
我们从《全唐诗》中就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五代,军阀混战。
政局颇为混乱。
中原的广大人民生活在一片黑暗动荡的环境中。
但在这一悲剧性岁月里,西蜀并未受到军事灾难的困扰,一直处于繁荣景象之中。
在这个小王国里,皇帝、大臣和一些文人过着奢侈而腐败的生活,有一种平和而安静的感觉,然后,为了适应歌舞厅的需要,专心致志地把女人描述成有能力的人,出现了大量的词汇。
牛娇的《菩萨蛮》:“玉楼冰覃鸳鸯锦”、张泌的《院溪沙》:“晚逐香车人凤城”等作品,对女士们的容貌,服饰情感进行了详细的刻画。
其中有很多女性形象被塑造得十分丰满而生动。
上述词中冷夜风月、满园花草、空中双燕双蝶成为影射情色之主题。
总之,晚唐和西蜀词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集其力写女性,词作内容十分单调狭窄,缺乏新意。
从创作内容上可以一改专门描写女人之风的,当推南唐词人李煜。
李煜(937一978)是南唐后主,又为南唐词派代表人物,其词作存世30余首。
李煜成长于文学气氛浓厚的家庭与宫廷,其父多才多艺,二弟文学修养丰富,二妻亦擅长音律歌舞。
出色的文学环境给其创作以深刻影响,也极大地有助于其词学的建树。
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虞美人》、《西厢记》等脍炙人口的名作更是家喻户晓。
这些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李煜的词作大多以婉约为主。
故其文学成就在晚唐五代之际已超越其他诗人。
《谈李煜词的艺术美》论文(人教版高二必修一)
《谈李煜词的艺术美》论文(人教版高二必修一)摘要: 李煜是我国词坛上一颗璀璨的星辰,他的词在题材与意境上突破了晚唐五代词以写艳情为主的窠臼,以宣泄的方式、白描的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至情至深地抒发自己的深哀与巨痛,使词作超出了个人的悲苦与离愁,含蕴了人生的感伤与悲悒,具有了广泛永恒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产生了极高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宣泄白描朴素自然深哀与巨痛感伤与悲悒广泛永恒在浩瀚的词海中,李煜的词称得上灿若星辰的文化奇珍;在光耀千古的词家中,李煜算得起是卓然独立的一个。
南唐后主李煜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却是一个杰出的词人。
杜鹃啼血,含悲饮恨而歌,三十几首词便成了他人生的绝唱,历经千年风霜,传诵至今。
探究李词历久不衰独具魅力的原因,也是众多学者的研究课题。
笔者认为,李煜词之所以能遗世独立具有穿透历史时空的价值,是因为他的独特人生经历,是因为他将人生悲剧的命运和艺术家的美学追求完美地融汇在一起,使词作具有了扣人心弦广泛而永恒的力量,产生了巨大的审美价值,成为有词以来的第一座高峰。
李煜词的审美价值首先体现在带有鲜明浓重感伤悲悒的思想内涵上。
李煜的身世特点,决定了他词作的思想内涵。
李煜流传下来的词作不是很多,但大部分是令人称道的杰作,这些作品真实地反映出李后主一生的生活和情感经历。
尤其是他晚期抒写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作品,历历悲欢,字字血泪,无怪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他的词为人们营造了一个极为浓厚的悲剧氛围,同时也为自己编造了一个苦苦寻求灵魂的精神世界。
李煜真诚地面对自己的灵魂,执着于探索生命的自由与永恒,表达对人生、对世界的终极关切,使词作形成独特的审美价值。
一、对自己灵魂的忏悔李后主用他的词,向世人展示了他那深层的苦难,然而在这深层的苦难之中,饱含了一种极为浓厚的悲剧氛围和忏悔意识。
他用自己的血泪之作,对自己的灵魂进行了深深的忏悔,使词的思想内涵具有了浓郁的感伤和悲悒。
浅论李煜词渗透着悲剧意识的原因
浅论李煜词渗透着悲剧意识的原因摘要:李煜的前后期词作贯穿着同一种底色——悲剧意识。
本文着力探索的是他的悲剧意识的由来,从词的这个体裁以及他的遭遇按前后期分别进行分析,亡国前他的悲剧意识多半与他的出身遭遇和天赋有关;而亡国后则主要是他的痛苦生活和矛盾情绪相关的。
关键词:李煜;悲剧意识;原因Discusses Li Yuci to seep the tragedy consciousness reason shallowly Abstract:The Li Yu adjacent periods word does is passing through the identical kind of bottom color - - tragedy consciousness. What this article tries to explore is his tragedy consciousness origin,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separately from his bitter experience according to the adjacent periods, before perishing the country, his tragedy consciousness mostly with his family background bitter experience with the talent related; But after perishing the country, is mainly his painful life is related.key word: Li Yu; Tragedy consciousness; Reason关于李煜词中透露的悲剧意识,已经有很多学者论述到,而且也论述得很透彻,有关于他前期词中的悲剧意识的,更有探讨他后期词深沉的悲剧意识的,在这里,我主要研究的是他的悲剧意识的由来,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无法摆脱的悲剧意识。
品读《虞美人》——浅析李煜的性格悲剧
与 明月” 永恒 , 只是 人生命 运无 常 , 这种 永恒与无常 的巨大反差 ,表现 了作者对 宇宙与人生际遇 的思索 。 但是 , 柔弱的李 煜 已经不可能 由此进发 出“ 山再起 ” 东 的
起了决定 性的作用 。如果稍有 刚勇无 畏 之心 , 断然不会举 国而降。失 了品赏析过程 中 ,了解 李煜懦弱 的性 情特点 ,对把握作 品中的抒情 意象和主 题是大有裨益 的。
一
反 映了这个南 唐后主追求个人享乐 的人
生理 想 。
情仇因“ 而生 。尊卑荣辱 的改变 , 改” 让登
楼遥望 的李煜不 断慨 叹 “ 自是人生长恨 水长东 !”《 ( 相见欢 》 。于是 , 醉梦里 , ) 在
是人非 、 美梦飘逝 的伤痛 。开 篇 , 词人就 是一声 吁叹—— “ 春花秋月何 时了” 。其 实 , 照常理 , 去春来 , 暖花 开的景 依 冬 春 象往往让人欢欣鼓舞 。 可是 , 一派欣欣 向 荣 的自然景色非但没有 给李 煜带来感念
有几 多愁 , 似一江 春水 向东流 ”把 抽 恰 , 象化的愁怨具体 化了。作 者不仅借一江 春水的汪洋恣肆 和奔放倾泻来 表明 自己
的君王何止李煜一人 , 但是 , 唯独他的生 命绝 唱给后人 留下了无尽的回味。 他忧郁
叹息 的诗句 , 引用法国作家缪塞 的话来评 议 比较贴切 ,最美 的诗歌是最绝 望的诗 “
李煜懦弱 的性情特点 。李煜 之所以怀揣
“ 雕栏玉砌 应犹在 ”这样 患得 患失 的心 思, 从某个角度理解 , 正是他懦 弱的性 格
物华 的欢乐 ,相反 ,倒是触 痛了他那脆
弱、 敏感 的 囚徒心境 。只是 , “ 这 天上 人 间” 因战争失利都成 了过 眼云烟。 因此 , 用“ 何时 了” 问“ 乞 春花秋 月 ”其 实是 词 , 人向宋太 宗怯 懦的询问 ,流露 了一个 特 殊“ 异乡人” 的思归情绪 。同时 , 说明李 煜 此时还生 活在 幻想里 ,希望 回到那三 千 里外 的“ 山河 ” 。 从帝王 的宝座 上被 摔了下来 ,不是 “ 卧薪尝胆 ” 去为 “ 山再 起 ” 东 作准备 , 而 是整天顾影 自怜 、 寂寞难耐 , 而暴露 了 从
论李煜对词的主题及意境的开拓
论李煜对词的主题及意境的开拓
李煜为南唐后期著名的文化名人,他的词作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李煜对词的主题及意境的开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清新自然的意境:李煜的词作清新自然,唯美主义情感被转化为自然朴素的情感,给人以恬静愉悦之感。
例如《浣溪沙》中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表达的是纯粹自然,没有复杂的情感色彩;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则表现出深情触动人心的意境。
2. 凄凉切身的主题:李煜的词作受到唐宋文化传统的影响,词题涉及社会生活的众多方面,如宫廷生活、江湖情爱、世态人情等。
他的主题深具社会人生、历史文化的意蕴。
其中以凄凉切身之句最为感人动人。
如《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表现出离愁别绪、境遇悲苦的主题。
3. 抒发内心的情感:李煜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境遇的思考贯穿于其词作之中,表现出作家个人强烈的情感和人生态度。
例如《赤壁怀古》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表现出悲叹历史之变幻与命运无常的情感。
总之,李煜的词作开拓了词的意境,他的作品表现了清新自然的情感、凄凉切身的主题和抒发内心的情感。
他的词作体现出唐宋文化的传统精华和南唐时期的文化特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不幸诗人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论李煜的词
国家不幸诗人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论李煜的词摘要南唐后主李煜兼有亡国之君和杰出词人的双重身份.由于特殊的身份地位和不同常人的生活经历,李煜的词基本上摆脱了“花间派”的习气,不仅在题材内容上有所拓展,而且将真性情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词作之中,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尤其是降宋之后,1国之君与亡国之奴的两种身份的巨大落差,使李煜饱尝了被俘生活的哀痛与艰辛,在内心深处唤起了对过去帝王生活无穷的追忆.痛定思痛,李煜将自己对往昔生活的留恋与亲佞远贤、以致国破家亡的追悔之情,毫无保留地倾泄到词作之中,成为1代亡国之君的千古绝唱。
本文从李煜人生经历,即由国君到囚徒的沧桑巨变后,前后期词作呈现出的不同文学风貌和艺术表达效果,来走近词人的内心世界,探讨其心路历程,从而实证出这位在治上软弱的君主,在文学上却有着非凡的造诣。
李煜是南唐词派的1代宗师,是宋词的开山之人,他的创作在我国词史上树起了1座丰碑。
关键词:李煜;心路历程;创作流变;真情实感;独特风格ﻭﻭABSTRACTﻭﻭThe emperor of South Tang Li Yu had a double—identity: a king who lost hiskingdomto hiseremyand a great et. Because of this special identity and particular life experience, he gotrid of the styleof Hua Jian Stylistic etry form h is writing.He expandedthecontend and the subjectthat he ted to write about and use his true etion tofish his works so that’s why Li Yu formedaspecial styleof his own。
论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及其艺术表现手法
论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及其艺术表现手法李煜,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著名的文学家,其词作以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而著称,被誉为“南宋情词第一人”。
李煜词中常常表现出对亡国之思的深切感受,他以细腻的情感和凄美的语言塑造了一幅幅亡国忧民的画卷,深深触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本文将从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及其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文学创作中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表现在对故国的思念和对国家兴衰的关注上。
在他的词作中,常常出现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如“美人恋故乡,恋故乡,含愁独自凭栏干。
故国不堪回首,天堂漫漫”、“相思只在月明花满萧墙,独抱浓愁,与谁同?”等等。
这些词句透露出李煜对家国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他对亡国的忧虑和对国家兴衰的关注。
他用深沉的情感和凄美的语言将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融入到词作之中,使其作品充满了浓烈的爱国情怀和深厚的民族感情。
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还表现在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时局的忧虑上。
在他的词作中,常常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动荡,呈现出一种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如“长门送别, 青楼孤影”、“等闲变却故人心,却教思起旧恩情”等。
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还表现在对个人命运的悲凉和对生命的无奈上。
在他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一种对个人命运的悲凉和对生命的无奈。
如“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等。
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情感真挚、表达直接。
李煜的词作情感真挚,表达直接,他用极其简洁的语言,抒发出了丰富的情感,使人感受到其中的真挚和直接。
其次是意境深远、形象生动。
李煜的词作富有深刻的意境和生动的形象,通过一些简单的词句和形象,展现出了丰富的内涵和绚丽的意境。
再次是音韵和谐、语言优美。
李煜的词作音韵和谐,语言优美,他善于运用韵脚和对仗,使词作具有了极高的音乐美和文学价值。
最后是情感饱满、气势磅礴。
浅析李煜词中的美丽与哀愁
浅析李煜词中的美丽与哀愁作者:张玉然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4期摘要:李煜生在动荡的年代,唐诗已经走完了灿烂光辉的历程,晚唐的最后一抹晚霞也消失了它的光辉。
五代词人的光辉却日渐闪亮。
其中最为耀眼的便是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虽然是一个失败的帝王,他所拥有的三千里地的狭窄山河最终也已失去;他从登基开始就与屈辱相伴,最后又在屈辱中死去。
但是,这个失败的帝王,却完完全全地征服和打败了别人并且能引起许多人的强烈共鸣,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索。
本文拟从李煜词创作的历史背景入手对其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等方面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论述。
关键词:李煜词;美丽与哀愁;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成就一、李煜词创作的背景李煜(937-978),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
徐州(今江苏徐州)人。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赋无所不能,词的成就最为突出,大约有30多首词流传到今天。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他是南唐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李后主。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经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
宋开宝七年(674年),宋屡次谴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
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
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是他的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命在人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在他短促的一生中,既有身为国主、享尽荣华富贵的经历,又有沦为亡国之君、做阶下囚的悲惨遭遇。
这种前后荣与辱、乐与悲的强烈反差,极大地改变了李煜的性情与气质,也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前后期的词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二、李煜词中的美丽与哀愁(一)李煜词前期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所谓前期就是指李煜在南唐亡国以前的作品。
这一时期,李煜的词主要是对帝王宫廷生活的反映,主要描写宫廷豪华生活,宫中宴饮、美女佳人、缠绵情爱,这些词大多刻画非常精细,很富有形象性,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下面介绍他前期词的代表作。
略论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略论李煜词的艺术特色【摘要】李煜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词人,其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李煜的词具有情感真挚、意境凄凉、音乐性强、描写手法独特以及婉约的词牌特点。
他在词中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对爱情的追求和对命运的无奈,展现出词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感情。
李煜的词作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通过对李煜词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和魅力,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
李煜的词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仍然在当今文学界发出璀璨的光芒,彰显着词人无限的魅力与魄力。
【关键词】引言:- 介绍李煜- 论述词的艺术特色正文:- 情感真挚- 意境凄凉- 音乐性强- 描写手法独特- 词牌婉约结论:- 李煜词的艺术价值- 李煜词的影响力- 总结1. 引言1.1 介绍李煜李煜(937年-978年),字重光,后周宣帝之子,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之一。
在中国文学史上,李煜被誉为“南唐二主”,与北宋大文豪辛弃疾齐名,享有盛誉。
李煜以其悲壮的词风和才情横溢的才华成为后世传颂的文学巨匠。
他的词作大多表现了他深沉的爱情和忧愁的境遇,情感真挚,意境凄凉。
他的词语言质朴,节奏鲜明,音乐性极强,让人细细品味,倍感怅然。
李煜词作中的描写手法独特,常以自然景物作为抒发情感的载体,巧妙地情景交融,给人以清新的感受。
他还擅长运用古体词牌,如“鹧鸪天”、“蝶恋花”等,娓娓道来,旋律婉约动人。
李煜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为传唱,至今仍然被后人传颂。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涵,为后人带来了无尽的启迪和感悟。
1.2 论述词的艺术特色李煜,北宋末年著名的词人,被誉为“词中之圣”。
他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艺术特色也备受称道。
在李煜的词作中,最为突出的艺术特色包括情感真挚、意境凄凉、音乐性强、描写手法独特以及词牌婉约等方面。
李煜词的悲剧意蕴
李煜词的悲剧意蕴摘要:南唐后主李煜,不论是作为君主还是作为词人,皆经历了人生之罹难。
生活中的一系列巨大变故,国恨家仇和个人的不幸遂使这位性情率真、心理细腻、多愁善感、深受佛家人生苦谛熏陶的词人,对生命的悲剧较常人有更为普遍深刻独特的审美体验。
他以一己独特的心境,激情与苍凉凄婉之笔端,写万般愁情,抒亡国之恨。
他的词,饱含了人世间的沧桑和对故国沉重的思念,表现出远离故土,身陷囹圄之人千回百转的万端感慨和那种刻骨铭心的离愁别绪。
李煜三十几首词作,均贯穿着同一色调——悲剧色彩。
前期因他敏感的天性气质形成了潜在的悲剧一时;后期的遭际和独特的历史地位使其悲剧意识进一步深化,有了质的飞跃,具有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审美价值。
探析此悲剧特质对全面了解李煜及其词具有比较深刻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李煜,前期,后期,悲剧意蕴正文: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皇帝,他天资聪颖,喜读书,纵观百家,横贯六经,晓音律,工书画,精于鉴赏,文章诗词俱佳,可谓是以为博学多才全面发展的文学艺术家。
在文学方面,其词作成就最高。
他的词非但其时难有与之匹比者,即使与历代名家相较,也不失为上乘之品。
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却由于历史的误会被推上政治舞台,登上人主的地位,受尽命运的拨弄,饱尝人世的辛酸,成为一个历史的悲剧人物。
湖南师范大学赵晓岚教授曾这样评价李煜:“生在帝王之家却无帝王之意,身为国君却怀赤子之心,挚爱国后娥皇却又热恋妻妹。
”那么,身份和心理的双重矛盾在他的词中体现的又是怎样的一种忧患悲剧意识呢?本文就通过他前后两大使时期的词作来探析一代词帝李煜精神世界的悲剧意蕴。
一李煜前期词作的主要内容李煜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奢华安逸的宫廷生活,但也有隐性的悲剧色彩。
(一)李煜前期的词作的思想内容——治世之音安以乐。
亡国以前,李煜偏居江南一隅,虽然时时面临亡国之危险,但其词总体上还是歌舞升平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宫廷生活。
代表作有《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议李煜诗词的悲剧之美
摘要:李煜一生具有很大的戏剧性,利用充满悲剧意识的人生观,才华横溢的天赋为我们谱写了一首首千古绝唱。
文章将结合李煜人生经历及其性格特点,对其作品中存在的悲剧之美进行分析,希望为其诗词的研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李煜;诗词;悲剧美;文学艺术;
一、引言
悲剧美是美学范畴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不仅体现在音乐等艺术中,诗词方面也有其表现,一般来说,诗词中的悲剧美能够引起人们更深层次上的审美感受。
李煜作为北宋著名词人,其诗词中包含着浓郁的悲剧美,因此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二、李煜诗词中悲剧美的来源及其悲剧意识
(一)李煜诗词中悲剧美的来源
李煜的诗词中之所以充斥着悲剧意识以及悲剧美,和其人生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纵观其人生,可以说李煜本身就是一个悲剧人物,如果李煜不为君王,其必然是一个才子,但是造化弄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李煜在其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其人生轨迹。
不过,正是李煜充满悲剧性的人生铸就了其充满悲剧美的作品。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文是指思考的内容及时空,而化正是对于这些内容的表达,而对于李煜来说,其身上的悲剧性使其在”文”方面达到了常人所难以理解的深度,而其高超的文笔又构成了其
“化”,这也就是指其用诗词作为载体表现出了其悲剧色彩。
(二)李煜作品中所蕴含的悲剧意识
悲剧意识是一种将一切都归为悲剧结局的思维方式,使用当前的范畴对其进行划分的话,可以将其划分到人生观的层次之中,它是李煜作品中悲剧美的所有来源,在这方面可以参照笔者的《浅析浮生六记的文学魅力及创造力》,其中沈复的思维方式就是积极地,和李煜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然这里不对李煜如何形成这种人生观进行详细分析,仅分析这种悲剧意识给其作品造成了何种的影响。
李煜的悲剧意识表现在悲天悯人、优柔寡断以及至善的品格之上,具体来看可以总结为繁华落之后的苍凉、人群之中的寂寞。
三、李煜前期及后期作品中所蕴含的悲剧之美
李煜的诗词可以很清晰的分为前期作品以及后期作品,以其生活经历进行划分的话则可以分成亡国之前以及亡国之后。
整体来看,前期作品多描绘奢侈淫靡生活,凸显出非常空虚的生活状态;后期作品则表现亡国之痛、故国之思,无论其前后作品,悲剧意识是一致的,只是前期较为隐秘,而后期则表现的林淋漓尽致。
以下将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李煜前期作品中隐性的悲剧美
李煜前期作品中隐性的悲剧意识构成了其作品的悲剧美。
具体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痛苦、敏感的灵魂。
从表面上看,李煜婚姻美满,生活悠闲,整日沉迷于声乐之中,但是,对其作品进行细细的品味就可以发现其中所包含的悲剧色彩,以其早期《浣溪沙》(红
日已高三丈透)为例进行分析,其中包含着一种不安以及不舍的情绪,而另一篇早期作品《菩萨蛮》(铜簧韵脆锵寒竹)则表现了快乐至极时所产生的悲伤怅惘,仿佛李煜当时就意识到了万事悲凉这一结局,这种悲剧性是来自于李煜惊人的理智,他对一切都怀疑,即使现实生活,他也有一种“魂迷春梦中”的感觉,对于他来说,只有将一切暂时忘记,才能够感受到一些模模糊糊的幸福。
(二)李煜后期作品中淋漓极致的悲剧美
李煜后期的作品中,其悲剧美表现的更为淋漓极致,体现了人生巨大的失落与缺憾所带来的内心深重的创伤,正是其作品中存在着这种充沛的感情,使其所有的经典作品都来自于这一时期。
以李煜代表作《相见欢》来看,“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其中的艺术手法和其哀愁凄凄的感情交融在一起,配合清秋、残月、小院的场景,可谓是千古绝唱,笔者认为此篇的艺术成就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可谓是不相上下。
另外,亡国意识是李煜后期作品中悲剧意识的一个重要来源,也是构成其作品中悲剧美的重要因素。
对于李煜来说,亡国和其本身性格中的“善”“优”“淫”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优柔寡断为北宋南侵提供了条件,而其迷信佛教也导致其不理政事,置百姓于水火之中,加速了亡国之路。
李煜这些性格特质使其成为了亡国之君,也正是这些性格特质
使其在亡国之后选择利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流传千古作品中所蕴含的愁思相对于前期作品更为充沛,也使得更能够使读者被感染,带给读者感动,是以后人称之为“南面王”。
无论是从主观上看,还是从客观上看,李煜的悲剧意识促使其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而其人生经历、感情经历也使得其作品更加丰满,有血有肉,或悲痛,或忧伤,或温柔,或缠绵皆成不朽之经典。
四、结语
李煜是“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惜薄命做君王”。
其一生充满了悲情,他亡国的结局虽然让我们不禁感叹,但其留给我们的作品也具有非常高的艺术美感,让我们不断的回味。
是以笔者依然相信,一篇文章成功与否关键还是在于此文章中是否具备充沛的感情,是否能够感染读者。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