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从“读”开始

合集下载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叶圣陶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纲要:改革教学方法1、语文教学要从生动形象的直观开始2、叶圣陶提出了“预习、讨论、历练”的三教段理论:启迪:在教师方面来说,一定要变“讲”为“导”(1)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自己去多看,多读,多想;(2)作文教学要让学生自己去多写,多改,多想。

3、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性(1)国文教育悬着明晰的目标: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章的技能。

4、切实提高语文鉴赏水平和语感能力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整体改革观中的重头戏。

教学得法,事半功倍,学生受益且一辈子受用;教学不得法,事倍功半,学生受罪甚至学了比不学还要糟糕。

叶圣陶极力提倡中小学语文教学要从生动形象的直观开始,他说:“许多东西用语言文字是绝对说不清的。

像一只杯子,你怎么用文字来正确的说清楚它的形状呢?……要讲清一个茶杯,恐怕一百个字还不够;在这一百个字当中,有生字,有虚字,而等到学生把生字认得记得了,把虚字弄清楚了,整个茶杯也就没有了。

”又如要让学生认识橘子,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橘”字,旁边再画一个圈圈,再作一番讲解,其结果,“孩子们所识得的只是一个圈圈,那就何不把一只橘子放在桌子上让孩子们看,岂不简单明了得多。

”显然,这种从直观入手进行教育的方法,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规律,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像更为深刻。

叶圣陶曾经严肃地指出,学校里的各种功课,“国文教学受的传统影响最深,书塾的一套办法传到学校的国文课,这是国文教学劳而少功的一个原因。

”为着摆脱传统教育的影响,排除书塾的一套办法,让学生们多多受益,叶圣陶提出了“预习、讨论、历练”的三教段理论:每个学生在上课之前都要先通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并自觉利用工具书独立解决课文中字词的障碍,同时能通过预习提出心得、疑问和难点。

等到上课时,学生应该在老师的主持和指挥下积极地参加对课文的讨论,由于每个学生在预习时的收获和困惑各不相同,所以课堂讨论时通过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问题就可以解决一大半,而剩下的那一小半,只要由教师三言两语的指点和引导就能开窍。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涉及到的三个层次为初级层次、中级层次和高级层次。

初级层次是小学生开始接触阅读的阶段,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基本阅读能力。

在这个层次上,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能力的课文,如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

通过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抓住主题和中心思想,并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技巧,如识字、理解词义、理解上下文等。

教师还可以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中级层次是在初级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这个层次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课文,如短小说、记叙文、说明文等。

通过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意义和作者的观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分析文学形式和修辞手法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分为初级层次、中级层次和高级层次。

通过逐层渗透、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和活动安排,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基本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生语文朗读教学方法策略有哪些

小学生语文朗读教学方法策略有哪些

小学生语文朗读教学方法策略有哪些朗读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它的作用是给学生的读书做出样子,为理解课文内容引出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素质。

范读可由教师读,也可由学生读;可读全文也可读某段,某章,某节。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生语文朗读教学方法策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小学生语文朗读教学方法策略朗读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生语文朗读教学方法策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范读法即示范性朗读,它的作用是给学生的读书做出样子,为理解课文内容引出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素质。

范读可由教师读,也可由学生读;可读全文也可读某段,某章,某节。

如果课文内容比较难理解,情节距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在授课开始时,由教师范读效果会更好。

在课程进行中,个别段落学生不易读懂,也应进行范读。

需要强调的是不论教师范读还是学生范读,一定要能起到示范作用,起到指导朗读的作用。

在范读中,可用比较朗读法,变换着语气、腔调进行读,让学生鉴别哪种方法好,引导学生进行反复仿读。

2、领读法即由教师或学生领着学生读。

此法适用于低年级教学或在学生对文章讲述的内容似懂非懂的朦胧状态中,有的语句读起来拗口时实行。

此时领读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注重重音及停顿,读出感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的内容。

3、指名读法就是根据教学的需要,指名让某一个同学读,指名读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目的性,这也是具体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一个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运用指名读的方法能起到“投石问路”,“抛砖引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用。

在指名读法的运用上,教师要克服“读得好的学生老师总让读,读得差的学生老师总也不让读”的倾向,要面向全体学生,尽量让更多的学生有练读的机会。

在课堂上,我们老师指名找学生读课文时,很多同学“颠着屁股”高举着小手争取读,他们的心情是那么的迫切,但有的老师就是因为他读得不好而不给他读的机会。

小学语文教学规律

小学语文教学规律

小学语文教学规律一、读中感知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读,学生的语文学习是一种特殊的理解过程,而读中感知即是这特殊理解过程的开始,是学生对文本的感性理解。

学生学习任何课文,阅读任何文本,都是首先要整体感知,弄通语句,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初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整体感知文本,方法很多,学生具体采用什么方法要根据文本的特点,灵活使用默读、略读、跳读、精读、查资料、述情节、列提纲等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以自己的分析和理解代替学生的阅读感知,教师应该遵循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让学生多读书,在读中自主感知、领悟。

二、读中领悟整体感知是学生阅读的开始阶段,领悟则是阅读的深化,是学生对文本的理性理解,是积累知识、形成水平的过程。

学生在阅读中既要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又要学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如修辞、表达方法、布局谋篇技巧等,并能在以后的写作中加以使用。

学生在阅读领悟中实现了由感性理解到理性理解的飞跃。

语文教学重在阅读理解,学生在阅读感知的基础上,仔细品读文本,自主领悟探索,教师适时引导,指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重点段落仔细品读,读出情感,读出节奏、韵律,读出意境,在品读中深入理解文本,体悟作者情感,把握文章思想内涵。

这样学生对文本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都实行了深层的探究,这也是语文人文性的本质要求。

此外,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合作交流,在交流中共同进步,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三、读中积累语文知识的积累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

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并在读中积累语言、积累思想、积累文化、积累文学常识,积累写作素材、积累写作方法。

教师应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记,多读课文,多读文学名著、多读科普书刊和其他有益读物;多背诵名言名句、古典诗词、优美散文、名家名篇等;多记笔记,仔细留心观察生活,多记录生活中的素材。

读《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读《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读《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读《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篇1教师做久了,在工作中已经找不到兴趣和激情了,面对不想做又必须做的工作,只有疲于应付。

对教育中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反映已显得有些迟钝了。

行走在教育生活中,对工作逐渐丧失了热忱和爱好之心。

更谈不上工作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感。

自从倡导教师读书以来,我读了李镇西的《教有所思》、张文质的《教育的十字路口》、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和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等多本教育专著。

通过读书,终于让我明白: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这种规范、狭隘、重复、忙碌的生活状态,要改变这种生存状态,使教师对教育永远充满一种吸引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

读书会让我们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读书会让我们教师更加富有教育的智慧,领略教育的真谛;读书会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语文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计划着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

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它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

同时《小学语文教师》推出的"大语文教育文摘",从大语文的角度,精选报刊精华,为我们及时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开了我们的'教育视野。

此外,"园丁故事"、"封面人物",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们认识和了解到像魏书生、李吉林、支玉恒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

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从阅读开始,融入亲身体验,感悟神话之美——谈谈《阿长与山海经》语文教案的实践价值

从阅读开始,融入亲身体验,感悟神话之美——谈谈《阿长与山海经》语文教案的实践价值

从阅读开始,融入亲身体验,感悟神话之美——谈谈《阿长与山海经》语文教案的实践价值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都知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要培养好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要从阅读入手。

然而,面对越来越多电子产的崛起,我们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日益下降。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更加用心地为学生设计阅读的场景和方式,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引领他们在阅读中感悟神话之美,开启想象与探究的大门。

最近,我有幸参与了一次《阿长与山海经》语文教案的实践活动,从其中获取了许多关于如何提升学生阅读体验的宝贵经验,下面分享给大家。

一、以“情感体验”为主线,构建神话故事世界。

《阿长与山海经》是一本继承了中国神话文化的优秀童话书。

这本书不仅包含了丰富的神话故事,更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世界场景模型。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供情境或创造场景的方式使学生将自己认识的世界与书的内容进行关联。

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声音、画面、动作等多媒体资源设计一个群像般的神话世界场景,以共同欣赏、亲身体验、辨别和感悟内容,并使学生对内容产生浓厚的情感体验。

二、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让阅读变成物质化的体验。

教师还可以将《阿长与山海经》的主题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一个互动式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将阅读变成我们日常中在现实情境下实际演练的体验。

例如,在讲述《伏羲变形》,让学生扮演当时的人物,深入感受伏羲先天变,探究其道出的哲学意义。

三、构建互动、合作的小组众创环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另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感悟神话之美,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采用学生互动合作集体创作、角色进行戏剧化再现等方式,构建一个互动友好、富有共识的创意体验空间。

在其中,不能一味强迫学生学习知识点或者进行老师自己的单向引导。

而是要尊重学生的想象,让他们像创作者一样,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方法进行创造,结合现实情境,深入探寻神话的内在美学特征和文化内涵。

《阿长与山海经》语文教案的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建立情感化体验、角色扮演、互动合作创作等多维度、全方位的教学创新模式,将“阅读”变成一种亲身的体验,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神话之美,避免生硬地阅读背诵和刻意关注。

二年级语文教案学习正确的朗读方式

二年级语文教案学习正确的朗读方式

二年级语文教案学习正确的朗读方式导语: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正确的朗读方式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教案旨在帮助二年级学生学习正确的朗读方式,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朗读的含义和意义;2. 学会正确的咬字发音;3. 了解朗读的基本技巧;4. 提升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掌握正确的咬字发音;2. 学会运用朗读技巧来表达文本内容。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朗读材料;2. 学生准备好自己的朗读作品。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朗读经历,并向学生介绍朗读的定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理解朗读的含义和意义让学生听一段通过正确朗读表达出的故事,然后与学生讨论朗读与阅读的不同之处。

通过这种比较,学生能够理解朗读的含义和意义,明确朗读是为了更好地传达文本的意思。

步骤三:学习正确的咬字发音在这个阶段,老师可以通过将句子分解为字母和音节的组合,逐一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咬字发音。

可以结合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的拼音知识,帮助他们正确发音。

步骤四:了解朗读的基本技巧通过示范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朗读的基本技巧。

例如,学生可以学习到正确的语调和断句,以及如何掌握适当的节奏和速度。

老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实际的例子,引导他们通过模仿来掌握这些技巧。

步骤五:实践朗读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朗读材料,或者选择自己喜欢的文本进行朗读练习。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五、巩固和拓展在教学结束之后,老师可以布置一些朗读作业,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朗读训练。

同时,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参加课外的朗读比赛或者朗读活动,帮助他们不断提升朗读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式,提升他们的朗读表达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够取得进步。

快乐写作从“悦”读开始

快乐写作从“悦”读开始

快乐写作从“悦”读开始作者:杨进林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年第21期摘要:阅读与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属于一体两面,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既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文章以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为目标,通过培养学生对优秀作品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发,进而提升其写作水平。

研究显示,该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语文阅读语文写作读写结合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1.034在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写作和阅读往往被分开教学,导致学生缺乏实际的写作实践和对于文学作品的深度理解。

研究发现,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分析优秀文学作品,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并且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悦”读,“写”之始1.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

教师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空间。

这可以是一个安静的角落、一个专门的阅读角或图书馆。

教师要确保该空间没有噪音和干扰,帮助学生集中精力和享受阅读。

教师要在这一空间中提供舒适的座位和适当的灯光,这是创建良好阅读环境的重要因素。

教师在这一空间中可以设立书架和展示区,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和推荐的好书。

学生可以自由浏览和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书籍,与同学分享阅读心得并推荐优秀的读物。

其次,教师要在阅读环境中创造互动机会,如组织读书俱乐部、读后感讨论、小组阅读、分组朗读等活动。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分享。

教师还可以定期举办阅读活动和赛事,如阅读比赛、作文比赛、阅读分享会等。

这样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增加他们对阅读的参与感和乐趣。

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方法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也是学生进行课内阅读的主要对象,如何才能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理解能力。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方法:如“早读制度”、“图书交换制度方法” “一帮一制度方法”等。

这样就能有序、有效的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当以上的制度、方法完善并实施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在学习上也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但有些习惯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养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动脑筋、想办法。

记得刚接手我现在任教的这个班时,在阅读教学中,我就要求学生读一篇课文必须先标上小节号,必须要了解主要内容。

这就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二、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的处理,应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这就表明教材是“材料”是“例子”。

在语文教学中,我将教材内容进行归类。

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说明文”、“古诗”、“哲理性文章”等。

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类型文章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

例如:“写人记事”的文章,我让学生按这几步去学习,第一步,读课文,必须要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第二步,读课文,必须要了解课文叙述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第三步,抓住文中描写人物有关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语句,反复读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

再例如:“写景状物”的文章,我让学生按这几步去学习,第一步,读文章,了解写了什么内容;第二步,了解写作顺序或观察顺序;第三步,读,了解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写的;第四步,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段反复朗读去体味感情。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一语文要素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一语文要素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一语文要素摘要:本文以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论述了如何在教学中具体落实“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一语文要素。

即可以引导学生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既要立足课文,又要联系生活实际。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或结合课后练习,交给学生一些方法,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想开去。

也可以联系阅读的内容想到更多。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丰富画面。

引导学生说说从文字中看到的画面。

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想象。

品读句子,想像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大胆表达。

由形象想开去,对比感受课文中奇特的想象。

关键词:语文要素想开去想象画面丰富画面联系生活实际想到更多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安排这一要素意在培养学生阅读时,不仅能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能由课文展开联想,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同时,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

《草原》的课后题提示学生联想自己生活中相似的经历,借以理解作者的深厚感情。

《丁香结》由花的“结”,想到心的“结”,由具体事物引发人生思考,课后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作者的感悟。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再次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以《丁香结》《草原》为例,提示学生在阅读时可以基于课文内容,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具体落实“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一语文要素呢?一、边读边想象画面、丰富画面,体会课文内容。

在教学《草原》时,在教学草原风光这部分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丰富画面。

如,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课文中说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提示学生发现“四面都有小丘”,羊群“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说说从文字中看到的画面。

然后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描绘草原的中国画,进而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流入云际”等词语所表达的意境,帮助学生想象。

七年级语文教案:教学步骤详解

七年级语文教案:教学步骤详解

本文将介绍一份针对七年级的语文教案,从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详细讲解,以供广大语文老师参考。

一、教学步骤1、预习导入语文学习是需要有兴趣的,而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最基本的就是要找准学生的兴趣点。

所以,教学开始之前,可以先利用一些小游戏或讲述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趣事,来引起学生兴趣,达到预习导入的目的。

2、新课讲解讲解新知识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该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并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或图表等方式进行解释,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

3、课外拓展课外拓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之一。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些额外的阅读材料,以使学生对本课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拓展。

4、课后复习课后复习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步。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并要求学生及时复习课堂所学内容,以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二、教学内容1、词汇词汇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在七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词汇的积累和使用,以使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有更好的表现。

2、阅读阅读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环节之一。

教师应该通过选取合适的阅读材料,并对其进行适当的讲解和解析,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以提高学生对所读材料的理解力和分析力。

3、写作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并通过批改与指导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通过阅读教学,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写作教学,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通过词汇教学,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评价与反馈,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案,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温儒敏《把“培养阅读兴趣”作为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

温儒敏《把“培养阅读兴趣”作为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

把“培养阅读兴趣”作为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北京大学温儒敏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把“培养读书兴趣”作为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

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批评、指正或者讨论。

现在的语文教学的确是存在很多弊病的,而且病得不轻,比如教学内容方法僵化,繁复,琐碎;形式主义,花架子,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活动几乎完全指向中考与高考,反复操练,题海战术,等等。

这些年实施课程改革,大家都在想办法给语文课“治病”,千方百计提高教学效果。

但情况如何?不见得很好,在某些学校甚至越来越糟。

十多年前,也普遍搞题海战术,反复操练,学生对语文课越来越不感兴趣。

后来实施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性、综合性学习,比以前活动多了,对话多了,多媒体广泛运用了,国培等教师培训也花了很多功夫,但是效果也不是很好,那些先进的理念得不到贯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调动不起来,而基础训练反而比以前差了。

我们似乎有这样的感觉,这些年在课改中转了一圈,又回到应试教育,特别是到了初三和高二之后,语文课基本上就是被中考与高考裹挟,考试至上,分数第一,百变不离其宗。

我们大家都感到很累,很焦虑,也很沮丧。

我们不能不被中考和高考所左右,必须承认中考、高考这一巨大事实。

让学生考得好,考上好的大学,这是理所当然的。

但即使面对考试,我们付出太多太多,多数学校的语文教学效果仍然不见得好,中考高考水平也很难上去,特别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都得不到明显的提高。

最普遍的事实是,学生越来越不重视语文,不愿在这门课上多下功夫。

校长为了高考和中考拿分,也轻视语文,往往让语文给其他学科让路。

这些年来,语文课真的已经被边缘化了。

都说语文是基础学科,是基础的基础,可是在很多学校,语文课的地位并不高。

我们语文老师有失败感。

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状况?大家可能很直观的就从应试教育大环境找原因。

我们很无奈,抱怨应试教育,把一切责任推给应试教育,推给不完善的教育体制,我们几乎都是一边抱怨,一边还得参与。

这种无奈,让我们精神上都可能有点分裂了。

初中语文语文论文朗读教学的作用和设计

初中语文语文论文朗读教学的作用和设计

朗读教学的作用和设计“读”虽说在传统教学中把它依附于“写”,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实际上对“读”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极为重视的。

朗读作为其形式之一,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是以理解文字作品的意义为目的的一种出声阅读形式,即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出声的口头语言。

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部分中,对朗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因为通过朗读训练,学生可以从篇章中领会文章的主旨、思想、意蕴,既受到了熏陶感染,又锻炼了用语音描摹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同时,教师通过朗读可以检验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程度,感情倾向和认识水平,所以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训练作为阅读训练的基本内容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下面笔者就朗读的作用,朗读的设计谈一些浅见。

古代教育家重视“吟诵”,认为只有拿调去读,才能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体味出其中的妙处。

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和当代语文教育家都提倡朗读。

那么,朗读究竟有哪些好处呢?一、朗读的作用1、朗读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

这是朗读训练作用最浅显,也是最基本的一点。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是经过大脑指挥口、耳、眼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调动口、耳、眼、脑等器官一起参与的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

它与默读的心理活动方式比较如下:朗读:目→脑→口→耳→脑默读:目→脑以上可以看出,默读程度较朗读程序大大地简化了,虽速度快了,但使口、耳缺少了锻炼。

对语感的培养也大大削减了。

由此,从朗读这一原理来看,朗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好地感知文章的美学因素,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能力强了,他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强了。

这些能力作用于说话上,学生必然会说得趋于简明、流畅、连贯、得体、有条理,同时,如果学生经常性地朗读,其结果必然是熟能生巧。

表现在说话上,学生就能逐步取得发音清晰、音量适中、感染力强的效果。

语文教学“读写双十方针”

语文教学“读写双十方针”

语文教学“读写双十方针”一、重视学生“读”的习惯养成:1、在早读课上,对必修教材上的背诵篇目重点落实。

要求人人达标,逐个登记,篇篇过关,跟踪检查。

对这一类课文的要求是:合之能背,看之能译,熟记文言字词句。

2、重视课堂上学生朗读习惯的养成训练。

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声情并茂,语气流畅。

3、重视阅读优秀文章,吸纳知识,补充营养,引来源头活水。

每周都要引发精美时文,结合重大时事,及时发给学生。

比如大地震、世博会、世界杯等。

引导学生阅读当天的报纸。

4、重视古代诗歌欣赏的阅读积累。

从高一开始,每一个早读时间都有“晨读在线”——即安排一首诗歌,附上赏析,供学生阅读积累。

5、每次课前,都安排学生读的时间,让学生的课堂上有琅琅书声,巩固早读成果,提高语言素养,从而积累观点,积累思想,为写作打下基础。

6、重视课堂速读能力的培养。

在规定时间内,能够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弄清文章大意。

7、重视精读能力的培养。

能够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内涵,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理解文章主旨。

8、能够阅读同学的优秀作文。

每次训练的优秀作文,都已装订成册,放在教室里传阅。

把每班学生每次训练选出的一篇优秀作文打印出来,印成小报,发行全校。

9、能把从优秀报刊上读到的文章在课堂上讲出来。

每节语文课前都安排一位同学进行三分钟演讲。

要求做到:口齿清晰,声音响亮,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10、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素质,力争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读书人。

二、重视学生“写”的习惯养成:1、加强照字帖练字,每周两页。

从高一开始,人人过关,要求能做到卷面整齐,书写美观大方。

2、加强听写训练,每次早读结束时,听写生字词、成语、名句,做到常纠正,常听写,常巩固,常检查。

3、加强默写训练。

凡是教材要求的必背篇目,都要求学生能背写下来,从高一开始,就重视落实,不把帐欠到高三。

4、加强演板,早读及正课时间,经常安排学生在黑板上听写或默写,集体纠正。

5、一周一文,坚持写作练习,从不停歇,并且全收全改,有分数,有批语,搞好作文写作的训练。

掌握听、说、读、写的教学技巧——二年级语文教案

掌握听、说、读、写的教学技巧——二年级语文教案

二年级的语文教学是语文课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进入到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学习和培养当中。

在这个阶段,语文老师需要用一些特别的教学技巧来帮助孩子掌握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从而提高他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成绩。

以下是一些二年级掌握听、说、读、写的教学技巧的建议:一、听1.用贴近孩子的话引起孩子听的兴趣:语文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用一些孩子熟悉的生活场景或故事情节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保持听音频内容的高度集中。

2.鼓励孩子回答问题:语文老师在讲解听力内容时,要鼓励孩子们积极回答提问,增强学生听力的取舍能力。

3.提高发音准确度:在教孩子听音、辨别音时,可以结合口型、嘴形,并模仿标准的发音口型和嘴部要领来帮助提高孩子的发音准确度。

4.增强听的观察力:语文老师在教授音频材料的过程中,还需指导学生关注听觉信息之间的关联点,增强学生听的观察能力。

二、说1.切合实际,引导孩子表达:语文老师在口语教学中,应当根据孩子的生活实际和实际能力,引导他们进行相应的口头表达,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心。

2.多次重复练习:在口语表达过程中,语文老师应在不同场景下多次重复让孩子练习,让孩子掌握对话中常用的表达形式。

3.关注口音细节:老师应对学生的口音、语调、语气、发音等进行细微的调控,帮助孩子纠正口音错误及实现科学合理的发音。

三、读1.首先要让孩子学会音节:在学生阅读的初期阶段,老师需把重点放在让孩子学会合理地判断音节,并将音节连成词。

2.读前热身训练渐进式:语文老师特别要对孩子进行经常的热身训练,包括辅助训练和声音训练,从而逐渐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

3.阅读内容与孩子年龄相符:在提供阅读材料时,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认知能力、语言水平等进行选择,最好以孩子之间的生活和实际场景为主要主题。

四、写1.把握写作意图:在写作指导中,老师首先要把握写作意图,从而引导孩子在写作时能够更好地表达他们的意思。

2.“投入式”写作:老师可以采用孩子的“投入感”来鼓励和引导他们更好地进行写作。

从学生角度看语文阅读教学的体验和感受

从学生角度看语文阅读教学的体验和感受

从学生角度看语文阅读教学的体验和感受2023年了,高科技已经深度渗透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中,但是,语文阅读教学仍然是学生们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从我自己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非常有挑战的一门学科。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语文阅读教学带给我很多丰富的体验和感受。

首先,老师们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带给我们不同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课堂上,老师通过分享符合年龄段的经典文学作品,鼓励我们积极思考、感受作品中的情感、道德和人生意义。

另外,老师还带领我们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这样,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

其次,语文阅读教学还能够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阅读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为了能够了解和领悟其中的情感和人生哲理,还能够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

在阅读文学作品的同时,老师还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揣摩作者的用词、理解文学表达的独特方式,引导我们逐渐形成独立思考、自主表达的学习习惯。

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使我们在语文学科中取得了进步,也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

最后,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在课堂中进行的,也是一个不间断的学习过程。

老师们通过布置不同难度和类型的作业和考试,让我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探索、思考、总结和提高。

同时,在课外阅读与学习中,我们也可以不断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好书、好文章,深入了解语言和文学产生的背景与演变。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更好地领悟语文中的美好,并更好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在总体感受中,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学科知识的传授,更是学习习惯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我们不仅能够得到学习成绩上的提高,而且还能够从阅读中领悟人生、成长。

阅读教学追求的不仅是单纯的知识,更是思想、情感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因此,我非常感激语文阅读教学带给我的丰富体验和感受。

总之,无论是在2023年还是以后的学习中,语文阅读教学都是学生们学习中重要的一环,我们应该从中找寻属于自己的方式,发现其中的乐趣和美好,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语文能力,自豪地成为一个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

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

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

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
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一)
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要来一场超级有趣的语文阅读之旅啦!
咱们先选一本超棒的书,比如说《小王子》。

这本书可有意思啦,里面有好多奇妙的故事和可爱的角色。

然后呢,咱们找个舒服的地方,大家围坐在一起,就像一群好朋友在分享秘密。

在开始读之前,我会先给大家讲讲这本书的大概情况,让大家心里有个底。

读的时候呀,咱们可不是默默地看,要大声读出来。

谁读得好,咱们就给他鼓掌!
读到有趣的地方,咱们就停下来,一起聊聊,比如说“小王子为什么会离开他的星球呀?”“你们喜欢里面的狐狸吗?”
读完之后,咱们来个小比赛,看看谁记住的情节最多,谁能把故事讲得最精彩。

呢,每个人都要写一篇小小的读后感,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都写下来。

怎么样,小伙伴们,准备好和我一起在书的世界里冒险了吗?
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二)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的语文阅读课来咯!
咱们今天读的是《夏洛的网》,这可是一本充满爱和温暖的书哟!
一开始,咱们先看看书的封面,猜猜这本书可能会讲些啥。

接着,我来给大家读一段开头,把你们的兴趣勾起来。

然后呢,咱们分组读,一组一组来,看哪个组读得最有感情。

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懂的词,别担心,咱们一起查字典、一起讨论。

读到精彩的地方,咱们就模仿书里的角色演一演,感受一下他们的心情。

读完之后,咱们来画画自己心目中的夏洛和威尔伯,看看谁画得最像。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惊喜的故事吧!。

2022年《从现在开始》语文教案

2022年《从现在开始》语文教案

2022年《从现在开始》语文教案2022年《从现在开始》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抓住关键词,理解并朗读好对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趣和道理,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课文中不同动物的语言。

二、教学难点弄清猴子当选“万兽之王”的原因,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尊重别人。

教法与学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这堂课中,主要给学生创设情境,运用杜威的“做中学”、“情景中学”的理论,把学生带入情景中去,采用情感朗读理解法,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交流,在情景的体验中学习,从情境中启发,从情境中理解、体会角色的心理和人性特点,提高学生语文语感,在辨析中悟出道理,使__的难点在朗读体验交流中得到突破,最后回归现实,通过身边的人或事来提升他们对道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一)谈话激趣。

创设坐小火车游森林王国的背景:包括细心林、大胆林、自信林三大部分。

学生与老师都化身成自己喜欢的动物。

以邀请函的形式揭示课题:小动物们,今天鸽子老师收到了一封邀请函,谁想来读给大家听听。

(二)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尊重独特感受;整个读书过程为弘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应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本环节利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二、复习回顾、识字读文(一).复习生字1、以狮子大王布置任务的形式出示生字:万兽之王、轮流、星期、第一个、习惯、方式、笑眯眯、郑重。

2.开火车读。

3.全班齐读。

(二)朗读课文1、以狮子大王的口吻提出朗读要求: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不拖拉。

2、学生自由读课文。

设计意图:用狮子大王的口吻,带领学生识字读文,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为课堂气氛的营造奠定了良好的气氛。

从读写汉语拼音zcs开始: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从读写汉语拼音zcs开始: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从读写汉语拼音zcs开始: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26个拼音的发音和书写方法;2、学习最基本的26个汉字;3、培养学生的好学精神和语文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掌握各个拼音的发音和书写方法;2、学习基本汉字的读音和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拼音”和“汉字”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熟练掌握各个拼音的发音和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一、前期准备1、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前清楚每个学生对拼音和汉字的理解程度,为调整教学重点做好准备。

2、准备好教学用具,如黑板、彩笔、课件和汉字卡片等。

二、导入1、通过谈论一些生活常识,比如说吃饭、玩耍、上学等话题,导入到今天的学习内容。

老师可以先用拼音念一些与话题相关的词语(比如shui饮料、wawa娃娃等),引导学生从拼音中联想到相应的汉字,并且说出每个汉字的发音。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拼音和汉字之间的关系。

2、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回味昨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短暂地重复昨天要掌握的26个拼音,然后检查一下学生是否掌握得很好。

三、开展教学1、老师要给学生简单地讲解一下“拼音”的概念,告诉他们拼音是一种对汉字发音的规范,其包含了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方面的内容。

2、接着,老师开始教授每个拼音的发音和书写方法。

可以从“a”开始,并且用生动的声音和手势帮助学生更清晰地感受发音的气息和形态,并指导学生在纸上用彩笔写出字母a。

当学生掌握了字母a以后,就可以逐渐引导学生学习其他的拼音,比如ma、pa、fa、ba、na等等。

3、在引导学生学习拼音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快速拼读一些发音比较简洁的单词,比如说na、a、ma等等。

当学生拼读出一个单词后,就让他们自己写出这个单词的汉字。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拼音的掌握程度,还能较快地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汉字。

4、学生已经掌握了26个拼音和相应的汉字后,老师可以向他们介绍一下最基本的汉字,并且引导学生书写这些汉字。

简述语文阅读教学的常见方法

简述语文阅读教学的常见方法

简述语文阅读教学的常见方法说实话语文阅读教学的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试过好多方法,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今天就跟你唠唠我觉得常见的那些方法哈。

首先呢,我觉得诵读法是很关键的一个。

就像你唱歌得先把歌词读顺溜了一样,读文章也得诵读。

我以前总是忽视这个,觉得读得顺不顺不重要。

结果,学生对于课文根本就没有一个整体的感觉,好像都是碎片化的知识。

后来我就要求学生一遍一遍地诵读,从一开始的磕磕巴巴,到后面的朗朗上口。

慢慢地,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好像一下就提升了不少,一些词句的理解、语感都有进步。

这就好比你要了解一个人,你得先多看他几眼,熟悉他的轮廓一样,诵读就是让学生先熟悉文章的轮廓。

再就是问题引导法。

我以前设置问题那可真是简单粗暴,一下问的问题特别难,让学生根本不知道从哪回答起。

后来我就学聪明了。

我会从简单的入手,就像登台阶一样,先问一些文章里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像文中主人公叫什么名字呀,发生这件事是在什么时间之类的。

然后再逐渐深入,问一些关于文章主题、人物形象分析的问题。

这样逐步引导,就像带着学生在文章里探险一样。

还有一种是情境教学法,这个我折腾了好久才算有点门道。

刚开始的时候,我营造的情境特别虚假平淡。

比如说讲一篇描写冬天雪景的课文,我就只是简单让学生想象一下白皑皑的世界。

但学生根本没代入感啊。

后来我用多媒体展示特别美的雪景图,还放了下雪的声音,然后再让学生描述他们看到的画面,再去读课文。

这一下学生就进入状态了,他们理解起课文对雪景的描写就容易多了。

这就好像你想让孩子知道糖果的味道,直接给他吃一块,比你说一百遍都强。

小组讨论法也挺常用的。

以前我就把学生随便分组,结果能力强的学生在那说个不停,能力弱的学生插不上嘴。

后来我就特别注意分组,把能力强弱搭配开。

然后给他们明确的讨论任务,比如说这一段对人物描写有什么特殊之处,让大家轮流发表意见。

这样大家就都能参与进去了,讨论的效果也好了很多。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也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对课文的理解又加深了一个层次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从“读”开始
发表时间:2017-10-31T13:40:23.947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5期作者:邓玉
[导读] 预习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解决字词,读通课文。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龙华小学邓玉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想法设法让学生参与课外阅读,希望能通过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

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我发现主动参与阅读的学生在减少。

他们都在干什么呢?大部分的孩子忙于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为小升初做准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着被动接受、重知识点的学习,轻积累、感悟的现象。

阅读积累越来越薄弱,影响了感悟的敏捷性和深刻性,最终制约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面对这样的情境,我们除了做好家长、孩子的思想疏通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做到“以读为本”,利用自己的课堂提高学生的阅读与感悟能力。

一、激趣,让学生想读
预习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解决字词,读通课文。

但在检查预习时,我们常常会发现有的孩子并没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甚至有的学生连文中的字音都没有读准确,更谈不上读通课文了。

以前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常常会感到非常气愤,但静下心来想一想:对小学生来说,读通课文并非易事,不经过反复的读是不能实现的。

再者,孩子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他们回家后还要完成多个学科的作业。

我们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读兴趣,让学生想读。

1.学会质疑,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

有些文章的题目,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我们不妨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的欲望去读书。

学习《红树林》一文时,学生一读课题,疑惑之心顿生:什么是红树林?红树林是什么样的?学习《唯一的听众》,学生会问:谁在表演?谁是唯一的听众?为什么只有一个听众?这些问题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会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主动性。

2.创设情境,让学生带着激情去读。

对那些文质兼美、以境取胜的文章,我们可以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用生动的情境打动学生、吸引学生,激发他们走近课文的愿望,诱发他们接触课文的渴望。

我教学《浙江潮》一文时,先让学生通过录相直接感受浙江浙江之潮的雄伟、壮观,吸引着学生走近课文。

3.多种形式朗读,激励学生主动去读。

对于那些形象生动的文章,教师可以通过范读的方式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一位老师在教学《两只小狮子》一文时,把两只小狮子读得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孩子们都跃跃欲试,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4、尊重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

世界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我们的孩子也是一样。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他们的学习习惯也有所不同,阅读也同样如此。

我们不能用同样的方式要求每个人。

学生读书,可以让他们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可以默读,可以小声读,可以放声朗读,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分角色朗读读。

只要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担心学生不爱读,不会读吗?
二、教法,让学生读懂课文
读通课文之后就是读懂课文。

在这个环节我们必须明确以下两点:1.读懂课文追求的并不是对课文的正确而唯一的解读,而是让学生去自主地探究,让他们主动地发现问题,自主地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读懂并不意味着把所有的问题全部在课堂上解决。

如果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走进广阔的社会,去主动地探究,才是教育的成功。

新课程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

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替代学生的学习,而应当让他们自己去积极地发现问题,主动地解决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与作者与文本进行思想碰撞、情感交流与融合的过程,更是学生不断成长的过程。

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他们提出的问题也会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在读的过程中伴随着已有问题的解决与新的问题的不断地生成,学生的认识在发展,体验在加深,思维也越来越活跃。

三、入文,让文本充满活力
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同时也渐渐地进入课文,在与作者对话的过程中,领略作品中的奇特景观,认识作者描绘的事物的特点,感受作者的情感。

他们置身于课文之中,融入作者营造的情境之中,赋予文本中描绘的人、景、物以自己的情感,通过自己的朗读,使他们活起来、动起来,如亲历其境。

如教学《巩乃斯的马》时,我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二部分,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感受批注在空白处,然后小组交流。

师:读了这部分,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看见了无数的骏马从各个山谷涌出来,就像倾斜的洪水一般。

生:我看见了无数的骏马不顾一切地往前冲,场面好壮观呀!
生:骏马不怕暴风雨的袭击,勇往直前,我似乎看见了一群勇敢的战士!
生:我听到了马儿的嘶鸣声,好像在引导大家勇敢向前。

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我觉得我全身充满了力量。

生:我感受到马儿那种勇往直前的精神。

生:我感觉它们是充满生命力的。

师: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学生再读书,读得入情入境,读得身临其境,此时,群马奔跑的场面展现无疑。

学生的视觉、听觉与心灵都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此外,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凭几本教材是不够的,我们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

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这样做既有利于巩固课堂教学的成果,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我们从“读”出发,使语文课堂充满感动,充满生命的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