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1例
幼儿腹膜后巨大神经母细胞瘤1例报告
幼儿腹膜后巨大神经母细胞瘤 1 例报告
·病例报告·
唐力军 张宝明 王 烈
幼儿 腹膜后 神经母 细胞瘤 较为少 见, 本 院近期 收治 1 例, 现报告如下。
患儿, 男, 3 岁, 因“无明显诱因反复腹胀 10 余天”入院。起 病以来腹部膨隆, 有增大倾向, 无畏寒、发热, 无恶心、呕吐、腹泻 等症状。当地医院 CT 检查提示: 左肾前方( 相当于 T12 至 S1 水 平) 见一巨大软组织肿块, 大小约 12 cm ×9 cm, 共 9 个层面可 见。肿物边界清楚, 内密度不均, 可见多发钙。肠管向右侧移位, 肝脏、胆囊及脾脏未见异常。诊断为左侧腹腔巨大占位, 考虑腹 膜后 畸 胎瘤 的可 能性 大。以“腹 膜后 巨大 肿 瘤”转 入本 院。体查 : 精神尚可, 饮食较差, 体重无明显减轻, 生命体征平稳, 腹胀, 大、 小便正常。血生化检查: 肌酐 23μmol / L, 肌酸磷酸激酶 388 U / L, 总蛋白 5.6 g /L。血常规检查: 血红蛋白 11.79 g /L, 单核细胞 0.92 ×109 / L, 中性粒细胞 11.60 ×109 / L, 血小板 456.0 ×109 / L, 白细胞 13.96 ×109 / L。C- 反应蛋白 29.4 mg / L。尿常规: 细菌 4768.7 个 / μl, 白细胞 17.2 个 / μl。甲胎蛋白阴性。腹部 MRI( 检 查超) 示左侧腹部巨大团块状异常信号影, T1、T2 均呈混杂信号, 增强后扫描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左侧肾脏、胰腺及脾脏明 显受压推移, 肝脏、右侧肾脏、胆囊未见明显异常。诊断: 左侧腹 部巨大团块状异常信号影, 考虑腹膜后病变、神经母细胞瘤可 能性大。经完善术前准备后, 在全麻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腹腔 内肠管、肝、胃盆腔无转移性包块。后腹膜见巨大实性肿瘤, 位于 左肾下极与左髂窝之间, 肿瘤越过中线包裹腹主动脉, 下腔静 脉, 左髂总动脉表面生长, 术中分块将肿瘤完全切除, 完成手术。 术后病理检查提示: 小细胞恶性肿瘤, 考虑为神经母细胞瘤。伤 口愈合良好, 痊愈出院, 术后 3 个月随访未发现转移灶。
中医辨治治愈神经母细胞瘤一例
N B在 中医学中无类似记载 ,据其症 状体征及 C T提 示 ,可 归属于 “ 瘸瘕 ”范畴 。小儿 为稚阴稚 阳之体 ,脏 腑娇嫩 , 形气未充 , 对疾病 的抵抗 力较差 ; 温 病条辨 ・ 《 解 儿难 》所 谓 “ 脏腑薄 ,藩篱疏 ,易于传变 ,肌肤嫩 ,神
气怯 ,易于感触 ” 。药用三 棱 、莪术破血 祛瘀,大 贝、玄 参行气化痰 散结 ,山甲、皂刺 、全虫解 毒散结 ,分割 消 散肿块 ,桑枝 、伸筋 草舒筋通脉 ,引药直达病所 。因小 儿脾 胃运化功 能尚未健全 ;《 育婴家秘 》 脾常 不足 ” “ ,为 防上药伤脾耗 气 ,即以黄 芪大补脾 胃元 气, 白术健脾 , 合而顾护 正气 及后天之本 ,桂枝 、白芍温运 气血 ,调和 营卫 ;灵 芝既可解毒 ,又 可生津 、养气血 、益慧智 ;另 外据现代药 理研究 ,此 药具有抗肿瘤作用 。诸药合用 , 药 中病机 ,使 壅塞得通 ,气 血调畅 ,标本 同治 ,而获佳 效 ,即合 《 景岳全书 ・ ,LJ> 其脏气 清灵,随拨随应 , d J  ̄ )“ J 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 之 ,则一药可 愈” 。 本例之所 以能获佳效 ,笔者认为 :也得益于虫类药 的应用 ,一方 面借其毒性 , 以毒攻毒 ,另一方面 ,取其 虫类善窜通透之性 ,以分 割瓦解病灶 ; 正如 《 王木秋 ・ 药 解》载全虫 “ 穿筋透骨 ,逐 湿祛风 ” 本 草从新》载 山 ;《 甲“ 善窜 ,专能行散通经络 ,达病所 ” 。据 笔者体会,在 些疑难杂症 中如结石 、囊 肿、肌瘤 、增 生等类疾病 的 治疗 中 ,适 当配用虫类 药,每获奇功 。
第8 第 1 卷 7期 ・ 第 9 总 7期 21 0 0年 0 9月 ・上 半 月 刊
◎
王金荣
DD擞 I远O SLF TKC A: NA 嘉 CT EO N 程 I
原发于颈部的多形性间变型神经母细胞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92・ 9
l床与 实验病理 学杂志 盘
JCi x ahl 0 1Sp2 ( ) l E pP to n 2 1 e ;7 9
原发 于 颈部 的多 形性 问 变型 神 经母 细胞 瘤 1 报 道并 文 献复 习 例
汪庆余 , 苏晓燕 , 首生, 浪 , 廖 雷 李
摘要 : 目的
庆, 邬黎青
间变性特征 , 可见病理性 核分裂 , 分区域 由形态 较一致 的 部
小圆形 、 胞质稀少 的未分化 细胞构成 , 见 Sh ana 可 cwni n基质
1 2 方 法 手术切除标本经 1 % 中性福尔 马林 固定 , . 0 常规 取材 , 石蜡包埋 , t 4x m厚切 片 , E染 色 , 镜观察 。免疫组 H 光 化采用 s P法 , 标记抗 体 N E、y 、 F C A、 - 0 H 4 、 S Sn N 、 g S1 、 MB 5 0
血管纤维 间质分 隔成巢状或多结节状 , 由处于各分化 阶段 的
神经母细胞瘤 (e rb s m , B 是一种好发于婴幼 儿 nuo l t a N ) ao 及儿童交感 神经系统或 肾上腺的胚胎性肿瘤 , 来源于神经 嵴 的原始神经外胚层 移行细胞 或多潜 能交感干 细胞 J 。作 者 最近收集到 1 例原发于儿童颈部 , 较罕见 的多形性 间变型神
及分化差者 , 肿瘤细胞弥漫性生长 , 呈小. 中等大 的淋 巴细胞 样, 胞质稀少 、 核类 圆形 、 深染 , 可见核分裂和局灶性坏死 , 偶 见 H m r i h 菊形 团结构 ( 1 。部分 区域分化较好 , o e— gt Wr 图 ) 瘤 细胞 胞质 丰富 , 嗜双 色性 ; 核 或双 核 , 单 核偏 位 、 圆形 、 类 淡 染, 中央见一较大 的核 仁 , 呈不 成熟 的神经节 细胞样 细胞并 形成丰富的神经毡 ( 2 。其 间部分 肿瘤细 胞呈 明显 的多 图 ) 形性和 间变 , 表现为肿瘤细胞 大小不 等 , 质较少 , 大 、 胞 核 染 色较深 , 核形 不规 则 , 伴一个 或多 个小核 仁 , 形成 畸形核 、 并 双核或多核 的瘤 巨细胞 , 可见病理性核分裂 ( 3 4 。 图 , ) 22 免疫组化 . 肿瘤细胞 N E Sn弥漫性 强 阳性 表达 ( S 、y 图
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
神经母细胞瘤2005-12-11 23:10:52 作者:superneo 点击数:2241神经母细胞瘤与神经节细胞瘤(neuroblastoma and ganglioneuroma)同属于交感神经系统肿瘤。
神经母细胞瘤(成神经母细胞瘤)系由未分化的交感神经细胞所组成,具有高度恶性,虽然近年来已研究了“多种肿瘤生物化学诊断方法,对影响预后因素的认识亦有很大的提高,20余年来在治疗上虽有进展,但死亡率仍较高,主要原因是诊断过晚。
神经节细胞瘤是由成熟细胞组成的良性肿瘤。
一、发病率神经母细胞瘤据Gersos等报道10000出生活婴中有1例。
神经母细胞瘤根据美国小儿死亡率统计,在出生到4岁间为1/10万,在5到9岁问为0.4/10万。
年龄分布可见本肿瘤多见于婴儿,年龄最小者43日,50%在3岁前,其余50%亦多在5岁前,10岁后根罕见。
男性多于女性。
神经节细胞瘤多发生在儿童期或青年期。
曾有报道兄弟问及连续两代同患神经母细胞瘤者,但染色体核型研究并末证明有遗传性。
神经母细胞瘤也观察到在某些疾病患者中多见,如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tosis)及Becwith—Wiedemann综合征。
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基因研究曾证实几乎80%病例有异常,最常见的异常是染色体短臂缺失或再排列,这种情况并非是神经母细胞瘤所特有的。
其次,最多见的改变部位是染色质。
病源在胚胎早期,原始神经嵴产生交感神经元细胞(sympathogonia),后者移行到各部位而形成神经母细胞和肾上腺髓质的嗜铬母细胞,以后成熟为正常的交感神经节和肾上腺髓质。
根据细胞的分化情况可形成正常组织或肿瘤。
凡是有交感神经元细胞的部位都可发生神经母细胞瘤,如颅内、眼眶内和颈后侧部,但均较少见,常见部位为胸脊柱旁,尤其是在腹膜后,偶尔亦发生于盆腔。
病理(一)神经母细胞瘤1.大体检查神经母细胞瘤肉眼观之,在早期尚规则,随后发展为多节结,质地较硬,色泽灰紫,带有许多出血坏死区,甚至呈假囊肿状,组织脆弱,极易破裂。
神经母细胞瘤(1)
神经母细胞瘤(1)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神经系统恶性肿瘤,通常发生在婴幼儿和儿童,症状包括头痛、呕吐、眼睑下垂、肢体不协调等。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
以下是有关神经母细胞瘤的相关内容: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1 病因:目前尚不清楚神经母细胞瘤的病因,但有些患者有神经母细胞瘤家族史。
1.2 发病机制:(1)遗传因素:有些家族中存在神经母细胞瘤遗传基因异常。
(2)环境因素:有些研究表明,母亲在怀孕期间接触有害物质,如化学毒物、电离辐射等,可能增加胎儿患神经母细胞瘤的风险。
二、症状与诊断2.1 症状:(1)头痛:神经母细胞瘤的常见症状之一,特别是在清晨。
(2)呕吐:与头痛一起出现,尤其是在早晨。
(3)眼睑下垂:在神经母细胞瘤患者中比较常见,由于肿瘤位置的压迫导致。
(4)肢体不协调:包括手脚不灵活、困难等症状。
2.2 诊断:(1)头颅CT或MRI检查:可检测到肿瘤位置和形态。
(2)组织学检查:通过切除肿瘤后的病理学检查来确认诊断。
三、治疗方法3.1 手术:手术是治疗神经母细胞瘤最常用的方法,通过手术将肿瘤尽可能地切除,以降低其再生的风险。
3.2 放疗:放疗可作为手术后的辅助治疗,对肿瘤再生及扩散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3.3 化疗:化疗常用于病情进展或手术难以切除时,与放疗联合应用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四、预后及预防4.1 预后: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的预后受肿瘤大小、位置、病理学类型、患者年龄等因素影响。
对于早期发现的神经母细胞瘤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4.2 预防:(1)避免接触化学毒物、电离辐射等可能有害的环境因素。
(2)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患上其它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3)定期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神经母细胞瘤。
产前超声诊断孕晚期41周胎儿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1例
产前超声诊断孕晚期41周胎儿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1例中图分类号:R736.6;R445.1 文献标识码: B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23.058文章編号:1006-1959(2018)23-0191-02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adrenal neuroblastoma)起源于肾上腺髓质部分中未成熟的胚胎神经节组织,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实性肿瘤,但产前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常出现漏诊现象。
本文旨在探讨胎儿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分析漏诊原因。
1临床资料孕妇28岁,临床孕周41周,孕4产1,产一男婴,体健。
孕妇身体健康,无家族遗传病史,平日无抽烟饮酒等不良嗜好。
孕早期孕妇曾行X线检查;其余无特殊。
其配偶无特殊情况。
孕妇分别于24+3周、30+4周、36+2周及38+2周遵医嘱来我院产检,行产科超声检查,结果均未见特殊异常。
后于41周循例行产前超声检查,二维超声成像显示(图1、图2):双顶径9.6 cm,头围34.4 cm,腹围34.8 cm,股骨长7.6 cm。
胎儿左侧肾上腺区域见范围约2.2 cm×2.1 cm低回声区,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内部回声欠规则,CDFI:周边及内部可见点条状血流信号。
RI:0.56。
诊断提示:①单胎头位;②胎儿左侧肾上腺区域实性占位,性质待定。
患儿出生后于外院行手术治疗,病理结果提示左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
2讨论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是一种未分化的胚胎神经细胞瘤,最常发生于肾上腺(90%),也可见于后纵膈或交感神经节[1]。
先天性神经母细胞瘤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颅外恶性肿瘤,占所有先天性肿瘤的20%。
在所有活产新生儿中,发病率约1/100000~1/10000[2,3]。
相关研究证实,胎儿期神经母细胞瘤的生物学特性与新生儿期神经母细胞瘤有很大不同,与1号染色体短臂远端(1p36.1-p36.2或1p34-p35)缺失相关[4],多数病理检查为未分化型的良性病变,部分可自行消退。
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1例
[0 C s B si M, ae aC,ta T iaea i m ar 1 ] auA,as A C np e 1 hoctmd i pi . e s
r tnosoa e a lc lc n e ti a ie e l n vv e i lt rg nd doiho o t n n rtlv rc ls i io
( 稿 日期 :0 20 —5 收 2 1-42 )
】 67.
神 经 母 细 胞瘤 骨转 移 1例
李宇 霞
( 内蒙古 医学 院第 三 附属 医院检验 科 , 内蒙古 包头 0 4 1 ) 100 神经 母 细胞 瘤原 发 于胚胎 性交 感神 经 节细胞 恶 性 增 生 , 病率 约 11 发 / 0万 ,5% ~ 0%瘤 细胞 呈 菊花 团 1 5 样排列 , 由于 其 生 长 迅 速 且 易 早 期 转 移 , 文 献 报 道 据 5 0% ~ 0% 病 人 就 诊 时 就 已扩 散 , 的 转 移 率 高 达 7 有 骨髓象 : 生活 跃 , 系 、 系 比例 减低 , 增 粒 红 分类 不 明 细 胞 占5 . 64% , 该类 细胞 胞体 大小 不一 , 边缘 不整 齐 , 胞 浆较 少 , 灰 蓝 色 , 见 颗 粒 , 色 质 疏 松 , 仁 隐 染 未 染 核
约, 细胞 之 间有裂 纹 , 见 双 核 , 细胞 多层 环 状 或 团 可 该
9 0%。现报道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 1 。 例
1 临床 资 料 患儿 , 男性 , 4岁 , 因发 热 、 痛 、 力 8d入 院。 主 骨 乏
块状 , 据形 态考 虑为 : 依 神经 母 细胞瘤 骨转 移 。 C 左 侧 脊柱旁 恶性 占位 伴左 侧 锁 骨上 及 左 侧腋 T: 下淋 巴结 肿 大 , 颅 C 头 T未见 明确病 变 。 流式免疫 分型 :1为成熟淋 巴细胞 比例 1.3% , R 03
肾上腺结节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1例
肾上腺结节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1例
居小兵;钱立新;沈百欣;徐正铨;张炜
【期刊名称】《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7(027)007
【摘要】结节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较罕见的神经母细胞性肿瘤,本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768-769)
【作者】居小兵;钱立新;沈百欣;徐正铨;张炜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江苏,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江苏,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江苏,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江苏,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江苏,南京,2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6.6
【相关文献】
1.胎儿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细胞分化与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关系 [J], 杨文萍;钟华生;邹音;张淑正;肖强
2.肾上腺结节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J], 李海峰;吴茂斌;蒋乃军;刘媛;李敏
3.结节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3例并文献复习 [J], 杨瑞雪;王晓琳;王一超;慈红非;武世伍
4.肾上腺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及分子特征 [J], 曾进;徐浩;刘征
5.腹膜后结节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l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J], 段光杰;柳凤轩;阎晓初;李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诊治(附1例报告)
3 讨论
节细胞神经瘤起源于成熟的交感神经细胞, 多发生在颈部至盆 腔的交感神经节及肾上腺髓 质, 纵隔发生率最高, 约占43 。埒 %… ‘ 上
腺 的节细胞神经瘤占周 围神经肿瘤 的2 %~3 , % 男女发病率无差
[ 方玉江, 2 】 陈忠新, 马潞林 , 肾上腺 节细胞神经瘤的临 等. 床和病理研
[ 关键词】 肾上腺 ;节细胞 神经瘤 ;诊 断治疗
肾上 腺节细胞神经瘤是—种临床较少见的无功能性息陛肿瘤, 随 着C , I T MR 等影像技术的发展近年报道逐渐增多。 我院于20年收治 07
一
神经母细胞瘤; 如细胞分 化介于二者之间, 则为节神经母细胞瘤 。
此两种肿瘤属于恶性肿瘤, 可分泌儿茶酚胺引起高血压。
手术完整切 除肿瘤 , 后病 理为 肾上 腺节细胞神经瘤, 术 术后
定期随访两年无复发 。
瘤且无症状者多数主 张可随诊观察 , 大于3m者则需手术治', c 疗 但
也有主 张影像学检查 对某 些患者只能定位 难以定性 , 不能排除节
图1 左肾上腺区实质性肿物 ,多发 图 病理: 肾 2 左。上腺节细胞神经瘤, 细胞 点状钙化,增 强后不均匀强化。 生长活跃。 免疫组化:- 0 ( V m ni() s 1 + i e t 十 0) n
当代医学
2 1 年1 0 0 月第 1卷第2 6 期总第 13 9期
C n e p rr dc e a .2 1 , 11 . s e N .9 o tm o ay Me i n ,Jn 0 0Vo.6 No 2 I u o 1 3 i s
肾上腺节 细胞神经瘤诊 治( 例报告) 附1
激素 , 所以大多数病人血压正常, 极个别血压升高, 儿茶酚胺化合 物检验异 。 其诊断较为困难, 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 超表现为肿 B 瘤呈低回声, 包膜完整。 T C 呈低密度、 边界清楚的占位, 强化不明显。
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一例
临床医学C l i n i c a l M e d i c i n e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临床上较为罕见,大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2008年3月26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1例,现报道如下。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23岁,无明显临床症状。
3年前体检发现左肾上腺肿瘤。
病来无发热寒战,无腹胀、腹痛,无恶心、呕吐,无头晕、头痛,无四肢无力,无手足抽搐及麻木,无腰痛,无肉眼血尿。
体格检查:体温:36.4℃,脉搏:84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110/80m m H g 。
无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
腹平软,未触及包块,无肾区叩痛。
血常规、血生化及肿瘤标志物检查无异常。
24小时尿香草基扁桃酸(vani l l yl m andel i c aci d ,V M A )检查无异常。
超声示左肾上腺肿物,低回声光团,大小约3.2cm ×1.7cm ,边界清,回声均匀,未见血流信号。
CT 平扫左肾上腺区可见肿块影,水滴形,大小约4.1cm ×2.5cm 。
CT 值35.1hu ,质均,未见钙化,未见囊性变。
CT 增强后病灶周边呈条状强化,动态扫描逐渐强化,CT 值60.4hu 。
肿瘤中心强化不明显(见图1~4)。
冠状位重建可见肿瘤位于左肾上腺(图5)。
CT 诊断:左肾上腺腺瘤可能性大。
手术所见:肿瘤大小约3cm ×3cm ,分离周围粘连,完整切除左肾上腺肿瘤。
肿瘤有完整包膜,剖开肿瘤切面光滑细腻。
术后病理诊断:左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见图6)。
2讨论神经节细胞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又名节细胞瘤或真性神经瘤。
临床上罕见。
神经节瘤常发生于脊柱两旁即后纵隔和腹膜后的交感神经节,4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多为单侧单发。
3临床表现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可发生任何年龄,但以青年女性多见。
本例报道就是青年女性。
本病无明显临床症状,发展缓慢,多数体检或其他原因偶然发现。
本例报道就是体检发现。
影像学检查是该病的主要诊断依据。
那西妥单抗致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过敏性休克1例并文献复习
那西妥单抗致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过敏性休克1例并文献复习刘光;王雅薇;王欢;陈晨;侯博仁;段琳;刘支娜
【期刊名称】《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年(卷),期】2024(31)5
【摘要】免疫治疗是高危神经母细胞瘤(HR-NB)治疗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西妥单抗是一种靶向双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D2)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的GD2抗原结合,引发抗体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并激活免疫系统中的补体系统,从而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
然而那西妥单抗输注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
本文报道了1例HR-NB患儿输注那西妥单抗时突发过敏性休克的病例,同时对那西妥单抗不良反应种类及过敏发生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HR-NB患儿那西妥单抗的输注方案和全程管理提供可参考的意见。
【总页数】3页(P535-537)
【作者】刘光;王雅薇;王欢;陈晨;侯博仁;段琳;刘支娜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麻醉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肿瘤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4;R730.5
【相关文献】
1.利妥昔单抗致淋巴瘤患者间质性肺炎1例及文献复习
2.利妥昔单抗致间质性肺疾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3.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致HBsAg(-)/HBcAb(+)者HBV再
激活1例并文献复习4.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及长春新碱和泼尼松方案化疗致间质性肺炎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5.临床药师干预利妥昔单抗治疗淋巴瘤致间质性肺病1例并文献复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儿神经母细胞瘤骨髓转移1例
1 0 2・
实 用 医药 杂 志 2 0 1 3年 O 2月 第 3 0卷 第 0 2期
P r a c JMe d& P h a l l T 1 . Vo l 3 0 . 2 0 1 3 — 0 2 No . 0 2
逐 渐 改善 后 I MA很 快恢 复 至 正 常水 平 , 因此 , 不 同 时 间采 血 I MA水平 会有很 大变 化 。 综 上所 述 , I MA测 定 为临 床提 供 了一 种 客观 检
u n p r o t e c t e d w a r l n i s c h e mi a f J 1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R e s e a r c h A d v a n s e
A c c e s s P u b l i s h e d , 2 0 0 7, 1 0 ( 2 2 ) : 1 3 2 6 .
[ 7 1何 旋 芳 , 卞 金 陵 .缺 血 修 饰 白 蛋 白 和超 敏 C反 应 蛋 白与 急性 冠 脉综 合 征 患者 心 功 能及 预 后 的关 系叨 . 第 二 军 医大 学学 报 , 2 0 1 0 ,
3 1( 3) : 3 4 5 -3 46 .
[ 2 0 1 2 — 1 0 — 0 8收 稿 , 2 0 1 2 — 1 】 一 1 5修 回】
l 4 ( 1 7) : 2 4 6 0 — 2 4 6 2 .
[ 6 】易
凯, 李龙平 , 张
华, 等 .缺 血修 饰 白蛋 白研 究 进 展 【 J 1 .检 验
医学教育 , 2 O o 7, 1 4 ( 4 ) : 3 7 — 4 1 .
果。 AC B法 应用 于全 自动生 化分 析仪 , 检测 快速 , 适 合 急 诊 室使 用 . 同时也 适 用 于健 康 人 群 的 批 量 筛 查, 可为 临床 医师诊 断 和排除 A C S提供决 策依 据 。
腹膜后多发性复合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C re o d n uh r XI o rs n ig a to : ANG Hu E i :i n h a 2 @ h t i c m p a, ma l x a g u 8 0 o ma l o .
【 bt c】 O jcv T vsgtt li pt l i f t e adp go ijde et f uic A s at r bete o nei e h cn oa o g a r n r nsc ugm n o m hf a i i ta e ic h o ce u s o t ol
b e ig o e sg n l n u e n d a n s d a a g i e mma F u s e n r to e tn u ,d e e a h oh r w r u d d r g o e a in, o . o rma s si er p r o e m a h r d e c t e , e e f n u n p r t i o i o a d te b g e t o e a h r o t e u p r p l f r h i n y T e t re b g e s e o ss d o e v b r n h ig s n d e e t h p e oe o g t k d e . h h e i g r ma s s c n it f n r e f e i e i
s ae i sd s n n . r t t ge e i ig g
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
神经母细胞瘤2005-12-11 23:10:52 作者:superneo 点击数:2241神经母细胞瘤与神经节细胞瘤(neuroblastoma and ganglioneuroma)同属于交感神经系统肿瘤。
神经母细胞瘤(成神经母细胞瘤)系由未分化的交感神经细胞所组成,具有高度恶性,虽然近年来已研究了“多种肿瘤生物化学诊断方法,对影响预后因素的认识亦有很大的提高,20余年来在治疗上虽有进展,但死亡率仍较高,主要原因是诊断过晚。
神经节细胞瘤是由成熟细胞组成的良性肿瘤。
一、发病率神经母细胞瘤据Gersos等报道10000出生活婴中有1例。
神经母细胞瘤根据美国小儿死亡率统计,在出生到4岁间为1/10万,在5到9岁问为0.4/10万。
年龄分布可见本肿瘤多见于婴儿,年龄最小者43日,50%在3岁前,其余50%亦多在5岁前,10岁后根罕见。
男性多于女性。
神经节细胞瘤多发生在儿童期或青年期。
曾有报道兄弟问及连续两代同患神经母细胞瘤者,但染色体核型研究并末证明有遗传性。
神经母细胞瘤也观察到在某些疾病患者中多见,如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tosis)及Becwith—Wiedemann综合征。
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基因研究曾证实几乎80%病例有异常,最常见的异常是染色体短臂缺失或再排列,这种情况并非是神经母细胞瘤所特有的。
其次,最多见的改变部位是染色质。
病源在胚胎早期,原始神经嵴产生交感神经元细胞(sympathogonia),后者移行到各部位而形成神经母细胞和肾上腺髓质的嗜铬母细胞,以后成熟为正常的交感神经节和肾上腺髓质。
根据细胞的分化情况可形成正常组织或肿瘤。
凡是有交感神经元细胞的部位都可发生神经母细胞瘤,如颅内、眼眶内和颈后侧部,但均较少见,常见部位为胸脊柱旁,尤其是在腹膜后,偶尔亦发生于盆腔。
病理(一)神经母细胞瘤1.大体检查神经母细胞瘤肉眼观之,在早期尚规则,随后发展为多节结,质地较硬,色泽灰紫,带有许多出血坏死区,甚至呈假囊肿状,组织脆弱,极易破裂。
颈部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超声表现1例
论
口
口
凹
经 皮超声 引导 下 放 射性 粒子植 入 可 直观 地 了解粒 子植入 针 的位置 , 保证 粒子 的正 确植 入 , 具 有安 全 、 微创 、 高效 、 治疗时间短 和可重 复治疗等优点 , 因而
狐 可 被 认 为 是 一 种 较 好 的 局 部 治 疗 方 法 。 在 结 合 化 疗 、
均 匀 植 人 肿 瘤 奠 定 了 基 础 。 B u i t e r 等 卧u 分 析 了 有 无 超
声引导下 198A u 插植工 作 的数据 , 并据此 认 为 , 超
声技术能使插植位置及 剂量掌握得 更好 。 使得超声在
放射性 粒 子 近 距 离 治 疗 中前 景最 为广 阔 。
心
口
H
口
印
结
神经 母 细胞瘤 。
讨 论 神经 节神经 母 细 胞瘤 又 称分化 的神经 母 细
胞瘤 , 是交感神经 系统 的恶 性肿 瘤 。 此 瘤多见 于儿 童
及少年 , 因肿瘤生 长快 。 超 声 可对该病做 出定位判
断 , 定性 诊 断 尚需 依靠病理 组 织 学 检查 。
图 1 颈部神经节神经 母细胞瘤声像图
作者单位 : 0 7 10 5 1 河北 省保定 市 , 恒兴 中西 医 结合 医 院功 能科
一 肝 栓 等 其 他 方 法 治 疗 时 , 有 望 进 一 步 提 高 治 疗 效 果 。 参考文献
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r1] 罗开元 郑 , 江华.李波 等 , .¨0I粒子永久性植入组织间放射治疗
№
一一
一一
一一颈~一部~~神蕊一经一一节一神~一一一经一一母一~细一一胞一. 瘤~一超一一声 表~~现~一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1例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神经节细胞瘤;病例报告
病人,女,29岁。
因右颈部发现包块20余天入院。
病人于20余天前发现右颈部包块,近日突然增大,无明显疼痛,曾静滴菌必治治疗6d,效果不明显,颈部CT检查示右颈部见囊实性占位性病变,收入我院口腔科。
查体:一般情况可,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头颅及五官无异常,心、肺、腹部无异常。
口腔颌面部检查:颌面部不对称,右侧颈上部见外突性包块,约4cm ×5cm大小,边界不清,稍有压痛,开口度可,颌下腺、腮腺导管口分泌清亮液体;咽部不充血,扁桃体不大,右颌下可触及2cm×3cm大小包块,轻度压痛。
血常规检查:WBC8.2×109/L,Hb124g/L,PLT181×109/L。
肝肾功能均正常,尿液分析、大便常规+潜血试验正常。
颈部CT增强扫描:右侧颌下颈外侧区可见一直径约22mm类圆形低密度影,CT值约36Hu,边缘轻度强化,边界清楚,双侧颌下区颈动脉鞘周围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大者直径约13mm。
行右颈部包块探查切除术,术中见包块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与周围组织粘连。
沿边界钝性分离、完整摘除包块。
探测右侧颌下包块,钝
性分离、摘除包块。
术后病理:(右颈部)恶性肿瘤(直径3.5cm);免疫组化:神经纤维丝蛋白(NF)(-),上皮膜抗原(EMA)(-),横纹肌动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符合分化型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
术后病人住肿瘤科病房,完善各项辅助检查:NSE11.55μg/L(正常值0~17μg/L),FERRITIN铁蛋白13.99μg/L(正常值为13~150μg/L),去甲肾上腺素126μg/24h尿,肾上腺素15μg/24h尿,多巴胺190μg/24h尿,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骨髓穿刺未找到特殊细胞。
胸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颈部CT增强扫描示:右侧颈部肿瘤已切除,局部结构紊乱,局部皮下脂肪内见条索影,双侧1、2区,右侧3、4、5区见多发淋巴结大和小淋巴结,密度较高,但略低于强化血管,有的淋巴结内有低密度坏死区,几乎所有的淋巴结较前均有明显的增大或出现新的淋巴结,最大者位于右侧2、3区,直径约16mm。
右侧筛窦内和眼眶内侧部分肌锥外见软组织肿块,右侧筛窦蜂房和筛骨纸板骨质破坏。
诊断:右侧颈部神经母细胞瘤术后表现,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瘤,较前进展;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瘤,较前进展;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瘤,较前进展。
全身骨扫描未见转移性病变。
腹部B超未见明显异常。
眼眶MRI平扫示:右侧筛窦窦腔显示不清,其内及右侧框腔内上壁示等T1等T2异常信号影,右侧框内脂肪组织受压移位。
双侧眼球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其内未见异常信号,诸眼外肌走行自然,其内未见异常信号,肌椎内未见特殊。
考虑可能为右侧筛窦及相邻框腔和框内壁转移瘤。
头部MRI平扫示:右额极皮髓质交界区类圆
形稍长T1稍长T2异常信号影,其周围片状长T1略长T2异常信号影,边界欠清。
结合病史考虑转移瘤可能。
术后行第一周期OPEC方案化疗:VCR2.0mg(第1天),IFO2.0g (第1~3天),DDP50mg(第1、2天),VM26100mg(第4、5天),同时予止吐、护胃、水化利尿等对症支持治疗,化疗过程顺利。
21d 后行第二周期OPEC方案化疗:VCR2.0mg(第1天),IFO2.0g(第1~3天),DDP50mg(第1、2天),VP16100mg(第4、5天)。
第三、四周期化疗重复第二周期方案。
化疗过程顺利。
第二周期化疗后复查颈部CT:双侧1、2区,右侧5区见多发小结节影,与既往CT比较淋巴结数目减少,大小明显减小。
复查头颅MRI右额极病变消失。
眼眶MRI与前MRI比较未见明显变化。
行颈部放疗,DT为50Gy/25f/5W。
现放疗结束,随访中。
讨论
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来源于神经嵴细胞。
从细胞分化角度看,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是界于良性神经节细胞瘤与恶性程度很高的神经母细胞瘤之间的肿瘤。
多发生于婴幼儿,成年人也可见,男女之比为1∶1.32。
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绝大多数位于腹膜后或纵隔。
据WHO关于神经系统肿瘤的最新分类,认为其是原始神经上皮肿瘤。
此肿瘤是神经母细胞向神经节细胞成熟分化之过渡型肿瘤,又称分化型神经母细胞瘤,以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出现较成熟的神经节细胞为特征。
该肿瘤实性,可有纤维性假包膜,圆形或分叶状,体积一般较大,可侵袭周围组织,切面灰白、暗红色,有出血坏死
及钙化。
瘤细胞体积逐渐增大,呈椭圆形或多边形,胞质逐渐丰富,核也渐大,位于中心或偏位,染色质增粗且不均匀,多集于核膜下,核膜明显,核仁逐渐增大呈红色,有时核深染呈多核,并呈花环状排列于胞体周边,可见假菊形团结构,免疫组化标记采用NF和NSE。
因该肿瘤细胞源于胚胎发育的神经嵴细胞,在分化、发育过程中集聚成副神经节而分布到肾上腺、头颈、纵隔及腹膜后等部位,分泌儿NE,尤其是前体多巴和多巴胺,故病人的血清和尿中可出现儿茶酚胺前体及其代谢产物,如多巴、香草扁桃酸及高香草酸,可用于临床辅助检查并判断预后。
病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由于肿瘤转移而引起的疼痛症状,其他的一些临床症状包括:食欲不振,呕吐,腹泻,体质量下降,呼吸短促(多由于腹部巨大肿瘤引起),发热,苍白,贫血等。
常用的疗法包括:①手术切除,其原则是尽可能切除肿瘤,清除转移淋巴结;②化疗;③放疗。
其中,手术彻底切除病灶及术后应用化疗药物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术中完整切除肿瘤,术后化疗,可望提高生存期。
本病预后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病人多可存活3~5年,常因肿瘤广泛转移而死亡。
年龄不足1岁者,预后明显好于年长者;发生于肾上腺者,预后较肾上腺外部者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