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地方高校的转型突围(合肥学院)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向新型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路径选择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向新型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路径选择
张学春;徐公伟
【期刊名称】《邢台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32)002
【摘要】建设新型应用型大学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方向,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要求,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强化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突出新型应用型大学创新力,加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教师胜任力,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水平和质量,提高教学有效性.
【总页数】6页(P109-114)
【作者】张学春;徐公伟
【作者单位】宿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宿州 234000;宿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宿州 2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8.4
【相关文献】
1.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以湖南省新建地方本科高校为例 [J], 陈拥贤
2.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对策思考——基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视角 [J], 安静
3.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路径分析 [J], 何艳丽;徐红
4.贵州省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办学策略探究 [J], 赵斌;唐春;窦瑞;邹维兴
5.贵州省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办学策略探究 [J], 赵斌;唐春;窦瑞;邹维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身躯的转型”到“灵魂的转变”——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
从“ 身躯 的 转 型 " 到“ 灵 魂 的转 变 ’ ’
— —
地 方 新建 本 科 院校 转 型发 展 的思考
程 艺
( 中共安徽 省委教育工委 安徽省教育厅 , 合肥 2 3 0 0 6 1 )
摘
要: 新 世纪 以来 , 我国诞 生 了一批新建本科院校 , 是模 仿老 的大学发展之路 , 还 是探 索新路 , பைடு நூலகம்辟蹊 径, 这是
p r o v i n c e h a v e u n d e r g o n e t h e i r t r a n s f o r ma t i o n t o t h e a p p l i e d t y p e p i r o r t o o t h e r s .I t i s w o r t h s t u d y h o w
编者按 : 2 0 1 6年 9月 2 9日, 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书记、 安徽省教育厅厅 长程艺教授在合肥学院召 开的教育部审核评估专家反馈会上 , 发表 了这篇很有深度 的讲话 。文章提出的“ 深度转变 ” 观点 , 对于引
领地 方 本科 院校 向应 用 型大 学转 型发 展具 有很 强 的指 导意义 。
世纪之交 , 安徽省一批高校通过合并 、 重组 , 升格为本科院校 , 这些院校升格后面临的首要 问题是 : 该
办成 什 么样 的 大学 ?或 者说 , 在高 等教 育 大众化 的趋 势下 , 在 同质 化倾 向相 当突 显 的背景 下 , 哪里 才 有这 类新 建 本科 院校 的生 存 空 间?对 此大 家倍 感压 力 , 苦 苦探 索 。合 肥学 院提 出 了 自己的想 法 , 开 始 了新 的
应j d 型南 于 震翻 完
论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论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杨艳红;陈啸
【期刊名称】《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01)003
【摘要】为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成为国家高等教育战略.该战略明确了转型的主体是学校,转型的责任在政府;同时强调了转型发展对公办和民办本科高校一视同仁.显然,民办本科高校应该如何转型,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而从民办本科学校和地方政府两个方面入手,提出把握“四力”,法制引导、促进民办本科学院转型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总页数】6页(P18-23)
【作者】杨艳红;陈啸
【作者单位】海口经济学院科研处,海口571127;海口经济学院科研处,海口5711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20
【相关文献】
1.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J], 杨艳红;陈啸
2.转型发展背景下民办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探讨 [J], 李飞;陶晓玲
3.就业视角下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 [J], 吴球;张建昌;
4.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对策研究 [J], 刘洋
5.论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J], 杨艳红;陈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方本科院校在深化产教融合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解决策略——以河南省H校为例
科教论坛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30卷第3期(总第455期)地方本科院校在深化产教融合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解决策略——以河南省H校为例王 可,颜玄洲(江西农业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0)[摘要]为了满足新时代人才短缺的要求,缓和社会部分行业人才过剩和部分行业人才短缺的矛盾,地方本科院校在高校转型中纷纷采用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校的快速转型。
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在深化产教融合过程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困境之处。
以河南省H校为例,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深化产教融合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建议通过加大校企合作资金投入,建立技能型教师培养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地方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政策的出台等措施,推动产教融合。
[关键词]产教融合;转型高校;教育;应用型;困境;[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2014年中国地方本科院校有917所,约占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数量的40.8%。
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战略对于高等教育人才的培育至关重要。
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创新创造性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必由之路。
地方本科院校如何结合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借鉴外国实施人才战略的经验,破解地方本科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更好的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于教育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完善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河南省H校作为首批建设中国应用型大学试点院校,以深化产教融合为主要途径,形成了企业和学校一体化办学的发展新常态。
2 地方本科院校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的必要性2.1 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办学费用的高低取决于地方经济的发达程度,相对于重点高校的政府资金的投入更是存在着差距。
提高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离不开地方高校人才的输入,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密。
地方本科院校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特殊人才的需要,缓解了地方企业人才短缺的情况。
这种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地方企业技术人才的紧缺,另一方面解决了应届生就业的问题。
全面建设 不断创新——论合肥学院的形象建设
用。在“ 合肥市 大建设 ” 以我院 自身的教育资源去 引导 大 中, 建设 、 服务大建设 , 彻底改变“ 合肥市 大建设” 受益者 的附属
地位 , 使我 院成 为具有合肥特 色的本科 大学 。 其次 , 培养应用 型人 才 , 迎合市场需求 , 建设实习基地 , 把学生找工作变 成工作找学生 。如何保证 并提高人才培养 质 量 , 决 毕 业 生 就 业 问 题 是 所 有 高 校 的 永 恒 主题 。 在 “ 解 应 用型” 象建设上最 为重要 的就是与社会 企业 、 形 公司建立 战
的精神力量上都必须全 面发展 、 不断创新 。 12合肥学院形象的定位 . 自 20 0 2年 由合 肥联 合大学 和合 肥教育 学 院合 并组 建
以来 , 肥 学 院 确 立 并 落 实 了 “ 方 性 、 用 型 、 际 化 ” 合 地 应 国 的
学管理 、 大学建设是 合肥 学院形象建设 的必经之路。只有 把
步进入 了品牌竞争的时代 。实施 品牌 战略 , 建设名牌 大学已 成为 中国高等学 校适应教育 国际化潮流 、应对高等教育 办 学体制多样化 和高等教育大众 化挑战 的必然选择 。将 品牌
战略导人高 校 , 品牌 经营的理念 、 按 思路 、 战略 、 模式进行 大
飞速发展 的省会城市 的形象 和影响力 。这就对合肥学 院的 形 象建设提 出 了更 高的要求 , 形” 在“ 的物质基 础 上与 “ ” 神
合肥学 院打造成 一个品牌 ,才 能实现学 校建设方面质 的飞 跃 。再来看特 色, 一所高校要想扩大其影响力就要从 自身特
色着手 , 立“ 色大学” 建 特 。所 谓 “ 色 大学 ” 指 在 长 期 办 学 特 是
办学定位 , 坚持 以国际化办学推动学 院的跨越式 发展 , 而合
合肥师范学院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
合肥师范学院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2014年7月,安徽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我校为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
根据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按照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地方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分类发展的意见》要求,在广泛调研、认真论证的基础上,从学校实际出发,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基础改建为普通高校以来,我校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学校”和“如何建设”这个根本问题,确立了“师范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明确了“举行知旗,走应用路,创师范牌”的发展方向,以转型引领内涵发展,以改革深化内涵建设。
重点工作及主要成效体现在:(一)抓转型,深化应用型办学定位从成本向普本转型。
一是通过2007-2010规划,明确应用型办学方向。
二是开展本科办学思想大讨论,结合“走出去,请进来”,学习普本办学经验。
三是实施两轮内改,调整机构和系科设置,加强制度建设,构建本科体制框架。
四是实施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等五项工程,开展“教学质量建设年”、“管理建设年”等活动,推进本科教学规范。
学校于2008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从传统向应用转型。
一是通过开展“应用型本科办学思想大讨论”,结合编制学校“十二五”规划、召开第一次党代会等,进一步确— 1 —立“师范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和“举行知旗,走应用路,创师范牌”的应用型办学特色创建方向。
二是先后以育人理念、培养模式、课程改革、实践教学、产学研合作育人为主题,连续召开六届教学工作会,不断深化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认识。
三是确立“重抓教学、整顿校风”工作主线,通过自2010年历时四年的“以评促建”,推进应用型办学“三个基本”建设。
学校于2013年顺利完成本科教学合格评估。
从新建走向新型。
完成合格评估后,学校积极适应“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结合评估整改,启动综合改革,并及时举办“从新建走向新型”办学思想大讨论,进一步明晰以“培养新型人才、推动新型服务、建立新型体系、实施新型评价、建设新型合师”的深化转型发展新目标。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实现路径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实现路径作者:吴冰斌来源:《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21年第03期摘要: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进入关键时期,许多学校在方面依然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难以实现向应用型大学的转变,不能真正体现扎根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学校需要在办学目标、人才培养、师资队伍、产教融合等方面进一步转变观念、采取行动,形成学校的特色和优势,真正体现地方应用型高校的价值。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误区;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657(2021)03-0021-06地方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由于学校举办时间较短、办学资源紧张,学术水平不高的原因,不同程度地存在特色不显著、知名度不高、学科基础薄弱、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
为了解决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和发展问题,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地方本科院校通过转型逐步成为应用型的高校,强调学术和实践并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经过许多地方本科院校的探索和实践,许多地方高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大量经验,但对大多数正处在转型发展关键时期的地方本科院校而言,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需要在反思各种认识和实践误区的基础上,加深对学校转型发展的认识,加快学校转型发展的节奏,满足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人的个性化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1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背景1.1 国家政策的宏观指引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正式发布,这反映了高等教育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必然趋势,也开启了高等教育结构性调整的序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也就是“行政导向”,政府用“看得见的手”直接干预具有强烈的行政导向,而非基于市场或学术的逻辑[ 1 ]。
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同样也是在国家行政力量的主导下推动的,相关政策的目的是在地方本科院校各方面条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引导它们错位竞争,错位发展,找到自己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位置。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随着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化,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新时代所面临的转型发展问题也日益凸显。
这些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这些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境。
为了更好地应对困境,实现转型发展,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积极探索突破之道。
一、困境分析1. 专业设置滞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往往存在滞后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院校的专业设置过于保守,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就业率低;一些院校的专业设置过于同质化,缺乏特色和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位置。
2. 教学资源不足受经费投入和地方支持力度的限制,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资源相对不足。
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科研条件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限制了院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升,也制约了院校的转型发展步伐。
3. 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往往存在模式单一的问题。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得毕业生往往缺乏职场适应能力,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4. 院校发展定位不清一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发展定位上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
缺乏明确的办学宗旨,不清楚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导致办学方向不明确、目标不清晰,难以形成有效的发展战略。
二、突破之道1. 加强与地方产业对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积极与所在地的产业对接,深入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开设与当地产业相适应的专业或课程。
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教学内容与生产要求的贴近,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 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增加教学资源投入,包括加大财政投入、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引进高水平教师、改善教学设施和实验条件等。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学校的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教育部关于同意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转设为合肥城市学院的函
教育部关于同意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转设为合肥城市学院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0.12.21•【文号】教发函〔2020〕121号•【施行日期】2020.12.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同意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转设为合肥城市学院的函教发函〔2020〕121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商请批准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学校的函》(皖政秘〔2020〕73号)收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关于加快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有关规定以及第七届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议结果,经教育部党组会议研究决定,同意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转设为合肥城市学院,学校标识码为4134013615;同时撤销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的建制。
现将有关事项函告如下:一、合肥城市学院系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由你省负责管理。
二、学校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学校办学定位于应用型高等学校,主要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安徽建筑大学和安徽省长江教育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应逐项落实双方签订的《关于终止合作举办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暨转设相关事宜的协议书》《关于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转设相关事宜的补充协议》,以保证过渡期内学校平稳、健康发展。
五、我部将适时对学校办学定位、办学条件、办学行为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情况进行检查。
望你省加强对学校的指导和支持,督促举办者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坚持公益办学导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资产管理和财务会计制度,规范办学行为,注重内涵发展,促进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应对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应对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推进,地方本科高校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遭遇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
转型发展成为了这些高校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指的是高校在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下,主动调整自身的办学定位、教育理念、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等,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升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
这一过程中,地方本科高校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定位不清、特色不明、资源配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等。
深入研究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应对策略,对于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地方本科高校办学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现状和问题,探讨其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本文试图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问题研究的理论框架,为地方本科高校实现转型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同时,本文也期望通过实证研究,深入了解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实际状况,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政府和高校决策者提供决策参考。
1.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地方本科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一方面,地方本科高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地方本科高校在办学定位、学科专业结构、师资力量、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亟需进行转型发展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国家政策的推动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背景。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
例如,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推动高校分类发展和内涵特色发展,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内在逻辑与价值诉求
l 4 0
池 州学院学报
第2 9 卷
国高等 教育 提 出 的新 要求 和新 任 务 , “ 全面 ” 是 基于 整 体发 展考 虑 , “ 深化 ” 是 为 了解决 实 际性 问题 , “ 综
1 . 1 作 为战 略 思维 , 目的是促 进 长远 发展
一
部 中国 高等 教 育 发 展 史 就 是 一 部 中华 民族
2 0 1 5 年是 中国“ 全 面深 化 改 革 ” 的关键之年 ,
伟大复兴进程史 。 1 8 9 8 年, 中国第一所 国立综合性 大学 —— 京 师大 学 堂 ( 北京 大学 前 身 ) 正式 创立 , 标
大众化时代到来 , 一大批地方本科高校应运而生 、 快速崛起 , 构 成 中 国教 育事 业 大 军 的 中坚 力 量 。 然 而, 改革就是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 , 2 0 1 4 年起 中国 高等教育进入“ 转型发展” 时刻 , 地方本科高校首当
首届“ 产教融合发展战略 国际论坛” 发布《 驻马店共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理念是在 中国经济社 《 面 向2 1 世 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 开启 中国现代 会 转 型 发展 背 景 下 提 出的 。 2 0 1 4 年2 月2 6 E t , 国务 高等教育改革元年 。 历 经百年沧桑 , 伴随高等教育
院常 务会 议作 出“ 引 导一 批本 科 高校 向应 用 技术 型 高校转型” 战 略部 署 ; 3 月2 2日教 育 部 副 部 长 鲁 昕 在“ 中国 发展 高层 论 坛 ” 再 次 释放 信 号 ; 4 月2 5日 ,
重 新 考察 地方 本 科 高校 当下 的现实 处境 , 重 新 考量 地 方 本科 高 校转 型 发展 的价 值诉 求 , 毕竟“ 转型” 的 场 需 求 的吻 合 度来 看 , 中 国还 远 不 是 高 等 教 育 强 国。 一方面 , 地 方 本 科 高 校 占据 中 国高 等教 育 版 图 的半 壁 江 山 ; 另 一方 面 , 地方 本科 高 校大 多面 临 “ 起 点低 、 历 史短 、 基础弱” 的共 性 问题 。 因此 , 由政 府 层 面 引导 的转 型 战略 , 既符 合 地方 本科 高 校长 远发 展 利益 , 更 是 为推 动 中 国高等教 育 由教 育 大 国向教 育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地方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和挑战,这些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
本文将从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能力等方面探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突破之道。
一、政策支持方面的困境与突破政策支持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政策支持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财政支持不足。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依靠地方财政支持比较多,但随着地方财政压力的增大,院校的资金投入受到了限制,导致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的建设难以满足需求。
2.人才政策不够完善。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是其发展的重要任务,但目前人才政策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院校在引进和留住优秀人才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拓宽资金来源、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式实现政策支持的突破。
院校也应该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
人才培养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根本任务,但当前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以下困境:1.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往往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上,缺乏创新和实践教学,导致毕业生缺乏实际能力和竞争力。
2.专业设置不合理。
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过于单一,缺乏特色和优势,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为突破上述困境,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实践教学和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院校还可以结合地方产业特点,调整专业设置,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学科建设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升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的关键。
但目前在学科建设方面,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一些困境:1.学科结构单一。
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科设置比较单一,缺乏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影响了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
安徽曾经的13所老牌专科学校如今在哪里?盘点它们的变迁之路
安徽曾经的13所⽼牌专科学校如今在哪⾥?盘点它们的变迁之路根据1987年的《中国教育年鉴》显⽰(见下图),安徽省曾经有13所⾼等专科学校(⼤专),⼤家可能发现了,这些⽼牌的专科,现在都已经不见踪影了。
其实它们并没有消失,⽽是已经全部“变⾝”了,那么现在它们现状如何?“变⾝”成什么学校了?下⾯就为⼤家逐⼀盘点。
1987年《中国教育年鉴》1987年《中国教育年鉴》1、蚌埠⾷品⼯业专科学校蚌埠⾼等专科学校。
2004年蚌埠1990年6⽉6⽇蚌埠⾷品⼯业专科学校、蚌埠联合⼤学合并为蚌埠⾼等专科学校蚌埠学院。
现为蚌埠学院⾷品科⾼等专科学校、蚌埠教育学院、蚌埠职⼯⼤学合并升格为本科蚌埠学院学与⼯程系。
2、华东煤炭医学专科学校淮南矿业学院,更名为淮南该校是安徽省唯⼀的部属⼤专(⾪属于煤炭⼯业部),1993年并⼊淮南矿业学院淮南⼯业学院医学分院;2002年随学校更名⽽矿业学院医学分院;1997年随学校更名⽽改名为淮南⼯业学院安徽理⼯⼤学医学院。
定名为安徽理⼯⼤学安徽理⼯⼤学(图⽚来⾃学校官⽹)3、马鞍⼭商业专科学校原为马鞍⼭师范专科学校,后改建为马鞍⼭商业专科学校。
1992年7⽉,原马鞍⼭联合⼤学并⼊安徽商业专科学校。
2000年,安徽商业⾼等专科学马鞍⼭商业专科学校作为分部,更名为安徽商业专科学校安徽⼯业⼤学。
校、华东冶⾦学院合并组建安徽⼯业⼤学4、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学校创建于1978年,前⾝是安徽师范⼤学铜陵分校。
2002年3⽉,经教育部批准,铜陵财经专铜陵学院。
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铜陵学院铜陵学院(图⽚来⾃学校官⽹)5、合肥外语专科学校合肥联合⼤学。
2002年3⽉,经教育部批准,原合肥联合1991年合肥外语专科学校撤销,并⼊合肥联合⼤学合肥学院。
现正在筹备更名为合肥⼤学。
⼤学和合肥教育学院、合肥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本科合肥学院6、芜湖师范专科学校安徽师范⼤学,作为安徽师范⼤学的专科部。
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芜湖师范专科学校并⼊安徽师范⼤学安徽师范⼤学(图⽚来⾃学校官⽹)7、徽州师范专科学校1997年12⽉与原中国科技⼤学徽州⼤专班合并,更名为黄⼭⾼等专科学校;2000年8⽉,安徽省⼈民政府批准黄⼭林业学校成建制并⼊黄⼭⾼等专科学校;2002年2⽉,经教育部批准,升格黄⼭学院。
论应用型大学的实践性教学——以合肥学院为例
( ) 二 具体做法 为了整个实习过程 的顺利 进行 ,在所有工作 开始 前 , 教师应 做相关 的准 备工作 , 如熟 悉实 习流程 、 明确 自身工 作职责 ; 相关部 门应 最后落实 、 确定每位学生 的实 习单位。 我们 采取的实习单位分 配方式是 : 学生先 自行联系合适 的 实 习单位 ,未能 自行联 系成功的学生最后将 由系里安排 , 其 中一部分按专业分 配到零散单位 , 剩下 的学生统一分 配 到指 定实习基地 。 召开实 习动员大 会 , 帮助学 生 了解 实习 目的 、 习内 实
二 、 知 实 习 的 内容 认
、
实践教学是 高等教育教学 的重要组 成部 分 , 在培养学 生实 践意识 、实践精 神和实 践能力方 面有 不可替代 的作 用, 特别是 面 向地方和 区域经济 发展 的应 用型大 学 , 构建 适合 自身发展特点 的实践教学体 系是非 常必要 的。 专业认 知实 习作 为实践教学 的一个重 要环节 , 也受 到了广泛的重 视。 合肥学院在学生大学期 间的第二个学年末设置为期三 个月 的“ 五学 期” 主要 开展专业认知实习的相关工作。 第 , ( ) 一 程序 实 习程序 上 , 我们 采取实习预备知识 培训——确定实 习单 位——实 习总动 员——指 导教 师 与学生 见面——送 往实 习单位——实 习过程 指导与 监控 ( 包括 实 习中期检 查 ) —实习总结与考评 , — 一整套完 善的程序管理 , 确保实
Ji a0XUeShi anYanJi Ji u
☆ 教 学 实 践 研 究 ☆
论应用型大学的实践性教学
以合肥 学院为例
汤 静 , 张
合肥
砚
200 3 0 1)
( 肥学院 , 合 安徽
合肥大学安徽省高等教育史上不可磨灭的印记
Hefei University:An Immortal Colleges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Education in Anhui
作者: 许露
作者机构: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福建厦门361005
出版物刊名: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74-79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1期
主题词: 合肥大学;安徽高等教育史;历史意义
摘要:在现代安徽省高等教育史上,合肥大学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她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探索省会办综合性大学的成果,在新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具有历史意义.合肥大学既与芜湖的安徽师范学院有零星交集,又主要是华东区高校援建的产物.因为毛泽东主席的远见,合肥大学得以改名,改名之后的合肥大学成为振兴新省会的重要动力和关键举措.。
安徽农大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思考ppt正式完整版
优选安徽农大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思考
分类 指导
解决质量和特色问题 特色
多元
办学
发展
解决方法和路径问题 解决体制和机制问题
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发展模式
立足地方 依靠地方 面向地方 融入地方 服务地方
地方性
应用型
追求知识、理论、科 学、技术的实际应用
追求实用、实效
制定各类应用型人 才培养标准 建立应用性高等教 育质量评价体系
5.由趋同发展向分类、多元、特色发展转型,高校在创新的意识和能 力上不适应;
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必须破解的“两个不适应”
6.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向服务、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转型 ,高校在服务产业的能力和意识上不适应;
7.由政府包办高校发展向自主办学转型,高校在治校、办学能 力上以及社会管理上不适应;
教学建设与其他建设的关系
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转变人才培养机制
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必须破解的“两个不适应”
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必须破解的“两个不适应”
制定各类应用型人 才培养标准 高校办学定位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
发展思路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方案、教学运行、质量及质量监控之间的吻合度
转型发展是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时代命题
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地方高校趋同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多样化需求
定位不准
体制僵化
模式单一
保障乏力
转型发展:建设应用技术型高等教育体系
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必须正视的六大难题
①Leabharlann 思想观念 转变难学校理 ② 念转变
难
六大难题
专业建 设难
③
⑥ 学校布 局难
这六所学院正在推进更名大学工作三篇
这六所学院正在推进更名大学工作三篇这六所学院正在推进更名大学工作1几乎每年,相关部门都会发布一些学院更名为大学的公示。
有数据统计,近十年,超过400所高校变更了校名,有的是从“专科学院”更名为“学院”,有的是从“学院”更名为“大学”。
众所周知,高校更名直接影响到其获得的现实利益,如果一所学院成功更名为大学,不仅学校、教师受益,学生也会从中获得好处。
所以高校都比较热衷更名。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六所正在推进更名大学工作的学院,未来,它们或将“升格”为大学,想拿“大学毕业生”的高考生们注意了,这或许是个捷径。
合肥学院合肥学院的前身是1980年创办的合肥联合大学,2002年,原合肥联合大学和合肥教育学院、合肥师范学校合并组建合肥学院。
从时间节点看,该校发展时间不长,但该校发展很快,现已在安徽地区本科第一批次招生。
早前有网友向合肥市咨询:合肥学院何时更名为大学?今年5月份,合肥市教育部门做出回应:教育部《关于反馈“十三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中期调整评议意见的函》同意合肥学院更名为合肥大学,合肥学院更名合肥大学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作为迅速崛起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合肥市即将步入“万亿级”城市行列,该市完全有实力把合肥学院打造成以“合肥”命名的综合性大学。
因此合肥学院升格为大学,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桂林医学院桂林医学院创建于1935年,是全国建校历史较早的医科院校之一,被誉为“闪耀八桂的医学明珠”。
1958年,学校升格为桂林医学专科学校;1987年,学校正式使用桂林医学院校名,并升格为本科建制院校;1993年,学校获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2006年,学校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学校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5年,学校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19年3月,桂林医学院召开了更名大学工作协调推进会。
在会上,相关领导要求各部门负责人加快筹备工作进度,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2019年9月底,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公布了一份《自治区教育厅关于2019年设置有关高等学校的公示》:将桂林医学院申请更名为“桂林医科大学”。
合肥学院转型发展理念与启示
作者: 尹闯[1];唐高华[1]
作者机构: [1]北部湾大学广西高校转型发展研究院,广西钦州535011
出版物刊名: 高教学刊
页码: 75-78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35期
主题词: 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摘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是为了破解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和同质化发展倾向。
合肥学院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高校,在应用型发展理念指导下实施教师队伍双能型转变,实施人才培养大教学观战略,不断加强应用型高校发展规律研究,从而实现转型发展的突围,其转型发展理念对地方本科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文科类专业教师转型的困境与出路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文科类专业教师转型的困境与出路
曹莉
【期刊名称】《时代人物》
【年(卷),期】2024()13
【摘要】应用型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文科类专业教师转型是应用型人才培养、院校转型顺利推进以及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共同需要,但在现实的转型过程中,还存在教师转型主体意识难以激发、教师教育教学方式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不相适应以及地方高校针对教师转型的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等困境,为有效推进文科类专业教师转型则需要通过帮助教师实现认识上的转变,优化教师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以及完善高校师资引育机制等路径加以实现。
【总页数】3页(P0142-0144)
【作者】曹莉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
【相关文献】
1.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类专业就业现状和对策研究r——以安徽省某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例
2.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3.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背景下文学院转型的困境及策略研究——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文学院转型发展为例
4.地方应用型高校传媒类专业实训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方本科高校及行业划转高校转型发展概述
地方本科高校及行业划转高校转型发展概述
陈振兴;刘琳
【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00)005
【摘要】当前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正在类高校全面推进,行业划转高校在新的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抓住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实施新的兴校治校方略;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抓住改革契机、把握改革重点,积极应对改革所带来的挑战与影响是当前高校改革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总页数】1页(P21-33)
【作者】陈振兴;刘琳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600;西安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6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0
【相关文献】
1.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作用、挑战与改革--以安徽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例 [J], 汪国林
2.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哲学思考--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之四 [J], 何光耀;黄家庆
3.划转地方后行业特色高校转型战略及发展模式探析 [J], 曹卫玲
4.地方本科高校及行业划转高校转型发展概述 [J], 陈振兴;刘琳
5.加快地方高校转型改革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r——关于湖北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思考 [J], 吴顺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所地方高校的转型突围——合肥学院十年建设应用型大学之路2014.04.16 09:45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记者周飞储召生俞路石等字号:【大中小】德国马格德堡应用科学大学教授辛里希迈耶来合肥学院指导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做项目设计。
(资料图片)从2003年提出“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合肥学院砥砺十年,在建设应用型大学的道路上,成功转型突围。
曾经,安徽省一些大企业的董事会做出过决议,合肥联合大学(合肥学院的前身)的学生一概不要,这是合肥学院人心中永远的痛。
如今,国家级骨干软件企业科大讯飞,点名要合肥学院的学生,近几年累计录用了100多名毕业生。
学校的学生还没毕业,就被全国著名建筑装饰企业录用。
曾经,合肥学院的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能拿个省级奖项已属不易。
如今,与一流大学的学生同台竞技,他们照样摘金夺银: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一等奖、电子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化工设计大赛一等奖、工业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一等奖、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特等奖……近3年,该校学生获国家级奖项239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以上奖项就有40项。
是什么让合肥学院这样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从2003年提出“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合肥学院砥砺十年,在建设应用型大学的道路上,成功转型突围。
瞄准德国经验找准办学定位应用型大学建设必须系统设计在合肥学院的发展道路上,一直有一个模仿、学习乃至追赶的目标——德国的应用科学大学。
早在1985年,中德两国决定开展政府间合作,按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办学模式在中国开展应用型大学建设。
或许是因为白纸上更容易作画,合肥联合大学这所1980年才由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杨承宗先生创建的学校,居然被德国人选中,成为安徽省和德国下萨克森州协议共建的对象,与德国5所应用科学大学开展合作。
一穷二白的合肥学院,就此踏上了应用技术型大学办学之旅。
共建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德国下萨克森州无偿援助学校400万马克,帮学校建立了10个工程类专业实验室。
更重要的是,学校先后派出近百位教师赴德国学习进修,近距离感受德式教育。
他们成为后来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中坚力量。
但是,影响远不止于此。
2002年,以合肥联大为主体,合肥教育学院、合肥师范学校与合肥联大合并组建合肥学院。
新学校、新起点,如何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这成为学校上下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
“那个时候,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都面临办学趋同化的问题。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都向重点大学看齐,抓重点学科建设,办研究生教育。
我们就想,与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合作这么多年,能不能借鉴他们的办学经验,办出自己的特色?我们开始思考、总结。
”合肥学院党委书记蔡敬民说。
思考的结果,2003年学校提出了“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
“我们发现,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主要服务周边200公里以内的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这和我们的理念显然不同。
我们把它叫作地方性。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路径显著区别于普通院校,强调理论与实用维度,有系统和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强调真题真做,到一线就能干,我们把它叫作应用型。
至于国际化,不仅仅指交流规模,更重要的是研究、提炼国际上一些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关键要素为我所用。
”蔡敬民如此解释。
新的办学定位在学校内外引起不小争议。
有人讲,大家都放眼全国,你为什么要把自己给包起来?有人讲,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哪儿来的条件国际化?直到2009年12月,学校接受教育部专家组调研时,一位重点大学的校长还问蔡敬民:“研究型大学提国际化,你们怎么也提国际化?”于是,蔡敬民不得不在不同的场合,多次阐释他自己的理解:“地方性、国际化,强调的都是一种开放性,都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大学建设这个目标。
开放办学,就是要在服务地方中谋求发展,在国际比较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
”搁置争议,埋头做事,看准了的路,就坚定地走下去。
这是合肥学院的处理方式。
很多人认为,应用人才的培养,就是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这样的理解其实是不全面的。
“真正的应用型大学建设,一定要围绕学生这个核心,进行一体化的设计与改革。
要建立一个体系,这个体系不仅包括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还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
”蔡敬民说。
一场艰难却大刀阔斧的改革,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模块化教学突出应用能力培养把“教师要讲什么”变成“学生能干什么”万事开头难!应用型大学建设,从哪里破题?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人才培养强调理论应用与实用的维度,要求学生到一线就能干。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应用型人才。
”蔡敬民说。
服务于这一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知识传授为主”转向“能力培养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基于此,从2005年开始,合肥学院开始研究制定体现应用型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做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各个院系纷纷行动起来。
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到行业企业调研,分析岗位能力要素,确定能力培养目标,然后根据培养目标进行具体的能力培养方案设计,把每一项能力转化成一个个的教学模块。
每个模块都是围绕特定主题的教学单元,可能是一门课或一门实验,也可能是几门课或几门实验的整合。
这就成了合肥学院围绕学生核心能力培养而大规模开展的模块化教学改革。
计算机系主任袁暋和她的团队针对软件工程专业原课程体系的不足,走访了大量IT企业用人单位,了解企业需要合肥学院的学生去做什么,确定企业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最后概括出软件工程专业的7项核心能力及39项子能力,在此基础上重新编排构建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模块,把企业工程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融合到专业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中去,一个或若干个模块可培养学生必需的一项能力,并且4年的模块教学过程中都是与企业工程师共同完成的。
学生通过对这些规定模块和选修模块的学习,走上工作岗位就能很快上手。
生物工程专业原来的基础微生物学基础性强,缺乏专业针对性,与其他基础课部分内容重复,应用性薄弱。
生物系葛春梅教授介绍,改革后的“微生物学”弱化了微生物遗传、微生物基因工程、微生物生态、传染与免疫等内容,强化了微生物生理,增加了工业微生物应用,强化实验操作训练,突出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是模块化教学的一大特色。
过去,学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分别学完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两门课程后,还达不到应具备的设计电子线路的能力。
但把两门课整合成现代电子技术模块后,担任该模块教学的谭敏教授,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指导学生基于每个理论知识点进行实验模块设计,形成小产品。
随着理论学习的深入,设计的小产品越来越多,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大电子产品,这样,学生的电子线路设计能力就培养出来了。
已经从该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的张悦龙,在校期间带领团队设计的“宽带直流放大器”,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获得一等奖。
“模块化学习让我在校就掌握了设计电子产品的能力,到工作岗位后很快就进入了角色。
”张悦龙说。
模块化教学还给学生的个性化选择和自主学习留下空间。
各专业在设计课程模块时,在每个大模块下还设计了若干个子模块,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其中的一个子模块。
电子信息专业就把过去的电子信号处理、电子测量、DSP技术3门课程的相关内容整合成信息处理、检测、现代电子技术设计3个子模块,学生只要选择一个模块完成学习量即可,既突出兴趣和爱好,也容易学精、学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软件工程模块共84个学时,自主学习时间为32个学时,学生可以制作模型、设计课题,自主学习的任务大大增加。
“模块化教学改革打破了长期以来各门学科自成体系、各自为政的格局,在内容上突出应用能力培养,把‘教师要讲什么’变成了‘学生能干什么’。
”合肥学院院长张文兵说。
把学科导向变成专业导向一切围绕学生的培养配置资源在合肥学院的产学研合作大楼,有一家合大环境监测有限公司,公司看上去不起眼,却拥有80多项国家标准的环境检测权。
这个由学校出场地、社会投资建设的企业,既面向社会经营,同时也是一个“嵌入式”实验室。
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在这里做实验,所用的标本都是真实的送检样品,实验环节就是真实的检测环节,实验结果也是最终的检测结果。
据合肥学院服务地方办公室主任董强介绍,当初成立这家企业,不少人不理解。
现在看来,不仅学校省下了一笔购买实验设备的资金,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得到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双重指导。
经过“真刀实枪”的实践,学生可以“零适应期”走上工作岗位。
不管是校内资源,还是校外资源;不管是政府资源还是社会资源,一定要服务于学生的培养,一定要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这是合肥学院统筹各种资源配置的准则。
这些年,许多新建本科院校都跟着综合性大学狠抓学科建设,合肥学院却提出了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为什么?合肥学院副院长陈啸说,应用型高校应当以专业统筹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以及所有条件。
“抓住专业建设这个龙头,就抓住了人才调配、资源调配和人才培养规格、质量的控制这个核心。
”如何抓住专业建设这个龙头?合肥学院立足“地方性”的办学定位,根据合肥市“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重大发展战略布局,及时瞄准合肥市的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动态调整专业结构,与合肥市的产业布局深度互动,培养地方经济发展急需的人才。
在合肥学院的校园周边,就是全国最大家用电器生产基地,全国每三台家用电器,就有一台产自这里。
利用这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开设了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和动画等专业。
2010年,合肥市启动轨道交通建设,学校立即引进人才,组织教学资源,成功申报交通工程专业并顺利招生。
随着合肥市国际会展蓬勃发展和国际机场的落成,学校又设置了会展艺术与技术专业,并拟设空乘服务与管理等专业。
这些年,合肥市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与德、日、韩的企业合作不断扩大,针对这一需求,学校及时开设德语、日语等专业,培养了大量地方急需的高水平、实用型人才。
据统计,合肥学院毕业生每年60%左右在合肥就业,80%左右在安徽就业。
2013年毕业生,有1620人在合肥市就业,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6.92%,在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就业的人数就达1050人。
借助企业资源,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培养人才,是合肥学院的又一探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10年首批获得教育部卓越工程师项目以后,实行了校企联合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企业阶段培养方案”,并建立了一个集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实现、软件测试、项目管理、系统集成、认证考试为一体的软件工程能力实训平台。
企业从大一至大三渐进进入课堂,与学校教师共同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工程素质,学生大四进入企业,校企共同培养,在真正的企业工程环境下,培养作为未来工程师应该具备的工程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