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研究性学习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研究性学习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刘佳易

(复旦中学,上海200060 )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展创新能力的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对当前语文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就要把握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并对研究性语文教学加以深入理解、认真领会。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中学语文;教学;意义

研究性学习属于现代教学论范畴,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研究性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者已对其内涵、外延等详加探索,并取得丰硕成果。时下如何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渗透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就中学语文教学而言,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课程形态,因此,把握研究性语文教学的特点,并对研究性语文教学加以深入理解和认真领会,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出其应有的强势,为此,本文在着重阐发研究性学习这一理念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对中学语文教学之意义。

研究性学习是当代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作为一个概念,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含义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自己的兴趣、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运用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创新精神和发展创新能力的一种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当然,对于研究性学习不同研究者有不同的理解,如有研究者称:“研究性学习是与后工业社会对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要求相适应的学习方式。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相对应,研究性学习亦具有反本质主义、反表象主义、反基础主义之特征。把握这些特征,对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学规范的转型以及教学理论的反思与重构均有积极意义。”这是从社会演变角度对研究性学习的特质进行的阐释。对研究性学习的含义,也有研究者从其它角度加以阐发,认为研究性学习过程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生话过程,而非单纯的认识过程。研究性学习应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从全部地只是获得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到同时重视通过实践话动、体验来获得直接经验并解决问题;从单纯地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学习的模仿和再现书本知识的能力,到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对大量信息的搜集、分析、判断、反思和运用能力;从仅仅追求教学的‘知识目的’,转向重视包含知识在内的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即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学会学习,并获得信息时代所需要的能力。其实,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理论是在对传统教学论提出质疑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的信息,它总是构建对输入信息的理解,主动地选择信息、放弃一些信息,并从中得出结论。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学生应是学习目的的体现者,是学习活动的调控者,是学习过程的探索者。建构理论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理论平台。当代认知心理学家指出:“没有任何教学目标比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重要。”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就是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使之成为策略型学习者,这也是现代教学论与传统教学论之区别所在。一般说来,传统的语文教学是在“应试教育”影响下,使教学远离社会生活,孤立于其它学科之外,形成一种封闭、

狭隘、僵化的教学模式,从而造成了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现象。为此,只有采用现代教学理论,树立一种大语文观,进行研究性语文教学,才能使语文教学向社会、学生的生活和其它学科,才能更好地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

当然,研究性学习理论有一个产生发展过程,1959 年,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学作为探索的科学教育》中,最早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概念与方法。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给儿童上“思维课”,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后来研究者又不断在此基础上丰富完善。一般而言,研究性语文教学的目的是用来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这也是体现课改主题、理念和核心的学习方式之一。以“研究”来界定“学习”的性质、方式和特点,突出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进行研究性语文教学,教师应努力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学生存异,启发学生求异,鼓励学生写创新型作文,关注学生语文实践,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氛围中感受语文的曼妙,以此来呈现语文教学的多元化、个性化、自主性、体验性的特征。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说话教学的缺失,使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遍偏低,这对学生的成长不利。为了切实改变这一局面,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贯彻研究性教学理论,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研究性语文教学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筛选能力、推理能力、质疑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从而使学生走出阅读困境。研究性语文教学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采用“问中学,学中问”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也就是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书、体验、感悟、发现;然后在读书、体悟的过程中,再生疑、解疑;解疑之后再设疑,课后探究。通过这样一个螺旋上升的学习过程,以达到对文本深层含义的理解、感悟,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诚然,倡导研究性学习,并不能否定接受性学习的重要性和广适性。对中小学生来说,更经常、更普遍、更常规的学习方式,还是接受式学习。倡导研究性学习是要把研究性与接受性两种学习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目前,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在大多数中小学还处于初始阶段,即进行尝试、实验河摸索的阶段,不成熟与不完善是必然的,对此,只能鼓励而不能挑剔。就目前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现状来看,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方面,对于从事教育理论的工作者来说,从研究性学习产生的渊源及变化发展过程的视角,进行“史”的研究,了解并介绍西方教学理论,包括现代派和后现代派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理论,是完全有必要的;但是现在的研究更多地仍停留在对西方理论的一般性的介绍上,甚至把照译、照抄、照搬视为“学术研究”;另一方面,研究性语文学习当然离不开读书,离不开写读后感,离不开课堂讨论,但这些活动形式是传统教学也经常采用的,仅仅有了这些活动形式还不足以突现研究性学习作为素质教育和教学创新的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它的最大特色和优势就在于组织学生在做中学,在综合实践中学,在科研尝试活动中学,学习收集信息、学习思考,学习发现与解决问题,努力培养学生的反思思维和创新品格。所以,一定要突出“研究”精神,强化“研究”品位,要十分注重提高研究式学习的层次和质量。

当然,研究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尤显重要,与接受性学习相比,研究性学习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像“导演”,对学生学习活动加以引导,而学生更像“演员”,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研究性语文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有自己的视角,教师不应只注重学生学习知识,更应注重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和科研方法,同时,教师指导开展研究性学习,还要注重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与研究的个性、品格与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