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咨询记录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中学生心理咨询记录

(完整版)中学生心理咨询记录
辅导
过程
1、瓦解他的小团体,建立良好的集体氛围。经过调查,我发现每天围绕在他身边的几个男同学很想摆脱他,可又怕受他的欺负。我与这些男同学一一进行了深入的交谈,我的谈话使他们树立了正气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修正自己,班风有了很大的转变。没有一群起哄的人,张坤也收敛不少。
2、他的问题根源是缺少关爱。对这样的学生,说教往往是无法奏效的,而对他的关爱往往能起到神奇的作用。从他的家庭入手,由于成绩差,教师进行家访时总是投诉,其父母付出了很多辛劳,但得不到较好的回报,导致他也慢慢变得不喜欢他了。于是我进行家访,指出如果大家继续努力、共同配合,他是有前途的。让其父亲看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对他就更加关心和爱护了,并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同时教育他与家庭的关系加以改善,与同学老师的人际关系也逐渐好转、和谐。
分析
诊断
通过观察,该女生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辅导
过程
通过上课有意识地请她发言,进行激励性鼓励,我发现她大胆了,有上进心了。有一次课上我讲到一个知识点,同学们都陷入了沉思,忽然一只手出现了,虽然还是比较犹豫,但她说出了正确答案,大家都感到很意外,这个时候她腼腆的说:这个知识老师在上次的时候说过了。只是老师偶尔提到的知识点,她记住了,这让同学们由衷的发出了感叹声,她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从此她变了好多。对好多课似乎也有了一定兴趣。后经过不断鼓励,巩固,她进步了。从此,她真的非常努力,成绩有了飞跃。
基本
情况
姓名
王富林
性别

年龄
15岁

初中生自杀心理咨询记录

初中生自杀心理咨询记录

初中生自杀心理咨询记录一、咨询对象小依(化名),女,13岁,初一学生,学业中等。

生活于再婚家庭,同母异父的妹妹2岁。

从小生长发育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史。

二、干预经过(一)第一次干预:学生主动咨询——发现问题1、咨询情况记录小依于周五下午放学后主动进入学校心理咨询室,衣着整齐,入室后表情有些紧张,戒备心较强。

主诉被好朋友出卖,把她的秘密都说出去了,上学期全年级都知道了,这个学期好一点,只有全班知道。

小依诉说了从五年级开始先后被5位同学出卖的经过,并问老师是不是什么话都可以说。

当得到老师的确认后突然说自己想自杀,认为人很肮脏,活着没有意思,在家里有爬上窗户跳楼和在厕所拿小刀割脉的举动;并说在学校里经常有人骂她,同学用异样的眼光看她。

小依又回忆到自己的童年,父母关系不和,爸爸经常外出不归,奶奶对她也不好,说起往事情绪激动,很愤怒,要为妈妈报仇。

小依在咨询室的情绪很不稳定,说起伤心事就哭,一会儿又笑,说看到墙角有黑影飘过,并问老师有没有看到,有几次突然回头看说后面有人在盯着她,表现十分紧张。

帮助小依理性分析她所诉情况,安抚情绪,建议放下心灵包袱,不要冲动行事。

小依在平静状态下离开咨询室,咨询持续一个半小时结束。

2、简要分析对小依的情况作简要分析:(1)有自杀念头及企图;(2)有多种与现实不相符的行为表现,如:看到黑影、听到声音、觉得自己及周围一切都变化了;觉得好朋友说出她的秘密,出卖她,全年级都知道了;总觉得有人在盯着她。

(3)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

(4)孩子由于亲生父母离异,现在又生活在再婚家庭,受童年经历的影响,性格悲观、敏感、多愁善感,人际交往受挫,心事很重 ......。

初中心理咨询记录(表格)

初中心理咨询记录(表格)
3、告诉她乱说是非要责任的,要耐心劝说她,要经常找她谈谈心,让其改掉这些不良行为。
时间
2010.11.19
地点
谈心屋
班级
一(X)班
姓名
XX
性别

咨询
内容
1、为什么有时我开心有时我难过;
2、月经不规律怎么办;
3、男生问女生的生理现象我怎么答。
谈话
记录
1、你们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情,多找一些事自己快乐的事情做。
3、每次考试时,自己想考好,但成绩还是不理想。
谈话
记录
1、这是心理素质不够好,造成心理紧张,平时要多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另外也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你比不敢发言的同有勇气,是自信心的表现,这也可以让老师了解你是否掌握。
2、首先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反省自己;与同学之间要懂得相互尊重,相互忍让,学校是小型社会,现在学会如何与同学相处,将来走上社会有一定的作用。
时间
2010.11.10
地点
谈心屋
班级
三(X)班
姓名
XX
性别

咨询
内容
1、学习感到烦躁、学习压力大
2、感到自卑
谈话
记录
1、对于学习中感到烦躁、压力大,自己要找准目标,要勇于战胜困难。
2、感到自卑,自己要找到自己的优点,正视自己的缺点,多点自信。
时间
2010.11.12
地点
谈心屋
班级
三(X)班
姓名
XX
3、考试成绩不理想,只是表明前一阶段时间的学习还不够扎实,应找找原因,认真对待,要掌握学习方法,提优补差。
时间
2010.11.16
地点
谈心屋
班级
一(X)班

中学生心理辅导记录30份内容

中学生心理辅导记录30份内容

中学生心理辅导记录30份内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学生面临的种种压力也与日俱增。

为了帮助他们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心理辅导在教育体系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几个月里,我作为一名心理辅导员,记录下了30份中学生的心理辅导内容。

以下是其中一些典型案例及解决方法。

家庭问题1. 问题描述:李明是一个成绩优秀但缺乏安全感的男孩。

他告诉我他父母经常争吵,这让他很困扰。

解决方法:首先,我鼓励李明与父母进行沟通,并试图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

其次,我建议李明找一项自己感兴趣且能够放松身心的活动,以分散注意力。

2. 问题描述:小红告诉我她觉得自己被家长过度保护,没有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

解决方法:我建议小红和家长坐下来共同交流彼此需求和担忧,并培养小红适应独立生活的能力,让她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学业压力1. 问题描述:张林是一名高三学生,他告诉我他对考试非常紧张,并且有焦虑情绪。

解决方法:为了帮助他缓解焦虑,我建议张林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鼓励他在备考期间保持适当的休息和放松。

2. 问题描述:王雯觉得自己处理不好学习和娱乐的平衡问题。

解决方法:我建议王雯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表,将学习和娱乐分开。

同时,她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来提高效率。

心理健康问题1. 问题描述:小明跟我说他最近经常感到无法入睡并且容易失眠。

解决方法:我建议小明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例如避免在床上使用手机或电子设备,并尽量在晚上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

2. 问题描述:小芳告诉我她感到压抑和孤独,没有人愿意倾听她内心的声音。

解决方法:我鼓励小芳参加一些兴趣小组或社交活动,以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并推荐她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人际关系问题1. 问题描述:王军和他的同学之间发生了一些矛盾,这导致他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

解决方法:我建议王军与当事人进行系统的沟通和谈判,通过倾听对方意见并尝试真诚解决问题来改善局势。

2. 问题描述:李莉遇到了一位好朋友背叛她的情况,她觉得失去了信任。

初中心理咨询记录(很好)

初中心理咨询记录(很好)

初中心理咨询记录(很好)9月16日,初三学生XXX男咨询如何提升社交能力。

建议他在交往时注意广度和深度的掌握,不要与心术不正或有劣迹的人混在一起。

广交朋友可以拓宽视野,而交往深度则需要考虑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此外,与年龄相仿的异性交往时,要注意友情与爱情的界限。

9月22日,初一学生XXX遇到老师偏心的问题。

建议她从教师的角度理解老师的行为,但同时指出老师的做法是不对的,违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

建议她找机会与老师沟通,尝试组织班里的“差生”,帮助他们提高研究成绩。

10月12日,初一学生XXX男咨询如何提升自控能力。

建议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拥有崇高的理想和抱负可以调控自己的行为和研究。

同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目标,用目标调整研究活动,保持研究兴趣和热情,自觉自愿地刻苦读书。

加深对未来结果的了解是很重要的。

研究活动不仅需要艰苦的脑力劳动,还需要复杂的心理活动。

有时候,我们会感到厌倦和懈怠,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当我们感到不能自控时,可以尝试想象未来的结果,用来激励自己。

XXX是一名初一学生,她询问自己是否是“数学傻瓜”,是否智商低下。

建议她不要怀疑自己的智商,因为她的语文成绩还可以。

她一直没有学好数学,不是因为缺乏数学细胞,而是缺乏兴趣。

兴趣是人们认识事物和爱好活动的倾向。

有成就的人都会倾注强烈的兴趣。

建议她尝试培养对数学的兴趣,这样就会有研究的动力。

在面对现实时,我们需要接受现实并树立信心。

可以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比如“既然能学好语文,我肯定也能学好数学”,但是期望值不要过高,目标要定低一些。

同时,可以找一个数学好、语文差的同学一起研究,进行互补。

注意研究方法,合理分配复时间,不要顾此失彼。

XXX是一名初二学生,她询问如何在大庭广众之中与人交谈。

建议要构思好对方愿听和想听的话,不要只说自己必说和要说的话。

讲话要点到为止,给对方留下回味的空间。

要轮流周旋于大众之中,最好能同每个人都有所交流。

要看准对象,随时调整自己的谈话内容,不要搞“大锅饭”。

中学生心理咨询记录

中学生心理咨询记录
咨询
问题
不良的家庭教育使他慢慢养成了自卑,散漫的个性.进入学校后,又因为学习成绩,行为习惯较差,经常受到批评,指责,产生了逆反心理,变得性格孤僻,行为偏激,自暴自弃而甘居落后
问题
处理
讲究辅导的方式 平时我对他多加关注,发现他的闪光点:热爱劳动,与同学能友好相处等后及时表扬.以平等,商讨式的方式与其交流,培养他在校有事常与老师,同学交流的好习惯.课堂上,多加鼓励和启发,引导他慢慢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树立信心后他也不再恶意破坏纪律了。
备注
经过教师、家长、同学们的配合及辅导、帮助,莫某与父亲关系逐渐融洽。在各类表格中有家庭情况填写时,能主动写上父亲姓名及有关情况。与同学关系有所改善,集体活动能参加,对同学们的善意谈笑不再耿耿于怀,他走出了人际关系的误区。
学生心理咨询个案记录
基本
情况
姓名
刘艳杰
性别

年龄
15岁
班级
九年级
辅导时间
咨询老师
备注
通过辅导该生对家人的关心没有任何反映,尤其害怕她的哥哥,不相信任何人等现象基本消失。
学生心理咨询个案记录
基本
情况
姓名
张高生
性别

年龄
15岁
班级
九年级
辅导时间
咨询老师
贾振
谈话
内容
喜欢管闲事,喜欢惹人家,因而大家都不喜欢他。他也经常受到众人的嘲笑,感到自尊心受到损害,就喋喋不休地骂骂同学,一旦家长批评,他会发脾气,骂家长,对家长提出的要求总是讨价还价讲条件。
备注
点滴的付出,平等的关爱,让她渐渐变了:渐渐地他不要送到教室门口了,也不找理由不上学了,现在课堂上也能大胆发言了,说话声音也大了。
学生心理咨询个案记录

初中生心理咨询记录案例

初中生心理咨询记录案例

初中生心理咨询记录案例初中生心理咨询记录案例:案例一:自卑与自尊问题咨询问题:学生小明表示自己经常感到自卑,缺乏自信,希望能够提高自尊心。

咨询过程:通过与小明的交谈,了解到他在学校中常常被同学取笑,他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也不满意。

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小明回顾了自己的优点和成就,并认识到自卑感是对自己的负面评价造成的。

咨询师通过启发小明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兴趣爱好等方法,帮助他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案例二:焦虑与压力问题咨询问题:学生小华表示每次考试前都会感到焦虑和压力,希望能够掌控自己的情绪。

咨询过程:通过与小华的探讨,了解到他对成绩有很高的要求,害怕自己无法达到期望。

咨询师通过教授小华放松和调节情绪的方法,如深呼吸、积极思考等,帮助他缓解焦虑和压力,并引导他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醒他成绩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案例三:人际关系问题咨询问题:学生小红表示与同学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希望能够改善人际关系。

咨询过程:通过与小红的对话,了解到她在班级中感到被排斥和孤立。

咨询师通过倾听小红的感受,理解她的处境,并引导她主动与同学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咨询师还提醒小红培养友善与同理心,主动参与班级活动,以改善人际关系。

案例四:学习压力问题咨询问题:学生小杰表示学习压力很大,感到力不从心,希望能够提高学习效果。

咨询过程:通过与小杰的交谈,了解到他在学业上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因为他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

咨询师提醒小杰合理规划学习时间,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分解任务、制定学习计划等,以提高学习效果。

咨询师还鼓励小杰与同学互相讨论,共同进步,以减轻学习压力。

案例五:情绪管理问题咨询问题:学生小雨表示自己情绪容易失控,希望能够学会控制情绪。

咨询过程:通过与小雨的沟通,了解到她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常常情绪失控。

咨询师通过教授小雨情绪管理的技巧,如积极思考、寻求支持等,帮助她学会控制情绪。

咨询师还鼓励小雨寻找适合自己的情绪释放方式,如运动、绘画等,以促进情绪的平衡和调节。

初中生心理咨询记录案例

初中生心理咨询记录案例

初中生心理咨询记录案例:社交焦虑症背景小明,初中三年级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

他在学校中总是感到自己与同学们格格不入,担心自己会被别人嘲笑或排斥。

他对于参加班级活动或与同学交流感到非常紧张,经常因为这种紧张而选择逃避。

他的成绩一直不错,但由于社交焦虑的影响,他在班级中的表现并不突出,也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友谊关系。

过程第一次咨询小明的班主任意识到他的问题,并建议他去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

小明在第一次咨询中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和焦虑。

他说自己很害怕与同学交流,担心自己会说错话或做出尴尬的举动。

他还提到了之前一次班级活动中的尴尬经历,这让他更加害怕参与类似的活动。

咨询师首先给小明解释了社交焦虑症的概念,并告诉他他并不孤单,很多人都有类似的问题。

咨询师还询问了小明在家庭和学校中的情况,以更好地了解他的背景和可能的导致因素。

第二次咨询在第二次咨询中,咨询师和小明一起探讨了他对社交的恐惧和焦虑的具体原因。

小明提到他曾经在小学时期遭受过同学的嘲笑和排斥,这导致他对社交产生了负面的情绪。

他还表示,他对自己的外貌和言行非常在意,担心自己的一举一动会被同学们评价和嘲笑。

咨询师通过与小明的对话,帮助他意识到这些负面情绪的产生是因为他过度关注他人的评价,而忽略了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咨询师鼓励他放松心态,尝试与同学进行简单的交流,并提醒他不要过分担心他人的看法。

第三次咨询在第三次咨询中,小明向咨询师汇报了他在尝试与同学交流时的经历。

他说在咨询师的建议下,他开始主动参与班级活动,并尝试与同学进行对话。

虽然一开始还是感到紧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感到自己的焦虑减轻了。

他还告诉咨询师,他在一次课堂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和鼓励,这让他感到非常开心和自信。

咨询师对小明的进步表示赞赏,并鼓励他继续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努力。

咨询师还提醒他,改变需要时间,并鼓励他在日常生活中多与人交流,不断挑战自己的舒适区。

结果经过几次咨询,小明逐渐克服了社交焦虑症的困扰,开始主动参与班级活动,并与同学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完整版)中学生心理咨询记录

完整版)中学生心理咨询记录

完整版)中学生心理咨询记录了一些自信心,但仍然存在自卑情绪。

因此,我建议她进行心理疏导和自我认知训练,帮助她正确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同时,建议她参加一些社交活动,逐渐放开心扉,与同龄人交流,增强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辅导过程在辅导过程中,我采用了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方法,帮助她逐渐克服自卑情绪,提高自信心。

同时,我也与她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建议家长多给予她关心和支持,帮助她克服心理障碍。

辅导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她的表现有了明显的改善,开始愿意与同学交流,上课也能够积极回答问题,作业速度和质量也有了提高。

同时,她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逐渐克服自卑情绪,变得更加自信和开朗。

学生心理咨询个案记录基本情况:姓名:XXX性别:男年龄:13岁班级:七年级辅导时间:2015.9.11问题表现:由于母亲不在身边,XXX依赖性很大,常常要家人送到教室,说话娇嗲。

分析:XXX的爷爷奶奶溺爱他,奶奶比较强势,孩子的依赖性很大。

诊断:XXX存在畏惧心理和依赖性过强的问题。

辅导过程: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为了消除XXX的畏惧心理,辅导老师在课余经常找他闲谈,让他帮忙拿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看,我们的XXX今天坐得真端正!”“我们的XXX回答问题真响亮”……在有意无意中,全班同学都能感受到XXX是我们整体中的一员。

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辅导老师发现XXX比较胆小,于是在班级举行小组间的接力比赛时,鼓励他参加。

加上家长和老师的鼓励,他上了。

表现得还不错,从此他变了好多。

对好多课也有了一定的兴趣。

他开始努力了,成绩也有了进步。

辅导效果:经过辅导,XXX的依赖性减弱,脸上也多了笑容,课堂上能大胆发言,说话声音也大了。

学生心理咨询个案记录基本情况:姓名:XXX性别:男年龄:14岁班级:八年级辅导时间:2015.10.25问题表现:XXX注意力不集中,不听讲,课堂课后不做作业,严重时整天不写一个字,不讲卫生,不爱护研究用品,但他的脑子比较聪明。

中学生心理辅导记录五篇

中学生心理辅导记录五篇

中学生心理辅导记录五篇第一篇:中学生心理辅导记录中学生心理辅导记录案例介绍李某,女,15岁,我校初二学生。

学习成绩较好,智商中上等。

外向型性格,开朗,有个性,思维活跃,敢说敢做。

但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孤芳自赏,嫉妒心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皆唯利是图;对他人缺乏真诚。

虽然李某学习成绩好,但同学不太喜欢她。

辅导方法1、从家里做起:家里亲人是最能宽容自己的错误和不良态度的人了。

要求家长配合,在与李某交谈时,切忌大声争吵。

2、学会聆听:虚心倾听他人的谈话,这是对别人的极大尊重。

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也不要立即反驳,让别人把话说完。

3、老师助一臂之力:①认知辅导:②化解矛盾:③欣赏他人:④学会协作:辅导效果通过老师、家长的密切配合,李某积极主动地参与,经过近一学期的辅导工作,李某与同学们相处和谐多了,朋友也多了,她的心情轻松愉快,对班集体更关心,经常与老师谈论自己的想法,并能虚心接受老师的合理建议。

同学们都说:“李某变文静多了,挺招人喜欢的。

”恐惧异性的女孩案例介绍李某是我校初二年级的女孩,从外表看来,她是一个文文静静、性格内向的女孩子。

但是,她对异性有着恐惧感。

面对异性的时候,她总是手脚发抖、头上直冒冷汗,不敢看对方的眼睛,而且说话时会出现严重的口吃现象。

辅导方法1、首先,培养李某的自信心。

李某喜欢打羽毛球,让她参加学校的羽毛球队,每次打球,李某的表现都很出色。

2、让女同学陪着她,在人群外远远地观察,观察人群中的男性的举止。

3、让李某自己到人群中去与异性相处,少了同性的陪伴,李某虽然不再恐惧人群了,但还是不敢和人群中的异性交往。

4、让李某自己与本班的男同学交往。

当李某不再害怕本班的男生时,让李某与本班的男教师相处、交谈。

直到消除她对男教师的恐惧感为止。

5、让李某自己与陌生的男性交往。

一开始,李某还是很紧张,以听为主。

慢慢地,李某也敢发言了,甚至敢看着他人的眼睛说话了。

辅导效果经过近五个月的辅导、治疗,李某不再恐惧异性,敢和异性交往了。

中学生心理辅导记录精选全文

中学生心理辅导记录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中学生心理咨询记录(一)案例介绍李某,女,15岁,我校八年级学生。

学习成绩较好,智商中上等。

外向型性格,开朗,有个性,思维活跃,敢说敢做。

但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孤芳自赏,桀骜不驯,嫉妒心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皆唯利是图;对他人缺乏真诚。

虽然李某学习成绩好,但同学不太喜欢她。

她与家长、老师说话也是咄咄逼人,因此与人沟通时总带着争吵的神态,难以心平气和地交流。

自认为是不太受人欢迎的人。

她想交知心朋友,但同学敬而远之。

所担任的班干工作常因同学的不合作而使她不能如愿。

她因而情绪极受影响,气哭过几次,辞职几次,甚至想走绝路。

案例分析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高峰时期,独立意识和自信心逐渐增强。

李某因学习成绩好,思维活跃,加之性格外向,敢说敢做,因而不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说话易得罪同学。

她的过于自信使她产生自傲心理,同学因被她瞧不起而远之。

她没有知心朋友来交流思想,以期获得同伴的认可。

所以她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都是虚伪的。

她为了保护自己的荣誉和自尊,以自私、嫉妒的心理,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同学、家长、老师,唯我独尊,而她内心又渴望大家对她友善和关爱。

能认识自己的优劣,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对改变自己无能为力,发出:“还有人喜欢我吗?”的感叹,请求老师帮助她向同学推荐自己。

这是优等生常出现的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

辅导方法1.从家里做起:家里亲人是最能宽容自己的错误和不良态度的人了。

要求家长配合,在与李某交谈时,切忌大声争吵。

如果态度不平和,提醒她停止谈话,数5-10下后再说话,使她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扩展到与同学交谈时也如此。

2.学会聆听:虚心倾听他人的谈话,这是对别人的极大尊重。

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也不要立即反驳,让别人把话说完。

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不必强加于人接受、赞同自己的观点。

这样可以改变自以为是的毛病。

聆听,先从观众做起,就可以让你走近同学。

3.老师助一臂之力(1)认知辅导:让李某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的错误及危害性,幡然悔悟,痛改前非,并强烈产生改正错误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辅导并配合。

中学生心理咨询记录

中学生心理咨询记录

中学生心理咨询记录篇一:初中心理咨询记录(很好)9月16日丁某男初三学生想要咨询的问题:在与学校、社会上的人们打交道时,常为自己缺乏社交能力而感到苦恼。

协助与建议:渴望在社会生活中与人们打交道并且做得恰当,这是很好的,但要学会掌握分寸,注意交往的广度和深度。

交往时不可良莠不分,更不可与那些心术不正或有劣迹的人混在一起。

广度是指交往的范围或叫“圈子”,一般说,应该是广交朋友。

如果交往仅限于与自己脾气相投的那些人,就会使自己的视野变的狭隘。

深度是指交往的程度,这程度是有互动性的,即俗话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这程度又可细分为正度和负度,即指与人交往时要为对方考虑,不可过多占用别人的时间,不可随便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生活等。

再着就是与年龄相仿的异性交往时,要注意掌握友情与爱情的界限。

孔子曰:“友谅、友直、友多闻、益友。

”愿中学生朋友们多与正派而有知识的人交往,以促使自己更快成熟起来。

想要咨询的问题:老师偏心怎么办?协助与建议:“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理应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偏不向,不忽视任何一名学生。

显然,这位老师的做法是不对的,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这种行为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但是人无完人,教师也不例外,如果你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替老师想想,也许会理解他。

平心而论,谁不喜欢那些勤奋刻苦、成绩优秀的学生呢。

尽管老师的做法过于偏激,但他也不是为自己呀!可以看出,你是一个颇有正义感和责任心的学生,不妨找个机会和老师及时沟通。

能不能把班里的“差生”组织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树立信心,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尽快提高学习成绩。

我期待着你的好消息!想要咨询的问题:自控能力差,有救吗?协助与建议:自控力是指能够支配与控制自我心理和行为的能力。

自控力差的人主要表现为不能正确把握自己,而这种不良行为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因此要注意。

1践行恰当的人生观。

自控力不仅可以掌控约束自己不打破社会常规,而且还可以鼓励我们朝既定方向行进。

中学生心理咨询记录30篇汇编

中学生心理咨询记录30篇汇编
爱,而且奶奶看起来比较强势,大事小事一起包了,孩子的依赖
性很大。
活动
过程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师爱是教育的基础”,为了消除小X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
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课间让他帮我拿作业、发作业本,上课
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
说:“看,我们的小X今天坐得真端正! ”“我们的小X回答问题
少批评,多关心,少冷淡。其目的是调整心理,平和心态,使她
能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自己及周围的人事。
(二)主动帮助
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自我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成绩的好
坏,为此我利用业余时间为她补课,教给她更好的学习方法,激
发她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
习惯。同时,由于她头脑灵活,经常耍小聪明,学习中最大的弱
怪叫声,故意破坏纪律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1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经常性与其家长交谈,了解孩子最近在校内校
外的表现情况,并希望家长改变教育的方法,多加引导,逐渐使他
走上正轨。
2讲究辅导的方式
平时我对他多加关注,发现他的闪光点:热爱劳动,与同学能友好
相处等后及时表扬,以平等、商讨式的方式与其交流,培养他在
活动
过程
通过上课有意识地请她发言,进行激励性鼓励,我发现她大胆了,
有上进心了。有一次课上我讲到一个知识点,同学们都陷入了沉
思,忽然一只手出现了,虽然还是比较犹豫,但她说出了正确答案,
大家都感到很意外,这个时候她腼胰的说:这个知识老师在上次的
时候说过了。只是老师偶尔提到的知识点,她记住了,这让同学
们由衷的发出了感叹声,她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

初中生心理辅导记录

初中生心理辅导记录

初中生心理辅导记录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问题在青少年群体中日益突出,而初中生作为青少年群体中的一员更是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和生活压力。

为了帮助初中生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我进行了一次心理辅导记录如下。

一、情绪管理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面临考试压力、家庭矛盾、友情纠纷等问题,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通过与他们进行交流,我发现了一些情绪管理方面的问题。

比如,一些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容易产生焦虑,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为了帮助他们解决这一问题,我建议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先冷静下来,想想问题的解决办法,或者向老师、家长或朋友寻求帮助。

此外,我还教他们一些放松心情的方法,比如深呼吸、听音乐、运动等,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情绪。

二、自我认知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育迅速,思想意识逐渐成熟。

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对自己并不了解,缺乏自信心。

为了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我鼓励他们多思考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潜力。

同时,我还指导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挑战,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

通过这些方法,一些学生逐渐树立了自信心,更加乐观地面对生活。

三、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初中生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存在着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和误会。

为了帮助他们改善人际关系,我鼓励他们多沟通、多理解,尊重他人,学会换位思考。

我还告诉他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冲动,要学会忍让和包容。

通过这些方法,一些学生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学校氛围也变得更加和谐。

通过这次心理辅导记录,我认识到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性的解决方法。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心理辅导服务,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校心理咨询案例记录

学校心理咨询案例记录

金羊镇九年制学校心理咨询记录学生心理咨询记录(一):学生姓名:王某班级:八年级(1)性别:男年龄:13岁咨询时间:9.10基本状况:她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的,稍稍有些蜷曲,成绩上游,中等智商,十分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

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

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

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齐玩、作客,她都不去,连外婆家也不去。

初步分析: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四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必须的实力和优势,应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五年级的学习,个性是参加毕业会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

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潜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1.个人因素透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潜力,一向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此刻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盼,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到达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构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

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状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表达的方式十分粗暴。

3.教师因素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潜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

初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

初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

初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心理辅导是针对个体的心理问题进行专业指导和支持,旨在帮助其解决困惑、克服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本文将重点记录一位初中学生心理辅导的个案,并探讨其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1. 引言初中时期是青少年从儿童向成年过渡的关键阶段,他们面临着诸多身体、认知和情感上的变化。

因此,一些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压力、焦虑和自我否定等心理困扰。

为了更好地帮助这些学生调整心态、发展潜能,我们开展了心理辅导工作。

2. 个案介绍这位初中学生名叫小明(化名),男性,15岁。

他来到我们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表达了近期内不安、抑郁情绪增加以及集中注意力困难等问题。

通过与小明的沟通交流,我们发现他面临以下几个主要问题:2.1 学习压力小明告诉我们,他在学校里面经常感到背负着巨大的学习压力。

这种压力源于对成绩的过度追求和对同学们竞争的焦虑。

他总是担心不能达到自己和家长设立的高期望,同时也容易受到同学的种种影响而陷入自卑情绪。

2.2 自我价值感缺失小明在学校中无法找到自己存在感,他认为自己在各方面都不如其他同学优秀。

这种自我否定让小明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导致他经常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些任务。

3. 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针对小明所遇到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心理辅导技术,帮助他应对压力、树立自信,并调整积极的心态。

3.1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我们鼓励小明主动与同班同学进行合作和交流,在班级活动中寻找共同语言。

通过参与团队活动,小明可以增强归属感和集体意识,并逐渐建立起积极健康的社交网络。

3.2 制定可行目标从长期角度出发,我们帮助小明制定合理可行的学习目标,并指导他制定详细的计划。

通过分解学习任务和合理安排时间,小明可以逐步实现自己设立的目标,并逐渐恢复对学习的信心。

3.3 推崇进步而非完美为了减少小明因追求完美而带来的压力,我们鼓励他专注于个人成长和不断进步。

阐述成功与失败同样重要,接受犯错是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

完整版中学生心理咨询记录

完整版中学生心理咨询记录

完整版中学生心理咨询记录Student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recordName: Wang QiAge: 16Gender: MaleCounselor: Zhang YingCounseling date: March 20, 2024At the beginning of our counseling session, Wang Qi looked very disinterested and had no expression on his face. I asked him some questions about his situation. He didn't answer at all and just stared at the ground with a blank look on his face. I asked him why he was so quiet today. He replied, "I have too much trouble on my mind." I asked him what kind of trouble he was facing, but he didn't answer. He just kept quiet and didn't make a sound.I asked him if any of the troubles he was facing had anything to do with his family or school. He said, "My family is okay, it's just school that's giving me trouble. I don't like school and don't want to go. Every day is the same, I feel bored and don't want to do anything." I asked him what kind of things he would rather do instead. He said he would rather stay at homeand play video games. After that, he said he was tired and wanted to go home.After this, I tried to use some relaxation techniques to help Wang Qi calm down and asked him to talk about his feeling and thoughts. I discovered that Wang Qi was feeling isolated, frustrated, and inadequate. He said he was afraid that his peers and teachers judged him. He was also feeling worried and scared because he was not sure how to deal with his problems.I asked him to talk about his worries and fears. He said he was scared that he would fail in school and his parents would be disappointed in him. He was also feeling anxious about what his peers thought of him. After listening to his worries, I suggested that he talk to his parents about his worries and let them know how he feels. I also suggested that he talk to his teachers and peers to express his concerns and try to build a better relationship with them.At the end of the session, I asked Wang Qi to try to find ways to relax, such as sports, art, music, or other hobbies. I also suggested that he find someone to talk to in order to let out his feelings and thoughts. I assigned him some homework, which included writing a diary and talking to his parents about his feeling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心理咨询记录2010年09月06日星期一 17:21摘要:考试焦虑是因考试压力引起的一种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迎考及考试期间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等情绪问题,还伴有失眠、消化机能减退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本案例是一位初三学生连续两次没考好而引起焦虑、紧张、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症状,因担心再次考不好,害怕考试,甚至中考也不想参加了,根据评估与诊断,采用合理情绪疗法、系统脱敏法,基本达到预定目标。

正文:一、一般资料肖某,女,14岁,汉族,初三学生,身高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出生于教师家庭,父母亲都是县城教师,父亲为小学教师,大专学历,母亲在她所就读的县城重点初中担任教导主任,家族中无精神疾病历史,从小到大,生长发育正常,家庭条件一般,不轻易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乐,性格内向。

父亲平时工作不忙,家务几乎全包,对她的生活起居照顾得非常周到,母亲忙于工作,但平时能抽时间与她交流,父母对她的学习要求很高,期望值很高。

咨询前心理测验 SAS标准分62。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主诉:焦虑、紧张、不安一个月。

睡眠障碍,无食欲,考试也不敢考。

求助者陈述:她出生在教师家庭,家庭和睦,从小聪明好学,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在学习上父母要求严格。

父母为她制定的目标就是考重点高中,从小学到现在,学习成绩优秀,一直名列前茅,偶尔一次考不好就非常难过,担心对不起父母,此后更加努力,下一次一定能考好,进入初三后,父母对自己更加关心,每顿饭都做她最喜欢吃的。

父亲原来喜欢带朋友到家聊天的现在也取消了,也不上网打牌了,说话很小的声音,怕影响她休息,这些促使她暗暗努力,以期不辜负父母的厚望。

在初三第一学期的前两次阶段考试中都考了班里第一名的好成绩,但在去年期末考试前20天,她正准备复习迎考力争佳绩时,母亲被学校派往英国进修学习,生活中陡然少了理解自己能给自己很好安慰、指导的母亲,感觉很不适应,心里空落落的,再加上这次期末考试老师家长都非常重视,成绩全县排名,老师还说,根据历年经验,这次成绩和中考成绩很吻合,要求同学们发挥出好成绩,以增强自信心,考得好回家过一个快乐的年。

不知怎么考的,她成了班里第15名。

老师说的话时常在大脑中萦绕,这次成绩和中考成绩很吻合,她的重点高中梦不是破碎了吗?爸妈肯定会伤心死了,但转念又一想,按照原来的经验,这一次考不好,下一次一定能考好。

寒假也不忘学习,第二学期开学就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盼望着来年第一次阶段考试的到来,可等这次成绩出来,她懵了,比上一次成绩还差,成了班里20名,怎么会考出这样的成绩呢?此后心神不安,上课不能集中精力,脑子乱糟糟,有时是一片空白。

这样下去成绩会很快滑落下去,连重点都考不上了,更别指望以后考什么重点大学,白天想晚上也想,所以晚上怎么也睡不着觉,饭也吃不下,马上就要到来的模拟考试也不想考了,一想到中考,就紧张得几乎不能呼吸,回家还常常对爸爸发脾气。

母亲现在虽然回国了,但因为不理解她在自己关键时间出国,没留下来,故也不想跟妈妈多讲话、进行交流。

自己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了,便前来咨询。

三、观察和他人反应咨询师观察到的初步印象:求助时自己前来,衣着得体,叙述情况条理清楚,回答问题能抓住要领,很少抬头,放在两膝之间的手不停的搓来搓去,语速快,时常不自主的抬头看咨询师,表现心神不定。

教师反映:学习成绩一向很优秀,连续两次没考好,最近一次的阶段测试中表现异常烦躁。

一会儿看表,一会儿擦汗,多余动作增加,且整个脸都是紧绷的。

考试结束后,她神情木然,呆坐在那里。

面对这种情况,她自己非常着急,每次都要在学习方法上找原因,但找来找去,问题仍得不到解决。

老师面对这种情况也替她着急。

她自己更是心急如焚,除了拼命想在学习方法上找出原因外,在身体状况上也查过原因,但都无济于事。

为此,她陷入极度的苦恼之中,逐渐远离起集体,而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也越来越僵硬。

学习成绩更是每况愈下,害怕参加大考,最近一次的模拟考试也不想参加了。

原来那个活泼开朗、聪明可爱的学生不见了。

家长反应:从小懂事要强,成绩优秀,最近回家后,脾气特别大,总是吃不下饭,而且经常失眠。

最近一次大考后,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有时几天不说一句话。

并总说自己多汗、尿频、心跳很快...有时还自己哭,和原来判若两人,还说中考也不想参加了。

四评估与诊断从上述考试焦虑案例及量表测试中可以看到,求询者平时的学习成绩很好,出于很强的自尊心,一心期望在重大考试中获得好成绩。

但在考试遇到挫折之后,陷入极度的苦恼之中,体验到愧疚、失落、自卑、自责等复杂的情感。

这些情感又产生了连带效应,使得他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也出现偏差,远离了同学与老师。

考前紧张,担忧成份重,从而影响了复习和考试。

另外一上考场就慌了手脚,会做的做不出,出现了以前从未出现过的问题,如计算马虎、看错题等。

而考后由于成绩不理想,又整日陷于苦闷之中,萎靡不振。

??求询者这种遇到考试,就感到紧张恐惧,进而影响考试水平正常发挥,导致考试失败的现象,就是心理学上的“考试焦虑症”。

求询者的考试焦虑是由一定的应考情境引起的,表现在心理层面、行为层面和生理层面。

它以担心为基本特征,由消极的自我评价形成意识体验的认知反应;产生同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增强相联系的特定的情绪反应,如心率加快、多汗尿频等考试焦虑的生理反应;同时产生以防御和逃避为方式的行为反应,如神情木然、呆坐、多余动作增加(一会儿看表,一会儿擦汗)。

上述几种反应的交织形成了求询者考试焦虑的情绪反应。

导致考试焦虑综合症的主要原因是:(一)个体原因:它是影响考试焦虑水平的个体因素,也是引起考试焦虑的主导原因。

(1)个体成熟水平。

在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考试焦虑水平是高低有别的。

一般来说,象求询者这样的初三学生神经兴奋性较强,容易受环境作用而激动,青春发育开始时焦虑水平会有所上升。

(2)认知水平能力。

求询者对考试性质的认识程度、对考试厉害关系的预测程度以及对自身应付能力的估价程度,直接影响到其考试的焦虑水平。

如果求询者把考试与自己的终生前途相连、动机水平过强,其焦虑水平必然升高。

另外对个人能力的估价低于对考试难度的估价时,也会加重焦虑情绪。

(3)身体状况。

体质虚弱、疲劳过度、经常失眠的学生,对即将来临的考试,容易激起较强的情绪波动,产生过度的焦虑。

(二)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教育政策体制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大搞题海战术,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都会影响到教师和家庭的教育方式,影响到学生对考试的态度和认知评价。

从而影响到考试焦虑程度的高低。

(三)家庭因素求助者的父母及周围的人对她的期望水平很高,尤其是她的母亲由于顾及到自身的形象、面子对她寄托了很高的厚望,这些均加重了她的心理负担。

她也接受这种期望,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一旦自己有少许松懈怠慢,就会紧张自责焦虑, 导致学习效率差,再加上这种情况又没有得到及时引导调控,于是情绪更加紧张焦虑.....于是就陷入到恶性循环中了。

五.咨询目标的制订?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该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适度调整个人和家长对考试的动机水平,注意学习过程,降低考试结果的关注度,缓解求助者焦虑情绪,逐步提高学习效率,正常参加考试,以坦然的心态面对中考。

长远目标与最终目标:正确接受生活中重要事件的得失成败,特别是对不确定事件的认知方式,多关注其积极面。

促进求助者心理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促进人格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订(一)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 系统脱敏法。

合理情绪疗法为认知疗法中的一种,是根据着名心理学家艾利斯的着名“ABC理论”而设计。

为了使这一治疗理论能被更好的理解,艾利斯极其同事常使用一个具体公式——ABC来代表合理情绪疗法理论。

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

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连续两次考试,成绩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她认为中考也会考不好了,考不上重点高中了,也就考不上理想大学了,这种想法解释进而导致紧张、焦虑、睡眠障碍、食欲降低等症状,继而害怕参加阶段测试不想参加中考等.引起该求助者症状(即C)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前两次考试的失利(即A),而是这样的想法:前两次考试的失利了,中考也不会好了,对中考的过度担心、害怕失利(即B)而引起的,所以选择合理情绪疗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和训练后,紧张的焦虑情绪会得到缓解,为确保中考考场上发挥正常,选择系统脱敏法,让求助者用放松取代焦虑,对引起中考焦虑的情景逐级脱敏。

(二)双方责任、权力、与义务求助者的责任、权利、义务责任:(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职业资格;(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1)遵循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责任:(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

义务:(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职业资格等相关证件;(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3)遵守的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三)咨询时间与费用(1)与求助者约定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具体时间安排视求助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2)由于是学校咨询不收咨询费。

七、咨询过程(一)咨询阶段: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建立;2.?咨询阶段;3.?结束与巩固阶段。

(二)具体咨询过程:第一次 2008年4月10日目的:1.了解基本情况;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3.确定主要问题;4.探寻咨询的目标;5.进行咨询诊断;方法:访谈、心理测验。

过程: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2.说明测验的目的,进行心理测验;3.利用倾听、共情等技术给她一个倾诉的机会,把自己的近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感受表达出来,有助于咨询师详细了解求助者问题的表现,形成原因、发生的背景和演变的过程、特别是探求求助者心理困惑的主要原因;4.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5.确定咨询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