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左翼浪漫主义诗歌研究
左翼作家杨骚诗歌创作论
上 形成 悲观 主义 和虚无 主义 的晦涩感 ,影 响诗歌 的
诗性 表 达 。他 在 《 我与 文学 》中说 : “ 至于 自己的 创作 过程 ,更 加无 意义 ,尽是 那些 呀呀 哟哟 ,恋 爱
【 词] 左 翼诗歌 ;杨骚 ;诗歌题 材 ;意 象营造 关键 ( 中图分 类号1 0 . 1 72 2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 号]64 35 (0 )5 00 -6 17 -6 2 2 1 0- 16 0 1
杨 骚 (10 -9 7) 90 15 ,原 名 古锡 ,字维 铨 ,笔 名 杨骚 ,祖 籍 福建 漳州 华 安 ,早 年就 读 于 福建 汀
长江 师 范 学 院学 报
J u a f n t r lU iest o r l gz Noma nv ri n o Ya e y
第 2 7卷 第 5期
Vo .7 1 2 No5 .
2 1 年 9月 01
S p 2 e . 01 1
口 作 家 作 品 r: d究 t
பைடு நூலகம்
【 收稿 日期 10 0 - 0 2 1- 7 3 1 【 项 目】 建 省 教 育 厅社 科 项 目 ( A 9 6 S) 漳 州师 范 学 院社 科 项 目 ( S 8 0 。 基金 福 J 0 16 ; S 0 0 4) 者简介】 毅 ( 9 2 ) 任 17 - ,男,湖北十堰人 ,福建漳州师范学院 中文 系副教授 ,主要从 事中国现代诗 学研 究。
一
漳龙道师范和省立第八中学 ,11- 12 年赴 日 98 95 本 东京 求 学 ,受 西方 文 化 熏 陶 ,对 他 的文 学创 作
起 到 至 关 重 要 的作 用 。 辍 学 后 到 上 海 结 识 鲁迅 ,
左翼诗歌威权赏析
左翼诗歌威权赏析引言左翼诗歌在诗歌创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承载着左翼思潮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同时,与其他类型的诗歌相比,左翼诗歌更加趋向于表达批评、反抗和呼唤正义的声音。
然而,由于历史及政治背景的影响,左翼诗歌也常常面临着威权主义的现实和压力。
本文将对左翼诗歌的历史背景、主要特点以及威权赏析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探讨。
左翼诗歌的历史背景左翼诗歌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
在社会不公和剥削问题愈发凸显的情况下,左翼诗人开始将自己的笔触与政治联系起来,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要求改变的愿望。
这一时期的左翼诗歌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思想,同时也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苦难和斗争。
左翼诗歌的主要特点左翼诗歌的主要特点在于其批判性和社会性。
左翼诗人通过诗歌抒发自己对社会不公与压迫的不满,以及对改善社会状况的呼唤。
他们常常揭露统治者的欺骗与腐败,批判资本主义体制的剥削和不公。
同时,左翼诗歌也包含了对人类解放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渴望。
这些特点使得左翼诗歌充满了力量和热情,成为一种宣泄情感和追求正义的媒介。
左翼诗歌与威权主义之间的关系尽管左翼诗歌具有批判性和反抗性,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也被威权主义政权利用为宣传工具或受到限制。
这种关系常常出现在威权主义政权下的社会变革时期,政权试图利用左翼诗歌的力量来巩固自身的统治。
同时,威权主义政权也可能通过审查和限制左翼诗歌的发表和传播,来控制舆论和抑制异见。
威权赏析:左翼诗歌的引力与限制左翼诗歌在威权主义政权下的发展常常面临着引力与限制的双重影响。
一方面,威权主义政权对于左翼诗歌的引力在于其宣传和合法性的需求。
左翼诗歌中丰富的思想和情感,能够唤起人们对社会不公的关注,并为政权提供一种安抚社会的方式。
因此,在一定的范围内,威权主义政权可能会选择支持一些符合其政治目标的左翼诗人和作品来宣传自己。
另一方面,威权主义政权对于左翼诗歌的限制在于其对异议的不容忍。
心态_姿态与情态_略论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形态与发展状态
心态、姿态与情态———略论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形态与发展状态朱寿桐内容提要从文学创作主体方面考察,浪漫主义的基本特质应为边缘性心态、平民化姿态和自恋型情态的体现。
中国现代文学的浪漫主义形态也体现在这三个方面。
自处边缘的心态决定了包括鲁迅在内的新文学家最初普遍认同了浪漫性的反抗,以创造社作家为代表的新文学家的平民化倾向是其获得浪漫主义色泽的主要缘由,自恋性的想象是无名氏等创作中浪漫品格的保证。
与此相反,作家边缘性心态的消退、平民化姿态的卸落,以及自恋情态向自卑情结的转移,构成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逐渐萎缩的内在原因。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一开始便形成了引人注目的传统,虽然这一脉传统并没有在后来的文学发展中发扬光大。
中国现代文学的读者熟悉浪漫主义术语,知晓浪漫主义概念,而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恰恰是在这种术语与概念的普及过程中悄然退隐了。
将这样的退隐现象归结为历史的播弄和时代的离弃显然是最靠得住的,然而并不充分;浪漫主义文学所固有的边缘性心态、平民化姿态、自恋型情态等形态特质,常常是决定其从中国现代文坛逐渐退隐、消歇的内因。
因此,历史地把握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传统及其演变,必先依赖于对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态分析。
一在中国现代文学读者关于浪漫主义的普遍知识中,提纲挈领式的内涵揭示并不鲜见,高尔基关于浪漫主义乃是一种情绪的论断,朱光潜关于浪漫主义的本质在于它的主观性的总结,以及一般文论教程中较为统一的浪漫主义表现理想性的观点,都曾在中国浪漫主义认识史和研究史上产生过决定性的影响。
不过仅从反映的题材和表现的内涵上确认浪漫主义,至少是不健全的,因为忽略了创作者的主体因素。
相比之下,波特莱尔对浪漫主义的理解便较为深刻,他认识到“浪漫主义既不是选择题材,也不是准确的真实,而是感受的方式”①。
感受是一种心态活动,弄清主体及其心态的文化内涵或历史内涵,是从总体上把握浪漫主义概念的关键。
从词源学意义上考察,浪漫主义的兴起便与文学的边缘化、非正统化的关怀有着根本的联系。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七章 左翼文学运动时期的诗歌
但是,中国的诗坛还是这么的沉寂;一般的人 闹着洋化,一般人又还只是觉醉在风花雪月里…… 把诗歌写得与大众十万八千里,是不能适应这伟大 的时代的。”为此,他们提出了“捉住现实”“歌 唱新世纪”的创作口号,主张“要使我们的诗歌成 为大众歌调,我们自己也成为大众中的一个”。中 国诗歌会的创作及时、迅速地反映了时代的重大事 件,表现了工农大众受压迫的生活和反抗斗争,为 鼓舞人民的革命斗志,促进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发挥 了重要作用。
9
他的诗歌前期主要写被压迫农民的痛苦、灾难 和反抗,后期则以歌颂抗日反帝为主题,诗歌感情 真实、热情奔放,朴实无华,通俗易懂。除写下大 量的抒情诗外,还写有长篇叙事诗、讽刺诗、方言 诗和明信片诗,在诗体上做了多种追求与实验。
10
难民 臧克家 日头坠到鸟巢里, 黄昏还没溶尽归鸦的翅膀, 陌生的道路,无归宿的薄暮, 把这群人度到这座古镇上。 沉重的影子,扎根在大街两旁, 一簇一簇,像秋郊的禾堆一样, 静静的,孤寂的,支撑着一个大的凄凉。
11
【导读】 臧克家(1905—2004),现代诗人。山东诸 城人。1930 至 1934 年在国立山东大学读书期间 ,创作出版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大学 毕业后,到山东临清中学教书和从事新诗创作。抗 日战争爆发后奔赴前方,从事进步文化工作。新中 国成立后曾任《诗刊》主编等职务。诗歌作品有《 烙印》(1933)、《罪恶的黑手》(1934)、《 自己的写照》(1936)、短诗集《运河》(1936 )、《从军行》(1938)等及诗歌论著《学诗断 想》(1962)、《甘苦寸心知》(1982)等。
12
三、延伸思考 中国诗歌会在诗歌的题材内容上对新诗有很大 的拓展。在诗歌形式上,中国诗歌会诗人探索了新 诗大众化的途径,提出了“歌谣化”的主张,专门 出版“歌谣专号”、“创作专号”,希望“借着普 遍的歌谣、时调诸类形态,接受它们普及、通俗、 朗读、讽诵的长处,引渡到未来的诗歌”。
二十世纪20—40年代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衰流变
二十世纪20—40年代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衰流变作者:郑珊来源:《理论与创新》2018年第12期摘要: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深受西方影响,文章对中国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作一总体回顾,探讨其发展的规律,总结其成败得失的经验,展现中国现代性历史进程的特殊面貌。
关键词: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兴衰流变1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萌芽与高峰中国古典文学不乏浪漫主义的传统,它只是缺乏对人的自由和个性解放清醒认识的古典式的浪漫主义,20世纪初的启蒙运动直接催生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艺思想的萌芽。
梁启超将“新民”思想用于文学领域,开风气之先。
鲁迅受尼采、叔本华等人的影响,他的《摩罗诗力说》竭力推崇摩罗诗人的反抗破坏精神,肯定他们的重“主观”和崇“天才”。
在黄摩西、徐念慈、王国维等人身上,也反映出20世纪初重主观、重感情的浪漫主义趋势,但就其系统性、规模、深度和影响力而言,显然不足以从理论方面推动浪漫主义潮流。
从创作方面体现这一过渡性特点的是“情僧”苏曼殊,他率先将个人的身世和心情引入小说,这对于浪漫小说的开创之功不应抹杀。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启蒙运动的深入,先驱者为反对封建实用理性,便给人的情感、个性、欲望一个正面评价,促成了浪漫主义文学潮流的“异军突起”。
在“五四”文坛上高张浪漫主义大旗的是创造社。
创造社亮出“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强调“天才”、“灵感”、“直觉”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艺术创作的关注点从外部世界转向人的心灵,这是一种注重“自我表现”的典型的浪漫主义文学观。
创造社拥有一支成员稳定的创作队伍,引发了“五四”文坛广泛关注的文艺论争,出版了大量刊物,郭沫若的诗歌、郁达夫的小说、田汉的戏剧、成仿吾的评论都在当时产生热烈反响,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已从萌芽阶段进入了迅猛发展时期。
郭沫若的《女神》和郁达夫的《沉沦》是创造社和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郭沫若的《女神》将自我当成宇宙,抒发了破旧立新的狂飙突进精神,开一代浪漫主义诗风。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第23章 现代派诗歌和其他诗歌
第一节 左翼诗与乡土诗
■ 一、文学研究会的成员的诗 ■ 一、左翼诗歌 ■ (一)胡也频 ■ 胡也频(1903-1931),原名
胡崇轩,福建福州人,“左 联”五烈士之一。著有《也 频诗选》(1929)。
回目录
■ (二)殷夫
■ 殷夫(1909-1931), 姓徐,名孝杰,字柏 庭,又名祖华,笔名白 莽等,浙江象山人, “左联”五烈士之一 。
■ 在你的眼睛的微光下 ■ 迢遥的潮汐升涨: ■ 玉的珠贝, ■ 青铜的海藻...... ■ 千万尾飞鱼的翅, ■ 剪碎分而复合的 ■ 顽强的渊深的水。
■ 无渚崖的水, ■ 暗青色的水; ■ 在什么经纬度上的海中,
■ 我投身又沉溺在 ■ 以太阳之灵照射的诸太阳间, ■ 以月亮之灵映光的诸月亮间, ■ 以星辰之灵闪烁的诸星辰间, ■ 于是我是彗星, ■ 有我的手, ■ 有我的眼, ■ 并尤其有我的心。
■ (三)后期:《灾难的岁月》时期
■ 《灾难的岁月》从《元日祝福》起始的大部分诗作,结束了诗人回避现 实、孤独忧郁的旋律,代以民族斗争、社会斗争的诗情,在艺术倾向上 与古尔蒙、保尔·福尔、耶麦告别,转向艾吕雅、苏拜维艾尔、阿波里奈 尔、瓦雷里等。呈现出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写实主义、浪漫主义兼 收并蓄的多元态势,与《我的记忆》、《望舒草》划出界标。
■ 《距离的组织》在这点上源于艾略特,但又超过艾略特:
■ 想重上高楼读一遍《罗马灭亡史》, ■ 忽有罗马灭亡星出现在报上。 ■ 报纸落。地图开,因想起远人的嘱咐。 ■ 寄来的风景也暮色苍茫了。 ■ (“醒来天欲暮,无聊,一访友人吧。”) ■ 灰色的天。灰色的海。灰色的路。 ■ 哪儿了?我又不会向灯下验一把土。 ■ 忽听得一千重门外有自己的名字。 ■ 好累啊!我的盆舟没有人戏弄吗? ■ 友人带来了雪意和五点钟。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绪论)知识点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绪论)一、“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所指及研究对象1、时间所指。
从时间上讲,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指五四至1949年这一时期在中国出现的“文学思潮”。
这里特别提到“时间”的所指,是因为,“现代”这个概念,在中国文学中是一个特指,特指五四至1949年这一时期。
2、内容所指。
从“内容”上讲,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指的是什么呢?这一点国内学术界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指现代中国文学中出现的某种社会思想倾向。
但在实际研究中又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内容的所指理解得很宽泛,认为,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指五四以后中国各种文学事实中出现的有一定影响的思想倾向;另一种则将其所指理解得相对狭窄,认为是指五四以后中国现代文坛出现的各种有特色、有一定影响(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文学主张。
由此也就形成了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对象的不同界定和不同的研究格局。
前者(即宽泛的理解),既从理论形态出发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又注意结合一定时期有影响的、能体现某种文学主张的创作进行阐述,在两者的结合中揭示现代中国各种“文学思潮”的内涵、特点、规律。
后者(狭义的理解),则主要以各个时期有影响、有特色的文学主张为研究对象,着力从理论形态中剔析各种文学思潮的特点、规律。
体现这两种格局的代表性著作:1、李何林《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上海生活书店1939年。
(后来,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再版。
)这可以说是最早系统地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专著,影响也很大。
本专著就认为“文学思潮”主要指文学主张。
本书的研究对象就主要是理论主张。
这部著作,保留了很多有价值的原始资料。
值得参考。
2、魏绍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浙江大学出版社1988年7月。
主要以理论主张为研究对象。
观点则代表了20世纪50—80年代中国大陆学术界“社会学与历史批评”的基本倾向。
3、许怀中《鲁迅与文艺思潮流派》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也主要以理论主张为研究的对象来阐述“文学思潮”的特点。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研究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研究第一节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演变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的演变过程。
它曾经一度蔚为壮观,大放异彩,后来几经反复、波折,逐渐趋于中落。
具体说来,其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五四时期这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激荡澎湃,成绩斐然、盛况空前的阶段。
当时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文学社团,除了创造社、浅草社、新月社等外,就连以提倡现实主义著称的文学研究会的一些著名作家,也无不或多或少地显现了明显的浪漫主义创作倾向。
如冰心,她创作的小诗、散文,饱寓情感,以情取胜,吟唱出了一曲曲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母爱、童真、自然的颂歌。
庐隐则以非常接近郁达夫的笔调,用书信体、日记体的形式,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抒发内心的主观情感。
还有许地山,则用别一种笔调,表现了浪漫主义另一方面的特色。
他早期的作品《缀网劳蛛》等充满浓郁的宗教意味,富于传奇色彩和异域情调。
即使是具有严谨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的叶绍钧与王统照,他们早期的创作也仍然流露出较多的主观因素,强调“美”与“爱”,甚至将“美”与“爱”的力量强调到不适当的地步,如王统照的《微笑》。
(分析略)时常在灰色的现实人生上点缀一两点“光明”的理想,同时,侧重描写人物的内心感受,通过人物内心的镜面去折射社会现实,表现了明显的浪漫主义特色。
还有,沅君、王以仁等的创作。
当然,在这一阶段,最能代表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自然是作为“异军突起”的创造社。
这个社团中的郭沫若的诗歌,郁达夫的小说,田汉的戏剧,成仿吾的评论,在比较完整的意义上显示了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倾向。
这个基本特征和倾向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抒发了破旧立新的狂飙突进的精神,焕发出昂首天外的英雄主义气度,如郭沫若的《女神》;二是展示了知识分子分裂的灵魂与苦闷的心灵,弥漫着浓重的感伤气氛与忧郁情调,如以郁达夫的创作为代表的一大批自我抒情小说。
前一个特征和倾向,在当时是曲高和寡,因为,人们虽然仰慕《女神》,但却无力效法。
经典名著赏析 第六讲:中国现代派诗歌
3.《烦忧》赏析: • 《烦忧》-----戴望舒 • 说是寂寞的秋的悒郁, • 说是辽远的海的怀念, • 假如有人问我烦忧的原故, •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 假如有人问我烦忧的原故: • 说是辽远的海的怀念, • 说是寂寞的秋的悒郁。
烦忧 ------戴望舒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 •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 •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 •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
• 纵观作者所处生活年代,正是一 个充满了苦恼的年代,作者的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 与社会现实间的矛盾,使作者心 生烦忧。但诗人不说“烦忧”的 原故,其实也不必去说;读者不 知诗人“烦忧的原故”,亦不必 强作解人,如果硬去猜诗,诗就 变成了谜。
• 抒情诗不交待事件、不谈“原故”, 仍可达到艺术的完整,铸成“海天愁 思正茫茫”的诗境.读者只要把这种 “剪不断,理还乱”的烦忧思绪,像 代入方程一样(即心理方程式),代 入自己的感受,就会由心境进入到诗 境。这种“烦忧”既可以是情爱造成 的,也可以是理想事业破灭造成的, 还有可能是家庭琐事造成的,等等等 等。
• 那么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悒郁”和 “怀念”呢?后两句做了具体的回答: 假如有人问我烦忧的原故,我不敢说 出你的名字。作者的“悒郁”与“怀 念”是因为心中有“烦忧”,而这种 “烦忧”的原因是“不敢说出你的名 字”,而“不敢说出你的名字”的原 因,是没有勇气说出口——这才是 “烦忧”的原因所在!这段的抒情顺 序是先描绘“悒郁”、“怀念”之状, 然后一层层地剖析原因。
• 三、现代派诗歌代表作家:
戴望舒、施蛰存、卞之琳、
梁宗岱、何其芳、孙大雨、
冯至、李广田、金克木、
李金发、冯文炳(废名)、林 庚、侯汝华、徐迟、林徽因、 陈江帆、禾金、番草等。
“左翼”文学思潮
一向深受帝国主义压迫的中国 人民,当然不愿意向着帝国主义 阵营,选择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 然。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倾向 社会主义、提倡革命文学等,就 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至于作家自身的情况就更复杂了。 鲁迅、瞿秋白、茅盾等是清醒的现实 主义者,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能在复 杂环境中比较清醒地认识历史与现实 的事实及两者的关系;而创造社、太 阳社的诸位,头脑常发热,小资产阶 级的性格弱点,导致他们不能冷静地 分析现实问题,而将国外的新理论一 味着搬过来。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影 响也是复杂的,既有鲁迅、瞿 秋白、茅盾等正确的接受,也 有钱杏邨等从概念出发,要求 写光明、写本质的片面理解。
(关于这些问题,可参考艾晓明的《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探源》一书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
从国际大“气候”及中国现实政 治革命的变化看,当时的国际大气候 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是红色30年。 苏联、东欧的新型社会形态的出现, 形成世界两个阵营对立的格局,即帝 国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对立。 而中国国内也进入到了由无产阶级单 独领导革命的时代。
②社会剖析派。茅盾、沙汀、张天翼 等为代表。
③风俗派。
A、以艾芜为代表的异域风情派;
B、以萧军、萧红、端木蕻良为代表 的“东北风情”派。over
Hale Waihona Puke 其次, 创作成就更是辉煌。 随着对“革命的罗曼蒂克”倾向 的清除,迎来了创作的丰收。鲁 迅的杂文、茅盾的小说、丁玲、 叶紫、萧军、萧红、沙汀、艾芜、 张天翼等作家作品的出现,将 “左翼”文坛点缀得灿烂闪光。
缺点。根本的缺点是:重视了文 学的阶级性,忽视了文学的个性; 注意了文学的现代性和民族化的讨 论,却事件得不够。“文以载道” 的旧观念在不自觉中有所抬头。这 一些都影响了后来的抗战文艺和解 放区的文学思潮的发展。
中国现代诗歌有哪些流派及代表人物
中国现代诗歌有哪些流派及代表人物初期白话诗派1917 年,胡适、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诗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
2 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八首。
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
其后,周作人、康白情、俞平伯、刘大白、朱自清等人竞相尝试,李大钊、鲁迅、陈独秀也写新诗,形成了体现文学革命最初实绩的“五四”新诗运动。
他们因在否定旧诗、探索新诗、致力于诗的自由化、白话化方面显出共同的有意的努力,且在诗歌风格方面有一致之处,我们将其称为初期白话诗派。
代表作有:《尝试集》(胡适)、《冬夜》(俞平伯)、《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卖布谣》《田主来》(刘大白)、《三弦》《月夜》(沈尹默)、《草儿在前》《别少年中国》《鸭绿江以东》(康白情)、《小河》(周作人)初期浪漫主义诗派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诸诗人组成的新诗派别,他们用磅礴的气势、创造的精神、心灵的激情和罗曼谛克的宣泄开了一代诗风。
代表:郭沫若、田汉、成仿吾、郑伯奇、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后三者后来融进了现代主义诗潮)。
作品以郭沫若的《女神》最为出名。
“为人生”诗派1921 年成立的文学研究会,是二十年代阵营最强影响极大的文学社团,其主要成员朱自清、叶绍钧、刘延陵、俞平伯等紧接着在上海成立了现代文坛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并于次年1 月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
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派。
主要代表作:诗集《踪迹》(朱自清)、《歌者》《永在的真实》(徐玉诺)、诗集《春水》《繁星》(冰心)。
“湖畔”诗派1/ 41922年3月,冯雪峰、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等在杭州西子湖畔组成了湖畔诗社。
其后,又有魏金枝、谢旦如(谵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形成了湖畔诗派。
郭沫若浪漫主义诗歌的现代主义特征研究
读·闻·观50摘要: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在20世纪20年代相继写出了诗集《星空》《瓶》《前茅》《恢复》,其抒情风格较之《女神》发生了明显变化。
作为诗人革命家,郭沫若的诗风转向也反映时代语境与文化潮流的变迁。
本文通过辨析新诗中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的纠缠关系,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对郭沫若早期诗集《星空》《瓶》《前茅》《恢复》等中的诗歌进行细读分析,归纳出其浪漫主义诗歌里隐匿的现代主义特征,从而窥探郭沫若不同时期诗歌抒情话语的多元表达和建构过程。
关键词:郭沫若;浪漫主义;现代主义五四新文化运动引入了西方浪漫主义思潮,深刻影响了白话诗创作的体例与范式。
浪漫主义旗手郭沫若在接受惠特曼、歌德等诗人影响的同时,也对波德莱尔、魏尔仑、叶芝等象征主义诗人情有独钟。
实际上,郭沫若早期浪漫主义诗歌里并不全都是坦白奔放的抒情模式,他也注重诗歌的象征暗示和语言的陌生化效果,诗集《星空》《瓶》《前茅》《恢复》里的诸多诗篇与30年代的现代派诗歌均有相通之处,二者都注重意象的表现,移情于客观对应物,讲究暗示性与意蕴丰富的表现手法。
简言之,郭沫若浪漫主义诗歌里除了“直抒”,还有隐秘的“曲写”,他的一些诗作在追求诗歌本体纯粹性的同时,善于借助客观对应物,使其具有饱满的知性张力,而这正是现代主义的基本表征。
一、新诗中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的颉颃互渗“五四”以迄,被引介国内的浪漫主义对中国文学产生了绵延不绝的影响,形成多样的文化形态和发展脉络。
作为深刻影响中国新诗的西方文学思潮,在新诗发展史上,浪漫主义与启蒙、革命、国族等各种现代话语和思潮都纠缠在一起,与现实主义、现代主义鼎足而三。
虽然“五四”现代作家多是“浪漫的一代”,鲁迅也呼唤中国出现具有美伟强力的摩罗诗人,浪漫主义思潮的波及面蔚为大观,但在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现代主义诗歌也异军突起。
浪漫主义诗歌强调自我的主观性,情感流露直接,语言直白洒脱;现代主义诗歌则用理性节制情感,注重把握真实与想象的二元关系,善于寻找暗示性的意象作为主体情感的移情对象,思维具有非逻辑性。
中日左翼诗歌的比较
中日左翼诗歌的比较作者:张桂丹来源:《牡丹》2018年第12期中日左翼诗歌曾经犹如红色风暴,迅速席卷中日诗坛,成为主流,在波澜壮阔的左翼文学运动中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作为左翼文学的重要领域,中日两国的左翼诗歌运动关联复杂,紧密互动,既具有联系性和相通性,又有差异性和特殊性。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无产阶级运动蓬勃兴起,国际左翼文学运动也随之狂飙突进,横扫东亚。
中日左翼诗歌应运而生,犹如红色风暴,迅速席卷中日诗坛,成为主流,在波澜壮阔的左翼文学运动中,更加政治化,更有鼓动性,更具号召力,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比较中日左翼诗歌,人们不仅可以看到其共同的发展轨迹和世界同时性特征,还能更加清楚地认清各自差异化道路。
一、兴起背景相同,但具体影响因素有所差异中日左翼诗歌都是在国际左翼文学运动背景下兴起的,但日本左翼诗歌主要是“俄苏体验”,而中国左翼诗歌不仅有“俄苏体验”,还深受日本左翼诗歌的“洗礼”。
俄国十月革命,犹如一声春雷,推动了中日两国的无产阶级运动,由此也带来了左翼文学运动,俄国左翼文学成为世界范围内左翼文学的源头。
两国的知识分子都到苏联学习社会主义成功经验,也带回了俄国左翼文学的“俄苏体验”,如中国左翼诗人蒋光慈、日本左翼作家藏原惟人等,都留学苏联,把苏联左翼文学运动的理论和作品带回了本国。
“俄苏体验”促进了中日左翼文学的发生和发展,也为中日左翼文学提供了共同的文学理论源头,说明中日左翼文学具有同源性和同时代性。
俄国十月革命后,日本有大量的学生到俄国学习,并翻译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著作。
俄国的左翼文学理论和作品,成为影响和推动日本左翼文学出现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左翼文学运动迅速在日本兴起,左翼诗歌也之繁荣发展。
但中国留学苏联的作家数量很少,“俄苏体验”更多地是来自苏联十月革命的影响力和从日文转译而来的俄苏文学。
可以说,中国左翼诗歌更多地是受日本左翼诗歌的“洗礼”,因为推动中国左翼文学运动的骨干大都是日本留学生,他们在日本深受日本左翼文学运动的影响,直接从日本左翼文学运动中汲取营养。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知识点第七章之左翼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知识点第七章之左翼文学左翼文学1. 郑振铎在《文学与革命》中提出,为了完成文学革命,笔得有革命文学的出现。
2.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出现革命文学。
1922年,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先驱》增辟“革命文艺”专栏。
3. 1923年,邓中夏、瞿秋白、萧楚女、挥代英、李求实、沈泽民、蒋光慈等人在《新青年》季刊、《中国青年》周刊及《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倡导“革命文学”。
4. 蒋光慈的《无产阶级革命与文化》和沈雁冰的《论无产阶级艺术》都指出文化具有阶级性的观点。
5. 1924年,出现了倡导“革命文学”为宗旨的社团:春雷社。
6. 1925年五卅运动后,出现反帝题材,蒋光慈的小说《少年漂泊者》和《鸭绿江上》。
7. 沈泽民的《文学与革命的文学》分析了革命行动与革命艺术的关系。
革命文学在1926年开始进入高潮。
8. 郭沫若在《革命与文学》中倡导彻底反对浪漫主义的文艺。
郭沫若在《文艺家的觉悟》分析了文艺与革命的关系。
1926年《创造月刊》创刊,创造社进入后期成为革命文学社团。
9. 1927年,中国革命开始进入了由无产阶级单独领导的新的历史时期,冯乃超、李初梨、彭康、朱镜我、蒋光慈、钱杏邨、阳翰笙等人受到苏联、日本左翼革命文学和美国左翼作家辛克莱和德莱塞等国际无产阶级作家的影响,开始创作革命文学作品。
10. 1927年,冯乃超、朱镜我、彭康、李初梨成为后期创造社的理论主将。
在1928年1月创刊的《文化批判》上对“五四”文学革命进行清算和批判。
11. 1927年,蒋光慈、钱杏邨、孟超等组成太阳社,于1928年1月出版《太阳月刊》,反对“五四”文学的元老鲁迅、茅盾、叶圣陶、郁达夫等人。
12. 1928年,以创造社和太阳社的成员为主,在创办的《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太阳月刊》杂志上,开始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
13. 郭沫若的《英雄树》,成仿吾的《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全部的批判之必要》,冯乃超的《艺术与社会生活》,蒋光慈的《关于革命文学》,李初梨的《怎么样地建设革命文学?》,钱杏邨的《死去了的阿Q时代》等引起了一场革命文学大论争,论争的结果导致了左联的成立。
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线索
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线索《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线索》浪漫主义诗歌是近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它强调个人情感、追求真善美,对于我国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线索,并分析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与成就。
一、鸦片战争前的浪漫主义诗歌在鸦片战争前,我国的浪漫主义诗歌呈现出鲜明的哲理性色彩。
先秦诗人的作品通过对人生哲理、自然之美的追求,表达了浓厚的浪漫情感。
同时,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开始崛起。
南宋王安石的《元日》、明代杨亿的《泥畔松》都展示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描绘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表达了对人生绮丽之美的向往。
二、鸦片战争后的浪漫主义诗歌鸦片战争后,我国逐渐开放向外界接触,引入了西方的浪漫主义思潮。
这对于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此时期的作品充满了狂热的爱情、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例如,林则徐的《赴战前夜》通过对战乱中爱情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
三、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浪漫主义诗歌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我国文学史上的转折点,同时也对浪漫主义诗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这个时期,一批革命理念的诗人涌现出来,他们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封建道德的反抗、对自由平等的追求。
萧红的《我也不是怕死的人》就是一首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作品,她通过描写个体的命运与革命的背景,展示了浓烈的个人英雄主义情怀。
四、现代浪漫主义诗歌的探索在现代时期,我国浪漫主义诗歌进一步发展,展现出更多元化的特点。
诗人们开始关注城市生活的冷漠与孤寂,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北岛的《泥石流·枯》通过对工业城市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人性的思考与关注。
总结起来,我国的浪漫主义诗歌经历了鸦片战争前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现代时期的发展,并在不同时期表现出独特的特点。
它强调个人情感、追求真善美,为我国文学带来了新的风貌与思想内涵。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评析·现代诗歌
我国现代文学经典评析·现代诗歌一、现代诗歌的发展概况现代诗歌是20世纪初兴起的文学流派,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变迁,我国的诗歌创作也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许多优秀的诗人涌现出来,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语言表达方式,探索着现代生活和情感,为我国诗歌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代表性诗人及其作品分析1. 郁达夫《蝶恋花》郁达夫是我国新文学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蝶恋花》以其清新、细腻的语言风格,描绘了大自然中万物生长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这首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2. 徐志摩《再别康桥》徐志摩以其独特的感怀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我国现代诗坛的一颗璀璨明珠。
他的名篇《再别康桥》以其悲凉的诗调和深沉的思想感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展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追怀和对生命的沉思。
3. 顾城《雨巷》顾城是我国现代诗歌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以其细腻的写实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深受读者喜爱。
其中,《雨巷》以其写实主义的手法,表现了现代都市中人们生活的真实情感,展现了一种感伤和哀愁的氛围。
4. 匡亚明《水调歌头》匡亚明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他的作品以其大气磅礴、富有情感的诗歌风格,为现代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
《水调歌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慷慨激昂的笔调,多情的气息,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沧桑和社会变迁的深切思考。
5. 海子《夜晚的海》海子是我国现代诗坛的一颗璀璨明珠,他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思想深度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为我国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
《夜晚的海》以其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示了诗人对生命和宇宙的无限关怀和探索。
三、现代诗歌的主题和风格特点现代诗歌以其多样化丰富的主题和独特的风格特点为人所瞩目。
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诗人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艺术手法,表达了对生活、情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1. 自然美与人生哲理现代诗歌以其对自然美的诗意表达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成为了其主题特点之一。
论左翼文学思潮对浪漫主义的阻击
日的辉煌 。 ” … 公允的说 , 当时 , 浪漫 主义对 政权的威胁 并不
直接和紧迫 , 视 浪漫 主义 为仇 寇 的主要 还 是左 翼 文学 。显 然, 以阶级 为基 点的左翼 文学和 以个人为基点 的浪漫 主义有 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 。所 以, 对浪漫主义的清算成为左翼 文学的必然的历史选择 。 政治上急剧“ 左” 倾 的创 造社 , 首 先 对 曾经有 过暧 昧情 感的浪漫主义发起 了无 情的 阻击 。所 谓堡垒 最容易从 内部
中 图分 类 号 : I 2 0 6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4 3 1 0 ( 2 0 1 3 ) 0 6— 0 0 7 9— 0 5
陈 国恩在 《 浪 漫主义 与 2 0世纪 中国文学 》 谈 到浪 漫 主
义在 中国 2 0世纪 2 0年代后 期以来的困难处境时这 样判断 :
成为反革命的文学 , 一时的 自然主义虽是反对浪漫主义而起
的文学 , 但 在 精 神 上仍 未脱 尽 个 人 主 义 与 自由 主义 的色
彩。 ” - 2 J 4 显而易见 , 郭 沫若是 十分清楚 浪漫主义 的要 害之所 在, 即个人 主义 与 自由主义。而他更清楚左翼文学主张的是
总第 1 5 6期
S u m No .1 5 6
论 左 翼 文 学 思 潮 对 浪 漫 主 义 的 阻 击
章 长城
( 厦 门城 市职业学 院人文应用学部 , 福建 厦门 3 6 1 0 0 8 ) 摘要: 以创造社 为代表 的左翼文学思潮对浪漫主义思潮 的阻击 , 实际上 出于两个理 由。从意 识形 态上说 , 主张 阶级斗争的左翼文 学思潮隶属 于无产 阶级 阵营 , 而浪漫主 义思 潮则隶属 于所谓 资产 阶级 思想 阵营。这 两大 阵营在
左翼诗歌在现代中国
左翼诗歌在现代中国
毛翰
【期刊名称】《中国图书评论》
【年(卷),期】2013(000)005
【摘要】一“威权”坐在山顶上,指挥一班铁索锁着的奴隶替他开矿。
他说:“你们谁敢倔强?我要把你们怎么样就怎么样!”
【总页数】8页(P93-100)
【作者】毛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国际化、多元化、本土性视域下的中国现代诗歌研究——美国英文学术期刊《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及其中国现代诗歌研究
2.观照中国现代诗歌的一面镜子——评王泽龙《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论》
3.从“左翼”到“现代”:交汇中的延续和综合——论战后至1950年代的香港诗歌
4.中国现代诗歌全景式的"意象图景"——读王泽龙《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论》
5.开放的“缪斯”——论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对古典诗歌、西方现代派诗歌的接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外,本文对于左翼浪漫诗歌的意象体系同样进行了系统地学理 考辨,以期在主体性和想象力两个向度上界定中国现代左翼浪漫 主义诗歌的浪漫质素,进而还原其在中国现代左翼文学和中国现 代浪漫主义文学发展链条中的实际位置。而蒋光慈作为中国现 代左翼浪漫主义诗歌的首发者,无论就其个体生命的类型学意义 还是其在左翼浪漫诗歌创作方面的成败得失,都特别有助于我们 深度考察革命诗人的心灵世界和创生期左翼浪漫诗歌的真实样 态,因而将其作为典型个案单列一章进行系统阐释,以期在进一 步完善中国现代左翼浪漫主义诗歌研究体系的同时,对此类诗歌 多舛的命运拥有更多的理性认知。
然而,在左翼文学刚刚勃兴之际,由于左翼政治与浪漫主义两套 话语未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意即左翼政治话语还没来得及 实施其对于浪漫主义强大且全面性的改造,故而左翼浪漫作家的 诗人气质和创作个性都还没有受到权力话语的严格限制,这种情 况的存在,使得左翼政治与浪漫主义的平衡木暂时性地向浪漫一 端倾斜பைடு நூலகம்革命这一全新事物的存在反而为浪漫主义作家敞开了一 个自由表达的意义生长空间,于是,也就集中出现了一批以个体 的“我”为抒情主体,真实表达革命带给自身多重生命体验的左 翼浪漫主义文本,为我们展示了身兼革命战士和浪漫诗人双重身 份的个人主体丰富而又多元的情感世界,这些文本无疑是左翼浪 漫主义文学世界里不可多得的珍宝。本文主要是以20世纪20年
但因为左翼政治话语的无比强大,事实又主要是以浪漫主义的扭 曲、变形乃至全面缩水来成全左翼话语,故而中国现代左翼浪漫 主义文学的双重特征并不是左翼政治与浪漫主义两套话语的简 单叠加,而是以左翼政治改造浪漫主义的形态存在的。改造的结 果,是以立足于民族主体性并主要是阶级主体性的“我们”置换 立足于个人主体性的“我”,左翼浪漫作家在一次次地自我批判 和否定中,将个人主义和创作个性不加区分地一并予以否定,从 而一步步地丧失了主体情感体验的真切性和个体灵魂表达的自 由性,于是大量左翼浪漫主义文本逐渐沦落为浪漫质素稀缺的仅 被用作煽动革命激情的革命乐观主义或革命英雄主义,并最终走 向了伪浪漫的深渊。
中国现代左翼浪漫主义诗歌研究
中国现代左翼浪漫主义是一个合成概念,它是由“左翼”即无产 阶级革命话语和“浪漫主义”文艺思潮二者在特定历史时期并 主要是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和30年代前期的政治文化语境内结 合而成的特殊文学形态。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与左翼政 治话语在新文学第二个十年的结合,已然表明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而由此催生出的中国现代左翼浪漫主义文学,定然会兼具了左翼 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双重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