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4章 代谢与平衡 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第3课时 酶的催化作用练习 浙教版

合集下载

专题4.2-3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酶的催化作用-2024-2025学年九年级科学上册同步学习(浙教

专题4.2-3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酶的催化作用-2024-2025学年九年级科学上册同步学习(浙教

第4章代谢与平衡4.2-3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酶的催化作用目录 (1) (2) (4) (5)【基础巩固练】 (5)【发散思维练】 (9)【核心素养练】 (12)【中考提分练】 (13)酶(1)酶的概念①定义: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

它在参加化学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不变,故称为生物催化剂。

②作用:酶能催化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③实例:唾液中有帮助淀粉消化的唾液淀粉酶。

(2)酶的作用特点①多样性:人体中有许多酶,目前已发现3000多种;②高效性:是无机催化剂效果的107~1013倍;③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上述三个特点如下反应:[药品名称]通用名称:含糖胃蛋白酶[成分] 本品系胃蛋白酶用乳糖、葡萄糖或蔗糖稀释制得。

每1 g中含蛋白酶活力不得少于120单位或1200单位。

[适应症] 助消化药。

用于胃蛋白酶缺乏或病后消化机能减退引起的消化不良症。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0.2~0.4 g(1∶1200单位),一日3次,饭前或饭时服,常与0.1 mol/L稀盐酸0.5~2.0 mL同服;或配成含1%~2%稀盐酸的胃蛋白酶合剂,口服,一次10~20 mL,一日3次,饭前或饭时服。

[注意事项] (1)遇热不稳定,70 ℃以上失效。

(2)本品易吸潮,使蛋白质消化力降低,如已吸潮或变性者不宜服用。

(3)酶缺乏或不足,会导致代谢紊乱,甚至出现疾病。

如白化病。

(4)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和溶液pH等外界条件的影响,存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

当酶处于最适值时酶的催化效率最高,高于或低于这个最适值,酶的催化活性都将下降。

1. 探究:唾液淀粉酶的作用(1)实验原理:唾液对淀粉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实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说明:①本实验只能证明唾液有分解作用,但不能验证分解后的产物是麦芽糖;②淀粉是否已完全分解,可用碘液检验,因为淀粉遇碘能变蓝色。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代谢与平衡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3课时酶的催化作用练习新版浙教版.doc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代谢与平衡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3课时酶的催化作用练习新版浙教版.doc

第3课时酶的催化作用V (聚焦教材■ ►1.酶:生物体细胞制造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它能使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变成可吸收的物质,也称为生物催化剂。

如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等。

特点:_专_性—、一高效性—、—多样性—。

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有—凶_、_ 温度等。

2.酶催化作用适宜的温度一般为37 °C° pH对酶的催化作用有影响,一般酶适宜在中性环境下催化,但也有例外,如胃蛋白酶适宜在强酸性环境下催化蛋白质分解。

VC分层训练A练就好基础基础达标1.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不同的消化食物的酶,有的消化液只含有--种酶,有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下列各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含酶种类最多的一种是(C )A.肠腺与胃腺B.胃腺与胰腺C.胰腺与肠腺D.肠腺与唾液腺2.人体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食物,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B )A.唾液B.胆汁C.肠液D.胰液3.生物体内儿乎所有的化学反应均在酶的参与下才能完成。

以下有关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酶只能在细胞内起作用B.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某一类化学反应C.酶的催化作用受到温度、pll的影响D.酶是生物体细胞制造的一种蛋白质4.淀粉酶可以将人体不能直接吸收的淀粉转变成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如图是淀粉酶对淀粉作用过程的示意图。

对该过程的表述错误的是(B )淀粉酶第4题图A.酶起催化作用B.该过程说明酶的专一性C.是化学变化D.酶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5.果酒放久了易产生沉淀,如果加入蛋白酶就可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他酶则无济于事。

这一事实说明(D )A.酶是一种蛋白质B.酶的催化效率高C.酶的催化受环境的影响D.酶具有专一性6. (1)在下列实验屮,试管内容物变成蓝色的是(D )试管号试管内容物条件检测1 2 mL浆糊+2 mL纯唾液37 °C 10 min3滴碘液2 2 mL浆糊+2 mL清水37 °C10 min3滴碘液3 2 mL浆糊+ 2 1血稀释10倍唾液37 °C 10 min3滴碘液42汕浆糊+ 2 mL纯唾液95 °C 10 min3滴碘液L 52 mL浆糊+2 mL纯唾液+2滴浓HC137 °C 10 min3滴碘液A. 12 3B. 234C. 3、4、 5D. 2、4、5⑵通过上述实验中的1和2号试管比较,说明的问题是A ;1和3号试管比较,说明的问题是©;1和4号试管比较,说明的问题是E ;1和5号试管比较,说明的问题是g。

浙教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第四章《代谢与平衡》知识梳理

浙教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第四章《代谢与平衡》知识梳理

浙教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第四章《代谢与平衡》知识梳理第四章《代谢与平衡》知识梳理第1节食物与营养一.食物与能量1.七大营养素: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以及膳食纤维2.供能的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3.探究不同食物所含能量多少①分别燃烧等质量的干燥花生仁,牛肉干,大米②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等温度的水,注意挡风比较水温升高多少③结论:花生仁、大米、牛肉干分别富含脂肪、糖类和蛋白质。

通过实验可知,富含脂肪的花生仁所含的能量最多。

有机物的氧化:糖类在体内完全氧化和在体外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是一样的,1克糖类可释放16.8千焦的热量,同理的脂肪和蛋白质体内氧化和体外完全燃烧也相同,但是等质量的脂肪完全氧化分解释放的热量更多由于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素种类和比例不同,它们所含的能量往往不同。

二.营养素的作用1.水:水虽然不能提供能量,但它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进行,并且体内的养分和废物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运输。

2.无机盐:食物中含有很多种无机盐,其中包括钙、铁、碘、钠和磷等元素。

他们不能提供能量,却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须的营养物质。

成分作用缺乏症状食物来源钙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佝偻病、骨质疏松症蔬菜、奶类、豆类磷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厌食、贫血、肌无力等瘦肉、鱼、奶类、豆类等铁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缺铁性贫血动物肝脏、瘦肉、蛋黄等碘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组成成分地方性甲状腺肿、幼儿呆小症海产品、菠菜、芹菜等锌体内多种酶的组成成分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肉类、鱼、蛋等3.糖类:包括淀粉、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在大米、小麦、马铃薯和玉米食物中含量较多,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4.蛋白质:是细胞生长及组织修复的主要原料,占人体干重的50%与,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5.脂肪:是生物体内贮藏能量的主要物质。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4章 代谢与平衡 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教学课件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4章 代谢与平衡 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教学课件
结果现象
1 2mL
1 1mL 1滴 变蓝
试管编号
2 2mL
7 1mL 1滴
不变蓝
3 2mL 12 1mL 1滴
变蓝
在最适宜(shìyí)pH下,酶的活性最高; 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第四十页,共四十三页。
高温
(gāowēn)
强酸
(qiánɡ suān)
第四十一页,共四十三页。
强碱
(qiánɡ jiǎn)
消化腺: 唾液腺 胃腺 肝脏 胰腺 肠腺
第六页,共四十三页。
二、食物的消化(xiāohuà)与吸收
实验 : (shíyàn)
1.取2只有盖的塑料瓶,分别倒入等量的水。
2.取2块同等大小的方糖,弄碎其中(qízhōng)1块。
3.在1只塑料瓶里放入整块的方糖,在另1只塑料瓶里放入研碎的方 糖。
4.拧紧盖子,2只手各拿1只瓶子,一起轻轻摇动。
直观(zhíguān)地反映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的变化,以
及不同事物之间量的差异。
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三页。
三、酶
概念(gàiniàn):酶是生物体细胞制造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又称生物(shēngwù)催化剂(能催化糖类、蛋白质、脂肪)
酶的催化(cuī huà)效果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酶的高效性
第十四页,共四十三页。
思考:除肠壁上的肠腺分泌消化液进入小
肠外,还有哪些消化(xiāohuà)腺分泌的消化(xiāohuà) 液进入小肠?这些消化液与哪些营 养物质的消化有关?
第十五页,共四十三页。

肝脏
最大的消化腺
肠 是 消
胰腺


(word完整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代谢与平衡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代谢与平衡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第四章代谢与平衡知识点总结第一节食物与营养【中考考点】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在人体中的作用、牙的结构和功能等【常考题型】选择题、资料分析题1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外完全燃烧或在体内完全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叫热量价。

不同物质的热量价是不同的,蛋白质为16.8千焦,糖类为16.8千焦,脂肪为37.7千焦。

2. 食物中的七大类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

3 •各类营养素的作用:水: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糖类: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鳩上;②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没有蛋白质就脂肪:生物体内贮存能量的物质。

无机盐:构成组织(如磷一细胞膜)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缺Ca、P—骨质疏松症;缺Fe—缺铁性贫血;缺Zn—食欲下降,影响生长发育;缺I —甲状腺肿大。

维生粗纤维:促进消化。

不能被人体消化和吸收,来源于植物性食物。

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的蠕动,有利于及时排便。

减少大肠癌的发病率,有助于减少肠道吸收脂肪,预防心血管疾病。

4名称缺乏症主要来源维生素A夜盲症肝、鸡蛋黄、胡萝卜、玉米维生素B1脚气病牛肉、肾脏、谷类种皮(麦麸)、豆类维生素B2口角炎、唇裂症酵母、大豆、胚芽、肝维生素B12恶性贫血肝、奶、肉、蛋维生素C坏血病蔬菜、水果维生素D成人骨软化、儿童佝偻病肝脏、鸡蛋、鱼肝油(嗮太阳自身合成)维生素E肌肉萎缩谷物胚芽、绿叶5.动物的摄食:(1)海葵——触手捕食(2)昆虫一一口器:舐吸式一一蝇类虹吸式一一蝶类咀嚼式一一蝗虫、蚕嚼吸式——蜜蜂、蜂类刺吸式——蚊类(3)鱼类-- 滤过方式(4)青蛙舌(舌根倒生)(5)啄木鸟喙(6)猫一可伸缩的钩爪和发达的犬齿(7)蛇一头部具有能感受红外线刺激的器官6•牙的结构及龋齿的形成:(1)牙的组成:①一:牙冠;二:牙颈;三:牙根。

②构成牙齿的主要物质是[2 ] 牙本质;③人体结构中最坚硬的物质是:[1]牙釉质;病菌已侵入[3 ] 牙髓腔而引起神经发炎所致;⑤保护牙齿要做到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第4章代谢与平衡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2024-2025学年九年级科学(浙教版)上课课件

第4章代谢与平衡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2024-2025学年九年级科学(浙教版)上课课件
危害
龋齿的发生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消化和吸收,导致个人体质下降,还会影响口腔卫生
预防措施
①健康饮食,少吃甜食;②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可以减少食物残渣的残留,减少口腔细菌);③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防止龋齿加重)
3.消化道(含教材第142页读图第2题和第3题答案)
(1)口腔:是消化道的开始部分,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导管的开口。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并使食物与唾液混合。
第4章 代谢与平衡
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学习目标
1.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知道牙齿的种类,能描述牙齿的结构,了解龋齿的成因、危害、预防措施及保护牙齿的重要意义。
3.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消化与吸收的图解,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4.知道消化酶在消化中的作用,体验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实验结论
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消化淀粉,且酸碱度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也有影响
水浴加热的优缺点
优点:(1)能够较好地控制反应温度,在烧杯中插一支温度计即可测得反应温度;(2)受热均匀。
缺点:标准大气压下,加热温度最高不超过 ,这是因为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 。
3.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消化酶具有专一性消化酶具有专一性,每种酶只能消化一种或一类物质。唾液淀粉酶只能消化淀粉,对蛋白质、脂肪等无消化作用,胰液、肠液含有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因此对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都有消化作用。
实验原理
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气体
实验步骤
①取3支洁净的试管,编为 1~3号,先向1号、2号、3号试管中各加入2毫升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②向1号试管内加入2毫升盐酸溶液,轻轻振荡;向2号试管内加入2毫升蒸馏水,轻轻振荡;向3号试管内加入2毫升氢氧化钠溶液,轻轻振荡。③向3支试管内分别滴入2滴鸡肝研磨液。④仔细观察单位时间内各试管内产生气泡的速率,并记录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知识点总结(无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知识点总结(无答案)

消化系统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进行食物的消化吸收)消化腺分布于消化道外:唾液腺、肝脏、胰腺分布于消化道壁上:胃腺、胰腺分泌消化液,参与食物的消化九上第四章知识点第1节食物与营养(一)食物与能量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七大类,其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2.同等质量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完全氧化释放的能量:脂肪>糖类=蛋白质3.实验中注意事项:脂肪、蛋白质、糖类质量要相同,试管中水的质量和初温要相同,通过温度计温度的变化来区分释放能量的大小(二)营养素的作用·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大的物质,不能供能·糖类是直接能量来源·蛋白质也可以供能(鱼虾肉)·维生素(缺维生素B1,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一)消化系统的组成A.消化系统的组成B.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原因是:1、小肠很长2、小肠内壁有绒毛,褶皱,扩大了消化与吸收的面积3、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4、三种消化液流入小肠,对食物进行彻底消化(二)人体消化系统的功能:消化和吸收A.消化1.概念:人体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2.类型1)物理消化:食物经过牙齿的切割、研磨、胃肠的蠕动等被逐渐软化和细化的过程2)化学消化: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经各种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成能被机体利用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3.淀粉、蛋白质和脂肪被消化的过程淀粉麦芽糖葡萄糖(唾液能初步消化淀粉)蛋白质初步分解物氨基酸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4.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有解毒功能,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物理作用),储存于胆囊;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胰腺肝脏肠腺消化液唾液胃液胰液胆汁(流入胆囊储存)肠液消化酶B.吸收:营养物质在消化道被吸收的情况①胃:酒精和少量的水②小肠:全部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量的水、维生素、无机盐③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三)酶的催化作用1.酶的化学本质:生物催化剂2.酶催化作用的特点:高效性、专一性3.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温度、酸碱度等第3节体内物质的运输(一)血液1.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A.红细胞1.特点:数量最多,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后无细胞核,含血红蛋白唾液口腔肠液、胰液小肠胃液胃肠液、胰液小肠胆汁肝脏肠液、胰液小肠2.功能: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3.临床应用: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少时易患贫血,应多食用含蛋白质和铁较多的食物4.血红蛋白的特点: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呼吸作用强的地方,结合律低)B.白细胞1.特点: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且数量少2.功能:抵抗病菌侵入,淋巴细胞还与机体的抗传染能力有关3.临床应用:机体产生炎症时,白细胞数量会增多C.血小板1.特点:个体最小,无细胞核2.功能:加速血液凝固、防止伤口大量出血及阻止细菌入侵附:比较血细胞,血细胞由红骨髓产生项目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体积较小最大最小数量最多最少较少形状两面凹的圆饼状球状不规则有无细胞核无有无功能运输氧气吞噬病菌凝血和止血(二)心脏和血管A.心脏的结构1.四个腔左心房:连肺静脉,流动脉血左心室:连主动脉,流动脉血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流静脉血右心室:连肺动脉,流静脉血2.瓣膜房室瓣:位于心室与心房之间,朝心室开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瓣,朝动脉开(动脉瓣不在动脉)静脉瓣:位于静脉B.心脏壁的特点1.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这主要与其功能相适应。

九年级上科学第4章知识点(复习提纲)

九年级上科学第4章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4章 代谢与平衡第1节 食物与摄食二、热量价食物在体内氧化和在空气中燃烧氧化有相似之处,放出的热量相同,但进行的方式不同。

同样质量的不同食物中所含的能量也不一样。

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哪种食物提供的能量多?①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②选用的食物应是容易燃烧的,并具有典型性; ③控制条件为相同质量结论:同样质量的食物中,花生仁(脂肪)所含的能量最多。

讨论:实验所得的结果比理论值偏低,因为有热量散失到空气中。

三、动物的摄食各种动物特有的捕食方式和捕食器官: 1、海葵:触手 2、昆虫:口器蛾蝶类——虹吸式口器 蝇类——舐吸式口器 蜂类——嚼吸式口器 蚊类 —— 刺吸式口器 蝗虫——咀嚼式口器3、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用滤过方式获得食物。

具有与水中捕食相适应的特殊器官:鳍——快速游动 侧线——感知方向和水位齿——肉食性鱼类口内有齿 鳃——滤过性取食、进行呼吸 4、更多具有特有捕食器官、捕食方式的动物。

捕食器官:青蛙的舌、螳螂的捕捉足、猫的爪……捕食方式:蜘蛛织网捕虫、蛇类头部感受红外线刺激的器官能通过红外线定位进行捕食。

四、人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牙 1、牙的形态:牙冠、牙颈、牙根。

2、牙的结构:牙釉质、牙骨质、牙本质、牙髓、血管和神经 3、牙的分类:①按形态及功能分: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②按存在的暂久分:乳牙、恒牙。

4、牙的功能①咀嚼②辅助发音和语言③保持面部正常形态5、牙的保护:如果食物在牙缝中酸化后,就会腐蚀牙齿,时间一长就会形成龋齿(蛀牙),因此我们要保护好牙齿、预防龋齿,就必须做好每天的牙齿清洁工作。

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一、消化系统的结构二、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1、消化的类型:①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②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教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教案

索腾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1)海葵:触手(2)昆虫:口器,昆虫取食的器官叫口器,位于头部的下方和前端,口器的形态结构也变化多端。

虹吸式口器:蝶类 咀嚼式口器:蝗虫 嚼吸式口器:蜜蜂 舐吸式口器:苍蝇 刺吸式口器:蚊子 (3)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用滤过方式获得食物。

鱼有哪些结构特点与它在水中捕食相适应?鳍——快速游动 侧线——感知方向和水位 齿——肉食性鱼类口内有齿 鳃——滤过性取食(4)你还能举出更多具有特有捕食器官、捕食方式的动物吗?捕食器官:青蛙的舌、螳螂的捕捉足、猫的爪捕食方式:蜘蛛织网捕虫、蛇类头部感受红外线刺激的器官能通过红外线定位进行捕食。

6.牙的结构及龋齿的形成。

(1)结构示意图:①写出图中一、二、 三所指的名称:一: ;二: ; 三: 。

②构成牙齿的主要物质是[ ] ;③人得了龋齿发生疼痛,是由于病菌已侵入[ ] 而引 起神经发炎 所致;④保护牙齿要做到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2)龋齿的形成:牙齿上粘有的糖类食物 → 微生物发酵 → 产生酸性物质 → 腐蚀牙釉质(出现黑斑)→ 破坏牙骨质 → 牙髓腔受到破坏 → 牙髓受病菌感染发炎、疼痛。

7.平衡膳食:健康饮食要求食物种类尽量多谢、数量适当、营养物质之间的比例合理,并且与身体消耗的营养物质保持相对平衡,即所谓的平衡膳食;应用平衡膳食宝塔时,每人每天各类食物摄入量应根据个人的情况作适当调整,三餐适量分配要合理,一般早、晚餐各30%,中餐占40%为宜。

例题剖析例1:同质量的下列物质燃烧放出热量最多的是( )A.小麦B.大豆C.牛肉干D.油菜籽例2:小明患了急性肠胃炎,腹泻严重,这时进行治疗的方案有以下几种,请选择( )A.口服葡萄糖 B .口服生理盐水 C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D .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例3:肉食动物牙齿的特征是( )A.切齿发达B.尖齿发达C.磨齿发达D.尖齿退化基础过关1、在人类所食用的食物中,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七种人体所必须的营养物质。

九年级科学 第4章 代谢与平衡 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3) 自然科学

九年级科学 第4章 代谢与平衡 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3) 自然科学
第四页,共十六页。
1.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扎尼设计了一个(yī ɡè)
实验。
2、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提取(tíqǔ)了消化蛋白质的 物质(后来知道,这是胃蛋白酶)
3、1926年,美国的萨姆纳尔从刀豆中提取出脲酶 的结晶,并通过化学实验证实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4、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们相继提取多种酶的蛋 白质结晶,并且指出酶是一种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 蛋白质。
12/9/2021
你们(nǐ men)在做什么???
第一页,共十六页。
你们(nǐ men)在做什么???
12/9/2021
第二页,共十六页。
人的一生(yīshēng)若按60年计算,大约要 吃进糖类10吨,脂肪类1吨,蛋白质
1.6吨
12/9/2021
第三页,共十六页。

12/9/2021
温州第二实验(shíyàn)中学 陈国春
4滴唾液淀粉酶放在手心里握住5分钟后再滴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B试管中先加入(jiārù)2毫升 淀粉再滴入菠萝汁4滴放在手心里握住5分钟后再滴2滴碘液观察现象。学以致用
Image
12/9/2021
第十六页,共十六页。
菠萝汁(蛋白酶)、 硫酸铜晶体、碘液
温馨提示(tíshì):检验蛋白质的存在可以用硫酸铜晶体来 检验,若存在则会出现絮状凝固物,不存在则无。
A试管中先加入 2毫升淀粉再滴 入4滴唾液淀粉
酶放在手心里 握住5分钟后再 滴2滴碘12/9/液2021观察 颜色变化
B试管中先加 入2毫升淀粉
再滴入菠萝汁 4滴放在手心 里握住5分钟 后再滴2滴碘 液观察现象
滴碘液观察变色情况
以温度影响酶的活性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画图的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酶的催化作用
1.酶:生物体细胞制造的具有__催化能力____蛋白质__。

它能使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变成可吸收的物质,也称为__生物__催化剂。

如__唾液淀粉酶__、__胃蛋白酶__等。

特点:__专一性__、__高效性__、__多样性__。

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有__pH__、__温度__等。

2.酶催化作用适宜的温度一般为__37_℃__。

pH对酶的催化作用有影响,一般酶适宜在__中性__环境下催化,但也有例外,如胃蛋白酶适宜在__强酸性__环境下催化蛋白质分解。

A 练就好基础基础达标
1.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不同的消化食物的酶,有的消化液只含有一种酶,有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下列各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含酶种类最多的一种是( C )
A. 肠腺与胃腺 B.胃腺与胰腺
C.胰腺与肠腺 D.肠腺与唾液腺
2.人体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食物,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B )
A. 唾液 B.胆汁
C.肠液 D.胰液
3.生物体内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均在酶的参与下才能完成。

以下有关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 酶只能在细胞内起作用
B.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某一类化学反应
C.酶的催化作用受到温度、pH的影响
D.酶是生物体细胞制造的一种蛋白质
4.淀粉酶可以将人体不能直接吸收的淀粉转变成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如图是淀粉酶对淀粉作用过程的示意图。

对该过程的表述错误的是( B )
第4题图
A. 酶起催化作用
B.该过程说明酶的专一性
C.是化学变化
D.酶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5.果酒放久了易产生沉淀,如果加入蛋白酶就可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他酶则无济于事。

这一事实说明( D )
A. 酶是一种蛋白质
B.酶的催化效率高
C.酶的催化受环境的影响
D.酶具有专一性
A. 1、2、3 B.2、3、4
C.3、4、5 D.2、4、5
(2)通过上述实验中的1和2号试管比较,说明的问题是__A__;1和3号试管比较,说明的问题是__C__;1和4号试管比较,说明的问题是__F__;1和5号试管比较,说明的问题是__G__。

(用以下字母序号填空)
A. 酶具有催化性 B.酶具有专一性
C.酶具有高效性 D.酶具有稳定性
E.酶是有机物 F.酶活性受温度影响
G.酶活性受pH影响
B 更上一层楼能力提升
第7题图
7.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组是( D )
①在A点时,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②在B点时,反应物浓度限制了酶促反应速率的提高
③如果在C点时加入少量的酶,会使反应速率加快
④如果在A点时温度升高10 ℃,曲线上升的幅度会变大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19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将肉块放入小金笼内让鹰吞下,一段时间后,发现笼内肉块消失了。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A. 斯巴兰让尼发现了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
B.本实验的设计巧妙地避开了胃的物理性消化
C.本实验结果说明胃也能进行化学性消化
D.小笼改为密封的铁盒,实验结果将与本实验完全不同
9.泰安中考某同学做“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记录如下表,结论错误的是( D )
A.
B.对比1和2,得出胃液对淀粉无消化作用
C.对比2和3,有两个变量,不能得出科学结论
D.分析1试管,可得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10.我国已开发的马铃薯主食产品有300余种,“小土豆”变成“大产业”,丰富了城乡居民的餐桌。

如图是淀粉的消化示意图,①②表示消化过程,a 表示物质,请据图回答:
第10题图
(1)马铃薯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完成①的第一站是__口腔__,参与②的消化液有__肠液和胰液__。

(2)a是__葡萄糖__,它被吸收转运到小肠绒毛腔内的__毛细血管__中,随着血液循环运往全身各处。

当人体分泌的__胰岛素__不足时,a就会出现在尿液中,形成糖尿。

11.xx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的主要原因。

沃伦获奖后说:“当时的医学教科书认为,由于胃酸的存在,在胃内不可能有什么东西生长,因此根本就没有人想到这些疾病与细菌感染有关。

”为了验证他们提出的细菌致病理论,马歇尔曾服用了一杯含有幽门螺杆菌的液体,一周后,他患了严重胃病,检查证明已被这种
细菌感染。

两位科学家的发现,使全世界数以亿计的胃炎、胃溃疡疾病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

(1)胃中含有__胃蛋白__酶,它能初步消化__蛋白质__。

第11题图
(2)用唾液淀粉酶探索pH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可以用如图所示的曲线表示。

若换成胃蛋白酶,曲线在水平位置上将会如何移动?__向左__(填“向左”或“向右”)。

(3)对于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你从上面的材料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对于科学实验结论要实事求是地研究,不可妄加推测。

C 开拓新思路拓展创新
12.酶的催化效率不仅与温度、酸碱度有关,还与离子种类有关,如氯离子(Cl-)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铜离子(Cu2+)能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钠离子(Na+)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无影响。

为了进一步探究硫酸根离子(SO2-4)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小王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1步:取2支洁净的试管,按下表中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药品加入到相应的试管中。

第2步: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1 mL稀释的唾液,然后摇匀。

第3
(1)4
何改进?第1步中,将2号试管中的稀硫酸换成1 mL1%的硫酸钠溶液。

(2)如果硫酸根离子(SO2-4)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那么小王改进实验后的现象应是__2号试管中的液体先褪色__。

(3)第3步操作中,另有一同学小李把2支试管同时分别握在左、右手心里,也达到了相同的实验效果。

请分析小李这种做法的优点:操作简单、方便;无需加热,节约燃料;利用人的体表(或手心)温度接近37 ℃等(写出一点即可)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