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新药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参苓白术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及对胃动素调节作用研究

参苓白术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及对胃动素调节作用研究

参苓白术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及对胃动素调节作用研究王芳;甘淳【摘要】目的:观察参苓白术颗粒治疗FD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胃动素(MTL)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参苓白术颗粒治疗组48例及西药吗丁啉对照组24 例,4周为1个疗程.以评价参苓白术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及调节血浆MTL水平的作用.结果:参苓白术颗粒治疗组愈显率以及对脘腹胀满、食少纳呆、疲倦乏力等症状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MTL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参苓白术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疗效确切,对调节FD脾虚型患者血泉MTL水平有一定的作用.【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年(卷),期】2011(011)004【总页数】2页(P18-19)【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参苓白术颗粒;胃动素【作者】王芳;甘淳【作者单位】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6;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南昌,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4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是以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部不适、餐后饱胀、腹部胀气、早饱以及厌食、恶心、呕吐、烧心、胸骨后痛、反胃等症状群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胃肠功能性疾病。

本病在我国发病率为20%~30%[1]。

发病机制较复杂,一般认为胃肠道动力障碍是其主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西药治疗一般以促动力剂、制酸剂等为主,但病程较长,反复发作。

中医辨证论治具有明显优势,笔者采用参苓白术颗粒治疗FD,同时检测FD患者血浆胃动素(MTL)在治疗前、后的水平,观察参苓白术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MTL水平的影响,探讨胃动素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可能作用及中药参苓白术颗粒治疗FD的可能机理。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0年4月~2011年3月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共72例,按2:1比例进行比较,随机分为参苓白术颗粒治疗组48例和吗丁啉对照组24例,由于失访及违背研究方案,两组共脱落及剔除5例。

柴胡疏肝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75例

柴胡疏肝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75例
方重用生地 ,一 滋肾水 以补 阴 ,水盛则 能制火 ,一 入血 分 以养血 ,血不 燥则 津 自润 ,是 为 主药 。玄参 、天冬 、
注: 两 组 疗 效 比较 , 经R i d i t 分析 , “ =1 8 1 3 6 , P =0 . 0 3 7 1 <0 0 5
2 . 2 动态心 电图改善 情 况 治疗 后治疗 组 总有 效率 为 9 5 . 0 0 %,对照组为 7 0 . 0 0 %。两组 比较 ,治疗组 疗 效优 于对照组 ( P<0 . 0 5 ) 。见表 2 。
( 本文编辑 : 苏 玲 本文校对 : 杨玉 刚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1 2 - 2 4 )
柴胡疏肝 散治疗 功能性消化 不 良 7 5 例
卢利 军 崔泽茂 马 冀 李世 贵
( 1 贵州省黔西县 中心 医院 ,黔西 5 5 1 5 0 0 ;2 贵州省黔西县金 兰卫生院 ,黔西 5 5 1 5 0 0 )
采 用 中药 柴 胡 舒 肝 散 治 疗 功 能性 消化 不 良的 临 床 效 果 显 著 ,值 得 临 床 推 广 。
关 键 词 : 中 医 药治 疗 ;功 能 性 消化 不 良 ; 柴胡 疏 肝 散
d o i : 1 0 . 3 9 6 9 / j i s s r  ̄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4 . 0 8 . 0 1 6 文章编号 :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4 ) 一 0 8 — 0 0 3 4 - 0 2
表 2 两 组 动态 心 电 图 改 善情 滋润 以 清虚 火之 效 ,丹 参 、当归 用作 补 血 、 养 血之助 。以上皆为滋 阴 、补血而设 。方 中人 参 、茯苓 益气 宁心 ,酸枣 仁、五 味子酸 以收敛心 气而安 心神 ,柏 子仁、远志 、朱砂 养心安神 。以上 皆为 补心气 ,宁心安

柔肝利胆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240例临床研究

柔肝利胆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240例临床研究

21 治 疗组 采 用 柔 肝 利胆 法 .药 物 组 成 : 白芍 性 消 化 不 良 的 发 生 与 肝 胆 有 着 密 切 的 关 系 胆 火 炽 . 常可 犯 胃 , 导致 胃失 和降 。 灵枢 ・ 《 本输》 “ 称 胆者 , 1 g 炙甘 草 1g 蒲公 英 1g 延胡 索 1g 甘 松 1 g 盛 , 0、 5、 5、 5、 0、
临 床 研 究。
柔肝利胆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 良 2 0例 临床研 究 4
刘银 鸿 葛俊领 张 镜 张 永敏 王 玉 栋 ( 水 市 中 医 院 , 北 衡 水 0 30 ) 衡 河 5 0 0
关键 词 功 能性 消化 不 良 柔肝 利 胆 中药 复 方 胃动 素检 测 B超检 查 中 图分 类 号 R5 44 5 7 0 文 献 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7 — 9 X( 0 9 0 —017 2 6 2 3 7 2 0 ) 1 ( -0 2
2 治 疗 方 法
功能 性 消化 不 良属 于 中医学 “ 痞满 ” 胃脘痛 ” “
诊 断标准 、 辨证 分型 标准制 定 。 述所 有病 例均 辨证 “ 胃” 呃逆 ” 病范 畴 . 因情 志 内伤 , 食 伤 胃, 上 反 “ 等 多 饮
劳倦 忧思 , 损伤 脾气 , 中气不 足 , 犯 胃肠 , 木郁 或 邪 致 犯土. 胃失和 降 , 脾运 无权 所致 。 我们 观察认 为 , 功能
笔 者近 年采用柔 肝利 胆法治 疗肝 胃不和 、脾 胃 改 善 : 效 : 要 症 状 、 征 减 轻 , 分 减 少 13以 有 主 体 积 / 湿热 型功能性 消化 不 良 2 0例 . 4 疗效 满意 . 报道 如 上 . 化 检查 有所 改 善 : 效 : 不 到上述 有 效 标准 现 理 无 达

健胃消胀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0例

健胃消胀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0例

史 ;③实验室 、B 超、x 线等检查排 除肝 、胆 、脾及肠 道器质性病变 ; 无糖尿 病、结缔组织病及精神等疾病 ; ④ 、 ⑤无腹部手术史 。 1 排 除标 准 ①合并有心 、肝 、肾、造血系统严重疾 . 3 患或恶 性肿瘤 :②有糖尿病 、结缔组织病及精神病等全 身性疾病 ;③有腹部手术 史。 1 治疗 方法 治疗组 :服用健 胃消胀颗粒 ,组成:厚 . 4 朴、枳壳、青皮 、姜半夏 、陈皮、砂仁 、草豆蔻 、广 木 香、炒 槟榔、黄芩 、黄连 、山楂、炒莱菔子 、酒大黄 、 太子参 。服用方法 :每次 1g 5 ,每 日 2次,早晚空腹冲 服。 对照组 : 口服吗叮啉片 ( 西安杨 森制药 ) 每次 1mg , 0 , 每 日 3次 ,餐前 半小时 口服 。治疗期间同时停用 其它相 关治疗 性药物 ,2 天 为一疗程 。 8 1 观察指标及积分评 定 采用 评分定量法,将上腹痛 . 5 或不适 、腹胀 、暖气 、烧 心、吞酸 、恶心和 ( )呕吐 或 等 7 个症状 分为无 、轻 、中、重 4级 ,无症状 为 0级 , 轻度为 1 ( 级 偶尔发作 ,可 白行缓解 ) ,中度为 2级 ( 时 有发生 ,不影 响工作 ) ,重 度为 3级 ( 症状持续 ,影响生 活) ,每级记 4分 。
◎ IIECl CEOSUF HDDNAC NCREO育 E NI SN DD擞 E I远O 哼M TC [ M A 程t I ]- . A
毛 重 山 河 南省 中医 药研 究 院 附属 医 院 ( 50 4) 40 0
关键 词: 功能 性消化 不 良;健 胃消胀 颗粒 ; 中医药 疗法 d j 1. 6/i n17-792 1. .2 o : 0 9 9 .s.6227 .000 0 5 3 js 5
文 章编 号: 1 7 - 7 9 ( 0 0 0 —0 40 6 2 2 7 2 1 ).5 0 3 -1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中毒 , 且不 良反应多 , 临床应用非 常谨慎。本观察发现 , 四妙丸加 味
2 治 疗方 法 2 . 1 治 疗 组 予香 砂 六君 子 汤 。
基 本方 : 木香1 5 g ( 后下) , 砂仁 1 5 g ,
方 和秋水仙碱 片对急性痛风性关 节炎 都有 明显 消 炎止 痛 作 用 , 且 显 效 时间比较 , 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
疗 急性 痛风性 关节 炎疗 效观 察 [ J ] .
新 中医 , 2 0 1 0 , 4 2 ( 1 1 ) - 6 0 — 6 2 . ( 2 0 1 3 — 0 4 — 2 5收稿/ 编辑 杨继峰 )
[ 7 ]张乃 峥. 临床风 湿病学 [ M] . 上海 : 上
的白细胞和滑膜细胞 的趋化性 , 以 停止或减少化学因子 的分泌 , 终止 炎症发作_ 7 ] , 曾认为是急性痛风性
1 ] 施桂英 . 关 节炎 概要 [ M] . 北京 : 中国 1 临床 资料 慈菇含有秋水仙碱 。四妙丸加 [ 医药科技 出版社 , 2 0 0 0 : 5 6 2 , 6 7 9 . 味方用于治疗 急性痛 风性关 节炎 1 - 1 诊 断标 准 参 照 罗马 Ⅱ标 [ 2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药新药 l 临 床研 既具清热解毒 、 除湿消肿止痛 的中 准: ①有上腹 痛、 上腹 胀、 早饱 、 嗳
6 ] 颜 正华. 中药学 [ M] . 北京: 人 民卫生 现代 医学治疗急性痛 风性关 [
节炎的药物主要是秋水仙碱 、 非甾
出版社 一般 资料 本 组8 6 例 患者 , 按 就诊 时 间先后 分 为 两组 。治疗组
体类抗炎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 但
痛、 解毒、 消炎 、 增强免疫 的作用 。 理健康及身体锻炼等 , 方能有效地 治 疗 药物 , 笔 者运 用香 砂 六君 子 汤 车前子能利尿促进尿酸排泄 ; 大黄 缓解和控制痛风的病程。 加 减 治疗 功 能性 消化 不 良4 3 例 取 中的大黄素可抑制黄 嘌呤氧化酶 得 了较好的 临床疗效 , 现报道如 下。 的活力 ,继而 影 响尿 酸 的形 成 ; 山 参 考 文献

中草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型32例

中草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型32例

中草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型32例作者:何耀东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0年第07期【摘要】采用鸡矢藤、天胡荽等中草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型32例,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

结果表明:在辨证准确、诊断明确的基础上,应用中医的保守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型疗效显著,对患者的自觉症状有明显改善。

提示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型,相比西药治疗,中草药治疗效果更可靠,可以避免西医药物的副作用。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草药治疗;鸡矢藤;天胡荽【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4-048-2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系指上腹部疼痛或不适,尤其是上腹胀、早饱、胀气、恶心等特定的上消化道症状,但内镜检查未发现溃疡、糜烂和肿瘤,无肝胰胆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1]。

其发病原因目前认为与胃肠动力障碍和精神、心理、应激等因素有关。

由于发病率高,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至今未有肯定和统一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本病,历史悠久,疗效可靠。

且很少有毒副作用。

笔者用鸡矢藤、天胡荽等中草药(自拟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满意。

并与曲美布汀和法莫替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6年7月~2009年10月诊断明确的功能性消化不良门诊患者62例,分成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

治疗组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18~65岁,平均44岁;病程3个月~12年,平均5.5年。

对照组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17~60岁,平均41岁,病程3个月~11年,平均5.1年。

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无显著差异,两组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胃肠动力学》关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2],①在过去l2个月中,累计至少有12周出现下列表现:持续或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早饱、饱胀、嗳气、反酸、恶心、食欲减退;②经包括内镜在内的检查未发现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病变的证据。

中药新药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资料

中药新药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资料

中药新药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附件2中药新药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症状包括:餐后饱胀、早饱感、中上腹痛、中上腹烧灼感,也可见到其他症状如上腹部胀气、嗳气、恶心、呕吐等。

FD分为上腹痛综合征和餐后不适综合征2个亚型。

FD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紊乱、内脏感觉高敏、胃酸分泌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心理因素等。

FD属于中医的“胃脘痛”和“胃痞”的范畴。

本病多因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禀赋不足,导致中焦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调,运化功能失健。

其病理表现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多为脾虚,标实多为气滞、湿阻等。

FD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

目前西医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抑制胃酸、促进胃肠动力、调节内脏敏感等。

但近1/3的患者疗效不满意,症状反复。

目前的临床研究资料显示,中药治疗可改善FD消化不良的症状,显示了良好的前景。

本指导原则旨在为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而开发的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提供建议和指导。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指导原则所提出的要求,是目前专业领域内较为一致的看法和认识,但不能完全代替研究者的临床实践和思考。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分型、临床表现、中医证候类型、治则治法等均各有不同,研究者应根据所研究药物自身的特点和临床定位,在临床前研究结果基础上,遵照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相关要求,以科学的精神、严谨的态度,合理设计临床试验方案,以客观评价中药新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二、临床研究要点以功能性消化不良为适应症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旨在明确所研究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临床研究前,应在充分了解药物的处方组成特点、临床应用经验、非临床研究结果及中医证候分型等前提下,结合立题依据,合理确定临床定位,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规范的临床试验计划与方案。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效果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效果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接诊的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4例,依据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使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西药联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患者西药治疗有效率为80.77%,组间检验具有显著性(2=4.308;P=0.038);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组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能够提高患者临床疗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小柴胡汤加减;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效果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与胃肠功能运动障碍、社会心理、内脏敏感性增高等因素有关,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抑酸、保护胃粘膜、促进胃动力的药物为主。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西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并不理想,患者症状容易反复发作[1]。

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明显的优势,此次研究我院着重对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将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接诊的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4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

②入组前均签署实验知情书。

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对实验用药过敏的患者。

②合并有严重原发疾病的患者。

③患有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

④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其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53.29±7.12)岁,依据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2例,两组患者资料无差异性(P>0.05)。

四磨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四磨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四磨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摘要】总结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医病机,分析四磨汤来源,从临床研究、药理学研究等角度探讨四磨汤治疗FD效果,为FD患者后期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四磨汤;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进展FD在胃肠功能性疾病中发病风险较高,典型症状为上腹胀痛、灼热感、饱胀感、早饱感等。

临床认为FD发病机制主要为内脏敏感性高、胃动力异常、肠神经病变、低黏膜炎症等,但具体病因不明。

目前临床多以西药治疗FD,但患者复发风险较高,整体疗效不佳。

中医将FD归于“痞满”、“胃脘痛”范畴,认为本病发病机制为饮食积滞、外邪入侵致升降失职,因此中医多以破滞降逆、理气和胃方治疗。

中药四磨汤是治疗FD常用方剂,可和胃降逆。

本次研究对四磨汤治疗FD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指导后续FD治疗。

1、FD中医病机分析中医学者结合FD患者脾胃系统症状,将其归入“痞满”、“胃脘痛”范畴,认为FD病在脾胃,与肝脏关系密切。

早在明·张景岳著作的《景岳全书·痞满》中就有记载“怒气暴伤者,肝气不平而痞”,而在《景岳全书·心腹痛》有记载“胃脘痛,由寒、气、食不顺者,皆关于气……皆应理气”[1]。

因此认为FD病机为气机阻滞,需基于“调畅气机”原则治疗。

相关学者认为FD病机主要为肝阳虚,久病致肝失疏泄,机体长期处于气机不畅影响下,可致脾升胃降,可结合“体阴用阳”理论治疗,兼顾阴阳,以取得标本同治之效。

2、四磨汤来源分析四磨汤方源自宋·严用和著作的《重订严氏济生方》[2],由沉香、乌药、槟榔、人参等中药构成,方中沉香可平喘、降气;槟榔可破滞、行气;妊娠可扶正、补气;乌药可顺气、调肝。

上述诸药相互配合,可兼顾正邪,缓解喘息、伤情、胸膈满闷、饮食不思症状。

发展至现代,四磨汤已广泛用于妇科、外科、内科、儿科治疗中。

四磨汤用于内科治疗中,可缓解肠易综合征、便秘症状;用于外科治疗中,可延缓胃癌、食管癌进展,还可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用于妇科治疗中,可促进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康复;用于儿科治疗中,可缓解新生儿黄疸、腹胀症状。

关于中药免煎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关于中药免煎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关于中药免煎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比较中药免煎颗粒与传统中药材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

方法:将5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其中治疗组给予中药免煎颗粒,观察组给予传统中药材,两者处方药味相同。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组在改善腹胀、胃痛等症状方面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中药免煎颗粒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与传统中药材有类同的功效。

【关键词】免煎颗粒;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药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上腹疼痛综合征(EPS)[1],造成FD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以往研究的焦点主要有胃排空的延迟、胃容受扩张能力的下降及内脏的敏感性增强等。

近年来人们发现感染、精神、遗传和某些胃肠激素与FD的发病密切相关。

患者常有诸多症状,多次接受检查,但无结构或器质性病变,或可解释症状的依据,现代医学对FD的治疗仍以对症治疗为主。

由于该疾患是慢性疾患,采用免煎中药颗粒方便患者服用,本观察比较中药免煎颗粒与传统中药材效果比较,为合理使用免煎颗粒提供依据。

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及FD的罗马III诊断标准[3]选择病例:临床表现为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无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证据(包括胃镜检查);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周,近3周有症状。

1.2 一般资料共选择5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39.2岁,病程2~24个月,平均17个月;对照组20例,男性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36.9岁,病程3~25个月,平均15个月。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白仁佛手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

白仁佛手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
白仁 佛 手 丸 治 疗 功 能 性 消 化 不 良 临 床 研 究
每 日 3次 , 前 服 用 。两 组 治 疗 前 1 停 饭 周 李西坡 尚 勇 疏泄功能正 常才 能精 神愉快 , 情舒 畅 , 心
用其他相关药物 , 以 2周为 1个疗程 。 均 疗效评定标 准 : 参照 《 中药新 药治 疗
6 0岁 , 均 4 平 0岁 ; 程 3个 月 一1 病 8年 , 平 均1 3年 。两 组 年 龄 、 别 、 程 经 统 计 学 性 病 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 0 ) 具 有 .5 ,
可 比性 。
F D多 以中上腹 饱胀 和嗳气为 主要 表 现。 西医认 为 与 胃排 空延缓 有关 , 三 代 第
资 料 与 方 法 2 0年 2月 ~20 0 0 8年 5月 收 治 患 者
法, 观察 到 白仁佛手丸治疗 2周后 可显著 改 善 各 种 消化 不 良症 状 , 停 药 2个 月 内 且
疗效 观 察 : 组 治疗 后 临 床 疗 效 比 两 较, 两纰总有效率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7 3 0 肃 静 宁县 中 医 院 4 4 0甘 关 键 词 白仁 佛 手 丸 消 化 不 良 健 脾
疏 肝
肝气条达通畅 , 才能脾升 胃降 , 运化健旺 。 随着现代 人生活 节 奏加快 , 竞争 激烈 , 工 作紧张 , 精神压 力的 加大 , 加之 此类 患 者
痞满诩 的 临床 指导 原则 》中关 于功 能 性 消化不 良的 证候 疗效 判定 标准 。① 临床
3 么 玉 文 . 逆 散 加 减 治 疗 功 能 性 消 化 不 良 四
3 8例临床观察 [ ] 河北中医 ,0 5 2 ( ): J. 2 0 ,7 2

西沙比利合健脾汤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价值探索

西沙比利合健脾汤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价值探索

西沙比利合健脾汤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价值探索摘要】目的:探讨西沙比利联合健脾汤应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n=43)与参照组(n=37)。

研究组给予西沙比利与健脾汤联合治疗,参照组给予单独健脾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较参照组显著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2.43±1.45)分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

结论:西沙比利与健脾汤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显著,具推广价值。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西沙比利;健脾汤;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3-0051-01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胃肠疾病,主要表现症状为上腹居中位置持续疼痛,或为一种腹胀、恶心、食欲不振等身体异样的主观感觉。

经B超、消化内镜、消化道造影及相关检查后,排除可导致上述症状的全身性、代谢性或器质性疾病[1]。

本文着重探讨西沙比利与健脾汤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其中,研究组43例,男20例,女23例;年龄21~56岁,平均(38.42±8.34)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3.23±1.56)年。

参照组37例,男17例,女20例;年龄22~58岁,平均(38.93±8.65)岁;病程8个月~4年,平均(3.87±1.46)年。

两组基线资料(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参照组采用单纯健脾汤进行治疗,方药及剂量:党参20g,山药、白术、神曲、白扁豆、焦山楂、炒薏米各15g,陈皮、茯苓、甘草、佛手、苏梗、半夏、木香、炒鸡内金各12g,黄连8g,砂仁6g;由配药房每日煎制1剂,取汁400ml存于冰柜,加热后分早晚服用。

六味能消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分析

六味能消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分析

六味能消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分析金向东【摘要】目的探讨六味能消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70例开展研究,分为A组和B组,每组35例.A组运用六味能消胶囊治疗, B组运用多潘立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本研究中,治疗后,A组相比B组,中医症候评分明显下降,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33例,总有效率为94.29%, B组总有效25例,总有效率为71.43%,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治疗中,六味能消胶囊有确切的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7(009)026【总页数】2页(P122-123)【关键词】六味能消胶囊;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效果【作者】金向东【作者单位】鄂州市第三医院内科,湖北鄂州 43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临床上,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消化系统疾病的一种,比较常见,症状主要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上腹胀、腹痛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发病率逐年提高[1]。

六味能消胶囊属于藏方中药制剂,基于此,为研究探讨六味能消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笔者对2016年7月-2017年7月本院的7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开展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对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开展本次研究,共70例,分为A组和B组,每组35例。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符合临床西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标准,同时符合中医饮食停滞辩证要求,具有腹胀、腹痛、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2]。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系统疾病患者,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排除伴有严重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和糖尿病患者[3]。

香砂六君子汤合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香砂六君子汤合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香砂六君子汤合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究香砂六君子汤合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0例,根据随机平均分组方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

对照组给予促进胃动力药物,观察组给予香砂六君子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和显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香砂六君子汤合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安全性和有效性可靠,值得推广。

【关键词】香砂六君子汤;半夏泻心汤;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经过消化镜等检查后,排除消化道器质病变,多由十二指肠和胃的功能紊乱引起,以上腹不适(饱胀、隐痛)、嗳气、呕吐、恶心等为主要表现,又被称之为消化不良。

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西医治疗,主要包括促进胃动力等对症处理,或抗抑郁、抗焦虑、精神心理支持方法等治疗,虽有一定临床疗效,但面临着症状反复、缠绵等问题。

中医院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上,具有一定优势。

基于此,本研究香砂六君子汤合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满意,现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9年4月期间,安岳县中医医院门诊收治的临床病历资料完整的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0例,男性41例,女性39例;年龄在43岁到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45±7.68)岁;功能性消化不良病程最少4个月,最多26个月,平均病程为(9.27±2.56)个月。

根据随机平均分组方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

据统计,两组患者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病程等方面基线资料均衡性较好,具有可比性(P>0.05)。

1.2 相关标准功能性消化不良西医诊断标准参照Rome III 标准(美国消化周会议于2006年5月提出)[1];而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中的脾胃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辩证标准[1]。

枳术宽中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及抑郁症状疗效及安全性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研究

枳术宽中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及抑郁症状疗效及安全性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研究

枳术宽中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及抑郁症状疗效及安全性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研究刘方旭;许乐【摘要】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Zhizhu Kuanzhong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dyspepsia symptoms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in 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 ( PDS )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 FD ). Methods: A total of 202 patients with PD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The treatment group( n =97 )received Zhizhu Kuanzhong capsule 1. 29g tid po,the control group( n =105 )received Domperidone lOmg tid po. Alter 2 weeks and 4 weeks, the changes oi dyspepsia symptoms score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score were record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indigestion and depression symptom score points in treatment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Depressive symptom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4 weeks alter treatment, the effective rate lor depression in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i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P <0. 05 ). Conclusion:Zhizhu Kuanzhong capsule is Safe and effective for dyspepsia symptoms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in 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 ( PDS )of functional dyspepsia.%目的:观察枳术宽中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和抑郁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北京5家医院20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97例),给予枳术宽中胶囊3粒Tidpo;对照组(105例),给予多潘立酮10mg Tid po.分别观察2周、4周疗程后消化不良症状和抑郁症状积分变化,同时观察记录不良事件.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及抑郁积分明显下降,较治疗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抑郁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治疗抑郁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枳术宽中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有效、安全,并能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抑郁症状.【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2(007)006【总页数】2页(P484-485)【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药疗法;枳术宽中胶囊;餐后不适综合征;抑郁症状【作者】刘方旭;许乐【作者单位】卫生部北京医院消化科,北京,100730;卫生部北京医院消化科,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为内科多发病及常见病,其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治疗上无特效药物与方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枳术丸加减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脾虚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枳术丸加减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脾虚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年3月第21卷第5期•13•枳术丸加减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脾虚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李骁峰1焦权明2(1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肝脾胃病科北京102208;2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三科北京102208)摘要:目的:分析枳术丸加减及莫沙必利联合治疗脾虚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

方法:将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脾虚证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共7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

对照组应用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枳术丸加减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V0.05)。

治疗前,两组胃脘痞闷、纳呆、脘腹胀、恶心、呕吐、早饱以及嗳气等症状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各项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V0.05)。

结论:枳术丸加减及莫沙必利联合治疗脾虚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枳术丸;莫沙必利;症状积分中图分类号:R57文献标识码:B 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21.05.006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作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发病率已达30%,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胀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暧气以及早饱等,部分患者会伴随精神症状,给其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叫临床治疗FD多采用药物治疗,以莫沙必利最为常见,但其单一治疗效果欠佳。

因此,需要积极探索出更加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法。

中医学认为,FD属于“痞满”等范畴,病位在脾胃,和肝脏紧密相关。

有研究表明,枳术丸治疗FD 的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叫本研究旨在分析枳术丸加减及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对脾虚证FD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脾虚证FD患者共7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

乌灵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乌灵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乌灵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华志民, 马晓萍(上海市闸北中医医院,上海200072)关键词:功能性f肖化不良;乌灵胶囊;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乌灵胶囊治疗功能性?肖化不良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服用多潘立酮l0 mg,每Et 3次、法莫替丁20 mg,每13 2次;治疗组在服用相同药物外加服乌灵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疗程均为6周。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改善,但治疗组的积分下降值、下降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应用乌灵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安全性和患者的依从性更好。

中图分类号:R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528(2008)l0—1420-03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之一,临床上以上腹痛、不适、饱胀、嗳气等表现为主,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效果亦不理想。

大量研究发现FD 的发病除了与胃、十二指肠感觉、运动障碍相关外,精神心理因素也与其发病密切相关,2/3以上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抑郁情绪。

乌灵胶囊是从我国珍稀药用真菌中分离获得的菌种,临床上可用 于治疗失眠、健忘、抑郁、焦虑等症状,为此我们选择2006年4月~2006年l2月在我院就诊的78例FD患者给予乌灵胶囊治疗,旨在通过观察其改善临床症状的结果,来评估乌灵胶囊对FD的疗效和安全性。

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78例患者均来自本院内科门诊,除有上腹痛、不适、饱胀、嗳气等消化不良表现外,还有不同程度的失眠、健忘、抑郁、焦虑等症状,入选前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HAMD)评定其 抑郁程度积分在8—14分之间。

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乌灵胶囊治疗组4O例,其中男16例,女24例,平均年龄42.7岁±11.3岁(20~63岁)。

柴枳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0例临床观察

柴枳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0例临床观察

1 .3 岁 : 程 2个 月~ 04 ) 病 3年 , 均 病 程 ( . ± . ) 22 观 察方 法 记 录患者 功能性 消化不 良症候 的程 平 1 5 0 9 . 5 9 主要症 候 ( 包括 上腹 痛 、 腹不 适 ) 轻 、 、 上 按 中 重分 年 2组 患 者在性 别 、 龄 、 年 病程 、 状 等方 面 差异 均 度 , 症 无显著 性 ( > .5 . 有可 比性 P 00 )具 别记 2 4、 。 度 ( ) 症 候 轻 微 , 续 时 间短 , 、 6分 轻 +: 持 注 1 诊 断 标 准 诊 断标 准参 照 《 . 2 现代 消 化病 学 ) 】 ) 拟 意 时才感 觉 ,每 日疼 痛 在 1 【 l h以 内 ,不 影 响工作 、 生 定 :1 表 现为 上腹痛 、 胀 、 饱 、 () 腹 早 烧心 、 反酸 、 嗳气 、 活 : 中度 ( + : + ) 症候 较 重 , 日疼 痛 在 2 每 h以 内 , 已影
恶心 或呕 吐等 上腹不 适症 候 ,至少 持续 4周 :2 内 ( ) 响_ 、 活 , 丁作 生 尚能忍受 ; 度 ( + ) 症候 严重 , 日 重 ++: 每 镜检 查未 发现 胃十二 指肠 溃疡 、 烂 、 瘤 等器 质性 疼痛 在半 日以上 , 碍T 作 、 糜 肿 妨 生活 , 以忍受 。 症候 难 无
临 床 报 道
柴枳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 良 3 0例临床观 察
梁 雪 何 慧 李桂 贤 彭卓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保 良 邓 嫦 张 美花 ( 西 中医学 院第一 附属 医院 , 广 广西 南 宁 5 0 2 ) 3 0 3
摘 要 目的 : 察 柴 枳 半 夏 泻 心 汤 治疗 功 能 性 消 化 不 良 ( D) 临 床 疗 效 方 法 : 6 观 F 的 . 将 0例 F D

四逆散合左金丸加减为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0例临床观察

四逆散合左金丸加减为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0例临床观察

四逆散合左金丸加减为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四逆散合左金丸加减结合西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方法:分别用单纯西药(对照组)和四逆散合左金丸加减结合西药(治疗组)各治疗40例,进行临床疗效对照比较。

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2.5%,治疗组有效率8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 治疗方法对照组:吗丁啉每次10mg,每日3次饭前0.5小时口服;雷尼替丁每次150mg,每日2次早、晚口服。

疗程1个月。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方用四逆散合左金丸加减,药用:柴胡、半夏、枳壳各10g,炒白芍12g,甘草、马尾连、厚朴、陈皮、苏梗各6g,吴萸2g。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疗程1个月。

3 疗效观察3.1 疗效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具体的疗效标准,①治愈:症状消失;②好转:症状减轻;③未愈:症状无改善。

除未愈外,均视为有效。

3.2 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18例(45.0%),好转15例(37.5%),未愈7例(17.5%),总有效率82.5%。

对照组治愈13例(32.5%),好转16例(40.0%),未愈11例(27.5%),总有效率72.5%。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3.3 复发:治疗组复发(停药0.5年内症状、体征又复发或加重)者4例,复发率10.0%;对照组复发者10例,复发率25.0%。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4 体会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的“痞满”、“胃脘痛”等范畴。

病位主要在肝、脾、胃,是由于肝失疏泄、肝郁气滞、脾气不足、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所致,治疗以舒肝理气,和胃降逆,抑肝扶脾为基本治则。

所用中药方中,以甘草甘温益气以健脾;柴胡透邪升阳以舒郁;枳壳下气破结,与柴胡合则升降调气;白芍益阴养血,与柴胡合则舒肝理脾;苏梗、陈皮、半夏、厚朴降逆化浊止呕;马尾连苦寒泻火,少佐吴萸辛热,以制马尾连之寒,且吴萸能入肝降逆,以使肝胃和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中药新药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症状包括:餐后饱胀、早饱感、中上腹痛、中上腹烧灼感,也可见到其他症状如上腹部胀气、嗳气、恶心、呕吐等。

FD 分为上腹痛综合征和餐后不适综合征2个亚型。

FD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紊乱、内脏感觉高敏、胃酸分泌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心理因素等。

FD属于中医的“胃脘痛”和“胃痞”的范畴。

本病多因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禀赋不足,导致中焦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调,运化功能失健。

其病理表现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多为脾虚,标实多为气滞、湿阻等。

FD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

目前西医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抑制胃酸、促进胃肠动力、调节内脏敏感等。

但近1/3的患者疗效不满意,症状反复。

目前的临床研究资料显示,中药治疗可改善FD消化不良的症状,显示了良好的前景。

本指导原则旨在为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而开发的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提供建议和指导。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指导原则所提出的要求,是目前专业领域内较为一致的看法和认识,但不能完全代替研究者的临床实践和思考。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分型、临床表现、中医证候类型、治则治法等均各有不同,研究者应根据所研究药物自身的特点和临床定位,在临床前研究结果基础上,遵照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相关要求,以科学的精神、严谨的态度,合理设计临床试验方案,以客观评价中药新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二、临床研究要点以功能性消化不良为适应症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旨在明确所研究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临床研究前,应在充分了解药物的处方组成特点、临床应用经验、非临床研究结果及中医证候分型等前提下,结合立题依据,合理确定临床定位,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规范的临床试验计划与方案。

各期临床试验之间应进行合理衔接。

临床研究过程中,还应注意根据不同阶段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动态地进行风险/受益评估,尽可能在早期淘汰毒副作用大、风险高或无效的药物,以控制药物研发风险。

临床试验设计中还应注意思考和体现所研究药物在同类药物中的优势和疗效特点。

开始临床试验前,应设立合理的洗脱期。

(一)临床定位中药新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定位可着重于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等。

同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设定合理的随访期以评价药物的远期疗效。

如果新药的定位主要针对胃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等病理生理改变,则应选择相关客观指标如胃排空等进行疗效评价。

(二)西医疾病诊断标准功能性消化不良西医诊断标准现阶段主要参照罗马Ⅳ诊断标准:FD诊断标准:1.包括以下1项或多项:a.餐后饱胀不适b.早饱不适感c.中上腹痛(指令人不适的中上腹痛)d.中上腹烧灼不适2.无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结构性疾病的证据(包括胃镜检查)*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功能性消化不良可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上腹痛综合征(EPS)两个亚型。

**确诊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或)上腹痛综合征(EPS)必须符合以下标准:(1)餐后不适综合征(PDS)诊断标准必须包括以下1项或2项,且至少每周发作3日:a.餐后饱胀不适(以致影响日常活动)b.早饱不适感(以致不能完成平常餐量的进食)常规检查(包括胃镜检查)未发现可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的证据。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支持诊断的条件:a.也可存在餐后中上腹痛或烧灼感、中上腹胀气、过度嗳气和恶心b.呕吐要考虑其他病症c.烧心不是消化不良的症状,但常与本病并存d.如症状在排便或排气后减轻,通常不应将其考虑为消化不良的症状e.其他个别消化症状或症状群(如GERD和IBS症状)可与PDS并存(2)上腹痛综合征(EPS)诊断标准必须包括以下1项或2项,且至少每周发作1日:a.中上腹痛(以致影响日常活动)b.中上腹烧灼不适感(以致影响日常活动)常规检查(包括胃镜检查)未发现可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的证据。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支持诊断的条件:a.疼痛可因进餐诱发或缓解,或者可发生在空腹时b.也可存在餐后中上腹胀气、嗳气和恶心c.持续呕吐提示可能为其他病症d.烧心不是消化不良的症状,但常与本病并存e.疼痛不符合胆囊或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f.如症状在排便或排气后减轻,通常不应将其考虑为消化不良的症状g.其他消化症状(如GERD和IBS症状)可与PDS并存(三)中医证候诊断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组方,应根据处方功效合理确定中医证候并提供充分依据。

鉴于目前证候客观化、标准化研究的基础和现状,临床试验设计中,证候相关辨证标准、疗效标准应采用较成熟的、公认的、规范的标准。

在具体药物的临床研究中,是否限定中医证候,需要结合所研究药物的实际情况而定。

如有必要,还可考虑进行证候探索研究。

根据2017年最新发布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根据中医对FD相关病因病机的认识,常见中医证型主要包括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寒热错杂证。

但是,FD相关中医证型可能不局限于以上五种。

若采用其他中医证型,应符合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的认识,提供相应的临床证据,并制定规范的辨证标准。

FD常见中医证型:1.脾虚气滞证主症:①胃脘痞闷或胀痛;②纳呆。

次症:①嗳气;②疲乏;③便溏。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细弦。

证候诊断:主症必备,加次症2项,参考舌脉,即可诊断。

2.肝胃不和证主症:①胃脘胀满或疼痛;②两胁胀满。

次症:①每因情志不畅而发作或加重;②心烦;③嗳气频作;④善叹息。

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证候诊断:主症必备,加次症2项,参考舌脉,即可诊断。

3.脾胃湿热证主症:①脘腹痞满或疼痛;②口干或口苦。

次症:①口干不欲饮;②纳呆;③恶心或呕吐;④小便黄。

舌脉:舌红,苔黄厚腻,脉滑。

证候诊断:主症必备,加次症2项,参考舌脉,即可诊断。

4.脾胃虚寒(弱)证主症:①胃脘隐痛或痞满;②喜温喜按。

次症:①泛吐清水;②食少或纳呆;③疲乏;④手足不温;⑤便溏。

舌脉:舌淡,苔白,脉细弱。

证候诊断:主症必备,加次症2项,参考舌脉,即可诊断。

5.寒热错杂证主症:①胃脘痞满或疼痛,遇冷加重;②口干或口苦。

次症:①纳呆;②嘈杂;③恶心或呕吐;④肠鸣;⑤便溏。

舌脉:①舌淡,苔黄;②脉弦细滑。

证候诊断:主症必备,加次症2项,参考舌脉,即可诊断。

(四)受试者选择(纳入标准、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根据临床定位、处方特点及前期研究结果制定适宜的病例纳入标准,明确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分型、中医证候、适宜年龄范围及性别等。

是否区分、选择上腹痛综合征或餐后不适综合征单独纳入研究,或是否进行上腹痛综合征、餐后不适综合征的分层设计研究,可根据所研究药物的自身特点斟酌确定。

建议纳入病例的初始症状评分要求1项及以上主要症状评分≥2分(评分标准见下文有效性研究与评价部分)。

入组的受试者年龄一般限定在18—65岁之间,性别不限;若有必要,也可根据处方的适应人群扩大年龄范围,确定特定的性别要求,同时应说明理由和考虑。

根据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作用机制和中医证候特点等,合理确定纳入病例的病程要求。

入组患者必须有胃镜检查诊断,胃镜下诊断应为未见异常或慢性胃炎,镜下不能见到明显糜烂,且病理检查无明显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

应以6个月内三级甲等医院的胃镜检查结果为准。

入组患者建议完善Hp检测。

受试者应在知晓试验的目的、药物的主要作用、可能的风险及获益的基础上签署知情同意书,志愿受试,知情同意过程符合GCP的相关规定。

2.排除标准需根据处方特点、目标适应症情况、临床定位、前期研究结果,并考虑可能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伦理学要求等因素,合理制定病例排除标准。

例如: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如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糜烂性胃炎(2级以上)、萎缩性胃炎、消化道肿瘤、消化道出血、肝胆胰腺疾病、肠梗阻、炎症性肠病等。

影响消化道动力的全身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结缔组织病、神经系统病变等。

具有严重的原发性心、脑、肝、肺、肾、血液或影响其生存的严重疾病者。

有腹部手术史(阑尾切除术、剖宫产术除外)。

妊娠期、哺乳期妇女,近期有生育计划的患者。

法律规定的残疾患者(盲、聋、哑、智力障碍、精神障碍、肢体残疾)。

怀疑或确有酒精、药物滥用病史者。

近期或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者,或服用的药物可能对试验药物的有效性评估产生影响(如抑酸/制酸药、非甾体类抗炎药、抗胆碱能药物、糖皮质激素、抗抑郁药等)。

过敏体质,如对两种或以上药物或食物过敏史者,或已知对本药成份过敏者。

根据研究者的判断、具有降低入组可能性或使入组复杂化的其他病变,如工作环境经常变动等易造成失访的情况。

其他需要排除的患者。

(五)中止/退出标准根据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特点,在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考虑受试者的依从性、临床反应等具体情况制定严格的中止/退出标准。

例如:治疗期间出现症状加重,且不能缓解,或出现与试验药物无关的新发疾病,影响药物疗效评价,根据研究者判断应该停止临床研究者。

治疗期间发生不良事件或严重不良事件,根据研究者判断应该停止临床研究者。

临床研究方案实施中发生了重要偏差,如依从性太差等,难以评价药物疗效者。

受试者在临床研究过程中不愿意继续进行临床研究,提出退出临床研究者。

受试者在临床研究过程中受孕。

(六)对照组设置1.安慰剂对照FD属于功能性疾病,在符合医学伦理学原则的前提下,应设置安慰剂对照。

设置安慰剂对照可以克服受试者、研究者以及参与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的工作人员等由于心理因素所造成的试验结果的偏倚。

2.阳性药对照为了研究中药新药疗效和特点,体现上市价值,可在安慰剂对照的基础上设立阳性药对照进行三臂试验。

阳性对照药选择应安全可靠、公认有效、可比。

安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是药物上市的基础,也应是选择其作为临床试验阳性对照药物的前提。

可靠的安全性不是指药物没有不良反应的绝对安全,而是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有较清楚的认识和研究,对潜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可以预期。

公认有效:若选择中成药作为阳性药,需考虑:①是否通过安慰剂对照试验,如果药物上市前通过严格的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证明其有效性,无疑是可靠的对照药。

②是否经过优效性检验,如果药物经过严格规范的优效性检验,不论对照组是安慰剂、西药,还是中药,如果优效性检验证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那么试验组药物的有效性是肯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