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萧红创作的艺术风格[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要]萧红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女性作家,以其作品中悲喜交杂的情感基调,刚柔并济的语言风格,以及独特的写作视角的运用和对行文结构的处理,在文学史中独树一帜。萧红;独特性;悲剧性;【中图分类号】您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02]06__0108—02王源,山东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100萧红在短暂的一生中,写出了近百万字的作品。这些作品,在文学史中构成了展现着她自身独特艺术风格的复杂的整体意象。在她的作品中,悲喜交杂的情感基调,刚柔并济的语言风格,以及独特的写作视角的运用和对行文萧红的创作生涯不到十年,大致上她的创作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其间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创作思路的拓展深化,是沦陷区人民的悲苦生活,予以同情,并写出他们的觉醒;到后期深发自己的观照对象,把笔触探及人性、国民性等更加深刻的主题。萧红早年在读中学时,就热衷于学生爱国运动,并通过阅读国内外大量的左翼文学作品,启发了她对社会、时代和人生的思考。登上文坛之初,她就创作萧红整个前期创作的一个颠峰,这部作品使得萧红被评论界明确定位为一个左翼乡土作家,是代表时代精神的一个经典文本。而当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萧红却放弃了对时代主旋律题材的写作,而转为创作偏离抗日主题的《呼兰河传》、<马伯乐》、《小城三月》等作品。1938年4月,在上。萧红明确表示:“..作家不是属于某个阶级的,作家是属于人类的。现在或是过去,作家的写作的出发点是对着人类的愚昧。”这些表明,萧红的思想触角这时已伸向更为深刻的对人性予以极大关注的内容,而这在当时是游离于主流的政治思潮与意识形态话语之外的,因而使她受到同时代人的质疑,并和同时代人之间发生了明显的分歧。但深入发掘,我们会发现,无论早期后期有一条贯穿题的关注和思考。《生死场》中,生与死形成强烈的对比,民众在愚昧中盲目地如动物一般生死着,没有价值,没有意义;但那与生俱来的极顽强的生命力,在一旦觉醒之后,又爆发出不可忽视的惊人的力量。而在后期作品中,讲述的依然是乡土人生的寻常故事,但没有了激烈的阶级压迫和民族矛盾,平淡的描述中,隐含着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在默默的生死之中,蕴涵着深沉的悲剧底蕴,这可以说是萧红以她独有的敏感和才情,对人生的一种感悟和洞察。鲁迅先生在为《生死场》作序时,认为该作品对“北方人民对于生的顽强,对于死的挣扎”的描写,“已经力透纸背”。这是非常精到的评价。早期作品中,萧

红所选择运用的,往往就是这种刚硬大气
的笔触,带着男性作家作品中常见的硬气和激烈,极富张力地表现出乡土中国中的压迫、冲突、对抗,而少有女性作家常避免不了的小女儿态。但在后期作品中,萧红则转换了艺术表现手法,那平平淡淡地娓娓道来的白描笔画,勾勒出她或真实或虚构的乡土家园,家园小城中寻常的人生场景,小城中的人们的欢喜、悲是用那种缓和而略带忧伤的笔调,舒缓地书写着寻常人的寻常故事,却依然能让你的心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钝钝的痛楚,且久久不散。悲凉的意味。在她的笔下,时代的悲剧、人生的悲剧和个人的悲剧,常以悲喜交杂、悲多于喜的方式展现,这一特征出,而且这三部作品的基调,依次是渐由悲多于喜而转为喜多于悲。《生死场》以死亡、压迫、冲突、反抗为主题,整部作品以凝重、惨烈为色彩基调,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和震撼。但是,作品中的若干细节的描写,以及对二里半这个人物的塑造刻画,萧红则着以明快及喜剧的色彩,使作品幽默的色调不着痕迹地融入白描的书写之中,以喜剧的暗讽、诙谐点缀了这部充满悲凉意味的作品,使人们在阅读中,体味到一种略带凄凉的笑容,和搀杂了些许嘲弄的悲叹。《马伯乐》则是萧红创作中少见的一部喜剧作品,从马伯乐整个充满洋奴气的家庭写起,生动地塑造、描画出以马伯乐为代表的一系列社会蠹虫的滑稽丑恶的嘴脸,字里漫画的勾勒笔法,深刻触及和剖析着国民性这一沉重的话题,在嘻笑的背后,是痛心乃至于厌恶国人身上的种种痼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论萧红创作的艺术风格

作者:王源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刊名:
山东社会科学
英文刊名: SHANDONG SOCIAL SCIENCE
年,卷(期):2002,(6)
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5条)
1.丁玲风雨中忆萧红 1942
2.丁言昭.肖耘萧红作品年表 1980(1)
3.肖凤萧红传 1980(1,2)
4.钟汝霖萧红生平著作纪年 1982(1)
5.季红真叛逆者的不归之路 1999(9)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王源论萧红小说艺术风格的独特性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8(3)
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女性写作领域中,萧红是一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女性作家,她以其作品中悲喜交杂的情感基调,刚柔并济的语言特色,以及别
出心裁的写作视角的运用和对行文结构的散文化处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独树一帜.

2.期刊论文黄腊梅论萧红女性悲剧意识的历史独特性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4(2)
通过萧红与同时代的女性作家、男性作家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萧红痛楚、敏

锐的个性言说的女性悲剧意识在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乃至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不同凡
响的地位和意义.

3.学位论文伍美灵论萧红的长篇小说 1998
该文从救亡与启蒙主题的双重开掘,小说美学的独特追求,新颖的文学语言等三个方面探讨萧红三部长篇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三部长篇小说在美学追
求方面有其独特性,既不模仿别人,也不重复自己,而着眼于独创.在人物塑造方面,《生死场》着力于整体形象的塑造,个体形象不甚丰满,整体形象给人印
象深刻.三部长篇在语言方面很有特色,人物语言个性化,叙述语言具有生疏而新鲜、讽刺与幽默,繁复而丰盈的特点.

4.期刊论文唐明星.吴素华.TANG Ming-xing.WU Su-hua谁能绘得萧红影 --萧红传记述评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1)
本文分别就美国葛浩文的<萧红传记>,萧凤的<萧红传>,丁言昭的<萧红传>,秋石的<萧红与萧军>进行了分析,比较四本萧红传各自的特色和异同.指出
四本萧红传都抓住了萧红生平经历、情感世界中的坎坷挫折;抓住了她的人生观和社会观中的矛盾性,从而对她的性格与命运的复杂性、悲剧性做出了合
理的解释.同时对萧红作品的历史地位做出了恰如其分的评价,指出了萧红作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独特性.

5.期刊论文李琦论萧红小说艺术的独特性 -固原师专学报2006,27(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的小说创作独具一格.其独特性除主题因素外,还表现在艺术风格上.萧红小说艺术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结构形式、文体风
格和语言表达三个方面.

6.期刊论文贾浅浅.JIA Qian-qian萧红小说的言说方式初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2)
通过对萧红小说行文特点的探讨与研究,试图从言说方式对其小说艺术形式的现代特征加以论述.萧红作品的主导思想就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与
重新审视, 而她的作品中所反映的这种现代性与超前性,正是通过个性化、女性化的生命体验与广大人民的切身痛苦结合起来的.这种独特的言说方式使
得她的作品独具魅力,这证明了她的小说在20世纪中国小说史上的重要地位与独特价值,及对现代小说的影响.

7.学位论文罗维诗意的悲悯:萧红小说的叙事分析 2002
作为一个女性作家,萧红在历史言说这个几乎专属男性的园地留下了一抹寂寞的亮色——一段极具个人特色的叙事.在萧红的小说里既有民族——国
家的宏大叙事,如《生死场》,又有细致清新的个人化叙事,如《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等,这两者互相渗织,并行不悖,体现出一个具有自觉女性意识
的现代女性作家对普泛的"人"

的生存境遇和生命价值的深度关怀和思考.众所周知,萧红具有对文学的文体自觉,她对于题材的选择,她的小说叙述形式的
选择都打上了萧红式的烙印,
具有其独立的文学个性及品格.因此,以贴近文本的方式去贴近萧红的艺术世界,从作者对小说的叙事控制机制入手,是展开这
篇论文的总体思路.作者把对萧红叙事艺术的总体把握审美描述为——诗意的悲悯.该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萧红小说的叙事分析:一、个体心灵的空间化
叙事结构.以萧红前后期的代表性文本《生死场》、《呼兰河传》为例进行叙事层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在共时态的空间环境中多方位地呈现人物的生存境
遇,同时以一条创作主体的情感主线贯穿首尾,是萧红两部小说叙事层面的基本结构.二、生——死二元对立的叙事时间.生死的问题本质上就是时间的问
题,在叙事时间里生死二元对立的结构辐射出巨大的意义空间.对该意义空间的描述着眼于对萧红的生育叙事、死亡叙事的分析,同时萧红在后期创作中选
择了回忆性叙事进行精神的自我拯救、寻找失去的生命乐园.当她在以个体为对象来表现人类与时间的抗争时,还表现小人物对于个体生命价值和尊严的
追求,体现了作者对个性生命意识的历史呼唤.在这个意义空间中,弥漫着一种广大深沉的悲剧意识.三、反讽叙事与诗意的呈现.反讽叙事在萧红的小说中
是进行国民性批判的主要叙事策略,这种对反讽的自觉运用使作者以一种更具审美性的方式含蓄而诗意地表现国民性批判的意图,同时也是萧红小说语言
诗化特点形成的原因之一.主要从结构反讽、情景反讽和词语反讽三个方面对文本加以分析.四、情爱叙事——灵与肉的紧张对峙.在萧红的小说中极少涉
及情爱主题.即使情爱有所表现,也是以"无性的爱与无爱的性"的面目出现,以女性对爱的彻底绝望而告终."灵与肉"在文本中总是处于紧张对峙的状态,而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在情爱表达中依然折射出作者对人的生存境遇的悲悯.对情爱叙事的缺席分析中,可以一定程度上感知作者复杂的女性心
理机制.五、景物叙写的解读.萧红小说语言的独特性,在她对景物的叙写中体现最为鲜明.该文主要从景物叙写的悲剧意蕴呈现、日常景物的诗化、"浸透
了人物"的气氛构筑三个方面加以解读.在对这些景物叙写进行解读时会发现这种独特的抒情诗式的文体语言已不仅仅被用来标识事件场景或烘托人物心
境,而是成为隐喻和象征的主要载体.作为背景的景物和小说要讲述的故事一起共同表达小说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萧红笔下景

物的叙写因此成为文本结构
的组成部分,而非仅具有无关紧要的标识性信息功能.六、萧红小说叙事的性别特征.萧红小说叙事具有的性别特征、作品中流露的女性意识以及从女性身
体和女性经验出发展开叙事不仅无损于
小说的美质,反而是她的大部分小说作品获得成功的重要质素.该文主要从萧红小说中具有的散文化、纤细琐屑化
、个性化和"内视"性的叙事特征以及在文本中对"寡妇"这个功能性人物符码的反复运用来说明其小说叙事性别特征的表征.


8.期刊论文贾浅浅.JIA Qian-qian萧红小说的言说方式初探 -唐都学刊2005,21(2)
萧红作品的主导思想就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与重新审视,她作品中所反映的现代性与超前性,通过其个性化、女性化的生命体验与广大人民的切
身痛苦结合起来的这种独特的言说方式,使其作品独具魅力,这使她的小说在20世纪中国小说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与独特价值,对现代小说也有很大的影响.

9.期刊论文赵欣若.王天英.ZHAO Xin-ruo.WANG Tian-ying忠于自我——论萧红小说创作的独特性 -保定师范专
科学校学报2007,20(1)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特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创作始终沿着个人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的独有轨迹发展,在创作轨迹、表现视角、关注对象三
个方面体现了她对于自我的忠实.

10.学位论文黄腊喜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 2002
该文试图从三个方面论述萧红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其一,论述萧红小说女性悲剧意识的形成.旨在指明萧红悲苦的身世和由此而来的看待生活的独特
方式和对人生的独特发现,是形成她小说女性悲剧意识的重要基因;"五四"反封建文化和鲁迅现实主义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另一重要原因.其二,论述萧红女
性悲剧意识的内涵.在萧红的悲剧意识中,妇女命运是她思考的核心问题.她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体察入微表现着女性的不幸,以她深遂的内在质询探索着女
性的命运:一方面,萧红着重表现女性所必须经历的生育苦难;另一方面,则从性爱描写的空缺中,揭示两性不平等关系及男人对于女人独立人格和人的尊严
的践踏."生殖和死亡"以及"两性对立中女性的卑下地位"构成了萧红小说女性悲剧意识的重要内涵."其三,论述萧红女性悲剧意识的历史独特性.通过萧红
与女性作家、男性作家的比较研究,探寻萧红与同时代女性作家、男性作家的个性差异,进而确立她的女性悲剧意识在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乃至中国现代文
学史上不同凡响的地位和意义.

本文链接:/Periodical_sdshkx200206031.aspx
下载时间:2010年4月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