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如何开展科研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如何开展科研工作
来源:[12-02-04 11:55:00] 作者:郭萍编辑:凌月仙仙
摘要:科研工作是高职院校自我的内在需求,是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水平、提升质量、增强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
文章通过对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的必要性进行分析,阐述了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主要内容,剖析了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应遵循基本原则,并对高职院校加强科研工作管理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科研发展探析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eed to carry out scientific research, scientific research in vocational colleges described the main elements of analysis carried ou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follow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研究是高等教育的三大基本职能之一,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要为社会提供人才服务、技术服务、科研服务。
高职教育要实现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建设的跨越,科研工作必须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诸多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一、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的必要性
1、科研工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职能
高职院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必然会遇到很多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如: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办学特色定位、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有科学的高职教育理论来指导,高职院校的发展呼唤科研工作。
通过基础理论研究,把握高职教育的本质,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通过应用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学生、服务社会。
2、科研工作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科研水平是一所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不仅仅是一个传播知识和技能的场所,还是一个技术开发和创新的载体。
没有科研活动的开展,学校就没有知名度,就缺乏竞争力。
为了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为了在日趋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从高职教育的实际出发,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理念,充分重视科研工作对提升学校社会形象,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必须大力开展应用技术研究,通过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产品咨询、科技项目开发等工作,服务社会生产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
3、科研工作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
高职院校通过开展科研工作,掌握人才市场需求及变化趋势,探索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保证专业发展的适应性。
在专业设置中方面,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质量观,对构建高职教育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形成有鲜明特色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科研工作是提高师资队伍的基本途径
社会在飞速发展,科技在不断进步,传统学科的知识需要更新,新兴学科的技术需要学习。
教师要使讲课内容更加丰富,更加联系实际,就必须跟踪学科发展动向、掌握学科发展
趋势,不断获取新知识和新信息。
科研工作是教师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能力、提升专业精神的内在动力,是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基本途径。
二、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主要内容
高职院校以应用技术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为主,其中人才培养研究,是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中心。
1、研究高职教育规律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应从改革教育思想观念入手,研究高职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等方面的规律,以研究成果指导高职教育。
要加强高职教育理论研究,包括高职教育的地位、作用,如何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如何构建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体系等,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2、研究高职教学规律
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除了要有认真的态度、满腔的热情、充足的干劲、奉献的精神外,教师还应该大力进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把提高教学质量落实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
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就是要加强教学内容的研究,把自己所执教的学科领域内科技发展的新内容传授给学生;就是要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研究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目标,以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优化教师结构为重点,着力实施教师学历提升、师资培训和人才引进计划,积极进行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注重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对师资队伍建设进行研究和探讨,建设一支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教育能力、科研能力、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4、研究应用技术服务
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任务之一,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应当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遇到的实际问题,加强应用技术研究,以解决现实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主要包括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技术的开发、生产技术的服务等。
高职院校开展科研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应用技术科研时,从立项开始就要进行市场需求分析,尽量做到技术推广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三、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基本原则
鉴于高职院校教职工教学、管理、服务任务繁重的事实,要克服没有必要、没有能力、没有精力、没有动力搞科研的诟病,立足工作搞科研,搞好科研促工作。
高职教育科研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研促教的原则
高职教育教学与科研本质上存在着内在联系,并行不悖、相辅相成。
教学必须依靠科研工作的支持,把新技术不断丰富到教学内容中去,成为教学进步最重要的驱动力。
科研活动也为师资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训练的条件和机会,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2、因地制宜的原则
高职院校应从自身实际和专业特点出发,选择一定的社会服务范围,承担相应的社会职能,因地制宜开展科研工作;要针对地方行业和生产需求,从实际需求中寻找课题;要选择适当的企业作为技术合作伙伴,通过技术咨询、技术改造、技术推广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技术
服务,在服务中寻找科研内容,在生产中寻找科研课题;可围绕区域经济重大理论、实践问题和技术问题开展科学研究。
3、量力而行的原则
由于受办学条件的限制,有些高职院校在短期内科研和技术攻关能力还是很有限的。
因此,科研工作的开展,要客观分析自身的科研能力,准确把握科研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状况,积极稳妥地展开。
就科技创新服务而言,科研工作的重点主要应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科研工作对象应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研工作内容应直接面向市场、面向企业,解决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生产技术问题。
4、团队攻关的原则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是以应用技术为主要特征的,而应用技术强调团队协作与攻关,仅靠单兵作战是完全不能胜任的,特别是校企合作方面特别需要有团队合作。
在进行技术服务和企业技术人员开展联合攻关时,应将分散的科研力量集中整合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有组织的协同科研攻关。
对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的研究也是如此。
5、以人为本的原则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必须激发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要尽可能地为科研工作提供保证,为科研人员能够释放最大的潜能,能够更好地进行科研工作,实现科研目标,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优质的服务。
要调整职称政策和人事管理规定,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和科研人员承担重大课题、开展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对各类科研成果,都要给予承认和鼓励。
四、加强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管理
科研工作必须依赖、规范、高效的管理,科研工作管理是高职院校合理配置科研资源、促进科研工作持续健康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1、健全科研机构
高职院校应当设置相对独立的科研管理机构。
要指定专人负责科研工作管理,认真抓好课题项目的组织,制订科学严密的科研制度,层层落实科研任务;要为科研工作构建开发的高效的科技信息平台、物质保障平台和科研成果应用推广平台,确保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必须健全有效的科研运行机制,包括科研队伍建设机制、科研保障机制、科研评估机制、科研激励机制等。
2、完善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和完善科研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从制度上为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为科研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通过对科研工作的考核评价,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挂钩,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职员工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科研工作真正做到规范有序地进行,形成一种人人爱科研,个个搞科研的浓厚的学术氛围。
3、加强科研培训
教师是科研工作的生力军,高职院校要积极组织科研工作专题培训,让教师了解科研工作的基本程序与要求。
要经常组织教师学习高职理论,积极探索高职教育,提高教师对科研工作的思想认识;在培训环节上,既要发挥校内外专家和骨干老师的传帮带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提供技术指导,切实提高教师的科研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4、规范课题管理
高职院校必须加强科研课题管理,树立规范的科研意识,不断提高科研管理能力。
要实行科研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度,对科研项目要进行定期检查,要实行科研项目调整机制、科研项目管理通报和档案机制。
课题管理要重视材料的系统搜集与整理,实行一题一档。
5、加大经费投入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要尽快摆脱这种困境,保证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开展。
学院应设立专项科研经费,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比重;要加强科研经费的专项管理,实行专款专用。
要鼓励科研人员积极争取多种科研课题立项,多渠道争取科研经费,保证配套经费足额到位。
6、发挥骨干作用
开展科研活动,不仅需要人人参与,而且需要科研带头人的示范作用。
要选择学历高、职称高、成果多、基础好、组织能力强、有奉献精神、对外联系广泛的教师作为科研带头人,组建科研梯队,形成专兼结合的科研团队,推动科研工作的全面展开。
7、注重推广应用
科研成果要服务社会发展,服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对教师取得的科研成果,要及时推广应用,发挥社会效益。
经鉴定为优秀的科研成果,要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推荐。
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是科研社会价值的体现,只有将科研成果应用在教学活动和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去,才能有效地促进高职教育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
8、落实奖励政策
高职院校要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各级各类科研活动,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要按照科研活动进展和完成情况,根据成果大小给予适当奖励,以激励教师在科研活动中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
对科研成果的奖励政策,应把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起来,以精神奖励为主。
综上所述,只要坚持“以科研上水平,以科研促教改,以科研带队伍,以科研强实力”办学理念,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科研与效益、科研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一定能走出一条科研兴校的新路子。
:
[1]张森张霞.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定位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07)
[2]郭琳胡幸鸣.略论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J]. 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04)
[3]周衍庆.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12)
高职院校该如何搞科研
作者:刘洁贾蕾来源:人民网2010-01-22 15:58:50
高等教育不但具有着培养不同层次高级专门人才的目的,而且还承担着发展科学技术的任务。
帮辅制科研体系是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的科研现状提出的一种尝试性的构建方案,其实施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高等教育不但具有着培养不同层次高级专门人才的目的,而且还承担着发展科学技术的任务。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精力集中在了人才培养方面,导致科研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短板”。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不断地大众化,到2008年底,中国大陆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超过1200所,占全国高校总数70%左右。
以科研增强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发展,以科研带动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以科研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这已经成为众多高职院校实现自身发展的一大重要举措。
但众多原因造成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构建一套符合高职院校实际的科研体系成为一个实际中最大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科研现状
(一)科研意识不强,学术氛围淡薄
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教育思想尚未能完全转变,仍旧保持在过去的教书育人的意识上,
认为多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是最主要的,忽视了科研对教学的反哺作用。
另一方面,长期形成的教师教育考核体系束缚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的。
大部分老师将主要精力用于应付职称评定、教学评定等,为“科研”而科研。
这种“科研”造成的后果就是高职院校学术氛围的淡薄,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和理论性都比较差。
(二)科研基础薄弱,科研水平亟待提高
我国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历史上还是一个新兴的事务。
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这个《决定》颁布以后,全国开始大规模举办高职教育。
但大多高职院校是由原来的专科学校或中专改制、合并升格而成;有的是高等专科学校或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学院、成人高校转制的;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新兴发展起来的民办高职院校。
这些院校由于历史原因都面临着:教师队伍学历层次普遍不高,教学成果转变成科研成果的能力较差;以往教学中不重视或根本没有科研的习惯继续保留;缺乏科研骨干,无法形成科研团队等问题。
(三)科研投入不足、管理机制不健全
高职院校在课题项目申报方面面临同本科院校竞争的实际问题,首先在科研认识上就出现了偏差,特别是一些院校领导在这个问题上表现的更加明显。
他们认为与其最后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不如减少科研投入甚至零投入。
这种思想极大的束缚了高职院校科研的发展。
在科研管理体制方面,其机构、制度、水平都同本科院校有一定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重课题申报轻研究过程、重成果数量轻成果的实用性、重课题的重大轻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由此导致的科研与教学、与院校实际能力多方面的脱节,使科研工作流于形式。
(四)科研缺乏激励机制
部分高职院校除在教师评定职称时需要出示科研成果,此外在科研考核制度、科研奖惩制度和科研档案管理等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定和管理。
缺乏必要的科研激励机制,打击了部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使得一些已经具备由教学成果转化为科研成果的科研项目不能实施。
科研缺乏激励机制还会导致部分对科研感兴趣的教师独自进行学术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缺乏团队的支持和必要的财力、智力方面的支持,最终科研难以持续,或者科研成果浅尝辄止,难以深入。
由目前高职院校科研现状可见,高职院校科研开展的情况与其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是不相称的,与社会对其的要求也是相差甚远的。
二、帮辅制科研体系
如何构建符合高职院校实际的科研体系,是改变目前高职院校科研现状的唯一途径;也将对明确了高职院校的定位,解决了科研与教学的矛盾,带动高职院校教师自觉科研的积极性起到促进作用。
帮辅制科研体系就是针对于此应运而生的。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科研体系依然延用本科院校的模式,以社科研究体系为例,主要包括:科研项目管理、科研项目的实施、科研成果的绩效评价等。
这种科研体系总体来看是粗放的,但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环节却是细致入微的。
这都是需要经过长期的科研能力训练和高水平的科研素质才能达到的。
这对目前高职院校高职教师来说具有较大的难度。
帮辅制,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现有的科研能力较强的人员,组织专职科研队伍,对科研能力较差的教师进行帮助和辅助的意思,而且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普遍较差的现实,首要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实现科研能力的提高,下一步就是要辅助他们进行具体的科研任务,最后实现他们能够独立的或者在科研团队的相互帮助下完成科研任务。
可以采用一对多的方式:一个专职科研人员对具体的一个系(部)、科研团队的所有老师进行帮辅。
可以采用一对一的方式:一个专职科研人员对一个科研能力较差的老师,这种情况属于个别辅导,只能作为一对多方式的补充,不能作为主要教辅方式。
可以采用多对多的方式:多个专职科研人员对具体的一个系(部)、科研团队的所有老师进行帮辅,这种方式适用于较大的系(部)和科研团队是一对多方式的灵活应用。
(一)帮辅制科研体系的三个阶段、层次
帮辅制科研体系的三个阶段、层次具有对应性。
不同阶段的具体实施方案将为系(部)和科研团队的科研能力提高到一定的层次。
如何制定不同阶段的具体实施方案将关系到帮辅制科研体系的实际效果。
第一阶段:帮助。
帮助的手段是多样性的,可以采用集体培训、学术讲座、开设针对教师的科研方法课程等。
其主要目的就是达到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使得教师达到这一层次为实施科研做准备。
第二阶段:辅助。
教师达到科研能力提高的层次,就可以具体的参与实施科研。
这个阶段,专职科研人员从各系(部)和科研团队的课题选择、申报等一系列科研过程中全程做出咨询。
专职科研人员在帮辅系(部)、科研团队的科研可行性和实用性上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实行必要的开题制度,辅助他们更好的完成科研课题。
第三阶段:独立。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帮辅过程,系(部)和科研团队的科研能力已经能够达到独立科研的层次,帮辅制科研体系的最终目的也得以实现。
(二)帮辅制科研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1.建立专职的科研队伍
专职的科研队伍可以从本院校具有较高科研能力的教师中选拔,也可以进行招聘和选聘其他学校的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也可以从高学历有科研经验的高校研究生中进行选拔。
这支专职科研队伍隶属于高职院校下设的专门科研机构,主要职能就是帮辅科研能力较弱的系(部)。
科研队伍的专职化还可以避免在帮辅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避免造成系(部)、科研团队对专职科研人员的科研依赖性。
如果一个较强能力的科研人员隶属一个系(部)、科研团队,有可能系(部)、科研团队对其产生依赖感,不但加重了该科研人员的工作负担,而且也起不到帮辅制科研体系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2)避免研究科研选题范围的狭窄。
专职科研人员研究领域不一定与所帮辅系(部)、科研团队相符,但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开阔研究领域的作用。
(3)避免科研力量的集中化。
如果没有一支专职化的科研队伍去有目的的、整体性的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科研水平,势必进行科研、发表的科研成果将集中在少数的人身上。
2.给予进行帮辅的专职科研人员灵活的工作方式
科研不同于教学,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教学有事先安排好的时间、地点,如果无故旷课就是教学事故;科研则不同,科研的过程有:拟定题目、收集资料、阅读整理、调查研究、写作修改、结题等多个步骤,不同步骤的时间分配具有不确定性,地点也可能在图书馆、校外。
所以必须给予进行帮辅的专职科研人员灵活的工作方式。
这种灵活的工作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1)可以及时解决系(部)、科研团队在科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专职科研人员也可以对系(部)、科研团队的科研过程进行跟踪了解。
避免了问题的积压,也可随时对将发生的偏差进行及时的纠正。
(2)专职科研人员可以参与到系(部)、科研团队的科研中去,研究其中的一个子课题;有能力者也可以主持一项课题,从整体上领导相关系(部)、科研团队的科研。
3.建立激励机制、营造优良的学术环境
建立奖励和激励机制,对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和辅助系(部)、科研团队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专职科研人员给予奖励,并作为优先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之一,以调动和激励专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专职科研人员的科研时间也可以折算成一定的课时和工作量。
营造优良的学术环境,是创造科研成果的重要因素。
除了需具备安静的办公环境、科研必备设施(如:网络、电脑、打印设备)等硬环境外,科研软环境也值得关注。
科研软环境包括:参加各种级别的学术会议、在校内外做学术报告、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学历教育等等。
三、构建高职院校帮辅制科研体系的意义
帮辅制科研体系是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的科研现状提出的一种尝试性的构建方案,其实施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高职院校的定位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同于其他科研型本科院校。
高职院校要重视科研,但不能以科研为重点。
科研要立足于为教学服务,为人才培养服务。
如果盲目的建设“科研型高职”只会本末倒置,最后丧失了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
帮辅制科研体系积极发挥科研反哺教学的作用,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
使得各系(部)立足教学任务,分担他们的科研压力,使他们的科研工作最终也回归到人才培养上去。
(二)解决科研与教学的矛盾,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中存在着科研与教学相矛盾的的地方,部分教师认为自己教学任务重,根本没有时间从事科研,如果从事科研的话势必会占用到工作以外的时间。
而且科研所花费的时间难以计入工作量,导致了科研积极不高。
帮辅制科研体系就是要立足于高职院校的特点,从实用性出发,加强科研的可操作性。
让更多的教师能在教学的同时就能够从事科研活动。
首先,专职科研人员在帮助教师选题时就要考虑到选择那种与所任科目接近的,在小课题上作大文章。
其次,帮辅制科研的三个层析、阶段要同教学实践紧密的结合,这不但是提高科研水平的过程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过程。
再次,科研反哺教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又为科研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高职院校的科研不能搞“大而全”,只能另辟蹊径,在“短平快”上做文章。
(三)带动高职院校教师自觉科研的积极性
帮辅制科研只是针对当前高职院校的科研现状提出的一种体系模式,其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带动高职院校教师自觉地参与到科研中去。
这种积极性的提高不是这一种体系模式就能够完全达到的,还需要实施帮辅制科研体系的各项保障措施。
科研积极性的提高不完全等同于科研水平的提高,高职院校在科研项目的审批上不能求多,这就需要专职科研人员在帮辅系(部)、科研团队的科研可行性和实用性上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实行必要的开题制度。
高职院校的科研开展,要切实的遵循院校的实际情况。
科研可能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但没有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科研体系,只能事倍功半。
要做到的科研反哺教学,不搞“大而全”,最终立足于人才培养,这也是高职院校帮辅制科研体系建构的根本前提。
(作者单位:刘洁,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贾蕾,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